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我想吃肉作品奸臣之女/大家认为爹太抢戏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徐少君对徐莹盈盈而拜:“见过娘子。”
徐莹淡淡地道:“坐吧。”
徐少君再拜而坐,也不敢坐实了,一副小心翼翼地样子。郑琰心中一阵叹气,就这样儿,让萧令先见了,说不定会怀疑徐莹欺负人啊!徐莹看一眼郑琰再看一眼徐少君,心知肚明,这俩是见过面了。今天本来就是要商议后宫品级的事情的,徐少君见郑琰,为的怕就是这个事吧?
当下也不含糊,径问郑琰:“圣人已催我把后宫的品级给定下来了,你可有什么看法?”说着还瞟了徐少君一眼,徐少君一个哆嗦。
郑琰无所谓地道:“圣人后宫,也就那么四个人,有什么难的?尚孺人、蔡孺人无功无妊,自然要低些。孙孺人虽也是民女,却诞育有功,须高些。徐孺人乃大臣女,自不同她们。到底是个什么品级,让圣人看着办呗。日后宫里保不齐还要进新人,眼下是不宜大封的,否则后进淑女恐无处安置。”
最后一句话把两个姓徐的女人给刺激得不轻,徐莹直白地瞪了郑琰一眼:“你话真多!”但是想到母亲对她说的,郑七心思灵动,对她也比较亲近,在这些事情上多听听她的主意总是好的,甚至比别人处置得更加周全。也就没有过多反对,甚至想问一问品级问题。
徐少君想到现在自己尚无盛宠,也无子嗣,三年后又要来年轻美貌家世好的淑女,不由幽怨地看了郑琰一眼。
不大会儿,其他三个孺人也来了,徐莹口气略硬地对孙孺人道:“你是有身子的人,我不是说了么,你以安胎为要,不必总到我这里来的。”孙孺人哪里肯呢?大家都是听说今天可能要定级,谁不关心?不但关系自己以后,还关系到肚子里的孩子呢!
徐莹却要专吊着她们仨,只与郑琰说放宫婢的事情。郑琰心道,正好,正色道:“正有一事,是要娘子与圣人说去的。”
徐莹因问何事。
郑琰道:“放出去的宫婢得多大年纪了?可不一定能嫁个好人家,许多人只能做个填房又或者为人婢妾,这可不是圣人与娘子的本意。更有甚者,若在远州,前几年还有流民之乱,父母家人都不在了,让她们出去,岂不难过?索性好人做到底,不拘何人,只要是放出宫的宫婢,都可以自立为女户如何?女人也未必不能干呢!招个赘婿,自己当家作主,总好过任人揉搓。”
徐莹道:“这个只怕难办呢,从来只有无夫无女才好立女户的,又有,女子婚姻不由自主,”说到这里心酸了一下,“家中若有父兄,只怕也是难办。”
郑琰冷笑道:“自魏静渊以来,宫婢取自良家子,是按半丁算输役的,女子为家里奉献这许多,难不成还要把骨头里最后一点儿油花给榨干净了不成?不如这样,愿意自立门户的,从之,想回家的,也只好听凭了。”
徐莹道:“这样妥当。”
郑琰眼风扫过四个,见四个都是兴趣缺缺,但是小动作倒是紧张,猛然想到了一件事情——
世上有机会接触到最高权力的女子虽然不太多可也不算少,但是你知道为什么有的人就是妖姬陷害忠良,有的人就成为贤后自成本纪,有的人登基为帝执掌天下造福万民,有的人垂帘听政祸国殃民吗?那是玩弄权术与放眼天下的区别!
这不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能够掩饰的个人素质的差异。
两人又商议了好一会儿,到底没说到定个什么级别,郑琰才不肯结怨后宫呢,徐莹就是故意吊着她们,直到萧令先被秦越收拾完过来。
梁横又溜了回来,他还有一肚子的话要说,池脩之与柳敏就是不离开!他数次目视萧令先,萧令先还在苦思郑靖业说的话,想了许久,终于认为郑靖业说得是有道理的。然后想起太妃还没离宫,拖着步子去找老婆,商议一下让她们赶紧走,也给世家添个堵什么的。
四个孺人都很惊喜,不自觉地瞄瞄自己的衣饰,力争小动作地把服饰整整好,姿态也在微调。徐莹大大方方地站了起来:“圣人怎么过来了?大正宫里的正事忙完了?”
郑琰微一福身。四位孺人倒是莺啼婉啭地叩见。
萧令先道:“今天人倒整齐,阿琰也来了?”对这个师妹,他印象倒是颇有好转,口气也亲昵了不少。
郑琰笑道:“娘子有事,我不过来听一听,添点儿乱。”
徐莹道:“没有你,我才乱呢。”
两人互相恭维,萧令先听着也舒服,和和气气的多好!徐莹见四个孺人那欲迎还拒的小眼神儿,没来由一阵恶心,对萧令先道:“我们正说事儿呢,先前事情多,她们的事儿还没定,总不好让她们还做孺人不是?”
