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我想吃肉作品诗酒趁年华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米挚脸胀得通红:“纵王芸之事,我不知道,难道章垣说的,就没有道理吗?”
颜渊之大哭:“圣人,二哥,有人欺负你兄弟呀!”将个无赖王爷的角色扮演得入骨三分。
颜肃之一拍桌子:“都不要吵了!为个稀里糊涂的贱人,政事堂吵成一锅粥,成何体统?四郎,不要哭啦,你哥还没死呢。拟旨!王芸无知,竟将国家公器,私相授受,让与附逆之人,其忘恩负义之举,真是骇人听闻。着,夺其爵,收回所赐田宅。”
霍亥得颜神佑好大一个台阶,再想如果让旧族所议之事都行了,他还不如眼下自在——眼下这个国家,也没什么不好。顺势又补了一刀:“王氏之族,宁负朝廷、不顾大义,也要让附逆反贼逍遥自在,真是其乐融融。想来是不介绍白养一个王芸的。”
米挚:…
散会后,颜肃之将自家人留下来开小会。先问一直装壁花的六郎:“依你怎么着?”
六郎道:“阿爹不是已经处置妥当了么?”
颜肃之将眼一横,六郎马上乖乖地道:“有些人不甘心。”
这才象话!
颜肃之对颜渊之道:“四郎,不要哭啦,擦擦脸呗。跟那些东西治的什么气?”
颜渊之哭完了,也觉得不好意思,默默洗脸,默默窝在一边种蘑菇。
颜孝之道:“我看是有些旧族心中不服。什么人伦宗法,什么藏富于民,不过是借口罢了。他们想的,怕是要借此干预朝政。”
颜神佑心道,这位伯父当年是最钦慕士人的,在临安的时候,为了旧族还跟阿爹吵过架来的。事到如今,果然是立场决定思想。
颜肃之已经将话头指向她了:“祖宗,我知道你受委屈了,你吭个声儿,行不?”
颜神佑绷不住,笑了:“咱们家祖宗现在埋哪儿都还不知道呢,您别这么叫,我冷。”
六郎以拳掩口,咳嗽两声,给颜神佑使着眼色。
颜神佑道:“世家,世卿世禄而已。”
颜孝之叹道:“所以急了。瞧不惯旁人也要世卿世禄,自己却要变成…”道理一旦说破了,以前的那些个高大上就瞬间显得没有意思了。颜孝之也有些蔫蔫的。
颜神佑道:“不止是急官儿,还要急钱。无论章垣本心如何,都道破关窍了。除开请太子议政还有几分道理之外,其余两样,说破了,就两条儿:一、要夺权,二、要夺钱。等到钱财权势者落到他们的手里…还有咱们什么事儿?头一个要死的是我,剩下的要当傀儡的,就是你们。”说着,一摊手。
颜肃之脸上笼上了一层黑气,殿内人人肃穆。
颜肃之咬牙道:“除此而外,还有礼法。人人都要拿礼法说事,却不知道百年前的礼法,与五百年前的不一样,五百年前的,与千年前的更不相同了,”他年轻时也是个学霸,经史随手拈来,“上古之时,唯才是举、唯德是举、不拘一降,以定国安邦为要。近世竟然只看父祖之爵禄,不论德不论才,真是奇也怪哉!我当克己而复礼,复上古之礼。”
颜神佑笑了,今人智慧,如何能小窥呢?混到了金字塔顶尖儿上的人,会看不出控制思想的重要性?又感叹,嫘祖养蚕,九天玄女还是黄帝的军事老师呢,到了后来就只会歌颂贞女节妇了。简直不能忍!
六郎受到了启发,又想起一事来:“太学与国子监正在筹建,先前又是授田是授官,还要平叛,竟将此事给忘了。我记得昔年在昂州的时候,阿姐曾建言重新勘刻石经来的?如今天下初定,李、霍等硕儒俱在,何不再续前议?”
颜孝之道:“只怕一时半会儿的来不及勘定那么多的经史,与其让他们胡乱读,还不如不读呢。”
颜肃之道:“先将在昂州定的那一本拿来让他们背熟了,其余的依次勘定。”
真是不枉当初累得像条狗啊!种子已经种下了,是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了。颜神佑听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烈,也不插话,只想着盐政的事儿。奉还盐政是势在必行的,只是时期还要考虑呢。现在交了,朝廷上下思想还没扭转过来,拿着盐利跟她作对,她哭都来不及。
这样太阿倒持的事情,是打死她都不能做的。
出神没多会儿,事情已经议完了,颜肃之将她与六郎都加到了“重定石经”小组里。见她一直不说话,还当她受到了什么打击,特意留下来开导她:“咱们家不做过河拆桥的事儿。阿爹给你写包票,好不好?”
