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我想吃肉作品诗酒趁年华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颜神佑道:“那咱们分头行事罢,我从州府那里将药场之文书档案抄录备份下来,都放到这边来。”

姜氏道:“这也是应当的,男女大妨,也不能太不讲究了。现在可不兴混杂相处,往后士人来得多了,怕又有得官司打。我还是与我去见见你阿婆,我还没向她禀过此事呢。”

母女二人再见楚氏,不知道是不是错觉,颜神佑总觉得楚氏面上的皱纹好像都少了许多,气色也好了很多。明明她只是去跟姜氏说了一回会儿话,刚才才从楚氏这里出去的呀。

楚氏见母女俩过来,讶然道:“这又是有什么事?”

姜氏轻声细语,将药场的事又说了一回。这份仔细守礼,楚氏就十分欣赏,笑道:“我知道啦,你想怎么做?”

姜氏便说了自己母亲也很闷,不如让自己娘家,还有郁氏等都入那么一份子,大家都有事做。再者,姜氏觉得,这些人还是不大够用的,需要都召集起来,商议商议。比如说,那个军用的被服厂啥的,还有那个收养烈士孤儿的地方,都得筹划着来。

楚氏掐指一算,道:“正是。”

当下三人分头行事,各写帖子给熟人,姜氏又去准备饮宴商议之事,颜神佑又去划分档案一类。她倒是很想在办公室区划出一块地盘来,不过估计男人们不大乐意答应。这些档案,现在就只好存放在她的书房里了。

这样的行动,男人们开始并没有注意得到。颜神佑的理由是相当充份的,男丁不够用的,必须女人上,男女有大防,女人得女人来管束。

等他们发现的时候,女人们已经…抱成团,至少药场、被服这一块阵地,他们已经插不进手去了。

目瞪口呆!

李彦在心里把这些呆子骂了一回,扭头又去看石经去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现在,女人们正在组除建团,刷BOSS。

妇人们来得很快,如姜氏所说,现在昂州的生活有些单调,不少人担心着前线,州府也不提倡,所以没有什么饮宴歌舞一类的。一听说州府相请,有家人在前线的,也想趁机打听一点消息,很快就都来了。

这一回,颜神佑连殷氏都没拉下,也一块儿邀了来。此时的殷氏,与当初在归义县时见到的,变化委实不小。虽然是过了几年,但是衰老得很快。面上再无得色,一派温驯的样子。

听颜神佑说了这事儿,蒋氏倒是眼睛一亮。她近来多病痛,每年都要病那么几场,每次都觉得自己要死了,然后又被抢救回来了。经历了无数次之后,渐渐便越来越迷信。上了年纪的妇人,有不少就容易迷信,蒋氏更有病痛,越发迷信。让她眼睛发亮的是那个抚养孤儿的计划。

在蒋氏看来,这个应该是积德行善,求福报的事情。如果她去布施了,能减轻病痛。哪怕病痛不减轻,心里也会好过一些。

郁氏自然是支持“自己家”的,范氏等人也有些意动。主要是看着蒋氏有那么一点意思,看蒋氏这样的身体状况,说不得,她们也得搭把手。范氏又想到了女儿姜宗与女婿分开,也是闷闷不乐,不如与她寻些事儿。同时,也是存了个行善积德的意思了。

姜家的女孩子,除了姜宗,还有未嫁的,其他的都在夫家呢。范氏也是担心的。

丁娘子经丈夫和女儿泄密,已有了计较,第一个站出来赞成。她家人口算是比较简单的,她自己,也有些技痒了。

有她带头,大家都知道她丈夫是个聪明人,并且,站队很准。原本就有些态度松动的妇人,也都纷纷表示支持了起来。这样的善事,贵妇人们原就是是不吝于去做的。现在还能跟大家联络一下感情,不过是把平常闲着发呆看画眉鸟的时间抽出来而已,划算!

