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吴蔚作品大汉公主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平阳公主道:“本朝惯例,每十二年磨一次斩白蛇剑,今年凑巧是磨剑之年。就算我能顺利换出真剑,可到了磨剑之日,假剑之事就要败露,你这样做,不是让我自寻死路么?”

东方朔道:“若是公主到时还活着,臣自有办法帮公主脱身。若是公主不愿意冒险,此事就此作罢,就当臣没有说过。只是仇人近在咫尺,公主不能为爱子复仇,活在世上又有什么意义?”

————————————————————

[1] 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

[2] 窴(tián)颜山赵信城:今蒙古国中戈壁省翁金河东。

[3] 狼居胥山:今蒙古德尔山。

[4] 北海:今贝加尔湖。

[5] 鄣(zhāng):筑在边塞上要险之处的城(碉堡之类)。

[6] 汉代最高军事长官本是太尉,但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后不再设置,新增设大司马的官职等同于太尉。

[7] 指战国时期的韩国,韩国的弓弩兵器制造业在诸国中最为发达,“天下之强弓、劲弩、利剑皆从韩出”。

[8] 履霜操:传为周室王上卿尹吉甫之子尹伯奇所作。尹吉甫妻生子伯奇而殁,续妻生子伯封,欲使己子继位,谮伯奇于吉甫,言伯奇有欲心。吉甫不信,乃令伯奇于后园,妾过其旁则可知。伯奇入园,后母纳蜂于单衣中过伯奇曰:“蜂螫我。”伯奇捉蜂而杀之。吉甫遥见,乃逐伯奇。伯奇编荷叶而衣,采停花而食,清晨履霜,自伤无罪见逐,乃援琴而操此歌。曲终,投河而死。吉甫感悟,遂射杀后妻。后为乐府诗名。北宋名臣范仲淹一生只弹奏此曲,故人称范履霜。

[9] 一算:一百二十钱。

[10] 甘泉宫遗址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

[11] 封禅(shàn):祀礼名,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为祭拜天地而举行的大型典礼,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除了所谓明君贤主向天地神灵报告功绩的意义外,世俗的君主只要举行封禅仪式,就能登天成仙,例如黄帝就是如此。但先秦封禅之礼究竟如何举行,并没有真正的史料记载。

[12] 堧(ruán):城下宫庙外及水边等处的空地或田地。

[13] 孝惠张皇后:汉惠帝刘盈皇后,鲁元公主(刘盈之妹)之女。

[14] 当时尚未建造建章宫。而卫青在早年便出任建章监一职,可见建章监是类似期门(建元三年,即公元前138年设置,掌执卫送从,挑选六郡良家子组成,因执兵器护卫,期诸殿门,故名)之类的禁军官职,掌管的亲信宿卫侍从禁军。

第七章 人生如寄

他语气虽然平静,没有绝望,没有痛苦,却自有一股壮志未酬的悲凉意味。只要一想到他将永远睡在那老公主的身边,生生世世地服侍她,纵然阳光普照,春暖花开,也禁不住不寒而栗了。

大汉京师长安骤然多了许多高鼻子、蓝眼睛、卷头发的胡人,肤色深浅不一,穿着奇装异服,说着奇怪的语言。跟长安人好奇打量他们一样,胡人们也用惊异的眼光审视这座繁华宏伟的城市,不断发出阵阵惊叹声。这些人不是什么怪物,而是来自西域各国的使者。

漠北大战后,大汉用鲜血打通了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皇帝刘彻遂派张骞为使者,带着黄金、钱币、绸缎、布帛等价值数千万的礼物,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要与西域第一强国乌孙结盟。

与第一次出使时的担惊受怕完全不同,张骞一行顺利到达乌孙。乌孙昆莫猎骄靡[1]听说东方的大汉派来使者,亲自迎见。张骞送上厚礼,游说乌孙亲附汉朝,大汉愿意将河西一带土地让给乌孙,还把公主嫁给大王为夫人,两国结为姻亲,共同对付匈奴。最早乌孙和月氏一样,居住在祁连山下,河西之地也算是这个民族的故土。昆莫猎骄靡听了张骞的承诺后很是重视,召集大臣商议。然而因为汉朝远在东方,素来不通西域,乌孙群臣对其实力一无所知,甚至不知道汉军已经将匈奴驱逐到大漠以北。他们畏惧匈奴,也不敢轻易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土地。张骞在乌孙逗留日久,见昆莫猎骄靡既不同意也不反对东徙,料想对方心中没底,遂广派副手,持着使节节杖,带着丰厚的礼物,分别去联络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家。后终于带着数十名乌孙使者归国,此即汉与西域交通之序幕。

