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我想吃肉作品奸臣之女/大家认为爹太抢戏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萧复礼十分心虚,他真不太喜欢萧淑和来的,转移话题道:“这…能劳动先生一趟么?”
池春华道:“成,我这就回去跟阿娘说,她本来不太想与徐家打交道的,不过…二娘是你妹子,当不碍的。你们母子说话,我回去啦,一时半会儿就回一消息过来。”
说完,拍拍裙摆,起身一礼,回去跟郑琰汇报去了。
钱氏看着池春华的背影,叹道:“他们家是厚道人啊。你既是夫人的学生,也要厚道,娘子失了亲女,你多孝顺她。”
“是。”萧复礼声音闷闷的,这个,两相比较,萧淑和还真没什么好形象啊。
母子二人无言相对而坐,池春华的办事效率非常之高,没过一会儿,她就亲自跑回来:“阿娘说,到了致奠的时候,她先来接太夫人,再一道过去。”免得尴尬。钱氏与徐家,这关系也是略微妙的。
致奠的前一天,顾皇后提出,她也要跟着萧复礼一道去。萧复礼道:“也好,你是她嫂子,送她一程。她虽则任性,人已经去了,就不要计较这么多。”
顾皇后道:“圣人也说,我是她嫂子,为了圣人家里和睦,我也得大度。再者二娘一个小娘子,还没长大呢,有什么好计较的?倒是德妃,是不是也带她过去?当初她们表姐妹就处得好,叫人家送一程吧。”
萧复礼勉强道:“令德妃后至吧,次序不可乱。”
“哎。听说太夫人也要过去?老人家是厚道人。”
萧复礼牵起唇角:“这是自然。”
顾皇后会心一笑,帝后从宫中回来,宫里小道消息就是不但皇太后、帝皇、德妃去了,韩国夫人、荣安郡太夫人也去了,平固长公主的葬礼十分盛大。就有积年的老人小声讲古——都是些厚道人呐!当初平固长公主可是任性,荣安郡太夫人居昭仁殿偏殿的时候,与这位长公主打照面,都得陪着小心,都是些小事儿,可长公主那样不太在意的态度,啧。
不知怎地,这流言就传到了萧复礼的耳朵里——先是生气,下令封口。次后,心里也不得不犯一点嘀咕,对荣安郡太夫人无视的事情,平固是真做得出来啊。“我与二娘相处不多,她倒是个真性情”、“何必小心翼翼,又不欠谁什么。”、“听说太夫人也要过去?老人家是厚道人。”
萧复礼是个好人,萧淑和不是个讨人喜欢的人,许多人不乐意见到一个好人为个讨厌鬼伤神。后面见萧复礼的伤感少了许多,不知多少人额手称庆。
再者,大家对萧淑和之死也颇有怨言,死都不选时候,偏偏要在快过年的时候死,弄得大家过个年都要带着晦气。
池春华插完刀,没事人似的并没有跟郑琰说,这丫头胆子也大,倒觉得自己是做了一件好事。萧复礼每以师兄自居,对她颇为照拂,便是少时,也要抽时间到崇道堂去听几节课,与池春华相谈甚欢,池春华也认他这个师兄——大姐头有时候也想尝试一下软妹待遇。萧淑和在宫中跋扈,池春华没少听到萧淑和又占萧复礼便宜,或者给萧复礼添麻烦一类的传闻,更兼见面的时候对萧淑和也没好感,早把这人记黑名单上了。
长公主又如何?池春华自己的出身也不低啊!谁稀罕对个破公主讨好奉承啊?
郑琰不久就知道了补刀全过程——钱氏那里的人是她找的,身契虽然给了钱氏,表示自己放手了,一丝香火情总是在的。郑琰自己就是个会下黑手的人,一听就知道闺女凶残了,把人拎来道:“你这又是做什么?把人当傻子么?”
第四百五十章 皇太后被气昏了
池春华不服气地道:“我就是看不惯圣人为她伤神,小时候她没少借着皇太后亲女的身份压着圣人好吗?对太夫人也是,好歹是长辈啊,那么好的人,她想搭理了就说两句,还不很恭敬,不想搭理了,连招呼都不打。圣人和太夫人都是实在人,让着她罢了,忒欺负人!”
郑琰祭起杜氏亲传铁砂掌,一巴掌拍了过去:“你懂什么?这是阿元母子最可贵的地方,虽则未必喜欢,总还有一丝情面。做圣人的,本就有些孤单,再养成个决绝的性子,你要他自己把自己冷死吗?你记住了,只要阿元做事不因私废公,他有情义就是好事。你要为他出头,也不要总用阴的。”
“我知道,这不是看圣人难过,不好意思说得太过吗?”
