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我想吃肉作品诗酒趁年华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这大概是这个二愣子在这个只能含蓄内敛的时期里,说得最露骨的话了吧?
一张纸,十二个字,颜神佑翻来覆去,看了无数回,笑容渐渐变深,轻骂一句:“呆子。”将信按在胸口,又觉得这举动太少女了,很不适合她这个芯子里已经是怪阿姨的人。又将信看了一回,放到案上,让阿梅研墨,提笔写回信。
灯花爆了几下,阿梅笑道:“灯花爆了,有喜事。”
颜神佑道:“可不是么,正要给他说呢。”先写楚氏听闻父亲择中山璞,一点也没有为难就说很好。写自己还挺担心的,因为祖母在印象中是个想法很难琢磨的人,没想到答应得这般爽快,可见天下长辈还是乐得晚辈过得好的。
想了一想,水太后的事情闹得这般大,估计不多久就要传得哪儿哪儿都是了,与其让山璞从旁处听了担心多思,还不如自己告诉他。又以嘲笑的口吻写了水货们的错误,给山璞解释了一回这方面的知识。山璞虽读书不少,礼法上也懂得很多,颜神佑唯恐他误会,还是给了详细的解释。
最后又添上一句:就算是太后能说了算,老娘不乐意,谁都别想得逞!
忽忽半月,山璞的信函又至。这次明显写得很激动,字迹都能让颜神佑看中有些飞快落笔的痕迹来了。山璞看到颜神佑的信的时候被吓了一跳,他在京城的消息不畅通,来源就是颜氏父女的信。
见信上写楚氏不反对了,山璞也是大大地放心了,那一回的见面,楚氏给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不好惹”的印象。又见写水货的事情,山璞对于这件事情,还是有些半懂不懂的,初看是有些担心的,怕老婆飞了。看到最后,又气愤了起来,深恨水家居然敢这般轻视他家变态。
颜氏父女心目中的正直孩子,就这么给水货狠狠地记上了一笔,预备着下回进京,打照面时先提起拳头揍翻水货们再说!真是相当的快意恩仇。
看完信,提起笔,写了他很开心被变态家长辈接受。最后期期艾艾问一句:你快回来了吧?
这种小媳妇儿的语气,看得颜神佑收信后一直乐,乐到躺在卧榻上,还是笑个不住。
真好。
第148章 不太平的年
与山璞的通信成为颜神佑无聊的京城生活中为数不多的调味品,并且渐渐变成了必须品。再次回到京城之后,颜神佑越发觉得这里的生活无聊透了,每日里做的事情都是没有什么成就感的。
虽说京城的社交是必不可少的,离京在外的人最怕有人在京城里捣乱,但是对于颜家来说,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楚氏和颜孝之还戳在京里呢。不回来,只是年节里发送些礼物,再由本家跑关系,反而不得罪人。一入京,见了面,不知又要生出多少事端来。
然而无论愿与不愿,必要的社交都是需要的。颜神佑想了一想,认为照眼下这个情势来看,与其将精力放到撒网捞鱼上,不如进行重点攻略。不过是为了防止京中有人生事,对昂州产生不良影响罢了。与其在短时间内一家一家的跑,让人家别找事,不如跟本家多多亲近,有什么事儿他们自然会帮忙拦下。颜孝之还是尚书令,帮忙再方便不过了。
都是一家人,本就是连成一体的,何不再联络联络感情呢?
打定了主意,颜神佑便去寻颜肃之:“阿爹~”
颜肃之一脸的抑郁。
这个新年,注定是要在京城里度过了。颜肃之不是没想过早点回去,无奈虞喆认为先前的事情对于颜肃之来说,颇为不公,有意补偿,让他在京里多留些时日,也是一家团聚,也是显示恩宠。
颜肃之并不想在京城多留,京城繁华固然不假,比起昂州来,却少了几分生机与朝气,平添了些粘腻。用他私下报怨的话来说,就是:“跟掉到糖浆里似的。”颜神佑理解这种感受,束手束脚的,神烦,还得装得特别从容。
于此处生长了近三十年,颜肃之头一回觉得这地方有点烦。恨不得昂州什么地方出了一点小问题,他好有理由即时打包回去。然而昂州形势一片大好,老大不在家,小弟们争相表现,务必给老大留下一个能干的印象来。
京城的闹剧昂州已经知悉,愤怒是必然的,实际行动却并未展开——总不能擅自扯旗造反吧?山璞倒是生气了,也没有即时领兵上京讨说法的道理。昂州上下,便都憋着一口气,只等到一个合适的时候,就要爆发出来。
颜肃之眼下大小也算是个实力派了,虽然地盘大而人少,行政级别却在那里,他朋友也不少,泉安侯府便非常热闹。甚而至于,以往不可能登门之世家,也有些与泉安侯府添了些来往。有些人,比如柴丞相家的人到访,或许送来了邀请的帖子,颜肃之是不是不理会的。他还得负责接待,还要斟酌着去回访。
做这种事情,真是腻味透了。他还不能表现出不耐烦来,哪怕一脸无赖相,也得无赖得有分寸一点。现在人在京城,一个不小心,虞喆的愧疚感再重一点,给他个比如九卿一类的位置,将他留在京里,那可真是哭都来不及了。所以要与大家多多亲近,万一虞喆有这种念头的时候,还能有人帮着给劝回来。
这许多应酬,搞得颜肃之心里很烦,见女儿来了,他人依旧是蔫蔫的。
颜神佑对着他的脸瞅了好一阵儿:“有什么难事么?”
