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我想吃肉作品诗酒趁年华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颜肃之沉默三秒,无奈地道:“先生留下来用一下晚饭吧,饭后再聊。”
能留下来就好,丁号满意地决定蹭个饭,颜家的伙食还是不错的。
姜氏接到颜肃之的通知,闻说是与丁号有事相商,一面吩咐厨下送饭菜去外面给他们俩吃,一面问颜神佑:“你知道是什么事么?”
颜神佑心说,十有八、九是南蛮校尉的事儿了,但是这个话题不适合公开了说。便随便找了个理由:“朝廷不是进剿乱民么?补给什么的,虽不用咱们出,不过南蛮校尉那里似乎有些断粮了,正要让咱们拨粮去呢,大约是要说这个事儿的。”
姜氏道:“这会儿?才春耕罢?都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也确实为难了。”
颜神佑道:“总有办法的,他们人也不算很多了。咱们用饭罢,朝廷现在家底子还没空呢,也就是挪借。”
姜氏冷笑道:“只怕有借无还了。虽家底子没空,只怕也不肯多拿出来了,将来恐还有一场大用的。罢了,咱们先用饭罢。”
于是姜氏便带着一群小鬼一起吃饭,颜希仁深觉他这二婶也不是个普通的家庭主妇。至少,他亲妈不会跟他姐讨论什么朝廷问题。
餐毕,颜希仁飞快跑掉了,颜神佑还罢了,是自己堂姐,阿萱姐妹却是外客,他不便多留的。
姜氏眼睛一扫,便让六郎和阿茵两个也去温书,却问颜神佑:“今天去山家了?”
颜神佑笑道:“是呢。”
姜氏道:“阿婉现下如何了?”
颜神佑道:“正在学着规矩呢。”
“谁教?”
“山小郎。”
姜氏没去计较这个称呼问题,只说:“他又懂得很多了?学得如何?教得又如何?”
颜神佑道:“教得认真,学的…有些累了罢。”
姜氏一针见血地问:“吵起来了没有?”
颜神佑一怔,心说,您老也太神了吧?这都知道?姜氏一看她的脸色,就知道自己猜对了。对她道:“既如此,你便说与山小郎,将阿婉送了来,我一并教了罢。”
以前姜氏对阿婉也是有过一些指导的,然而并不很深入,也没那么当成一件正经事儿。眼下却是不同了,自己保了媒的娘家侄媳妇,真要拿不出去,姜氏也是面上无光,都不好见娘家我了。
颜神佑奇道:“为何突然要管她了?”
姜氏道:“我为什么不要管她呢?”
颜神佑道:“那为什么不一回来就做?”
姜氏微一笑道:“有些事,做了就像是熬药,既然动手了,便要将药效达到十分。阿婉我是必要管教一二的,否则恐她日后与你舅家相处为难。然而她向来自由惯了,回来便严加管事,恐会结怨。如今他们兄妹两个既知道这里的艰难,我再接手,两下便难有心结。岂不便宜?”
颜神佑心道,这还真是…有些心术在里面呢。
仔细一想,却也真是这么个道理。就好比学生上学,遇上个负责任的老师,尽心尽力教导,上课开小差要罚站,写错题目要罚抄。家庭作者给布置了,逃学还要喊家长,难说学生会不会记恨这样的老师。就便将他教好了,搞不好他转头开始宣传“素质教育”。
真要吃过失学的苦头,再给他个机会重返校园,想必会比原来更加珍惜这样的机会。
姜氏这份儿心思,真是将人心觑透了。
阿萱姐妹俩也在,姜氏并不曾避着她们,此时也问她们:“你们听明白了么?”
