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吉川英治作品三国·三国志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孙策摇头,笑他们道:“说什么呢?!他一定会回来的。他是信义之士。正因为我这样认为他,才可惜他的性命。如果是毫无信义、不再回来之人,再也见不到也就不可惜啦。”

“啊,看结果吧。”诸将仍旧不信。

到了第三天,孙策让人在寨外竖起日晷,派两个兵卒观察日影。

“辰刻已到!”执勤的兵卒每过一刻都来向孙策报告。过了不久又来报:“巳刻已到!”

据闻,日晷是秦始皇时首先在军营中使用的。后来的《宋书》中有何承天掌“表候日影”的记载。明代有测影台。这些都是日晷不断发展的产物。

东汉时代,日晷当然还很原始。在沙上垂直竖起一根竿子,用竿子的影子长度计算时刻。

记录方法,有在沙地四周铺板记录影子的,也有在墙壁上记录日影的。

“午刻已到。”

报时的执勤兵卒向大帐里大声报告之后,孙策叫上诸将,用手一指道:“请看南面!”

果不其然!太史慈率三千人马准时出现,从远处原野卷起一阵漫天草末土尘,飞驰而归。

有感于孙策的慧眼和太史慈的信义,刚才一直在怀疑的诸将此时也不禁击掌欢呼,迎接太史慈。

十三 名医

江东也已暂且平定。

军力日益增强,威风吹遍远近,孙策的大业可以说就此登上一个台阶。

“现在十分重要。现在,我应该做什么?”孙策自问自答,“是啊,该接来母亲了。”他得出答案。

自从顶梁柱孙坚死后,孙策的老母和其他家人就长期蜗居在曲阿偏僻的乡下,饱受各种迫害。

珠帘舆,锦盖车。

他还加派众多大将和护卫兵去曲阿之地,迎接老母和其他家人。

孙策把老母奉养在宣城,久违地牵着她的手,道:“您可以放心地安享晚年啦。孙策已经长成大人啦。”

已经白发苍苍的老母大喜过望,反倒一个劲地啜泣,道:“亡夫倘若在世……”

孙策对弟弟孙权道:“我把大将周泰派给你,你要守好宣城,替我孝敬母亲。”

说完,他再次出征,争霸南方。

他每攻取一地,首先立即布告治安,取得民心。

他正明法纪,拯救贫民,扶持产业,对性质恶劣的违法者则严惩不贷。

“孙策来啦!”

就这一句话,良民闻声急忙让路,拜于路旁,刁民闻声却失魂落魄,销声匿迹。

“孙郎爱民,纳用信义之士。”

许多以前丢弃州县官府城池、逃遁山野的官吏了解到这一点,纷纷回乡,申请任官,络绎不绝。

孙策还录用文官,人尽其才,使他们为和平复兴尽心尽职。

他还亲自南征,以图今后治安。

当时吴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严白虎自称“东吴德王”,作威作福,听说孙策就要袭来,已经取道南进。

“啊呀呀!不得了啦!”全军骚动。

严白虎之弟严舆,把兵派到枫桥(今江苏苏州附近),进行防御。

“区区小城!”

这时,孙策亲自来到前线,打算一举突破。张纮劝道:“大将一身乃三军性命。你当在中军,自重天授之身。”

“是吗?”孙策纳谏,吩咐大将韩当为先锋。

陈武、蒋钦二将乘小船绕到枫桥后面,夹击敌军。严舆支撑不住,退入吴城。

孙策迫近吴城,不让敌人喘息,立马护城河畔,指挥大军进攻。

这时,吴城高高的箭楼窗户里,有一位貌似大将的汉子探出半个身子,左手扶梁,右手指着孙策,言语龌龊地破口大骂。

“可恶的家伙!”

孙策回望身后,见太史慈已经弯弓搭箭,定睛瞄准。

太史慈的手指把弦一放,嘭的一声,离弦之箭,不偏不倚,扎在箭楼大梁上。而且把貌似敌军大将的汉子的手钉在了梁上。孙策击鞍赞道:“漂亮!”全军个个有感于太史慈的本领,欢呼快哉。那声势,已经压过吴城。

手被太史慈漂亮的一箭钉在箭楼梁上,大将发出哀嚎,挣扎着道:“谁为我快快拔下此箭?”很快有兵卒跑过来,拔下箭来,扶他下去。

这个大将成为大笑话。太史慈却远近闻名,被传颂为:“近来最好的射手啊!”

“岂可受此侮辱!”盘踞浙江一方多年,一向自称“东吴德王”的严白虎,多年以来的自负开始动摇。

看看来者,统帅孙策及旗下将星,个个年轻,令人称奇。

新时代诞生的新锐英雄群体,斗志旺盛,并辔而来,蔚为壮观。

“严舆,我有一计啊。”他回头看着胞弟,双臂抱胸道。

“有什么想法?”

“什么想法?呃,隐忍一时耻辱,趁还没有受到更深伤害之前,讲和吧。”

“投降吗?”

“把虚名让给他,只要我们掌握实权就行。他们年轻,不会有深谋远虑。讲和之后,我自有办法。”

严舆作为胞兄的讲和使者,很快来到孙策军中。

孙策接见,道:“你就是东吴德王的弟弟吗?原来如此……”他不客气地瞅着来使的脸,马上着人设酒宴,劝酒道:“来吧,边喝边谈吧。”

严舆暗自观察,心想:“好个飒爽英姿,不愧人称江东小霸王,但却乳臭未干啊。不过是个理想主义者,忽得天时,手握兵马,得意忘形罢了。”

他轻看了对手的年轻,一个劲给孙策戴高帽。

酒到半酣,孙策出其不意,莫名其妙地问道:“事到如今,你却无动于衷咯?”

