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我想吃肉作品诗酒趁年华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但是那些个觉得不能打仗了,没了外块、不好抢劫、不好发财的兵痞,心里就不痛快了。本来就是不安份的生事份子,就更讨厌这种稳定的环境了。更有一等人,是阮梅时期的既得利益者,阮梅那会儿也授田、也减租,不过因为执行的问题,很多人损公肥私,借此欺压良善,置办下来了家产。大周兵锋过处,将这些人打回了原形——如何能咽得下这一口气?
巧了,靖阳出了这档子事儿,神婆天师乌烟瘴气地一搞,弄得这些人的心也活络了起来,与神婆天师搞到了一起。
如果只是这些人,也没什么组织能力,顶天了就有些坑蒙拐骗的小聪明而已。坏就坏在旧族也不大满意。以伪陈为例,伪陈旧族里如窦家这样的,被有限度地恢复了,虽然不如全盛时期那样的连王侯都要敬他们五分,倒也加入了新兴集团可以分点红利。如阮梅岳父章家那样的,因为附逆,被毫不手软地干掉了,这也没什么。
有问题的是处在两者之间的,不是一心向着大周又立有功劳,也不是全灭。不上不下,既不得重用、恢复不了昔日荣耀,又没有死透,还有些势力。
三种人混到一处,旧族故意对神婆天师表现出尊敬,又引导民心。甚至请一些天师到家中作法。而对明知道会闹事的伪陈旧兵旧吏不加约束,纵容他们与神棍同流合污,装神弄鬼——战死的冤魂就是他们装的,挖个地洞什么的一躲,瞅着人多的时候放个烟,然后钻出来吓唬人。
他们还悄悄地为匪盗,只要不抢到旧族头上,旧族明知道他们在哪里,也不会去管——是在抗议大周下令拆除坞堡。
本来六郎一路北上,接见了许多旧族,旧族对他的感观还是不错的。六郎走过去了,他们才发现,坞堡还在继续拆着呢。旧族觉得智商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必须不能忍!便利用了这次疫病的事情,一面抬举神棍,一面又夹些私货。比如这事儿是因为朝廷做事不周,任用女子,阴气太重。又比如,朝廷不大用旧族,反而用寒士。这两样都是坏了伦理次序,是以下凌上,所以才会有疫气。
这是天地在示警!朝廷必须得改!
颜神佑长叹一声:“人都是聪明死的。六郎,下令他们缓一刻出兵。”
六郎因问:“阿姐还有何事?”
颜神佑冷笑道:“叶丞相,征铁锹、石灰尘!伯父,您将这周围的旧族名录默给我!”
唐仪吓了一跳:“你要做甚?可不能冲动啊!”
被个中二病劝着说别冲动,颜神佑都要气笑了:“谁敢犯法,我就敢杀,”问席重,“你说,为什么旧族不敢跟阮梅讨价还价,却敢来辖制朝廷?”
席重无奈地道:“因为朝廷讲理啊。”
唐仪这回儿平静下来了,对她道:“就是,朝廷也要讲理的。这事儿,充共量你拆了他的坞堡。他又不是自家做巫蛊之事!”
“推波助澜,旁人看不出,你也看不出?”
唐仪道:“可是没有了他们,您北伐也不会这么顺利吧?”阮梅倒霉,旧族也是推手哟。
六郎沉声道:“纵然不杀,也要煞煞他们的锐气。阿姐想怎么做?”
颜神佑道:“巫蛊之事,从来都是斩的!不要说要祭鬼么?就斩了首恶的脑袋!当献祭好了!再有,既有疫病,那地方就封了吧,不好再住人了。掘地三尺,石灰拌土!做匪盗的,斩!信神棍,行淫祀,包庇盗匪伪朝散兵,靖阳全境,一堡不留!”