颜肃之没精打彩地道:“忒无趣!憋闷死了!”
颜神佑笑了:“原来阿爹也一样。”
说起来回京,颜神佑比颜肃之还憋气。不是因为水太后所谓赐婚事件,乃是因为自打回了京城,她就觉得没有在昂州自由了。如果说颜肃之学到掉到糖浆里,颜神佑就是觉得要掉到沼泽里了。父女俩,一个中二装君子,一个变态装淑女,都够苦逼的。
颜肃之道:“再讨厌也得去做呀——你不许躲懒了。”
颜神佑“哈”了一声道:“正要说着呢,我请命往本家那里去,如何?真要到了关键时候,这些个玩耍的人,有几个能顶用的?还是得知根知底的亲友们。”
颜肃之道:“你是想躲到那里去了罢?也好,多陪陪你阿婆罢。”他们母子,这辈子怕难有交心的时候了,不过看得出,楚氏对于孙女儿还是颇为照顾的。楚氏有许多的经验,颜神佑到她那里去,能学到一半,也就受益无穷了。
颜神佑开心地答应了。终于不用被一些奇怪的大妈大婶们围观了!关系远些的大妈大婶们担心女儿跟着她学坏了,都没有带小朋友们来,只自己过来围观。颜神佑就得给姜氏做脸,装得十分淑女,让观光团们带着满腹的疑惑回家——看起来挺甜的一个小娘子呀。
这种探究的眼神让颜神佑心烦。
得到颜肃之允许的当天,颜神佑就跑去陪楚氏了。楚氏做她的太夫人,一应家务事并不多插手,看柴氏也处理得井井有条,楚氏越发注意起孙子辈的教育来了。颜希真新嫁,无事不好总往娘家跑,颜神佑恰好归来,正是她想要重点教育的对象。
只是忍不住有些尴尬。对于楚氏来说,将无力的过往翻出来给别人看,无疑是一种羞辱。楚氏有好几天不想见人。颜神佑来了,没皮没脸往前蹭,抱着胳膊不撒手。
楚氏被她弄得也郁闷不下去了,只好跟她一面下棋一面说话。跟自己家长辈联络感情,压根儿就不用挑明了说“您老帮帮忙,有事儿罩着我”,只需要付出自己的真心,真正的尊敬她、照顾她,她自己能感觉得到。对于颜神佑来说,有这么一个富有智慧的长辈,也是人生一大幸事。与她说话,总能得到很多的点拨。
只是在说到山璞的时候,颜神佑起初有那么一点点违和。盖因楚氏的意思,山璞既不能入赘,那就将他变成事实上的入赘:“山民归附,再无根基,你当用心,不要让他的根扎错了地方。”
理是这么个理,然而一旦说破,就让颜神佑有点尴尬了。楚氏也看出来了,叹道:“到底年轻啊!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就能明白了。”
颜神佑道:“我现在,也是明白的,就是…”
楚氏微笑道:“世间哪有什么便宜都占的道理?你是运气好,两样都沾上边儿了,便自家用心好了。归义侯有向化之心,这是你天大的运气了。然而你须记得,这是你的运气,并不是什么事都有这般运气的,真遇到事情的时候,万不可事事求全。只有娇惯不懂事的孩子,遇到难事的时候才会撒娇,才会什么都要。懂事的孩子,知道什么能要,什么不能要,什么该要,什么不该要。”
颜神佑细细咀嚼这话,慎重地点了点头。
楚氏道:“你阿姊这上头便不如你了,李家毕竟是重臣之后。”人家自己的立场,想要完全依附颜家,那是不可能的。而山璞,如果真的想融入朝廷,只有与态度开明的颜家合作了。
说到姐妹俩的归宿,颜神佑心头一动,试探着问:“那三娘?”
楚氏一挑眉:“嗯?”
