第18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博尔赫斯作品博尔赫斯谈话录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主。 ”

爱伦

坡生前从未追求过此事,惠特曼对待爱伦 坡的评论家,但我认为,爱伦

坡是不

公正的,爱默生也是如此。 现在不乏贬低爱伦

坡从总体来 宾》之外,

说是位天才作家,虽然他的小说除了那篇《亚瑟

戈登

都有不少缺点。但是所有这几篇侦探小说都塑造了一个人物,这个人 物远远超越了他所塑造的各种人物,超越了杜宾,超越了各种惨案, 超越了已不再使我们大吃一惊的隐秘。 在英国,侦探小说这一体裁是从心理学角度被人接受的,我们读 到的英国最优秀的侦探小说,有科林斯的《白衣女人》和《月亮宝 石》。接着我们读到切斯特顿的作品,他是爱伦 但我个人认为,切斯特顿超过了爱伦

坡。爱伦

坡的伟大继承者。 坡的作品; 坡写的小说纯粹是

切斯特顿说,现已出版的侦探小说没有一本超得过爱伦

虚幻的。 比如说《红死》, 比如说, 《雪利酒桶》, 完完全全是幻想出 来的;而且,这五篇侦探小说全都是推理小说。但是切斯特顿有他的 独到之处,他写的小说既是幻想故事,又有侦察破案。我要讲讲其中 的一篇《隐身人》, 发表于

年或

年。

这篇小说的情节简而言之是这样的,说有一个专门制造机械木偶

的人,他制造的机械木偶有厨师、门房、女佣和机械师,他一个人住 在伦敦郊外一座雪山顶上一所公寓楼里。有一天,他受到了威胁,说

他将被杀死

这是一个小动作,但对侦探故事来说却十分重要。他

独自一人和他的机械佣人们住在一起,这事情本身就有点令人毛骨悚 然。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在一群能盲目地模仿人的动作的机械人中 间。最后,他收到了一封匿名信,说他当天下午就要丧命。他叫来了 他的朋友们,朋友们去报了警,并让他一个人留在木偶中间。但在此 之前,朋友们先是要求门房留意有什么人进入屋内,以后还把他托付 给一位巡警,也托付给一个卖炒栗子的人。这三个人都保证很好完成 任务。当朋友们带着警察再回来时,他们注意到雪地里留有脚印。走 向屋子的脚印较浅,离开屋子的脚印较深,好像带走了什么重物。他 们走进屋子,发现木偶制造者失踪了。接着又看见壁炉里留有焚烧过 的灰烬。至此小说被推向了高潮。人们怀疑那人是被他制造的机械木 偶吞噬了。这是故事最打动我们读者心理的地方,这比故事结局还要 激动人心。凶手进过屋子,这是卖炒栗子的人、巡警和门房都看见了 的,但没有留意他,因为那人就是天天下午这个时刻到来的邮差。是 他杀死了被害人,把尸体装进了邮袋。他把邮件统统烧光后扬长而 去。布朗神甫见了他,同他谈话,倾听他的口供,并宽恕了他,因为 在切斯特顿的小说里没有人被捕,也没有任何暴力。 如今,侦探小说这一体裁作品在美国的影响已一落千丈。侦探小 说是一种反映现实、充满暴力。也包括性强暴的文学体裁。不管怎么 讲,这一体裁已经消失,侦探小说原有的那种运用智慧的特色已被人 遗忘。在英国这一特色却还保存着,那里还有人在写非常平静的小 说,故事发生在一个英国小村庄里;那里一切都凭智力,一切都很平 静,没有暴力,没有大量流血。我也曾尝试过写侦探体裁的作品,我 并不为自己做过的事感到过分骄傲。我把它归并在象征性作品一类 里,我不知这是否合适。我写了《死亡与指南针》。我和比奥伊

