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我想吃肉作品诗酒趁年华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颜肃之虽做了昂州刺史,昂州的地盘也很大,但是手里的人口着实很少。算上昂州,全天下如今已经有十三个州了,昂州不说是最贫瘠的吧,贫困三甲里肯定有它。人口也少,想想归义如今是郡了,在册的户口还不满五万户。虽经战乱,天下户口破了六百万。昂州这地界儿,光名义上的郡,就有四个,可每一个,户口都跟归义郡差不多,加起来不够三十万,绝对的贫困线下。
颜肃之现在地盘有的,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口。
增加人口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喊出来的,人口也有生产周期,至少得是十五年,并且医疗卫生条件不达标,婴幼儿的死亡率也高。如果想短期内增加人口,就只有招徕别处的人。昂州是个偏僻的地方,谁特么肯来呢?京城来的这些人,要不是为了施展抱负,又或者是跟颜肃之关系好来帮忙,谁TM选昂州来移民啊?又不是有仇家追杀、更不是朝廷流放!
因颜肃之还没到,但是卢慎作为他的副官,倒有一定“便宜行事”的权利,颜肃之临行前也给了他一点特权。在颜肃之赴京的这段时间,他已经移文到各郡,让各郡的郡守写公文汇报了。卢慎大概估计出了上面这个不太确切的数值,具体一点的,还要颜肃之移文给原来的刺史,从刺史那里要官文的档案。
在坐的人都知道,卢慎估算的这个数值,与真实情况应该也差不太多。昂州就是这么个一穷二白的情况。
室内一片静默。
姜云咳嗽一声:“也不至于这么惨,单就归义来说,咱们既不穷,人也不算很少了。”说完,看了颜神佑一眼。
众人的表情都舒展了开来,对啊,大家是跟着颜肃之来的,他的根据地在归义。而且以他这二年的发展来看,将全境收拾得像个样子,也花不了太多的时候,大概…有个十年八年的也就差不多了吧?
昂州有着不短的海岸线,虽然有海贼,可是也有滩涂地。海贼杀一杀,盐场开一开,富裕可期。那可是盐啊!内里便有颜肃之一个年长的同窗,一捋须,戏言:“使君姓氏好。”众人皆笑。
颜肃之也笑了:“桑亭等处,不须多虑,弃县而逃的,这辈子都不要想做官了。不服我号令的,也请另谋高就。卢郎将各人名单履历拟来,我来具本。”
众人精神一振,大家本来就是冲着施展报负来的,不怕辛苦,却是担心有不一心、扯后腿的。现在颜肃之要解决这个问题,大家自然是欢迎的。
下面的问题,还是卢慎来说的:“昂州新立,城垣未建。”
颜肃之目视颜神佑,颜神佑道:“这个我却是想到了,已画了个草图。巧了,看这几个月,归义也没大变样儿,正好,先前的规划可以不用做了,直接做这个便可。”
颜神佑没有点土木工程专精这个技能点,但是她的知识储备比较丰富,画个大概的城区图还是不在话下的。至于垒墙盖房子,那自然有专业人士去做,她只要做个整体规划就好了。比如工厂要建在下风处,或者是风向对角线转九十度这样(…)。
她的勾画,干脆舍弃了现在有归义城,将它划给徐昭去当县城了。万丈高楼平地起,才是最爽快的。不但有内城、外城,衙门、居住区、商业区…附近还有兵营,嗯,还放了一个大大的肥料池。
到了这个年代,城市的排水系统已经做得很好了。【1】基本上,暴雨的时候一般不会淹城,用粗陶管做水管,直接排到河里或者地下暗沟之类的。归义旧县城就是这么做的。
肥料池这地方呢,一般城市是没有的。什么生活垃圾啊、排泄物啊之类的,当然也有全丢的情况,但是如果是城镇的话,会有集中收集丢弃的习惯。乃至于有以此为生的。颜神佑干脆就另挖一处大大的坑池,积肥,用来肥田好了。反正要开荒,上点肥料,有助于增加土地肥力。
规划得倒是挺不错,看的人都两眼放光,这样的大手笔,看起来就很顺眼有木有?突然觉得前途一片光明,有木有?
但是,还是有一个问题。
姜云摸摸鼻子:“不说时间了,这得要多少人?”
颜神佑道:“早晚得做,不然挤不下这许多人,盖得小了,以后还要再费二遍事儿。要做的事情多了,谁耐烦见天地修修补补?”
颜肃之道:“现在没这么多人。”
一直沉默的山璞道:“有人。”
颜肃之:“啥?”你的人?这样不好吧?盖这么一座城,没个几万人脱产劳动,得盖到猴年马月去啊?脱产了,谁来养活呢?