丁娘子却又有话要说,她起身道:“诸位听我一言,我们既要做事,便须有个章程了,何如推举个头领,也要揽个总。”

此言正中下怀,颜神佑开心不已。不用她开口,蒋氏已经说了:“我常病,不能任事,可出些钱帛,也是一份心意。我举太夫人为首。”

蒋氏说这个话也是有计较的,颜神佑主持是最合适的,但是她是小字辈,难道要让长辈们在她手下做事?范氏等帮衬着无妨,可楚氏却是颜肃之的母亲。

诸人里面,楚氏的身份确是最合适的。

众人一齐说:“当是太夫人。”

楚氏微笑道:“我却之不恭,却也独木难支。”便邀诸人一齐来参与,指颜神佑,让她去记录一下。

颜神佑乖觉,将这些妇人分成两类,一类是好管事的,一类是如蒋氏这般有各种原因不好管事的。殷氏也识趣,自动站到了蒋氏一边。

颜神佑笑道:“这几样事,州府是自有钱粮拨出的,因他们不方便管,便托诸位来管事。晚辈已修书与家父,州府里,单譬一处出来,就用做管理妇人事务的公廨。纵不能批下来,也是无妨的,这府里也够大。并不是要诸位多捐善款的。”

范氏道:“那也是我们一分心意,要不,单立个账目就是了。”

楚氏道:“那便这样,乐意做些事的,便做事。不方便的,亦可出资。账目厘清,每月报送。”

颜神佑心说,这特么真是绝了!请老太太出山,真是找对了,这不就是股权和职业经理人分离么…或者说,是一个比较正规的慈善基金会的雏形了。

古人智慧,实是不可小觑!

当下写了名单,如蒋氏、殷氏,就是出资。楚氏总揽,姜氏与颜神佑、范氏、丁娘子等做副总揽,楚氏看一眼颜神佑,道:“州府那里,你联系得多些,你便是州府监察此事的人了。阿范是出资之人派驻监察者…”

颜神佑:=囗=!女王大人,请收下小的的膝盖!

再没有不同意的了。

一干女人,有楚氏的指挥,颜神佑特别省心!楚氏分派有度,又会调动各人的积极性,时常询问各人一些问题,鼓励众人发言。又集思广议,看有什么好的建议。颜神佑认领了孤儿学校的教育问题,这个需要与州府密切联系,大家都不与她争。

姜氏认领药场事,范氏认领善堂育婴事,古尚书娘子认领被服事…各人又各荐了帮手。楚氏却有意,不领母女、婆媳、一家之人,同领一事,而是分岔开来。这也是防着各人形成势力,或是做手脚一类。

末了,写完了,颜神佑又给誊写了一遍,请楚氏看过了,楚氏道:“这些弄好了,咱们什么时候做事呢?”

颜神佑一怔,旋即道:“药场地方已经拨下了。”

楚氏又问被服等事,蒋氏关心善堂下属育婴堂的事。颜神佑道:“被服原是分散了收了她们计件算钱的物什的,不过地方也是现在的,又不是搞织室,做衣服也不过是些尺、剪、线、布一类。育婴堂那里,如今还没几个阵亡烈士遗孤,我们拣选士卒时便注意了,不领其绝户。不过,北地逃亡来的人,倒是有些孤儿,也可先养起来。”

范氏听说有事做,蒋氏听说有善事做,都放下心来。范氏因自己领了善堂事,不好坏了规矩,便给姜宗报名去被服场里去。都是做事,去哪里不行?楚氏虽未明说,范氏却是精细人,看得出楚氏不令结党的意思。

楚氏对颜神佑道:“时不我待,日子看起来多,过来少。仗准备时小,打起来就会越打越大。这里如果做好了,全州都可推行开来。这三处,一定要做得好才行!”

颜神佑道:“我这便去与他们掰扯这场地的事儿,还有孤儿,户籍也要核实来着。”

楚氏又让三个各自领事的头儿去作一份计划来,章程规定不需要写了,颜神佑那里已经出了州府的决定(其实是她自己的决定),照着办就行了。大家要做的,是写细纲。

诸女答应一声,各回去准备。一改昔日斯文作风,都与相熟的人窃窃私语。

楚氏亲自送蒋氏出门,回来却问颜神佑:“山小郎的妹子,你预备怎么安置?”