阿萱点头,十分明白,阿蓉【1】有些不解,却也记下了,道:“明白一些了。”
姜氏道:“其实啊,一家人,知晓彼此的心,便不用这样了。只是有些事情,不能有差错,便宁可多想一些,也不要将事办坏,追悔不及。我宁愿这世上皆是光明磊落之心,你们却不知,这世上越是心思单纯的亲近之人,越易伤人。”
阿萱深以为然,颜神佑想了一想,心中颇有点沉重之感。不过姜氏肯接手阿婉,倒也是件好事。山璞再用心,毕竟是个男人,还是个对世家并不熟悉的男人,后宅里面的门道太多了。虽然阿婉将来未必会困于后宅,但是该知道的,还是该知道一些。总不好姜家来了客人,阿婉却不知道人家的来历罢?
姜氏却想,也好让你卖个人情。便嘱颜神佑,过两天便与山家兄妹说上一说,让阿家跟着阿蓉一道学习即可。阿蓉虽然年幼,这方面的水平…还真不比阿婉低呢。
颜神佑痛快地答应了,想着怎么让姜氏卖一个人情。
正思虑间,颜肃之那里遣了人来,叫她过去议事。姜氏道:“你去罢,别是有什么正事。”自与阿萱姐妹说话,又抱怨颜神佑太忙一类。
阿萱笑道:“忙是忙,只要阿姐喜欢,便也没什么了。”
姜氏道:“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能闲下来。”
颜神佑到了颜肃之书房,颜肃之和丁号都已经吃完了。颜肃之不喜欢饮酒,丁号因有正事要说,也不饮酒,晚饭自然无酒。是以吃得颇快,吃完饭,丁号便将计划合盘托出。
颜肃之听了,觉得倒是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反问丁号:“先生思忖此事,可是有些时日了?”真是难为你了,真是一棵造反的好苗子啊!你爹究竟有多爱前朝?能把你教成这个样子?
丁号嘿嘿一笑:“也不久,也是近来才想到的。原是愁着不知如何收伏此人,却才看到朝廷公文,才想着此情可用。”
颜肃之无语,对丁号道:“也不能使先生独身前往,叫阿寿来,派些人随着先生过去。正好在春耕的时候,我原便有意,春耕时官员四出巡视。先生可正以此为由南下。”
说话间,颜神佑也到了,向颜肃之与丁号都问了好。
颜肃之道:“过来坐,你阿娘与阿萱她们可都还好?”
颜神佑笑道:“都还行,阿娘有意接手教导阿婉的事了。”
颜肃之一想即明,点头道:“也是时候了。”
丁号肚里的小算盘又拨了好一阵儿,用诡异的眼神又打量了颜神佑一会儿,才说:“听说归化之百姓,他们兄妹是分领的?山小娘子要学功课,归义侯也得多操劳了。为何不为她延请名师?反倒要夫人执教了?”
颜神佑道:“她往后难免与世家打交道,总是要学的。”
丁号道:“彼此互不相干,学这个做甚?要学,也该是归义侯学些谱牒罢?”
颜肃之不耐烦地道:“人家小娘子,难道不要嫁人吗?”
丁号瞬间进入了战斗状态!
他只认颜肃之一个老板,如果世家想来分一杯羹,尤其是从颜肃之嘴里夺肉,那就要抱歉了,这绝不是丁号等人乐见的。世家什么的,过来支持可以,也可以分红,但是,手可不能伸得太长了!眼下山民的人口对于归义至关重要,可不能被人分了去。
丁号也不说什么南蛮校尉的事儿了,铆足了劲儿,开始说阿婉:“年纪小,掌重兵,若是婆家不与使君一心,只怕要出事故。到时候休说理清官司了,便是自保,也很为难了。”
颜肃之被他缠得无法,只得揭了底牌:“是阿云。”
啥?老板娘的娘家?那也不能掉以轻心!到时候你们家庭矛盾了,你儿子闺女站队就难,得成人伦惨剧了吧?
丁号不得不直白地提醒:“天无二日,使君慎之。”姜家的声望可比颜肃之高太多了!也就是昂州,离开了昂州,谁特么认你颜肃之呀?你想安置亲戚,这是必须的,可要引他们来分这么大一块原始股,这事儿可就不好办了。
颜神佑心中一凛,却问颜肃之:“阿爹唤我来何事?”
