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我想吃肉作品诗酒趁年华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后来想想,越想越不划算。越想越怀疑越峰是在坑他!不对啊!当时怎么就好多人劝我往京城散播流言坑颜肃之的呢?这里面一定有鬼!我智商正常的时候,肯定不会这么干!留着颜孝之当内应也是好的!一定不是我的错,肯定是别人忽悠的我,搞不好还给我下了咒。

越想越觉得是越峰做的。

河间王叫来儿子虞杭,跟他商议:“郁陶不可降,何如降颜肃之?”

虞杭大惊:“阿爹何出此言?阿爹高祖骨血,岂可降一下臣?”

河间王一摆手:“事到如今,高祖骨血又如何?先帝骨血不是也被废幽死了么?难道要等到这些贱人将你我父子缚交颜肃之?”

虞杭瞬间没了脾气,嘟囔道:“他恨我父子恨得咬牙切齿,提兵而来。他父祖之墓遭掘,不好跟朝廷翻脸,只好拿我们出气。孝字当头,他怎么能容我们从容归降?再者,他还号称是朝廷忠臣,不将我们交上去便不错了。”

河间王取一份竹简,递与虞杭道:“你看完再说。”

虞杭狐疑看去,眼睛越睁越大:“这是真的?”

河间口角露出一丝笑来:“自然是真的。”

原来,却是阮梅那里有了行动了。

阮梅自得陆桥,如鱼得水。哪怕你再蛇精病,这世上也有一个跟你一样开脑洞的人。正如颜肃之与唐仪,阮梅与陆桥也是相知相得。得陆桥之提议后,阮梅的地盘得到了扩充,人员也得到了增加。又有阮梅代为谋划,收拢了一些先时因门阀垄断而不得志的人,事业做得红红火火。

只可惜事业红火,气候也很红火——大旱。

昂州等南方地区旱情渐解,阮梅的地盘上,今年还是旱。眼光长远一点的人,都要担心今天再大旱了要怎么办?连阮梅的军队,伙食也渐不如前了。开春以来,阮梅那里广大的土地上,依旧滴雨未下。无论阮梅以天命之名,斩了多少之前的“贪官污吏”、“恶人贼子”——很多都是旧门阀——又多次祈雨,都没有能求得下雨来。

再这么下去,杀人既多,天还不应,这问题就大了。更兼没有被杀的旧族之人,皆恨他切齿,四下扬言:天不雨,是因罪阮梅,除阮梅,天必雨。

阿米豆腐,这种事情,怎么可以让他们得逞?

阮梅又杀了一批人,依旧不雨。

陆桥意志却坚定,向陆桥进言:“古之圣贤,亦遇天灾人祸,明公毋忧。只是如今军中乏粮,长此以往,必成祸患,不如南下趁食。”

阮梅不解其意:“南边也是灾地,如何得食。只是隐约闻说昂州倒是极好,却是太远。”

陆桥“嘿嘿”一笑,道:“昂州现在如何,我是不如。只是彼地处偏远,纵眼下风调雨顺,也攒不下多少粮草来。京城则不然!彼有累代之积蓄,天下租赋皆入京中…”

没错,陆桥的意思,就是去打劫京城。于是,就在方会死命围着济阳王往死里殴的时候,阮梅点兵南下“趁食”去了。

河间王的旧地盘与阮梅现在的地盘很旧,旧地盘也有一部分地方现在被阮梅给占了。虽然想跑过去困难恢复旧业了一点,消息的渠道倒是比较畅通的。

虞杭就纳闷了:“彼既欲攻京师,郁陶必回师往救,阿爹正可趁机得利,为何必要降颜肃之?”