颜神佑道:“她哥哥出门在外,她自己理事比这些娘子们还多些哩。只是因订了亲,知道舅家规矩多些,倒不怎么四处走动了。事并没有少做的。”

楚氏挑眉道:“还是要出来露露面的。”今时不同往日了,以前是大环境不允许,条件也不太成熟,也没有个引子。对女人来说,隐居幕后暗爽,就已经是不错的产生影响的方式的。那是幕后英雄。

事实上,人都有那么一点表现欲,谁不想站到前台上来呢?

现在颜神佑撕开了这道口子,老天又给了这样的机会,楚氏敏锐地抓住了这种改变。由幕后走到台前,哪怕你是搞后期制作的,也要最后打上自己的名字,不是么?

颜神佑道:“好。”

祖孙俩又说了几句正事,楚氏复问前线诸事,公祭之事的准备。颜神佑一一答了,且说古尚书的效率很高,并且,新兵也开始招收了。

楚氏听到没有难题,才道:“也好,我也将四娘、五娘带着历练历练。四娘倒不愚笨,只是胆小!大事她做不来,管个家倒是还使得。只是若一味柔弱,只怕也是不行的。五娘甚好,或可成你之臂膀。”

颜神佑笑道:“我明白的,可惜阿姊不在。”她想念颜希真很久了,以前只知道颜希真是个主意正、能稳得住的人,后来接到消息,才大悟,这位也是被女王大人熏染了很久的人呐!

楚氏道:“她还是在京中好,李家总是能保住她的。我倒是不担心的。”

颜神佑笑道:“徐家也不至于保不住姑母,就算他们家别人死了,也得把姑母护得好好的。”不然就等着我们去算后账吧。

说得楚氏也笑了起来。

祖孙俩正开怀间,外面又有攘动,阿竹一头汗地跑了进来:“小娘子,有械斗!”

楚氏道:“你去罢。”

颜神佑心下纳罕,谁都想治下平安无事,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不然还要衙役干嘛?但是呢,上升到械斗,这个还是近期没有听到的。主要是根据地建设搞得好,大妈们的战斗力太强,一般小模小样的事儿,被她们一骂,人们也就歇了。更重要的是,大家都忙着致富奔小康,谁有功夫搞事呢?

拌几句嘴,找个人评个理,这事儿也就揭过了。即使昂州的州府很平易近人,效率高,又没有什么贪腐的事情,百姓的心里,能少进衙门,还是少进的好。一般都私了了。

一面往外走,一面问:“究竟出了什么事?这么大?”

阿竹道:“说是荆州来的、扬州来的,与本地的,打成一团了!”

颜神佑:卧槽!

风俗不同,怎能相爱?连吃个豆腐脑放的佐料都不一样!可是吧,这顶多是打打嘴炮,怎么会上升到械斗?

到了外面,遇到郁衡,这位刑部尚书一脸晦气地道:“小娘子。”按辈份儿,颜神佑得管他叫叔,但是到了公事上,他还是老老实实地打招呼。

颜神佑问道:“不知械斗之事,现在怎么样了?”

郁衡阴郁地道:“已派人去隔离了,只是…恐怕还不行,须调兵马…”

昂州之虎符,握在颜神佑的手里,别人调不动,哪怕是姜戎,现在管着新兵训练的事儿,他连新兵都带不走,只能带自己的部曲。按照规定,新兵也只会在划定的范围内活动,出格的命令,没有虎符,根本不行。

颜神佑飞快地道:“边走边说。”

郁衡知道事情急,三言两语就说明白了:“听到有许多人阵亡,土著心中忧愤,有脾气急的,与有些旧怨的荆州来客便起了争执。越争越大,昂州人让荆州人滚出去,荆州人道自己也是来开荒的,又不是来做奸细的,最后连扬州人也卷了进来。”

颜神佑道:“不必说了,我亲自带人过去!”

玄衣的集合相当的迅速,一刻钟的时间,已经整装完毕。颜神佑在客女的拥簇之下,一路奔向事发地。

战团很大,已经约好了在城外斗殴。颜神佑有经验,一眼望去,好有近两千人了。

颜神佑沉着脸,带着人就冲了上去。早在她过来的时候,马蹄阵阵,便有人注意到了。玄衣行动,从不发声,乌压压地一片漫过来。三处领头的心里都有些着慌。

颜神佑的长相就不是狠厉的那一款,可是看着她那张艳若桃李的脸一绷,是连她亲爹心里都要发毛的。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气场了。

她一到,荆州处还有叫不平的,昂州人大多已经闭嘴了,扬州人也忆起往事,一个哆嗦也老实了。内里也有几个无赖,这样的人哪里都有,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命就是拿来玩儿的。看别人住手了,手里的扁担抡圆了就往人后脑上拍!