颜神佑陪笑道:“是四娘和五娘,上回遇着了,她俩托我来问的。说自己年纪小,不好跟长辈说自己阿姊的婚事,又见三娘有些焦躁。”
楚氏反问道:“你说呢?”
颜神佑笑道:“我好几年没怎么在京里住过了,对京里委实不熟。不知赵家会不会插手?三娘后头,可还有两个呢。”
楚氏敲了敲桌子,道:“原本倒是想她嫁回她舅家的,免得赵猪儿惦记他闺女的嫁妆。只是看这情形…他们家要坏,我养三娘这么大,可不是为了让她去死的。”
颜神佑道:“是尤家?”
楚氏并不意外颜神佑能猜得出来,尤老先生因举荐赵忠而受到奖励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的。而尤老先生与赵忠的关系,楚氏与颜神佑这样的人,是不会认为他是为了姻亲考虑,推荐赵忠去长脸的。看赵忠死了多少儿孙,就知道尤老先生是不怀好意的。
颜神佑道:“那?”
楚氏道:“我再想想罢,若是四娘、五娘,倒也还罢了,三娘,总有些养不熟呀。”
颜神佑心说,以您老的手段,居然只是让她老实了一点,没有洗脑成功,真是奇也怪哉。单凭这一条,颜静姝就够厉害的。
楚氏也在想,在她眼里,虞喆是在慢慢改正的。比如,乐美人死后,虞喆是颓废了一阵儿,然后就恢复正常,对米皇后更加敬重有加。比如赐婚事件后,他终于强力打压水货们。一点一点的在改,如果多给他一点时间,估计也能变好。
然而在舆论里虞喆越来越像昏君。这是令人担忧的。楚氏原本,是有些想投资五王的。可五王视颜肃之为虞喆助力,想要先收拾他,这就没办法愉快的玩耍了。其次是齐王,齐王又死了,赵王估计也要不保。转了一圈,又剩下虞喆了。
这让楚氏的计划变了又变,现在又得重新安排,一时还没拿出一套新的方案来。自然对于孙女儿的婚事,也就要先放一放了。颜神佑这个,孙女婿她倒是勉强能够接受了。剩下的几个,还需要思量。
颜神佑没问出最终的答案了,倒也没有不满意。最近发生的事情太多了,计划赶不上变化快,需要消化的时候也是可以理解的。又与楚氏闲聊一阵儿,说回家炖一道冰糖肘子,明天带来孝敬楚氏尝尝。
楚氏欣然同意,她颇重养生,近来口味清淡,到了过年了,又有些想吃点有滋味的了。
颜神佑笑着告辞,出来遇到颜静媛,小声地道:“阿婆还没拿定主意呢,我看是很慎重的,倒不想将三娘胡乱嫁了。只是你们外家那里,不晓得有什么说法,毕竟是舅家,这里定下来了,也得跟那里说一声儿的,你们…自己小心罢。”她还真怕赵家为了赵氏当年的嫁妆,并颜家与三姐妹的嫁妆,要来个亲上做亲。赵忠虽然不穷,但是儿子太多了!孙子只能更多!难保不会打这个主意。
颜静媛脸上一白,颜神佑看她的样子,估计是明白了,拍拍她的肩膀,回家了。
第二天炖好了冰糖肘子,晚上就给楚氏送了去。味道很不错,楚氏就留她一起吃饭。席间,对面颜静姝的目光总往颜神佑脸上扫,颜神佑也不在意,估计是颜静媛已经跟她说过了。小时候的事儿,颜神佑现在也不想计较,只是心里有疙瘩,不想跟这个堂妹说话而已。
吃完饭,陪楚氏说说话,有时候是说趣闻,有时候是说一些律法礼仪之类。宵禁前,颜神佑再赶回家。快过年了,泉安侯府也要备年,晚上颜神佑还要帮着姜氏拟定各种单子。
除开本家,颜神佑常去的地方便是姜家。有时候是自己去,有时候是相陪着姜氏去。八郎年幼,京城又比较冷,这两日有些打喷嚏,且略有低烧,颜神佑便自告奋勇,自己往姜家去了。
到了姜家,蒋氏不免关心八郎的身体,且说:“这个岁数的小儿郎,最不好养!万不可掉以轻心。”
颜神佑笑道:“您放心吧,宫里出来的的儿科圣手。”
蒋氏怀疑地道:“可靠么?”
颜神佑道:“眼下宫中,是皇后当家了。”
蒋氏道:“真是谢天谢地!今年能过个痛快年啦,往后年年如此,才是好呢。”
颜神佑见她一脸劫后余后的模样,想这种表情在许多往来泉安侯府的妇人的脸上见到过,便知水太后…真的很不得人心。
蒋氏拍拍她的肩膀,道:“小小年纪,不要想得太多,过一时,你三舅母家要来人看她,怕是要说到阿云的婚事,你留下与他舅家人说说阿婉。”
颜神佑道:“怎么?他舅家不乐意?”
