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我想吃肉作品醉卧美人膝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广阳子默许了。
程犀便自己回来了,回家先见赵氏禀明程玄留在玄都观。赵氏道:“有道一和你师祖师伯在,我也放心。咱们明天就去观里,再请你师祖师伯,给看看风水、算算时辰。你阿翁阿婆迁葬、你的婚事,这些都要的。”
程犀答应一声,四下检查一番,最后找到了程素素。
程素素正在紧张地计算着家当,一如所有穷京官的家人。
程家的新宅,在京城算普通人家中的豪宅了,除了没有花园,也能分东、中、西三路。中轴上是大厅、大书房、赵氏与程玄的卧房等等,东路三个小院,程犀住头、程羽住尾、中间空着。程素素住在西路上,她院子的后面,就是家中库房,前面,归了程珪。宅子的四角分布着厨房、马厩、佣人房等等。
以程家的品级,皇帝此番出手颇为大方。
程家底子薄,新家一整个院子,连两厢都是库房——颇为空荡。入库的东西,连小院正房三间都装不满一半,里面很大一部分的积蓄,还是路上收到的礼物。
赐宅里带的家具也很简单,库房连架子、箱子都不足。程家带上京的不过各人现用的物件,并不够用。
程犀就是在这个时候过来的。
一看屋子就乐了:“比家徒四壁好点儿。”
程素素笑道:“好的不止一点吧?”
程犀踱了过来:“怎么样?我看阿娘的精神好了一些,你该多向阿娘请教的,弄这些个,她总比你熟。”
程素素将本子一合,晃晃脖子:“大哥,我正要说这个。”
“嗯?”
“今天,阿娘说到聘礼了……”原原本本,将自己如何说,赵氏如何说,都告诉了程犀,“我路上已经准备了,这箱子里是金银,寻个手艺好的银楼,打几样时新首饰。就难在怎么对阿娘讲了,你不能说,我也不好说,王妈妈我又怕她说不好。”
程犀苦笑道:“我没想到这里,就照你说的办吧。阿娘那里,我一句一句教王妈妈说。”
程素素低下头:“那还是我来说吧,你自己讲,我怕她会多想。还有家俱什么的。我想,不能寒酸了,也不能太铺张,不然以后,就要靠嫂子的嫁妆过日子,直到哥哥发俸禄。这可不妥当。有些事儿,是不是跟师伯他们请教请教?早就混在一起了,也不用故作生份。”
程犀道:“明天就要去玄都观磕头了,这个得我去讲。”
“玄都观的礼物也都备下了,又有,哥你的同年们,也该走动走动了。”
程犀抬手打断了她:“幺妹。”
“我想,你的婚事,咱们自家没甚亲戚,外祖家也还没回来,是不是请你的同年在京城的,给搭把手?”
“幺妹。”
“三哥要读书,还要找先生。还有迁坟的事儿……”
“幺妹!”
“啊?”
“你知道,要做成事,第一要紧的是什么吗?”
“啊?”
“要活得长。”
程素素一怔,知道程犀是拿当初兄妹俩说过的话来提醒她,当时她的意思是“路很长,事很多,不能急,忙则出乱,要一步一步来。”
程素素争辩道:“可是,这些都是急事呀。”
程犀摸摸妹妹的脑袋:“事急,心不能急。何况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程素素深吸一口气,故意很慢很慢地问道:“那,大哥说,怎么办?”
程犀笑着扫视一圈,轻声道:“看看,家徒四壁,就不要想着一天将它装满。有时候,还要拿出去一些用。事情虽急,你不是已经都有处置的办法了吗?嗯?”
兄妹俩大眼瞪小眼,一个比一个眼睛瞪得大,瞪到再也不能睁得更大了,程素素猛眨眼睛:“我,我知道了。”
程犀柔声道:“你做得已经很好了,不是要你压抑自己。已经有把握的事情,急它做什么?要作戏的时候,再显出急切来。嗯?”
程素素终于安静了下来:“好。”
——————————————————————————————
当天晚上,饭后,程素素派卢氏去找王妈妈:“有些京里的事儿不大懂,想请教王妈妈。”将王妈妈给诓了出来。
王妈妈这几天自觉扬眉吐气地回到了京中,亢奋得丝毫不觉得劳累。听卢氏叫她,王妈妈一刻也不耽搁,以与年龄不相称的迅捷,出现在了程素素的小院子里。
程素素的院子里有一株桂花,不粗不细,还未开花,程素素就站在桂花树下等她。王妈妈来了,先陪笑叫一声:“姐儿。”
“进屋说话吧。”
屋子里也没有多余的摆设。程素素先坐了,示意王妈妈坐下,才缓缓地道:“有一件事,我思来想去,还是要与您老商议一下才好。”
王妈妈心里高兴,谦虚的话也用兴奋的口气说出来:“哎呀呀,姐儿抬举我啦,有什么用得着我这老东西的地方,只管吩咐。包管干好!不是我吹,我打生下来就在这京城里长大,京城的事儿,我熟哩!姐儿有不懂的,只管问!”