颜神佑目光一凛,弯弓搭箭,果断一箭飞了过去。她一动,客女玄衣齐动,倾刻间,将人射成了刺猬。

场面,彻底地安静了下来。

颜神佑冷冷地道:“还有什么?都亮出来罢。”声调不高,自有人传话下去。一时之间鸦雀无声,人们扔了手里的“武器”,跪地尘埃里不敢说话。

颜神佑这才道:“昂州之民、荆州之民、扬州之民,皆是百姓,何分彼此!我父不日将下荆州,自此,两处一体,不得再生嫌隙!凡阵亡之人,州府自有抚恤。来投之百姓,皆是吾治下良民,杀伤子弟兵的人,现在在荆州,不在你们的眼前!有怨气,冲那边发去!对无辜的人叫嚣算什么本事?!冤有头,债有主!”

又重申颜肃之那神经病的约法三章,再说首虏计功的办法,对军功的奖励措施。鼓励道:“有怨者可投军!既报仇,又得富贵,不要把命浪费在殴斗这等无聊的事情上。上战场,杀敌有功。在这里,伤人有罪!脑子呢?!”

一通好训!

满场的大男人乖乖地听着,却也有好些炽热的目光悄悄地在她身上打转。

骂完之后,把领头的几个人逮去罚了服役劳改,死了的收尸,将善后事交与郁衡等人,颜神佑这才回府。

第205章 神兽犯错了

颜神佑凯旋而归,心情却有些沉重,眼下事务繁剧,居然没有能够早早发现苗头。这样的械斗,规模还不小,看来舆部的力量需要向昂州倾斜了。想到了这一层,回去路上,她便下令舆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杜绝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至少,也得能让她提前好有个数儿。

阿竹与舆部之联系紧密,闻言便有些为难,轻声提醒颜神佑:“舆部的人,有些不够用的。”

颜神佑脚下一顿,一直紧绷着的脸出现了一丝错愕,停了片刻,才面无表情地说:“知道了。”

她对舆部的要求很高,对舆部也颇为重视。很多事情上,舆部强不强,直接关系到事情办得顺利不顺利。有效可靠的信息越多,做事就越方便、损失也就越小。只是,这样的高效,对于舆部人员素质的要求也更高,是以舆部人数的增长,远远比不上招兵那样的便捷。

同时,她先前打定主意要为北上做准备,颜肃之在啃荆州,她已经将手伸到了扬州。不断地派舆部的人员北上,刺探情报、进行先期的舆论攻势,这些,都要人。荆州前线的人不好抽调,青、冀等地的舆部人既少,好不容易扎根下去,分外珍贵,轻易舍不得调动。便从昂州调了人去,现在昂州留下的人,并不多。

而且,她知道,主要还是盯着南下逃亡的士人。一朝被蛇咬,不说十年怕井绳吧,也会对类似的事情上点心。因江氏之事,颜神佑颇派了些舆部的人去盯着这些士人。又有些读书人如杜黎等南下,也派了些人去盯着。这些人是以后要有用的,有些可能还会得到重用,也得考察。

果然是人手不够用的。

颜神佑道:“是得再挑人啦,去城外收拾一处地方罢。”

阿竹试探道:“可是用以整训舆部新进之人?”

颜神佑道:“是。”

阿竹道:“那——人从哪里来?”本来人手就不是很够用的。舆部脱胎于玄衣,玄衣是颜家部曲。但是现在情况又有那么一点不同了,舆部在州府那里挂了号,虽然还是掌握在颜神佑的手里,不在六部之一,却也是走了明路了。好比一家的婢妾们,原本是上不得台面的,可一旦家主做了皇帝,这些婢妾也就有了品级。

颜神佑长叹道:“先收拾出地方来。人,一定要可靠,打部曲里择些亦可。其余的人,还是慢些挑罢。”这就是矛盾的地方了,人少了不行,可人多了不顶用,那就更不行了。颜神佑又想到了这些部曲,看起来是威风,只是…礼法上依旧是贱籍。日后之安顿,现在也要想一想好了。