颜神佑一拍手:“我知道。”
丁号也沉默,也一拍手:“我、也、知、道。”
卢慎也笑:“我也知道。”
姜云:“哦!原来如此!”
徐昭郁闷地拉一拉山璞垂下来的袖角:“山郎,到底是什么呀?”
颜肃之道:“你兵练得如何了?”
山璞道:“明日,请使君与诸位前往一观,如何?”
颜肃之点头答应了。山璞的意思,就是支持他报仇,然后将南边——现在也是在昂州境内——的那些其他部族给收拾了,这不就有人了吗?如果以山璞的手下来估计吧,搞定了南边的山边,至少能再清出十万户来,这真是对昂州人口的一个了不起的补充。
既然说到了兴兵,颜肃之就想到了昂州的军事力量了,正要说“下一个议题,大家来讨论一下,一州的兵马太少了也不像话,我从朝廷那里要到了招募名额了。”外面小吏急匆匆的脚步声响起:“使君!朝廷急报!米丞相老去了!”
一屋子的人都受惊站了起来。米丞相对于朝廷的意义不好说,但是对于昂州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他是偏袒着颜肃之的。他走了,除非换楚丰亲自上阵,否则不会对颜肃之比现在更好了。
还是徐昭,问他舅:“阿舅,现在怎么办?”
颜肃之皱眉道:“等消息罢。一时半会儿,不至于出甚大变动的,只是我等需要加紧了。山郎,你如今既已封侯,却还无字,我与你取一表字,可好?”
山璞躬身道:“固所愿也,正欲请耳。”
颜肃之笑道:“如此,你去准备,明日我与大家去你那里。”
山璞答应一声。颜肃之道:“今日便到这里罢,方郎行文,命各郡守赶来见人,移文扬州,请他们将四郡文簿发来!叫何三去接管。诸位将各自所辖之文书办一交割,阿昭与四郎交接钥匙即可…”一一分派妥当。他带来的同窗们,与方章一起,分任六曹祭酒。
郡县长官如前言,丁号心内颇想入州府,奈何才做县令,还未有甚建树,不好贸然提要求,只得暂缓。又有别驾、主簿等职,卢慎等人担任。其余空缺之职,乃是归义本地的豪强,本次会议不曾将他们召来。又有为其余三郡的英才预留的职位,这要等颜肃之见过了这三郡的郡守之后再说。
丁号道:“使、君、当、巡、视、全、州。”这个建议相当不错。
颜肃之匆匆点头道:“见过三郡守,便当启行,山郎随我一同去。”
山璞领命。
最后颜肃之说,赶紧的,买铁!他得到了都督军事的头衔,自然是可以催要军械的。一面下令,一面恨恨地道:“只恨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颜神佑心说,千军也不易得啊,要群殴的人手简单,真正职业军人,您这才到哪儿呢?便是主动请缨:“阿爹,咱家部曲,我来?”
颜肃之恨恨地道:“不然还有谁啊?!”
颜渊之松了一口气:“对对对,就你了。我看你练兵就挺好的。”
众人秒懂,颜家人口少啊!在京里的那得看家,不能动。在昂州的,颜肃之要组建昂州新的所有机构,颜渊之新做郡守,这个郡比昂州只早那么几个月,也够忙的。颜家再没成年男人可用了!男孩子倒有那么几个,最正经的继承人六郎,今年六岁,是个还能跟小女孩儿毫不避讳地玩耍的年纪。颜渊之的儿子们略大,也才刚过十岁。
就只有颜神佑可以用了,虽然是个女孩子,好歹…素质不错(…)年纪也够了。最重要的是,她姓颜啊!除此之外,颜肃之竟然再找不到一个适合练兵的、能放心将家底子交给他的人了。
于是,在颜渊之表示“人都交出去了,你们爱怎么搞怎么搞”和颜肃之的明确授权之下,颜神佑顺手接管了如今加起来足了三千人的部曲队伍。颜肃之挠头道:“州郡招兵…卧槽!尼玛这得交给谁啊?”