“你还知道什么叫太过?学会因势利导才好。看看娘子,什么也没亲口说出来。”
池春华眼珠子一转:“我明白了。世人不说趋炎附势,总是会审时度势啊。可总这样也不好,太小家子气了,器小量窄,难成大格局,纵成事,也误事。”
又嘀咕:“为了她这一件事,圣人许多正事都耽误了。阿爹的条陈都只跟圣人讲了一半又被打断了。”
“大人的事情,你就别操心啦~”
“才不!阿娘在我这么大的时候就在阿翁书房议事了。”
“哟,你心气还不小。”
“阿昭是个呆子,我得有些作为才好啊~”
“呸!手都拉上了,他还呆?你还在做梦呢!蒋家旁人不好说,他爹与他亲伯父,绝不是呆子,养出来的孩子,自然也是不呆的。”
池春华红着脸跑掉了。
池春华的消息也挺准确的,池脩之确实在做条陈,说的是学校与科考之事。虽然人民群众有读书识字的迫切愿望,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高素质的人还是不太多的:“多出自缙绅之家。”
萧复礼比较乐观一点:“寒士终究越来越多了。”
池脩之对此也持赞同意见:“还是慢慢来吧,做官这种事,忽然来了许多生手,于国不利啊。本朝开国之初,好些将门粗人立朝,笑话倒闹了一堆。”
萧复礼道:“然则世家,终究有些拘泥。”
“正是,世人皆非十全十美,圣人用人,扬长避短就是最好了。”
萧淑和的葬礼大头已经过去了,只剩些后续,君臣二人心态都比较轻松在地大正宫里聊着天儿。萧复礼对于人才的培养十分用心,他也读书,也去学校看过。对于池脩之的官方广办学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不怕花钱,这是有益的事情,只怕,没有那么多的钱花。”
池脩之道:“有钱就照有钱的办法来办,没钱就照没钱的办法来办。崇道堂读书的都是什么人?奴婢也吃饭、百姓也吃饭、官员也吃饭、圣人也吃饭,都是吃饭,都是活命,吃的东西会一样吗?读书亦然。臣幼时吃的不如现在,也长到这么大。”
萧复礼道:“先生办学将有十年,才出来那么十几个人,天下之大,还是缺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圣人欲有成就,五十年犹嫌短,万毋操之过急。”
萧复礼挠挠桌子,意识到池脩之还坐在对面,又不好意思地收回了手:“好,等就等,我…好好吃饭,好好活长些。”
“圣人祖先,皆是长寿之人,何必担心寿数?”
萧复礼不好意思地笑了,君臣和谐之时,外面见了鬼似的跑进来俩小宦官:“圣人,大事不好了,皇太后被气昏了。”
池脩之道:“圣人速去,臣告退。”正思如何打听消息,没走出大正宫,又被萧复礼给叫了过来:“有事要劳尚书。”
原来,徐莹哭完女儿,静了几天复又想起伺候过她女儿的人,把人叫来:“为何二娘身边只有一人?其余人呢?都死了吗?”
守夜之人名为三娘的道:“回皇太后,长公主暴戾,她们都不敢近前,我已经值了四天的夜了。”
徐莹气得发昏:“竟有这等事!”一叠声要把其余人问罪,被出卖的人用仇恨的目光看着三娘。
三娘昂首道:“正巧了,方便了我!”她当着徐莹的面,说了怎么把人家闺女给捅了,“这等暴戾之人,死了正好。我等皆是良家子,入宫服役是本份。被打杀却不是本份!我等可不是奴婢,便是圣人、是娘子,也不能恣意残虐百姓!”她开始是想隐瞒的,不过被敲了几板子之后觉得,憋在心里太不舒坦!