萨雷斯合作的作品,也有某些侦探性质的内容,他的小说远远超过了

我的小说。伊西德罗

帕罗迪的侦探小说别具一格,他本人是名囚

犯,他从监狱里侦察破案。 最后,我们能对侦探体裁作品说些什么赞扬的话呢?有一点明确 无误的情况值得指出:我们的文学在趋向混乱,在趋向写自由体的散 文。因为散文比起格律严谨的韵文来容易写;但事实是散文非常难 写。我们的文学在趋向取消人物,取消情节,一切都变得含糊不清。 在我们这个混乱不堪的年代里,还有某些东西仍然默默地保持着经典 著作的美德,那就是侦探小说;因为找不到一篇侦探小说是没头没 脑,缺乏主要内容,没有结尾的。这些侦探小说有的是二三流作家写 的,有的则是出类拔萃的作家写的,如狄更斯、斯蒂文森,尤其是科 林斯。我要说,应当捍卫本不需要捍卫的侦探小说(它已受到了某种 冷落),因为这一文学体裁正在一个杂乱无章的时代里拯救秩序。这 是一场考验,我们应该感激侦探小说,这一文学体裁是大可赞许的。 年

黄志良译

奇妙神曲

在与保尔

克洛岱尔不很相称的某页里,保尔

克 洛 岱 尔 写 道:

毫无疑问,我们的肉体死后,等待着我们的前景将不会同但丁所描绘 的地狱、炼狱和天国里的情景相同。克洛岱尔在一篇令人钦佩的短文 中所阐述的这个有趣观点,可以从两个方面评价。 首先,从这个观点中,我们看到了但丁文字威力的明证,因为一 旦读过或者在读的过程中,我们会油然想到,但丁想像的另一个世界 恰恰如同他所描述的一样。我们不可避免地会觉得但丁的确认为人一 旦死后,将会看到地狱倒置的群山,或是炼狱的平台,或是天国的同 心天穹。此外,他将会与阴影(遥远古代的阴影)交谈,而且有些阴 影还会用意大利语的三韵句跟他对话。 这些显然是荒唐的。克洛岱尔的观点并不符合读者的思考(因为 他们思考一下就会发现那是荒唐的),却符合他们所感受的,即那种 足以使他们离开乐趣,离开那种阅读著作时产生强烈乐趣的东西。 为了批驳它,我们拥有许许多多证据。其中之一据说是但丁儿子 的声明。声明说他父亲曾打算显示地狱形象下造孽者的生活,炼狱形 象下悔罪者的生活和天国形象下虔诚者的生活。他没有以逐字直读的 方式阅读。同时我们还在但丁给坎格兰德 到了证据。 这封信曾被认为不足为信,但是这封信无论如何不会在但丁之后 很久 ,因 此 ,不管怎么说 ,可以肯定确实 是那个时代的 。信中认为 《神曲》可以有四种读法。在这四种读法中,有一种是直读式的;另 德拉

斯卡拉的书信中找

一种是寓言式的。根据这后一种读法,但丁就是人类的象征,贝雅特 丽齐象征信念,而维吉尔则象征理智。 一段文字可以有多种读法,这种想法是中世纪的一大特色。如此 受诋毁却又如此复杂的中世纪,为我们留下了哥特式建筑、冰岛的神 话传说和对一切都要争议一番的繁琐哲学。特别是给我们留下了《神 曲》。我们不断地阅读而又不断地令我们惊叹不已。它将超出我们的 生命,超出我们的不眠之夜,并将为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所丰富。

这里值得提一下斯科特斯

埃里金纳,他曾说《圣经》的文字包

含着无穷的含义,可与孔雀闪闪烁烁的羽毛相媲美。 希伯来神秘哲学信徒认为《圣经》是写给每一位信徒的。如果我 们考虑到文字的作者和读者命运的作者是同一人,即上帝,那么这种 说法也未必不可信。但丁根本用不着假设他为我们展示的东西符合死 神世界的真实样子。没有这样的东西。但丁也不会这样考虑。 然而我认为抱有这种天真的观念,即我们正在阅读一个真实故事 的想法还是合适的。它可以让阅读把我们牵住。至于我,我要说,我 是个享乐主义的读者;我从来不会因为是老书就去读它。我是因为书 能给我以审美激动而去读它的,我会把评论和批判置之度外。当我第 一次读《神曲》时,我就被它拉过去了。我读《神曲》是像读别的不 怎么著名的书那样读的。我想把自己与《神曲》交往的故事讲给你们 听。因为现在我们是朋友,我并不是在跟大家讲话,而是在跟你们中 的每一个人交谈。 一切都是在独裁政府前不久开始的。那时我在阿尔马格罗区的一 家图书馆当职员。住在拉斯埃拉斯大街和普埃伦东大街,必须乘坐慢 悠悠、孤零零的有轨电车,从北区赶到的阿尔马格罗区南面,到位于 拉普拉塔街和卡洛斯 卡尔伏街的图书馆上班。一个偶然的机会(不 过也不是什么偶然,我们所谓的偶然其实只是我们对复杂的偶然机制 的无知)使我在米切尔书店发现了三本小小的书。这三本书(我最好 能带一本来,可以作为我现在的护身符),正是关于地狱、炼狱和天