河间王道:“如何得利?荆州已不容我等,河间旧业又毁,益州见荆州这般,如何敢收容我父子。”又给虞杭交了底儿,被郁陶这么追着打,他们的水平是真比不上郁陶的,能撑到现在,全是拿老本儿在填坑。眼瞅就要不行了,想回去,还得过郁陶那一关。

郁陶只要有脑子,就肯定会在胜利在望的时候把他给搞死,然后再班师。

虞杭颓然道:“只得如此了。可是越家…”

河间王道:“唤来你来,正为此事。”荆州人卖河间王,河间王卖亲家,反正,这个亲家也坑过他一回。

虞杭:“…”他在父亲的目光下,沉默了,他认怂了。

于是,河间王遣使,欲与颜肃之议和。意思也很明白,使者当然要吹一吹,道是他家河间王尚有雄兵十万,不忍生灵涂炭,自知虞家气数已尽,将投颜肃之。投名状就是跟颜肃之夹击荆州兵,并且,只要颜肃之答应了约定起事。到时候,河间王在内部把荆州上层一网打尽,颜肃之火速出兵,占领全境。

这样,颜肃之可以省去很大的损失,然后得到荆州,从此“据两州之地”,再下扬州,就是真的裂土为王,可争天下了。

不但卖了亲家,还把自己爹的基业都给卖了。

不卖不行了啊!不卖就要死翘翘了啊!

同时,提了个条件:既然我们也算是做了这么大的贡献,是不是可以联姻了?那个,以前那个什么破事儿,我是真心的,但!是!有小人从中作梗,一坑坑了两家。全是越家在里面挑拨的呀,挑拨完了,我就只能靠他了,你也受了亏。咱们都是受害者,是一边儿的呀!

仿佛是嫌这么个条件还不够诱人,河间王又抛出了一个条件:如果颜肃之同意了,将来颜肃之要是称帝,他绝对会头一个代表前朝王室投赞成票!

如果说第一个条件是诱之以利,第二个条件是强词夺理,那么第三句话,河间王认为绝对能够打动颜肃之的。自古想要替代前朝的人,最担心的就是名不正而言不顺。现在前朝王室人愿意当这块遮羞布,颜肃之应该顺着台阶走下来才是。

万万没想到呀!

颜肃之当场就掀桌了,破口大骂:“他也配!”

使者被骂懵了!河间王虽然势颓,好歹有那么个藩王的名头,手里还有兵,怎么就不配跟你讲条件了呢?

颜肃之接着骂:“我的女儿,值半座江山!怎么会许给他家小畜牲?!做梦!滚!等死吧!完蛋去吧!”

这回也不管什么公约不公约了,直接砍了使者的脑袋。

夭寿哦,颜肃之的逆鳞就是老婆孩子,其中最觉得对不起的就是闺女。跟山璞订婚,好歹是颜神佑点头的,现在来个河间王要截和,把她闺女称斤论两当条件。

颜肃之果断暴走了!

若非卢慎与山璞拦着,他当场就能决定也不回去修整了,直接打过去搞死河间王算了。

还是卢慎摆事实讲道理,说他好有半年没回去了,得回去给闺女撑撑场面。还有,正式给颜神佑订个婚,让别人别再惦记颜神佑了。山璞也跟着让他息怒,让他考虑一下全局,现在“疲弊之师”,需要休整。

这事儿才算完。

————————————————倒叙完毕————————————

颜神佑:…我怎么不知道我这么抢手了?

第208章 结两姓之好

听了卢慎的转述,颜神佑再抬头看一眼山璞,山璞一直注意着她,见她看过来,回她一个笑,又匆忙转过脸去了。

卢慎暗笑一声,又摆出一付标准脸来。

颜神佑无奈地道:“忠烈祠到了,把脸收一收。”

奇异的,卢慎居然听懂了她的意思,真的把脸一收,一丝要笑的样子都没有,十分镇定地跟着颜肃之去上香去了!

接下来谁便都没有了说笑的心情了,一应步骤都按照标准的流程来。颜肃之主持了祭祀,又发表激烈人心的演讲,宣布了对将士的安置等等等等。

再便是返城。

面子工程这种事情,颜神佑也不能免俗。便是方章这样在甘县令手下做事的人,也会做面子工程的。不过就是一级一级地往下下命令,组织了群众沿街欢迎而已。这里面,还有不少人家有兄弟子侄就在凯旋的队伍里。倒不全是强制上街了。