众人都不吭气了。哪怕是颜肃之的同窗,书生也有战场梦,可也不敢轻易接话。他们来是充当刺史府里的属员的,专业不对口。
卢慎道:“反正归义还是县的时候,小娘子也管过这些士卒(姜云等人=囗=脸),暂缓一二月招募士卒,这些人都交给小娘子,也带得过来。等忙过了这一阵儿,使君再亲自招募操练,也来得及。只是,明日之后,使君也需露个面儿,安抚一下士卒才好。”
颜肃之颔首道:“好。”
丁号道:“发、信、回、京。”
颜肃之道:“应该的。”
往京里去哀悼米丞相、安抚米丞相家属包括小皇帝的信件发出,总得等个十天半个月的才能收到回信。
第二天,可就是颜肃之携众去巡视山璞的部族兼为山璞取字的日子了。
虽说依礼是女子十五及笄,男子二十冠礼,可到了这个时候,不够年龄结婚的都有,肯定不能完全照古礼来。州府诸人都十分理解这一点,不过依然坚持,既然取字了,那就提前行个冠礼吧,不然不像话儿啊。
可山璞他爹死了,没有主持人,这一项只好在丁号的提议之下,由颜肃之兼任。其余的宾客一类,州府诸人都抢着干了。又有徐昭、姜云等年轻人,抢着来帮忙,倒也显得十分热闹。
先是阅兵。山民皆穿蓝,短打扮,执藤、木盾,武器也花样繁多。颜神佑是跟着姜氏来提前给阿婉帮忙的,布置完了会场,也跟阿婉一起看阅兵。颜神佑凝神望去,只见这队伍…不怎么齐整,还喜欢将武器举起来鬼叫。
颜神佑对阿婉悄声道:“他们这列队,怎么有些奇怪?”
阿婉也小声道:“我们山里,与山下不一样的,到哪里找山下那么大的地方列阵?打起来哪哪儿都是,几个人凑一处就开打。哪怕开始站得整齐了,后来也得散。管他列什么样的阵呢,能杀人的就是好兵。”
姜氏额角一抽,为什么她教出来的丫头都这么黄暴?!
六郎在旁默不作声,却是听得津津有味。
颜神佑听了阿婉的话,心中忽然一动:“你这种战法,好像也是列阵的一种呢。配合好了,比大阵还有用哩,等我想一想哈。”
阿婉道:“真的?想好了告诉我呀。”
颜神佑道:“我也要接手练兵的,正在琢磨着这事儿呢。开始必然是要结阵的,打到最后,如果散了,又该如何呢?”
姜氏,姜氏已放弃治疗女儿了。对于颜神佑,她与颜肃之近来也有一次长谈,尤其是练兵的问题上。颜肃之的底子薄,可用的人少,子侄都是毛孩子。哪怕剿匪过程中发现了几颗好苗子,现在也只好观察一下再说。再者,能打仗、会带兵,这不是决定要素,决定栽培哪一个,最主要的还是看可不可靠。没有人比自己家孩子更可靠了。
姜氏叹道:“大郎是够大了,却是爵主。二郎以下,都不如神佑的年纪大,六郎他们兄弟都太小呀!”
再想养出个淑女,她也得为全家的大局考虑。在她闺女能担当得起来的时候,说不得,姜氏也是要妥协的。
两个女孩子叽叽喳喳间,阅兵已经结束了。刺史府诸人虽然看不惯这样混乱的阅兵,看山民的体型和气质,却都认为有潜力,也都夸山璞的族人“健壮”。他们的心思,已经飞到了提前举行的冠礼仪式上了。
有了京中来的学者们在,又有姜氏提前准备,冠礼的仪式是再没有问题的了。颜肃之为山璞取字“蕴华”,恰合“璞”字之意,听的人都说好。族人们常见山璞穿着山下人的衣服,倒也不觉得别扭。山璞封侯归来,族人与有荣焉,士气十分高涨。
待听得让他们好好训练,不日带领他们报仇,又扯着嗓子叫了起来。这些人里,不少小头目的亲戚家都受了那一次叛乱的冲击,不但有“国恨”还有“家仇”哩。
颜肃之深谙支使人的道理,对大家说:“凡缴获,都归你们了,由山郎来分派。土地、子女归我,我只取其精壮筑城。”
相当有效果!大叫的声音又高了几十个分贝。
颜肃之示意山璞上前讲话,山璞的嗓子还真不错,听得蛮远的。他事先并不知道颜肃之要将缴获分赠与他,只想着肯支持他复仇就好。现在听了,也卖颜肃之一个好,道是:“使君高义,许我等复仇,不日当有刀枪发下!”
整个儿将情绪给煽动了起来。
颜神佑嘴角一抽,心道,你们熊的,估计我还是得看家。
从山璞处回来,颜神佑就忙着要练兵了。首先,她向颜肃之申请:要建职业军队,要发制服。
这个钱是不能省的,何况他们父女俩靠海吃海,现在是相当有钱的。颜肃之痛快地答应了。
颜神佑给她的兵要的是黑衣,黑衣黑甲,上了战场的时候,对敌人有一种威慑,同时建议:是不是给山璞那边也发一些制服?