言毕,触柱,未亡。
她要是死了倒好了,这一没死,还痛快地招供了,这事就闹大了。徐莹恨不得把三娘亲戚九族全生啃了,萧复礼却不能答应——这不合律法,他说理又说不了徐莹,只好让池脩之去。
池脩之很严肃地告诉徐莹——
法律上没有官民相殴有什么不同,讲究的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他们在判决上,是平等的。只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权贵们可以“八议”,庶民没有。法律上只有良、贱之别,也许良民里也分个三六九等,但是,大致上身份相当。杀人,只要不是杀的皇帝,罪止及自身。诛连之罪,向来为人所诟病。哪怕不得已而用之,也不是都杀掉,还要分辨一下,多半是流放,还有一小部分会无罪释放——这,就是律法。
朝臣们也坚持这一判决,这是非常难得的,虽然法律是一回事儿,通常,这里面如果涉及权贵,还是会重判那么一点的。眼下萧淑和虽然讨厌,众人却没有一个希望在这个内情被揭发的时候,公然袒护凶手——包括郑靖业。
大家都不惧得罪一个没什么力量的皇太后,更不惧一个已经乱七八糟的杞国公府,却必须思考一点:暗中来的就算了,既然知道了,就必须惩罚,否则就是纵容,这会造成很恶劣的影响。所以,根本没有人提出“是平固长公主有错在先”。
池脩之还受命亲自判了三娘斩刑,家人倒是没有连累。
徐莹病倒了,从此不出保慈宫,只看着二娘的遗物发呆。只有萧复礼,又或者是徐欢等人过来的时候,才能打叠起精神说几句话来,脾气也越发古怪了起来。
皇太后病了,对国家大事并无影响,连小事也没什么影响。因平固长公主一案,又引出了一个问题——随公主出嫁之宫人的身份问题及其服役年限与到期后之归属。延伸下去,就是随嫁宫人服役到期之后,就意味着分配给公主的使唤人手统统没了,需要对公主进行补偿——这要怎么办?
宫女是良家子,在宫里做服侍人的工作完全没问题,但是一旦随着公主出宫了,再让她们“操持贱役”就不可以了。此外,还有顾皇后向萧复礼提出的:“公主长与宫中,与宫婢朝夕相处,一朝出降,宫人不得相随,其情何堪?又新配之奴婢从何而来?”
对于这个问题,最简单的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分拨奴婢了。然而宫中已经没有奴婢出身的宫女了,如果要分拨,要考虑到公主的感受,最好是从小带到大的,那宫中就要再次接收奴婢。“没官之奴婢,或心存怨恨,窥视帝视,是重蹈平固之复辙。”
问题虽然复杂,鉴于目前宫中一个公主也没有,倒不是很急迫,可以“缓缓商议”。新年将至,这样并不着急的问题就留到年后再讨论吧。
新年很快就到了,除了宫中与杞国公家,其他地方一切照旧,甚至还添了几分欢喜。城里的爆竹放得震天响,新春三日,照例是灯火不禁的。京中家家饮宴,处处高歌。
保慈宫里固然气氛压抑,大正宫里也受到了影响。萧复礼在多方开解之下,去萧淑和的去世纠结之情渐去,至新春就脱下了素服,换上了礼服,宫中的着装风格跟着他走,年前着颜色素淡的衣服,新年大宴一开始,就花枝招展的出来了,然后一直招展下去。哪怕是徐欢,也要服色艳丽,她品级还高,首饰还多。
徐莹本该出现在上首,然而坐不多会儿,她看着底下萧复礼的一群妻妾,想到二娘本也该出现在这里的,心如刀绞,一刻也坐不下去,推说头疼,要回去休息。萧复礼起身亲自把她送上了凤舆,自己却留了下来——下面还有一些仪式需要皇帝亲自参与。
顾皇后心里舒了一口气,她称得上是一个样样周到的女子,心智年龄比绝大多数同龄人都成熟,现在的心理压力也挺大的。她手边儿坐着的就是夏美人,夏美人身边还带着快两岁的皇长子。皇长子身体有些弱,危危险险活到了快两岁,为了让他能够健康成长,萧复礼为他取名阿松,希其松龄鹤寿。小孩子生得粉雕玉琢十分可爱,萧复礼纵使不过于亲近阿松,却也忍不住会把柔和的目光往他身上放。
夏美人对面是德妃,德妃渐渐长开,也许是经历的原因,性格并不像皇太后那样爽朗,另有一种温柔的样子。萧复礼努力对德妃保持着距离,却又因为皇太后的面子,以及德妃自己确实表现得并不讨厌,而渐渐破去了些冷漠的外壳。
德妃下面的楚美人已经有了四个月的身孕了,五月前后就要生产。顾皇后看得眼热,急忙别开了眼去。蒋美人坐在夏美人下手,她倒是没有身孕,可是万事不操心的,总觉得她比自己活得轻松,人也显年轻。韦美人是这些人里最衰的一下,不声不响地坐在楚美人下手。
再远些就是诸王了、公主了,朝臣们的新宴要在明天以后再领,今天大家也要回家跟家人团聚。徐莹走了之后,气氛明显好了不少,承庆郡王一脉略尴尬,其他人都挺欢快的。
第四百五十一章 文凭+公务员考试
因萧复礼情绪不高,大家都想法子逗他开心。顾皇后发现,他与襄南长公主说话的时候最多。萧复礼与两位长公主的感情都称不上太好,以顾皇后的标准来看,平固自是跋扈,襄南也只是比平固好些——用世家的眼光来看,萧家公主少有合格的。