颜神佑笑道:“信不过您,我还信得过谁呀?”要是发现您老不可信,我早扶着山璞去打天下了好不好?哪怕困难一点,可能要割据南方几十年,也比被过河拆桥了强,对不对?
后面这话,却不是不能明说的,只好胡乱找了一个理由:“我在想,窦驰知不知情?姑妈快要生了,可不好让她着急的。”
颜肃之摸摸下巴:“我去与娘娘说,接了你姑妈到宫里来照看小住。”
颜神佑道:“也好,那我先回去了,我近来在想一件大事,事若成了,给阿爹做寿礼。”
颜肃之乐了:“那我等着了。”
大明宫里,一家团结和睦。太尉府上,却是愁云惨雾。
自从楚攸事发,楚丰就闭门谢客了。亏得应对得宜,楚家算是保下了。只是元气大伤,又与霍家有了嫌隙。楚源奔回请罪,颜肃之安抚他良久,依旧命他做冀州刺史去了。楚丰心下少安,更加不去惹事。旬日往宫里去见一见楚氏,退而归家,专意教育孙子们,再出一个楚攸式的人物,可就谁的面子都不管用了。
楚攸幼子的婚事,楚丰打算过两年,等事情冷一冷,再说。先让他去守孝。
好容易过了两天清闲日子,不用在火上烤上,米挚又来了。楚丰退居家中,不再过问朝中事,有些事情是楚氏有意无意透露,更多的是米挚不避嫌地跑来请教。米挚资质有限,这一点楚丰是知道的。念在两家的交情上,楚丰也不吝于给他一些指点。
往日都还配合得不错,今天楚丰却险些被米挚给蠢哭了。咽下一口老血,楚攸道:“这些事情,你又何必去管?朝廷之势,你又不是不知。”
“闭口不言,我岂不成了土偶木梗?还做这个丞相做什么?”
你本来就是凑数的,楚丰默默地想。诚恳地给了米挚一个衷心的建议:“既然不知道闭嘴,又看朝廷诸事不顺眼,你不如请辞。”免得这丞相再做下去,不知道哪一天你就要被人给做掉了。
米挚气了个半死:“太尉何出此言?!”
话不投机,米挚还觉得楚丰不对哩。临走之前,用一种恨其不争的语气对楚丰道:“太尉锐气已失,是被吓破了胆了么?我却是不能眼见朝廷失序而不管的!我必要上书!”
【那你这个丞相也要当到头了。】楚丰坐在坐榻上,并不起身,目送米挚离开。米挚出了门,绕一个弯儿,不见了,楚丰就盯着桌上残茶发呆。楚丰苦笑,他心里也明白,这根本不是聪明还是愚蠢的问题。而是…立场问题。
那么,自己的立场呢?
楚丰将自己关到书房里,活似个闭亲结丹的老神仙。半个月后,破关而出,一推门:“从今天起,不许放一个人进府!家里人也不许出去!”风暴,就要来了。如果没有经过楚攸之事,楚丰说不定就真的成了旧族的首领,出谋划策,一争长短。现在想来,真是多亏了楚攸这个孽子,当头一棒,让楚丰看清了形势。
颜肃之也不算是忘恩负义之辈,对旧族还存有敬意,也愿意用旧族。可是,如果旧族再不知天高地厚,想要恢复昔日把持朝政的荣光,那就是作死了。反过来想,颜肃之既然是有良心的人,自然会讲究一个“买卖公平”,颜神佑等人出了力,颜肃之就不会容忍别人随便拿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让亲生女儿落下“出力种田,做出来的饭喂了欺负她的人”的凄凉境地。
楚丰眼神越发地深沉了起来,给楚源去了一封信,勒令他不许参与旧族之事,只管安心做官。已署了名字,吹一吹墨,忽地大悟:卧槽!旧族真是找死了啊!你有本事,做出事情来,于国有益,皇帝怎么会不用你?旧族起家之时,哪家不得出几代实干的栋梁?现在呢?做事又不肯做,还要摆架子,要压人一头。
本末倒置!
顾不得信已经写完,楚丰又匆匆写了一张字纸,写得太急,字迹都潦草得要飞了起来!