蒋氏掀掀眼皮,看了颜神佑一眼:“你觉得呢?山氏是什么旺族么?”
颜神佑道:“看眼下局势,还有心情挑这个?”
蒋氏道:“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马虎了。若不是阿云也乐意,我们纵与他说亲,也说不到昂州土人那里。不是么?”
颜神佑心说,还真是。哪怕是要乱世求生存,这也挺触人暴点的。周家要不乐意,真是太正常了。不由打起腹稿来。她得承认,想要劝服周家人,相当地不容易。世界观都不一样,怎么能愉快的玩耍?但是一比划远近,既然男女双方都答应了,她也只有帮舅家了。
周家都要炸开了!
姜家这里将要为姜云娶新妇的事情告诉了周家,周家乍一听,这是谁呀?过一时才反应过来是一个野人!与土鳖们当亲家,他们都不乐意了,何况于野人?!姜云的舅舅当场就暴走了,大骂:“死丫头,她倒聪明,打发了奴才过来说话!她要在眼前,我先打死了她!姜家人呢?也由着她胡闹?!”
周氏也精明,派人去报信,是在下午,她哥要出门,非得整理一整套行头不可。等她哥整装完了,也宵禁了(…),正好让她哥冷静一夜。哪怕一夜不能冷静下来,失眠折磨之下,他的战斗力也会大幅下降。
周舅舅是冷静不下来的,也如周氏所愿地失眠了。周氏时间算得好,周舅舅当天穿好全套衣服,准备好了牛车,要去姜家的时候,宵禁了。于是便不得不在第二天上完朝之后,再去收拾妹妹。正好被颜神佑给撞上了!
大人说话,小孩子顶好不要插嘴。姜云和颜神佑躲在蒋氏身后的屏风后面,悄悄地偷听,长辈们能谈得拢,那就不用他们出来显摆了。如果谈不拢,姜云就去抱他舅的大腿,再看颜神佑的忽悠功了。
姜云悄悄戳戳颜神佑的胳膊,给她一个十分可怜的眼神。
颜神佑:“…”这是要老子帮你冲锋陷阵吗?你太狡猾了!
姜云又悄悄地做了一个“拜托”的手势,颜神佑翻他一个白眼。
外面吵得激烈,周舅舅已经气得上气不接下气了,翻过来掉过去就那两句话:“斯文扫地!”、“没脸见祖宗!”
周氏在家也是娇养的姑娘,见哥哥死活不听还扯上姜家祖宗会不会答应了,也火了。登时柳眉倒竖:“你倒找一个能干的来做外甥媳妇!”
周舅舅道:“天下淑女多了,何必要个野人?!女子当以贞静柔顺、知书达礼为美。”
周氏干脆利落回了他一个字:“呸!”
蒋氏看着不像话,咳嗽一声,兄妹俩停下了互瞪,周舅舅就问:“太夫人是长辈,难道也由着他们胡闹吗?”
蒋氏道:“这是胡闹吗?”
周舅舅道:“难道不是吗?”
车辘轳话要说起来,那就没完了,姜云拉着颜神佑转出屏风,对他舅谄媚一笑。周舅舅想揍他,但是看他身边有一个小娘子,又收了手。严肃地道:“藏头露尾!不但自己藏,还拉着人一道,你要做甚?”吃不准这丫头是谁,他没好意思开火。
颜神佑微笑着向他做了个自我介绍:“本是来看望外祖母的,听说有客到,走避不及,表兄便带我到后面来了。见长辈们说得投机,既是自家亲戚,不出来拜见便是失礼了。”
这个年纪管蒋氏叫外祖母的,也就她一个人了。周舅舅一猜就猜着了,黑着脸道:“这个小东西的婚事,你也知道了?”
颜神佑道:“有甚不妥么?”
MD!周舅舅气极败坏:“有甚好的?便不是名门淑女,至少也要是个贞顺妇人,何必要这等凶神恶煞之辈?!”这倒不是他知道阿婉做过什么,只是在他心里,阿婉是个野人,野人么,当然是凶神恶煞的。周舅舅的思维,就是这么简洁明了。
颜神佑还以为他知道阿婉领部族什么的了,不得不说:“夫称妇人之德,皆以柔顺为先,斯乃举其中庸,未臻其极者也。至于明识远图,贞心峻节,志不可夺,唯义所在,考之图史,亦何世而无哉!”【1】
周舅舅语塞,恨恨一甩袖。
周氏补刀道:“就是就是!能干一点怎么了?就是野人了么?看我这外甥女儿,能干不能干?是野人么?”