国的,是卡莱尔翻译成英文的,而不是由下面我要提到的托马斯

莱尔翻译的。书很小巧,是登特出版社出的。可以放在我口袋里。一 边是意大利文,另一边是英文,是逐字逐句翻译的。我想出了一个实 用的方式:先读英文的一个段落、一个三韵句,是用散文写的;再读 意大利文的同一段落、同一三韵句。就这样一直读到最后一歌。然后 又把英文的歌通读一遍,接着再通读意大利文的。这样第一次读时我 便发现,译作不可能成为原文的代用品。可是译作可以成为使读者接 近原文的一个途径和一种推动。西班牙文尤其如此。我记得塞万提斯 在《堂吉诃德》的哪个地方说过,一个人有那么两三个粗俗词语就可 以理解阿里奥斯托了。 可不是呗,我的这两三个粗俗词是因为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兄弟 般地相像而送给我的。那时我就注意到诗句,特别是但丁伟大的诗 句,含义要比字面深远得多。在其诸多特点中,诗句意味着某种语 调、某种语气,许多时候是不能翻译的。这一点我一开始就发现了。 当我到达天国之巅的时候,当我抵达空无一人的天国,也即但丁被维 吉尔抛弃,孑然一身而呼唤维吉尔时,我感到我可以直接阅读意大利 文了,只要偶然看一下英文。就这样,我利用缓慢的有轨电车的旅 行,读完了那三本书。后来我又读了其他的版本。 我读过好多遍《神曲》。确实我不懂意大利文,我的意大利文就 是但丁教给我的那一点,就是后来我读《疯狂的罗兰》时阿里奥斯托 教给我的那一点点。后来读克罗齐的书,要容易多了。我读过克罗齐 的几乎所有著作,并不是我都赞成他,但是我感觉到他的迷人之处。 迷人,正如斯蒂文森所说,是作家应该拥有的基本优点之一。舍此, 别的都没用。 《神曲》的不同版本,我读过好多遍,所以我能了解有关的评论。 所有版本中有两个我记得特别牢:莫米格利亚诺版和格拉贝版。我还

记得雨果

斯坦内版。

我碰到什么版本就读什么版本,尽量阅读对这部多重性著作的各

种不同的评论和解释。我发现,最老的版本着重从神学方面评论; 世纪的版本却着重从历史方面评论,而现今则着重从美学方面评论, 它让我们注意每个诗句的着重点,这是但丁最强的优点之一。 曾经将弥尔顿与但丁相比,但是弥尔顿只有一种音乐,即英文中 所说的“崇高矜持风格”。这种音乐始终是一个调,它超越人物情绪 之外。但是在但丁那里,如同在莎士比亚那里,这种音乐是跟着人物 情绪走的。语调和语气是主要的,每句诗都应该是、也确实是被大声 读出来的。 我说被大声读出来,是因为当我们读到确实令人赞叹、确实美好 的诗句时,我们常常会大声朗读起来。一首好诗是不会让人轻声读出 或是默读的。如果我们能这样默读的话,那就不是好诗:诗要求发出 声来。诗总是让人想起它在成为书面艺术之前曾是口头的艺术,让人 想起诗曾经是歌。 有两句话可以证明这一点。一句是荷马或者说是我们称之为荷马 的希腊人在《奥德赛》中所说的:“诸神为人类编造种种不幸,以便 后代拥有可以歌颂的东西。”另一句话要晚得多,是马拉美说的,他 重复 荷马, 但没 有那么 优雅: “一切 为了 一本书。 这里我们看到两 ” 大不同:希腊人谈的是后代人歌唱的问题,而马拉美谈的是一个事 物,是许多事物中的一个,一本书。但意思是一个,即我们生就是为 了艺术,生就是为了记忆,生就是为了诗,或者也许生就是为了忘 却。但是有些东西留下了,这就是历史或诗歌,两者并没有什么本质 的区别。 卡莱尔和其他评论家注意到,但丁的最显著特点是其感染力。如 果我们细想一下全诗的一百首歌,除了天国的一些地方对作者是光 明,而我们觉得是阴影以外,整个诗的感染力居然始终不减,实在是 个奇迹。我不记得别的什么作家有过类似的情况,也许只有莎士比亚

