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普颖华作品白话刘伯温兵法/百战奇法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白话刘伯温兵法/百战奇法 作者:普颖华
前言
《百战奇略》又名《百战奇法》,是一部在我国兵学史上颇有影响的古代兵书。其成书年代及作者史载不一,据传为刘基所作。
刘基字伯温,公元1311 年至1375 年在世,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曾任高安县丞、浙江元帅府都事等职。后辅佐朱元璋起兵,参与机要,劝说朱元璋脱离韩林儿独树一帜,并为其筹划用兵次第,是明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
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1371 年辞官,后被丞相胡惟庸毒死。
著作有《诚意伯文集》和《郁离子》等。
《百战奇略》以《武经七书》等古兵法为依据,收集从先秦到五代千百年来的各种类型的战争战例,按照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列为百目,围绕着战争谋划、治军备战的主线,条分缕析各种用兵之道和作战之法。在前人论兵的基础上,结合古代战争实践,总结了许多可资后人借鉴的宝贵经验。
在治军问题上,该书强调教育训练、提高军事素质是军队取胜的根本条件。对战争的战略指导和作战方针的探讨是该书的重点。书中用大量的篇幅论述了怎样研究和指导战争,分析在不同的敌情我情、地形地貌、气候变化下的各种作战原刚、作战方法和作战手段。此书的精髓之处,就是要求从战争的客观实际出发,根据条件的变化而灵活用兵。该书的最大特点在于收集了散见于史籍中的许多古代杰出战例,在利用这些生动丰富的战例加以题解的同时,给人许多有益的启发。
《百战奇略》中许多如何如何“则无有不胜”、“破之必矣”之类的说法同古兵法“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思想比较起来,要粗浅的多,这是需要我们在阅读时认真注意的。
虽然如此,《百战奇略》仍不愧为中国军事学术史上的不朽杰作;应用在商战上,也捷报频传,为人称道。
《白话刘伯温兵法》根据《丛书集成初编》和明弘治《百战奇略》马思进刊本校订,并作了必要的注释和通俗的翻译。
作者
白话刘伯温兵法
卷一
计战
【原文】
凡用兵之道,以计①为首。未战之时,先料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兵之众寡,地之险易,粮之虚实。计料已审,然后出兵,无有不胜,法②曰: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③
汉末,刘先主④在新野,三往求计于诸葛亮⑤。亮曰:“自董卓⑥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⑦,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⑧强者,非惟⑨天时,抑⑩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11),此诚(12)不可争锋。孙权(13)据有江东,已历三世(14),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15),利尽南海(16),东连吴、会(17),西通巴、蜀(18),此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19)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20)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21)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22)
暗弱,张鲁(23)在北,民阜国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24),信义著于四海,总览(25)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26),西和诸戎(27),南抚夷越(28),外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29),将军身帅益州之众出于秦川(30),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31)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霸业(32)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后果如此计。
【注释】
①计:计算。这里指通过对敌我双方各种基本条件的计算、判断,做出战略决策。
②法:兵法。此处及以后各篇中的“法”,均指古代兵法著作,其中大部分指《孙子兵法》。
③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引自《孙子兵法·地形篇》,意思是判明敌情夺取胜利,考察地形的险易、计算路途的远近,这是主将应掌握的方法。
④刘先主:即三国时蜀帝刘备(公元,下同161~223 年)。字玄德,琢郡琢县(令河北琢县)人。起兵后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及东汉末年的军伐混战。207 年“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佐,逐渐强大,夺得荆、益二州,221
年建立蜀汉。