皇帝刘彻非常高兴,在上林苑接见使者。乌孙使者送上昆莫猎骄靡转交的礼物,有几十匹马、毡毯、貂皮等。张骞又讲到乌孙的马的故事:他们一行人曾在河西走廊遭遇一小队匈奴骑兵,张骞急忙派人去围捕,却被匈奴人逃掉,只有一名乌孙使者仗着马快,捕到了一名匈奴士卒。刘彻听说乌孙的马会爬山越涧,忙选了一匹试骑,果然跑步如飞,当即封乌孙马为天马。

不久,张骞派往西域各国的副使相继回到长安,各自带着西域诸国使者。这些人骑着骆驼或马匹,带着各国的珍奇物品来朝见大汉天子。刘彻对这些来自异域的使者给予了优待,为了夸示汉朝的富庶和广大,甚至带着使者们巡狩海上,赏赐财帛,遍观各仓库府藏之积,给使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乌孙使者见汉朝如此富庶强大,惊叹之余,也完全打消了顾虑,忙派人回报昆莫猎骄靡。猎骄靡听说大汉实力远远在匈奴之上,当即同意与大汉联姻结盟。刘彻遂选中侄孙女刘细君为和亲公主,封为江都公主,接进宫中,教她各种礼仪及西域风俗、方言等。

为进一步加强与西域的联系,刘彻先后在河西浑邪王故地设置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大量迁徙内地人民到此居住,开荒种田。河西四郡的设置对日后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名的丝绸之路就穿过其中。四郡设置之后,汉朝将秦长城从令居延伸到了阳关、玉门,其烽燧深入到轮台,用以防御匈奴。从此,河西成为汉朝在西域军事活动的最重要的基地,来往的外交使节和商人源源不断。汉朝以及民间商人分别组织成百人或几百人的队伍,一批批到西域去。而西域各国商队也争相赶来中国,时人称为“外国道”。由于这条路上丝绸的贸易占了很大比重,因此又将它称为“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交流的一座重要桥梁。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带回了许多新鲜事物:如可以用来制造胭脂粉的红蓝花,可以榨油食用的紫黑色的芝麻,可以食用的蚕豆、大蒜、黄瓜、石榴、核桃、胡萝卜等。有一种植物名葡萄,其果实形状圆如龙珠,长大者名马乳葡萄,白色者名水晶葡萄,黑色者名紫葡萄。果实不但可以食用,还能够酿酒,西域富人藏葡萄酒竟有多达万余石。这种酒虽储藏数十年,亦不会腐坏,但饮多了也会醉人。还有一种一枝三叶的苜蓿草,绿色鲜艳,夏秋季节,开细黄花,结小荚,圆扁旋转,有刺,数英累累,老则变黑色。内有米如秣,可做饭,可喂马,亦可酿酒。葡萄和苜蓿最为皇帝钟爱,刘彻下令将这两种植物的种子栽种在各处离宫别馆之旁。另有一种珍惜的酒杯藤,藤大如臂,叶如葛花,实如梧桐实。实大如手指,美香如豆蔻,可以酌酒。西域人最爱提酒来至藤下,摘花酌酒,千杯不嫌其多,故谓之酒杯藤。当地人很宝贵这种藤,不轻易外传。张骞出大宛得之,带回中原。

除植物、果品外,张骞带回了西域的乐器和乐曲,如“横吹”乐器和《摩诃》《兜勒》乐曲,协律都尉李延年将这两支曲子加以扩充改造,成“新声二十八解”,慷慨激越,皇帝刘彻听后很是喜爱,用其为军乐,但只有统率一万人以上的将军或二千石以上的武官才能享用。

月有阴晴圆缺,世事也未必能尽如人意。皇帝刘彻宠爱的夫人李妍忽然生了重病,卧床不起,日渐消瘦憔悴。刘彻听说后,立即赶来探视。李妍听说皇帝来了,立即拉过一床被子,严严实实地盖着自己的脸。

刘彻匆忙走近床前,叫着李妍的名字。李妍只是躲在被子中不说话。刘彻很奇怪,说明自己来探望病情。李妍答道:“身为妇人,容貌不修,装饰不整,不足以见君父。如今臣妾久病低低,蓬头垢面,实在不敢与陛下见面。”