将士列队,从城门入,直到州府门前,这一溜大街,再折往东,绕城里的大街转一回。四下里还有姑娘觉得这些人帅气,颇丢了一些鲜花香果荷包一类。据说,这一回之后,有好些当兵的都娶上了漂亮媳妇儿——这是后话了。

一应礼毕,便是州府自己的事情了。

照以往的惯例,应该是给颜肃之接风洗尘,然后州府自然有人去安排一应的抚恤善后事宜等等,这些不须赘言。

此番却又有些不同,盖因李彦与霍亥还是头一回经这么样的事儿,两人声望又高,颜肃之不免又与他们多说了两句。且说两位身为府佐,又担了勘刻石经顾问,万望多多费心。

霍亥客气道:“此事丁世兄总揽,我等不过凑个热闹而已,并不须多提。”

颜肃之正色道:“非也非也,这却是一件比旁的都要紧的事情,岂能不提?”

其实李彦和霍亥也都知道,思想很重要,传播礼教很重要。这是每一个正经读书人都知道的事情,当年甘县令也不是什么望族名士,尚且亲自下乡,还跑去跟山民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这就是他们的习惯。

霍亥此言,背后之意颜肃之也会意。让这两位老先生去做府佐,但是府里正经的事情呢,又不让他们做主,一切皆决于颜神佑。搁颜肃之身处,他也是不甚开心的。

只是战时容不得扯皮,颜神佑做得最顺,要是放权与这些老先生,倒有一半的可能…让一群文人主掌了后方。到时候后院起火,自己人互掐,可能性在百分之八十。

所以颜肃之便装听不懂,一力说教化的重要。卢慎跟着说:“正是,如今南来北往之人甚众,当使其齐心协力才好。”

山璞也说:“教化之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群人搭台唱戏,颜神佑也说:“必令书同文,方可成万世基业。”说话时,又想起杜黎来了,她让杜黎去交个草稿,令她想不到的是,杜黎好几个月了,给她交了张空白的卷子来。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李彦听他们说,就明白了。霍亥是想掌权,李彦未尝不是跃跃欲试。但是呢,分权可以,这些人也一直在做。颜神佑提的那个官制,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一点李彦看得真真的。可分给谁,这就大有讲究了。人家愿意让同心协力的人,一起进来出力。可不乐意让你小算盘太多的人,过来跟人家扯皮。

霍亥坏心倒是没有,只是大方向上,不大乐意妥协。尤其是在对付颜神佑的问题上,李彦甚至觉得,霍白这个小孩子都觉得无所谓,只要能赢就行,其他的等事成了再说。霍亥非得在现在时候,也要争上一争,为后来埋上伏笔。

这样就不好了。

凭良心说,颜神佑的目光是长远的,什么事儿都要长长久久埋一笔。但是,再匪夷所思的伏笔,她对现在的事务都没什么坏的影响,至少不会耽误事儿。霍亥要是真的争权太甚,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府佐。

李彦敢打赌,他头一个就是要压制一下颜神佑。都这样了,颜家要是再乐意让霍亥多掺和,那颜家也就没什么前途了。

尤其对颜肃之来说,如今颜神佑独裁后方,是最有利的。她代表着颜肃之,代表着整个颜家的利益,人家自家人都不说话了,你在这里吵吵什么呢?等天下打下来了,再说,好吗?

所以李彦也跟着帮腔:“前番三方殴斗,未尝不是民心不齐、不通礼法之故。”

颜肃之道:“教之以礼、束之以法,其事可行。拜托两位先生了。”言语间不提丁号,并非待丁号不好,乃是熟得不需要再多提了。丁号明白其中之间,与颜肃之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寒暄了一回,颜神佑又向颜肃之介绍了她的“舍人”——丁琳、金氏姐妹、李氏姐妹。虽是男女有别,只是在昂州,这样的讲究已经被降到了最低的限度。颜肃之又是长辈,言语之中,颇多勉励之词:“你们都是女中豪杰,襄助小娘子,多做实事。”

颜神佑又请设宴事。

颜肃之道:“你们先去,我去向你阿婆问安。”