写完了,检查一下再无疏漏了,楚丰这才将信装起,命人连夜给楚源送过去。自己更决心召集楚氏子弟,认真读书,抛开浮华姓氏,一定要务实才好!既然想明白了,就没有不表白的道理。第二天,楚丰便去求见楚氏,将自己所悟给说了出来。
楚氏终于对他露出了一个真诚的笑脸:“你终于想明白了。”
楚丰连说惭愧。
楚氏的兴致却很高,留他说了半天的话,直到颜肃之过来给她请安。楚氏又代为关说,颜肃之听了,感慨万千:“阿舅知我!”颠三倒四地说着自己的计划。
楚丰仔细听了,认真品了他话中之意,知道自己所猜不差,也放下心来。一直压抑的心情,直到此时才变得轻松——只要摸对了脉,家族复兴就不是梦想。
楚丰无事一身轻,窦驰却快要吓疯了——老婆被接到宫里去了。
王芸被夺爵发还她叔父家,现在生死不知。章垣的奏本如泥牛入海,也没个回信。章垣还不死心,还要再上书。这一回只得了颜肃之三个字:知道了。
窦驰一头的汗,就怕得罪了颜肃之。
窦驷见不得他这个样子,问道:“你急的什么呀?”
窦驰哭丧着脸道:“阿兄不晓得,我就要大祸临头了!”跟颜氏结婚快一年了,他算是看明白了,在颜家,有两个人是万万不能惹的,一个是太后楚氏,一个就是齐国公主。这两个女人地位特殊,全是凭着她们自己的本事。就是说,惹了她们,你就等死吧,什么迂回求情都不管用,她们心智坚定,很难动摇。像颜肃之,虽然是皇帝,但是能说服他的人一大把,六郎虽然是太子,能搞定他的人也很多。
章垣这回,就得罪了这其中的一个人。
章垣…是他带来的!
第293章 唐仪的哲学
举荐制就有这么一条不好,你举荐的人,一旦犯了什么事儿,顺藤摸瓜,就容易扯到你身上。
由你举荐的人,他平步青云了,你还是他的旧日恩主,你有什么事儿,他要不施以援手,那是他不对,要被人戳脊梁骨。他有好事儿,你与有荣焉。同理,他要犯了事儿,是你识人不明,保不齐就要吃瓜落。
窦驰更倒霉,算是举荐了章垣两回。头一回是在旧京叙职的时候,见他骂颜平之骂得痛快,举他出仕,带走做了属官。
第二回是南逃,想带他投石问路——毕竟也是窦驰带过来的。
窦驷对章垣已经没什么印象了,未经大乱之前,似窦氏这样的人家,虽然不算顶尖儿的豪门,经手举荐出去的人没一百也有八十,哪里有功夫一一记牵弟弟举荐了谁?
等听到窦驰哭丧着脸儿说:“章垣这个死人,是我引荐的…”
窦驷也有点着慌了。
他弟续弦续了个长公主,说实话,也满意也不满意。满意其势,却又觉得有些不足。因为弟弟做了驸马,他在靖阳“失察”的事情,对他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从这一点上来说,他是感激的。不满意的内容就有些微妙了,实在是有些说不出口,纵然是对父母子女,也是不好吐露的。比如这位长公主有点拎不清,没太多雍容气度,又比如她头前有儿子。
按制,公主子于公主死后,承袭母亲之封号为侯。就是说,颜氏要是死了,她的儿子里有一个可以做靖安侯。前头有个徐昭,正经八百的元配驸马的儿子,还已经成年了,早早跟着舅舅鞍前马后。爵位必然要落到他的头上了,纵然徐昭早亡,徐昭还有个弟弟呢。
即使得到的再少,亲妈也是太后唯一的女儿,纵不得爵,照顾也是少不了的。前提是:孩子爹别惹皇帝生气!皇家翻脸不认人的本事要说第二,世间无人敢认第一了。窦驰引来了个章垣添堵,这事儿办得委实不妙!
面儿上看来,旧族是一体清贵,肚里对于利益得失的计较,并不比凡人少。不过是积数百年之造化,吃相斯文一些罢了。
就像此刻,章垣这一本奏章上去,米挚就顺水推舟,拿着礼法人伦做幌子,要逼退昂州元老系,更夺一些资源与同好。
窦驷的心神不稳了起来,见识过颜神佑与六郎的霹雳手段之后,他那点抗争之心早就掐熄了。忙对弟弟说:“你先不要慌,越慌越会出错儿,我且问你,章垣的事儿,你是知道还是不知道?”
窦驰一头汗:“我要是知道就不会让他上书了。”
“你管得住他?”