丁号见状,心道,你们肯放到心上便好。他却不知道,颜氏父女现在没打算对姜家做什么,人家还什么都没干呢。姜家待他们委实不薄,颜神佑小时候蒙舅舅照顾且不说了,京城那件事,姜戎以辞官相逼,是担了相当大的风险了,因为大家都没想到虞喆会不抽风。万一他抽风了,直接答应了,姜戎这好不容易做了这么大的官儿就没了,这还是个掌兵的实职!
如今现在就开始防范,颜神佑就觉得,自己也忒不是东西了。当然,像姜氏方才教导的那样,亲戚间的事情,也要看长远了,不能因为一时意气而埋下隐患却也是真的。
既是左右为难,便不如暂时放下,先将南蛮校尉的事情办了,再从容筹划。
颜肃之会意,对女儿道:“你去点些人,要玄衣,要有舆部的人,随丁先生去密林。”
“南蛮校尉?”
颜肃之面色沉沉地点了点头:“一定要稳重之人,万不可闹大了。”
颜神佑低声道:“阿爹再写封密令,交与丁先生带着,万一事有不谐,可领密林郡守便宜行事。想来密林郡是会听话的。”
颜肃之道:“好。今日天色已晚,明日罢,你明日一早去挑人。”
颜神佑答应了一声,丁号见今天该说的都说了,再说下去怕这对父女翻脸,长长一揖,走了。他倒不是很在乎这一对父女对他有什么坏印象,只要他的智商在,只要他能帮到忙,踩踩线什么的,真是毫无压力——他又不是为了长官发财来的。
做到现在,丁号的目的就俩:一、推翻虞氏王朝;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两条,后一条昂州已经在自己的境内做到了。第一条,他在努力。至于个人之荣辱得失,反倒被他抛到脑后了。
哼着小曲儿,他就回房睡觉了。
丁号睡得香,颜肃之父女却面面相觑。颜肃之劝女儿不要将什么联姻换兵的想法放到心上,然而对上姜、山联姻之事,自己也有那么一点点的不自在了。明眼的,这场婚事在正常观念里是不般配的。丁号说提之事,就是意料之中了。
还是颜神佑道:“天要下雨…呃,总是不由人的。人不负我,我不负人。只盼丁先生此行顺遂。明日起,怕阿爹也要出巡,好为丁先生作个掩护了,我即练兵!”只要力量上有绝对的压制了,就不存在什么争夺之说了,也能保全了舅家。
她不想以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却也更不想有个万一。
便似他们父女俩,这造反的念头,可还没有生出来,已经被底下人架到火上准备烤了。事到临头不由已!只要不让姜家有“事到临头”的那一天,大家就还是好亲戚。
颜神佑衷心盼望着不要有那么一天。
话又说回来了,真想干一番大事,岂能靠各种奇怪的联合?颜家必须得取得绝对控股权!发展自己实力是必须的。
颜肃之也想明此节,眉头一松:“去歇息罢,小小年纪,想太多了老得快会变丑。”
“哈。”颜神佑不善地看了他一眼。
颜肃之高举双手:“祖宗,我说错了,看我看我,其实也挺好看的。”
颜神佑被他逗笑了:“哪有这么夸自己的呀。”
第二日上,颜神佑便动身往玄衣营地里去,挑了一个百户,带三十人随丁号南下。颜肃之亦写好手书,命丁号随身携带。
丁号止带一老仆、一书僮而已。接过装了手令的锦囊,丁号对颜肃之道:“使君放心,纵事不偕,我也不会留下证据。”
颜肃之眼角一跳:“办不成就别去了。”
丁号连忙揣了锦囊:“我走啦!”连滚带爬上了马,绝尘而去。
留下颜肃之吃了满脸的灰…
颜神佑离得远些,却也觉得一股烟尘扑面而来,额角一跳,又压下了火气。丁号此去,真是目的不能说呀,生死都得他自己担着。想到这里,颜神佑又觉得不解了,你说这货图的什么呢?难道跟有名的道衍和尚是知己吗?