周舅舅原本打算放赖,说如果姜家要这么个野人做儿媳妇,他就要跟妹妹绝交的。现在被颜神佑拿话给堵住了,又被周氏补刀提醒,才想起来,面前这个软妹子壳子里住着一个变态。登时偃旗息鼓,对周氏道:“你好自为之!”
周氏当时拗不过儿子,又觉得阿婉也不错,事后想想,还是有遗憾的,她哥哥一反对,她未尝没有一点反悔的意思。只是话已说出,变更不得了,又跟哥哥怄气,这才显得特别坚决。
此时接口道:“我有甚不好的?我说与你,这个儿媳妇,我要定了!我看得就是比你准。”
周舅舅痛心疾首,明明在娘家的时候,这是个软糯的妹妹啊!怎么一旦嫁了人,一秒钟就变泼妇了呢?一定是姜家的问题!
周舅舅还没来得及说旁的,就听到外面急促的脚步声,乃是姜戎使人来传话:“过年都小心些,方才又有急警,冀州乱民,反了!”
周氏笑开了,艾玛,反得太是时候了!怎么样,要乱了,我这儿媳妇真是实惠呀。过一时才想起来,什么?快要过年了有人造反?没毛病吧?
当然是没毛病了!被逼得快要过不下去了,不造反还怎么着呀?
这个时候,距离颜希真婚礼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年底,除了姜戎这样的职位没休假只能轮流值班之外,其他人都休息了,可不是个造反的好时候么?哪怕州郡有守军,在这个时节也是人心浮动的。
这回领头的是个小吏,比史九要有文化、有组织能力,趁着过年,大家年前都要采购年货、走亲访友,就是个串连而不显眼的好机会。串连得差不多了,年都不过了,先造反。
照史九那个速度,大年初一,正好翻身做主人,过一个肥年!
颜神佑:…这可真是个回归义的好时机!得赶紧回家跟亲爹商议,就是不知道八郎现在动身合不合适?招娣他们能这次一起带走么?
作者有话要说:【1】《隋书·列女传》——史臣曰:“夫称妇人之德,皆以柔顺为先,斯乃举其中庸,未臻其极者也。至于明识远图,贞心峻节,志不可夺,唯义所在,考之图史,亦何世而无哉!”
简单翻译一下,大意就是:说起妇德很多人都以柔顺为先,其实那不过是中庸而已,并不是妇德真正的极致。真正的妇德,是有远见明事理(包括政治上的,因为这个列女传里,还有谯国夫人这位牛人)、有坚持、不屈从…这样的优秀女性,史不绝书。
编《隋书》的是唐代的魏征等人,这其实代表了正统有远见的士大夫的观点。中古时代,很长的时间里,对待女性还是相对开明的。不要将明清,尤其是清代对妇女的压迫当金科玉律了——明代秦良玉一女人还因军功封侯了呢,不止封侯,还加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等衔,正式职位是将军。
男人越无能的时候,才会越想着压迫女人。脑残通常想把正常人的智商拉到跟自己一样,再用丰富的经验打败正常人。高考女状元多了,就说都是制度的错,是应试教育的错,好像千把年科举都不是应试教育一样。
当然,大部分情况下是周舅舅的观点,认为女孩子就该老实一点。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一定要让女子落入尘埃,只是客观条件让女子没有更大的平台,在他们看来,女孩子还是老实一点好。哪怕平庸呢,总比没有能力却硬要出头办坏了事情强。但是遇到特殊的人物,比如小变态这样的,他们也会认命的。
所以文里,像卢慎、丁号这些人,才会没有当小变态是怪物,昂州的许多事务都让她参与也不以为意——只要她能拿得出匹配的能力来。
在中二夫妇这里,对女儿就是两种观点的综合,既希望她顺遂不用费心只管享福,也不会拼死阻止她有抱负。
第149章 准备回去啦
又有人造反了!
晴天一道霹雳,就这么劈在了京城上空!
宫中极力压着消息,架不住消息灵通人士很多。虞喆对于宫廷的掌控力,不如先帝多矣。先帝虽然在私生活方面渣得令人发指,毕竟也是行伍里混过的,号令相当严明。虞喆在这方面就差得很多,也就是让宦官宫女怕他而已。
所以姜戎还是敢大胆往家里传消息,让家里人注意,别在这个时候过年过得太热闹了。所以唐仪也很豪放地往家里传消息、往他妈那里传消息、往他病友那里传消息。真是热闹得很!