四个孺人努力克制着自己不要表现得太明显,萧令先明显对这事儿不太上心,这四个人里有三个是婢妾出身,他本就没想给多高的益。至于徐少君,她比较惨,先受父亲的拖累,后来先帝死了,萧令先没功夫跟她作深入交流“发现她的好”,也把她丢一边了先。
所以萧令先说:“你看着办吧。”
四人心中一凉。
徐莹嗔道:“到底是圣人的后宫,怎么能看着办呢?要我说,尚孺人、蔡孺人为采女,孙孺人有孕,为宝林。徐孺人为才人吧。以后有功再升,如何?不然动静大了,朝上又要争吵。”徐少君的定级没说原因,但是大家都知道话外音,你就是拼爹的,除了你爹,你没啥长处。
萧令先原是想同意的,听了最后一句话,不满地道:“外臣何豫后宫事?”
徐莹有点着急,郑琰不紧不慢地道:“天子无私事。”
萧令先眉毛都要竖起来了,郑琰道:“朝中一定会有人这么说的,为了反对,兴许还要把后宫再拎出来念叨一回。”
萧令先哑然,他是吃够朝臣翻旧账、地图炮、诛连的口头了,不得不点头:“也好。”以后有功再升呗。
孙孺人稍有委屈,她怀了萧令先头一个儿子,只比另两个孺人高那么一点。还不如一个无宠无子只有爹的徐孺人!怎么着也要平级吧?
第二百五十二章 习惯于皇后的存在
徐少君才委屈呢!采女正八品,宝林正六品,才人正五品。听起来她最高,问题是,这才正五品啊!她爹好歹是侍郎,比另三个高了十八级好吗?呃,其实没十八级,大约只有十五级左右。
徐莹很自然地道:“你们还不谢过圣人?”
四人打起精神打起嗓子来谢恩,萧令先一摆手:“你们去吧,我有事与娘子说。”四人只得退下,郑琰也要走,徐少君心里打着小主意,想请郑琰留一步说话。没料到萧令先是想问太妃离宫的事情的,事涉宫婢,萧令先也想问问郑琰,又把人给留下来了。
清场完毕,徐莹先报告了太妃们要带走的人数:“她们都是有俸禄的,这些钱由谁来出呢?”
萧令先对自家人真是挺大方的:“太妃的俸禄朝廷都出得起了,何惜这几个宫婢的几升米?”
徐莹又说了郑琰方才说的女户的问题,又帮郑琰说话:“从宫里出来的人,本就代表着皇家体面呢,要跟被人作践了,皇室威严何在?再者,咱们又不强迫,自愿呗。”
萧令先本想说,女人抛头露面、不听父兄教诲成何体统。但是一听郑琰的理由也对,徐莹说的也很有道理,索性点头:“可。事情是阿琰一手操办的,还是阿琰具本吧。”
郑琰笑着答应了。一个社会,越是文明,性别压迫越是少。当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女人能够光明正大做户主的时候,女权必须得以伸张。
留下帝后二人联络感情,郑琰识趣地告退了。在她看来,徐莹远比萧令先靠谱得多,所以不时给徐莹出点儿馊主意,她是乐意至极。徐莹也挺晓事儿,基本上道理都能说通。比如说,把孺人们的品级给拉开,让她们互掐神马的。再比如说,趁着萧令先守孝,哪个女人都不能XXOO,作为皇后,名正言顺地拿正经事跟萧令先联络感情,让萧令先习惯于皇后的存在。
郑琰欢乐地回家了,准备着晚上去坑她爹一把。
池脩之今天回家挺正点的,郑琰已经准备好了他的便服:“擦把脸,换上吧,我已经使人送信回家了,阿娘准备好了上好的锅子等我们去吃呢。”
池脩之板着的脸松了下来,郁郁地道:“今天朝上,蒋进贤当众奏请叶广学返朝。圣人原不想答应的,”接过毛巾擦脸,声音有些模糊,“架不住蒋进贤说叶广学不回来,他要辞相。底下一群跟着请辞的,圣人无奈,又答应了。退了朝就犯了拧,岳父、太师劝了许久,这才回转颜色。”
“他今天到东宫的时候脸色还行。”
“就算不行,又能如何?纵然是天子,也不能事事都由着性子来的。”
“对了,”郑琰拎过池脩之的官服,交给阿庆挂好,“你想好出镇地方要到哪里了么?”
“恐怕,不由我挑拣呢。”
郑琰接到新衣,要给池脩之穿,池脩之自己接了来伸袖子,他习惯生活自理。郑琰坐在一旁看他穿衣服:“临近京畿如何?以前大郎、二郎都在京畿左近为郡守的,那里他们熟。”
池脩之有点为难地道:“哪里都是一样的。”他心里有傲气,不太想踩着大舅子的脚印什么的,倒想自己干出一番事业来。吃别人嚼过的东西,没味道。
郑琰道:“不能是京畿么?不是大郎二郎所镇之郡呢?”
