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马伯庸作品帝国最后的荣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这个时候,需要的是明军后继部队扩大优势。可是王之翰回头一看,傻眼了,他发现后队明军爬得像是蜗牛一样,离着城下还隔着几百步远。

原来那些飞楼什么的,都是特别重的东西,推起来非常慢。明军进攻意志又不坚决,磨磨蹭蹭的,结果导致前锋和主攻部队前后脱节。对此吴广本人十分焦急,但也无可奈何,毕竟重力是不可控制的。

小西行长在城楼上看到了这番景象,不失时机地下令,让铁炮部队都对准这些攻城队猛轰。

前面说了,顺天倭城的占地不如泗川倭城、蔚山倭城大,可有一个特点:高。因此日军射手们可以居高临下进行射击,射程远,角度刁,对明军的威胁极大。

在日军的密集打击之下,那些推车的明军纷纷被击中,其他人吓得失魂落魄,纷纷缩在高大的飞楼与炮车后面来躲避枪弹。拿飞楼和炮车做掩体是个防御射击的好办法,可是也别指望这些粗笨的东西能再挪动半分——只要明军冒头推车,就会被日军的铁炮打回去。

大的动不了,小的总能动吧。负责运送轮车、高梯的明军部队没有掩体可以遮挡,只能硬着头皮朝前冲去,结果导致攻城部队进一步脱节。

等到这些东西千辛万苦顶到城下与王之翰的部队汇合,城头忽然丢下来无数火把。这些火把都沾了油,一碰到那些木制、竹制的攻城器械,呼啦啦地全开始燃烧起来。紧接着又是守城的传统项目滚木巨石,让城下明军死伤枕籍。

而此时那些飞楼、炮车后的明军,仍旧被压制得抬不起头来,进不能进,退不能退,更别说去救援友军了。

王之翰、司懋官一看,再这么拖下去,这些苗兵全都得白白死在城下,帽子一甩,老子不打了,撤!

刘綎远远望见,急忙挥动令旗,命令他们不许撤退。可王、司二将不管这一套,带着人就往回退。小西行长一见明军退了,传令开城追击。数千倭寇气势汹汹地杀了出来。

王、司二人后退的时候,发现日军在城外撒满了菱铁,必须散开队形才能避开。这一散,散出了大麻烦——不仅自己的部队跑了一个散乱颠沛,而且还给日军追兵让开了一条路,让他们直杀入吴广的攻城部队中。

吴广的部队在楼、车之后已经藏了半天多,个个疲惫不堪,有的干脆靠着木板睡着了。外头铁炮声忽然停息,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可这口气刚松了一半,又紧了回去,大队的日本武士陡然已杀到了面前。

毫无心理准备的明军登时大乱,吴广见势不妙,带头逃跑,余军大溃,纷纷扔下楼车朝阵地后头撤去。日军趁乱追击,杀得明军七零八落。后方负责援护的李芳春、牛伯英两支骑兵部队看到这一变局,急忙前进,遮护住溃败的友军,打断日军的追击。朝鲜军也有一营远远地朝日本人射箭,一直射光了箭才退去。

日军一见明军骑兵主力到了,不敢恋战,就地把攻城器械一把火烧了,然后退入城去。

陈璘、李舜臣的水军本来为配合陆军攻城,在前洋也展开了声势浩大的进攻,朝鲜军数名将领阵亡或负伤,可见战况之激烈。可他们没想到陆军的进攻这么快就失败了,只得趁退潮之际退回外海。