颜肃之拍拍身上的灰土,对颜神佑道:“咱们回去罢。州府的事,说不得,你还是要多上上心的。”
颜神佑道:“是。”
于是便一同回州府。
因丁号已先启程,颜肃之再说要春耕时期轻车简从巡视境内,众人也不以为仓促了。原本年后回来就说过一次的,现在不过是执行而已。颜肃之特别交待:“原为便民,就地解决争水源等事。尔等万毋扰民!不得征发军民人等迎送!谁这么做了,让我知道了,不论是不是清流,一概吃鞭子!”
徐昭一脸便秘地看了他表妹一眼,此君十分苦逼,颜肃之是他亲舅啊啊啊啊!揍他还不跟玩儿似的?坑爹的是,大家都知道他表妹是管情报的,想瞒过颜肃之,得先让他表妹别上报!
徐昭眼前一黑,已经想到了自己骑个小破毛驴下乡的惨状了…
分派完了任务,却将方章几人留下“辅佐小娘子”,众人也不以为意,以往都是这么干的,不是么?放心走吧,反正没人能从她手上抄了老窝。
颜肃之却又将颜渊之给留了下来:“二郎便交给你了,他毕竟是男子,好生学些本事,过阵儿,我也好安排他。”
颜渊之道:“如何安排?”
颜肃之摸摸下巴:“如今又进了不少流民了,我看人口上去了,怕是要分县之类,呵呵。”
颜渊之肃然道:“是了,正是如此!咱们来此地时日毕竟还是短的,虽雷霆一击,让众人拜倒,还须用心经营。”
颜肃之道:“你晓得便好。回去让四娘收拾好地方,好安置他。”
“是。”
州府要走的人不少,连颜肃之也要离开昂州城,四下巡视去,随身携带行李一件——颜希仁。大家都要稍作准备,还要行文,尤其是颜肃之,虽然轻车简从,也不能不给人知道。万一被居委会大妈当贼拿了,岂不丢脸?
就这行文的功夫,朝廷邸报来了。赵忠生没抓到金井栏,先撞上了挡在他和金井栏行军线上的另一股“乱民”,“生擒贼首”。
这都没什么,关键是他未经上报便“磔之。”
这便有些不好了,原本残部想投降算招安的,这会儿也不干了,调头就跑,投奔金井栏了。
金井栏身为一个小吏,觉得现在有这么大势力,已经是赚了的,也像打了鸡血似的努力造起反来。四处散布着朝廷凶恶的信息,添油加醋,说赵忠不但抢粮,还会“吃人”。编出什么“油煎了心肝下酒”之类吓人的传闻,赵忠之名止得了小儿夜啼。
四野之民,渐与朝廷离心。
作者有话要说:【1】前面荣字和她姐弟的名字不协调,现在改正。感谢Celistine 亲提醒。
第158章 神仙与中二
颜神佑看着这样的“战报”,简直无话可说。除了说赵忠真是猪队友之外,她也说不出旁的话来了。先是把自己的人抢了一回,接着是在需要安抚的时候把人家首领给剁碎了。
你哪怕一刀砍了他的头呢?都没这拉仇恨的。
现在好了,金井栏原本腿都抖了,该跑路了,赵忠一出手,金井栏从腿抖变成抖了起来。周围的“反贼”开始串连起来,结成了攻守同盟,死也不能落到赵忠手里呀!