①原文为法文。

的《麦克白》,它由三个巫婆、或命运三女神、或致命三姐妹开始, 一直延续到英雄阵亡,一刻也没有减弱感染力。 我想提一下另一个特点:但丁的雅致。我们总会想起佛罗伦萨诗 句阴沉和格言式的特点,忘记了作品充满着雅致、乐趣和柔情。这种 柔情是作品构思的一部分。例如,但丁大概在哪一本几何书中读过正 方体是各种形体中最结实的。这是一种很普通的看法,与诗歌毫无关 系,但是但丁却把它比作必须承受磨难的人:人是个很好四边形,一 个正方体①,这确实是很少见到的。 同样我也记得关于箭的奇怪比喻。但丁为了让我们感受到箭离开 弓命中目 标的速度 ,他这 样说 ,箭射中目 标 ,它离开了弓 ,离开了 弦。他把始末倒置,以便显示这一切发生得有多么快。 有一句诗一直在我心头。那是炼狱第一歌,讲的是那个早晨,炼 狱南端山间的那个难以置信的早晨。但丁从地狱的污秽、凄惨和恐惧 中走出,他说

(东方蓝宝石的优美颜色) ,

(东方) :

这一句读来加添了缓慢的语气,因为必须说出 我的眼光就和苍穹的 东方蓝宝石的优美颜色接触, 透明凉爽的空气直达第一重天。②

我真想就这首诗的奇怪机制多谈一点,只不过“机制”一词对于 我所想表达的来说过于生硬。但丁描写东方的天,描写曙光,并将曙 光的颜色比作蓝宝石之色。而他又将蓝宝石与被称作“东方蓝宝石” 的蓝宝石相比。在东方蓝宝石的优美颜色 中有一套镜子,因为东方 是通过蓝宝石的颜色解释的,而蓝宝石又是“东方的蓝宝石”。这就

①原文为意大利文。 ②原 文为意 大利文 。语出《 神曲 ③原文为意大利文。 炼狱篇》第一歌。参见王维克先生的译文。

是说,这块蓝宝石满载着“东方”一词的丰富内涵,它充满着,比方 《一千零一夜》的神奇,这一点但丁并不认识但确实存在。 我还记得著名的地狱第五歌的最后一句: (竟昏晕倒地,好像断了气一般)。为什么跌倒会有回声?这回 声正来自“倒地( ”一词的重复。 整个《神曲》到处都是这种类型的乐趣。但是足以维系《神曲》 的是它的叙事体。我年轻的时候,人们瞧不起叙事体,称之为轶闻, 忘记了诗歌正是从叙事开始的。诗之根源为史诗,史诗是诗中最重要 的叙事体。岁月就在史诗中,在史诗中有过去,有现时和将来;这些 在诗歌中都有。 我建议读者忘掉古尔福人和吉贝尔人之间的冤仇,忘掉那些繁琐 哲学,甚至忘掉那些神话的影射和但丁重复维吉尔,有时改动得更好 的拉丁文 佳句 。至少在开 始的时候应该这 样 ,最好能跟上 故事的线 索。我想谁也不会拒绝这样做。 就这样我们进入了故事,我们几乎是变戏法似的进入的,因为现 在要讲什么超自然的事情时,那是一位不肯轻信的作家对一位不肯轻 信的读者 在讲 ,因而必须 先准备超自然的 事 。而但丁不需 要这样 :

(在我们人生道路的中央,我走进一片幽黑的森林)。这就是说,我三 十五岁时,“我走在一片幽黑森林的半路上”,这可以是一种比喻,因 为《圣经》建议严谨人的年龄为七十岁。认为之后一切皆荒芜,就如 英文中的

,一切都是忧愁、惶恐。所以当但丁写

,并不是笼统的比喻,而是在精确地告诉我们观

察的日期,即三十五岁时。 我不认为但丁是个有幻觉的人。幻觉是短暂的。像《神曲》那样 长久的幻觉是不可能的。这里的幻觉是自愿的:我们应该把我们抛给 幻觉并以诗的信念阅读这个幻觉。柯尔律治说,诗的信念,就是自愿 地把不肯轻信的念头高高挂起。如果我们去看戏,我们知道舞台上有