这倒不是不能商量,池脩之笑道:“哪里就由我们定了?京畿也好,远郡也罢,都是一样做的,”臭美地照了照镜子,“京畿也不错,离得近呢,离京太远了,不太好。除非是北地边郡。”他又想起八部狄的事情来了。
郑琰开始疑惑,很快明白了,对老公吧,你不能把什么事都弄好了,非要他按着这个来不可,对儿子都不带这么干的。“也是,到时候圣人放不放你都难说呢。”
池脩之伸手把郑琰头上的簪子给正一正,左右看看:“好了,去听听岳父怎么说吧。”郑老先生的想法最重要。
郑老先生一点也不想女儿离得远了!老子还能活几年啊?照这样下去,非得给这圣人气得折寿十年不可!但是吧,好男儿志在四方,避一避萧令先这吃了脑残片的人也好,陈庆成的位子,是那么好顶替的吗?郑琰能想到的,郑靖业自然也能想到。
“你还不是我女婿的时候,我就对思玄说过,想让你外放历练一下的,不知民间疾苦是做不好中枢大臣的!大郎、二郎他们,我无一不是如此做的。只是你尚年轻,走得太远了,我怕回来不易。一个离圣人一百里的地方与一个离圣人一千里的地方,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人人想返京?离圣人近!你是去磨练的,可不是去享福的,大郎二郎能做的,你更能做得到,倒不必非要去他们呆过的地方。”说着责怪地看了郑琰一眼。
郑琰回一个可怜兮兮的眼神,她已经知道错了好吗?
郑靖业也不说女儿,只是对池脩之殷切叮嘱:“父母总护着的孩子,长不大!今年新君登基,郡守刺史循例都要返京的考核,正好,我给你安排一地,离京不远,却要你自己开拓。有了难处吃了亏,也不要哭!”
池脩之大喜,对这位岳父大人更是喜欢:“求之不得!”
“好啦,吃饭去吧!”
池脩之拉过郑琰的手,拇指在白皙柔滑的手背上轻轻摩挲,安慰着妻子。
郑靖业看着一个臭小子拉着自己的闺女在自己面前秀恩爱,真TMD刺眼!冷哼两声:“还不快走!你娘都等急了!”
池脩之前途已定,对于萧令先近来的咬牙切齿要发愤图强也不觉得那么刺眼了。开开心心地上朝,脑门儿上的痘痘也消得差不多了。
萧令先就苦逼了,叶广学回来了。宣麻拜相,他又在大正宫里能坐着跟皇帝谈判了。
叶广学也不含糊,一回来就抽了萧令先一巴掌,当然这一巴掌是先抽在梁横脸上了,接着波及萧令先。原因始于萧令先要册封后宫,册封后宫要下诏书啊,诏书由中书舍人起草,这一回事情不算太大,萧令先又要培养一下梁横,就让他写。
这一写,写出毛病来了。
公文一点也不好写!官样文章的技术含量比你想象得要高得多。你懂什么是TG黑话解毒表吗?什么叫“悬崖勒马”,“勿谓言之不预也”又要在什么时候用?
什么?你不懂?不懂你还混个毛线啊?
叶广学回来了,风光体面地被请了回来。回来的第一天就向萧令先表示,他要好!好!干!活!
然后他就卷起了他那宽大的袖子,露出了他老胳膊和老拳头。蒋进贤把叶广学弄来是为了玩的吗?叶广学回朝廷当宰相是为了赚养老金混日子的吗?一个能在先帝那种压抑世家的皇帝手上当了若干年宰相的世家子,他会是个简单的人吗?
显然不是!
哪怕他是因为蠢而当上宰相的,至少他知道什么时候蠢得恰到好处,而且一蠢就是几十年。蠢得熬死了先帝,蠢到女儿当了王妃。
没错,叶广学回来就是找事儿来的!他本来对萧令先就不是那么满意,有什么能够比得上自家女婿当皇帝合适呢?尤其他闺女叶氏还是个聪明睿智的女人,还生了儿子。凭良心说,魏王在做藩王的时候就有私心不假,但是个人素质是真的比萧令先要好,还有叶氏,不是叶广学他老王卖瓜自卖自夸,真的比那个不知所谓的泼妇太子妃,哦,现在是皇后了,要好上多少倍!哪怕魏王和叶氏不是叶广学的女婿女儿,他摸着良心也要说一句,魏王夫妇确实比帝后更合适那至尊的位置。
自从这位新君上台,就乐得分不清东南西北了,一条一条地“乱命”颁下,真是要气死天下脑筋清醒的人。叶广学愤怒了!照这个情形下去,谁能保证萧令先不会再一时头脑发热要搞死兄弟,然后搞死丞相呢?国君可以是一个锐意进取的年轻人,但不能是一个疯子!