“事到如今是何意?”严舆反问道。

孙策拔剑,砍断他的椅腿,道:“这就是事到如今!”

严舆仰面摔倒,大惊失色。

孙策捧腹大笑,道:“所以我才有话在先,可你……”他一边数落摔倒的一方,一边收起剑来,把手伸给受到惊吓、面色苍白的严舆,道:“好啦,起来吧。酒后的游戏而已。……东吴德王的使者,你的兄长究竟给我孙策开出什么条件讲和?听听你们的意向。”

“家兄说……”严舆忍着腰痛,重整威仪道,“就是,那个……与其无益而战,损兵折将,不如与将军长久和睦,平等共分江东之地。家兄之意就在于此。”

“平等?!”孙策抬眦骂道,“汝等轻贱之辈也想与我们平等分治江东吗?太自不量力!滚回去!”

见讲和不顺,严舆默然,准备返回。孙策从后面扑上去,一刀砍落他的头颅,鲜血四溅。

“捡起来,回去吧!”孙策拭剑,转向在一隅发抖的严舆随从,指着滚落在地的严舆首级,叮嘱道,“我方的回答就是他的脑袋。尔等回去,可如实向严白虎报告。”

随从抱着主人的首级逃将回来。

严白虎见弟弟身首异处地回来,与其说是想报仇,不如说为孙策激烈的挑战而战栗。

“孤军战斗,势必危险。”他想。不如暂且退兵会稽(今浙江绍兴),拜托浙江诸雄,再图计策。

他心惊胆战,半夜突然弃城而逃。

攻来的太史慈和黄盖等人穷追猛打,大获全胜。

昨日的“东吴德王”,现在却威风全无,所到之处被追兵痛打。途中他威逼民家凑粮,躲避山野,总算到达会稽。

当时,会稽的太守叫王朗。王朗要帮严白虎,调出大军,试图抵御孙策的侵入。

王朗臣下中有叫虞翻字仲翔的进谏道:“天时到了!逆时盲动,只会自取灭亡。请避此役。”

“天时为何?”王朗问道。

“天时乃时代浪潮。”王朗话音未落,仲翔答道。

“你是说叫我任凭外敌侵略而袖手不管咯?”

“请把严白虎抓起来,献给孙策,与他结谊,以图安全。这叫顺应时代方向。”

“休得胡言!会稽王朗怎能低三下四地献媚于孙策呢?会成为世人笑柄的。”

“非也。孙策尊崇信义,广布仁政,近来民望赫赫。相形之下,严白虎骄奢淫逸,多行恶政,未行一件善事。他还是个思想保守的旧时代人。你不出手相救,他也会随着时代而灭亡。”

“不不。严白虎与我旧交颇深。孙策是打乱我们和平的外敌。这时才要联手打击侵略之贼。”

“啊,你也将无用于下一个时代。”

仲翔长叹,王朗暴怒。

“你这家伙,希望我灭亡吗?!我不想见到你。出去!”王朗下放逐令。

仲翔甘愿流亡。

被逐出宅邸时,他未携一物,只是嗫嚅道:“你也不想被没有主心骨的主人豢养吧。”把平时养在笼子里的云雀连笼子抱出来,离开了会稽。

他对王朗所说的时代风浪,一方面网罗到了隐居山野的贤人,另一方面又把身处官衙武府等旧势力中的许多贤人赶进了山林。

仲翔便是被赶进山林的贤人之一。

他默默地走在原野之上,寻找隐居的草庐。

来到乡下一座无名山前,松一口气,道:“你也回故乡去吧。”说着,把笼中小鸟放飞到蓝天中去。

仲翔微笑着,目送小鸟融入蓝天。他看到的小鸟身影,与自己坚持活下去的身影一模一样。

就在仲翔放飞的笼中小鸟飞向广阔天空时,在下界,会稽城守兵与潮水一样的攻方之间已经反复激战数日。

一天,会稽太守王朗打开城门,亲自在战尘中驰骋,大叫:“黄口小儿孙策!敢到我面前来吗?!”

“孙策在此!”一位年轻将军,形似鹎鸟,应声而出,剑甲锵锵,来到王朗眼前。

“哦,你就是搅扰浙江和平的不良青年头目?”

孙策听也不听,回道:“老猪!不必多言!尔等贼人吸食民脂民膏,养肥自己,慵懒贪婪。我等大军前来,就要把你们赶出引以为荣的老巢!睁开眼睛吧,快快献出城来!”

王朗大怒,扑上前来,道:“不要自说自话!”

孙策正要挺戟交战,身后一位旗下跃马而出,道:“将军,斩猪焉用王剑?”说着,挺枪直指王朗。

此人正是太史慈。

啊呀呀……王朗旗下也有周昕跃马而出,直取太史慈。

“休要走了王朗!”

“拿下太史慈!”

“包围周昕!”

“活捉孙策!”

双方喊声交织,一阵激烈混战。不知何时,孙策军中周瑜、程普二将已经绕到背后,堵住退路。会稽城的军队全军大乱。

王朗好不容易撤回城里,保住一命,但却损失惨重。此后,他紧闭城门,形似蝾螺,吩咐“不许轻率出城”,集中兵力,专心防御,一动不动。

东吴逃来的严白虎就躲藏在城内。他也认为:“孙军远道而来,如此一月过后,兵粮必乏。他们不适合久战,只要巩固守备,孙策自然就会黔驴技穷。”于是承担起一方守备,高筑城墙,精心防备。

果然,孙策对此束手无策。不论如何挑战,城里兵马就是不出。

  如果觉得三国·三国志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吉川英治小说全集宫本武藏:剑与禅三国·三国志,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