刘彻从未听过这样的理由,他坐在床边,心急火燎地就想见到这位朝思暮想的美人。李妍却始终不肯露出脸来,只是在锦被中呜呜咽咽地道:“倘若臣妾一病不起,希望陛下多加照应我们的孩子以及臣妾的兄弟。”

刘彻勉强耐着性子,道:“夫人,你的病有段日子了,是有些重,还是能够治好;即便难有好转,见上朕一面,当面把皇儿和兄弟托付给我,岂不是更好?”他一面说着,一面想动手掀开被子。李妍在被子中使劲捏着被子,就是不肯松手。

这下可把刘彻急坏了,从来都是女人们主动对他投怀送抱,还从未遇到一个今天这样蒙着自己的脸不肯见人的。他在床边急得团团转,以赏赐黄金及封赠李妍兄弟官爵作为交换条件,恳求道:“夫人,只要你让朕看一眼,朕就封你最爱的弟弟李广利做官,还赐给你一千金。”李妍却依旧不肯答应,回答道:“封不封我弟弟做官,不在于见不见这一面,而在于陛下。”

刘彻既怅然若失,又有些愤怒与无奈,随即站起身来,扫兴而去。

刘彻离开后,宫女们围拢上来,都说夫人“如此”对待皇上,怕是要大祸临头,不懂李妍为什么一定要固执己见,不肯与皇上见面。李妍掀开锦被道:“我之所以不愿意见皇帝,是想给兄弟留条后路。我因容貌姣好,得幸于上。而以色事人的女子,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倘若我以憔悴的容貌与皇上见面,以前那些美好的印象,都会一扫而光,还能期望他念念不忘地照顾我的儿子和兄弟吗?”

宫女们闻言,无不对李妍的心计佩服得五体投地。当晚,李妍病情加重,撒手而去。刘彻万分痛惜,以皇后的礼仪安葬,又令画宫图下样貌,悬挂在甘泉宫中。正欲对李妍兄弟大加封赏,即有人匿名投书廷尉,称当年王寄王夫人暴死是因为平阳公主勾结协律都尉李延年及乐工李季下毒所致,不久前平阳侯曹襄被杀也是因为他打算告发这件事,结果被大将军卫青派人灭口。

本来汉家律令,匿名投书不予采信,但投书内容关系宫廷机密,廷尉不敢擅自处置,迅疾送到未央宫中。刘彻阅书后震怒无比,虽不能全信,但联系事情的前因后果,亦不得不信,立即派使者召平阳公主进宫,派郎官逮捕协律都尉李延年及其弟李季下居室狱[2]拷问。

平阳公主于病榻上服毒自杀。李延年和李季则在严刑下招供:的确是他二人受平阳公主指使,设法与飞羽殿宫人勾结,毒害了王夫人。

刘彻读到供状后暴怒,命人将李延年、李季兄弟关在狱中活活饿死,又处死数十名服侍过王寄的旧宫人。事情虽未牵连到大将军卫青,但卫青长子卫伉却被皇帝借故削去侯爵之位,这显然是一种警告。此后卫皇后、太子刘据愈发宠衰,很难再见到皇帝一面,心中难以自安。

夷安公主得知有人匿名告发平阳公主后很是惊讶,忙赶来告知东方朔,道:“投书人会不会是从骠侯赵破奴?他与王寄有旧,一直难以忘情。多半他自己设法查出了真相,想为王寄报仇,又怕扳不倒平阳公主遭到报复,所以只能匿名告发,所幸父皇没有罪及大将军和太子。”东方朔叹道:“国无良将啊,若是骠骑将军还在世,大将军绝对逃不过这一劫。”

夷安公主道:“赵破奴不是嫌疑最大么?”东方朔道:“嗯,知道平阳公主谋害王寄之事的人极少,几乎都是卫氏亲眷,他们是绝对不会告发自己人的,赵破奴的确嫌疑最大。不过管他谁告发呢,告发者又没有造谣,找出杀曹襄的凶手才是我们要关心的事。平阳公主也是个极厉害的角色,她既然说亲眷和李延年都不会杀人,那么就只有从当日参加宴会者的名单,排除卫府亲眷,剩下的都是列侯。”

正说着,霍光忽然到来,道:“皇上召公主和东方先生。”

夷安公主道:“有什么事么?”霍光迟疑了下,道:“似乎跟那封告发书信有关,皇上一上午都在看那封信,后来就命臣来茂陵请二位。”夷安公主道:“啊,多半是父皇要请师傅去查告发者的身份。”