废立之事,对任何一个臣下来说,都是一件挑战心理底线的事情,哪怕是世家,也需要一点一点地来办,通过一件一件的事情,说服天下,也是说服自己的心:这个皇帝一直在办错事,他不合格,他得下课!
先有蒋进贤硬顶着追谥的事情,现在叶广学回来了,接着挑刺。不能让一个人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那样很容易给人以错觉:不是皇帝不够好,只是某个权臣不忠心。
叶广学离开中枢好几年,正要借这个机会重新立威。梁横这个倒霉催的居然自己送上门来!
叶广学拎着一份诏书在咆哮:“后宫,婢妾耳!岂能用‘崇粢盛之礼’?则置皇后于何地?”
萧令先本就不拿这几个小老婆当回事儿,所以这诏书他就扫了一眼,根本就没有仔细看!后宫里的事情嘛,有什么大不了的!结果就真的出了岔子!前面说了,公文真不是你想写就能写的,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字句,什么样的情况写什么话,那都是有约定俗成的。什么?你说“不就是一句话么?”哪怕是一句话,在最初用的时候,必有背后含义,真要追究出来,绝对不是一句话能解释清楚的。
粢盛者,祭祀之谷也!这就跟给小老婆在宗祠里树牌位似的,那是明晃晃的打脸啊!梁横这个业务不熟练的菜鸟,他拣着好词就往上头堆,更要命的是,他妈就是个小老婆,他又是小老婆权益的鼓吹者,自是不认为这其中有什么不妥。
这下连萧令先都不站在他那一边了,萧令先崇奉母亲,乃是要把他亲妈给弄成正统,不让他妈当小老婆。本心里,是拿他妈当大老婆待的!梁横呢,知道他妈是小老婆,他仇视大老婆。这不,分歧就来了!
第二百五十三章 夺官
萧令先勉强算是个又红又专的好孩子,秦越的三观非常正,他又被先帝教育过,只要别提他亲妈的事儿,他的价值取向跟大众还是一样的。但是,梁横是他的人!即使办了错事,他也不能由着梁横被处罚了,然后让叶广学登鼻子上脸!萧令先看这件事情看得很清楚。他对郑靖业又使起了眼色。
郑靖业的脸都扭曲了好吗?他就不说他那个已经萌生去意的女婿了,哪怕是柳敏,都比梁横靠谱好吗?当日众臣一起考较詹事府官员的时候,梁横是个勉强及格,人家柳敏是满分之外再加分!就这样,你宁可用梁横也不用柳敏?
郑靖业敏锐地感觉到,事情有些大条的。他当初是怎么通过舆论等手段把前太子给弄下台的?一件一件的小事,慢慢积累,让大家评评理,看吧,那个人他又犯二了!他在时时刻刻犯着错,他在年年月月犯着二,他每件事情上都蠢,他等人接物极其呆!他识人相当瘸眼!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在这个时空里,没有这样一个成语,但是郑靖业的心里涌出的,正是这种感觉。有许多人在给这个皇帝挖坑,皇帝自己还闭着眼睛往里跳呢!郑靖业也不太喜欢萧令先,却不得在此时让他再中枪。
郑靖业不得不出来把梁横给压一压:“梁横初为中书舍人,文词匮乏,书礼不通,是他一人之过。为大臣者说话当有凭有据,何必大肆牵连?要有大臣体!叶相当就事论事,勿言其他,否则繁文缛节,实误朝政。”
叶广学道:“他是在拟诏!这只是册封区区后宫,试问此若是遗诏,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必要重责梁横。
萧令先还要用到梁横呢,当然要回护,郑靖业已经说了:“夺官。”
萧令先想反对,郑靖业连使眼色,他只能按捺住了。
可叶广学还是不肯罢休,因为这份诏书是册徐少君的,如果徐少君只是个民女也就罢了,可她爹是郑党骨干侍郎徐梁,还是先帝亲自点名让她入宫的。这个问题就很严重,原本腹诽徐莹腹诽得最凶残的叶广学,摇身一变,成了皇后的维护者:“若册一宫婢,只当戏言。徐氏,侍郎之女,其父之位乃尊,人心向贪,不可纵容!梁横之举,得无人暗讽乎?必请圣人明断,以正视听!抑或此是圣人授意?”
这竟是暗指徐梁一家有谋求皇后宝座的意思了,萧令先此时根本顾不得梁横了,他对他老婆现在的表现挺满意,一点也不想换媳妇儿。还有,他正经八百的老丈人还呆在朝上呢!尼玛我根本没授过什么意啊!
徐梁站都站不住了,出列一跪:“臣万万不敢作此想的!”不知是着急还是什么,他流出了委屈的泪水。感觉到了集中在自己身上的目光,真是什么意思的都有。怀疑、嘲讽、同情、敌视…苦逼死了!