第一次攻城不利,所有的将领面色都不好看。只有刘綎神情自若,安慰众将说咱们兵力如此之盛,干掉小西行长这个小丑一点都不难,今天只是试探一下,看看他们的虚实。

辛辛苦苦造了这么多攻城器械,被日本人付之一炬,他倒是一点不心疼。就连临时脱逃的吴广,刘綎也只是象征性地派人过去申饬了一番,没做深究。

安慰完这些将领,刘綎派人给陈璘送去了一封信,信里说今天日本人打胜了,防守一定松懈,你们趁二更天进攻,我们也搞夜袭,小西行长死定了。

陈璘觉得这提议很靠谱,欣然答应,和李舜臣等整顿舰队,在十月初三的二更时分悄悄地迫近倭城。陈璘没急着进攻,而是先侧耳倾听。他听到远处一阵隐约传来的鹅叫,大喜道:“这是刘将军的陆军开始进攻的暗号,咱们可以开始动手了。”

海上夜战,只能凭灯光为号。陈璘吩咐旗舰上升起进攻的灯火,诸船也举灯响应,一时间整个顺天洋面星星点点,如若银河。

倭城里的守夜士兵看到这番盛况,吓得肝胆俱裂,急忙通报小西行长。小西行长衣服都来不及穿,急忙下床出门。他刚一出门,就听身后三声巨响,回头一看,整栋房子化为齑粉…

原来陈璘号令联军水师一字排开,先用舰炮向日本人打招呼。明军的战船吨位大,装载的火炮无论射程还是威力也非日、朝水军所能比拟,这几炮下来,竟直接射入城中,差点给小西行长搞了一次“斩首行动。”

小西行长浑身冷汗直冒,他奔到向海一面的城头,看到海面上无数战船攒集,不时有一道火光划过黑暗,炸到倭城城墙与城中,惊呼声数起。这在朝鲜人的记录里,被无比崇拜地称为“千炮沸海。”小西行长仿佛又回到了平壤城内,他强行压抑住自己的惊恐,命令守城士兵准备,因为明军很快就会发动登陆战了。

小西预料得不错,陈璘见炮击得手,立刻命令明军乘坐几十条相对吨位小一点的船只向倭城杀去,趁乱抢攻。

李舜臣在旁边提醒陈璘,舰队压得这么前,赶上退潮就不好办了。陈璘说退不下去也没关系,把城打下来就得了。于是明、朝联军在舰炮的掩护下发动了无比犀利的进攻,无数小船如离弦之箭飞奔城下,喊杀四起。

日军在黑暗中十分惶恐,把几乎能调动的士兵都调来了这边。海边重兵防守,向陆地一面自然就空虚了。有被俘虏的朝鲜人偷偷挣脱绳索,逃出城去,投入朝鲜军中,把城内情形汇报给权僳。权僳一听,连夜叫了李德馨一齐去找刘綎,这机会太好了,绝不能放弃。

没想到刘綎听了两个人的请求,懒洋洋地说大半夜的敌情不明,明天攻城再说。

李德馨和权僳都楞住了。

不是你跟陈璘约好了水陆并进么?现在水军开打,怎么你反倒没动静呢?

刘綎说我已经派人给水军送去暗号了,你们少安毋躁。反正日本人没船,陈将军、李提督他们安全的很。原来陈璘听到那几声鹅叫,不是约定进兵,而是约定退兵。但刘綎到底安的什么心,谁也不知道。

任凭李德馨和权僳怎么说,刘綎就是不出兵。说得烦了,他一推桌子,说我睡觉去了,两位走好不送,直接下了逐客令。

权僳愤然出帐,偷偷找了一名部下李时言,让他带着朝鲜军的精锐弓手赶去海滩,万一水军进攻不利,咱们也好接应一下。

结果还真让权僳给猜着了。在渡过了初期的混乱之后,日军逐渐稳住了阵脚,展开了反击。在两军相持之下,宝贵的时间逐渐流逝,海面开始退潮。陈璘见势不妙,急忙把舰队撤出浅海,可是冲在最前头的二十几条船,全都搁浅到了沙滩之上。

小西行长打开城门,大批倭寇杀出来。围攻这些搁浅船只。

陈璘和李舜臣的大船无法靠近,只能眼睁睁看着前锋变成孤军。陈璘看到,这些忠勇的士兵绝望地站在船头,用刀用矛、用手臂用牙齿拼命抵抗着四面聚拢过来的日本兵。他们一个接着一个地被杀死在船头,鲜血撒在沙滩上,临死前还睁大着眼睛,不明白怎么局势在一瞬间就逆转了。