⑤诸葛亮:(181~234 年),字孔明。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南)人,东汉末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人你“卧龙”。后为刘备主要谋士,他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拜为宰相。蜀后主刘禅即位后,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主持军国大事。
⑥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氓县)人,本为凉州豪强,汉灵帝时任并州牧。189 年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专断国政,为所欲为。
后迁国都长安,引起袁绍、曹操等人反抗,192 年为王允、吕布所杀。
⑦曹操(155~220 年):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和军阀混战,后荡平群雄,统一了北方,被汉献帝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称帝,建立魏国,曹操被尊为武帝。
袁绍:东汉末年军阀。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最初为司隶校尉,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时被推为盟主,
割据幽、冀、青、并四川,成为当时最有势力的军阀。建安五年(200
年)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打败,202 年病死。
⑧为:变为、成为。
⑨惟:是。
⑩抑:还是。
(11)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制着皇帝,并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12)诚:真是。
(13)孙权:(182~252 年):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继其兄孙策据有江东六郡,后扩展到整个长江中下游。229 年于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称帝,国号吴。后迁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
(14)三世:指孙坚、孙策、孙权三世。
(15)汉、沔(miǎn 免):即今之汉水。汉水有二源,北源称沔水,西源称汉水,二源在陕西南部合流后称汉水或沔水,今通称汉水。
(16)南海:泛指南方沿海地区,即广东、广西一带。
(17)吴、会:吴郡和会稽郡的合称,指令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18)巴、蜀:巴郡、蜀郡的合称,指今四川省。
(19)殆:大概、恐怕、也许。
(20)益州:在今四川。
(21)高祖:汉高祖刘邦。
(22)刘璋:字季玉,汉末江夏竟陵(今湖北省潜江西北)人,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中山王刘焉的后代。继其父为益州牧,据有今四川地区。221 年刘备攻成都,刘璋出降。
(23)张鲁:东汉末年农民宗教组织“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
的首领。字公祺,沛国丰县(今江苏省丰县)人,汉献帝初,任益州牧刘焉的督义司马。191 年率徒众攻占汉中,建立政权。后投降曹操,封镇南将军、阆中侯。
(24)胄:(Zhòu 宙):帝王或贵族的后裔。
(25)览:通“揽”。揽:围抱,引申为招引。
(26)岩阻:险要。
(27)戎:古代中原人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统称。
(28)夷越:古代中原人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统称。
(29)宛、洛:宛,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洛,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30)秦川:泛指今陕西、甘肃两省秦岭以北的平原地区。
(31)箪食壶浆:用竹篮盛着食物,用壶盛着酒。箪(dān 单),用竹或苇编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32)霸业:指统一大业。
【译文】
一般用兵的法则,应该把研究、谋划策略,放在首位。在还没有交战之前,先要了解清楚敌人将领的领导才能的高低,敌人的强弱,兵力的多少,地形的险易,粮草是否充足。敌我情况都研究考虑周到了,然后再出兵,没有不胜利的。兵法说:判断敌情夺取胜利,考察地形的险易,计算路途的远近,这是主将应该掌握的方法。
东汉末年,刘备驻在新野,三次前去向诸葛亮请教统一全国的谋略。诸葛亮说:“自董卓把持政权以来,豪杰纷起,割据称霸。跨州连郡割据一方的数不胜数。曹操同袁绍相比,名望小而且兵力少,但他却能战胜袁绍,由弱变强,这不仅是掌握了有利时机,还是发挥了人的智谋。如今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确没有人能与他较量啊!孙权占据江东,已经经历了三代,那里地势险要。并且百姓归附,又有贤能之士为他辅佐,对于他只可以互相支援,而不可与之为敌。荆州北面靠着汉水、沔水,南方可以尽量利用南海的资源,东面连接吴、会,西面直通巴蜀,这是战略要地,然而荆州牧刘表却守不往它。这恐怕是上天送给将军的,将军有意于此吗?