化好妆的人在重复莎士比亚、易卜生或者皮兰德娄教他们说的话。但 是我们认为这些人并不是化好妆的人,我们会认为那位化好妆的人在 报仇前,慢吞吞地独白的就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我们放弃了自己。 在电影中的做法还要新奇,因为我们看到的已经不是化好妆的人,而 是化好妆的人的照片;然而在放映中我们却相信他们是真的。 至于但丁,一切都是那么活生生的,以至于我们会想他确实相信 他的另一个世界,就像完全有可能会相信地心地理学或者地心天文学 而不相信别的天文学一样。 我们通过保罗 看见”代替 格罗萨克指出的一件事深深地认识了但丁:因为 《神曲》是以第一人称写就的。这不是简单的语法技巧,不是用“我 们看见”或者“他去”的问题。含义要深得多,它意 味着但丁是《神曲》人物之一。根据格罗萨克的说法,这是一个新特 点 。我 们可以回忆 一下 ,在 但丁之前 ,圣奥古斯 丁写了他的 《忏悔 录》,但是这些忏悔恰恰由于其光彩夺目的比喻,而使它离我们不像 但丁离我们那么近,因为这个非洲人①光彩耀人的比喻硬挤在他想表 达的内容和我们所听到的内容之间。 很不幸这种比喻挤占的情况经常发生。比喻应该是一座桥,一条 路;而有时却是一堵墙,一个障碍。这种情况从塞内加、克韦多到弥 尔顿或卢戈内斯诸多作家身上都可看到。在他们和我们之间总有一些 词语挤占着位置。 我们认识但丁要比对他同时代人认识得更加深刻。我简直要说我 们认识但丁就像维吉尔认识他一样,这曾经是但丁的一个梦。毫无疑 问,要比贝雅特丽齐

波尔蒂纳里认识得还要深透;毫无疑问要比任

何人都 深 。他站在 那里 ,处 在行动的中 心 。所有 的事物不仅 被他看 到,而且他都参加了。这一部分并不一定与所描写的一致,它常常被 忘却。

①圣奥古斯丁生于努米底亚(今阿尔及利亚)的塔加斯特。

我们看到但丁被埋在地狱里。他应该被埋下,倒不是因为他的胆 怯,而是需要将他埋下以便我们相信地狱。但丁被埋在地下,他感到 害怕,并对周围的事物发表意见。我们不是从他的言词而是从他语言 的诗意、语调、语气了解到他的看法。 我们还有一个人物。确实,在《神曲》中有三个人物,不过我现 在要给你们讲第二个。那就是维吉尔。但丁使我们拥有两个维吉尔的 形象:一个是《埃涅阿斯纪》或者说《农事诗》留给我们的,另一个 是诗歌 形象。 如同现实中的主题一样,文学的一个主题是友情。我要说友情是 我们阿根廷人的激情。在文学中有许多友情,文学乃友情所编造。我 们可以回顾一些友情的例子。为什么我们不想想堂吉诃德和桑丘,或 者说阿隆索 竟是阿隆索 吉哈诺①和桑丘,因为对桑丘来说,阿隆索

但丁仁慈的诗歌

留给我们的更加真切的维吉尔的

吉哈诺毕

吉哈诺,只是到最后才成为堂吉诃德的呢?为什么不想

想菲耶罗和克鲁斯这两位在边境地区迷路的高乔人呢?为什么我们不 想想那个带领牲畜的老头和法比奥

卡塞雷斯?友情是个很平常的主

题,但是一般说来,作家们常常运用两个朋友之间的对比手法。我忘 记了另外两位高贵的朋友:吉姆和喇嘛②,他俩也显示出对比。 至于但丁,他的手法要细腻得多。尽管态度有些相似,却并不完 全是对比的方式:但丁是作为维吉尔的儿子出现的,但同时他又高于 维吉尔,因为他自认得到了拯救。他认为他将享受恩泽或者说他已经 享受了恩泽,因为已经给了他幻觉。然而,从地狱一开始他就知道维 吉尔是个迷路的灵魂,是被打入地狱的。当维吉尔告诉他不能陪他走 过炼狱的时候,他感到这位拉丁人将要成为这可怖的高贵城堡里的永 久居民。那里聚集着古代重大死亡的巨大阴影,聚集着那些由于不可