阿竹随颜神佑日久,也知道这其中的难处,默默一礼,表示已经记下了这道命令,也去想办法了。

颜神佑劳心劳力,虽然有些头痛,觉得好歹解决了这么一件事情,否则让这上千号人打斗起来,后果委实不妙。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万万没想到,前脚踏进州府,在厅事里才坐下来,后脚李彦、霍亥两人便联袂而来。

他们是来劝谏的。或者说得不客气一点,是来指责的。

械斗的事情发生在城外,人数又多,到现在有大半日了,许多人都知道了。李、霍二人担着“府佐”的名头,消息得到的便也不慢。

李、霍二人听说有械斗时并不惊慌,昂州虽然一向太平,但是说从来不会发生摩擦,那是不太正常的。如今听到有械斗,两人居然都松了一口气,颇有一种:这才像话嘛。的感觉。

闻说颜神佑已经带兵出去了,便彻底放下心来。同时也很有兴趣地等着,想看看颜神佑是怎么处理的。不多时,便听说骚乱平息了,皆以颜神佑果然名不虚传。昂州有她镇守,当无事。

待听到她以鸣镝射杀闹事者时,却都开心不起来了。大白天的,两人都在州府前衙办公,一听这样,一齐放下手中的活,去大门口等颜神佑回来,要跟她好好地说道说道。

两人心知肚明,在这种时候,颜家成丁的颜渊之是个软和性子,其他都是老弱妇孺的时候,颜神佑作为主事者,是必须有杀伐决断之气的。否则便镇不住场面,颜肃之就不能安心在外面拼杀。颜神佑要没有这么一点果决,昂州早乱了套了。

但是,这种他们不能助涨这种戾气。一旦颜神佑养成这种习惯,以后就不好收场了。从这一方面讲,他们又占着理。

两人办公室就在隔壁,一出门儿,两人就碰了头。对望一眼,忽地心生默契。站着闲聊数句,等颜神佑归来。

颜神佑一回来,就被这两位给截住了。

她还在莫名其妙,正急着回去想想舆部的事情呢,这两位老先生来是要闹哪样?

他们虽担着府佐的名头,实则还没有来得及插手诸多庶务。一则是上了年纪了,接手不大快;二来原本的事情各有人负责,颜神佑揽总,他们一时之间的定位也不太好找。多半时间是在熟悉一下情况,做着一个顾问的角色。再者,丁号主持石经事,还要多多请教他们呢。

他们这又是要来闹哪样?

两人迎她入厅事,郑重地道:“先贺小娘子平乱。”

颜神佑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心里警觉了起来,这两位老先生这个样子不对呀,面上并无喜色,哪里像是祝贺的样子呢?

李彦正色道:“小娘子可知,今日之事,小娘子固然果决,却也犯了大忌?”

颜神佑摸不着头脑:“啊?”我做错啥了?没有提前预知?这个…计划也没有变化快好吗?我以后注意还不行么?不过她看着李老先生的脸色,明智地决定先闭嘴,给两位先生一个发挥的空间——把人弄了来,给人以高位,又让人闭嘴,早晚得把人憋出毛病来。

颜神佑很快地道:“还请先生赐教。”她现在见着州府的属官,逮谁都叫先生。因为她不在州府的属官序列里,却又管着事儿,直呼官名似不大妥,干脆尊敬一点。说点好话又不花钱,还能显得谦虚。

李彦对她的态度比较满意,也不跟她卖官子,直接指出:“殴斗非叛乱,小娘子射杀贼人,是非刑而诛。”【1】

颜神佑傻眼了,“非刑而诛”是什么意思,她当然明白了。刑分五等,笞、杖、徒、流、死,死刑里面也不过是绞、斩而已,可没有乱箭穿心射死了事的!这件事儿,是她办得不对。哪怕当时情况紧急,也没有让人死得那么惨的。杀人不过头点地,把人插成刺猬又成个什么事儿呢?