当下各自散开。席面分设在前、后两处,前后都有颜神佑的席面,她的“舍人”们跟着她。

颜肃之奔向后面,姜氏已率众出迎,夫妇俩互致问候,齐往楚氏处。

楚氏亦盛装,端坐上首。等颜肃之入内叩道,亲自起身相扶:“我儿辛苦啦。”

颜肃之听着这句话中感情之丰富,实乃数十年来从未有过之事,惊得整个人都不好了。抬起头来,硬憋出来的眼泪还挂在眼角,张大了个嘴,差点说:亲娘诶,您老人家倒是越活越滋润了。

楚氏整个人都像是干枯的花枝被浇了水,肉眼可见地鲜活了起来。虽然还是那么个老妇人的脸,也没有返老还童,可是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了。颜肃之左瞄瞄,闺女雄赳赳气昂昂,右瞄瞄,老婆成竹在胸。

上面一个气贯长虹的老娘。

他腿一软,整个人都趴地了。楚氏在他前面不到半步,正扶着他,他这一怂,正好趴亲妈怀里去了。

楚氏一怔,面上表情缓了下来,渐渐添上了慈爱之色。加重了语气道:“我儿辛苦了呀。”想想这些年,大家都是不容易的。

颜肃之蓦地心头一酸,眼泪哗哗往下掉,开始是无声地流泪,越哭越凶,最后开始嚎啕。哭得楚氏也心酸,抱着颜肃之的大头,也哭了。

颜神佑被这母子俩这丰富的感情搞得摸不太着头脑,只觉得十分突然,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他俩实在哭得太惨了,颜神佑也不知道的,被他们引得也落泪了。周围的人一个传一个,也哭了。一时间哭声震天。

外面听着哭声奇怪,最后戳了颜渊之过来。他一过来,看一个亲妈、一个亲哥都哭成这样,自己不知道怎么的,也跟着哭了。哭到一半,发现自己跟老婆两人抱头痛哭,然后醒了:MD!我这哭什么呀?我哥不是好好地回来了么?

最后还是姜氏含泪上前劝道:“回来就好。”

各叙次序,说些离别后的事情。姜氏跟颜肃之道:“我们也不给你添乱,就是能收拾的小事都给收拾一下罢。丫头出的主意,阿家主事,我们不过襄助而已。能缓将士后顾之忧,可算是没给你添麻烦了罢?”

颜肃之刚才哭了一场,觉得不太好意思,胡乱点头道:“嗯嗯。”

楚氏看出他尴尬来,对姜氏道:“你打发他去洗沐更衣,外面宴席要开了,这般凯旋,酒是少不了的,他再不饮,也要喝一些。给他些吃食垫着,别伤了脾胃。征战在外,饮食总是不如家里的,他何曾吃过这样的苦来?好生养好了脾胃是正经。”

姜氏答应一声,揪着颜肃之去收拾她去了。

楚氏又让请了丁娘子等一群人过来,道是男人凯旋,无论前方后方,都是出力的人。女人也不是旁观的,也出力的,都一起来庆祝。又说颜神佑:“你们是官儿,往前头走一走,待他们酒高了,你们也过来陪我老婆子。”

颜神佑笑着答应了。

其实席次都是提前定好了的,楚氏特意提这么一出,却也是别有深意的。她的意思,趁着这次大胜,将颜神佑的事情定下来,也将颜静媛的事情提上一提。既是稳定人心,也是锦上添花。更是趁着休整的时间,好办事儿。否则过俩月,再打起来,卢慎留不留下来另说,山璞多半还是要走的——那要拖到什么时候才能将事情办了?

却说姜氏与颜肃之一处独处,一面给他取衣裳,一面将事说了。

颜肃之手上一顿:“要立契?”

姜氏道:“阿家的意思,将四娘与卢大郎的事情也定下来,先时修书与你,你也是答应了的。我也不懂旁的,这倒不是委屈了四娘,我也便不插言,由着你们了。他们两个,都是随你左右征战的,只能趁着休战的时候办事儿,这个匆忙便匆忙了,我也不挑剔。只是嫁妆一类,四娘要是再与我神佑一样,我是不依的。当众说明白了,免得日后磨牙!”