在再次开会的时候,她就提出了这个建议。“多半还是要在山上打的,不如突袭,都穿绿。草木繁茂之时,悄悄摸上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山民其实不用特别训练,本来单兵素质就挺不错的。整顿好了,拉过去开片就是了。之所以拖到现在没动手,一是山璞需要时间进行内部整顿,二也是情报搜集得不够。
只等将对方寨子的位置、守卫的数量等等摸清楚了,就可以动手了。鉴于山璞所部经过内乱,伤了些元气,目前制定的计划是,不要全面开花,一个寨子一个寨子地拔。
与会的人通过了颜神佑的建议,这个建议与山璞的想法不谋而合。虽然想报仇,熬得人都瘦了,山璞依然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急进。相反,他还提出了一个相当坑爹的意见:“慢慢赶着他们向南,使君可正扫荡群山。免得诸贼死灰复燃,日后麻烦。”
没错,一次报完了仇,还有大家什么事儿啊?就是要稳扎稳打,把敌人彻底打趴下了才好。不然这一次报完了仇,下回他们再报复回来,有完没完了?
颜肃之抚掌笑道:“正是,伤敌九指,不如断其一指!一根一根地斩!”
计划定了下来,便开始收拾辎重。山地作战,还是以山璞的队伍为主,地面包围的部队就是颜肃之带队了。山民的绿色制服要赶制、昂州的基本框架还没定下来,是以日期定在七月初。彼时昂州草木未凋,天气又不是特别酷热了,正方便行军。
颜神佑现在且将进一步的训练放上一放,只与阿婉混在一起,考虑小队形的问题。两人带了两百人,到了一处山地,不断地试验。山地作战,想列阵都难。颜神佑记得,戚继光抗倭的时候,用过一种鸳鸯阵,似乎挺适合现在的情况的。
两个女孩子的行动引起了颜肃之与山璞的注意,哪怕放手培养她们,也还是睁一只眼盯着。颜肃之不得不抽空问女儿在搞什么,颜神佑一抹汗:“看这个呀。阿婉说,她们本来就不兴怎么列大阵的,也经常一小团一小团厮杀。我就想,不如给他们弄个范式,照着练。”
展示给颜肃之看,一个小队,有远攻(弓箭手)、有近攻(长枪手)、还有防御(刀盾手),还有临时指挥的小队长。颜神佑不是专门研究军事史的,完全不知道鸳鸯阵到底是怎么搞的,不过有试验、有实践,倒也搞得像模像样。
颜肃之叫来山璞等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研究,调了一下位置,具体的人员上也稍作了些变动。一个山地野战小团体的范本就正式确立了,还好,离七月还有些时间,正可练习。
正在此时,京中消息也传来。原尚书令柴老先生做了丞相,颜孝之被提拔做了尚书令,京兆这个职位,最终被楚源拿到了。
昂州上下都放了心,颜肃之道:“明日见诸郡守,见完了人,山郎伴我巡视去,若消息无误,咱们便动手!”
作者有话要说:英俊的存稿箱子再次闪亮登场,某肉去喝喜酒了…
【1】这是真的。考古发掘,秦宫的上下水管道已经成规模了,西安那里的博物馆、兵马俑博物馆里都有陶管实物的。帝都附近的亲可以去国博古代文物展看看,那里面的陶管,确认一下标签是几千年前的,有惊喜哦。
第120章 中二的归义
颜神佑很开心,京城虽然繁华,但是归义让她充满了干劲儿。在京城,她只能各种周旋发表意见都要通过别人转达,在归义,她能卷起袖子亲自上场。她喜欢这种感觉,仿佛回到了穿越前,大兔朝的妇女解放运动真是万岁万万岁。颜神佑发誓,只要有机会,她就要把这个时代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臭规矩砸掉多少算多少。
凭什么呀?!
得到山璞的肯定,表示颜肃之与阿婉研究的这种小型队列十分合适之后,颜肃之批准了训练方案。训练起来也挺简单的,本来军队的建制就已经颇为完善的,伍有伍长、什有什长,依次往上。虽然不同时期的名呼不同,但是大致的结构还是一样的。
只要在小队里进行分工,就一切OK了。
这只是山民方的。
颜肃之方的正规军,暂时却不进行这样的深化训练。颜神佑暗中向颜肃之递交了新的关于部队的规划,当天晚上,就被颜肃之拎到书房里进行长谈了。
父女俩对面坐了,颜肃之将手上的纸往前一推,一抬下巴:“说说看吧。”
颜神佑莫名其妙地道:“想说的都写下来了呀,阿爹以为我吃多了撑的写废话消遣你哦。”
颜肃之抬手,揪她耳朵。颜神佑被扯得往前趴在桌案上:“再闹翻脸啊。”
颜肃之松开手,道:“怎么想到的?”