这做得比六郎又狠绝,六郎一想方才听到的情报,反而觉得这样解恨。当即对颜神佑道:“借席重一用。”
指名让席重去做这件事情。窦驷面上有些抹不开,还是忍了,心里将那位瞒着他的县令祖宗十八代都骂完了,才想着要赶紧给弟弟送信,在朝廷那里为他说点好话。
席重苦逼着脸,领了口罩,往靖阳去了。
六郎这才轻声缓语,询问这书生的情况。
第286章 开始建城啦
话说,颜神佑与六郎两个拖家带口、扶老携幼到了伪陈旧都,预备稍事休息,便分头行事,却遇到了一个下马威。姐弟俩也不含糊,一个比一个手狠,直接就把人给砍了。
六郎跟颜神佑借了打手,在他姐的补充之下完善了整个行凶的计划,然后就没事儿人一样地跟那位上书的书生聊起天儿来了。此人上书颇得六郎之心,认为这是一个对朝廷相当有诚意的人,并且见识不凡。至于是李彦还是杜黎,还得看他接下来的表现。
颜神佑下完了令,默默地跟唐仪抢儿子。唐仪也不知道抽的什么风,抱着宝宝不肯撒手了。宝宝十分无奈,他也想跟亲娘呆一块儿,一点了不想理唐仪这个怪叔叔!【阿娘真的好帅啊!想要抱抱!★~★】难得看到亲娘正经脸,宝宝很想近距离接触一下的。
未果!唐仪一掺和,他娘果断从高冷霸气一秒种变逗比。宝宝很心塞。
与他一样心塞的还有叶琛,眼看太子还算正常,公主和那位著名的中二病抢儿子,什么形象都没了,作为丞相,叶琛感觉压力很大!
倒是那位书生很镇定,一点没有“卧槽!上流社会居然是这种德行”的猎奇表情,一板一眼地跟六郎自报家门。书生姓江,名非,本地人士,师从一位名士,不幸的是,他还没来得及领到毕业证书兼推荐信,天下大乱了。他跟着名士老师四处飘流,名士老师没飘多久病死了,同窗们也散得四处都是。
他饱受离乱之苦,对于朝廷无能简直深恶痛绝。
颜神佑一边抢儿子,一边想,这位看起来不像是个世家子,大约是个小康人家出身,但是已经中家道中落了。能跟随个名士老师学习,也是费了不小的劲儿。快要苦尽甘来的时候,饭碗被砸了,房顶被掀了,心里没有怨气才怪。
照这么看,他有这次上书就再正常不过了。
天下能人异士多矣,天下太平的时候,颜神佑丁点儿大就操心自家在乱世里怎么过,没想到长辈们早就看出来了,早早地经营了起来。此时也是,不止她一个人看出来一个强有力的朝廷的重要性,也不止是李彦等朝廷大臣支持抑制豪强,权归中央,连一个白丁书生,都晓得盐铁官营的重要性。
颜神佑心道,如此看来,真个不将盐业放手,也是有群众支持的。
六郎听完了书生的自我介绍,也不问他那位名士老师是谁。鸡蛋好吃就行了,你管是哪只鸡下的呢?尤其…这只鸡还已经死了。
六郎静静地听完,突然问了书生一个问题:“你什么现在拦路上书?叶丞相在此多时,靖阳事又生在数月之前,彼时何不上书?可有人阻塞言路么?”
江非倒是坦然:“不见君子面,不敢妄言。”
六郎笑问:“你昨天看过我了?”
江非道:“并没有,臣只观殿下行事耳。”
颜神佑和唐仪都不抢了,他俩还没什么,宝宝已经一身汗了,两人都心疼宝宝,颜神佑给宝宝擦汗,唐仪已经小声讨水来要给宝宝喝了。宝宝翻了他一个白眼,伸出胖胖的手指头指着他道:“不要淘气!”
颜神佑闷气一声,唐仪不自在地坐正了,那意思:我很忙,我在听正事儿呢。
巧了,就听到江非这句话,他乐了:“君择臣,臣亦择君?你倒是有古君子风!”
江非正色道:“岂能为权势俸禄而失操守?”
颜神佑问道:“你看太子如何?”
江非道:“极好!”
六郎喉咙里轻轻咳嗽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颜神佑又问:“好在哪里?”
江非道:“若殿下为小人所乘,听信谗言,退让而祭祀,臣宁愿深埋深山,好避他年战祸,苟且偷生。幸尔殿下非常人,大周果然有国运,臣拜服。”
六郎道:“你相中了大周,可知大周相中了你没有?”