萧令先此时不禁同情起他来了,他倒不太相信梁横这个人会被徐梁收买,收买也不会在这样的诏书上写这样的字,这摆明是在坑爹不是在帮忙。
“卿之心,我自知之。事关国体,不得不明令公示。”萧令先安慰徐梁一句,然后宣了决定,梁横必须罢官扔回家。徐梁没什么处罚,倒是徐少君,本来是才人的,被迫被降成了个采女。尼玛五品变八品!本来就觉得不够高好吗?现在突然发现,还有更大的委屈在等着她!
就这样,叶广学等人还不肯干休,必要让萧令先保证,这次用错了人,下次晋升神马的,要跟大臣们商议。暗指,你这皇帝看人眼瘸,不能亲贤臣远小人,你得锻炼。这是要让萧令先做检讨!
萧令先能做吗?
郑靖业再次维护萧令先:“吃一堑长一智,难叶相是生而知之者,一辈子都不犯错的吗?圣人便稍有疏忽,也是大臣没有注意劝谏,岂能归责君上?”他不得不代萧令先顶一下雷。
叶广学反唇相讥:“难道启用梁横是郑相同意的吗?郑相领吏部,难道不该考查他吗?”
萧令先怒道:“叶相回朝三日,先斥我中书舍人,后责我侍郎,再欲归罪我首相,下面是不是要让朕退位让贤于你?”
这话说得很重,叶广学气喘吁吁犹自不平,却不敢再次相逼了。萧令先道:“梁横,东宫旧人,循例提拔而已,至今不满一年,纵要考察,也不及写评语呢!叶相好口舌,你为宰相,入朝已三日,日后朝中有不贤,我是不是也要归罪你这个丞相?”
郑靖业心中诧异,这个皇帝,什么时候脑子这么好使了?
萧令先这人吧,本来就不算太傻的,骤然得志,才会屡出昏招。此时受到了压力,多少脑子清醒了一点。
一场迁辩就这么过了,看起来又恢复了平静。叶广学得了个直言极谏的诤臣之名,被一堆人拥簇着,像一个凯旋的将军,出了大正宫。郑靖业真是要感谢他八辈儿祖宗,真心的!如果不是叶广学这么一闹,他既找不到一个好借口赶走梁横,还要费脑子找一个与萧令先拉近关系的方法。现在一下子全都有了,梁横滚了,郑靖业因为与萧令先一起被嘲讽,又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萧令先捶着胸口:“荒谬!耻辱!他们怎么敢?”
梁横伏跪于地,心中的恨意是在场的人里最浓的!他已经是中书舍人了,再混个两年,以皇帝对他的好感,很快升个四、五品,做个威风一点的官完全不成问题!到时候他亲妈的诰命也有了,他也能衣锦还乡去在嫡母嫡兄那里秀一秀。现在一切都泡汤了!饶是梁横,也不得不流下了痛苦的男儿泪。
郑靖业却不打算放过他:“你的书是怎么读的?怎么会用错句子?”
萧令先也怒道:“你一向不是做事最小心的么?”尼玛什么细节你都要仔细一下,还自称有本事,今天怎么出了这么个大岔子了,连累着我丢人啊?老子差点要当众做检讨!
梁横泪流满面:“臣固有错,不敢自辩,可叶相,若为圣人脸面着想,就不该拿到朝上来当场羞辱圣人啊!”
萧令先一想,也对啊:“这个叶广学!就不该让他回来!”
郑靖业道:“若能拦,早就拦住了,往后圣人行事,还是要小心的。至于你,”郑靖业的声音变得很冷酷,“这是你自己手误,还是有人指使?”垂下眼睛看着跪在地上的梁横。
萧令先也疑惑地看着梁横。梁横一口咬定:“就是臣…手误了!”
郑靖业正好狠卷他一顿:“我说手误是给你留点脸面,你居然也说手误,诏令也是可以随便手误的吗?你一手误不要紧,你今天差点没命你知不知道?你平日里说话不是也头头是道吗?你的书都是怎么读的?弄得大家都要为你扛着。”
萧令先跟郑靖业商量:“他虽可恶,却不能由着叶广学作践了去,不然他们又要更得意了!中书舍人是必要罢的,却要给他另安一官职为好。”
郑靖业道:“他这松懈的样子,以后能不出错吗?”冷冷地对着梁横道,“不管把你放到哪里,你的顶头上司都可能是世家出身,哪怕顶头上司不是,隔一层的也是!你再行差踏错试试!”
梁横此时是一定不想被罢官的,赌咒发誓,绝对不会再出错了。
郑靖业对萧令先道:“他要去哪里,我还要细细想想,总得万无一失才好。”
说完也不看梁横,只斥梁横出去。
梁横没奈何,心中对郑靖业也有不满,但是此时最恨的是叶广学,其次是助拳的世家,他还要靠郑靖业庇护,乖乖地退了出去。
萧令先对郑靖业道:“此事辛苦老师了。”
郑靖业叹道:“圣人怎么就看上他了呢?他这已经是第二次了,上一回是让整个詹事府跟着受牵连,这一回更好,叶广学就差逼圣人下罪己诏了!长此以往,怎生是好?”