颜神佑道:“先前就是说了呀,人干一件事儿,干得多了,自然就熟了。您听过卖油翁的故事么?见天的卖,卖了几十年,将铜钱放到葫芦口上,拿个瓢,往葫芦里注油,铜钱都不带沾一丝油星儿的。”
颜肃之道:“主训放箭?”
颜神佑点头道:“我是这么想的,关键还是马,骑射。虽然贵些,咱们养得起。步卒战损太多,都是人命呐!咱们缺人,死不起的。”反正以她的知识面来说,精于骑射的战斗力是比步卒强太多的,步卒守城则可,其他方面,除非配备了火枪、连弩之类的武器,又或者有拒马、大车、钉子这样的招数,否则根本搞不过骑兵。
颜肃之道:“步卒也不能放松!唉!只恨不能将怀化那个马场给弄过来。”
颜神佑道:“咱们现在养马也来得及,虽然少些,聊胜与无。马长得比人快多啦。”
颜肃之笑道:“便依你。”
死土豪就是这样霸气,钱呗,海边扫一扫就来了。
颜神佑好奇地道:“阿爹,听说空了好几个县令,阿爹有人选了么?还有,若是郡守们不乖,又当如何?”
颜肃之道:“我能带他们出人头地,他们为什么不肯效力呢?”
颜神佑摇头道:“一样的米养百样人,难说,这世上疯子未免太多。”
颜肃之嘴角露出一抹诡异的笑来:“放心。”
颜神佑看她爹笑成这个矬样,果断地闭嘴了,到后衙里去见姜氏。新城还没建出来,只是划出了地方,现在大家都还是挤在原归义的小县城里。预计新城是刺史府与郡守府都搁一块儿的,州的治所就放到归义。这一点没人提出异议,归义也是昂州这里离京城最近的地方了,虽然原本是县,但是在颜肃之的治理之下,特别的富足呢。
似桑亭、密林这等地方,都有郡的治所,但是要做州城,还是小了些,也依然要改建。当地的官员都不愿意兜揽这等事,要建设就要征发,就要涌进许多人,保不齐会对治安造成不良的影响。想了一想,还是算了吧。
颜神佑走到姜氏正房的院子里,阿圆就迎了上来,小声道:“娘子去厨下看饭食了。”颜神佑点点头,依旧往前走,准备等姜氏回来。她知道,姜氏对于眼前的情况接受是接受了,心里的疙瘩依旧是有的。这个她也能理解,确实,她近来的表现是狠了些。所以打算卖萌装可爱,好让姜氏安慰一点。
还没踩到台阶上,一颗毛冬瓜从屋里挪了出来。六郎背着小胖手,绷着小脸儿,郑重地点点头。可惜个头儿太矮,算上台阶的高度,他还是没有他姐高,不得不微仰着脸,看起来略蠢。
说的话却是老声老气的:“见过阿姐。阿姐,阿娘很担心你。”
颜神佑失笑,伸手掐他的胖脸:“你知道什么呀?你姐要是个包子,阿娘才要担心呢!”
六郎被掐得崩溃了:“不要掐脸啊!再掐翻脸!”
