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吉川英治作品三国·三国志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原来如此。您的远谋非常宝贵,但是这不可能成功。”

“那是为何?”

“你想想看,我不是在这儿把袁绍的弟弟袁术消灭了吗?”

“所以这就需要郑玄从中调解。总而言之,让世外的高士发挥世俗的作用,正是这条计策的奥妙所在。”

于是,在陈登的陪同下,刘玄德亲自去高士郑玄家登门拜访。

郑玄很快就和刘玄德见了面。不仅如此,当郑玄看到刘玄德殷勤地跪在自己的膝下,陈述自己的志向时,慨然说道:“为了你这样的仁者,没料到我也会破例和你论及久违的世俗之事。对我这个老朽的闲人来说,岂不是一件意想不到的快事?”

于是他立刻提笔给河北的袁绍写信,并且详细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他在信中写道:“希望你忘记小小的私怨,与刘玄德真诚地同心协力。青史昭昭,万代不灭,今日的时运都向着大义大道之人。我深信此时刘玄德若能得助,来日袁家必定兴旺,本人也欣然玉成此事。”

“这样写可以吗?”

郑玄把自己写的书信如吟诗一般吟诵了一遍,然后放入信封中并仔细地封好。刘玄德收了信后告辞出门,骑驴返回徐州。接着,他立即派孙乾作为信使赶去河北。

孙乾带着刘玄德的信简来到了河北袁绍的将军府,袁绍当天就接见了他。

“我衷心祈愿阁下带着精兵荡平许都的曹贼。大则为了汉朝的兴旺,小则为了援助我家的主公。在此危难之际,恳望阁下施展平生的抱负,毅然兴兵,奋起当此大任……”

孙乾再三低头拜谢。他诚惶诚恐地说着,希望用自己的言语来打动袁绍。

袁绍一笑道:“不管我怎么想,这只不过是刘玄德自私自利的个人愿望,难道不是他先前杀害了吾弟袁术吗?说到底,只要一想起杀弟之仇,我就不想去助他一臂之力。你们惊慌失措了才想到我袁绍,哈哈!你这个使者,也不过是奉命行事,是戴着假面具来的吧?”

“阁下,您的仇恨应该对着曹操才对,什么事都与他有关。他是庙堂的奸贼,把持朝政,伪托朝命,经常下达乱令,若有人违背他的意思就以抗拒钦命治罪。像我们主公刘玄德根本无意兴起淮南之役,而且曹操一向不问其功,只责其非,我们主公再也无法忍受他那种残酷无情的作风,所以今日派我作为使者远道而来。恳望阁下认真考虑,洞察此事的原委。”

“你这样说也许是真实可信的。曹操原本就是一个奸诈之人,而配合其行动的老实人也有一定的责任。不过刘玄德为人实在、笃求信义、富有民望,所以如果他此次真有悔意,我也未必不去救他。但首先要经过评议,然后才能答复。你在驿馆里休息几天吧。”

“我静候阁下的裁夺。关于此事,我还有另外一封信要交给您。这封信是高士郑玄写的,他特意托我带给您。高士郑玄对我们主公像对自己的儿子那样疼爱,而且对他无限地信任。请阁下看一看他的来信。”

孙乾把郑玄的密信交给袁绍后就退出将军府,回到驿馆等候。

孙乾走后,袁绍看了郑玄的来信,内心大为震动。他原本就不满足于统治华北四州的现状,一直想寻找机会进入中原,横扫曹操的势力。于是他彻底改变了原先的想法,认为与杀弟之仇相比,将刘玄德纳至麾下对将来的发展更有利。

第二天,袁绍在将军府台阁的议事厅召集各大将军和谋士们举行重要会议。

袁绍直率地问道:“大家议一下,有关现在出兵征伐曹操之事是行还是不行?”

于是,围绕着这个议题,众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无论是谋士、军师、诸位大将还是亲族、近侍等全都加入进来,分成主战、主和两派,但舌战始终没有结果。

号称河北第一英杰、以见识高明闻名的田丰说道:“我们这儿连年混战不已,仓廪的贮存已谈不上富足,百姓的赋役也无法减轻。所以我认为现在首先是解决境内的忧患,加强边境的军力,打造河川的船只,储备武器、粮草。若能耐心地等待时机,我想三年之内,许都的内部一定会自然地出现内讧的征兆。在此之前我们决不能轻举妄动,应该照常向朝廷进贡,并勤事农政,安定民心,一心一意地培养实力。”

田丰的话音甫落,一人立即起身大声反驳:“刚才的说法,我坚决反对。现在我们有四州的精猛之兵,有主公震慑四方的威武,为何还要害怕曹操这样的人?兵法所云‘十围五攻’,一切都在于把握住抢先一步的机会。在今天变动如此激烈的形势下,如果我们三年不作为,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想独自使自己的领域富强发达,这不仅是痴人说梦,而且愚不可及。要找到一个良机,有时等十年也不会有,它如电光石火,稍纵即逝。所以我认为现在的形势难道不正是我们问鼎中原的绝好时机吗?”

