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吉川英治作品三国·三国志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就是那个名闻天下的卧龙吗?”

“好,好!”

“或者是那个凤雏吗?”

“好,好!”

刘玄德正想锲而不舍地问出其人姓名及住所,童子突然慌慌张张地进门,大声禀告道:“有位大将带领着几百个士兵,把我们的屋子包围了。”

刘玄德出去一看,原来是赵云和他的手下兵马。他们费尽周折,终于打听到刘玄德的下落,于是立即赶到这儿来迎接主公。

十九 吟啸浪士

主从相见,欣喜若狂。

“啊,这不是赵云吗?你怎么知道我在这儿?”

“看到主公安然无恙,我总算放心了。我们一路寻找,今天来到这个村庄,听这里的百姓说昨晚小童带着一位陌生的大官到水境先生家里去了。我猜想可能就是主公,所以赶紧直接过来迎接您。”

主人司马徽也过来和他们共享主从相见的欢乐,又郑重其事地对刘玄德提醒道:“既然百姓中有这样的传闻,您在这儿久居也就很危险了。幸好您的部下特地赶来迎接,还是赶快启程回新野吧。”

司马徽的提醒确是实情。于是,刘玄德随即向司马徽挥泪告别,率领众人快速离开了水境先生的草堂。

行路十几里,突然在路上遇见了一支飞驰而来的军队。

是关羽和张飞率领的部队。原来昨晚他们也和赵云一样,担心刘玄德的安危,所以今天一早便率军马不停蹄地前来接应。

刘玄德率众回到新野后,立刻与城中的将士会集一堂,详述了事情的经过。刘玄德道:“我的事让大家担心了,实在过意不去。在昨日的襄阳盛会中,蔡瑁企图谋害我,由于情况紧急,我不得不骑马跃过檀溪,九死一生侥幸逃脱,终于平安地回到新野……”

臣下们听了无不为主公的脱险而扬眉庆贺,也更加痛恨蔡瑁的卑劣行径。孙乾谏道:“刘表并不一定知道这件事的原委,但事情恐怕不会那么简单。此次蔡瑁企图杀害主公的阴谋没有得逞,但他为了隐瞒自己的罪行,也许会在刘表面前大肆污蔑和诽谤主公。所以如果我们不赶紧向刘表据实详报事情的经过,就更会使蔡瑁那家伙有机可乘了。”

众人听了都觉得孙乾的谏言很有道理,一致支持他的建议。于是刘玄德立刻写了一封亲笔信,交给孙乾赶赴荆州面呈刘表。

刘表看了刘玄德写的亲笔信后,终于明白了蔡瑁如何利用襄阳盛会来实施其阴谋,他顿时爆发了前所未有的雷霆之怒:“把蔡瑁叫来!”

刘表的脸上显露出异常的激愤之色。当蔡瑁刚到阶下拜见,他就劈头盖脸地怒责蔡瑁的不轨行为,当即命令武士们将蔡瑁斩首。

蔡夫人听说刘表召见其兄问罪的消息后,急忙跌跌撞撞地从后阁赶到现场,向丈夫拼命哀求饶蔡瑁一命。蔡夫人的眼泪拯救了蔡瑁,孙乾也不得不在旁边帮着求情。他道:“如果杀了夫人的兄长,我的主公反而可能不敢再到荆州来了。”

刘表这才宽恕了蔡瑁。

尽管如此,刘表还是感到于心不安。当孙乾回去时,他要长子刘琦代表自己陪同孙乾一起去新野,为这次事件向刘玄德深表谢罪之意。

听了刘琦代表其父所说的痛切的谢罪话语后,刘玄德反而感到过意不去,他也隆重地设宴答谢刘琦。言谈之间,刘琦突然向刘玄德披露了自己平时郁结于心的烦恼:“继母蔡夫人为了立弟弟刘琮为嗣,总是想方设法地想要杀害我,我该怎样才能逃过此难?”