庆林大长公主不由撇撇嘴,阿元到底是年轻心软,又看一眼顾皇后,这倒是个能沉得住气的。顾皇后察觉了庆林大长公主的目光,微微点了一下头,又把脊背挺直。庆林大长公主举杯,涌起一股奇怪的感觉:这皇后与当年夏皇后倒是真像——如果一直无子,估计会更像吧。
庆林大长公主与夏皇后感情不错,夏皇后无所出,把庆林当女儿似地养,以慰膝下荒凉。这样的顾皇后让庆林大长公主蓦地心软了:“我可真是老了,总是想些以前的事儿。”
正旦,臣子们要上表祝贺皇帝,藩属亦要朝见,皇帝要登上城楼展示一下自己,都是些热闹事儿。这一回狄使来的不是马骏,而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使者,过去的一年里,双方没有出现什么大矛盾,这一回见面也算是和气了。
边境安宁,内部连皇太后都暂时歇菜了——虽然她经常性地突然摆出一副非常不高兴的样子离席——平静的生活显得那么地美好。
当然,也有不开心的,不开心的一般都是母亲。
正值新春来临之际,郑琰有了所有家有少女的母亲一样的烦恼——担心女儿被臭小子占了便宜。过年嘛,蒋照也得了假,努力地在池家大门口、出行的路上晃悠着,制造偶遇。
郑琰对此颇为愤怒:“傻丫头还说他老实,我一天能见他八回从身边过去,他老实到哪里去了?”
池脩之咳嗽一声,这事儿他也干过,还是顺着郑琰的话说:“蒋氏也是名门,怎么这小子这般无礼?如果轻浮,咱们闺女可不能轻易给了他。”
“小两口儿感情好倒没什么,我只担心咱们那个会被人哄了的丫头,夫妻过日子不用计较那么多,待嫁了过去,邺侯家人口算简单,又与咱们熟悉倒不会太难。然而蒋氏家大业大,蒋睿又是过继之子,还有亲生父母,这家里的关系错综复杂,春华能应付得来么?”
池脩之道:“这你不须过于担心,她尽够了,”春华不及郑琰小时候那样透彻,但是面临的问题也没有郑琰那样严重,“你让她与荣安郡太夫人多相处,这很好,你我平日也提点了她许多,你最不安的,无过于咱们家人口简单,蒋氏人口多,两处不一样,恐她不适而已。”
“就是。同样的事情,在这里能做,在那里就不能做。做人女儿与做人儿媳本就不一样,阿宝再宽容,也是婆婆。”
池脩之摸摸唇上两撇小胡子,犹豫道:“或者,把她送到岳母面前承欢如何?那里毕竟人口多,家虽和睦,却是千人千面,又有三娘,你少时就是她教导的。”
郑琰一合掌:“这样也好!过了节,我就寻阿娘帮这个忙,”又叹道,“我已老大,却又令父母操心,实是罪过。”
池脩之伸手抓着郑琰的手:“你待春华之心如何,岳父岳母待你之心便如何。是宁愿自己累些,也不想孩子有丝毫不适的。”
“果然如此,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自觉待父母已算孝顺,足令父母安心,不意有了这几个孩子之后才发现竟是远远不够的,真能担一辈子的心,”又推推池脩之,“待年节一过,你看看部里的卷宗,把那斗讼纷争、种种不合诸如此类的卷宗给调了来,让孩子们多看看。都长大了,是该知道些人情世故的时候了。”
池脩之笑道:“大妙!”决定把那什么阴谋诡计啦,家族争讼啦等等等等都拿出来,让儿女认清社会黑暗面。尤其是春华,嫁到世家,虽然邺侯家是不错,蒋氏大族难免会有其他的事情。
郑琰又在一旁琢磨上了:“我就奇了怪了,难道是我讲的还不够透彻吗?怎么就养成她那么个…天真的性子了?”父母看子女,总是纯真可爱的。
池脩之道:“在学堂里,有些东西终究是讲不太深的。这样已经很好啦,有那么多差不多的小娘子、小郎君一处,真是‘物竞天择,披沙拣金’,她能过得滋润,也不独因是山长的女儿。近来又有岳父提点,不会差的。”
“那史书,还是要给她细细讲解才好。”
池脩之道:“春华尚未及笄,纵使及笄,也不要很快嫁出去,年纪小,容易处事不周,多养两年,养得底气足了,可当风雨了,再让她过门。也可趁此机会多看看蒋昭其人,若可,则嫁,不可,我也不是古板之人。”
郑琰道:“正是正是,年幼出嫁,身子骨还没长好呢。春华不成婚,长生就要跟着推迟,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早婚了对身子也不好。”
池脩之道:“长生这两年把县试、郡试都考了,我琢磨着,该让他出仕了。”
郑琰奇道:“现在?难道是亲卫?他学得倒是不错,可不继续学,我…我本想让他过了州试,再作打算的。”
“你是想让他考一考?这又不冲突,谁说过已经出仕了的就不能再考了么?先前是皇太后的关系,又恐耽误长生的学业,这才没有让他去圣人身边。亲卫还有轮值,他已经学了这么些年,也自律,是时候了。”
郑琰皱眉道:“我总觉得他学得还少呢。且,圣人的课也停了,改为三日听一次。”
“可见能学的东西也就这么些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又不是让他不学了。”
郑琰想了一想,确实,这不是她认知里的已经定了型的科举制度,更像是文凭+公务员考试。倒也可以:“先说了,他二十岁前,必得把州试给我过了!我丢不起这个人!”