萧令先被郑靖业一副忧国忧民相感动得一塌糊涂,天真地向郑靖业解释:“先帝也对我说过,梁横当不得大用,我只取中他的冲劲儿,要当前锋使一使,并不想大用的。”
郑靖业颜色稍缓:“让他先到太府下面做一掌固吧。”打发去看仓库了。
萧令先无可不可,现在他对梁横没啥信心了,只是觉得先帝说得对,梁横确实有不足之处。他现在最愤怒的是一件事情:“蒋进贤和叶广学什么时候同流合污了?他们以前不是争得挺厉害的么?”以前他虽是个闲王,也知道蒋进贤和叶广学互相争着出风头。
小朋友,他们相争是为了什么呀?是为了在魏王那里挣功劳!
郑靖业揉揉额角:“圣人现在要关心的是下个月刺史、郡守入京,届时可细心考察,求共治之臣。还有,以后用人要谨慎,至少不能用这么鲁莽的人了。世家并不简单,望圣人能静下心来。”
世家从来都不蠢,只是在先帝的刻意打压之下,又先后出了张智、魏静渊、郑靖业这样逆天的衰神,有些年头没摸到中枢的脉了,手生,当然会失误。现在对付一个萧令先,还真是三个指头捏田螺——十拿九稳。
如果萧令先乖乖听郑靖业的话,那他基本上不会遇到什么困难,郑靖业是谁呀?他得多老谋深算呐!可萧令先偏偏一如所有的叛逆期少年一样,非想要闹个自立自强。这不自己找抽么?还顺带连累了队友。
世家会内斗,绝对的!历史太长了,保不齐在几百年前哪一家跟哪一家为着什么事儿就有纠纷,然后记上个几百年,没办法,大家都有传承嘛,不但传承了血脉与文化,还会传承恩仇。但是!他们同样有着蛛网一样的关系,还有着共同的利益。
第二百五十四章 抛开皇帝
老皇帝治下,世家那也是没办法。
换了萧令先,他那小嫩爪子,HOLD不住呀!
现在摆明了,两代帝王都不待见世家,世家再TM内斗,会全都死翘翘的。什么?你说也有短视的人?拜托!
士庶的分界,比你想像中的更大!
他们或许没有理性的认识到局势,但是,自降生以来浸润到生活各个方面、熏染到骨头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让他们即使在有分歧的时候,面对同样的危险,选择去做同样的事情。
这,就是世家!
或者可以用一句成语来解释这种现象: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他们可能会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接纳某些非世家的人,但是,你别得意,以为自己就如何如何了,他们可不会围着你转!
这个皇帝还是不行啊!郑靖业决定,抛开皇帝干自己的,没有了梁横这个混蛋小子,他正好整理出一份“青年俊彦”的名单来递给皇帝。萧令先正等着这个呢,粗粗一看,好有二、三十个,郑靖业给的资料也算齐全,萧令先非常开心:“丞相真社稷臣也!”
郑靖业微微一笑,我是社稷臣,可不是你的臣啊!
当然,如秦越这等帝师,又或者池脩之、柳敏这样的真俊彦也要“为国荐才”,萧令先觉得自己的人手也是够用的嘛。已经开始脑补,三年之后,这些人里会有很多可以提上中层,然后开始慢慢改革了。
对于他的这种乐观主义的态度,大家不作表态。只是众人心里依旧没底,大家到底要何去何从啊?世家有自己支撑的藩王,郑党呢?
郑靖业从来没考虑过徐梁他闺女的事情,徐梁却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奔了过来。郑靖业没好气地道:“那个梁横,真不是你做的?”
徐梁一脸苦逼地道:“恩相,我虽粗笨,也没这么傻呀!”
“你呀!起来吧!让你娘子去看看采女!这都什么事儿啊?”
徐梁心说,我也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事到如今,也只有叩头谢恩了。
涂氏奉命去安慰徐少君,不是亲生母亲的关心,不过是隔靴搔痒而已:“这件事你是受了牵连,并不怪你的,切不可生心怨念。等事情过了,咱们再想办法,只要你阿爹还在朝上,你终会升上去的。”
徐少君对家中十分不满,此时也只好忍了,哽咽着答应了。
涂氏头疼不已:“你不要总是哭!在宫里这是犯忌讳的。”又说了一大通教训的话,听得徐少君心中烦闷。涂氏又与她略说两句,再无话可说了,哀声叹气地回了家。好歹也是她养大的庶女,比亲闺女过得好了吧,她泛酸,庶女过得太差了吧,她也犯堵。
自此徐氏一门纵心中郁闷,也要夹起尾巴做人。
徐少君在宫中勤勉励志,她很快发现了一个情况:其他三个孺人根本不识字!整个宫里,除开皇后,文化水平最高的女人就是她了!萧令先需要一朵解语花!拜魏静渊所赐,犯官之女不入掖庭,有文化有教养的女人都扔到外面了。服役宫女都是普通人家的女孩子,文化水平低。
徐少君暗暗准备着。
另一方面,郑党的小会再次召开了。“培养自己人”被正式提上了日程,萧令先一定不会满足于上次上缴的名单,这一回,郑党要深挖掘出一些人来才好!米源的小儿子米翰、李幼嘉的孙子李獬等人皆榜上有名。其时推荐人,就是推荐熟人啊,不熟的你推荐个毛线?故而萧令先接到名单一点也不惊讶,问明了情况,又留下了不少。同时,他又提拔自己的一干大舅子,让他们参与御林守卫。
让萧令先想不到的是,叶广学也推荐人才了!
