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我想吃肉作品奸臣之女/大家认为爹太抢戏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到了朱雀门前,池脩之的帽子已经被扔过来的果子砸歪了,没想到这帽子一歪,给这张看起来“带着点儿禁欲诱惑”的脸添了几分风致,居然还有男子解佩扔了过来,场面一片混乱!
到了朱雀门前,警卫们才认真履行起职责来,拦人的拦人,警戒的警戒。池脩之下马,正一正衣冠,看在有心人眼里颇觉惋惜。池脩之的笑容已经不见了:被砸成这样,身上真心疼啊!幸亏还没娶媳妇儿,要是成了亲,晚上这一身的青紫,会被罚跪床板的!
而且,皇城门外的热闹不算热闹,皇城门外的欢迎也不代表着朝廷就是同样的态度。真正得一结论,还要看下面的表现。
第一百三十章 勉强算是个军功
今天为了徒弟,顾益纯难得上朝,义务站街来了。郑靖业是一直都在的,他对池脩之献俘的举动略有微词。顾益纯也是小有担心,却还是选择相信学生的人品:“他不是没分寸的孩子,也许还有后着。”
郑靖业哼唧一声:“你不担心,不担心你过来做什么?”
顾益纯咳嗽一声:“我这不是怕你担心么?”
算啦,两位都已经被池脩之这货给隐形陪绑了,一起来看着点儿,万一池脩之有什么疏忽,他们也好给堵个漏子。
郑靖业内心:臭小子,敢不靠谱你就给我小心了,我闺女可不能给不靠谱的小子!
顾益纯内心:臭小子,你最好给我靠谱一点,敢急功近利我抽碎了你回炉重造!
两人都黑化了。
或许是两人的气场太一致,有了叠加效果,让蒋进贤从这两张微笑的脸上读出了一些奇怪的东西。蒋进贤也微笑,蒋卓回京的时候是比较低调的,虽然长相也不错,也没有形成这样的奇观。池脩之入城的这一场热闹,蒋进贤也在背后推了一把。
想来池脩之是京城本土人士,从小就是个美正太,长大了是美少年,平时走在路上回头率也是百分之百,还会惨遭不良人士调戏,总还没有今天这样热闹。有了功劳身上加了光环,更引人注目不假,背后的炒作团队也很值得注意。
捧得越高,摔得就越惨。
皇帝身边有池脩之,蒋卓就难以出头,不把他给挤下去,蒋卓日后岂不要更吃力?蒋进贤还存着谋“定策”的心思,这是一件紧迫的事情,当然要把意外因素给提前处理掉。不要别的,只要把池脩之调离现在的岗位就行。以蒋卓的见识,在皇帝那里站住脚并非难事。
蒋进贤微笑着恭喜郑靖业:“安民得一佳婿啊。”
郑靖业觉得牙疼:“借君吉言。”
池脩之入内面圣,并且要面对堂上诸公的询问。他也不慌,一丝不错地行过礼,听皇帝问完辛苦,自述:“臣唯尽忠职守,为君分忧而已。幸不辱命。且若无夏寔相助,臣一行也没那么顺利,实不敢居功。”
先前派去清剿的几路人也都有俘虏献上,皇帝经过了几场,已经有些倦了。池脩之是他身边的人,算是他“栽培”的,略有不同,皇帝只好打起精神给他这个面子:“卿果干材,你有俘带回?”
池脩之躬身一礼:“但凭陛下巡阅。”
皇帝不想出去蹓跶了:“带他们上来。”
池脩之微微笑,戏肉来了。他才不傻呢,早知道京中的争议分歧,有老师、老婆、岳父在,他不用担心挨黑砖,流血之后再流泪,感觉很好。这并不是他要的,他需要宣示一下自己是真不好惹。
于是尽心安抚流民,还拿着人头四处恐吓,这是对京外的。对内呢?他精心挑了些流民代表,亲自进行思想教育:“尔等皆良民,圣人自知之,只是你们确实犯了国法,也得有个说法。此番上京,当诚心悔过,求圣人谅解,圣人玉旨纶音,得圣人一言宽宥,以后也好重新做人。”
流民最怕的就是秋后算账,不管是造反还是投降,都是迫于情势,并没有主观意愿。降了之后看另造册,又怕被上头惦记,戴上个逆贼的帽子摘不下来。等池脩之点破这个,再加以许诺,大家一想,也对啊,皇帝亲口说了不追究,比官府好像更硬气些。
一个个路上都在打腹诽,想着怎么样痛哭流涕寻找理由,再对皇帝指天咒誓,感谢皇帝、感谢朝廷,感谢大家给了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到了殿上,用淳朴的语言说了出来:“天旱实在过不下去了,往年遇荒有赈济的,今年偏没有,这才听了恶人话。圣人是好人,派了天使来给咱们吃的、还给种子、又叫州府给借耕牛、分田。能过得下去了。往后便是圣人的顺民。圣人您是好人。”咳咳,文化水平有限,语言想不淳朴都难。天使这个词儿还是路上听得多了现学的。
你要以为池脩之“献俘”是炫耀武力,那就是猜错了,他这是在向皇帝拍马屁呢,告诉皇帝,你干得很好,大家很感激。
皇帝一开心,先是温言抚慰:“尔等既畏天威又知悔改,后当洗心甘命,各安本份,返籍后,遵纪守法,毋再为乱。”在流民代表泪流满面的感激声中帅气地赦免了众人的罪过。
然后就又不按照规定办事了:“池卿年少有为,然年资尚浅,不宜超擢,然朝廷不能不赏功,着为开国县男。”他给人爵位!