刘玄德回答:“只有小心尽孝才是。虽然她是你的继母,我想通过孝心来打动她,自然就会免除灾祸的。”

第二天,当刘琦准备回荆州时,刘玄德与他并辔而行,一直送到城外。也许是要回荆州的缘故,刘琦的脸上露出了怏怏不乐的神情。刘玄德急忙亲切地劝慰他,但是越劝慰刘琦越是沉默不语,只是不停地流着眼泪。

送走刘琦后,刘玄德拨马返回。正要进入城中,只见十字路口有位布衣葛巾、腰间佩剑的侠士一边走着,一边高声吟唱。

刘玄德好奇地停住马,在市井的噪声中侧耳倾听。孤剑葛巾的侠士正飘然地拐过十字路口,高唱着朝他走来。

刘玄德仔细一听,原来侠士唱的是:

“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咦,这是怎么回事?”

刘玄德觉得侠士唱的歌词好像在暗指自己,不由得暗忖:难道这位侠士就是司马徽所说的“卧龙”、“凤雏”中的一人吗?

刘玄德下了马,等待着侠士从他的身边通过。侠士布衣草屐,身上没有一件饰物,但似乎具有一种凛然的气概。他生得赭颜疏髯,确实是个颇有风度的人物。

“喂,壮士!”刘玄德叫住了他。

侠士颇为奇怪地回首看着刘玄德。他目光犀利,声音粗哑地反问道:“什么事?你是在叫我吗?”

“是的,真是有点唐突。我总觉得你我之间似有缘分,不该在路旁擦肩而过。”

“是吗……”

“你看这样好不好。你随我一起到城里,一人一壶好酒,在月白风清的良宵,听着你那粗哑的吟啸,我想一定令人感到荡气回肠。”

“哈哈!我那笨拙的吟啸,恐怕有污尊耳。不过,为了感谢阁下不把我视为路边闲人在自说自话,我就跟你走一趟吧。”侠士轻松地说道。

侠士随着刘玄德进入城内,方知他原来是新野这座小城的城主。那张表情轻松的脸上略显出意外的神色。

刘玄德以上宾之礼对待侠士,把他恭敬地迎入大堂,并以美酒佳肴飨客。他一边劝酒,一边询问侠士的姓氏。侠士道:“我是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名叫单福。略通道学,学过兵法,现在只不过是游历各国的一个学者。”

单福只是简单地介绍了自己的经历,没有暴露身份。他紧接着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要求:“不知可否把您的坐骑牵到庭园里让我看一看?”

“那容易。”

刘玄德说着,立刻叫人把马牵到庭园来。单福仔细观察了马相后说道:“这是一匹千里马,但它一定会给主人带来祸害的,所幸你骑到现在竟然还平安无事。”

刘玄德道:“曾经有人多次提醒过我,说它妨主。但是先前我逃过檀溪之难,获得九死一生的机会,全靠这匹马的脚力。”

“这可以说是救主,也可以说是马的自救。这和作祟不能相提并论,不过它一定会祸害主人的。当然,还是有办法防患于未然的。”

“如果壮士有避祸的方法,请务必告诉我。”

“那好,我就直言相告吧。其实方法很简单:把这匹马临时借给侍从骑乘,等到侍从遭到祸害后再把马要回来,那样你就能放心地骑乘了。”

刘玄德听后突然面露愠色。他叫来家臣,极为冷淡地吩咐道:“上茶!”

上茶的意思就是主人催促服侍的家臣赶紧给客人奉茶或者送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下逐客令。

单福听了非常生气,他放下酒杯,开口质问道:“请等一下,是您特意请我到这儿来,又突然提出上茶,这是为何?为何要急于把客人赶走呢?”

刘玄德脸色一变,对单福发怒道:“我带你到这儿来,把你当做贵宾一样地欢迎,是因为我觉得你是一个有节操的高人。没想到刚才听了你的一番话,使我大失所望。你不教我仁义,反而密告我不仁的佞智,我刘玄德不能对这样的客人待之以礼,你还是赶快回去吧。”

“哈哈,果真如此,你刘玄德确实就是传闻中的仁君……”单福高兴地抚掌大笑,“请不要生气,其实我刚才是故意这样说的,是想试试你有没有仁义之心。请不必计较,把它付之流水,忘了吧。”

“哦,要是那样的话,我对壮士还是不胜欢迎。那就请你不吝金石之言,为我刘玄德讲授仁政之道、济世经纶。”