大家循声望去,反驳者相貌堂堂,是一位大将。他生于魏郡,名叫审配,字正南。

接着,又有一人起身反驳审配,他道:“不行,不行,这种话听起来似乎很勇敢,其实是以一国的沉浮为赌注,来满足自己骄慢的虚荣心。所以说这是一种以国家为赌注进行豪赌的不智之举。”

众人一看,反对者也是一位大将,是广平人,名沮授。

沮授继续侃侃而谈:“义兵必胜,骄兵必败。这是谁都知道的作战原则。曹操现居许都以制天下,他的命令都以天子的名义下达。其士兵精练,骁勇善战,他自己也藏有机变妙胜的胆略。所以他颁布的法令谁也不能抗拒。而且……”

“等一下!”

审配奋然起来反驳:“沮授为何要这样赞美曹操,而认定我的说法是骄兵的言论呢?”

“就是那样的。”

“为何?”

“不知敌情就不能战胜敌人。”

“不知敌情,足下只知道一味地害怕。”

“我是害怕曹操。万没想到你竟然觉得对付曹操同消灭公孙瓒一样简单。”

“哈哈!”审配朝着满座文武官员发出一阵大笑,“这儿怎么会有人得了这样厉害的恐曹病?和这种人讨论是没有意义的。”

审配一边说着,一边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郭图。

大将郭图平时与沮授的关系不好,所以审配想请他支持自己的说法。

果然不出所料,郭图接着起身说道:“我不明白,为何有人要把我们今天讨伐曹操的战争污蔑为无名之战呢?武王伐纣、越王倒吴都是抓住时机、随机应变的杰作,一味地求得国内的安泰,而对世间变化拱手旁观的国家能打下百年基业吗?我不知道有没有这种成功的事例。而且连贤士郑玄也从远方给我们主公写信,说现在只有援救刘玄德共同讨伐曹操,才是上策。难道我们今天还要说这事不行吗?我要对主公说,您为何还在犹豫呢?现在应该赶快停止无益的纷争,即刻发布出兵的命令,这是臣等一起期盼着的。”

郭图说的内容虽然浅显,但他洪亮的语音和堂堂正正的态度使得刚才纷乱的众议一时停止,全场出现了鸦雀无声的场面。

“是的,郑玄是一代贤士,绝不会鼓动我去干坏事的。”

袁绍终于下定了决心,他采用了主张出兵一派的观点。郭图、审配等强硬派们高唱凯歌退席,反对派的田丰、沮授等人也无可奈何,只得默默地离开议事厅,等待不久出征的命令。

向许都进军!向中原进军!

十万大军迅速编制而成。

袁绍任命审配、逢纪为元帅,田丰、荀谌、许攸为参军的谋士。此外,颜良、文丑两大将为两翼的先锋。

远征大军共由两万骑兵和八万步兵组成。除此之外,还配备了大量的武器辎重。当河北的上空飞扬起遮天蔽日的大军出征的烟尘时,刘玄德的特使孙乾高兴地笑道:“成功了!我们主公的武运再也不会断绝了!”

于是他高扬马鞭,策马急归徐州。

他的怀中揣着袁绍的回信,上面直接写着“承诺援助”几个大字。

有时候,即使是闲人的一封信也能发挥高明的作用。高士郑玄的一封信就这样调动了河北的十万兵马,把矛头对准曹操。

四十一 丞相旗

这时,北海太守孔融被任命为将军,正在许都逗留。当他听说袁绍的大军已推进到黎阳时,急忙赶到丞相府,谒见曹操。他直言道:“我认为和袁绍绝不能轻起战衅,就是答应他一些条件也无妨,日后可再图反击,而现在求得和睦才是万全之策。”

“你也是这样想的吗?”

“敢于正面阻挡强大的敌军是极其愚蠢的做法。”

“避其锋芒,攻击弱处是当然的兵法。但是对付自夸装备精良的骄慢大军,若以轻捷的小队士兵发动奇袭,不也是绝妙之计?”