这也太差别对待了,四路抚慰使,就他得了爵位,这年头爵位多难得啊!魏静渊这个坏蛋规定了,爵位只有几种取得方式:一、皇帝家亲戚包括皇帝的舅舅家,皇帝家的女婿除非本身有爵位否则也不能因尚主而封爵,这个没话说;二、军功;三、没有第三。
开国县男是从五品,所有爵位里最低的一级,坦白说,就这,还真算是“幸进”呢。池脩之这个勉强算是个军功,但是按照首虏数,也就是刚刚踩到了线上。给个爵位太勉强了,给个勋位还差不多。
可皇帝乐意啊,话还说得很明白:“池脩之本是文职,不录勋,议爵。众卿若有疑议,只管说来——要言而有据,此番若有功比池卿高而不得爵者,尽言之,朕不循私。若无眼下无疑议,事后毋再言朕以爱晋之。”摆明了要耍横的。
郑靖业这一派是不会拆台的,其余人等不喜欢池脩之更不愿意得罪皇帝,只好捏着鼻子给认了。还要安慰自己:食封只有百户而已,再降等一爵,他儿子就没爵位了。
皇帝得意地看着底下,满意于无人唱反调,他这么做也是有自己考量的。第一,池脩之这是被人阴了,皇帝是要表明立场的,河阳周氏子侄被他授意郑靖业给清查了,只要不是官声好到无可挑剔,统统被削成了白板。第二,池脩之弄的这一手实在太合皇帝的胃口了,他正在要脸的时候,池脩之就给他做了脸。
让曾经敌对的人为你歌功颂德,是件再痛快没有的事情了。
顶着各色目光,池脩之从容舞拜,皇帝看着这个俊俏的小子,越看越满意。
皇帝,你又调皮了!
几乎所有的朝臣在皇帝用强硬的态度表明了立场之后,心中瞬间冒出了这样一个念头。
这个年纪的皇帝,从某种程度上确实呈现了“昏君”的某些特质,同时相对的,对于已经干了几十年的工种来说,他已经有了足够的熟练度,对于想管的事情也是驾轻就熟——包括耍赖。在这个将要立储的节骨眼儿上,他一旦耍起赖来,大家都得让着他,轻易反驳不得。
这一次皇帝还真不是突发奇想,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钦命的抚慰使路上遇险,一群朝堂老油条岂能看不出里面略有问题?结合一下皇帝的立场,皇帝这是觉得被打了脸,他要找场子呢。当然也有看不出内中情由的,然而只要抬头看一看皇帝的脸色,也都乖乖闭嘴了,现在可不是跟皇帝顶牛的好场合。
于是乎,御史里最好邀名的人都不肯提出反驳意见了。只是——
蒋进贤双手持笏,跟着大家一起称颂皇帝英明伟大,又盛赞皇帝慧眼识英材,肚里却暗笑:“将士浴血,而不能得一爵,众心能服否?”哪怕不怀恨在心,池脩之也少不得要被人背后说是靠关系。
郑靖业对池脩之的表现尚算满意,躬身之时也在想:“只要这小子手上有硬本事,大家推他一把又怎样?”要说靠关系,在朝的绝大部分人都是靠关系好吧?尤其是这些世家子,有几个是凭奋斗出头的?细数一下,像袁曼道那样的人,实是百中无一。
被郑靖业首肯的袁曼道略慢半拍也悟到了皇帝任性背后的深意,脚都抬起来要出列抗议了,又缩了回去。眼珠子转都不转地思考着:池脩之此行遇险必有缘故,池脩之可是抚慰使,即使他做中书舍人略有讨巧,也改变不了此行是为国公干的性质,这种情况下有人要阴他,袁曼道心中是愤怒的。回去准备准备材料,摸摸情况,能参的一定要参!