“放心,我想他也是作此打算的。长生今年十三,圣人跟前呆上三、五年,就是正式任职。届时,怎么官做不得?我想令他各衙都知道一些,也做一回中书舍人才好。”
郑琰有些得意地道:“那是,我儿子!”
池脩之道:“当然啦,长生生得又好,嘿嘿。”长相上佳的人,总是占便宜的。可以预见,儿子出去蹓一圈儿,得有多少人嫉妒夏寔下手快。又冷下脸来道:“可惜女婿太呆!”
郑琰道:“我看他不呆,入仕至今,你看他出过差错么?或许不是顶尖,却也长于庶务。”
池脩之哼唧道:“咱儿子样样好,给人家作脸,弄个女婿不如儿子,亏大了。”
“听你这样说,倒是想儿子不如人啦?”
“唉唉,不要说歪理,我是想儿子女婿都好的。”
蒋昭人算不错啦,顾益纯看过的人,评价就是:锐意不足,守成有余,恰可作一太平宰。让他跟魏静渊、郑靖业似的,必须有难度,对比其他人,也坏不了事儿。
郑琰与池脩之胡搅蛮缠一会儿,又与池脩之商议:“春华今年及笄,可要好好筹划。”
池脩之卷起袖子:“及笄三加,旁的不好说,簪子我来做,”言罢促狭地对郑琰眨眨眼睛,“我发誓一生为夫人刻簪子,于今只为别的女人做此一物,夫人不会罚我罢?”
被郑琰暴打一顿。而后乖乖地与郑琰参详起及笄礼的宾客人选来,共计有虞国夫人、安康大长公主、瑞丰大长公主、李神策之妻、李幼嘉之妻等数人,只还没定到底是谁,欲在往熙山之前就下帖。又有赞者,亦欲邀名门淑女为之。
池春华的父母为她考虑周全,天下其他的父母也是一样的。
虞国夫人新年过后没两天,就借庆林大长公主为介绍,登门拜访起邢国夫人杜氏来了。
彼时池春华正在外祖母跟前说笑,闻听有人过来,起身一理裙摆:“虞国夫人因大长公主而来,只恐有些长辈的事情。”
赵氏笑道:“虞国夫人算来也算是有渊源的,且大长公主实不是家里的外人,纵要避开,也要先请了安再避。”她如今升做人家婆婆,也有了孙子,只在杜氏下手坐着,位置与方氏相对。
池春华答应一声,乖乖等庆林大长公主与虞国夫人进来,与郑家小辈们一起,敛衽一礼。主客相见毕,各寒暄数语,庆林大长公主笑道:“春华也来了?”
春华笑道:“是呢,阿娘让我来代母尽孝。”
庆林大长公主对杜氏道:“乍一见她,我倒恍惚了,仿佛看到阿琰还没出嫁时的样子。”
杜氏道:“我是生生被这些小混蛋给催老的。”
春华道:“阿娘也是这么说来的,”又复一礼,“那我躲远点儿,您就不觉得日子过得快啦,”伸手就拉起了旁边的李莞,“阿嫂,咱们都躲远点儿罢。”赵氏等带着年轻人笑吟吟地离去了。
虞国夫人看到池春华的笑颜,心中实是一惊,生委实好看,又极有眼色,蒋氏倒是得一佳妇。
庆林大长公主对杜氏道:“你真是好命,儿孙绕膝,竟是不用你耗神的。”
杜氏道:“这些年倒好些了,也是大事没有小事不少的。再往前数,也是忧心忡忡的。儿子娶了,想孙子。女儿嫁了,又担心她过得不好。”
虞国夫人道:“正是,总有操不完的心。先时想,他们能嫁娶得宜,有旁人操心了,我就可闲下来了,如今一看,却是又添新愁。”
杜氏道:“你们家又哪里有什么要愁的了?”