京里还有个尤老先生,上一次是他力推的赵忠,坑了赵忠一把大的,这一回,他要不落井下石才怪了呢。
冀州是传统的重地,租赋的份额也高,今年看来是要全泡汤了。据说,当地豪杰也据坞堡自守,倒是在小范围内维持住了秩序,但是想让他们再缴税,那也是根本不能够的事情了。
无言地放下邸报,颜神佑果断闭嘴了。
丁号不在,卢慎便道:“冀州离本地颇远,乱也乱不到咱们这里,还是春耕要紧。冀州不过日子了,昂州的日子还是要过的。”
方章随即随和:“正是!”方章颇有自知之明,和一些非正常的人类混在一起久了,他整个人越发地踏实了起来。昂州之外的事情,他纵是看不惯也是管不了的。以他没有家世没有后台的出身,能混到现在的位置,他是相当珍惜的,更想多做点实事。可不想昂州因为多管闲事,最后连底子都保不住。
颜肃之叹了一口气:“只作不知吧。”
古工曹道:“不要上个贺表么?表面功夫还是要做上一做的。”
颜神佑满头黑线,心说,喂,你说得太直白了!
颜肃之道:“上个P的贺表!这快要把反贼逼成一伙的了!大乱就要来了,有何可贺?”贺表上了,就是智商欠费的黑历史了。颜肃之一甩袖子,当场决定,巡视的事情一天也不耽误,按行程走人!
临行前,方章却来求见。
颜肃之对方章还是颇为信任且欣赏的,能力大小且不说,有自知之明且踏实肯干的人,哪个老板都不讨厌。
方章却有些局促,还没说话,先喝了三四次水。他自己还不觉得,以为自己已经很镇定了。颜肃之颇为好笑,却也不难为他:“方郎有何难为事?”
方章鼓起了勇气,问颜肃之道:“使君还记得当年的甘令么?”
颜肃之惊讶道:“自然是记得的,怎么?他有什么事么?”
既开了头,方章便镇定了下来,对颜肃之道:“并不是,是下官的一点小心思。下官原是一介布衣,不过粗识几个字而已,蒙甘令提携,做一县内主簿。能有今日,是使君之恩,却也不敢忘甘令之德。甘令为人,您是知道的,再实在不过的一个人,也不狂言,也不诈语,又踏实肯干的。如今外面世道看着要乱了起来,他在外面,下官实是担心的。不知,使君可否收容甘令?”
颜肃之道:“甘令不是调走了么?也未尝听说他去职还乡,他如今是朝廷命官,如何请得来?他若肯来,我自是求之不得!”
方章有些为难地道:“因见诸同僚皆要搬娶家眷过来,不免想到甘令,甘令又确是…确是…”
颜肃之道:“我这便要启程了,你或可投书问之,若他不方便来,家眷过来,我也可以的。城里空屋子倒还有些,城外田地耕的人也不甚多,总有他们容身之地。我只恐他自己,是不肯轻易背叛百姓的。”
方章得了保障,也知道甘令不是避重就轻的人,既做一方父母官,纵然天下将乱,恐也不会丢下百姓自己出逃。然有颜肃之这句话在,至少甘县令的家眷,是保住了。而甘县令,纵身丧乱世,求仁得仁,方章惋惜之余,也只有为他高兴的。
有了这么一个小插曲,颜肃之出发前就叮嘱女儿:“诸属官之家眷,当悉心安置,我算着他们的脚程,也当渐次到了。尤其是丁先生那里…”
颜神佑道:“您放心,住处都准备好了,一样一样的,十分仔细。我还预备了一笔款子,做他们安家之用。田亩也是,按朝廷法式,多大的官儿有多少田,都是有定额了。他们要是能再开荒,咱们也不多管,只是要上些税才是。”
颜肃之点点头:“这便好。”
颜神佑又说:“那位李先生,闻说也有家眷,只是丁先生上回说,没能将人骗过来,颇为遗憾。”
颜肃之哭笑不得:“等他回来了再说罢,丁先生家眷来了,且不要让他们见到李先生。一切都等那个鬼见愁来了再议。”
颜神佑想到李彦的立场,连忙答应了下来。
颜肃之没啥负担地走了,颜神佑便忙活开了,照计划,她该去新兵营里练兵的。然而还没等她整装出发,便先有一件事情摆在了她的案头——流民。
不将这些人安置好了,或者说,留下一个处置范式,她就是去练兵了,也走不安心。走了,怕也要被方章派人追回来主持会议讨论。
流民越来越多了,颜肃之返回昂州路上都能遇到啸聚山林的匪徒,可见昂州北边邻居家里也不怎么太平。此地不太平,纵一时不愿离乡,被闹腾得久了,也要受不了,还是得搬家。
几个几十人的好安置,如今一波能来上百口子,看起来像是全族出动的,声势就有些大了。
方章来寻颜神佑,还不止是因为这个。
颜神佑看着一张红漆小托盘里的几颗说亮不亮、说暗不暗的金属片儿,迟疑地问:“这是什么?”