皇帝见最终无人反驳,愉快地宣布结束本次工作会议,同时留下池脩之谈话。
散去的人潮三三两两,关系好的走在一处,说着些光明正大的话。郑靖业与顾益纯理所当然地一起走,两人的老心肝儿今天早上都受到了一点儿刺激,需要聊聊天平复一下。
顾益纯叹道:“素日自觉淡然处事,今日方知,不是自己淡然,只是对那些人、那些事不上心罢了。”
郑靖业嗤笑一声:“算他好运气!”
顾益纯抿嘴一乐,双臂展开,大正宫前伸了个懒腰:“口是心非。”
顾益纯老则老矣,依旧风度翩翩,哪怕是伸懒腰,也是风度翩翩地伸,居然还引来不少人围观。其中就有不少人向郑、顾两位道喜了,有向郑靖业恭贺“得一佳婿”的,有和顾益纯称赞“教徒有方”的。有真心有假意,不一二足。
蒋进贤路过这两人,也驻足微笑:“池郎此番令人惊叹啊!”
顾益纯报以一笑:“谬赞了,他还年轻,正是为国效力之时。倒是君家小郎(蒋卓),行止有度,宠辱不惊,不愧为世家子。”
蒋进贤笑着一拱手:“能得思玄一语称赞,我可要立时回去告诉阿卓才好。”告辞而去,一面走,一面琢磨上了,顾益纯这是客套话呢还是说真的呢?他到底是怎么看阿卓的呢?以他的名士脾气,应该不是虚应故事吧?
郑靖业似笑非笑地看着顾益纯,眼睛里明明白白地写道:你就忽悠吧!看着像夸奖,其实啥都没说好吧?什么前途啊、人品啊一概没提,打太平拳呢。
第一百三十一章 鹦鹉
顾益纯眼睛四十五度纯洁望天,天真无邪得堪比他家小儿子。
郑党诸人只觉这两只的气场略怪,等一郑靖业的笑容调到标准,才围上来道喜。顾益纯意思意思地对大家一点头:“我先回家了。”并不搀和到这些人里面。
郑靖业微笑着对党徒们道:“近日怕不得闲了,过得几日熙山那里,再举觞痛饮。”郑党哄然叫好。
池脩之与皇帝对面坐着,听到外面的喧哗声,皇帝问怀恩:“外面是怎么回事?”
怀恩亲自小跑出去打听了一下,很快就回来:“是郑相公,说是过几日到了熙山要请客,一群酒瘾上来的人正高兴呢。”
皇帝笑指池脩之道:“他们该谢你。”
池脩之笑道:“是相公喜七娘,臣是沾光。”
皇帝道:“哪里是‘喜七娘’?分明是怕!不但你岳父怕她,我也怕她,”倾过身子神神秘秘地道,“听说你在外头遇险,那丫头冲宫里来兴师问罪呢。”
池脩之惊愕一下,也倾身向前:“她真来了?”心道,正题来了!
“那还有假?”皇帝咳嗽一声,“你今番究竟遇到了什么?一一说来,不要有遗漏!”
池脩之用低低的声音说起一路经历来…
郑琰说是做青团子,还顺手做了其他几样糕点,盖上蒸笼盖子,忽然觉得鼻子发痒,急忙扭过头去打了个喷嚏,嘀咕一声:“谁骂我呢?”咳咳,身为奸党,此人极有自觉。
嘱咐烧火的丫头看好火头,郑琰解下围裙去庆林长公主那里等着。老远就听到叽叽喳喳的,郑琰觉得奇怪,有顾宁在,一句话重复个三、五遍是件很正常的事,奇怪的是,这一句“说请安”被重复了七、八遍,而且上一句是顾宁的声音,下一句就变得很奇怪,接着“笨蛋”又被一声高一声低地重复了若干回。
郑琰一进屋,就看到了庆林长公主跟前摆一鸟架子,上头一只花花绿绿的鹦鹉——谜底解开了。
鸟架子放到一个类似落地灯似架子上挂着,顾宁个头儿矮,正仰着个头,一跳一跳地训鸟,庆林长公主在一边笑得欢畅:“你阿姐来了,不要跟那只鸟胡闹了。”
顾宁一面怏怏:“阿姐好。”还剜了鹦鹉一眼。
郑琰弯下腰来摸摸他的脸,只觉手感很好:“阿宁在做什么呢?”