这些水军都是陈璘的兄弟,陈璘的袍泽。他看到如此惨剧,却无能为力,不由得双目充血,睚眦欲裂。

如果是光明正大地战死沙场,也算是他们为国尽忠;可这些战士明明不需要如此牺牲,他们实际上是死于那些言而无信的友军手里。

刘綎你这个王八蛋!陈璘心里一定是在如此愤怒地呐喊着。

有一部分明军看到困守船上早晚是死路一条,纷纷跳下船上,朝着内陆撤去。日军哪肯放过,拉开大网把他们团团围住。

这时从内陆方向传来弓弦声振,一阵密集的箭雨落到日军头顶,登时射倒了几十名,硬生生敲开了一个缺口。原来是李时言的朝鲜弓手及时赶到,正看到明军被围,立刻施以援手。

被围的明军一见机不可失,从缺口杀了出去,与朝鲜弓手会师一处,这才得以逃出生天。战后李时言一数,这批逃出来的明军有一百四十多人,个个杀得武器卷刃,浑身血污,可见战况之激烈。

这批明军算是幸运的,其他明军就没这种运气,要么战死在船上,要么被日军俘获,一共损失了二十三条沙船与号船。搁浅的船只里,只有三艘朝鲜军的战船依靠着水手的弓箭犀利,一直坚持到了再度涨潮,退去了外洋。

陈璘撤军以后,越想越气。他脾气本来就火爆,碰到这种事情,更是怒狂至极。他乘船登岸,亲自来到刘綎营中兴师问罪。刘綎见到陈璘,还未来得及寒暄,就被陈璘一把抓住帅旗,撕拉一声扯成了两半。营内诸将都楞住了,他们都知道陈璘受了委屈,可没想到他反应这么激烈。

陈璘扯碎了帅旗还觉不够,指着刘綎鼻子破口大骂,说他这个人心肠大大地坏了。刘綎自知理亏,只能以手拍胸,满腔委屈地辩解道:“将官无人,我何独能。”陈璘根本不听,说你的解释我没兴趣,我直接找邢军门去,有本事咱们去军门面前折辩。

说完以后,陈璘扬长而去。刘綎还没说什么,忽然探子匆匆来报,说日军开始毁城了。

刘綎没听明白,你说什么?毁城?不是筑城,而是毁城?探子说没错,就是毁城。

刘綎赶紧带人去看,果然如探子所言,小西指挥着日本兵,把西城拆毁了十几尺的一段。刘綎不知道小西行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没敢轻举妄动。到了晚上太阳落山,他总算看明白了,原来小西把城墙拆毁以后,在这里修了一道大门,门很宽,路也比较平整。

到了十月初五,一队日军骑士从这个新门冲了出来,他们杀到明军寨前象征性地放了几炮,然后转身朝着东边跑去。刘綎没有命令,明军也就没认真追击。到了晚上,朝鲜人发现事情蹊跷了。

在泗川以南三十里的柳管堡有一处烽燧,叫做三天后峰。这个烽燧被废弃很久,可是就在这一天晚上,忽然亮起了火光。更奇怪的是,在三天后峰火光闪亮之后,顺天倭城最高的三层天守阁也点起了火光,彼此应合。

这明显是顺天和泗川两边的守军互通声气的手段。早晨杀出去的日军骑兵直奔泗川,探听到最新战况以后,就在三天后峰点起火把,把情况通报给顺天。

泗川惨败的消息其实早已传到了西路军耳朵里,但明军已经团团把顺天倭城围住,所以小西行长对岛津义弘的动向一直不太清楚。但是这两把火一升起来,小西行长立刻就全明白了。

权僳得到这个消息,十分担忧。顺天倭贼知道泗川明军的惨败以后,士气必然大振,说不定会与泗川援军内外应合,反过来对联军不利。为此,他派了一千多人把守蟾津,监视日军动静。而李舜臣也派出一支舰队前往露梁、獐岛一带,阻断泗川与顺天的海路。

权僳最担心的,其实不是小西行长知道泗川惨败,而是刘綎知道小西行长知道泗川惨败。

刘綎本来就没有什么战意,听到这种消息,岂能还有半分进取之心?