庆林大长公主道:“休要假做不知,她愁什么,明眼人就能看得出来。今日我们来,实是有事要请你帮忙的。”
杜氏讶道:“我都黄土埋了半截儿了,还能有什么用处?要是说旁的事情,我们相公也已休致,不过是个教书的糟老头子,也不顶用了。”
第四百五十二章 将来好做皇后
“不是说这个…”庆林大长公主止住了话头,左右看看,虞国夫人脸上也露出些尴尬与焦急之色来。
杜氏越发糊涂了:“还真有大事?”
虞国夫人道:“我是来求夫人救命来了。”
杜氏大惊:“怎么会?”
庆林大长公主道:“新年的时候,昭仁殿里,你还没见着么?阿松今年都两岁了,楚美人也有了身孕,韦美人眼下是不顶用了将来却不知道会如何——圣人是个宽慈的人。又有皇太后,平固丫头一去,你说她的眼睛是不是都盯到了圣人身上,盯到了圣人与德妃身上?为着立后的事儿,皇太后算是与大伙儿结了仇了,咱们在宫外还不觉,娘子在宫内,要再没个儿子,过得实在是艰难啊。”
杜氏道:“我道是什么,要是这个事儿,你们倒不必担心的,你也说了,圣人宽慈,他心里眼里有娘子,娘子就没事儿。”
虞国夫人道:“我心总难安,都是做母亲的人,还望夫人怜我。”
杜氏道:“这…这却不是我能插得了手的。”
庆林大长公主道:“不是让你做什么,只是…当初你为阿琰求的是哪个送子的神仙?”
杜氏恍然:“原来你们是问的这个。当初我可真是操碎了心,”一时也是心生感慨,对虞国夫人也很同情了,“并没有供奉什么特别的神仙,我就是把那送子的供了一供。”
虞国夫人有些失望:“我已供奉了这一二年了,总是无用。我家国公还要说我妇人见识,妄信鬼神。这道理我岂不知?我这,总是心焦,总觉得做点儿什么,也是出了分力了。看着娘子那个样子,我心不安呐。”
杜氏想,既然庆林大长公主亲自带了人来,意思也算是明白了,额外道:“当初,我倒是听阿琰说,皇太后无子之时亦曾起义,她劝皇太后,宫中最忌巫蛊之事。既然宫里有不好相与的人,你还是要慎重啊!”
虞国夫人也是读书识字的人,听得杜氏这般提醒,心中也是惴惴,她自知巫蛊二字的厉害,又放心不下,真是左右为难。
杜氏好心劝道:“不要心焦,这是缘份还没到。别太急,倒把孩子吓跑了,该来的总会来。我与你说,多让娘子见见荣安郡太夫人,那是个明白人。”
虞国夫人没讨着生子的秘方,倒讨了个家庭和睦的方子,然则顾皇后平日里对太夫人已经挺好的了——也是没用的。又被杜氏劝着,不令多拜神,又不好与顾皇后说,怕她多想。只好独自难过。
回去的路上,庆林大长公主劝她道:“当年阿琰也是婚后数年无所出,你看现在,想来还真是缘份没到呢。”
虞国夫人滴泪道:“池尚书无父无母,自家与韩国夫人伉俪情深,愿意等这些年,圣人,纵自家愿意,朝臣也要着急,宗室也要不安。娘子,确是命苦。邢国夫人以巫蛊相劝,我也知道她的意思——宁愿不进一步,也不想把事情弄糟了。可我总是难过。”
庆林大长公主心头略软,又闭上了嘴巴,她是没有这方面的担忧的,且不提她自己婚后顺利生了两个儿子,就是长子媳妇李氏,业已有孕——是男是女姑且不提,能生就代表着迟早会有嫡孙。宜和阿姐就是个好例子,再不济,还有阿宽呢。
看一看虞国夫人,庆林大长公主又想,要是娘子现在有孩子就好啦,到时候,视其男女,与自家孙子辈儿恰是年纪相仿的。最好是娘子生个儿子,庆林一点也不介意儿媳妇生个女儿,将来好做皇后。
池春华为郑琰带来了庆林大长公主与虞国夫人拜访杜氏的消息,这让郑琰很困惑——这是为了什么呢?完全没想到,虞夫人的到访,还与她的“常年无子”有些关系。
池春华好奇地看着郑琰:“阿娘,这难道应国公家有什么为难的事情?”