“阿红好笨!”顾宁吐槽,“我教了它好几天,他还是乱说话。”
郑琰差点笑场,抬眼看庆林长公主也是要笑不笑的表情:“你教它什么啦?”
顾宁伸手捅了捅架子,鹦鹉跟着微微晃了晃:“安好。”
顾宁睁大了眼睛:“你这贼鸟,看到漂亮小娘子就乖乖说话!”
“贼鸟贼鸟贼鸟…”
庆林长公主笑得前仰后合,郑琰抄起顾宁把他抱给庆林长公主。庆林长公主接过儿子,捏他的鼻子玩儿。家令使人来报:“驸马回来了。”庆林长公主看一眼郑琰:“脩之来了没有?”
“并没有。”
顾宁从她怀里滑到地上:“我去迎阿爹~”背后鹦鹉也不甘寂寞地来了一声:“我去迎阿爹~”顾宁一个急刹车,转过头来:“不是你阿爹啦!”鹦鹉也说:“不是你阿爹啦!”顾宁急了,小袖子一卷:“我拔你的毛!”
庆林长公主与郑琰两个没良心的女人抱在一起笑作一团,还是庆林长公主撑着对顾宁道:“你去迎你阿爹,它交给我。”顾宁气哼哼地跑出去了,身后跟着一堆侍婢,生怕小主子跑太快跌倒。
庆林长公主得意地对郑琰道:“怎么样?”
原来鹦鹉是你找来的?“不要总是这样玩啊,阿宁都快被你玩坏了。”
庆林长公主一愣,又笑了起来:“他那个口舌,让他背书吧,年纪又太小,哪能坐得住啊?不背书就去念叨阿宽,阿宽正是睡觉长个儿的时候呢。我就给他寻只鹦鹉。”
说话间顾益纯已经抱着儿子进来了,庆林长公主很自然地起身相迎:“把他放下来吧,怪沉的。”顾益纯掂掂儿子:“不碍的,正好。”
郑琰笑眯眯地问好,顾益纯道:“咦?你怎么还在啊?你爹可已经回家了啊。”
郑琰发出个鼻音:“明知故问。”
“他被圣人留下来问话呢,不定什么时候才出来,你不要在这里多等了,早些回家去。听说——你刚才差点儿谋杀亲夫啊?”口气也三姑六婆了起来。
郑琰一扭头:“厨房里有糕点,我去看看,等儿可别全吃了啊,给那谁剩一点儿。”
顾益纯在背后放声大笑,庆林长公主低声询问典故,顾益纯拍拍儿子:“去把这个,”指鹦鹉,“弄出去,回来咱们用饭。”又目视郑德谦,郑德谦心说,不听就不听,我可是看了现场版的。顾益纯支走了儿子和学生,跟老婆八卦。
郑琰终是没能在顾家呆太久,略有不甘地回家了。
一进家门,门上的马迎就道:“七娘,相公吩咐了,七娘回来先去书房。”
“知道了,”郑琰应了一声,又对郑德谦道,“你回来就不要再出去了,等会儿我许还有事寻你呢。”
郑德谦答应一声:“我哪儿也不去。”叔叔哥哥们也要回来了,有许多褂可以扒!
郑琰到了郑靖业书房,刚说:“阿爹,我回来了。”
郑靖业就板着一张脸:“你箭法练得不错啊?”声音危危险险的,郑琰觉得吧,她爹这话里的意思,大概就是:你要是觉得效果不好,我找你帮你把那小子射个对穿。
堆起笑来,郑琰故作谄媚地凑上前:“阿爹真厉害,什么都知道,真是什么都瞒不过您~”
“哼。”
“阿爹,您真是什么都知道么?那您知不知道蒋卓那位未婚妻现在住在哪里?荣国夫人昨天去了什么地方?荣安公主想抬举哪位才子?”她一气问了好几个问题,都是路上问郑德谦的。
郑靖业皱眉:“蒋家没过门儿的那个小娘子还在原籍…”剩下的就不知道了,“你都知道?知道这些个做什么?”
“不是我,是德谦。”
郑靖业道:“他琢磨这些有什么用?”