方章道:“钱。”
“哈?”只有小指甲盖儿大小,你逗我?
“麻烦。”
“我说,咱别说丁先生成么?”
方章苦笑道:“小娘子,我不是跟您卖关子,它就是钱,也是麻烦。您看这个,这叫榆荚钱【1】,咱们本地是不用的,外头带过来的,都不知道它究竟价值几何!本地百姓也是不肯收的,可外头过来的,正经的铸币,旧年都缴给朝廷了,他们就带着这个来了。弄不好,要出乱子的。”
乱世么,本朝立国也不过几十年的功夫,这整个时期就是混乱的。政权混乱,币制自然也是混乱的。大一统的时候,国家统一铸造,这没有问题。乱世,经济又不发达,百姓就干脆以物易物了。米、帛,是最常用的替代品。当然,如果有几十年前的铜钱,那也是可以正常流通的。
再者,又有人盗铸造铜币。比方说,国家铸造币,规定了铜若干,锡若干,到了他们那里,就多掺些锡等奇怪的金属。成色极差,还比标准的钱小了一圈儿。还有将钱铸得极薄的,正面看,反面看,都挺正常的。侧面一看,卧槽!钱啊钱,你怎么瘦了!
更有一等人,将铜钱收钱了起来,融掉了,取铜铸器,再掺点其他不值钱的金属搁里头,钱的成色就差了。
发展到后来,就是又薄又小,以至于长得像榆荚一样了——这就叫榆荚钱。也不用铜了,可能就是铁。
颜神佑无语地看着托盘里的榆荚钱,这玩艺儿她这辈子头一回见,也是头一回听说。特么到哪里都有造假币的呀!不是纸币才有人造假,金属货币一样一样的!
先头丁号还撺掇着造反呢,哪怕真干成了,这后续的收尾工作,也不是一般人能干得来的!【我再也不嘲笑虞喆蠢了!这真是个难干的事情啊!铸币得有铜,尼玛昂州就只有永安那里铜矿比较大一点而已!还有这些榆荚钱,又要怎么处理?】
让颜神佑管个账什么的,开源节流什么的,那不用说,干得清清爽爽的。现在上升到货币铸造与流通层面了,她还真是个生手。说不得,还得仔细请教。
问题是,方章也不是特别懂。方章是什么出身?小吏。没有颜肃之,他现在还在个穷县里抄档案呢。国家政策层面的东西,他哪怕知道,也是皮毛。能发现榆荚钱的危机,已经是他水平不断提高的表现了。
再想想州府里的人,都是头一回当官儿,能干到现在这么顺风顺水的,真是老天爷赏饭吃。
颜神佑想而又想,对方章道:“东西留下,明天我再跟你说话。”
她要找人请教,这个人不是姜氏,这一位是家庭妇女,如果楚氏在或许能够请教一二,姜氏,估计能指导得有限。颜神佑要找的,是李彦。
李彦其人,虽然一直非暴力不合作着,看到丁号就手痒。然而据颜神佑观察,若是真涉及大政方面,尤其与国计民生有关的,估计也不会这么冷血。他既能答应了顺手教一教唐茵,就说明此事大有可为。
抱着这么一种心态,颜神佑命阿琴抱着托盘,上覆红巾,过去寻李彦了。
李彦那里,两个小货正在背书。自从来了唐茵,六郎更用功了,唐茵也表现得很乖巧懂事。一个想:我比他大,当做榜样。另一个想:六郎学得这般好,我可不能丢脸。
居然互相督促,达到了良性循环——十分省事。李彦也觉得,这两个孩子挺乖,一时心软收下唐茵没有收错。更有丁号这个人心塞的对照组在,这种感觉越发强烈了。
是以当颜神佑过来的时候,李彦还是颇为和颜悦色的。
颜神佑微笑道:“本不该来叨扰先生的,然而我年幼,见识也少,如今家父出巡,长者皆有事做,不得不麻烦先生了。”
李彦也挺和气地问:“什么事?”