“我从颍上到这儿的游历途中,听到百姓们传唱着一首歌。歌中唱道,‘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于是我暗暗地记住了刘皇叔的大名,并且非常倾慕你的德政。如果你能起用不才,我愿竭尽犬马之劳。”

“非常感谢。我认为在人生漫长的岁月中,和贤人相会之日应该是最大的吉日。今天也是我深感荣幸的一天。”

刘玄德的内心充满着难以言表的喜悦。他现在尽管寄居在新野,但自己的兵力、军备,依然和驻扎在徐州小沛时的情况没什么两样,还是非常的贫弱。但是,即使再贫弱,刘玄德也从未沮丧悲叹。因为他心中孜孜以求的不是“物”,而是“人物”。自从和司马徽会面后,他的内心更增强了寻求人才的信念。他朝思暮想地寻觅贤人,从他那天的欣喜状态就可略见一斑。

刘玄德由此认定单福是个难得的人才,干脆予以破格重用,一举任命其为军师,并授予指挥全军的大权。

刘玄德充满信任地对单福说道:“我把所有的兵马都交给足下,足下可以随意地调配训练。”

此后,刘玄德就在一旁默默地观察。他发现单福指挥调练兵马就如活动自己的手足那样轻松自如,而且他在培养锻炼军队的精神和强化军备方面都有独到的建树。因此,在短短的时间内,新野的这支部队虽然规模还很小,但面貌焕然一新,已被打造成令人瞩目的精兵。

这时,曹操已经完成了北征的大业。

凯旋后,又开始悄悄地准备下一个战役。他把矛头对准了荆州。

为了试探军情,曹操拜族弟曹仁为大将,率领李典、吕旷、吕翔三将,企图先率军攻打樊城,然后以此为据点,再慢慢向襄阳、荆州等地越境侵扰。

吕旷、吕翔向曹仁献计道:“现在刘玄德在新野积极地操练兵马,他日必然成为一支强大的军队。这对于我们进攻荆州将形成很大的阻力,所以首先攻取新野乃是当务之急。”

曹仁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当即拨兵五千,希望吕氏兄弟率军马到成功。于是,吕军立刻气势汹汹地杀到新野境内。

“单福,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刘玄德向他的军师问计。因为现在形势紧急,且还没有足以战胜敌军的军备。

“主公不必担心。我军虽然弱小,全军兵力只有两千人,而听说敌军有五千兵力,这正适合当做一次军事演习。”

这次实战是单福第一次指挥调动军队进行的战役。

在这次战役中,虽然关羽、张飞、赵云等虎将英勇奋战,功绩卓著,但最精彩的莫过于单福的指挥艺术。在他的指挥下,刘玄德的军队先后采取了诱敌深入、分散敌军、各个围歼的灵活战术,使敌军迭遭败绩,溃不成军。到吕军仓皇逃归樊城时,原先的五千军马只剩下不到两千人的残部。总而言之,单福的用兵基于其熟知深厚的兵法。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大胜缘于他用兵的高妙,而绝不是偶然的上天助佑或者侥幸的奇胜。

二十 军师的指挥棒

逃回樊城的残兵,人云亦云地诉说着战败的经过。而吕旷、吕翔两位大将则迟迟不见逃归樊城。不久,终于传来了吕氏兄弟的确切消息:吕氏两将在率领残兵逃归樊城的途中,突然受到埋伏在山间狭道的刘玄德军队袭击,率领伏兵的是号称燕人张飞和关羽的两位虎将。他们活捉了吕氏兄弟并当即斩首,弃尸荒野,其余的部下也被杀戮殆尽。

曹仁闻之大怒,骂道:“刘玄德,你这狂妄的家伙,我将立刻带兵冲到新野,为我部下报仇雪恨。你等着瞧!”

出兵之时,曹仁与李典商议此事。没料到李典却断然反对。

李典道:“新野虽说是个小城,刘玄德的军队也非常弱小,但是由于轻敌冒进,造成吕旷、吕翔的惨败。将军为何还要重蹈覆辙呢?”

“李典,难道你认为我也会败给他们吗?”