郑琰不得不为侄子说两句好话:“您别小看了这些,事虽小,运用得宜,可有大用呢。比如荣国夫人,她又去见了个半仙儿,求神问卜的。那个半仙儿据说极灵,还会改运,啧,搞不好就是巫蛊呢。”
郑靖业心说,不是也能弄成是。摸摸下巴,流民打出了废太子的旗号,万一皇帝反悔了觉得太子还有人望,这倒是个现成的把柄。
“叫德谦来。”
“在家呢,我叫他先别出门儿的。”
郑德谦心中忐忑,不知道祖父和姑姑要把他怎么样。不想郑靖业与郑琰一样,只是考察他的八卦水平。
郑靖业忽然发现,他的孙子里,还是有些怪才的。
郑德谦就是个小八卦,也不知道他是怎么长的,他爹郑琇不像是郑靖业的儿子倒像是袁曼道的儿子,他娘方氏也是门风严谨的世家女,都是再正经不过的人,遗传基因是绝没问题的,具体可以参照他的两个哥哥——都是老老实实的好人,需要黑化的那种。
谁知道郑德谦哪根筋不对了,对八卦的热爱居然超过了对于正义的追求!
郑靖业问得口干舌燥,发现这京里京外,竟没几件郑德谦不留意的八卦,也是无语了。这小子对于信息有种天然的直觉,哪条可信,那条有假,大半都能分辨得出来。也算是一种才能啊!
郑琰得意地道:“怎么样?五郎很厉害吧?”
郑靖业看着郑德谦,直到把孙子看得心里发毛了,才说:“还不错,我还有事要与七娘说,明天你不要乱走,回来我有话要说。唔,你回去想一想,近来京中诸王都有什么新闻,明天报我。”
这就结啦?郑德谦有些糊涂有些开心,祖父不阻止他八卦,真是太好了。
郑琰觉得自己现在正在做的这件事情,比起筹划搞掉太子,对自家的意义还要重大一点。
情报工作多重要啊!想想《潜伏》想想《悬崖》想想…不好意思,思路飞得太远。一句话,情报到位,就好比预先知道了剧情,可以作出有针对性的反应。简直就是穿到了一部已经看过原著的同人里啊!
郑琰信心满满,认为自己在做一件大好事。从郑靖业现在的反应来看,至少是不反对的,这一点把握郑琰还是有的。君不见她爹都没有骂郑德谦么?非但没骂,还仔细询问了八卦的操作方法么?
建立比较完善的家族情报系统,郑琰觉得自己是贡献多多,比搞掉个把太子的贡献还要大些。郑琰等着郑靖业开口发问,她已经准备好了一大套的说词。
不料郑靖业把郑德谦支使走了之后一言不发,看也没看郑琰,兀自坐在那里沉思。郑琰也沉住气,并不紧盯着父亲,人坐在郑靖业的下手,眼睛在书房里慢慢滑过,溜到墙上的时候又心虚地滑了回来。那里本来是放着一柄古剑的,咳咳,被郑琰拿去便宜了池脩之,郑靖业后来又寻了一把刀给挂了上去。
郑靖业发现女儿的动作,哼了一声,郑琰回过神来,讨好地道:“阿爹?”
郑靖业又瞪了她两眼,发现吓唬不住女儿,才无奈地问:“你这回打了什么主意?”
“我就是猛然想到的,刚才不是跟您招了么?”郑琰很自觉,“嗯,我就想,五郎既有这样的本事,不用也是浪费了。人各有所长,不一定就是人不用,说不定就是没放对地方,您想,让阿舅去崇文馆,不用一个时辰就能让能给轰出来,可要是上阵呢…”
第一百三十二章 原来是净衣派的
“说、重、点!”
“旁人有什么阴谋咱们先知道了就能提前应对不致被打个措手不及。”郑琰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打。郑家这样混官场的,还政敌一大堆,背地里扎小人的恐怕不止一两家,当然要小心。
“你是怎么琢磨的?”
“五郎的这个脾气在外头怕也不是什么秘密了,咱们自己人灯下黑,没留意这个,外头人也熟了。无意间说的消息,他都记了下来。这倒是其次,难得在他能分辨真伪。消息灵通的好处不用我说,阿爹也知道。只是京里的根基的人家,消息不太好打听。倒不如多撒些人手,总拢了消息来,像五郎这样,一一剖析。”就是建立一个情报搜集、鉴别、分析的长效机制。
“还有呢?”
“单靠五郎一个人也忙不过来,可这又要有天份,剖析这事儿,只好五郎跟着累一累了。敛消息却是好做的,茶楼、酒肆、教坊…人最爱闲聊,”郑琰的思路在回家的路上就理好了,当然也结合了不少看小说得来的经验,“京中的乞儿也不少,他们常蹲在高门大户后门边儿上,听到的消息怕少不了。还有游侠儿,这些人都是四处走动,消息最灵。”
郑琰说了一大堆,端起茶来喝了两大口,觉得喉咙舒服了,眼带期望地看向郑靖业。
郑靖业微笑着看着女儿,郑琰直觉他将要说的不是什么好话。果然,郑靖业道:“茶楼酒肆背后各有主人,你道京里还有多少地方能让咱们插得下手去?教坊司那里,也是归朝廷管辖的,就算能插得下手去,哪些消息有用、哪些又没用?消息要怎么递过来?一时之间要怎么联系?”