颜肃之笑道:“都依夫人。”说着,还将一张大脸往前凑了一凑,被姜氏一条毛巾糊了脸。

于是,前衙置酒,颜神佑等为颜肃之上寿毕。各安其座,便说起前线战事。凯旋宴上,不说战事才是奇怪。卢慎等开讲,颜肃之跟着添上几句,说得神采飞扬,听者目眩神迷。

颜肃之有意将话题三拐两拐,给拐到了河间王使者那里。卢慎正讲得过瘾,登时会意,下文也不讲了,说起河间王的笑话来。

颜肃之道:“我女已许山郎,绝不食言!择吉日,你携定礼来!下回出征之前,便办你们的事情!”

众人轰然叫好!

卢慎笑着先恭喜颜神佑,颜神佑大方地道:“休要促狭,也有你的好事!”

颜肃之与女儿一搭一唱,问道:“甚事?”

颜神佑道:“他取笑我,我便要拖人下水,一道被笑。你们等你!”携众女舍人,一齐往后面去,不多时,丁娘子又来。

戏言道:“你又要做一回媒了。太夫人托我为四娘子说媒,可乎?”

颜肃之道:“有劳!”便请姜戎为媒,向卢慎他爹卢湛提亲了。

卢湛虽无官职,却是卢慎亲爹,打一开始就支持颜肃之的。现在得到了丰富的回报,亲家谋乱都没有伤到他。眼下自然是肯的,巴不得这一声儿。甭管颜静媛是不是颜肃之的女儿,不管传说中她爹跟颜肃之有什么不和谐因素。

现在,颜静媛不过是孤女,正经的颜家女儿。婚姻就代表着两姓之好。还有什么比这个正能给卢湛吃定心丸的呢?颜肃之就有一个闺女,早定给山璞了。

当下齐贺准新郎。

彼此互相敬着酒。

白兴也凑热闹,道是七日后,大吉之日,可以一起来办了。颜肃之端着酒杯,亲自跑到李彦面前,向他敬酒。却又说出一番话来,道是:“小婿幼失怙恃,请拜先生为师,可乎?”给山璞搞个长辈,虽然不能全部代行父母之职,倒也是能充个场面。

李彦一口答应了下来。他对山璞的印象倒是不错,对颜肃之能坚持信用也颇为赞赏。

于是李彦便与卢湛一起被贺了。

其次便互夸,山璞夸卢慎周到能干,卢慎夸山璞谦虚且善战。

颜渊之两个儿子,原就是想上阵的,先前是被颜神佑给拍了回来,这回再也忍不住了。

听到山璞奇袭成功时,颜希礼一拍桌子,大叫:“好!男儿当如此!伯父!我要投军!”他比颜神佑小上两岁,自己投军都能收的年纪了。他一开口,他弟比他还小两岁呢,也跟着叫。

颜渊之气急败坏,哪有儿子投军不问亲爹的?他原是想长子从军,话还没说呢,小儿子跟着叫起来了。隔着十米,一个酒杯砸了过去,命中!佐以:“你哥就算了,你添什么乱?”的大吼。

颜希义跟着喝了点酒,他酒量不甚好,喝醉了声音便大,又吵嚷起来:“我怎么啦?都是阿爹的儿子,都是伯父的侄子!我也有用功读书啊!呜呜呜呜…凭什么不让我去…”

好一番热闹。

堂客这里,也是极热闹的,山璞的事儿,不用说,阿婉也做不了她哥的主,只是跟着起哄:“这样最好,我早盼着这一天了。”

殷氏如今倒是乖觉得很,一句外话没说,只有赞成的份,且说:“还要问过他父亲才好。”

又谢了丁娘子。

颜静媛十分羞怯,有些不好意思,亏得亲妹子陪着她。颜静娴倒为姐姐高兴,卢慎得颜肃之之重视,又是早班底、旧人,前途无量的。

纵使如今世道不太平,世人犹崇世家,还崇得特别厉害。昂州这里算是比较开化的了,一是世家少,二是颜家也不甚提倡世家。虽如此,卢慎以未到而立之年,先为长史,合州之内,反对的人也是几乎没有的。至少,没人说出口,办事的时候也没遇到什么阻挠。