曹操自言自语地说着,但没有得出实施与否的结论。他又开口道:“不管怎么说,再去听听众人的意见。你务必列席今天的军事会议。”

在当天的军事评议会上,曹操要求满堂将领针对“是求和还是决战”的问题毫无顾忌地发表意见。荀彧首先发言:“袁绍出身名门望族,是旧势力的代表。他反对时代的进步,只是一味地死抱着旧时代的梦想。支持他无异于倒行逆施。所以我想必须通过一战,才能彻底粉碎这种腐朽的旧势力。”

孔融待荀彧发言结束后立刻起身反驳:“你说得不对!河北沃野辽阔,民性勤勉,你只有见过之后才会不得不承认其国势的强盛。不仅如此,袁绍一族中不乏文武精英。其麾下有审配、逢纪等优秀的善于用兵的将领,还有田丰、许攸的智谋,颜良、文丑的勇猛,这些都是难以应对的因素。此外,沮授、郭图、高览、张郃、于琼等家臣都是天下的名士。你为何要如此轻视袁绍的实力呢?”

荀彧嗤笑着听孔融把话讲完,然后不慌不忙地回答道:“足下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轻视敌人和了解敌人的虚实完全是两回事。虽说论领土袁绍堪称第一富强,但他作为国主却是个冥顽不化的人物。他奉行的是权势主义,没有容纳新人或新思想的雅量。加之,其国内之法也不利于统治。他的臣下之辈也瑕瑜互见。田丰刚毅,但有犯上之癖;审配只会一味地强势而没有远谋;逢纪虽然知人颇深,但没有辨识机会的悟性。至于其他的如颜良、文丑之流,只不过是逞匹夫之勇的小人,只要通过一战就能很容易地把他们生擒。而且他们还有个更致命的问题,这些人虽然都是些碌碌无为的小人,但相互间都喜欢争权夺利,妒宠忌能,只顾一味地急功近利。所以这十万大军又能干些什么?正因为他的到来,才是我们之大幸。如果现在我们不把他一举消灭,反而去求和议,最终会使其更加骄横,留下百年之悔。”

曹操默默地听了两人的争论之后,终于平静地开口下令道:“我主张迎战!现在议事结束,马上做好出征的准备工作!”

那晚的许都,火烛通明。

前后两营的二十万官军开拔上阵。战马长嘶,铁甲铮鸣。从夜晚到天明,陆续汇集的军队,绵延不绝地朝着黎阳的方向进发。

曹操理所当然地亲自统领这支大军,到黎阳作战。早朝时,他全副武装地拜见了天子,然后骑马从宫门出发。临行前,他又命令将五万兵马分别交由部将刘岱、王中二人统领,执行另一项任务。

“你们立刻去徐州捉拿刘玄德!”

曹操从身后举着旗帜的旗手手中取过丞相旗,又道:“你们把这面旗帜挂在中军,让敌人见到这面旗就如同见到我曹操一样。”

曹操亲自向他们传授了计策,又把丞相旗交给了他们。

两将意气风发地带着军队向徐州方向开进。程昱见后立刻向曹操谏道:“对付刘玄德,刘岱和王忠二将犹嫌不足,是否要再派一名合适的将领赶去共同参与?”

曹操好像没有听见似的点头道:“我很清楚这个不足,所以特地把我的丞相旗交给他们。告诉他们作战时要让敌方看到这面旗帜,误以为我亲自在现场督阵。刘玄德非常清楚我的实力,如果他知道我在阵中,就会担心自己的阵营不保而决不会贸然进攻。待我打败袁绍军队后再乘胜从黎阳迂回到徐州,到那时我准备亲手抓住刘玄德的脖颈,把他当做土特产凯旋。”

曹操说罢放声大笑。

“原来如此!那也是……”

程昱二话不说,对曹操的智谋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进而想到这次决战中,黎阳是重点,只要袁绍的军队在黎阳溃败,徐州随即便成为曹操的掌中之物。

如果将徐州作为重点,将良将和重兵派往徐州,则袁绍一定会向徐州增援。这样只会造成徐州没攻陷、黎阳也未破敌,两头落空的愚战局面。

“我很少向丞相谏言,没想到自己的意见却是那样的浅薄。”

程昱暗暗自省道。

黎阳(今河南汝县附近)的两军对阵出人意料地处于长期胶着状态。

曹军和敌人袁绍相隔八十里就互相据守不动,从八月到十月哪一方都没有积极出战。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万一对方有什么大规模行动的计谋该怎么办?曹操一时主意未定,也只能按兵不动。于是偷偷地派探子前去打听敌情,终于明白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据探子的报告,敌方的一员大将逢纪来到黎阳后便患病不起,所以审配只得单独行使指挥之职,但平素和审配不和的沮授似乎事事不按审配之命执行。