郑靖业说了许多,总结起来就是,建立一整套的情报系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按照郑琰的设想,谍报人员的培养也是需要技术含量的。更重要的是:“用得上熟手的,只有军中!我要用一、两个人,于家那里就能调得来,再多了,不是自找麻烦?”
郑琰这才意识到,她的设想很不错,但是可操作性实在不高!谋朝篡位、封建割据离她太远,如果不想造反,建立这样的情报系统,这个阵仗也太大了点儿。
“可是…真有点儿不甘心呢。”
“你也不用这样,”郑靖业淡定地开口,“你爹我难不成就是只会看邸报的人么?”
“阿爹?”
“我入京没多久,署过京兆,那时候政令不太通畅,也用过些游侠儿、花子。”郑靖业点到即止。
郑靖业入京之后也换过岗位的,一度执掌京兆。那时候的京兆比现在还难混,郑靖业为了更好地治理京兆,也是非常在意情报资源的。用的就是利用“丐帮”的手法。
这也是迫不得已。京城多世家,世家有世仆,可不是那么容易能弄个间谍混进去的。哪怕不是世家,就是普通的新兴勋贵,几十年过去了,最肯相信的也是家生奴婢。这个年代,奴婢们的忠诚度,在主人家没倒台的时候还是很高很高的,哪怕在主人家倒台之后,也会有一些忠仆不离不弃。这就是“义”。
郑琰结结巴巴地问:“阿、阿爹,这些、些、人,可、可靠么?花子不是…您是怎么用的他们啊?”不要歧视乞丐,人家虽然不全是良民,也不是黑户,当然管理得比较松散。你头紧了,穷一点,正常,不紧,又穿得人模狗样。
“不是有团头儿么?”
“嘎?那是什么?”郑琰一脸的土鳖相,听不懂郑靖业口中新出现的名词。
郑靖业只好解释:“就是乞儿的头儿!”
还真有“丐帮”啊?郑琰微张着嘴巴,样子有点蠢:“他听您的啊?”
这不废话么?郑靖业鄙视地看了一眼女儿:“我自有让他听话的办法。”
不是吧?正义的丐帮会当官府走狗么?您的风评还不咋地。郑琰突然之间对丐帮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情报系统也暂时放到一边了:“阿爹,您给细说说呗。”
郑靖业白了郑琰一眼:“有什么好说的?他们世为贱籍,这么些年,总会了些机灵人。一代一代做下来,家里也置田置地,也使奴唤婢,私下里也偷偷穿着绫罗,儿女也是娇养着,只是出身实在不雅。多少代经营下来,官衙也用得着他们,或有工程人手不足,也使这些人,给些饮食,发点工钱,也有夜间使他们打铃的…”
郑琰:“晕!”丐帮帮主原来是净衣派的,普通帮众就是污衣派的,净衣派的等级比污衣派的高!金大侠的千古迷团解开了有木有?
原来丐帮还带一点半官方性质——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类似于事业单位。一地乞丐都有个头子,大的头目不叫帮主也不叫舵主,叫“团头”,有些团头还挺富有,这些人手下还有小头目,然后再一级一级地控制着乞丐们,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形态。
“那游侠儿呢?也有个头子?”武林盟主么?
郑靖业对着个好奇心强的女儿也只好解说一番:“那些?也分几等…”
还有游侠,大侠在江湖上听起来很威风,也仅限于江湖。如果你这位“大侠”无田产无良民户口,权贵们照样鄙视你,瞧你不顺眼了,还可能抓来问一个不务正业的罪。
以前郑琰从来没在意过这些事情,她以为穿的是种田模式,没想到还与江湖模式沾了边儿,这个江湖模式与金大侠的江湖还略有差别!这么说来,有田有地闲得蛋疼去“游侠”的,大概就是武林世家?没钱没地的游侠,大概是流民出身的草根?
“他们…都听您的?”
郑靖业笑道:“你又说什么痴话?不过是我能用得起他们罢了。”
哦!明白了。
郑琰终于知道了,她家还黑白两道通吃!她爹这个宰相居然还兼任京城地痞总头子!