窦驰一噎,拦不住,真拦不住。
窦驷道:“那不结了么?你又不是章垣他爹,管他那么多做什么?他总不敢找上公主府的吧?找上了你也甭理他!别沾上这件事情,”一个哆嗦,“他们斗不过的。你总归是驸马,章垣是你在前朝时候举荐的,你又不曾保举他做大周的官儿!”
窦驰被哥哥一安抚,从此闭门,不参与旧族的事情。
他不参与,别人偏要拖他下水,章垣便是其中之一。章垣尝过名气的甜头,不好说对与不对,照当下的观点来看,他说的好像都是对的。旧族已经给他加了一个“贤者”的名头,将他抬得高高的。
只可惜,这些虚名如今当不得饭吃,朝廷不认可他,并不曾升了他的官儿,他的仕途依旧坎坷。章垣却浑不在意,官好升,名难得,有名不愁无官做。他的想法不能说错,往前数上二十年,还是可以的。可惜,现在世道变了。
窦驰连见都没见他,帖子是收下了,却一句回话也没有。弄得章垣对这位旧上司生出几分轻视来:做了皇家女婿便这般胆小!
窦驰还就真个胆小了,见天儿往宫里去瞧老婆。楚氏见他殷勤,也给他好脸儿。颜氏在宫里,就住在兴庆宫,颜肃之日日往兴庆宫去见太后,时常能跟窦驰见面。虽然觉得窦驰有些奇葩,当初能狠下心来南逃当向导,现在窝那儿一点意见也没有——颜肃之不知道,这是给他一双儿女吓的。
到底合作的态度是比较明显的。
颜肃之一琢磨,又发现吏部左侍郎这个位子空了——原左侍郎谋反,尸身都凉得透透的了。在兴庆宫里见着窦驰没几回,就让他去做吏部左侍郎去了。政事堂里倒没有什么反对的意见,丞相虽然有提出反对意见的权利,通常情况下却不会多用。
窦驰也算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提替人选了,新贵们认为他识趣又是驸马,旧族觉得他出身不错。窦驰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做上了吏部左侍郎,给甘老先生做助手去了。甘老头儿上了年纪,眼瞅要退休,将来这个吏部尚书由谁来顶上,真是耐人寻味。
窦驰又成了个香饽饽,米挚等人连番请他。窦驰这便推辞不得,只得到了米家,到了一家,章垣也是米家座上宾。窦驰浑身的寒毛集体起立!上座就喝酒,一气将自己给灌醉了,倒头就睡。
米挚:…
从此知道窦驰和大家不是一路人。
窦驰心里苦,越跟颜家人接触,便越是小心。看米挚这个样子,正是应了那五个字——无知者无畏。窦驰知道自己的名声估计会不大好,不,不用估计,已经不好了。权衡利弊,窦驰觉得自己无亏于大节,只是不想给人当枪使,就缩一点也没什么不好。然后继续缩着去了。
他这么缩,自然会一些旧族看不上眼,仕林里的风评也不好。好些姻亲也会劝他,窦家依然故我,渐渐与一些人产生了隔阂,却又被另一些人所接纳。比如唐仪,就觉得窦驰是个妙人儿,家里摆酒也会请他。
比如姜戎,觉得窦驰是个明白人,家中有事,也会下帖相邀。大明宫里,时常召他入宫伴驾从游。窦驰的官运比先前倒好上了许多。
窦驰却本份,做了吏部侍郎,上司眼瞅要退休——说不定就死在任上了——他还是对甘老先生十分尊敬,一点也不肯越俎代庖。似乎是打定了主意,就这么怂到死。
对此,大家都很满意。
丁号就曾对颜神佑说过:“娘娘的眼光真是老到,择了这么个佳婿。”
颜神佑笑道:“娘娘的本事大着呢,寻常人看不出来的。能看得出来的,已经是人杰了。”
丁号被小捧一把,微有得意,唇上的胡须翘了两翘。说完了八卦,丁号才神神秘秘地问颜神佑:“王芸的事情,就这么结?章垣要怎么应付呢?”
颜神佑冷笑道:“我管他们去死!”
丁号见她动怒了,连连摆手:“制怒!制怒!心不静,必出纰漏。”
颜神佑道:“还是要将石经勘刻完了,将国子学和太学给建起来才好说话的。”
丁号道:“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两处学堂办起来,也要到明年了。章垣却是不好冷着的。”
颜神佑道:“他那上书,狗屁不通。说到底,不过是为人争利罢了。要正人伦?好呀,天地君亲师,一样一样跟他掰呗。”
丁号本是学术大家,一点就透:“无知小儿,没那个本事,就只会纠缠于小道,资质不佳,也就只配说小道。坐井观天,哪知天地正气?譬如王氏,拘泥于一家一姓之秩序,忘却君臣忠义,是舍本而逐末!”