理由是萧令先根本无法反驳的。叶广学是丞相,他要开府,以前当丞相时他是有一套班子的,那一套班子都纳入公务员编制了,后来他丁忧,相府解散。这些在编人员是不可能退回来的,人家又没犯错,所以这些人都升的升、调的调,融入到其他部门里了。叶广学回归,他得用人,于是又拉了一相府的班底来。
不用说,世家占了很大的比例!也就是说,叶广学他,是有两套班底的人!
蒋进贤对于自己引入叶广学这一手深感得意,世家再斗内,那也是内部矛盾,总比便宜了别人强!
萧令先忍气吞声地准了叶广学所请,郑靖业也大开方便之门,只不过郑靖业手里有两份名单,那是叶广学的两套班底,他盯着呢。
转眼进入了九月,各地秋收完成,刺史、郡守陆续入京了。郑琰的两个哥哥自然也回来了,郑家又是一阵团聚。郑琰这个人,有什么好东西,对自家人是毫不吝啬的,哪怕是不太喜欢的池舅妈,她也不会故意去刻薄了人家。哥哥嫂子们也沾光不少,两个嫂子回来看到她就觉得欢喜。
女眷们拉着手,摸着脸,笑谑着。郑琰就着重问两位嫂子跟着哥哥在任上的见闻,怎么处理人际关系啦,怎么不动声色地帮忙啦。方氏、关氏也是知无不言,郑靖业已与杜氏说过让女婿离京的事,杜氏也不拦着郑琰,就让她们姑嫂去联络感情。
方氏这次回来,见儿子们都成家立业,侄女兼儿媳妇也比较能够融入家庭了,欣喜万分。心道,只要再生个大胖孙子,就什么都不用愁了呢!关氏所想也是差不多。
女人们一片和睦。
男人这里就有些不太好了,郑琇、郑琇已经蓄起了髭须,修剪得很整齐,久居一方高位,也养成了一股沉毅的气度。
听说妹夫要外出,郑琇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去历练历练,有个资历也是好的,只是时候似不太对呢。”
郑靖业不发话,等他接着说。郑琇也不在亲爹面前摆谱,很诚实地道:“这几年收成可不太好。地方官考评,最大的就是各种租赋是不是收得齐,治下百姓生活如何,再次是刑狱。这些年,各地虽都勉强能完成上计,却是一年不如一年的。以往能余三分力的,此时已经没有余力了,若年景再不好,实在不好说。”
郑琛补充道:“其实流民为乱的那一年开始,年景就不大好了。各地又有兼并之举,儿等所治已算清明。朝中又有阿爹照应,底下还不敢做得过份。这一年一年的,不是这里旱就是那里涝。真不是好时候!勉强支应而已,池郎不如等年景好了再出去。”
池脩之道:“我怕等不得!圣人急功近利,这一次不让我做九卿,还有下一次不定又有什么新想法了,不如早走!虽然艰难了些,正是可以显身手的地方。只要不是天不养人,些许小灾,也不足为患的。再者,朝中恐有变,多知道些下面的情形也是有好处的。岳父居京师近二十年了,两位兄长也做了多年刺史,民情究竟如何,谁也说不好了。得有个人亲自去看看。”
郑琇深沉地道:“阿爹,圣人究竟如何?”
郑靖业很惊讶,这个古板的儿子居然会问这样的问题?“你想知道什么?”
郑琇道:“圣人的荒唐事儿,传得四处都是呢,这个圣人,能做明君吗?他若不是明君,我郑氏何去何从?”
郑靖业沉下脸来:“这不是你现在该问的!你只管把有灾情的事情如实禀报。”
郑琇眼中透着悲凉:“阿爹!”这个皇帝不靠谱,可要好好劝谏才行!