翻脸这个词,还是跟颜神佑学的,颜神佑威胁人,动不动就一句“翻脸”。当然,她说“翻脸”的时候,必然是不会翻的,要真下狠手,她一般是不会提醒别人的,都直接拍翻算完。
颜神佑收回了手,揪着他的耳朵进了屋。阿竹跟在后面,将她踢掉的鞋子给摆正了。就听颜神佑说:“宁愿我去祸害人,也不能被害了呀。来来来,阿姐给你说…”
作孽哦,六郎就是这么被她给教歪了的。
不几日,各郡郡守携其属下县令到了。昂州目下有四郡、十七个县,县令缺了七个(…),还好,郡守都是全的。县令也苦啊,要不是像甘县令那样的人,家境略好一点的,都不肯受这个罪。再者,归义离京城才九百多里,颜肃之选了归义,亲戚朋友大哭三天,唐仪哭得尤其惨,差点找他舅打滚放赖了都。
再往南一点,最南的密林郡那一个县,名字就叫山城县,离归义还有一千多里地呢!根据定律,这地儿有多偏,有点脑子的都能想得到。只要不是读书读得正气凛然、家里又没有负担的,那是真找不到人去当官儿的。
昂州诸郡的分布是这样的,最北归义,往前桑亭,颜肃之的封地泉安就在桑亭郡治下,还好,泉安令还在。桑亭往南是密林郡,桑亭与密林的西边,与三郡都有接壤的是永安。永安这地方以前出过乱子,平定之后,前朝就给它改名叫永安了。
好了,密林缺了三个县令(…),桑亭缺了俩,永安也缺了俩。也就归义,因为新设,颜肃之又回京抓壮丁,这才将人给凑齐了。
这四郡,真地广人稀,有连绵的大山不假,但是荒地委实不少,可就是缺人。各种意义上的缺,不但缺人才,连干活的普通人都缺。
来了头一天,寒暄完了,颜肃之先请人吃饭。这餐饭的标准自不待言,三郡守的心里都升起了一丝希望。三人都是一般出身,出身好的,除非是受到了清算,不然人家不呆这地方儿。见颜肃之虽然是个土鳖,但是有后台有手段,更重要的是,真的很能干!不免生出一股:就跟着他干吧!这样的想法来。
这三个人,没啥背景,混到郡守,也都算是有些水平的了。事实也是,比某些只会装逼的世家子来说,他们的至少在庶务方面是有些本领的。可朝廷就是这样儿,他们的水平又没有高到让朝廷可以破格提拔,就都窝在这种偏远地方。心态好的,比如永安郡守,那还凑合。心态差一点的其他两郡,便会有些许“我有本事,你们有眼无珠”的感觉。出生头地之心甚强,看到机会,知道是想上的。颜肃之就是他们的机会,他们便抛去了“考验上官”的步骤,不去触这个杀神的霉头,决定跟着颜肃之走。
第二天就是开会讨论工作。
永安郡守过得比其他两个更滋润一点,人也显得圆胖,四十来岁年纪,已蓄了须。他的辖区虽然不靠海,不产盐什么的,但是,境内有铁矿,唔,还有个小银矿。最重要的是,比起其他两郡,他那里没有海贼。
颜肃之搞海贼,怀化县令参他,也是被海贼转移镇地搞得受不了了。桑亭与密林海岸线可比怀化长多了。只要有那么一、两个县比较有点钱,海贼就去光顾,谁也受不了。
永安郡守过来,最大的问题就是问颜肃之:我这里不产盐的,您要带领大家致富,可不好忘了在下啊!
颜肃之听了,笑道:“将这里安排妥当了,我将携员巡视诸县,界时自有说法。”
永安郡守放心了,坐在一边不言语。
桑亭郡守与密林郡守又抱怨了,中心议题只有一个:“求剿海贼。”您这儿他们不敢过来,遭秧的不止怀化,还有咱们呢。
颜肃之道:“不忙,我且整军。”
这俩也暂时放心了,心道,既然您老像是要在这里刷经验刷资本,那就得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练兵大概也需要时间?密林郡守体型倒是不错,高大魁梧,不像个文官,倒像个武将,然而心眼儿是一点都不少的。对颜肃之道:“下官无能,六个县令少了三个,还请使君将这三员补上。”又说这三个县,倒有两个是沿海的。
颜肃之微一笑,点头道:“不急,慢慢来。”
桑亭郡心里暗骂密林郡狡猾,谁不知道这位刺史的看家本领是卖盐?你这是拿一溜海边儿钓着他吧?
颜肃之想的是,又不是处处海滩都适合晒盐的,就算适合,也得人手去晒呀。老子人手少,带了技术过去,还不是便宜了你们?到时候老子不能垄断,禁私盐再不利,那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县令可以找,但是盐场,是万万不能随便开的。
这一天,其实没讨论出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来。三郡守都在想,果然狡猾。可转念一想,颜肃之狡猾,也得有人帮他干活不是?咱们只要好好表现,前途还用愁么?就算不能调一富庶之地,能将现在的地盘经营好了,那也是一样的呀!