到底是专家,说话就是明白。
颜神佑道:“至于藏富于民,真要是民富了才好。不是民的,就不要跟着喊冤叫屈的了。”
丁号道:“朝廷早有公议,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自然是令民富了。”
两只狐狸交换了一个心知肚明的眼色,都笑了。丁号便起身:“我回去具本。”颜神佑道:“我也具本,看章垣这个样子,倒做得一个好御史。唔,唐伯父也不好闲着,请他掌管御史台吧,他在前朝就在御史前做过的。”
丁号笑不可抑,结巴得厉害:“对对对对对…”说不下去了,连连拱手,比划着手势——我走了哈。
丁号第二天果然具本,道是章垣之前说得很对啦。现在太子已经议政了,咱们把下面的事儿办一办吧。
米挚等人都惊呆了!这画风不对啊。丁号次序本在米挚之前,出列发言,只留给米挚一个并不伟岸的背影。米挚盯着他的后背,眼睛都直了——死结巴这是鬼上身了吗?
颜肃之也觉得奇怪,丁号对于如姜、唐这样的旧族还是挺礼貌的,但是对于北地旧族,实没有太多的敬意。一直以来,丁号的立场也是鲜明的:权力必须集中,国家不容割据,朝廷的威严不可以给旧族的矫情让路。
现在公然说章垣说得对…亲,你没中邪吧?颜肃之相当,丁号即使是喝醉了,也不可能说出支持旧族的话来。
果然,丁号下一句就说了:“大周承战乱之疲弊,百废待兴,确当轻徭薄赋,使百姓安居乐业!向者,陛下减天下租税,是权宜之计。今请定一限额,使百姓获永世之利。”奏请减免赋税。
颜肃之眼睛里透出笑意来:“我近来亦有此意。”当朝就讨论起来十五税一,会不会对现在脆弱的国家财政产生影响。
卢慎管着户部,古尚书管着工部,对这些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又有兵部等用钱的部门,还有太府等皇家内府,一齐估计了个大概。结论是,没什么大问题。
卢慎又要推功给颜神佑,道是自从推广了新式的农具之后,产量还会有提高,十五税一,总税额也不会低了。又说:“新近大索貌阅、输籍定样,人口并不比前朝时少…”
这话说出来,米挚等人是不觉得,朝上却有些人心口一痛——那些都是隐户啊!
经过战乱,人口总数怎么可能不下降?不下降就是出了鬼了,还是前朝的时候养下的鬼。
现在人口普查了,全给查出来了。有隐户的人家,真是心痛得不行。米挚这个时候倒觉得朝廷这件事情是做对了的,他多少还是有大局观的。只是很憋屈:怎么就被这个死结巴歪楼给歪成这样了呢?咦?等等!还有正人伦的事情呢?!
丁号也没有让他失望,表示:这个事儿,可以慢慢议。不妨召集大师们慢慢来讨论嘛,把国子学和太学建成了,真理越辩越明!
米挚:…这特么得拖到什么时候啊?不行,得回去发动舆论!讨论之前就得形成舆论的攻势才好。
米挚一脸的思量,面上真是藏不住事儿。颜神佑瞥见了,也只当没看见,转而推荐唐仪去做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原本是位列三公的,只可惜凡做老板的,既想听人意见,又不想人给他添堵。御史大夫很不幸就是那个添堵的头子,这个职位的地位也就一降再降,到了如今,却无法与丞相齐平了,只与六部尚书比肩。
至于章垣,颜神佑的奏本里根本没写他的名字——真要调动他,跟唐仪说一声就行了。
显然,颜肃之认为由唐仪来做这个“专唱反调团体”的头目能让他更自在些,痛快地批准了。政事堂那里,却费了一番争执——米挚是满心不情愿,蒋熙是瞧出苗头来,打量一下自己的小细胳膊,决定不管,姜戎却是深知唐仪的黑历史,怕御史上头参人,下头被告来一句“我犯的事儿,御史大夫也一样没落下”,那就是天大的笑话了。
但是颜神佑觉得合适,颜肃之觉得合适(这个时候,他的意见就被扔一边儿了),李彦与丁号等都明白个中关窍——接下来要打嘴仗,嘴炮基地是不能落到别人手里的。哪怕唐仪帮不上忙,只要御史大夫不会扯后腿,那就足够了。
最后投票,连同颜神佑这个尚书令,最后是五对二,蒋熙弃权。
唐仪就这么转做了御史大夫,皇宫的守城,交由玄衣、颜肃之的亲卫、昂州的旧部等三部共掌。
唐家摆下酒席来庆祝,颜神佑亲自登门道喜。
唐仪醉眼朦胧地道:“这下好了,不用怕他们参我了。”一语未毕,被蔡氏给掐了一把,疼得他嘴里“嘶嘶”地抽着气。颜神佑笑道:“难得伯父开心,伯母就由着他吧。”蔡氏愁道:“还开心呢,接下来又出大事儿了吧?你可怎么办呢?”