霍光道:“东方先生……我……我想求先生帮个忙。”东方朔道:“你是骠骑将军的弟弟,皇上爱屋及乌,对你百般宠幸,要什么没有,哪里轮得到我帮忙?”霍光道:“那不一样的。听说先生性情独特,每每皇上请你办事,先生都要先提一个条件,皇上从来都是满口应允。”

东方朔道:“不错,是有这个惯例。你想求我做什么?”霍光涨红了脸,犹豫片刻,终于还是鼓足勇气说了出来,道:“求先生救救细君,不要让她嫁去乌孙。”东方朔道:“哦,原来是为这件事。刘细君被封为江都公主,即将和亲西域,这已经是皇帝诏告天下的事,万难挽回。抱歉。”

夷安公主见霍光神情极其沮丧,又想起自己当年被迫要嫁匈奴太子於单的往事来,心中感怀,也不好劝慰,只道:“走吧。”

几人进来未央宫时,正遇上谒者领着一名身披羽衣的方士从宣室出来。夷安公主一眼就认出了那方士,道:“你不是平刚城南客栈店主的儿子栾大么?”

那方士傲然道:“什么店主的儿子,我是仙人安期生[3]的弟子。”谒者忙道:“这位是皇上新拜的五利将军。”

皇帝刘彻酷好神仙之术,总想着与神仙相通,求得长生不死之术,最早曾宠幸方士李少君,听信其“渠去一,显于金,百邪辟,百瑞生”之言,认为黄金可以益寿通仙,将宫中所有饮食器皿都换作了黄金。之后民间多有阿谀奉承之徒,声称能役使鬼神,以求得到皇帝的宠信。譬如齐人少翁称能招鬼魂,大做三天三夜的法事后,刘彻恍恍惚惚看见了死去夫人王寄的身影,由此对少翁方术深信不疑,拜其为文成将军,令其专致天神。然而过了一年多,鬼神始终不来。少翁见皇帝脸色日益不好看,便偷偷写下帛书,喂牛吃下,随即诈称牛腹中有古怪,杀牛后得到帛书,称是天神送书。结果刘彻识破帛书为少翁笔迹,严刑拷问下果然得实,一怒之下诛杀了他,却对外谎称少翁是吃了马肝中毒而死,以免天下人耻笑皇帝也会受骗上当。此时刘彻正为黄河决口和朝廷财政困难而烦恼,正巧有人举荐方士栾大。栾大自称是少翁师弟,曾出海神游,与安期生等仙人相遇,只要得到仙人指点,黄金可成,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正对皇帝胃口,刘彻大喜,见识过栾大的斗棋方术后,当场拜为五利将军。

夷安公主不明究竟,道:“你分明是栾大。师傅,你还记不记得他?”东方朔道:“嗯。你母亲王媪人呢?”栾大道:“什么?”东方朔道:“数年前,我曾派人去过平刚,听说城南客栈失了火,烧成了灰烬,店主没能逃出来,只有妻儿侥幸逃出。”

栾大一呆,随即斥道:“你们一定是认错人了。我一直在海上仙游,哪里去过什么平刚?”用极其古怪的眼光打量了夷安公主一番,冷笑一声,昂然去了。

夷安公主道:“瞧他那副小人得志的嘴脸!”进来宣室,不及下拜,刘彻已然招手叫道:“夷安,你过来,让阿翁好好看看你。”

自夫君昭平君陈耳被诛杀以来,夷安公主便在父皇面前失宠,忽见父皇露出了罕见的和颜悦色,不由得一愣,走过去问道:“阿翁有事么?”刘彻道:“你也是快三十的人了,自昭平君故后,一直独守空房,是时候再找个丈夫嫁了。”

夷安公主吃了一惊,道:“不,女儿不想再嫁人。”刘彻道:“你虽是公主,终究还是女子,最后还是要依赖夫君、子嗣的。朕为你选了个好女婿,是朕新拜的五利将军。”夷安公主道:“啊,什么五利将军,他是……”

  如果觉得大汉公主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吴蔚小说全集明宫奇案宋江山包青天案藏杀机:清代四大奇案卷宗大汉公主1644:中国式王朝兴替755年:中国盛衰之交宋史疑云:960年到1279年之两宋典故满城尽带黄金甲楼兰璇玑图大唐游侠鱼玄机孔雀胆韩熙载夜宴斧声烛影,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