何况只是斗殴?就算是抓了判刑,只要没有殴伤人命,也是罪不致死的。就算是打死了人,视情节轻重,也不是必须偿命的。

这事儿,是颜神佑不对。

是以她郑重地对两人谢道:“谢先生提醒。”

颜神佑在听到李彦指出来的时候,心里已经后悔了。当时哪怕想得略周到一点呢?当时是气得够呛,也是为了阻止那人杀伤人命,可是出手确是冲动了。颜神佑手上不是没有人命,相反,还弄死过许多人。这一回,也不是师出无名,但是,毕竟是有不妥之处的。

但是,她是死活不能承认“非刑而杀”的定性的。一旦承认了,下面的事情就不好做了。如果是她偶有疏失,认也就认了,还博得个坦荡的名声。在纠集了数千人殴斗的事件中,是必得刚毅果决,容不得有半点犹豫的。这是大事,她的大方向没有错。

“非刑而诛”四个字太难听,是绝不能认的。认了,她就得一直担着这个名声。既然杀错了,那么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她再继续这么做,就是死不悔改。不这么做,就压不住事儿。

身为女子,代父行权,本就艰难。若只是本州人的事儿,认也就认了。开春后士人陆续到来,这些人的态度,看看霍亥等人原本的想法就知道了,原就不支持女子行权。让他们听到风声、抓住了把握,可就惨了。一个弄不好,就是颜肃之出门在外,“府佐”们行权了。

到时候,还有颜神佑什么事儿?这些读书人,肯再让女子再出头露脸?

再者,当时不强力制止,难道要让这近两千号人再打成一团?

她有错,却不能在这当口被辖制住了。是以她谢完了李彦,却又说:“此事我当引以为戒,下回,绝不能再这样了。又有,如今虽有律法,然而事急需从权。等到要动刀兵方能了结的时候,就有伤天和了。”

霍亥见她不接这个茬,目瞪口呆,整个人都不好了。必须说,他过来这么寻颜神佑,未尝没有一点刷存在感,然后给颜神佑泼一点冷水,给她的气焰降一降温的意思。

万万没想到!

人家不搭这个腔。

李彦也笑了:“小娘的意思是?”

颜神佑道:“今日之事,且待审决…阿爹不在城内,请二位先生与我共审,如何?已死之人,不论,若有枉情,我与补偿。”

李彦道:“参与殴斗,本就不对。本州言路畅通,岂可私斗?死,也不是很冤枉的了。”

霍亥没想到李彦居然成了墙头草,转得这么快!李彦都答应了,他又能如何?两人都知道,颜神佑并不傻,如此顾左右而言它,至少是把事情想明白一半了。再逼问下去,撕破了脸也不好。大家还得齐心共事,不能让颜神佑的面子上太难看。决裂了,是会耽误大事的。

想要约束她,暂时是不能够的了,在她这里刷一刷存在感,对事务有一些发言权,那也是收获。

当下三人达成共识,待郁衡、方章将事件厘清之后,三人速度断案。

不多时,郁衡将事理清。隐情也不甚多,就是三地之矛盾,被乱箭射死那个,却是扬州来的。是原江家之部曲,放免为平民。若说是为主报仇,扰乱昂州,那也不是。只不过一时没了主人,自己成了无本之木,缺了主心骨,就特别容易极端又激动。本来么,昂州人报怨荆州人,干你这扬州人何事?就是心理空虚了想找个事而已。

三人火速商量出了处理的结果。按律,聚众殴斗原就是有罪的,只是这一回,真是要“法不责众”了——昂州人太少,又需要稳定,当场格杀是为了维稳,现在不斤斤计较,也是为了稳定。

几个带头先打的,颜神佑已经当场处理了,徒刑三年。余下的人当场都老实了,颜神佑走了,他们也没敢再打,都被郁衡集中了起来。能打得起来的,体力都不错,每人加罚了一个月的徭役。

那一个死了的,是被抓了现行,判也当判个徒刑,当场穿成个刺猬,是重了。于是免他家两人租役,州府拨钱与他做葬事。颜神佑原要自己承担的,却被霍亥拦了下来:“不妥。小娘子是为州府平事,不可自己认了。”

谁叫上了颜家的贼船了呢?霍亥也只好跟着收拾一回烂摊子了。

颜神佑愧疚地道:“拖累两位先生了。”她就是不开口认自己年轻,不认自己不能理事。

两人无言,心说,你这么狡猾,随便啦。

颜神佑又说:“为防再有这等事情,州府也该有所动作了。”便议,州府放开了断各种矛盾,一直到春耕前。把矛盾解决了,免得再出什么幺蛾子。

李彦与霍亥同意了她的提议。

颜神佑舒了一口气,觉得心很累,看来,真是一丝差错也出不得。对于弄死的那个人,她心里也颇为不安。

与两人分开,便去寻楚氏。

楚氏那里,正在看三处的计划。见颜神佑来,笑问:“怎么了?”