颜神佑道:“为了这个。”转过头,也不用丢眼色,只静静看过去,阿琴便捧着托盘上来了。
李彦看在眼里,心中赞许。颜神佑伸手揭开了红巾,露出榆荚钱来,李彦的眉头便紧皱了起来。颜神佑心说,有门儿,看起来他是懂的。看来这位老神仙,并不像对外宣称那样的一心想修仙,他还是食人间烟火的。
小心地道:“我长这么大,头一回见过这样东西,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是好了。”
李彦果断地道:“此皆因政令不通,国家衰弱。”
这话说得太对了,可是颜神佑要的是对策,于是便不客气地道:“不知先生何以教我?”
李彦看了看颜神佑,点点头,又摇摇头:“你眼下不成的。”
颜神佑道:“眼下只是起了个苗头,再不管,恐麻烦越积越多。”
李彦果然是个行家,不怪高祖想抓他来做官。深入浅出地给颜神佑讲了一番铸币的原理,以及假币有暴利,除非国家机器很强大,否则是没办法将压缩假币生存空间这一道理。
最后还说:“贤父女在昂州,自行铸币,本是可行的,然而…私铸盗铸,是重罪,还是须得上报朝廷,朝廷如今,怕是无力管的。即使允了昂州自铸,铜从哪里来?只一永安,不够。且铜还有它用,不合只铸币。很不须费这个心。”
颜神佑道:“先生可否教我一法?且将眼下这些应付了过去?”
李彦道:“不去管它。”
这叫什么办法?颜神佑傻眼了:“若因此有人饿着了呢?”
李彦道:“配给。”
妈蛋!压根就没有好办法!
想来也是,没有实力做支撑,单凭小巧,这种大政方针层面的,是无以为继的。
颜神佑蔫头耷脑,还要恭恭敬敬谢过李彦。
李彦道:“昂州既然食盐配给了,旁的,何不也配给?贤父女能安定一州,靠的真的只是蛮力么?是土地,耕者有其田,善哉斯政。有吃有穿,就不想乱。”
颜神佑顿住了脚住,期待地看向李彦。
李彦道:“流民来了,必会带些乱子的。不如依食盐配给之法,一家一家清查,限定了地域,就等于套牢了他们。便是废了这些钱也是无妨的,小娘子以为,这些人穷极流亡,能有多少钱财?都与他们兑换了,也没有多少,还是那句话,他们没多少钱。一切皆看小娘子心意了。只有一条,小娘子现在做的,是以后的先例,当慎之。最要紧的还是春耕临近,衣食住三样齐全了,令其劳作,呵呵,熬到秋天有收成了,他们自然安定了。眼下的流民不是大事儿,算能自给自足。想想后来者,才是要紧。”
颜神佑正经主意没问到,得到一个“你看着办”,反而又被提醒了一堆疑难杂症,再次觉得,如果虞喆管不好这个国家,那也没办法苛责。这才一个州呢,就这么多破事!