郑琰拍拍她的脸:“你乖,去把今天的功课给我写了。女子嫁人之后,操持家务,与夫家相处,交际应酬是第一的。什么女工、什么才学都在放一边,这话固然不假,然则一旦出嫁就把自己当成黄脸婆,迟早要后悔!有些时候,宁愿少管些外面的事情,也不能放松了自己。”
池春华皱皱鼻子:“我明白了。臭男人还是好色嘛…”
郑琰哭笑不得:“懂什么!看你外祖父,能说是臭男人么?”
池春华道:“天下好男人,一个是我外祖父、一个是我阿爹、一个是我弟弟,我亏大发了!”哼哼唧唧去写字了。
等郑琰从杜氏那里知道虞国夫人所为何来,欲进宫探望顾皇后,却又收到了一个令她惊讶的消息——
徐欢与萧复礼之间的关系,却得到了缓解,萧复礼往承嘉殿去的时间明显多了起来。虽然未必留宿,却是时常说话,提徐欢来,语气也和缓了许多,甚至有了些惋惜之意。
顾皇后只觉腹背受敌,难过之情更甚以往。
承嘉殿里的空气日渐快活了起来,人心如同外面的天气,越来越有活力。徐欢坐在窗边,望着外面将将抽出嫩芽的花树,脸上一派迷离之色,心里却在想着自己的生活。
背后响起脚步声,徐欢认得这个声音,这是姑母给她的宦官。徐欢没有回头,承嘉殿里,要么是皇太后为她挑选的人,要么是皇后让她亲自挑的人,没有特意安插的耳目,没有派来暗害她的刺客。
承嘉殿,像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仿佛连算计的价值都没有。
徐欢苦笑,在她很小的时候,如同所有的女孩子一样,对于“娘子”二字,是那么地向往。得知自己将做皇后的时候,是激动得心都要跳出胸膛,堂姐妹羡慕的眼光让她心里发甜。时时会看向昭仁殿的正殿,幻想着住进去之后,要把卧室里那个半身镜的暗色框子给换成粉色的…
接着就一连串的变故,先是从说好了的皇后变成了德妃,好歹她还在昭仁殿里。连换成了粉色的镜框都不能让她多开心一点,接着,这面镜子就随着她又搬到了承嘉殿。
顾氏比她年长,个头也比她高,看着这位新出炉的娘子,她须得仰着头才行,几个美人高矮不等,唯一相同的是一个个比她长得都高,齐聚一堂,她们像是一座座的山,扑面而来,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不忿过,哭闹过,皇太后施压的结果就是,她被整个大正宫疏远了。他们说着她听不懂的话,使着她看得模糊的眼色,从九岁到十五岁,日日如此。她终于学会了安静。
圣人因为皇太后的逼迫,对她也只是面子情而已。所有人都说,皇后是个贤惠人。更不要说,后宫美人们若有若无的那种敌意。她敢不“安静”吗?
二娘死了,在二娘活着的时候,她们也曾连榻夜谈。二娘说,她要有最盛大的及笄礼,比别人的都好,要有最隆重的婚礼,让所有人都羡慕。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或许你的及笄礼比我的盛大,但是我的婚礼一定比你隆重,因为,我要嫁的是皇帝!及笄之礼连着一场举国欢腾的婚礼,便是二娘,也要伏拜脚下,这样的场面无数次出现在自己的渴望里。
结果…那甚至不是一场婚礼,圣人与娘子举行的,才叫婚礼。今年十五岁了,身在后宫,却连一个及笄之礼都没有。徐欢唇角泛起一抹自嘲的笑来。
你们都是朝廷大臣,为何要坑我一人?昔日盟誓,言犹在耳,你们就毁约!难道我就应该受这份罪吗?不甘心,不甘心!
早该知道的,梦做得太好,醒来就分外凄凉。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不讨人喜欢就该不要用骄横压得人更加不喜欢你,越发衬得皇后贤惠大度、被皇太后逼迫得可怜了。想明白了,许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包括在圣人面前的印象。
皇太后对自家人从无坏心,然而每每帮着倒忙,这件事情须也怪不得人,是自己太傻,不懂得因势利导。这一回,她的坏脾气倒是帮了个大忙。不过是在皇太后大发雷霆的时候,声泪俱下地帮忙求情而已。
把自己的委屈告诉圣人,告诉他,自己左右为难,告诉他,自己什么都不明白的时候就被放到了那样一个尴尬的位置上,告诉他,自己宁愿去死,也不想让他们为难。
“我什么都不懂,是你们,把我推来搡去。”
“看看,做这些,我并不比别人差!”