通常,少年居高位,小吏会有些阴招使绊子。但是卢慎名气又好,能力也有,加上姓氏,居然畅通无阻。

这样的出身,哪怕有个前妻,对颜静媛来说,也不亏。

更兼殷氏这个婆母如今气焰已熄,颜静媛倚着颜家,日子必会舒心的。

女人里也畅快得很。

宴到半夜方才散去。

因凯旋,昂州城三日灯火不禁,各自归家。

楚氏特意对郁氏道:“他们前面都有酒了,既是自己哥哥家,就留一宿,让四郎醒了酒再走。两个小东西酒也够多的了,听说还闹来?外面人多,别鲁莽冲撞了人,反而不美。”又留了蒋氏等人。

蒋氏精神有些不济,然而见楚氏这样,便猜她这是有事。思及方才说到外孙女的婚事,便长了个长眼儿,带着儿媳孙女儿留了下来。

果然是有事的。

楚氏问颜神佑前线事,颜神佑笑说了一些。丁琳原也在前面,此时又说了河间王使者之事。

郁氏取笑道:“河间王何须盯得这么紧?何况还是在被戳穿的现在?背叛了名门越氏,对于一个反王来说,这个傻得可够厉害的!”

颜神佑笑道:“河间王是被被两下夹击,实在是有些受不了的。到时候,本地士人只要付出一点传价,就能断尾求生。他,就是那个‘尾’。自己都要小命不保了,还谈什么别的呀!趁着手里还有两个兵,算能谈价钱的时候来谈一谈。拖两天,连谈价的资格都没有了。”

阿婉在姜家女眷面前,一向表现得很淑女,此时再也忍不住了,嘲笑道:“一个反王,还道有多金贵呢。”

颜家跟河间王的怨仇太深,亲友们同仇敌忾,开了好一阵的嘲讽。

正说话间,颜肃之兄弟父子都到了,连颜孝之的两个儿子也都来了。

楚氏见人都到齐了,命人整治席面。残肴已撤,上了茶果,这才对众人道:“诸位非我家人,便是亲眷,我有一事,还请诸位做个见证。”

蒋氏便问何事。

楚氏指颜神佑与颜静媛道:“她们两个,今日要定下亲事来。事急从权,不日便将完婚,她们的嫁妆,便要剖析分明了。四娘父母不在了,外家离得又远,我便为她做个主。”

蒋氏道:“应该的。”

楚氏道:“她们各人亲戚帮衬的,我不管,自己家内的,我要说个分明。三房之积蓄,分与四娘、五娘姐妹二人,旁人不得插手。”

众人都说应该。

楚氏又道:“只是这两个孩子父母去得早,一应事务,需家内操持这是正经的道理。唯有嫁妆,便显得薄了。我便作主,将这些补齐。只有一样,田产等物事,可齐平。我家内盐糖之利,悉因二娘而来,这却不能一视同仁了。”

颜静娴抢先道:“原便该这样。阿婆之言在理,我们自幼便赖祖母与叔伯抚养,一般看待。再争执不该得之物,是太贪。”

颜静媛别的不会说,只说:“我只听长辈的吩咐,长辈们何须与我等计较?”

楚氏道:“你且住,听你们伯母说。”

姜氏道:“虽是如此,也不能叫你们寒酸了。你们姐妹出嫁,各领五百亩盐田。盐利甚重,制法是密方,且不好交与你们,你们只领其利。以后五娘,也是这般。六娘父母虽在,旁人都有,没有落下她的道理,与大娘一道,皆有后补。”

无人问颜神佑要领多少,答案却很快揭晓。楚氏命颜渊之书契,定了各人名下嫁妆的数目。蒋氏心里却明白,这根本不是为证姐妹的嫁妆多少,乃是定了下来颜神佑与兄弟们之间分家的数目!