一大串话炸下来,程素素脸上没有半点不耐烦,等王妈妈说完了,问道:“给大嫂下聘的事儿,您老知道了吗?”
“哎,大娘子可上心了,不是要拿出压箱底儿的好物件来的么?姐儿也别太在意,大娘子说了,她的私房,总是要多留给姐儿些的。那是聘的丞相家的闺女,不好寒酸的。我看啦,给姐儿留的,多。”
程素素想咬人,还要作很担忧的样子,幽幽地说:“我才不争这个。您老想,这聘礼拿出去,被人看来,一问,这哪儿来的?宫里来的。怎么有这个的?唉……哪怕大嫂进门,阿娘悄悄地都给了她呢?也不好这时候拿出去给人看的。”
王妈妈的兴奋,冷却了。程素素续道:“咱家最在意这事的,不是别人而是阿娘,没进京就先病了一场。要她事后回过味儿来,不定怎么懊恼,您老说是不是?”
王妈妈一拍大腿:“就是!姐儿说,怎么办?”
“你来,我教你。”当下一句一句教了王妈妈,又反复问她记得住了,才放她去找赵氏。
王妈妈前脚走,床边衣架后面,转出了程犀。程素素道:“大哥,走?听听?”
赵氏房里的对话很简短。
王妈妈一进房,便有些夸张地地道:“哎呀,大娘子,这对簪子可好,这颗宝石大。”
赵氏的声音透着些喜悦:“给丞相家下聘,总不能显得寒酸了。往年我们还取笑过,哪个进士娶了尚书家闺女,聘礼都要岳家先贴补去。我儿不用这样啦。”
王妈妈激动地说:“哎哟!这可好,到时候拿出来……哎呀!!!”
程素素捂住了脸,王妈妈这戏演得也太浮夸了!亏得赵氏现在遇到事情,几分精明劲儿散了一大半儿,否则该看出来了。
赵氏也觉得王妈妈有些怪异:“你这是怎么了?”
王妈妈真心为赵氏委屈,开始念词夸张,说到最后,真情实感地哽咽了:“这要让人说起首饰的来历……”
接着,是一阵声响,王妈妈真切的焦急的声音:“大娘子,哎呀,都怪我……”
“不,”赵氏的声音很低,程素素和程犀两个,耳朵都贴到了窗纸上,才隐隐听到她说,“我没事,我不能病,不然旁人会说闲话的。”
王妈妈低声劝慰:“都会过去的,如今大郎也出息了,大娘子也要做婆婆了。享福的日子,还在后面呢!以后大郎还能做宰相呢!”
赵氏的声音坚定了一些:“我且得好好的,大郎可不能丁忧,耽误前程!”
程素素捂住了嘴巴,借着窗纸透出来的微弱光线,看到程犀的嘴唇,抿得很紧很紧。两人又站了一会儿,直到里面王妈妈安抚完赵氏,服侍赵氏睡下,又吹了灯。程犀牵着妹妹,悄悄地离开了。
————————————————————————————————
第二天是去玄都观的日子,因为有头天晚上的事情,程素素乖巧得不得了。王妈妈觑了个空儿来对她说事情已经办妥了,她的心情依旧沉重。
玄都观香火颇旺,道观又大,等闲人见不到紫阳真人。
程家却是例外。
程犀一到,就有小道士跑过来,引他们往后走,一路去拜见紫阳真人。小道士十二、三岁的样子,白皙干净,眼睛一下也不往后面家仆担的礼物担子上瞧。程犀认得这小道士,与他低语几句,慢慢说话。
走了颇长的一段路,到了最后面,才是紫阳真人清修的静室。一个小院子,三间房舍,院中两株大松树。小道士说:“到了,我去通报一声,师父师叔都在里面呢。”
得到应允进了室内,只见紫阳真人盘膝坐在一张榻上,程玄乖巧地坐在他的右手边,眼巴巴看着紫阳真人。听到脚步声,漫不经心一回头,见自己妻儿都到了,程玄才跳过来,向紫阳真人献宝。
紫阳真人是个清癯的道人,脸上依稀有年轻时清俊的痕迹。因患有失语之症,看到程犀等人只能微笑点头,观之可亲。
小道士摆上了拜垫,一家人依次上来磕头。
程犀年初进京见过他,语气里带上几分亲昵地向紫阳真人问好。又以向紫阳真人献上方物。赵氏与程素素对紫阳真人尊敬得紧,准备礼物时也备的是力所能及的最好。