江非道:“听闻大周欲科举取士,臣虽不才,请应试。”
颜神佑道:“不觉得我们这么随意,是轻士?”说着一举宝宝。宝宝以为颜神佑在跟他玩,咯咯笑了两声。
江非摇头道:“不一样。臣虽审时度势,却不是泥古不化。”
颜神佑道:“现在朝廷缺人,科举一时半会也搞不起来。”
六郎问道:“那怎么弄?”
颜神佑道:“先让他干活儿,等朝廷北迁了,开科考了,再让他来考!”
【卧槽!这样也行?】号称并不泥古不化的江非惊呆了,这真是一个蛇精病的朝廷啊!
六郎问道:“干不干?”
“干!”
六郎当场就把他收进东宫做洗马了,相当的干脆。叶琛是丞相,六郎是代父巡行,颜神佑是尚书令,三个人一同意,这事儿也就定下来了。六郎过一时补个报告给颜肃之就算齐活儿了。
颜神佑道:“江郎要是早些过来,就不用席重跑这一趟啦。”
颜静娴听正事儿说完了,才插言问道:“阿姐担心席重?”席重与女孩子们接触得比较多,颜静娴也是知道的,席重又怂又软,让他带队去砍人,行么?
郁陶一直不吭声,他与叶琛一样,觉得被这件事儿打了脸,还没缓过气儿来呢。这会儿才憋出一句来:“席重有大勇。”
颜神佑道:“大勇若怯。有勇气的人,必然不是四处撒泼的,那是蛮横,不是勇。”颜静娴点头,慢慢体会去了。
六郎道:“既然出来了,四处走走?等他们回来?”
颜神佑道:“好。”
叶琛却道:“靖阳之事,臣竟不知,是臣失职。臣请殿下许臣返城,细察此事,再咨之地方。臣恐非靖阳一地有不遵政令之事。”
六郎道:“丞相自便,大将军,同来?”
郁陶强笑道:“好。”
江非围观过周军的军容,进营盘还是头一回,脸摆得很正,眼中却透着好奇。宝宝也与他一样,一双大眼睛滴溜溜地看,趴在颜神佑怀里,还小声地问道奇怪的问题。颜神佑也小声给他解答,连六郎也跟着听住了,又小声跟郁陶讨论。
当天,六郎一行人便住在营盘里,搞得城中诸人心下惴惴。他们已经听说了两位殿下的处置办法,都吓了好大一跳。没参与其中的叹一句“王者气慨”,参与其中的一面骂“霸道”一面想要暂时收手、求人说情。
最好的人选当然是唐仪,可唐仪也搬营里住了。于是往蔡氏与越国夫人那里送礼救见,越国夫人推说不舒服,谁都不见。蔡氏收了他们的帖子,回话说等唐仪回来了,会跟唐仪说。
吃了一回闭门羹,方有人觉得事态严重了起来。忙往靖阳那里打探消息,得知席重在那里动了真格的了,只得硬着头皮,往城外请见。
此时,六郎已经在城外住了两天了。这两天他觉得过得很爽!天天早起,跟着士卒一起训练,极合热血少年的胃口。
席重回来复命的时候,他正吃午饭,早上锻炼得用力,午饭都多吃了两碗。听说席重来了,他倒没弄“吐哺”那一套,伸个筷子一指旁边:“给席重添个座儿,还没吃吧?一起吃。”
席重常年怂脸,经常性地让人误解,六郎越过他,看向他后面的校尉,见人家一脸喜色,就知道这事儿成了。至于席重的苦瓜脸,搞不好是看杀人太多,不开心了。
趁饭菜还没端上来的功夫一问,果然。
六郎埋头扒饭,颜神佑低头看儿子吃饭。宝宝自己拿着个勺子,吃得很认真,还特别想用筷子,就是用不好。
用过了饭,城中人知道席重回来了,不但回来了,还带着满身的血气,后面的囚车里还钉着十几号人。囚犯们像从面缸里捞出来似的,一身的白粉儿。更让城内旧族惊惶的是,席重并没有将军士全部带回来,还留了人在靖阳那儿拆坞堡——神棍招供,是受过某些士绅的香火的,又有伪陈是散兵游勇,在周兵手里吃了亏,还往坞堡里逃跑。
前者还能说自己受了蒙蔽,后者,妥妥的天地会即视感。
城外的家被拆了,城内自然是坐不住了,不是自己家,也是叔伯兄弟表叔姨妈的家。走,赶紧走,过去求见。哪怕痛哭流涕,悔不当初,也要先把眼前这一关给过了。一路上就想抽自己个大嘴巴,真是没想到这姐弟俩这般难缠!