信息量略大,郑琰受到了震荡打击。
整个世界观都被颠覆了有木有?苍天啊、大地啊,真心给跪了!这明明应该是穿越剧里主角才有的手段好不好?爹啊,你一土著,这是要闹哪样?这不科学!
怪不得她爹听了她对于郑德谦种族技能的利用计划之后不是先跟她商量,而是先考察郑德谦的技能等级!
“以前没听阿爹说过呀!”
郑靖业没好气地道:“你一个小娘子,要知道这些龌龊事做什么?那里多贱人!”什么脏的臭的都有,乱七八糟,怎么能让雪白可爱的女儿接触这些?郑靖业看来,政治互殴什么的,虽说也阴暗,却是一份白领的工作,换她宝贝女儿干,算是粉领,也是很时尚的。丐帮那是下九流,脏兮兮的,女儿能知道世上有乞丐就行了,不用了解丐帮的内部结构。如果不是今天赶巧了,郑靖业还不想科普呢。
郑琰装可爱装可爱装可爱:“这不是遇上了么?那这个事儿?”
“行了明天我与五郎说,你——”接收到郑琰渴盼的目光,“来听听也行,只有一条,不许掺和得太深,脏!”有手有脚的去做乞丐,郑靖业瞧不上这些人。
“听您的。”郑琰答得痛快,忽然反应过来,她爹这态度有点可疑啊?这违和感…
灯泡一闪!既然已经有了粗略的情报网了,还要听她啰嗦个什么呢?
“那还吃饭去?”
“哦。”
郑靖业边走边捋须,郑琰的思维很活跃,时常有惊人之语即使郑靖业已经有了个外联情报网,还是听了郑琰的计划,一听之下也算是有收获。
郑靖业有自己的一套班子,用以商讨朝政,对于情报则主要靠自己判断。他自己的水平高,能分析得出,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没有帮手。既然亲孙子可用,郑靖业也不会置这个劳动力于不顾。他最担心的就是子孙无能,自己死后被人清算,必须要趁早发掘出各人的长处,搭配成一个最佳组合,维系家族的延续。
当然,郑德谦也有问题,大约还是受了父母的影响,他哪怕喜欢八卦,也没有往更远的地方去想,只是平和地八卦着,并没有学会有意识地利用情报资源。需要调教。
全家都在等着郑靖业开饭,见他来了,集体起立。杜氏嗔道:“你又忙的什么?再忙也得吃饭啊。”
郑靖业好脾气地陪笑道:“这不是来了么?”在首座上坐下,各人才各归各位。郑德谦偷偷瞄了祖父一眼,以他那八卦敏锐的头脑也分析不出来郑靖业是不是生气了。
郑琰也吃得心不在焉——池脩之到现在还没消息,这一整天,两人是隔着人群打了个照面,话还没搭上一句呢。杜氏等郑靖业有了五分饱才发问:“姑爷回来了?”这个姑爷说的就是池脩之。郑琰的耳朵竖了起来,手里还捧着个碗。
郑靖业含糊地应了一声:“他好着呢,区区百余级就换了个开国县男,还有百户食封,圣人还留他问话。便宜他了!”
郑琰闷笑,心中不无得意。杜氏放下心来:“那就好,那就好。”准女婿有前途,岳母当然高兴。郑靖业瘪瘪嘴,低头扒饭,扒了两口,筷子往桌子上一拍:“好什么?回来了也不过来看看!圣人就算留饭,也不会留宿!居然偷懒!”敢不过来让岳父骂两句,胆肥了啊。
杜氏一口饭喷了出来,侍婢上前给她擦身上的衣服,又换了面前的杯盏。杜氏一摆手,拿着绢帕试唇角:“他总要先拜过他先生,次去看过外祖母,你自己算算,这要到什么时候了?再说了,还没成亲呢,他就这样跑法,不像个事儿。”
正说着话,大门上传来消息:“池郎君使人送了拜帖来。”
杜氏得意地横了郑靖业一眼:“我就说吧,姑爷不是不懂事的人。”闺女还没出门子呢,这就叫上姑爷了,可见岳母大人有多么想把闺女扫地出门了。这样的闺女太让人头疼了,有个人肯要,就放手吧,别再挑剔了!
第一百三十三章 私相授受
郑琰的耳朵尖动了一动,郑靖业一摆手:“他人呢?”
“只有拜帖,那个,还有张给七娘的条子。”
“拿来!”