颜神佑如此这般一说。

楚氏认真道:“他们说的道理并没有错,你做出好例子来,后来者尚要学坏。何况做的并不很好?你须置酒,郑重谢过两位先生才是。不不不,不特是你,我来罢。你母亲若是知道了,也会谢他们的。你去禀过你母亲才是。”

颜神佑道:“我也是这般想的,毕竟是我做错的。擅杀人命,虽不无辜,罪却未必致死,有伤天和。我,无论如何弥补,人是活转不过来了。也不知道,他的家人如何了。”

楚氏这才冷笑道:“却也不算什么。你是跑到良民家内行凶的么?非常事,当行非常之法。何况你一年轻小娘子,想要镇住场面,手不狠怎么行?聚了这么些人殴斗,又在这个当口,也是该死了!他们劝你,固是为防微杜渐,怕你养成嗜杀的习性。却也是为了重他们的自己,你要当时都认了,气势就弱了,他们二人又是名士又是府佐,你一旦弱了气势,往后就不好办了。”

颜神佑点头道:“我当时是想,一时认了也不碍什么事。错就是错,我也不讳疾忌医。就怕积少成多,被人架空了,就不好了。我如今,也算是半个府佐,却掌了整府的事。他们二人名为府佐,还未上手。日后但有事,两对一,我就寸步难行了。”

楚氏道:“你能想明白便好。”

颜神佑有些难过地道:“我毕竟做错了。”

楚氏道:“抬起头来,往前看!”

颜神佑低声答应了。

楚氏道:“我看你是还没明白!李、霍二人,毕竟是名士大儒,眼界比那些酸丁开阔,待你已是宽容了!他们来寻你的事,你明白了,他们也会顾全大局,晓得你现在为难,须立威、须压得住。将来南下的人越来越多,比他们小心眼儿的多得是!六郎还小,你阿爹不在家时,你就要顶住了。现在些许小事,你便颓唐至此,将来听到更难听的,你要躲到房里哭么?”

颜神佑被训成狗,讷讷地道:“我知道啊,我也没认…就是,觉得自己做错了。纵改,也留了伤痕了。有些难过而已。”

楚氏摆手道:“我平生最恨窝囊废!”

颜神佑咽了口唾沫:“我明白了!”OTZ

于是,楚氏便置酒,请李、霍二人,姜氏亦送出帛、纸等物为谢。名义上是谢他们帮忙颜神佑管事,却又并不提具体事务。二人心领神会,不由得不认栽。他二人之意,主要也是为了防微杜渐,其次才是刷存在感。到底不想船沉,见好便收。

彼此相安。

楚氏平息此事,便又投身到了事业中去。

此事最开心要数古工曹,他得了近两千的免费劳动力,白使一个月。正好拿来填修水渠、平道路、转运粮草的空缺。有力气吃饱了撑的去殴斗,不如放在正经事情上。

这些人,要做的头一项工程,就是运了棺材去接阵亡的将士。星夜兼程,不出半月,赶在年前将人接了回来。

于是便公祭。

颜肃之在送这些遗骸归来的时候,已经祭过一回。

这一回,是颜家全体出动了。姜氏出席这样的场面,还小有不安。然而前有婆母、后有儿女,倒也给她打气。出色地完成了祭奠的任务。有颜家母女婆媳祖孙,一群女人出场,昂州城的贵妇人们也不能缺了。

这样的场合,她们既紧张又兴奋,还有些新奇。这样的事儿,还是头一回。开始拘束,渐渐又放开来。

颜神佑旁边是领着阿婉,盖因山民亦有阵亡者,阿婉作为留守主事,亦亲自相迎。众人低次致祭,霍亥撇撇嘴,对李彦道:“怎么看着,没有咱们什么事了呢?全是女子主事了。”