回到厅事,方章坐不住地又来讨主意了。他很心疼新来流民的财产缩水,都是穷苦人,不逼到份儿上了,谁背井离乡呢?
颜神佑一看他,觉得比看到丁号还要头疼。憋气道:“把州府的账册拿来我看上一看,钱粮簿子都要。”
方章一听,便觉有门儿。与旁人不同,他是眼看着颜神佑长到这么大的,虽然众人服她也怕她,方章却觉得,颜神佑心里有柔软的地方。答应一声,很快搬一本总账来。颜神佑也不是要看明细,就看了一下总账,指着原本划拨出来用于安置将要到的流民的钱粮项问:“这些可都预备好了?”
方章道:“是。”
颜神佑又指着兵马粮草项,问道:“这些也好了?”
方章道:“是。”只是教育经费就有些紧巴巴的了。
颜神佑道:“这么道,每来一户,皆造册登记,配给口粮。原携的钱,许兑,每人限一陌钱。按丁给田,秋后收税,他们有牛的,什一而税,无牛的,唔…三七分罢。你去算一下,收支可否相抵,若不相抵,钱便不要兑了。有田,就行了!”
方章得了这么个模楞两可的主意,整个人都不好。比颜神佑从李彦那里回来的时候还糟心,这算个什么事儿呢?
颜神佑却是越说思路越开阔:“不对,丁男丁女一陌钱,孩童减半。再有授田,凡新来者,以户计,不劳动者不得食。授田数也要稍作变动,照这个,正好填了黄册,”这也是进行人口普查的一个好办法,“尔后征发便都有了依据了,今秋便可依此征税了。”
方章道:“可是,先前是垦荒五年不征的。流亡之人,有几个有耕牛的?岂不是凡过来的,都要收重税了?”
颜神佑道:“比他们在家乡之税如何?”看方章不说话了,才道,“垦荒令要暂止了,五年不收税,还要养这大半年,以后流民只会越来越多,再宽纵下去,州府总有一天吃不消。这事儿,我自与阿爹说去。也不叫他们过不下去,多的税,权作耕牛钱,他们买得起牛了,自然与旁人一样了。若只为流民,便要全州百姓跟着吃紧,你说划算不划算?”
方章长叹一声:“是我想岔了。”
颜神佑道:“能护得时,我自然想所有人都过得好。护不得时,少不得要权宜行事。”
方章点了点头,他跑这一趟,除了得到一个“有钱就给兑,没钱就不认账,以前税收优惠现在不执行了”之外,啥都没有得到!只是铸币问题,渐成了颜神佑的一块心病,飞快写信给颜肃之,求指教,求想办法。
颜肃之回信很快,答曰:“不用着急,一时半会儿的用不上。乱起来的时候,有米、帛两样足矣。先以米、帛抵,钱不必铸。”乱世里,这两样最顶用了。复杂的东西,既然耗时费力还不好办,那就先不要了!等腾出手来再办!
真是简单粗暴的中二作风!
颜神佑收到了信,这才松了一口气。仔细想想,李彦说的,好像也是这么个意思?“有吃有穿,就不想乱。”神仙和中二病居然观点一致?这个世界是怎么了?
挠挠头,颜神佑自言自语道:“这是个什么意思?李神仙这是真的无私帮助了呀,不是打哑谜?”不解之下,又写信给颜肃之,如此这般,汇报了一下。
很快,颜肃之回信:你太好运啦,老家伙居然开口给你支招了?
颜神佑黑线。
然而颜肃之又指出,此后政策便不要再多变了,朝令夕改,乃是为政之大忌。如今是不得已而为止,所以,那个税率,颜神佑要跟方章仔细算过了,再问问颜渊之等人,讨论一个以后无论涌进多少人来,都不必担心政府吃紧的数额,以为定制。
如果觉得诗酒趁年华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我想吃肉小说全集:诗酒趁年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