“刘玄德不是寻常人物,你若轻视他必然会犯下大错。”

“没有必胜的信念就不可能取得胜利。现在还没有打仗,你就不要妄加猜测。”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重视可怕的敌手绝不是怯战。我看还是派人去京城上报丞相,请求派来更精锐的大军,经过充分的演练,才有可能做到攻无不克。”

“杀鸡焉用牛刀。如果派人去向丞相救援,丞相定会嘲笑我们是稻草人。”

“如果将军一定要强行进击的话,就按照你的想法行动好了。反正我李典不能参加这样的盲目作战,就让我留下来坚守樊城吧。”

“原来你怀有二心!”

“什么?我怎么会有二心?”

李典怒气冲冲地分辩道。但他还是受到了曹仁的怀疑,结果无法留在城里防守。

李典不得不也参加了进击的队伍。此次曹仁共出动二万五千兵力,是先前吕旷、吕翔军队的五倍。

大军即刻从樊城出发。

首先,曹军把兵船集中在白河。船上装载了大量的粮食和兵马,樯头船尾上幡旗林立,数千只船橹一齐在河水中划动着,全军乘着兵船沿河而下,浩浩荡荡地杀向新野。

刘玄德军还没来得及举杯庆祝上一次的大捷,报告紧急军情的飞骑就不断地敲响刘玄德军队的阵门。

军师单福制止了众人不安的骚动,平静地和刘玄德单独商议。

单福道:“这次无疑是他们自己送上门的极好机会,我们不必慌张。如果曹仁集中兵力,亲自率领二万五千余骑兵进犯新野,樊城必然空虚。尽管有白河阻隔的不利地势,但我们直取樊城还是易如反掌。”

“我们只有这点弱小的兵力,能否守住新野都成问题,为何还敢去攻取樊城呢?”

“战略的妙谛也正是用兵的乐趣。难胜而胜,难成而成,所有的机遇都有可能存在。由此而论,即使我们遇到人生中的贫苦、逆境,不时出现困难,也必须树立‘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必胜信念。反之,采用急躁的方法,只能加速自己的灭亡。”

大敌当前,单福依然保持着悠然镇定的态度。其后,他向刘玄德密授一计,刘玄德顿时舒展双眉,面露喜色。

曹仁和李典的大军已推进到离新野城只有十里的地方。这正是单福所希望的态势。他第一次指挥刘玄德的军队出城和曹军对阵。

曹军的先锋李典和刘玄德军的先锋赵云率先交战。两军没打多久,伤亡人数就达到数百人。战争刚开始,双方势均力敌,但在厮杀的过程中,赵云逐渐深入敌阵,勇气倍增,一遇见李典,立刻拍马追来,李典狼狈而逃。他的阵形顿时发生了溃乱,许多士兵甚至涌入曹仁的中军阵地。

曹仁十分震怒,他对左右骂道:“李典毫无斗志,必须将他立即斩首,悬挂阵门示众,只有这样才能重振我军的士气。”

经过众人的苦苦求情,曹仁才勉强同意饶恕李典。

第二天,曹仁彻底改变了原来的阵形。他自己位居中军,旗列八方,李典的军队则退居后阵。

“哼,来吧!”

曹军摆出布置就绪、踌躇满志的架势。

那天,新野军的单福引导刘玄德登上一座山丘。单福举起军师的指挥棒,指着敌军的阵形对刘玄德说道:“主公请看,敌人的阵形多么严整,您知道敌军今日布的是什么阵形吗?”

“哦,我可不知。”

“此阵名叫八门金锁阵。整个阵形非常完美,只可惜中军的主持者有所欠缺。”

“是哪八门?”

“八门即名为休门、生门、伤门、杜门、景门、死门、惊门、开门八部,若从生门、景门、开门进入则吉。若不知内情误入伤门、休门、惊门则伤。若入侵杜门、死门则必亡。现从各部的阵相来看,外形齐整,兵路严密,几乎是完美无缺。只是中军没有重镇之气,只有曹仁一人孤木独支,李典又退守后阵。此处正是可入之虚。”

“那如何打乱他的中军之阵呢?”

“从生门突入,再从西边的景门杀出,必可打乱全阵的阵脚。”

单福的话语不仅明晰地阐述了理论,而且还结合实际场景予以详细说明,充分显示了他的用兵之妙。

  如果觉得三国·三国志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吉川英治小说全集宫本武藏:剑与禅三国·三国志,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