抛开这两个人不提,宫里急使将柴丞相、楚丰、郁陶、蔡峰、颜孝之等重臣悉数召入宫中,明显的,这事儿不会小了。
一时之间,京中众说纷纭。
对于消息封锁的命令是否能够执行到位,是衡量一个皇帝控制力的很直观的一个表现。有的时候,不是不能传出去消息,而是不敢。譬如昂州,想要掩住颜神佑代打的消息。她周围的人或看好她的发展或惧其威势,不敢说、不想说,然后一力执行保密的命令,外人便得不到消息。
到了虞喆这里,在柴丞相匆忙提议:“消息不可泄漏,使中外震惊。”的时候,虞喆表示,他已经下了这样的命令了。事实上,宫外已经有很多人都知道了!
颜神佑赶回自己家的时候,颜肃之已经收到了唐仪的消息,见颜神佑行色匆匆,问道:“你也知道了?”
颜神佑道:“要说是冀州小吏的事情,在舅家便听说了,我便回来了。阿舅要家里收敛些,别热闹得太过。我对外婆说,此事必然是保密的,家里要只作不知,还要过得热热闹闹的,才好安定人心。”
颜肃之道:“正是如此,什么时候告诉我们了,我们再做出共体时艰的样子来。京城不能乱啊。”
颜神佑道:“阿爹,既然有这等乱子出来,消息恐怕是封不住的。恐怕过不了几日,消息便要传过来了。阿爹何妨以担心昂州为由,咱们早些回去呢?京城虽然城高水深,捣乱的人也不是没有啊,我总觉得不踏实。便是本家、亲友等处,也要请他们早早做好准备。实在不行,请他们往昂州去。”
颜肃之道:“你说的我又何尝不知?这二年似这等小乱每年都有个三、五回,大事一年一回,年都过不安生啦!是要寻好退路啦。”
颜神佑道:“幸亏丁先生拦着,没往京城多运太多粮来。”
颜肃之严肃地道:“这是什么话?!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朝廷若有倾覆之危,我等又岂能安稳?多输些粮草,能稳定得住局势,我也肯干的。”这就有点场面话了,他其实并不是那么乐意拿给朝廷祸害的。只是这个时候,若说出不肯给朝廷的话来,似乎有教坏女儿的嫌疑。
颜神佑讪讪地道:“只怕五王不肯。若说他们不想谋逆,我是不信的,五个里,至少得有那么一两个是想的。剩下的,只怕也不想朝廷好过了,朝廷好过了,他们就该难过了。想谋逆的,不将水搅浑,又如何能成功?眼下的朝廷,已经是个无底洞啦。”
颜肃之郁闷地道:“罢了,你去往本家去一回,估摸着他们已经知道了,不过,还是去说一声的好。”
还好,你没要再支援这个乱七八糟的朝廷。颜神佑答应了一声,又问:“不知道八郎怎么样了?”
颜肃之道:“没甚大碍,且又不是我说走,今天就能走的,保不齐还要过了正旦呢,到那时,他也该好啦。明日再往你唐伯父家去,让招娣姐儿几个都收拾了,随咱们一道走。”
颜神佑道:“要不要将阿兄也带走?”
颜肃之道:“这须问你阿婆了。三郎、五郎是必要带走了。”到了这个时候,颜肃之的脑子里自然而然就翻腾出了颜神佑那些报表来了。越想越觉得离烽烟四起不远了,能带走的亲戚,那是一定要多带走一些的。不能带走的,也要让他们有事往昂州去。
颜神佑道:“那我先跟阿娘说一声,再往本家去。”
颜肃之道:“你阿娘那里我去说,你早去早回。”
当下父女二人分头行事,颜肃之去看八郎,兼向姜氏说明情况。颜神佑直奔邰阳公府,彼时颜孝之已经入宫了,家里人还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儿。宫使来时,是立等颜孝之的,颜孝之就算知道了,也抽不出身来向楚氏报信儿。
颜神佑的到来,解了楚氏的疑惑。楚氏听了,点头道:“冀州离京尚远,这个年还能粉饰太平。”
颜神佑心说,将来可就不一定了,对楚氏道:“出了这等事,阿爹也挂念起昂州来了,想早些回去呢。”
楚氏果断地道:“能早些回去最好。”
颜神佑又问:“昂州还缺了好些个人,虽然地界偏了些,却一样是朝廷的辖区,也是正经的官员。虽然补了好些,可是县令现在还缺了六个呢。您看?”
楚氏会道,对他道:“叫大郎随你们去罢。”
颜神佑知道楚氏听明白了,又试探地道:“那阿婆呢?”