人很容易被经验所扰,走入思维的误区。比如说,一提武将,就觉得人家是个没文化的大老粗,首先是长得粗,其次是粗心,然后是生活不精致,再然后是神经粗头脑简单,最后是做事粗糙。再比如说,提到王子,就以为是个帅哥。见人年轻,就说人好糊弄。
经验主义害死人呐!
凡事都有例外,比如武将里还有兰陵王这样的美人,又比如王子里还有超长待机的秃头。
再比如颜神佑,人家长得精致,生活精致,该细心的时候特别细心,做事不按牌理出牌,偏偏能把你克得死死的。又或者如六郎,年纪是小点儿,神经病的程度是一点也不低。
这下好了,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本来人家还“年轻脸嫩”“不好意思”搞强拆的,强拆也先拆那些没根基的人家的。现在叫人拿住了把柄,可不就一齐拆了么?
一路上,你怨我、我怨你,都说没想到会挨这么狠的手。
到了行营,门儿都不让进的。好说歹说,门口打了报告,才放他们进门。一进去,只见骄兵悍将目不斜视,刀枪森森泛着幽光,营前大校场上堆着好些囚车,一个里面关着一个面人儿。
求见太子,不见;求见公主,不见;太阳地下罚站了一个多时辰,才看到唐仪背着个手,蹓蹓跶跶地过来了。
有亲戚在靖阳附近的余道衡忙上前与他见礼:“唐公!唐公!唐公留步!”
唐仪摆一张晚娘脸出来:“啥事儿?”
余道衡问道:“唐公,我等求见太子,不得接见,不知是何缘故?”
唐仪歪嘴斜眼看着余道衡,嘲讽全开:“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啊?你们家在靖阳那四周的人口不少呢吧?别告诉我你事先不知道靖阳的事儿啊,看人家爹妈没过来,就欺负人家孩子没经验是吧?想看笑话儿是吧?想占便宜是吧?现在怎么样啊?”
余道衡被嘲笑得吃不消了,臊得脸红脖子粗的:“唐公这是什么话?我等闭门过日子,占了谁的便宜,又看了谁的笑话儿呢?”
唐仪凑近了,一呲牙:“还跟我犟呢?不就是觉得大周北伐,你们也算是‘起义’?觉得有功了?!要不是有这么点子‘功’,你们现在就死透了,你们知道吗?!还争呐!没有大周,你们敢跟阮梅讲这个道理?给你脸了,见好就收吧。”
余道衡憋气道:“可如今…”他已经懵得说不出话来了。
他身后还站着方铎等本地士人,显是公推了余道衡做个代表的,见代表说不同话来了,方铎只得自己上阵:“唐公,还请唐公救救我等,给我等指一条明路。”
唐仪还要臭显摆一下:“现在知道怕了?早干什么去了?看看窦家,老实做事,现今如何?”
方铎道:“他家的坞堡,也不曾拆。”
唐仪道:“好事儿少想,明路?朝廷让做什么,就做吧!”
方铎还是不想死心,强撑着问道:“真没有回转的余地了么?”
唐仪一卷袖子:“MD!老子过来还没玩着,净给你们糊墙了!我TM跟殿下说,你们也算是有功的,才息了这雷霆之怒,没有深究否则,你们自己说,收容前朝余孽为乱,纵容巫蛊,是个什么罪名?!”【1】说完,一抹脖子,“咔!”
余道衡勉强道:“殿下要如何?”
唐仪道:“殿下事儿多着呢,哪有功夫在这些小事儿上闲扯?你们自己也看到了,凭你智计百出,人家一力降十会。就是比脑子,你也比不过,当初那丫头在京里,御史都没有招架之力的,也就你们,无知者无畏。你们是真看不出来,如今大势已不可挡,还是装傻充愣,要死马当活马医?别马没医好,牛也搭了进去,房子也着了。”
余道衡道:“唐公,眼下如何?靖阳那边的人,又怎么样?”