颜肃之提笔在后面写将他分家时所得之部曲,现今之坞堡等,皆划到颜神佑名下,这才是重头戏。

姜戎心下十分不安,女儿掌了数千精兵,这个叫什么事儿呢?但看妹妹妹夫的样子,像是已经下定了决心?他便也不在此时多言,只签字画押,加了个印子,也当一回见证之人。

又有郁衡,是六娘的舅舅,也是姻亲,都作证人。颜希贤代表父亲,也签字画押。心里十分吃惊:卧槽!二叔把家底给妹子了?那我兄弟肿么破?

契约一式数份,各执一份,楚氏亦有一份留存。事毕,楚氏摆手道:“都散了罢。”

她觉得自己的心忽然柔软了起来,有点担心颜孝之。如果颜孝之聪明,就该将坞堡所在之地,拿到手里掌握起来才好。这才有点后悔,没有让长子培养出特别的决断。

又担心女儿,在京城也不知道怎么样了。阮梅南下,不知道京城如何,很想接了女儿来团聚。

【我真是老了,】楚氏想,【心越来越软了。】

第209章 又出鬼主意

对颜肃之的决定吃惊的人不止是颜希礼一个,颜肃之的决定,本身就带着浓烈的中二色彩。是,嫁女儿谁家都会给陪嫁,有钱有势的人家,不止陪送财富田庄,还会陪送奴婢部曲。

可特么谁家陪送…训练有素的精兵?

可以说,虽然本次出征玄衣无份,但是以其战绩来说,在昂州还是顶尖的。尤其颜神佑有钱,什么好处都往玄衣那里堆,玄衣从组建开始,得到的训练和补给都是最强的。并且,这一支队伍如今已经发展到五千人了,最恐怖的是他们战马的配给率。昂州马场的战马,先尽着他们给。

这是发家的家底子,现在一转手都给了颜神佑,连颜神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给这么多,她肯定是要推辞的,只是颜肃之当时的表情过于镇定,一时镇住了所有人,到最后才小声说:“阿爹,太过了。”

颜肃之一边签字一边说:“我自有主张。”

他一说这话,别人都不吭气了。连姜戎都没有说:“那六郎八郎怎么办?”他看得分明,将来这昂州,怎么也不可能交给朝廷了。纵然颜肃之生前没有自立门户——等他死也要好些年——死了也得想办法给六郎找朝廷找个官方认证啊!所以,昂州是儿子的,家底就必须给女儿了。

颜希贤左看右看,他阿婆没说话,他四叔没插嘴,人家亲舅舅都默认了。也只好默默跟着签名,名字签完了,看颜肃之盖了印,才恍然大悟——这不还有昂州么?

楚氏想更多一些,这些是颜神佑应该拿的。颜肃之事成,六郎不需要这些部曲家当。事败,十五年内,能理起这一摊子事的,只有颜神佑。那还如给她呢,何必藏着掖着的?只是这样的安排,正合她意。不是不疼孙子,也不是不顾大局。总觉得…越留着,后来酸丁越多,越会坏事儿。不如让颜神佑抓着,也好压一压那些个酸丁。

颜肃之想的就简单得多了,闺女出力太大,以后这基业给不了她,还不许当爹的先给闺女点好处?

六郎、八郎都小,亲爹亲妈都决定了,亲舅舅也不发话,就这么被代表了。

这些部曲里,有当时分给四房的,颜渊之都交给他二哥了。既然交出去了,也就没想着再要回来。他二哥乐意怎么分就怎么分,想给谁就给谁,只要颜家不败落,他就没有意见。

于颜静媛姐妹而言,大的没甚主见,小的看得明白,都没什么亏吃,还有贴补,也是知足了。且日后仰仗家族之处甚多,何必强争这些呢?

这件很不合常理的事情,让颜肃之办下来,居然意外的顺利。

分完了嫁妆,几人各执一份。楚氏问道:“日子你有数么?总不好叫她们同日订亲,那成什么话?”

颜肃之道:“白兴已经去看了,七日后是个吉日,再往后,也有。卢家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家,也会看日子。这几天就将事情办妥了。神佑的事情,说了许久了,要不是这回荆州有事,早该定下来了。四娘原比她小,收拾得也晚,缓几天,样样收拾妥当了才好。”

楚氏嘲笑道:“你男人家怎么这般仔细了?有我们呢。”

颜肃之道:“那我可去选成亲的日子去了,便宜小子们了。”

说得众人都笑了起来。

楚氏道:“要没有这么个小子,你又该愁了,胡说些什么呢?定下日子就与亲家说好了,归义侯府那里没有长辈,给我找人去收拾妥当了!”