楚氏微微一笑:“我们都是经过丙寅之乱的,自然有办的。你伯父是走不开的,舅公那里,也是走不开的,家眷自己也不能轻动。京城也不至于这么快就出事。”
颜神佑一想,也对,这么远的距离,不打仗,只是跑,也得跑上一、两个月呢。沿途必然会有各种抵抗力量,拖得会更久。这还是照这次起事顺利的来算的,若是不顺利,搞不好几个月内就被扑灭了也说不定。
还是提醒了楚氏一句:“近来这些事情越发多,闹得越发大了。只怕情势要不大好,还有五王在一旁看着,阿婆在京里,还是小心为好。”
楚氏道:“我自有道理。你们到了昂州,第一要紧是兵马,第二是粮草。有流民入境,万不可一气放开了。呵呵,流民易安置,若有士人流落过去,用的时候可要甄别。”
颜神佑笑道:“这是自然的,只知吟风弄月的,想用也用不起来呀。”
楚氏冷冷地道:“谁与你说那个?他们要只是知道风花雪月就好啦!”
颜神佑身上一凉,觉得自己好像漏掉了什么…忽然心头闪过一个念头:“阿婆是说,争权?”这一点,她在昂州与阿婉讲到用人的时候已经若有所觉了。只是昂州实在太缺人了,更缺有文化的人,看到有文凭都想拐去当公务员。
楚氏满意地露出一个淡淡的笑来:“世卿世禄做得惯了,怎么肯低人一等呢?亡命士人,田产奴婢怕都要丢了,如何安置,要你阿爹思虑清楚!不要犯傻!”
颜神佑也回她一个相当神似的笑来:“为人作嫁?这等蠢事我们是不肯做的。”
楚氏欣慰地道:“正是如此。”作为一个眼光长远的人,楚氏自然看得出来,颜孝之虽在中枢,这个中枢已经千疮百孔。颜肃之虽在远州,这偏僻地界却是欣欣向荣。次子比长子的出息更大,但是与自己的关系也颇为冷淡。即使如此,终归是一家人,昂州发展得好,楚氏自然乐见,也不会吝啬于对颜肃之多加指点。并不像寻常内宅妇人,只要对自己有利的、自己喜欢的,便一力偏向,夺次子的资源令其输血给长子。
只是颜肃之这货,虽然是亲生的,对亲妈也够礼貌。骨子里还真带着些倔性,楚氏不好直接教训与他,却让感情不错的孙女儿代为转达。
颜神佑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对楚氏更是叹服。这位女士能在不利的环境下一气活到现在,得罪她的人都被她搞死了,并不是运气二字能概括的了。如此说来,女王大人讨厌水太后,那个老娘们估计也活不久了。
祖孙俩进行了一番亲切友好的交谈,颜神佑带着女王大人的告诫满意地回去汇报了。
楚氏看着孙女儿的背影,也很满意。将来哪怕天下大乱,她家也不至于急急惶惶了。楚氏的心,比颜肃之父女都大。
思忖了这些时日,她已豁然开朗。能据一地以自守,如何不能进而谋取大位?这岂不是比依附于某一家朝廷来得更痛快么?虽则昂州又偏僻、人口又少,但是昂州有一个别人不具备的优势——离京城远。是的,离京远,就代表离未来厮杀的最激烈的主战场远,更有利于保存实力!
楚氏脸上一阵潮红,心头噗噗直跳。又坐了一阵儿,才缓缓起身,站到屋檐下,眯着眼睛看着远处房檐上的积雪。侍婢取了大氅来给她披上,楚氏一摆手,对她道:“去,往姚先生那里,取副卦来。”
自打姜氏弄了个算命先生,狠坑了三房一把之后,楚氏就安顿下来这个算命先生在家里住下了。平时也不用他什么,只有在比如给颜希真出嫁算个卦什么的时候,才用得到他。此时,楚氏却命人去取一卦筹来。
算卦的工具有好多种,当时用的是最简单的,这一回却非常复杂。
然而楚氏却又并不去卜卦,很有目的性的摆出一个卦相来。这是当年她要议婚前,她的父亲老楚太尉为她求签,求出来的卦相。彼时丙寅之乱才过,天下初定,楚家作为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的家族,自然是有能力下注的。
下给谁?
老楚太尉自然是看好的哀太子。不特是礼法,更因其在兄弟中居长。得的便是眼前的这一卦,大吉!算卦的乃是个有名的士人,解卦却是“无不利”、“得偿所愿”。
当时楚家人的心中,是冲着哀太子去的,自然是想要将楚家的血脉与皇家相融,不说共享天下,至少要做未来某任皇帝的舅家——以为这大吉便是此意。孰料却是阴差阳错,落到了颜启的碗里!