唐仪道:“还能怎么样?不交出几条人命来,平不了这个事儿,不拆了坞堡,就等着算账呗。交了,拆了,服了,你们还做你们的官,办你们的差。你们的子弟还有优待,照旧进学。照着原先的籍册,你们的田产还是你们的,你们的奴婢也还是你们的。我说得够直白了吧?”
余道衡一脸痛苦地道:“那…那些人就不管了?”
两边和稀泥,唐仪的耐性终于耗尽了!怒道:“你们知道公主是怎么说的么?”
方铎压下了余道衡的手,问道:“不知道公主是什么章程?”
“敢作就得敢死!不敢死就别作!别作得起死不起!作完了死又咬着手绢儿嘤嘤嘤,说自己委屈!我瞧不上那样的孬种!没得看着恶心!做跳梁小丑有意思么?可长点儿骨头吧!”唐仪如实复述,说完了,觉得特别的痛快!早就想这么骂了!
余道衡和方铎等人像是被人抽了一鞭子,脸上血色顿失。怔愣了许久,才垂头丧气地告退。
唐仪心说,你们闯完祸走了,我还得进去接着给你们糊!真该把你们跟这些妖人一块儿放石灰里滚一滚!
将士人放到石灰里这事儿是办不得的,唐仪也只能拿神棍、散兵出气。
六郎此行,是有颜肃之授权的,快速地给这些人定了罪,用战时的法律,而不是走正常的法律程序,判完了罪便将“首恶”二十余人斩于闹市街头。给了旧族的面子,只是拆除了坞堡,没有将他们的家眷诛连流放,却又没收了一些财产。
六郎更借此事,下令伪陈境内之坞堡要全部拆除。颜神佑与他配合默契,这边下令,那边动手。并且悬赏,有私建坞堡者,知情告官的,经核实,奖励帛百匹。
颜神佑便写信给颜肃之——既然坞堡已经开始拆了,我们也去建城了。六郎处理明断果决,颇有风范,文有叶丞相、武有大将军,我很放心。宝宝跟着我,养得挺好的,就是唐伯父不知道中了什么邪,抱着我儿子不肯撒手,被我赶走了。
颜肃之接到女儿的信,读到有趣处,直拍桌子:“好小子!干得好!”他儿子闺女处事的方式自然是颜家风范,中二得够味道,极合颜肃之心意。
又,颜神佑给昂州写的家书里,宝宝和小朋友们的相处情况占了很大的比重。颜神佑又抱怨宝宝总让别人不要淘气,颜肃之更乐了。
看到最后,又叹气:“什么时候能早些一家团聚呀。”把信折一折,放到信封里,命人拿到后面给姜氏和楚氏看去。想当个合格的皇帝,就得努力工作。他闺女除了家书,还上了两份本章呢。颜肃之估计,一份大概是关于靖阳事情的正式报告,另一份就是建城的汇报,比如还要祭个神什么的。
打开第一份,猜着了,大概跟六郎说的差不多,就是借题发挥,让旧族知道厉害,两处达到一个平衡。照颜神佑的估计,旧族心里会不服气,但是肯定会接受这样的条件——大势所趋,他们不过是在垂死挣扎,想多争一点好处而已。
颜肃之提起朱笔,批道:说得好!打一批、拉一批,不要树敌太多。
再看另一份,说得就更有意思了,一份奏章,却是两个内容,其一曰大索貌阅,其二曰输籍定样。【2】
大索貌阅,就是清查户口,比一般意义上的括隐更为严厉。不但要核对户口数,还要核对是否与户口簿上的一致。
输籍定样,就是确定户等。按贫富来决定征税的标准。这也是无奈之举了,一家人要是太穷了,你再让他跟别人交一样的税,不是逼人破产么?
这两样都是国家征税、征发劳役的基础。
颜肃之顾不得时间,一叠声地催道:“快请丞相、尚书们过来议事!将太尉也请来!”他的心里,已经取中了这份建议,请丞相们过来,乃是商议细节的。
李彦等不多时便至,看颜肃之红光满面的样子,便猜是不是有什么好事发生。靖阳之事,他们事先并不知晓,只道是太子北上,做事合了皇帝的意,丞相们也觉得这样真是极好极好的。比起父子不和,这样父慈子孝的,也是大臣的福气。
李彦先问:“可是太子那里有好消息传来?”