权僳的担心很快就得到了证实。

到了十月六日,刘綎把所有的将领都召集过来,说咱们在这里对峙旷日持久,你们谁军中有老弱病残的,发点粮食,先送到后方去吧。权僳一听就明白了,刘大帅这是不想打了,先营造气氛呢。

十月七日,刘綎又说了,你们朝鲜军留在这里也没什么用,也赶紧走吧。李德馨还想再说两句,权僳一拽袖子,连争辩都没争辩,直接转身走了。他知道,跟这个人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

他们其实都误解了刘綎。

泗川惨败非但没有吓坏刘綎,反而帮了他一把。

刘綎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打仗的兴趣。他开战后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找各种借口拖延,极力避免正面开战,以保存自身实力。他唯一的顾虑,只是担心军法处罚或者监军弹劾,所以才在前线一直坚持着。

现在泗川惨败,蔚山又不战而退,刘綎的顾虑一下子就没有了。其他两路都退军了,我现在退兵谁也不能说什么。

于是在朝鲜军撤退之后,刘綎连夜下令明军开拔。整个西路军迫不及待地开始撤退,刘綎还嫌撤军速度太慢,把来不及运走的八千石粮食、牲畜和武器器械都随手扔了。明军撤退速度之快,连敌人都出乎意料。日军在第二天看到一座空空如也的营寨,根本不相信明军就此退去,还以为有什么圈套,一直到太阳快落山,他们才确定刘綎是真走了。

远在海上的陈璘本来打算在初七再次发动进攻,他听到明军后退的消息,大骂道:“吾宁为顺天鬼,不忍效汝退也。”命令舰队继续留在海面上,不许回师。

刘綎比陈璘想象中跑得快多了,他一天一夜撤到了顺天以北的富有,这才住下脚步。十月十一日,监军王士琦从南原赶到富有,没鼻子带脸把刘綎痛骂了一顿,说你怎么敢不战而退,赶紧给我回去,否则治你一个怯战之罪。为了吓唬刘綎,王士琦还把王之翰、司懋官两个人拿下来要斩首示众。

面对这种压力,刘綎一万个不情愿地带着军队又掉头南下,沿着双岩、佛隅磨磨蹭蹭地挪到了顺天旧城。到了这里,他死活不肯再动了,让吴广驻守旧城,王之翰、司懋官、曹希彬三人驻在城外。而刘綎自己则和王士琦一起——其实说他是被王士琦押着更恰当——驻在了距离倭城十里的双岩寺。

其实这时候小西行长在顺天倭城里也急得团团转。日军大撤退已经开始了,别人都击退了明军,不慌不忙收拾着行李,他这边还被刘綎和陈璘盯着,心里还是不放心呐。

一个着急想走,一个不愿意开战。这两位都没什么战心的将领一拍即合,再次祭出了和谈的大旗。

刘綎派了三个谈判代表,一个是日本人的老朋友吴宗道,还有两个同伴,一个叫刘万守,一个叫王大功。这两个人都是旗手,诈称参将——因为刘綎怕日本人也对自己搞一次斩首,不敢派级别太高的军官前往。