揭幕的那一刻,楚家上下的脸色真是相当的精彩。楚氏记得自己当时将所有带卦的东西都烧了,原本她的嫁妆里,也有这些个物件儿的,这会儿统统拿去烧掉。直到好些年后,她才能正视这些怪乱力神的东西——却不再相信了。
现在又翻了出来看,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光线渐渐暗了下来,楚氏还在坐在案前看着摆好的卦相,越看越觉得神奇。暗想:难道真的要应验了?
却不是应在夫上,而是应在子上!
楚氏的心情十分复杂。
也对啊,真是不改初衷!
至于这个子与她的关系好不好,又在其次了。国有诤臣,不亡其国;家有倔儿,不败其家。从脾气上看,她这三个儿子,唯有颜肃之更适合做开拓的事情。颜渊之平庸,颜孝之比颜渊之好些却又拘泥古板。似这两子之人,不说天下,便是京城,一抓也是一把的。倒是颜肃之这样的,还真是少见。楚氏始终认为,这世上能成大事者,必有不同寻常之处,并且——内心里一定有不太好的地方。
不够狡猾的人,是应付不来这许多事情的。
看来,真的是要应在他身上了呀!
楚氏苦笑一下,旋即收敛。这个卦可真是讽刺啊!难道她这一辈子,就是困在这一卦上了么?
【不不不,一定不是的!如果当时不堪受辱受了,直如尤家十二娘,我又如何得有今日?我的儿子都得被阿吴小妇害死,如何能有今日?我们母子,也只好如十二娘一般,等着兄长报仇罢了!今日一切,皆因自救!】
楚氏在傍晚的微光之中眯起了眼睛,眼神从迷惘转为坚定:“收起来罢,掌灯。”
颜神佑根本不知道楚氏又摆了一卦,她赶回家里,正遇到颜肃之要出门。对颜肃之道:“阿爹要去哪里?”
颜肃之道:“唐家。”
颜神佑道:“阿爹且站一站呗,我给阿婆带了点话。”
颜肃之道:“什么话?”
颜神佑四下一看,都是自己人,颜肃之身边立的,是次后自玄衣里调来的勤务兵。说是干的勤杂的活儿,也算是半个学徒,跟在颜肃之身边,倒学了不少东西。便将楚氏的话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也不说自己的白话翻译,想来颜肃之自己能够悟到。
颜肃之的表情也严肃了起来,道:“我还后悔近来事多,来不及在京中寻摸些士人,现在看来,倒是幸事了。你去陪你阿娘,我去唐家。”
颜神佑道:“伯父这会儿又不在家,您去了,像什么?还是我去吧。”
颜肃之往常这般随意惯了,听颜神佑一说,才道:“也好。”
颜神佑又往唐家去了一趟,果然,唐仪不在家,蔡氏倒是知道有造反的人了却没有什么应对。打仗是朝廷的事儿,是男人的事儿,便是有她的事儿,一时半会儿打不到京城,她也可以等唐仪下班回家再说。
见颜神佑来,蔡氏还吃了一惊:“这么急匆匆的,什么事儿?”
颜神佑道:“伯父可曾传消息回来?”
蔡氏就知道,颜神佑也知道了,点一点头:“不要太担心了,朝廷还有大将,冀州离京城还远,无论如何,大家都很安全的。”
颜神佑心说,您还觉不出味儿么,一年两年的,造反的越来越多,还敢说京城能保得住?这个话她没说出来,怕吓着了蔡氏,只说:“我来不是为这个的,出了这个事儿,我阿爹就不好在京里多留了,怎么着也要做个姿态,回去看一看昂州。先前说过的,要招娣姐儿几个到我们那里去散心,恐怕得劳您提早准备着了,好跟我们一起走。她们年纪小,独自走这么远的路,怕大家都不放心。”
蔡氏一怔,道:“这也使得,你们这几日且不走罢?”
颜神佑道:“总得跟圣上说过了,圣上准了,才能走。眼瞅快到正旦了,估摸着得正旦过后了。”
蔡氏道:“那成,我收拾着。”只要不是马上走,就要跟唐仪最后确认一下才好。
颜神佑跑完这两家,才安心回家去。姜家是已经知道了的,如何安置自然不用她来操心。回到家里先看八郎,这小子倒是识时务得很,烧已经退了,只是比刚来的时候略瘦了一点。当初的胖底子还在,依旧是个圆宝宝。四下张望,颜神佑已经不在姜氏这里了,颜神佑奇道:“阿娘,阿爹来过没有?”
姜氏道:“来过了,他说的,可是真的?”
颜神佑道:“是啊,我在外婆那里听到的,阿舅使人来说的。回到家里,唐伯父又使人告诉阿爹了。想来是真的了。除非外头传进宫里的消息是假的。”
如果觉得诗酒趁年华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我想吃肉小说全集:诗酒趁年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