颜肃之一怔:“啊?啊!也是。”
“?”
颜肃之先说了靖阳的事情:“这些蠢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知道老子的儿子比他们聪明吗?”
【难道不是因为你闺女的拳头比较粗野吗?】这是许多人的心声,吐槽着,还得跟颜肃之道喜,说您有这样的儿子真是好啊!国家之福,社稷之幸。
颜肃之道:“嘿嘿,我儿子闺女都好哒!看这个!”
李彦一手接了,心道:不知道又有什么奇葩的点子了。翻开来一看,果然够奇葩的!还要查人家长什么样儿!再细细一看,越看越觉得可行。
传阅之后,姜戎与楚丰神色之间就有一点异样,两人一眼就算出这里面的门道来了。国家对百姓的控制力增强了,旧族再不复往日之风光了。两代国舅相顾无言,心中似悲似喜。
蒋熙反倒比他们俩平和,蒋氏受创,一时难以恢复到从前,对于坞堡什么的,反倒没有那么执着了。只是在心里哀叹,旧族风光的时代,过去了。这个时候,蒋熙就不免想到颜神佑,她小的时候就不觉得世家可畏,长大了,果然给旧族套上了笼头、捆上了鞍鞯。
被蒋熙认为要把旧族当牛马使唤的那个人,现在正在搞封建迷信活动!
靖阳事毕,六郎留守,颜神佑带着队伍奔赴新京长安择址之地——丰原。
建城之前,古尚书等先要实地勘探,颜神佑与颜静娴等人还要先把随行的百工、官员、百姓、军士等划区安顿好,让他们先建房、春耕。天气渐热,继续睡帐篷也无不可。叶琛对此早有准备,也派了好些个帮手来。
安顿下随行人员,盯着春耕结束之后,新京的建设工作,才正式开始!
头一件事,就是祭山河之神,祭以太牢,再行占卜,卜筮得吉,才破土动工。
作者有话要说:【1】唐律里,搞巫蛊害人的,属于十恶。
【2】这是隋代的政策哈。大索貌阅,就是一一核对你的姓名、性别、年龄、长相,确定你是不是该服役。防止冒充老人和小孩儿(这两类人是不不用服役的,老人到了一定年龄还有优待,还会免子孙的税和役)。
输籍定样,就是确定你的承受力,而决定你需要缴什么样的税。虽然国家会定一个正常的标准,但是事有例外,农民破产,要不做奴婢做隐户(国家人口减少,豪强势力增大)、要不就去当土匪做流氓(社会不安定因素)。这种情况下就会不收或者少收。有人会钻这样的空子,冒充贫民,就不上税,这个也是要严查的。
这两样,都是国家增强对百姓的控制力,削弱门阀势力的措施啦。
第287章 又要坑人了
古尚书作为专业人士,安排的头一件工程并不是将图纸投在地皮上起图,更不是取土筑墙,而是开凿河道,引水灌溉农田。经营长安,得先让百姓安顿下来种田才好,不然粮食都要不够用的了。到时候,百官百姓的衣食,就能把国家财政给拖垮一半儿了。
能有这样的老手帮忙,颜神佑的工作无疑是轻松了许多。她一开始也只想到了授田、搭建临时居所这样的事情,连耕牛、种子、农具都想到了,反把灌溉系统给疏忽了。她的设想里,是水陆两路的运输系统,将来是要开凿运河,支持运转的,倒没想到河渠的灌溉作用。
见古尚书规划得宜,颜神佑暗叫一声侥幸,虚心向古尚书讨教。反正她现在也没有旁的事儿了,六郎被拖了来,就是来做苦工的,颜神佑可轻松了许多。古尚书不敢掉以轻心,建城没什么,让他提心吊胆的是颜神佑跟颜静娴两个人都带着孩子,两家的孩子都很小,长安城还没有建成,条件比较艰苦,万一有个什么好歹,古尚书就地跳进正在开挖的护城河里把自己埋了都赔不起!