不料,紫阳真人一看这许多担子就着急了,亲自将盖子揭开。但见里面绫罗绸缎、金银玉器,乃至于上好的纸张笔墨都有,登时气得脸都红了。
跺着脚,手指哆嗦着指着程犀,紫阳真人一失语之人,发出了“嗯嗯,唔唔,啊!”的奇怪声音。
程玄急切地问:“师父不想要?怎么啦?有什么不好?都是我们的心意啊!”说到末尾,居然带了一点点委屈的哭音。
紫阳真人深吸一口气,从一只食盒里拣出一只果子来,对着剩下的担子一直摆袖,示意不要。脸上的焦急之气,几乎要凝成实体、掉到地上了。
程犀皱眉一想,上前道:“师祖放心,这些并非贪赃所得。我还不曾做官呢。家里日子也过得下去,待我授官,自有俸禄养家。阿爹亦将有赐官,阿娘将有敕命。”
紫阳真人舒了一口气,缓缓回到榻上坐了。
气氛重又缓和了下来,程玄将儿女再次献宝。这一回,紫阳真人往程素素的道袍上,多看了两眼。程犀猜度其度,小声解释:“并未授箓,不过穿着方便。”
赵氏一直默默不语,听到这话,心道,也是该打扮起来了。
那一厢,总是程犀说话多些,程珪十分老实坐在一边,程羽有点坐不住,被道一一瞪,安静一阵儿,片刻之后,又动一下,再被瞪一眼。广阳子道:“小孩子家,出去玩吧,你师祖见你活泼,也是开心的。”程羽不好意思地一笑,马虎行个礼,跑了出去。程珪见状,起身去追,防他淘气生事。
程素素眼观鼻、鼻观心,听他们说起选看风水之地迁葬,以及推算娶亲吉日。这两样是紫阳真人最挂心的,早早推算好了,由广阳子取了写好的日子,拿过来给程犀看。
广阳子问:“都在这里了,挑你觉得合适的。”
程犀将纸张给程素素:“你念出来,一起商议。”
程素素一一读了出来,各人各抒己见,这一天紧了,准备不过来,那一天听说圣上要做某事,可能客人到不了,又有一天,哪家里又有大事,或许会堵着路。玄都观在打卦算日子上,消息称得上灵通,广阳子与丹虚子你一言,我一语,程玄夫妇仿佛天聋配地哑,一个字也没讲。
最终,定下七日后迁葬。放定、婚礼的日子,却是要与李家商议着来的,广阳子、丹虚子希望能够半月后放定,两个月后成婚。两位师伯操碎了心,师侄才中进士,父母又是这个样子,急需要一位贤内助。
跟李丞相确定了关系,对程犀也有好处。
程犀道:“这个还要同李家商议的。”
广阳子道:“他们还能算出更好的日子吗?”
程犀陪笑。
广阳子敲敲椅子上的扶手,对赵氏道:“这个还要弟妹多担待。”
赵氏没想到今天还有自己的事儿,慌忙答应:“哎,好。”广阳子愈发坚定了要催促师侄早点成婚的决心。只有程家过好了,紫阳真人才不用再操心呐!
————————————————————————————————
当日,全家在玄都观里留了一餐饭,程玄饭后依旧不舍得回家。广阳子手痒得想打他,想到他回家也帮不上忙,又忍住了将他留下来:“那你好好陪师父。”堂堂一位执掌玄都观的大德,还要为师弟向赵氏陪个不是:“弟妹多担待了。”
赵氏自嫁了程玄,早已习惯丈夫不管事。福一福礼:“我家官人就拜托您了。”
其实,赵氏也没用做什么事。迁坟也不用费心,程节是昭雪改葬,品级墓葬皆有定制,朝廷拨了三百贯钱作费用,且会有朝廷派员来相帮。其余事情,程素素东拼西凑,也都料理完了。
程素素向赵氏与程犀汇报完了,二人都觉得妥当。赵氏道:“你大哥说很好,就是很好了。倒是你,到时候可不能再穿这一身了。”
程素素道:“素服者备好了,到时候我换下来,迁完坟再穿。”
“那怎么行?你又不授箓,穿着原为在家里方便。现在上京了,家里又要有喜事了,穿这个做什么?我给你裁的衣裳呢?给你的首饰也戴起来。教过你的礼节,都不要忘了。”
程素素苦哈哈看了程犀一眼,程犀道:“过了这一阵子,再由你,行不?”