①堂吉诃德的原名。 ②均为英国作家吉卜林长篇小说《吉姆》中的人物。

战胜的愚昧而未能听到耶稣福音的人们。就在这时,但丁说:你,公

爵 ;你 ,大人 ;你 ,大师

……为了度过这一时刻 ,但丁以极美的言

词向他问候,谈起自己长期的研究和强烈的爱慕,并由此而促使他来 寻找维吉尔的身影。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就这样一直维系着。维吉尔基 本上就是这个悲惨的形象,它知道自己注定要永远地居住在这个没有 上帝的高贵城堡里,而但丁却可以见到上帝,可以了解宇宙。 这样,我们就有了两位人物。然后就有成百上千的,有许许多多 的人物。人们常说他们是插曲性的,而我要说他们是永恒的。 一部当代小说需要用五六百页使我们认识某个人,如果能够说我 们认识这个人的话。但丁只需要一会儿工夫。在这一时刻,人物就永 远地被确定了。但丁不知不觉地寻找着这一中心时刻。我曾想在许多 故事中这样做,由于这一发现我曾备受钦佩。这是但丁在中世纪的发 现 ,即以 生命密码的方式 展示某个时刻 。我们拥有的但丁 的一些人 物,其生命可以是某些三韵句,然而这生命却是永恒的。他们生活是 一句话,一个动作,便不再细说。他们是歌的一部分,但这是永恒的 部分。他们仍然活着,并且在人们的记忆中和想像中不断地更新着。 卡莱尔说但丁有两大特点。当然还有更多的特点,但是有两条是 主要的:柔情和严厉(只要柔情和严厉互不对抗,互不冲突)。一方 面是但丁的柔情,即莎士比亚所说的人类仁慈之汁。另一方面是他知 道我们是严厉世界的居民,这个世界得有秩序。这个秩序属于大写的 它,是属于第三对话者 的 。 让我们一起回忆两个例子。我们来看一下地狱中最著名的故事, 这是第五歌,是关于保罗和弗朗切斯卡的。我不想缩略但丁所说过的

他用意大利语说定了的,我再用别的话说出来,这是我的大不

敬。我只是想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

①原文为意大利文。 ②指上帝。

但丁和维吉尔来到第二层(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看到杂乱的 灵魂之群,感受到罪孽的污秽、惩罚的恶臭,见到令人恶心的场面。 比如米诺斯神,它卷动自己的尾巴以表示被打入地狱的人应该下到那 一层去 。这是非常寒 心的 ,因为可 以想见 ,地 狱里是不会有 美可言 的。当他们来到淫荡鬼服罪的那一层时,有许多显赫的大人物。我说 “大人物”是因为但丁开始写歌时,他的艺术还没有到达完美,所以 他让他的人物超出他们的名字。然而,这一点正好帮助他描写了高贵 城堡。 我们看到了古代伟大的诗人。其中有手持利剑的荷马。他们之间 谈论了一会儿,要我来重复那些话是不诚实的。一片寂静,因为一切 都与被打入地狱外圈的人,与永远看不到上帝的面孔的人,心中那可 怖的廉耻心牵扯着。当我们读到第五歌时,但丁有了重大发现:死者 的灵魂之间可以对话,此时但丁将按照他的方式来感受、来判决这些 死者 。不 ,他不能给 他们判决 :他 知道他不是 法官 ,法官是 大写的 它,是第三对话者,是上帝。 于是,荷马、柏拉图等著名的伟人都在那里。但是,但丁看到两 个不认识的人,他们没那么出名,是当代的:保罗和弗朗切斯卡。他 知道这两个通奸鬼是怎么死的。他叫了他们俩,他们就走过来了。但 丁给我们说:那些为欲望驱使的鸽子 。我们面前是两个被打入地狱 的人,但丁把他们比作为欲望所驱使的两只鸽子,因为耽于声色也应 该算是舞台的核心之一。他们向他走近,只有弗朗切斯卡能讲话(保 罗已不能讲话)。他们感谢他招呼他们俩,并说了这样一些话:“如果 宇宙之王(称宇宙之王是因为她不能称上帝,上帝一词对于在地狱和 炼狱的人是禁用的)是朋友,我们要祈求它保佑你平安 悯我们的罪孽。 弗朗切斯卡讲述了他们的故事,讲了两遍。第一遍讲时她有所保