李彦道:“慎言。”

霍亥颇觉无趣。

方章亲为司仪,读祭文。颜神佑安排了舆部做托儿,趁机煽动起来了同仇敌忾的情绪。同时,再次宣布了各项规定。重申,无论是昂州又或是荆、州之人,皆一视同仁。

“一视同仁”这四个字,略有些不妥,因为后来再来的人,已经没有了当初那么多的优惠政策了。这也是部分昂州土著忽然有了比别人地位高一点的得意心态的来源了,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殴斗才会有这么多的人。只是原本许出去的条件,再要收回来,又要困难了。

只得通过政策的微调,比如外来户经若干年后,可与土著同等待遇。当然,最快的是参军,如果家里有男丁参军了,便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家中男丁多,足以支撑两到三人参军的,就能让待遇与土著持平了。

政策一经公布,又当场减免了几个原扬州籍军士家属的租赋以示信誉。看着运送棺材的车队奔向目的地,颜神佑才算舒了一口气,总算大家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也没有人眕机生事。

当下又转到忠烈祠,安放牌位,忠烈祠在城外不远,正在回来的路上。再祭。

仪式并不很长,场面却颇大。颜神佑结合开会的经验,知道这样的大型活动,如果过于枯燥压抑,时间就不能太长,那样会让人产生疲劳的心理,就达到她要的效果。

这件事情做完,新年也就快到了。

这一年过得十分匆忙,虽然热闹,却都担心着前线。颜神佑等往前线寄了书信,信里写不尽的思念之意。颜肃之在荆州,也很想念家人,只是除夕之夜,他们都没有休息。

别人休息了,就正是进攻的好日子。趁此机会,颜肃之连拔三寨,下了两座县城。对方还在庆新年,歌舞升平,纵使戒备,这个时候也都松懈了不少。颜肃之这边儿搭梯子、抛绳子,嗖嗖地爬到城头上去了。年都不让人好好过,相当地没人性。

颜神佑接到捷报的时候,正在陪着姜氏回娘家,听了消息也是笑了:“这是我爹能办出来的事儿。”命大肆宣传,趁机打招兵的广告,一过正月十五,就招新兵入营。

让她没想到的是,新兵里有被淘汰的“无赖子”,居然跑到州府来,要求入伍。

颜神佑颇觉奇怪,使人去问,方知这是当初械斗的人,因为犯了案,记录在案了。姜戎便不肯收,恐他们入伍之后再因地域偏见干架,扰乱军纪那就得不偿失了。

不想这几个小子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铁了心的想要上战场。跑到州府来请愿来了。

颜神佑:“…”不得不让姜戎收他们入营。她当初义正辞严地指责人家只知道殴斗,不知道去前线杀敌,后头拒绝人家。怎么说也不是个事儿。

姜戎无奈,却心想:我必令你们知难而退。他也没有刻意去整,只是将要求略紧了那么一紧。

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几个小子居然都捱了下来。姜戎心道,怪道名将也不拒无赖子,这等人,心狠,对别人狠,对自己也狠,有拼劲儿哩。

作者有话要说:帅气什么的,耍完帅就要被抽打了。

【1】“非刑”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不按法律办事,哪怕出发点是好的,还是不对的。

历史上这么干的人不是没有,但是,是绝对没有人夸的。如果敢“非刑”等着被喷吧,如果“非刑”杀人,那就要有被喷成狗的心理准备。哪怕是皇帝,办下这种事,也会有真正的人不鸟他,御史搞不好还要群喷。

小变态这回,运气是相当好的了。

想看进度的亲们,明天开始,加快进度!

第206章 女部的出现

话说,颜神佑等人在州府过了一个不那么热闹的年。虽然战火并没有烧到昂州境内,但是,当家的头子带队出去砍人未归,又陆续有伤亡,确是一件让人无法开心得起来的事情。城内也有不少人家有子弟在前线,更是在欢庆新年之余,又添了好些个担心。

毕竟是太平地界,再担心,也比外面兵慌马乱的强。

  如果觉得诗酒趁年华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我想吃肉小说全集诗酒趁年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