她看着颜神佑长大的,两人情份也自不同,蔡氏的脑筋正在半扭过来半没扭过来的时候。一时觉得颜神佑这样冒天下之大不韪不大对、早早退下来别做靶子比较好,一时又担心她现在退了被人穷追猛打,反而会没有好下场。就算只是旧识家的孩子,蔡氏也不想她下场凄凉。一时之间,愁肠百结。
颜神佑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现在的旧族,可不如前了。”
蔡氏被勾起了伤心事,又想到了娘家:“天妒英材,有什么法子呢?那个王小娘子,现在怎么样了?”
颜神佑道:“阿丰前日来看我,倒是提起,她现在她叔父家里。那样人家,您知道的,附逆,罚没查抄了不义之财,也养不起那么个闲人,趁着她‘名声好’想将她嫁出去,好换一注钱财呢。”
蔡氏道:“也是苦命的人。”
颜神佑道:“自己作死有什么办法呢?您看看她,再看看阿丰。人当自重,而后人重之。自己轻自贱的,到什么时候也好不了。还是自立自强的好,这不过这么个道理,在太平的时候看不大出来,一到乱世,就更明显罢了。”
蔡氏满眼慈爱地道:“你呀,太辛苦了。”也不与她争执,心道,真是个可怜的孩子,小时候爹不理事儿,等亲爹正常了,天下大乱了,还得挣扎。倒不觉得这种想法离经叛道了。蔡氏实在是个不极端的温和人。
唐仪掏掏耳朵,问道:“说那个傻货做什么?就算要依靠,好歹找个靠得住的人!”一指颜神佑,“这话出了门儿我是不认的啊,娘娘就是个明白人,老狗就是个靠不住的,她就不去靠,对吧?”
颜神佑喷笑,蔡氏拍打着唐仪:“你要死了,说出这种不敬话来!”
唐仪满地打滚,躲避太座的追杀,酒喝得多了,躲不过,只好说:“别打了,丫头一定有正事要说,对吧?”
颜神佑道:“是呢。”
蔡氏停了手,对颜神佑道:“你总护着他,惯坏了可怎么办?”
颜神佑道:“我兜不住的,自然有阿爹。再说了,伯父从来无亏大义的,再惹不来祸事。”
蔡氏才放心地道:“你们说,我去给他看醒酒茶。”
唐仪摸摸后脑勺,好像肿了一个包,呲着牙问道:“有什么事儿,只管说。”
颜神佑道:“您调两个人进御史台。一个是章垣,做个寻常的御史就好。”
唐仪道:“七品官儿,给他做可惜了,该让他做个从九品。另一个呢?”
“您上本,让阿丰做御史中丞,当您的副手。”
唐仪来了劲了:“李纪那小子的媳妇儿?!嘿!这下可热闹了!那群老东西还不得气死?米老头又得告病了吧?”
颜神佑噙着一抹笑:“他爱病不病的。原本看他可怜,以为他只是看不出世道变了,岂料…”
唐仪道:“我也觉得世道变了,可是吧,人得往前看,是吧?他这总往身后瞅,觉得以前的路恁般的宽,现在的路窄了,要是能倒回去,该多好。也不想想,除非蹲路上打盹儿,他终归是要往前走的。再堵着路,不怕人踩他身上过呀?”他亲娘将他养成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只管往前趟的性子,特别适宜生存。
颜神佑抚掌道:“善哉斯言。”
唐仪得意地道:“你伯父旁的本事没有,就是一条——看得开!你却要小心了,看你不顺眼的人,可比看李、丁、卢、霍不顺眼的还要多。”
颜神佑道:“我明白的,可他们能将我怎么样呢?败军之将,也敢言勇么?”
唐仪道:“阿蓉在宫里,你有空多去东宫坐坐。”小时候也是宫中常客,虽然那宫特别魔性,特别暴发户姨太太风,唐仪还是受益匪浅的。
颜神佑道:“我明白的。我现在就一个志向——”
“什么?”