这显然是以刘綎之心度行长之腹了。日本人尽管暴虐残忍,这方面信用还不错,从来没有对谈判对象下手的记录。

吴宗道三个人带了五十个家丁去顺天谈判,跟小西行长谈的十分顺利。很快他们返回双岩寺,把小西行长的条件转述给刘綎。

小西行长挺痛快,开门见山地表示:我给你留六个倭人当人质,然后留几百个首级和财物,你放我出城。我出了城以后,尽管让你去拿取。

这么好的条件,刘綎眼睛没眨就答应了,还留了一个叫刘天爵的人做人质。两边各自罢兵,相安无事。

到了露梁海战之时,小西行长放弃了倭城,登船撤退,离开大陆伺机逃遁。刘綎带兵大摇大摆进入已经空无一人的倭城,发现他果然很守信用,人质、首级、财物一样不缺。唯一的瑕疵,是这些首级大部分属于朝鲜被虏军民,而不是倭寇。刘綎想了想,说也合用,一并拿来算功绩——至于那六个做人质的倭兵,刘綎看都没看,直接下令斩了,让功绩簿上又多了六枚战果。

刘綎对这个结局非常满意,不动干戈就完成了预订的战略目标,完全盖过了其他两路的风头,实在是可喜可贺。他让人用金字漆了“西路大捷”四个字,飞报邢军门,炫耀胜利。知道实际情况的朝鲜军无不偷偷撇嘴,觉得这位刘将军真是不靠谱到极点了。

从战果来看,西路军是这三路进攻中取得成果最大的,损失不过千余人。但刘綎的表现,却是这三路主将里最丑陋的一个。他为了避战,宁可让友军陷入危机,放过大好歼敌机会;为了保命撤退,不惜舍弃宝贵的战略物资;为了多得好处,不惜与敌将暗中交通,用战略利益换取自己的功劳。贪渎嘴脸,一览无余。

要知道,如果刘綎能够稍微有点进取之心,在十月初三的夜战配合陈璘攻破顺天倭城,而不是用几枚首级换来小西行长的远遁,历史上将不会存在什么露梁海战。

朝鲜人原本对刘綎很有好感,可自从顺天一战后,他们对刘綎的评价急转直下。当时汉城的君臣都偷偷感叹,说如果杨经略还在朝鲜的话,断然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相比起麻贵与刘綎,董一元虽然败的最惨,但他算是三路主将算是最尽职尽责的,真正跟日军真刀真枪比拼过,反而博得朝鲜人不少赞誉。

说句题外话,抗战胜利以后,援朝诸将纷纷回国。董一元却不肯走了,不知道他是觉得朝鲜风土适合居住,还是觉得没有脸面回国,总之他在短暂回国以后,和两个儿子董大顺、董昌顺再次返回朝鲜,选择了广川定居。他们这一脉,逐渐演化成了朝鲜广川董氏一脉,至今仍有传人。

明军的三路大攻势是一次虎头蛇尾的进攻,糜费无数人力物力,进展却不尽人意。三路主将两路避战,一路大败,没有一路能取得预期的煊赫战果。九万明军对惶惶不可终日的六万日军,居然打出这么一个不咸不淡的结果,实在让人失望。

究其原因,在于开战前明军将领普遍存在的绥靖心态。

他们认为日军龟缩在沿海倭城,胆落心惊,联军战胜已不可动摇。基于这种认识,无论是麻贵还是刘綎,都不愿意拿出自己的嫡系部队出来血拼,宁可等着日本人撤退以后再进占空城。他们的目的不是打败日本,而是在尽量保存自己实力的前提下打败日本。

说的极端点,如果不是有朝鲜和朝廷派来的监军掣肘,明军真有可能跟日本签订和平协议,高高兴兴把他们送回国,两边都不死人,皆大欢喜。从东、西两路后来的举动来看,这么说他们可是一点也不冤枉。

讽刺的是,中路军之所以在三路中打的最积极,不是董一元的觉悟有多高,而是因为他麾下派系林立,没有自己人,于是也就没什么保存实力的心思——可惜这派系林立最终还是把他给害了。

当然,对于这些情况,在战报上邢玠没敢写的太明白。他知道如果如实上报,援朝军从上到下都吃不了好果子,所以稍微曲笔了一下。在报告里,他除了中路泗川打败无法遮掩之外,其他两路都报的是大捷。