古尚书再三思忖,悄悄给六郎打了个报告:这里工建挺乱的,您是不是把您外甥接过去上个课什么的啊?小孩子上学,打基础很重要的!现在搁这儿瞎混像个什么样子呢?他在昂州,应该是搁东宫那里听太师太傅们讲课的,现在…对吧?
之所以不与颜神佑讲,是觉得颜神佑的主意很难改。古尚书曾隐讳地向颜神佑提出过这个问题,颜神佑却说:“他还是跟着我才好,多知道些民间疾苦,学些为人处事,也不是坏事。”她接纳了六郎的意见,调整了对宝宝的教育策略,却也没有放弃让宝宝接触一下世间百态。总不好养出“何不食肉糜”的傻小子来吧?
古尚书绝望了,改而跟六郎沟通:你是人家舅舅,可不能眼看着孩子的学业给耽误了呀!小时候一学歪,长大了很难掰!
六郎也有类似的顾虑,在他看来,他们全家,除了他自己,一个个都是不靠谱的。虽然他爹是皇帝,还是开国的那一个,虽然他姐很灵异,还是拍翻了半个国家的那一种,但是这两个却是蛇精病!交给颜神佑带孩子,还是个男孩子,六郎很不放心。
当即写信给颜神佑:阿姐,你那里也没有正式的老师,我这里倒有一个叶先生,好不好把外甥快递过来上课的呀?
颜神佑接到信,也踌躇了起来。叶琛的水平她是知道的,她行军列阵还是叶琛教的呢。虽说新城这里她也带了不少文化人来,比起叶琛,水平就要差上一截了。她自认还教得了宝宝,可是她很忙,抽不出多少空儿来。
快递不快递,这是一个问题。
正踌躇间,霍白来了。
霍白的到来,意味着颜静娴的去留成了要优先做出决定的问题了。霍白风尘仆仆,居然没显得黑瘦,愈发显得冷硬如玉。只有在与颜神佑等人打个照面儿的时候,才缓了一缓,对颜静娴点头微笑了一下。
颜神佑道:“这里眼下还简陋得狠,先将就一下罢。五娘将儿子也带来了,你们父子也见一见。略歇一两天,再一同去见六郎,我也该去见一见他,同他讲一讲筑城的事情了。”
霍白话也不多,应一声:“是。”
被颜静娴牵着手,去梳洗了。
等再回来的时候,就是一家三口儿了。霍白抱着儿子,颜静娴与他并肩,一处往里走,三人都笑得颇为开怀。颜神佑旁边坐着宝宝,宝宝大眼睛骨碌碌地看着他姨父——还怪好看的哩。
颜神佑戳戳儿子的小肩膀:“叫人呀。”
宝宝爬起来给霍白见礼,霍白把儿子放下来,也给宝宝一个笑,还说:“从西边儿带了些小玩艺儿来,你们一同去看看罢。”表兄弟两个处得很熟了,各自都没有旁的手足兄弟,两只胖手牵到一块儿,像是一只大冬瓜连着一只小冬瓜,歪歪斜斜跑出去玩耍了。乳母跟着后面,唯恐这两位跌跤。
颜神佑对霍白道:“辛苦辛苦,来坐。”
霍白道:“苦倒不苦,就是心思。”
“哦?”
颜静娴方才已经听霍白说过了,此时代答道:“雍州那里,阿姐还不知道么?一个个眼睛长头顶心了都。”
颜神佑道:“我不信霍郎没办法。”
霍白道:“冷着他们罢,毕竟不好挑事儿,”侍女上茶,霍白一点头,啜了两口,续道,“雍州从未经历过战火,虽地处偏远,其地门阀不似旧京望族那般为人所赞,根基倒是很牢。他们的坞堡,眼下还是难拆的。”
颜神佑道:“慢慢来吧。”
霍白笑道:“这可不大像二娘会说的话——这回不说人作死了?”
颜神佑大笑:“他们不是,还没有狠作么?再者,就在昨天,边关急警。”
霍白坐直了身子:“可是北方胡人有变?”
颜神佑道:“正是,东北那里不成,他们往西北去了。亏得大将军早有防备,否则,就要自西方长驱直入啦。”
霍白道:“东北有姐夫在,胡主又在那里吃过亏,暂时是无妨的。西北那里…原本旧族势力就强,现在一弄,坞堡也不得拆了罢?”