“活得长点儿,再长点儿!”
唐仪笑道:“再活一百年,你就真是祖宗了,到时候小儿辈们哪里还扛得住你?那个丰小娘子,什么时候成婚啊?都是楚攸闹的,要不然,她如今也该是李家妇了,倒少了许多口舌。”
这话不假,已婚妇人比起未婚少女,行事确实方便很多。未婚少女出来厮混,风评也会不好。
颜神佑道:“我已与李丞相说过了,李丞相并无不可。大军北伐,阿丰也立有功,已转为列侯,她扛得住。”
唐仪再三确认:“老李不反对,李纪那小子也不反对么?他家里人呢?”
颜神佑道:“我怎么会坑自己人?”况且有李彦与霍亥等活字典帮忙,再没从典籍里找到什么“做官一定得是男人”这样的字句来——这是废话,如果有,当初虞堃也不能任命她们姐妹做官了。
于李、霍两家看说,子弟出仕不足,女儿媳妇来凑,也是壮大家族资源的一个好主意。李、霍、丁等人皆是眼明心亮的名士,看事别有自己的一番见解。更是霍亥,也察觉到两家毕竟新兴,往旧族那里凑,是自取其辱。凑不上去,那就不凑了。另辟奚径好了!
世易时移,虽然心怀天下,又怎么能不考虑自己的小家?公私兼顾那是最好的了。看昂州那个样子,不是也没乱么?实验组十几年了,成效显著。如果儿子不顶用,女儿、儿媳妇有用,还能保家族权势的延续哩。
外人看来唐仪不靠谱,他答应病友和病友他闺女的事情却是从来都能办到的。第二天一早,新官上任三把火,头一把就是搞了个跟他病友唱反调的小子来做官。第二把火,将个女人弄来做副手。
朝堂炸开了锅!
第294章 天助自助者
“一个好命的神经病”,这是世人对于唐仪的普遍看法。无论后世史书如何美化,说他怎么怎么“目光如炬”,少年时期对颜肃之“一见如故”从此“不离不弃”,都没有办法掩饰掉他各种不靠谱的举动。
以前不过是喝个小酒、抢个新娘子、没事儿就想跟颜肃之当亲家…总之,还在大家可以容忍的范围之内。无伤大雅,大家就当他是“名士疏狂”。虽然他不是名士,却好歹是个世家子,也算疏狂得有理。
现在情势一变,这货居然真的发了昏!真不愧是前朝昏君的外甥,悖礼乱法的戏,一出一出的唱!
米挚当场就跳了起来,骂他昏了头:“枉顾礼仪!”骂得太顺口了,直接就扯到女人不能做官上面来了。朝堂彻底地热闹了!李彦已经坐不住了,他的两个孙女早就做官了,同在孙媳妇也出来了。老米指着他的鼻子开骂,直接问他:“君家究竟是什么门风?”
李彦黑着脸,伸出一根手指,拨开了米挚的手,徐徐地道:“不过能者上,庸者下而已。”
要不是在朝会这样公开的场合上得给颜肃之做脸,唐仪能当场拍着大腿发笑。颜神佑不禁莞尔:李老先生也是被她给坑了一把。包括丁号和霍亥,连同她舅家,都有女性做了官。不用上溯太早,搁到十年前,他们都未必是这么个态度。这些人,是被她给洗脑绑架了。像现在,不用她出声,就已经有人出头了。
米挚被他这种态度给激怒了:“世间没有人了吗?”
唐仪一咧嘴:“女人不是人?”
米挚张张嘴,接不下去话了,他有点混乱,没错啦,女人也是人的,贤媛淑女有眼光的也有不少来的,可是#总觉得有哪里不对#。蒋熙已经看不下去了,以袖掩面,现在就可以预料到结果了——北伐的功臣、首相的孙媳妇、列侯、背后还有一个奇葩的公主,米挚那点智商,掰不过人家的。照蒋熙的估计,搞到最后,米挚肯定会词穷得变成个复读机,就知道重复伦理宗法。
果然,米氏复读机完全不是李彦等大儒的对手,讲道理,唐仪有神思路,讲律法,李彦早有准备,说伦理,丁号信手拈来。讲到最后,米挚就真的变成复读机了。即使做了复读机,米挚还是认死理儿,认为“男女混杂,有伤风化”。
这句话说出来,朝上至少有一半儿的人心有戚戚焉地点头,表示赞同——确实容易闹绯闻啊。
李彦的表情也有那么一点扭曲,如果只是纠结于什么“女性不能做官”,他自然是能够驳斥的。李老先生毕竟还是个土著,对于男女混杂确实是有一点抵触的。更何况,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很明白这个有伤风化是个什么意思。
颜肃之的脸拉了下来,你们这群王八蛋!指着和尚骂秃驴是吧?不止老李家的孙媳妇儿男女混杂,颜肃之的闺女,现在正站坐这儿掺沙子呢!颜肃之拼命给唐仪使眼色,他自己现在还不能上阵,就指使病友出头。
唐仪将袖子一卷,正要上前,颜神佑已经说话了:“御史,监察百官,若是其身不正,也就不要再做官了。御史大夫何妨勘核御史之人品,谁要觉得自己会伤了风化,就让他滚蛋。”
唐仪一咧嘴:“好嘞!”