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辽阔,自然条件优越、物产富饶,汉高祖刘邦凭借它成就了帝业。刘璋昏庸软弱,张鲁又在北面威胁着他。刘璋虽然人口众多,国家富裕,但他不知道保护爱惜,那里有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英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后代,信义又传遍天下,并且广结天下英雄,求贤之心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二州,扼守险要之处,西面与诸戎友好相处,南面安抚夷越,对外与孙权结盟,对内修文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变化,就命一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转向宛、洛,你自己率领益州的军队进入秦川,老百姓谁能不担着酒和食物来迎接你泥?如果如此,统一天下的大业就可以成功,汉朝就可以复兴了。”刘备说:“很好。”后来果然按照诸葛亮的计谋采取行动。
【简析】
“料兵制胜”,是用兵的要决。
趋利避害,是军事指挥员选择作战手段时必须运用的一条基本原则。采取军事行动前,应当冷静地分析双方的处境及利弊条件,从害中求利,争取主动。在公元200 年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中,曹军已经坚持半年了,士卒劳苦,后方政局又不稳定,困难很多,曹操打算退到许昌去。谋士荀攸认为这样做不好,他全面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指出:我虽疲劳,困难不小,可袁绍的力量也损耗不少,接近衰竭,他的后方很远,光是供应粮食就很困难。
只要我们再坚持一下,给袁绍致命地一击,一定会有转机。曹操听从了荀攸的建议,待机到袁绍的后方偷截粮道,乌巢劫粮,一下子使袁绍军队大乱。
曹操从自己的不利认识到敌人的不利,等待时机,转患为利,取得了胜利。
料敌的目的在于趋利避害。“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害相衡趋其轻”。趋利避害并不是只利不害。只利不害的便宜事固然有,但一般能做到趋大利而避大害。也就算是成功的了。打了胜仗,并不是自己一点儿损失没有,有些伤亡是难免的,以小的代价去换取大的胜利,是趋利避害的基本原则。
1940 年11 月14 日晚上,德国的“海因克尔”飞机在月光皎洁的英国城市考文垂上空轰鸣,紧接着开始了长达10 个小时的空袭轰炸。考文垂市遭到了严重破坏。德国的这次空袭,代号为“月光奏鸣曲”。对于这次空袭,英国政府提前48 小时就破译了德国的空袭情报,了解到德国空袭的目的、采用的战术和飞机的飞行路线。英国为什么不采取预防措施呢?这是因为英国事先收买了为德国制造“哑谜”密码机的工程师莱温斯基(波兰人),为英国制造了“超级机密”密码机,可以破译德国的密码。英国首相丘吉尔决定不对考文垂市发出预告,是出于保密的需要,因为一旦在考文垂市预告布防,引起德国的怀疑,德国就会变更密码。英政府这样做,虽然使考文垂市蒙受了很大损失,但在以后保卫英伦三岛的长期斗争中,发挥了“超级机密”密码机的作用,在全局上却获取了更大的利益。
凡事分清利害,进而做到趋利避害,甚至化害为利,除了对客观情况的分析判断,还需要主观上的努力,主观努力的程度如何,直接决定利与害上的得失。
总之,将帅对作战的胜负责任重大,所以要十分注意搜集情报,分析判断敌情。不明敌情,盲目求战,期求侥幸,其教训注定是惨痛的。对敌作战,应善于侦察,善于抓住敌人的弱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出奇制胜。
谋战
【原文】
凡敌始有谋,我从而攻之,使彼计衰而屈服。法曰:上兵伐谋。
春秋时,晋平公①欲伐齐,使范昭往观齐国之政。齐景公觞之。酒酣,范昭请君之樽酌。公曰:“寡人之樽进客。”范昭已饮,晏子②撤樽,更为酌。范昭佯醉,不悦而起舞。谓太师曰:“我欲成周公之乐。能为我奏,吾为舞之。”太师曰:“瞑臣不习。”范昭出。景公曰:“晋大国也,来观吾政,今子怒大国之使者,将奈何?”晏子曰:“观范昭非陋于礼者,且欲惭吾国,臣故不从也。”太师曰:“夫成周公之乐,天子之乐也,唯人主舞之。