又都开心起来。
第三天,三人都收起了小算盘。
因为颜肃之带他们去看了他闺女,他闺女正在练兵。考虑到郡守县令们现在还不算是自己人,对于他闺女的威力虽然已经有所了解——颜神佑的坑爹美名已经名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毕竟能干翻御史台、一字不提却能把诸王拖下水顺便绑架了皇帝的立场的人,真的不多。
颜肃之并没有重点介绍颜肃之,只说:“小女闲来无事,操练部曲而已。”然后就发令,让士卒演练。
众人飞快地回忆了一遍颜神佑的丰功伟绩,再一看,眼前黑压压一片的人,全是黑衣黑甲,操练的时候只能听得到头目们发令的声音,士卒只有粗重的呼吸声。简直不像是人类!郡守们都觉得,有这样的闺女,这刺史,只会更狠,有什么小算盘,都嚼巴嚼巴咽了吧,别找死。
永安郡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后颈。如果你的上司比你聪明、比你有后台、比你拳头大、比你神经病(…),又没有要搞你,聪明人都知道该怎么做了。
颜肃之得意地道:“诸位放心,我必当扫平全境,还诸君一个太平安宁。届时招徕流亡,开垦荒田,诸君可不要推辞呀。”
众人都说,是是,对对,一定一定,咱们都跟着您走。
颜肃之吊完了胃口、打完了棒子,这才给出甜枣:“我已与归义侯约定,界时金帛归他,首逆归他。其余土地、子女,悉归于我。到时候,都转为编户齐民,诸位也要用心安置呀。”
自郡至县,都大喜。人口就代表着政绩,有人垦荒,更是政绩。
颜肃之心说,你们就偷着乐吧,忙死你们!
看完了人家训练,颜肃之又带着这一群人去看归义的新变化,重点参观了新垦的田地,其次是盐仓。
桑亭郡虽然加油,手下一个坚持下来的县令却是个耿直的人,此人便是泉安令。因官阶的原因,一直没怎么说话,此时便站了出来,脸上有点红,衬着一部花白的胡须,看起来特别纯朴。说话倒是流利:“听闻使君在归义平价售盐?不知可否推行?”
百姓苦,归义现在过得好些了,不代表其他地方的人能按顿吃盐。泉安也靠海,但是因为制盐的方法,以及天时地利的关系,并不产多少盐。有盐也被当地土豪们垄断了,百姓吃不上高价盐,经常吃白水煮菜。
颜肃之赞许地看了泉安令一眼,道:“待统计完人口,自然照归义之例,一体办理。”
桑亭郡听了,心里将大腿都拍青了: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个呢?还能赚个为民请命的好名声呢!
此时后悔也晚了,只得亡羊补牢,捞个“附议”的份儿了。
辖区之内平价售盐,这个颜肃之还真是疏忽了,整个刺史府方面都疏忽了,地盘扩大得太突然,一时半会儿,思维有点转变不过来。这件事情给颜肃之敲响了警钟,以后筹划诸事,不仅是大的方面要考虑到全州,这些细节,也要照顾到呀。
命郡守县令各归各位之后,颜肃之就再次召开了会议,中心议题就是:如何做好在地盘扩大的情况下思想转变的工作。
丁号心道,我、我、我想到了呀!奈何口拙,不得不将话又吞了下去。
颜肃之道:“明日起,我与山郎巡视诸县,归义的事情,有劳诸位了。有不决事,问阿寿吧。”
颜神佑左看右看,见没人反对,忽然有点心虚了起来。
颜肃之出行,将暂交给颜神佑的那点官方招募的士卒带走大半,山璞也带了八千人随行。对外宣称,这是巡视乡间。本州第一任刺史走马上任,自然是威风十足的。颜肃之还移文各县,告知,有什么掐不齐的冤案,只管跟他说,他要整顿。以及,他这次来,还兼具了人口普查、丈量土地的功能——表面上的理由,是因为境内海贼猖獗(…)要查有没有内应,对了,欢迎大家检举揭发。
颜渊之有些担心,临行前一天劝他道:“只怕有隐户的人家,不肯合作。我们又是初到,根基只在归义一地,急进怕有风险。”
颜肃之哂笑道:“想占老子的便宜,又想要盐、又想要人,还要有隐户?老子是来给他们当摇钱树的么?做梦!拿我的好处,就得照我的规矩来办。”
颜渊之的眉头还是没有舒展开来:“昂州地广人稀,可不好办。”
颜肃之嘿嘿一笑:“我带着兵去的。”
颜渊之大惊:“不好开这个玩笑的!”
“我去又不是为杀他们的。”
颜渊之疑惑地看了他一眼,颜肃之道:“这些事,在归义的时候已经做过了,都是没有问题的。如今我既有朝廷的名份,手上又有兵,便不妨做得快些了。再者,再往南,也没甚世家了,都是些豪强。嘿嘿。收拾世家,怕还有人念叨。只是些豪强劣绅,不收拾他们,收拾谁个去?!”