颜神佑冷笑着扫视一圈,毫不意外地看到一群章鱼嘴的傻脸。
不然你们以为呢?为什么非得让丰小娘子去做御史中丞啊?以她的专业素养,真要安排,也该安排到兵部职方司去任职好吧?自从文武职彻底剥离,职方司在新的部队系统里地位明显上升的好吧?
是,你讲什么礼仪风化,可是大家得知道所谓“士有百行”,这世道对正人君子的要求是很高的。好色绝对不是个好评语,坐怀不乱才是男人的最高境界。听起来特别不合后世一些暴发户直男癌的意,可古之君子,就是这么样的一个集体。“多内嬖”是个斯文的说法,直白一点就是“荒淫无道”。
李彦默默地给颜神佑点了个赞,心道,你这掐架的功夫真是炉火纯青了。这么个理由是正当的,但是打击面不可过广,皆人有七情六欲。颜神佑就选了个特别合适的群体去扣帽子。御史整天挑别人的刺儿,就请你们先做个道德楷模好了。
多合适呀,一个御史台,正经的工作人员不过那么二、三十口子人,还一身正气地自以为是道德标杆。
蒋熙这个时候才放下了袖子,表示,要不咱们投票吧。投你妹啊!御史中丞官儿不低了,确定的话得过政事堂,政事堂之前又不是没投过票,结果那么的明显~
虽然过程略激烈,丰小娘子还是做上了御史中丞,正正经经立朝站班了。唯一别扭的是,她四周闪下一片来,没人肯与她站得近。毫无疑问地,她被孤立了。不少朝臣看向颜神佑的目光,也带上了些隐讳的不善来——唐仪那个摸鱼混日子的二百五怎么会出这样的招数?一定是你教唆的。
颜神佑是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仇,不痛不痒地耸耸肩,叫上丰小娘子说话去了。见面头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实至名归。”
丰小娘子心头还是有些沉的,对颜神佑道:“章垣入御史台了,殿下怎么——”
颜神佑道:“他?他是我向唐伯父提的,并不碍事儿。与其将他放到外面,不如收束到御史台里。反正,他在外面也是要吵的,还要白浪费一个职位给他。想吵,就让他一次吵个够呗。”
说话间,颜静娴也过来了,她的肚子已经有几个月了,行动略有些笨重。颜神佑道:“你怎么过来?这大太阳的。”霍白还得去镇雍州,收拾善后等等等等。颜静娴有身子,就被留了下来,等生完了孩子,恢复得差不多了,再过去。或者,到时候如果雍州的局势稳定了,再将霍白调回。
颜静娴见到丰小娘子,也说恭喜。三人坐下来说话,颜静娴道:“接下来怕是要有一场硬仗。”
丰小娘子道:“是呢。人生一世,你得显出本事了,旁人才会拿正眼瞧你,你才会有立足之地。”
颜静娴大生知己之感:“可不是!等着人给的,那是乞丐!”
颜神佑道:“将来是好有一场大仗要打,现在顶多是口上官司。大家从此要小心谨慎,最近,不好再有大动作啦,,免得真将那些人给惹毛了,要拼个鱼死网破。政事堂现在是纵容我们,真要闹大了,他们不会为一、二女子,与半壁江山的士人对抗的。”所以,要将自己的目标,与南方元老系的利益紧紧地捆到一起才好。科举取仕,势在必行。
颜静娴也叹道:“现在已经够惹眼的啦,想做点事怎么就那么难呢?”又竖起眉毛来,“那个王芸,都怪她!”
颜神佑道:“这又干她什么事儿?有她没她,总会有人不甘心的。”
丰小娘子惭愧道:“也是怨我…”
如果觉得诗酒趁年华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我想吃肉小说全集:诗酒趁年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