今范昭人臣,而欲舞天子之乐,臣故不为也。”范昭归报晋平公曰:“齐未可伐。臣欲辱其君,晏子得之;臣欲犯其礼,太师识之。”仲尼曰:不越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
【注释】
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君,公无前557 年继悼公位。下文的齐国君是指齐景公,公元前547 年至前490 年在位。
②晏子:齐国名宰相,曾使楚,说服楚灵王与齐结好。
【译文】
凡出兵打仗之前,必须制定谋略,按照谋略进攻敌人,使他们计衰力竭导致投降。兵法说:最好的作战方法是用谋略战胜敌人。
春秋时期,晋平公想讨伐齐国,派范昭到齐国探察其政治情况。齐景公宴请他。酒喝得兴趣正浓的时候,范昭要求用国君的樽饮酒。景公说:“用我的樽给客人进酒。”范昭饮完酒后,晏子便撤回了樽,又换上原来用的酒杯。范昭佯装喝醉了,不高兴地跳起舞来,并对太师说:“我想乘周公的舞乐跳舞,您能为我伴奏,我就跳这个舞。”太师说:“我眼花了,不熟悉这些曲子。”范昭出门以后,景公说:“晋是大国,来探察我的政事。现在你激怒了大国的使者,这该如何是好?”晏子说:“我看范昭不是粗俗无礼的人,现在故意羞辱国君,所以我不听他的。”太师说:“周公的乐舞是天子的乐舞,只有人君才能跳。现在,范昭只不过是个臣子,就想跳天子的乐舞,所以我不为他伴奏。”范昭返回晋国后报告晋平公说:“齐国不能讨伐。我想羞辱他的国君,晏子就知道了;我想违犯他的礼节,太师就识破了。”孔子说:不超越酒席之间的礼节,而能控制千里之外的敌人,这讲的就是晏子。
间战
【原文】
凡欲征伐,先用间谍觇敌之众寡、虚实、动静,然后兴师,则大功可立,战无不胜。法曰:无所不用间也。
周①将韦叔裕,字孝宽,以德行守镇玉壁。孝宽善于抚御,能得人心。
所遣间谍入齐者,皆为尽力。亦有齐人得孝宽金赂者,遥通书疏。故齐动静,朝廷皆知之。齐相斛律光②,字明月,贤而有勇,孝宽深忌之。参军曲严,颇知卜筮。谓孝宽曰:“来年东朝必大相杀戮。”孝宽因令曲严作谣歌:“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斛也。又言:“高山不推自溃,槲木不扶自立。”令谍者多赍此文遗之于邺。齐祖孝正与光有隙,即闻,更润色之。
明月卒以此见诛。周武帝闻光死,赦其境内,后大举兵伐之,遂灭齐。
【注释】
①周:南北朝时期的北周,为北朝之一。557 年宇文觉取代西魏称帝而建,国都长安。577 年灭掉北齐,统一中国北方。581 年为隋所取代。下文中的北齐也为北朝之一,为高洋取代东魏称帝所建。
②斛律光:北齐有名的将领,任左丞相,长期从事抵抗北周的战争,572
年为北齐后主高纬所疑忌,被杀。
【译文】
凡征战讨伐,首先要使用间谍来察明敌人的多少、虚实和动静,然后才能兴师出兵。这样,就可大功告成,战无不胜。兵法说:没有不用间谍的战争。
北周将领韦叔裕,字孝宽,以品德高尚而镇守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
孝宽很善于用安抚的办法守边疆,深得人心。他派遣到北齐的间谍都很尽力;也有不少的北齐人得到了韦孝宽的贿赂,在远方用书信给他通风报信。所以北齐的一举一动,北周的朝廷都知道。北齐的宰相斛律光,字明月,为人贤明勇敢。韦孝宽深深地忌怕他。孝宽的参军曲严,很懂得卜占之类的事情,对他说:“明年齐国必定要互相杀戮。”孝宽因此让曲严作了一首歌谣说:“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就是一斛,又作歌谣说:“高山不推自溃,槲木不扶自立”,并让许多间谍携带写有这些文字的传单到齐都城邺(在今河北临漳西南)广为散布。北齐左仆射祖孝正与斛律光不合睦,更加添枝加叶,斛律光终于因此被杀。北周武帝听到斛律光死的消息,大赦国内,以后大举兴兵讨伐,终于灭掉了北齐。
【简析】
《孙子兵法·用间篇》中指出:“凡兴兵十万,出征千里,百姓的耗费,公家的开支,每天要花费千金;内外受战争的牵动,民众疲于流离,因此不能耕作的达数十万家。战争相持几年,是为了夺取胜利于一旦,而吝惜爵位、俸禄和金钱,不能重用间谍以致不了解敌情的人,就是不仁至极,就不是军队的好将帅,就不是国君的好辅佐,就不能成为胜利的主宰。”明朝庄应会《武就要略·侦候》中说:战略家需要有间谍,就像人身需要有耳目一样。
耳目不俱全就是废人,间谍不设立就是废军。
如果觉得白话刘伯温兵法/百战奇法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普颖华小说全集:白话刘伯温兵法/百战奇法,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