杜氏截口道:“这孩子真知礼。”郑靖业坐着不再说话了。郑家第三代们纷纷闷头扒饭,努力快点吃完,好逃离这个诡异的气场。
郑琰吩咐道:“拜帖和条子一起送到阿爹书房。”这才算是解了围。
别看郑靖业在郑琰面前对池脩之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心里对池脩之还是挺重视的。吃完饭,装作没看到郑琰跟在他后面,父女俩一前一后又回到了书房。郑靖业捏起拜帖来看,上面写的是些官样文章,郑靖业眼睛一扫而过,余光却往郑琰手上瞟去。
郑琰抓着池脩之的信,一眼扫过去,右手的指头挪啊挪,飞快地把信的一头给攥住了,把剩下的半拉信纸往郑靖业那里斜了斜。
她昨天就到池宅去,指挥进行了大扫除。今天早上过去再次检查了池宅的准备情况,才去围观未婚夫的,这会儿池脩之要是回家了,一准能发现洗澡水是一直准备着的、被褥是新晒的、书桌上擦得干干净净的,连厨房里也有老火煲的好汤。在此之前,他会在顾家吃到各式小点心,喝到口味清淡的笋汤。
“你打的好埋伏,”郑靖业眯着老眼瞄清楚了内容,随即哼了一声,“虽说是贤内助,也不要太无处不在了,你事事都想到了,要他有什么用?惯的他!”
“知道啦~”郑琰摆摆手里的信,揣着走掉了。唉唉,这年头谈个恋爱也不容易啊!写情书什么的,必须公开,至少是要让长辈知道一二,你要是公开发表了,他们倒不管了,就恨“私相授受”二字。怨不得那么多人干脆就不留白纸黑字的证据,人家直接…驾车围观,丢各种佩件儿!就是丢佩件,也要光天化日地砸,比私下赠送还让人能够接受。
郑琰步履轻快,她右手握着纸条儿的右边儿,手底下还掐着一句话没让郑靖业看见,是一句肉麻兮兮的情话,她不想再刺激她爹那脆弱的神经了。
阿庆右手成拳,抵在鼻端,低头一笑,与阿汤照镜子似的一般动作,交换了一个暧昧的眼神,抬脚跟着郑琰回到了绣楼。说是绣楼,郑琰在这里做针线的时间还是很少的,像现在,她就是在枝型的灯树底下慢慢回味着池脩之的信。
池脩之在大正宫里被皇帝盘问许久,基本上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在皇帝身边也有一段时间了,对皇帝的脾性也有几分了解,说话的一时候尽量做到了诚实可信。皇帝是对亲近的人更信任一点,甚至有些“昏庸”的感觉,这并不代表他傻,他只是与一般人一样,选择对已经相信了的人不多加怀疑而已。
河阳遇袭,直奔河阴,怎么看怎么有问题。说的人已经能基本确认有人阴他,听的人心里也有数了,听的说的谁都没点出来——没证据,而且周豫虽是周氏族长,本人却是赋闲在家的,并不承担保家卫国的官方任务,找茬儿也无从找起。
弄到最后,皇帝还留了饭。池脩之是外臣,自然不好跟着皇帝到昭仁殿去用餐,君臣二人,一老一少,就是在前殿吃的饭。皇帝这个老不修,端着个碗,扒两口饭,看一看美少年的脸,深觉心情舒爽,嗯,美人的脸也下饭啊!
池脩之吃完了饭,从宫里告辞出来。第一站就是顾益纯那里,不料他在宫里吃顿饭的功夫,郑琰已经回去了。庆林长公主打趣他一句:“哎呀,这个时候来可怎么是好?已经错过了用饭的时辰了,吃什么好呢?”厨房里有点心和汤哦,特意留给你的。
池脩之乖乖地回答:“圣人留饭了。”
顾宁开心地拉拉师兄的袖子:“那阿姐做的点心归我啦!”
池脩之弯下腰,捏捏顾宁的小嫩脸:“那是我的饭后甜点,阿宁乖,让厨下再给你做去。”
顾宁一张小脸皱成包子样,脑袋往后一仰,从池脩之的魔爪下逃了出来,一路跑到庆林长公主的怀里求安慰:“阿兄是坏人!”
庆林长公主抚着儿子的背略作安慰,傻小子,不知道妨碍人家谈恋爱是会被抽飞的么?
顾益纯一直笑着看热闹,此时才来凑热闹:“阿宁不要闹你师兄了,脩之,来,随我去书房,让厨房把点心拿来,配上好茶,我们边吃连聊。”
如果觉得奸臣之女/大家认为爹太抢戏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我想吃肉小说全集:奸臣之女/大家认为爹太抢戏, 非主流清穿, 诗酒趁年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