他能对皇帝有着不好的评价,郑靖业已经很知足了,曾几何时他的呆儿子也学会怀疑皇帝了,这很好,真的很好!但是,郑靖业心里的盘算不能跟郑琇说,这个儿子骨子里还有耿直因子在的,真不知道像了谁!不过,如果郑靖业对萧令先有什么不满,进而默许了一些事情发生,相信他们父子不会反目了。
池脩之外出的事情也就这么定了。
郑靖业认真观察了这些刺史、郡守们,飞快地判断着,有理有据地黜了六、七个,这个比例不算高。接着,他又把某些郡守、刺史给调了调位置,不令久治一地,形成固定势力。借着这个由头,他给池脩之选了一郡,离京畿不远,快马一日可至,土地也算肥沃,眼下秋收已过。来年春天再赴任也不迟,反正郡内还有副官可权作代理。
现在为难的是,要如何说服萧令先?萧令先一点也不想池脩之外出,梁横退后,他身边也就池脩之和柳敏比较合用,柳敏业务不如池脩之熟练,他不想放人。在郑靖业与萧令先商议的时候,萧令先跟郑靖业摊牌:“池脩之我是要大用的,他出去了,我怎么办?”
郑靖业道:“他还年轻,正是要吃苦的时候,怎么能一直呆在京中安逸享受?必要知道民间疾苦才算好。”
萧令先道:“开春我是要让他去做鸿胪的,你把他弄走了,我去找谁来?”选陈庆成开刀,是柿子拣软的捏,陈氏是废太子一党的,原本就被踩得惨,与各家多少有些恩怨,肯为他出头的人并不多。
郑靖业道:“池脩之是臣女婿,为物议计,也要压他一压。年轻人,太顺遂了可不好。这也是为圣人磨练人材。”
两人争执许久,并没有取得统一意见。萧令先最后道:“这事就这样吧,宰相不必这样谨慎小心的。”郑靖业忽悠人,尤其是在政事上忽悠,从来没有败过阵,这一回居然在萧令先那里被打了回票,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万般无奈之下,池脩之只得自己出马。
萧令先很不开心:“我说让你做鸿胪的时候,你不是也没有反对吗?现在又过来说什么呢?是太傅让你来请命的吗?”
第二百五十五章 中书舍人
池脩之看着萧令先的眼睛,诚恳地道:“圣人赏识臣,是臣的荣幸。但是,臣不能以为有圣人的赏识就可以自己不努力了啊!陛下要用臣,臣就得拿出本事来让朝野看一看,让他们无话可说,方能显陛下识人之明。如今臣资历尚浅,如何做得九卿?臣幼时便想位列朝堂之上,治平天下,但是,不是现在啊!九卿,臣是想做的,也不是现在!一个不能服众的九卿,是做不好事的,臣请陛下给臣三年时间,三年后,陛下若还记得臣,介时一纸诏书,臣必返京效力。届时不论让臣居于何处,臣念及自己也曾为亲民官,总有说话的底气的。”
萧令先对“三年”很敏感。他自己也有一个三年计划,听池脩之这一说好像也有道理,但是:“梁横文字差劲,柳敏还是不熟,你这一去,难道要再随便找个什么人来替朕写诏书吗?”
池脩之道:“天下人才多矣!必有贤于臣者,圣人广求而慎察,必得其人。再者,臣又不是现在就要走,柳敏才捷干练,已经很有样子了。臣再帮几个月的手,他必能独当一面的。再不行,让丞相荐人来,不就行了?”
萧令先拿定了主意,答得倒是痛快:“那就依你!不过,你可不能离得远了!”
池脩之笑道:“自是,臣家在京中,也不是很舍得呢。”
“那你还要出去。”
“圣人有大志要完成,必须有扎实功夫,臣这也算是为圣人看看天下黎民是怎么生活的。我们所知的世情,都是别人告诉的,圣人至今,见到过真正的农夫吗?臣只在那一回奉先帝之命出京的时候见过那么一点儿,也未及详察。”
“如此,我与太傅商议,为你择一善地。”其实心中已经许了郑靖业为池脩之择的地方了。
池脩之再拜而谢,心里轻松多了!回去就跟他岳父打了小报告:“继任之人,岳父多操心。柳敏不是庸人,等闲人恐受其所制。”
郑靖业捋须道:“此事我自有分寸。倒是你,从现在就要开始准备了!过几日闲了下来,我让他们调鄢郡的文卷给你,你要仔细研读。”
“是,”池脩之起身肃立,“谢岳父大人。”
郑靖业得了池脩之的小报告,没费多大功夫,就给萧令先想到了一个很好的中书舍人。保证知礼知法、有情有义,最妙的是世家不会反对。
次日,郑靖业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又去“游说”萧令先,让他同意把池脩之给外放。
萧令先故意为难:“我实是离不得池郎的。”
郑靖业道:“他有才华,我是知道的,不然也不会择他为婿了,只是说到离不得,是不是…夸张了些?”
萧令先还是不肯,郑靖业再三要求,两人都在演戏,最后还是郑靖业技高一筹,萧令先绷不住了:“放他走也行,得到明年,他现在得先顶一阵儿。太傅要给我再荐一个合用的人来。让池郎带一带他。能接手了,我就放池郎走。如何?”
郑靖业痛快地答应了:“就这样。”
如果觉得奸臣之女/大家认为爹太抢戏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我想吃肉小说全集:奸臣之女/大家认为爹太抢戏, 非主流清穿, 诗酒趁年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