曹操知晓后不由大喜:“哈哈!这也显示了袁绍优柔寡断的本性。军队开到这儿就不出来挑战了吗?这样下去也许早晚会出现内讧的。”

曹操看透了袁绍的本性,于是他带着一支军队回许都去了。

虽说如此,他走后仍把臧霸、李典、于禁等诸位大将几乎全部留下来,并命曹仁为元帅。就这样,从青州、徐州之境到官渡一线的防守阵地时刻处于枕戈待旦的战备状态而继续僵持着。善于寻找战机的曹操说道:“我自己即使留在这儿也没有多大的益处。”

曹操看透了袁绍军队怯战的本质后作出了上述的决断。于是他必然把注意力集中到徐州方面的战况上来。

四十二 抓阄

曹操一回到许都,立刻在丞相府召集相关人员听取徐州的战况报告。

一名官员说:“战况自八月份以来好像没有什么变化,即按照丞相的旨意,在进军的路上树起丞相亲赐的丞相旗,试图让敌军看到后误认为这次是丞相亲征。军队在离徐州一百里远的地方筑起阵地,并特意传令全军不可轻举妄动,所以至今尚未发起过一次攻击。”

曹操听后大为惊愕,他说道:“哎呀呀,对这种笨蛋真没办法。他们完全不知道什么叫随机应变。照这种笨拙的战法,难道他们还准备十年都不动一动吗?要是敌人以为我曹操真的就在阵营里,那么与敌相隔百里就建立阵地,而且从八月到现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竟然毫无作为地浪费时间。这种反常的现象怎么解释呢?只怕敌人早就生疑了吧?”

于是,他急不可待地派出军使去徐州,并对军使严厉地命令道:“督促他们立即向徐州发动进攻,以探虚实。”

曹操的军使没过几天就赶到了徐州前线。

负责攻城的两位大将刘岱和王忠恭敬地出来相迎,他们疑惑地问道:“贵使前来有何要事?”

军使向他们原原本本地传达了曹操的指令:“丞相问你们‘为何带着活生生的军队按兵不动,难道要学稻草人吗?’丞相对此非常不满,你们一刻也不能犹豫!”

刘岱听了曹操的指令后,当场说道:“丞相说得极是。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们只是树着丞相的大旗无所作为,我想也实在不是办法。王忠将军,还是你先去攻一下,看看敌情如何变化,打一战试试如何?”

王忠听了急忙摇头道:“这是怎么回事?你现在这样着急,实在出人意料。我们离开京城时,不是丞相亲自对你传授计策的吗?所以应该你先去打一仗,试探一下敌军的实力。”

“不不不!我现在担负着攻城元帅的重任,岂能轻易上阵。你是先锋,应该由你先战。”

“说什么怪话,你和我的官爵同等,为何要把我视做你的下级?”

“没有,我怎么会把你看做我的下级呢?”

“听你刚才的口气,不就是把我王忠当做你的部下吗?”

两个人当场争得面红耳赤,军使不满地皱起眉头,道:“没时间再等下去了。现在一战还没打,自己内部就争执起来,我确实没想到你们两位的表现会如此差劲。我想还是这样吧,与其无谓地争吵,不如想个笨人的办法。我做阄,然后由你们两个抓阄,再决定谁是先锋谁是后卫,你们觉得如何?”

“贵使说得对,这也是一个办法。”王忠和刘岱都同意了。为了避免存有异议,根据双方要求,由军使制作两个阄,再让他们抓阄。

结果,刘岱抓的阄上写着“后”字。

王忠抓的阄上写着“先”字。

于是不管答应与否,王忠只得率领一支军队前去攻打徐州。

此时,刘玄德正在徐州城,听到曹军攻城的消息后,立即四处巡查防线,然后再向陈登讨教对策。

陈登在此之前就对攻城的曹军中树起丞相旗一事抱怀疑态度。他看穿了对方的阴谋,认为这一定是曹操的诡计。

陈登回答:“我想先派人去抵挡一下,这样就能清楚敌人的实力,然后在此基础上定计为好。”

“那样最好,就让我去吧。我去试试敌人到底是虚张声势还是实力作战。”

座中有一人出来这样说道。一听这么大的嗓门,便知此人正是张飞。

张飞正要离开去抵挡城外之敌时,刘玄德的脸上突然显露出不悦的神色,说道:“你这家伙,平时性格暴躁,做事不稳,等一下,等一下。”

  如果觉得三国·三国志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吉川英治小说全集宫本武藏:剑与禅三国·三国志,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