颜神佑道:“拆还是要拆的,那里又与雍州不同,雍州好歹算是自己人,西朝伪官,算个什么东西?!拆一处,建一处卫所!一头拆,一头建,我就不信,防不住胡人。”
霍白道:“此计甚好。拆了他们的坞堡,也要给他们一些安抚才好。否则乱将起来,也够头疼的。现在又在筑新都,北方乱不得。”
颜神佑道:“所以六郎来了,所以大将军和丞相都不曾还朝。”
霍白道:“雍州之事,究竟是何章程?总不能雍州竟比旁处不同吧?昂州尚且没有的优待,雍州似乎觉得是理所当然?我听他们乡间有句老话‘升米恩,斗米仇’给得多了,反而会惯坏人的。”
颜神佑道:“所以让你去了呀!你有什么打算的?”
霍白白净的脸上一片肃杀:“我看他们安静不了多久的。放到几年前,我必用计,逼反了他们,连根拔。现在么…待长安建成,迁豪强至京师,而移民实边。建学校、兴科举,布仁义于四方。”
颜神佑道:“你具本,不要直递上去,我使快马直接递到阿爹手上。现在不能乱,一丝风声也别透出去。”
霍白颔道:“我省得,”又问颜神佑要不要一起去见六郎,“我看这里地基已经在打了,一切有条不紊,二娘合该与六郎多多联络的。”
颜神佑问霍白道:“我现在有一事,正为难着呢——五娘是跟着我,还是跟你走?”
颜静娴也看向霍白。霍白十分犹豫,他心里也记挂着妻儿,又恐颜静娴与他同往雍州之后不自在。颜静娴本是主政一方的主官,到了雍州,怕就不如在归义的时候自在了。
霍白直言了自己的顾虑,颜神佑摸摸下巴,笑道:“那就好办啦。”她猛然想起来一件事情,她原本答应了颜静娴的,以颜静娴的儿子承三房之嗣。现在霍白与颜静娴只得一个儿子,断没有过继了人家独子的道理!夫妻二人,还是要往一处凑的。颜神佑就冒出一个主意,霍白继续做他的刺史兼都督雍州诸军事好了,颜静娴可以去做妇女工作么。
有什么事儿,夫妻俩也有商有量的。颜静娴也很有工作经验,总能帮得上霍白的忙。
霍白道:“雍州礼法严苛,怕她难以施展手脚。”
颜神佑取笑道:“一见面儿就护上了。”
霍白道:“据实以告而已。”
颜神佑道:“我明白的,昔年在旧京,我要出个门儿,外婆都要让表兄跟车。到了昂州,哪个再用人陪来的?”对颜静娴道,“你自己斟酌着办来。”
颜静娴欣然答允:“我必不负所托的。雍州变不成昂州,还不许撬动风气?”
三人议计,颜神佑才问霍白:“你在雍州,可听说过一个齐先生来的?”
霍白道:“齐凭?”
颜神佑道:“他以前教过我们的,与我阿舅家那位桓先生一块儿。后来旧京之乱,他们都往雍州去了。太尉一家南下,也不见他过来。实在是有些想念的。”
霍白道:“二娘是想要见他呢?还是提一提故人的?”
颜神佑道:“只怕人各有志。不过,有这么点子情面在,你有什么雍州的事儿,可以问一问他们。先生是太尉旧识,你听他说话的时候,自己心里也好有个底。”
霍白拱手道:“多谢提点。”
霍白在丰原修整了两天,便携妻儿与颜神佑母子俩一道去见六郎。诚如霍白所言,颜神佑既然能抽得开身,还是要与六郎保持一定的联系的。
让颜神佑没有想到的是,六郎那里,正有一个大惊喜在等着他——山璞也来见六郎来了。
太子到了,忙的不忙的,都得过来跟这位未来的老板打个招呼才在。山璞对边事不敢掉以轻心,虽知妻儿北上,硬是按捺住了激动,亲自巡了一回边防,才往六郎这里来。
如果觉得诗酒趁年华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我想吃肉小说全集:诗酒趁年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