颜肃之听他亲娘发话,才雄起了一回,又蔫了,乖乖地答应了。

楚氏见天色已经很晚了,便留大家都歇。蒋氏等往姜氏那里去,颜神佑接待着姜宗等。姜戎往客房里休息去了,颜渊之一家在州府里倒也有个落脚之处。

姜氏见颜神佑执行姜宗,心道:她们姐妹一处倒好说话。姜宗是已婚妇人,年纪又比颜神佑大不太多,正好与她说些个夫妇相处之道。

眼睛一转,又见阿萱姐妹并阿茵也在一旁。看阿萱神色有些落寞,想起她父母祖母等都在京中,心里便“咯噔”一声。她方才隐约听颜肃之说了一句,什么阮梅提兵南下,要攻京师。虽然一时半会儿的打不到,可也是够呛了!

不特是唐家人,还有姜氏的舅家,那也是陷在京城的颜家原就是从京中迁来的,亲朋故旧,盘根错节的关系都在京师!这些人要是出一点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建安坊与同昌坊,便要集体带孝了。

还有颜孝之,离京不过三百里,也不是十分安全。

姜氏担心一回,见颜肃之与颜神佑的表情都挺正常。定一定神,心道,他们一定是已经有主意了。只是阿萱这事…

姜氏有心,将阿萱说给颜希贤,两家再结一层亲的。她的儿子太小,娘家侄子要说也好。只是虽及一个“日后”,还是颜希贤比较妥当。眼下太晚,不如明日再跟颜肃之商议商议,看可不可行。如果可行,便跟楚氏提上一提,联络上颜孝之。

蒋氏见她心不在焉,还道她是因为女儿要出嫁,反劝她:“都要经这么一遭,你阿家说的是,她要嫁不出去,你才要愁呢。”

姜氏不敢跟蒋氏说阮梅就要打到京城了,怕她担心舅家,勉强对蒋氏道:“我在想,定亲的物事准备妥当了,赶在他们出征前办了喜事儿,还来不来得及?”

蒋氏原本没精神的,被方才的事儿醒了神,此时也提了些谈兴,对姜氏道:“来得及。你只须将神佑的事情办好了,她妹子的事情,比着她的例来就是了。”

范氏等陪着婆母,也说:“正是。还有我们帮忙呢,不要太着急。”却再也没有人提颜肃之休整不几月又要出征的事情了。

一夜无话。

颜神佑那里,却与姜宗聊了好些时候。两人在京城的时候就处得不错,颜神佑这般也与姜氏有一样的心思。姜宗是丈夫在京中,也是极担心的。颜神佑也不敢提阮梅的事儿,姜宗倒是今日说她亲事的缘故,也没往这上头想。

见她神色不大对,只是安慰她:“父母待你好,这是好事,他们自有考量的。六郎、八郎,也未必用得着这些。”

颜神佑勉强笑笑,她这会儿已经想明白了,这是亲爹的心意,她接着就是了。

姜宗见她还没有放松下来,索性说:“你从小想得就比旁人多,小时候的事儿,咱不去说它了。那时节,你是不多想也不行。如今姑父正兴霸业,你不要想得太多。便是归义侯,好男儿志在四方,你也须放他出去搏一搏。我们说话,不说虚言。只说归义侯门第不显,他再不拼搏,你便能开心了么?”

颜神佑道:“我并不是这个意思的。只是…一时有些感伤罢了。”

姜宗道:“归义侯府难道不在昂州城内?他们纵出征,荆州还会比京城远么?”

颜神佑道:“你想姐夫了?”

姜宗嗔道:“你又促狭了,还没定亲呢,跟我说话就这般了,”又一叹,“我是怕孩子要不认识爹了。男孩子,没有父亲教导,终是个缺憾。”

  如果觉得诗酒趁年华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我想吃肉小说全集诗酒趁年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