但我们现在知道,这一战无论是战术上还是战略上,明军都是失败者。在战略上,明军没有达到切割孤立顺天、泗川、釜山、蔚山四大防区的目的,让日军大撤退时显得十分从容;在战术上,他们无法击破各地的日军防线,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反而损兵折将。

如果说明军这一次四路出击有什么正面意义的话,那就是让日军意识到,联军优势已不可动摇,从而从而加速了撤退的决心。

仅此而已。

明军的九月攻势,是整个壬辰、丁酉战争中的最后一场陆战。明军以一场失败的平壤之战揭开了援朝的帷幕,又以一场失败的四路出击结束了与日本在陆上的交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我每读史至此,总忍不住扼腕叹息。尽管明军在与日本的大部分交锋中占据上风,但这一头一尾两战的失败,遮蔽了后世无数人的双眼,让他们以为明军在整场战争中无所作为,从而得出“即使没有明军,朝鲜战争一样可以击退倭寇”的奇谈怪论。

刘綎、麻贵、董一元,如果你们再稍微争争气,也不至于几百年后被抹煞掉明军的功绩呀。

第二十三章 最后的海战

丰臣秀吉于万历二十六年八月去世。在他死后不久,四位摄政大佬即达成了撤退的共识。这份共识在九月底形成了一份连署文件,派人送去朝鲜,于十月中旬送抵釜山。

除了文书之后,这些大佬还有一件事必须要做。

要掩护朝鲜部队安全撤回,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水军做掩护。德川家康本来毛遂自荐,要带着关东精锐亲自渡海前去支援,这个提议被身患重病的前田利家婉拒了。前田利家可不想让这个居心叵测的家伙带着几万人跑过来,万一德川军在丰臣家的腹心发难,没人能制得住他。

但水军总得有人带领,于是前田利家提议,派藤堂高虎担任这个重任。

藤堂高虎这个人,在日本战国史上被评价是八姓家奴,一共出仕过八家主君,超过吕布的记录差不多三倍。他在秀吉死以后,开始接近德川家康,暗中输诚。不过有前田利家在世,藤堂暂时还不敢表现得太过明显。

前田利家提议派他去朝鲜支援,一来是倚重他的海战经验;二来是给德川家康一个面子;三来是自己有自信能把他镇住。

藤堂高虎接受了重任之后,一边动员舰队,一边写信给岛津义弘,让他赶紧把在朝日军都聚拢起来,好方便一次运走。很快岛津义弘回信,说我们早不多了,就等你呢!

藤堂很奇怪,撤退命令前两天才刚刚抵达朝鲜,怎么他们这么快就收拾完了?

这事,还得要从金牌卧底郭国安说起。

话说岛津义弘虽然打胜了泗川一战,可他知道自己只是侥幸,下次就没那么好运气了。秀吉去世的消息已经传来,可高层退兵的命令还没下达。(其实命令在九月二十八日就已经发出,但送到朝鲜战场还需要时间)面对危局,岛津不禁有些踌躇,不知该如何才好。

十月十三日,忽然城外传来消息,说明军的谈判代表来了,要求见他。

岛津一楞,董一元不是早就跑远了么?怎么忽然想起来谈判了呢?

  如果觉得帝国最后的荣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马伯庸小说全集长安十二时辰望古神话之白蛇疾闻录帝国最后的荣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古董局中局3:掠宝清单古董局中局2:清明上河图之谜古董局中局4:大结局三国配角演义吴承恩捉妖记龙与地下铁殷商舰队玛雅征服史古都探幽欧罗巴英雄记笔灵4·苍穹浩茫茫笔灵3·沉忧乱纵横笔灵2·万事皆波澜笔灵1·生事如转蓬三国机密(下)潜龙在渊三国机密(上)龙难日古董局中局风起陇西她死在QQ上,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