经过颜肃之再次解释,颜肃之才弄明白了。初到一地,想掌握全境,要么是与当地势力合作,要么将当地势力打趴下。颜肃之的心里,合作是有的,是跟山民合作,打趴也是有的,是打趴这些豪强。没一个当权派是喜欢自己的地盘上有豪强的,跟老子抢人抢地盘,活拧了吧?!
只要势力略强一点的当权者,都喜欢打击豪强。尤其是聚了几百口子的宗族,更是重点打击的对象。宗族私刑,更是让所有智商大于六十的当权派深恶痛绝的事情。你们内部审讯了,要我们做什么?!
不过有时候,也要考虑到一点民情,也是要考虑到政绩。这么说罢,如果治下出现了什么忤逆、乱伦之类的的事情,地方官也要受影响。在这个时候,会睁一眼闭一眼的让宗族自己去搞定。但是,如果你家想控制本地,那就不好意思了,还是上面那句话,跟老子抢地盘,活拧了吧?
拆了你们家,一拆能拆出几十户呢。
颜肃之悠悠地道:“只有将他们都制住了,昂州才算是我能做主的昂州,说话前要看别人脸色,命令不出府门,我还算是昂州刺史吗?有意见可以提嘛,可别想指手划脚!”
颜渊之:“…”
颜肃之正色道:“知道我为什么将事情交给神佑却不交给你么?”
颜渊之瀑布汗道:“是我资历浅?”说完就想抽自己的嘴巴。
颜肃之道:“是你读书读得有些傻,抑豪强之事,史不绝书,你也没少读。可你今天还在说傻话,你容易被世情绑架。神佑年纪虽小,做事却未必肯拘泥于章法,有点杀伐决断的勇气。”
颜渊之苦笑道:“我自己的毛病,自己知道。”
颜肃之道:“你这样,也好,不惹事儿,平平安安等我回来罢。”
颜渊之精神一振,问道:“那…二郎究竟是怎么打算的?”
颜肃之道:“你不是都知道了么?照在归义时候的来,不过我有了兵,自然要带着兵去,丈量土地,有隐户的都给扒出来。当然,实际执行的时候可以放宽,比如你只瞒个几十户的,那就口头警告一下就可以了。”
摸了摸下巴,颜肃之道:“我还是去平冤案的呢。我就不信了,哪家没个污糟事儿!杀几个就好了,还为民请命呢。杀完了便拆,拆成小户,打散了。唔,打完了也要给点甜头。”
“看,整个昂州新建,缺人,也缺当官儿的。要当官儿,你得首先人品得好吧?家里不能有失德的事儿吧?要是有隐田隐户这种违法的事情,那怎么可以呢?到时候被人告发了,我作为举荐人,也要受连的呀。那就得先查上一查。”
“要是通过审查了,可以发给你家子弟准考证,过来考试合格了我就给他们上表请官职。不要求做诗、不要求会调香、弹琴等等,有干才就行了。连姓氏都不要求了!没当过官儿不要紧,给你发操作规程,照着办!等做了官儿,你家就有优惠政策了呀,走过明路的法定免税,不比你偷税漏税强吗?”
颜渊之被他二哥灌了一肚子的黑水,整个人都不好了。
颜肃之教完弟弟,拍拍屁股,带着万把人,去巡察全州了。
第121章 小变态制糖
颜肃之带着万把人去搞武装旅游去了,放心大胆地就把家交给他未成年的女儿了。即使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算,颜神佑十四岁,她也没有成年。颜肃之还就这么走了,临走还带上了卢慎。他把其他人都留给他闺女看着办了。
颜神佑:…
鸭梨山大!
头一回挑这么重的担子,真是让人惶恐呢。颜神佑不得不抓着方章,见天地清点粮草。她虽然没经历过这么大的军事行动,却还有那么一点常识,比如: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以昂州之穷,想要走一路,让各地供给一路,那是不行的。搞不好走这一路,就把全州都给吃穷了,以后日子也就甭过了。
亏得归义这里粮草比较充足,这二年垦荒,新垦出来的地还不够熟,产量没有熟田那么高,但是开垦的田比较多,从总体数量上来看,倒足以支应这一次的行动。阿婉也颇有担当,因去的是她哥哥,她家的兵比颜肃之的还多(…),所以她十分卖力地也准备了自家兵马的一半粮草,另一半,依照颜肃之的许诺,仍由归义方面划拨。
阿婉与颜神佑十分投缘,脾气相投,部分兴趣爱好也很合拍,妙的是三观相当配合,你说上句,我能接得了下句。
如果觉得诗酒趁年华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我想吃肉小说全集:诗酒趁年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