因为你怜

③原文为意大利文。

留,但是强调她依然爱着保罗。在地狱是不允许后悔的。她知道犯了 罪孽并忠实地服罪,这是了不起的英雄之举。后悔、抱怨所发生的一 切才是可 怕的 。弗朗切斯 卡认为惩罚是公 正的 ,她接受并 继续爱着 保罗。 但丁觉得很好奇。爱情把我们引向死亡。

保罗和弗朗切斯卡是

一起被杀 害的 。对于通奸 ,对于他俩如何 被发现又如何被 处决的经 过,但丁一概没有兴趣;他感兴趣的是一种更加深刻的东西,即想知 道他俩怎么知道他们已经相爱,如何相爱起来,以及他们甜蜜的喘息 时刻又是如何到来的。于是他就问。 撇开我现在谈的话题,我想提一下一首诗,也许这是莱奥波尔多 卢戈内斯最好的诗句。毫无疑问,这是在地狱第五歌的启发下写成 的。这是《幸运的灵魂》中的头四句,是 四行诗诗集中的一首: 那天下午快到末梢, 我正习惯地向你说再见, 一种要离开你时模糊的痛苦, 让我懂得我已经爱上了你。 年《金色的时刻》十

低级一点的诗人也许会说,一位男子在离开一位女子时感到非常 痛苦,会说他们很少见面。但是这里,“我正习惯地向你说再见”这 一句是笨拙的,但是这没有关系;因为“习惯地说再见”就表明他俩 常见面,接下来又说“一种要离开你时模糊的痛苦,/让我懂得我已 经爱上了你” 。 这实际上就是同第五歌一样的主题:两个人发现他们已经相爱, 而过去他们不知道。这就是但丁想知道的,想要她讲讲是怎么回事。 她说,有一天,为了消遣,他俩读着书,是关于朗塞洛特的,讲爱情 如何折磨他。这时就他们两个人,谁也没有怀疑什么。什么叫做谁也

没有怀疑什么,就是说他们没有想过他们已经相爱。他们在读着《布 列塔尼亚的早晨》。这是英国人入侵后,住在法国的英国人编造的那

种故事书。这种书曾经哺育过阿隆索

吉哈诺的疯狂,也曾启发过保

罗和弗朗切斯卡罪孽的爱情。于是,弗朗切斯卡坦诚地说,他们也曾 时常为此脸红,但是有那么一个时刻,当我们看到期望的微笑时,① 我被这个有情人吻了,他永远不会离开我,是他吻了我的嘴唇,颤 抖地

有件事但丁没有说,但是在整个故事过程中能感觉到,也许更使 其增色。但丁怀着无限的同情给我们讲了这两位情人的命运,以至于 我们感到他羡慕他们的命运。保罗和弗朗切斯卡留在地狱,而他将被 拯救,但是他们俩相爱,而他却没有得到他所爱女人贝雅特丽齐的 爱。这里也有一种虚荣,但丁应该感到这是很可怕的事,因为他已经 离开了她,而这两个被打入地狱的人却在一起,他们不能讲话,毫无 希望地在黑色旋涡里转悠。但丁甚至没有告诉我们他们俩的苦难会不 会终止,但是他们在一起。当她讲话时,她用 共享着地狱。这对于但丁来说简直是天国的佳运。 我们知道他很激动。后来他像死人一样跌倒了。 每个人在其生活的一瞬间就永远地定了位,在这个瞬间,一个人 永远地跟自己在一起。说但丁谴责弗朗切斯卡是太残酷了点,但那是 因为不知道第三人的缘故。上帝的判决并不都符合但丁的感情。那些 不理解《神曲》的人说,但丁写她是为了向其敌人报仇并奖赏其朋 友。这一点也不假。尼采极其错误地说但丁是个在坟墓间作诗的鬣 狗。鬣狗作诗这是一个矛盾。另一方面,但丁不会以痛苦为乐。他知 道有不可原谅的罪孽,大罪孽。他选择了犯有各种罪孽的人,但是他 们的其他方面却是令人钦佩或者值得赞赏的。弗朗切斯卡和保罗只是

( 我 们 )她 :