皇太后常说:“圣人是个有情义的孩子。”皇太后一辈子就没什么眼光也没什么眼色,唯在这一件事上是看对了,圣人对自己的态度果然有所改变。还不够,还不够,在这宫里,必须要圣人肯护着,才能有好下场。论年纪,已是迟了她们数年,须得奋起直追,才能…不被扔到角落里发霉生尘。
“总要…生下个儿子才好有个依靠。”
肩上一沉,一件斗篷落了下来:“娘子,仔细天冷。”
“我哪里是什么娘子了?”徐欢站起了身,“去把那件绣活拿来吧。”
“这抹额可是用心,皇太后见了,一定会喜欢的。”
“不许多嘴,这不是孝敬皇太后的,是给…太夫人的。”
“德妃这几日足不出户,有空便做些女红。”
“知道了,”顾皇后漫应一声,“去请虞国夫人来。”
顾皇后本能地感觉到了徐欢的威胁,自己又要做个贤德这人,真是满心的苦说不出口,想诉苦还得千里迢迢地把娘家妈给召进宫里来。这一召,有眼睛的人就都看到了,还不知道背后会说什么闲话呢。只是眼下,实在是顾不得了。
虞国夫人也是着急,匆匆赶到宫里,见顾皇后居然在发呆,吓了一跳:“娘子,这是…”
第四百五十三章 生子的秘方
顾皇后反射性地扯出一抹笑来:“我想阿娘了。”
虞国夫人眼泪哗哗地往下落:“遇上为难的事儿了吧?”顾皇后是个标准的大家女子,寻常不会把思念说出口来,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像个小大人儿似的,想娘的话,轻易是不会说的。
顾皇后道:“瞧您,我就是想找个人说说话。”
虞国夫人道:“亲母女,还要说这样的话做什么?承嘉殿,春风得意了吧?”
顾皇后低头道:“以前不把她当回事儿,乃是因为皇太后太会拖后腿,也是因为她年幼。她今年就十五了,放在外面也是个成人了。她品级又高,我…要是让她生出皇子来。皇帝的生母、景宗生母,皆是追谥的德妃。当初,杞国公家死盯着必得德妃之位,打的什么主意,当别人不知道吗?”
虞国夫人一直在流泪,此时却飞快地擦掉了,严肃地道:“不要说这种话,你要稳住啊!不要轻举妄动。”
顾皇后用惊奇的语气道:“我要动什么呢?我是这宫中的娘子,从来都该是个贤良人。”
虞国夫人难过得说不出话来。
顾皇后犹豫了一下,终于下定决心道:“阿娘,宫外有没有什么生子的秘方?”
虞国夫人心如刀绞:“我…已在寻摸了。”
“只怕不易寻吧。”
虞国夫人道:“天下多子之家多矣,就是皇室也是人丁兴旺的,办法太多,不知哪个合适。”
顾皇后自嘲地道:“皇室人丁兴旺不假,只不过是中宫无子时居多呢。”
虞国夫人一口气提不上来,卡住了。又听顾皇后道:“这又岂是谁家多子谁家少子的事儿?皇太后兄弟八人,自己止得一女。景宗皇后源自夏氏,夏氏一族人丁又少了吗?咱们家,我有兄弟五人,姑母出嫁亦非止一子。我总觉得,是不是自己的福气不够,做了皇后,就要折损点其他的福气来补。”
虞国夫人吓了一跳:“不要这么说!你才二十岁!看韩国夫人,婚后五年方得一女,如今也是儿女绕膝。”
顾皇后心头一动:“不知她,当初是用的什么法子?”
虞国夫人道:“我因庆林大长公主而登邢国夫人之门,再三询问求拜何神,邢国夫人却言,宫中祭祀当慎重,毋行巫蛊事。”
顾皇后点头道:“善哉斯言。”
虞国夫人闭目仰脸。顾皇后道:“有大长公主的面子在,邢国夫人说的该是实话了。也许这就是命,我只管,做好我的皇后就是。”
虞国夫人长叹一声,望着顾皇后:“或许,请教一下韩国夫人?”
顾皇后看着自己的指甲:“也好。”
郑琰被“请”到了昭仁殿,一路上早分析了数种情况。顾皇后为什么让她进宫,似乎并不是那么难猜。如今朝上无事,纵使有事,顾家也不是没有一争之力,且用不着向人求援——就算救援,池家郑家都有当家人顶着,不需要越过他们直接找到自己。
估计是与近来宫中变动有关了。宫里最大的变化就是,萧复礼对徐欢的态度有了松动。无论是因为同情皇太后丧女,要给皇太后以安慰,还是觉得徐欢一个弱女子独个儿在宫里挣扎得辛苦,“德妃有宠”都是个不争的事实。
如果觉得奸臣之女/大家认为爹太抢戏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我想吃肉小说全集:奸臣之女/大家认为爹太抢戏, 非主流清穿, 诗酒趁年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