为他们俩说话,这是他们在一起的另一种方式。他们永恒地在一起,

原文为意大利文。

淫荡,没有别的罪孽,但是一个罪孽就足以判决他们。 上帝是无法辨认的,这种想法是我们在人类其他重要书籍中早就 看到的观念。在《约伯记》中,你们会记得约伯如何谴责上帝,而上 帝的朋友又怎么为上帝辩护,到最后,上帝又怎么从混乱的人群中站 出来,既拒绝为他辩护的人又拒绝谴责他的人。 上帝总是超出人们的种种想法,为了帮助我们理解这一点,他引 用了两个特别的例子:鲸鱼和大象。他找出这些恶魔以说明对我们而 言,它们与海怪和河怪(在希伯来语中这两个词是复数,意味着许多 怪兽)同样狰狞可怕。上帝总是超出人类所有的判断,他自己就在 《约伯记》中这么说的。人类在它的面前是那么低微,因为他们竟敢 审判它、为它辩护。这些都不需要。正如尼采所说上帝超出一切善与 恶。这是另一个范畴。 如果说但丁总是跟他想像的上帝一致,那他看到的不过是一个假 上帝,只是但丁的翻版。然而但丁必须接受这个上帝,就像必须接受 贝雅特丽齐不爱他一样;必须接受佛罗伦萨是臭名远扬的人,就像必 须接受她被驱逐并死在腊万纳的现实。必须接受世界上的罪恶,同时 又必须赞美这个不明白的上帝。 在《神曲》中少了一个人物,因为太人情化而不能出现。这个人 物就是耶稣,他没有像福音书中那样出现在《神曲》之中:福音书中 的耶稣不能成为《神曲》所要求的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人。 最后,我要谈第二个故事。对我来说,这是《神曲》的最高潮。 这是第二十六歌,是关于尤利西斯的故事。我曾写过一篇题为《奥德 赛之谜》的文章。发表了,但后来丢了。现在我想重新回忆起来。我 认为这是《神曲》故事中最让人费解的部分,也许还是最够劲的篇 章。不过议论峰巅时很难知道哪个最高,尤其是《神曲》到处都是 峰巅。 在首次报告会上我就选择了《神曲》,那是因为我是一个文人。 我认为文学及一切书籍的顶峰就是《神曲》。这并不是说它与你的神

学观念相符合,也不是说它同意你的神话传说。我们有基督教和非基 督教相混杂的神话。不是这个问题。我要说的是没有哪一本书曾给过 我如此强烈的美学震撼。我是个享乐派读者,再说一遍,我是在书中 寻找震撼的。 《神曲》是我们大家都应该读的。不读这本书就是剥夺了我们享 用文学所能给予我们最高礼物的权利,就是让我们承受一种古怪的禁 欲主义。为什么我们要拒绝阅读《神曲》所带来的幸福,况且它并不 是很难读的。难读的倒是那些阅读背后的东西:各种观点、争论,但 是书本身是水晶般剔透的。中心人物但丁就在那里。他是许多文学中 最活生生的人物,还有其他一些人物,不过我还是要回到尤利西斯。 他们来到一个深坑。我想大概是第八坑吧,即蒙骗鬼坑。据说有 一句责骂佛罗伦萨的话,说她的名声在天地间振翅腾飞,一直传到地 狱 。后来他们从高处看到许许多多的火堆 。在这些火堆 、火焰的深 处可以看到蒙骗鬼隐蔽的灵魂。说隐蔽是因为它们隐蔽地出现。火焰 在移动。但丁快要倒下了,维吉尔扶住他。维吉尔在讲话,在谈着火 焰深处的人们。维吉尔提到了两个伟人的名字:尤利西斯和狄俄墨得 斯。他们俩是因为策划了曾经使希腊人得以进入围城的特洛伊木马阴 谋而呆在那里的。 尤利西斯和狄俄墨得斯在那里,但丁想认识一下他们。他对维吉 尔讲了 想跟这两位 古代伟人 交谈的愿望 。他们显 然是古代的 伟大英 雄。维吉尔同意但丁的想法,不过要但丁先让他与他们试谈一下,因 为这两位希腊人是很高傲的。最好是但丁不讲话。关于这一点有许多 不同的解释。托尔瓜托

塔索认为维吉尔是想假扮成荷马。这种猜测

是非常荒唐的,与维吉尔也不相称,因为维吉尔曾赞美过尤利西斯和 狄俄墨得斯。如果说但丁认识他们俩,那正是因为维吉尔的关系。我

  如果觉得博尔赫斯谈话录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博尔赫斯小说全集博尔赫斯全集博尔赫斯小说集博尔赫斯谈话录,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