程素素脸色更苦,有些话却不得不讲:“阿娘,那些都是二十年前的式样了……”包括礼节,包括赵氏熟悉的一切,都是二十年前的。哪怕流行更替的节奏再慢,二十年过去了,也不可能一点变化也没有的。远离京城的时候,消息闭塞,这些都还算不错的衣饰,到了京城,就要被挑剔了。
她是不在乎穿什么,赵氏的神经却是脆弱的,衣服首饰,永远是闲聊的话题之一。她穿得不好,旁人说起来,多半会讲“这当娘的也不理事,给女儿穿成这样”。
赵氏讪讪地:“这、这样啊……那……给你大嫂打首饰的时候,咱再重新打过。”
程素素心里难受极了,很想逃离这股压抑的氛围。
程犀却还坚持着:“原本日子是由钦天监等处定下,咱家照做。因为远路返京,日期不定,师伯就揽下了这件事。如今定下了日子,还要告诉他们。”
赵氏道:“那、那你去忙吧。”自打儿子中了进士,她便觉得自己没用,什么忙也帮不上,口气之中,带上了一丝失落与惶恐。程素素听得更难受了,轻声道:“给外婆的信,不知道到了没有。”
赵氏扳着指头:“该到了吧……”
“外公外婆,都是什么样的人呢?”
母女俩一问一答,程犀见状,悄悄地走开了。
————————————————————————————————
到了迁葬这一天,不止紫阳真人带着徒子徒孙到了,程犀的同年们也来上香。李丞相更是携家带口,带父母过来。此外又有一些并没有瓜葛的人,也凑了来。
皇帝照例是派了个官员来念个祭文,祭文却是李丞相亲自写的。谢麟便主动请缨来念,又有张起,也过来加上一份祭礼。他姐姐要做太子妃,也想与科举出身的处好关系。
程节死时不过四品,四十年过去了,京城故交凋零,能有这么大的场面,一半是看李丞相的面子,另一半是紫阳真人的事迹,最后一点,方是程犀这个进士的人情。
李六夫妇实在得紧,老两口往新坟前烧纸,就坐在新坟前,且哭且烧,絮絮叨叨,仔细听来却是:“咱享的是您老的福叻,您老却享不到了……”
萧夫人行祭完,悄悄地过来,对赵氏道:“阿家总念叨着府上,还请明日过府一叙,也好说一说两个孩子的婚事。有商有量的办才好。”
赵氏擦擦眼泪,她很久不曾见到萧夫人这样高品级的命妇了,紧张得有些结巴:“我、我们才来,好、好些年过去了,规矩都有些变、变了,您看怎么样好。孩子的衣裳首饰,我都办新的,就是不知道京城式样。”
萧夫人面皮微红,自觉先前平白看低了亲家,很不好意思。急唤幼女李绾来与赵氏见礼。程素素在一旁偷看,如果说程犀是十分标准的端正男子的话,李绾的长相,就是十分端庄的主母相。不顶好看,却一个是做官的样子,一个是做夫人的样子。还挺搭。
赵氏对李绾十分满意,拉着李绾的手,嘘寒问暖。萧夫人见状,对这桩亲事也觉满意。因而提醒赵氏:“女婿忙完改葬之事,便要授官面圣了,亲家,早作准备。”
赵氏急忙点头。
程素素开始盘算着,大哥的官袍、帽子、佩饰……这个时候的她,是万万想不到,程犀授官面圣的当天,她全家都被召进了宫里去了。
而她什么都还没来得及给自己准备……
第33章 深宫故人
旨意下时,程家一片慌乱。
圣, 不是随便就能面的。程犀考上进士之后, 第一件大事, 不是打马游街, 而是先学礼仪, 学会了,进宫谢恩,再做旁的。同样的, 要召见谁, 或是朝廷, 或是宫中, 有司衙门要派员来教一教礼仪, 提醒一些忌讳。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通知程家该学这些礼仪了, 家中如何不慌乱?
程素素天生心态不一样,不慌也不乱, 还记得给小黄门包红包。
赵氏喃喃地道:“真的是宣的我家?别是旨意错了吧?这不合规矩的。”
来宣旨的是个小黄门, 听了心中暗乐:您又知道什么规矩了?不过红包拿了,程家又有靠山, 也就装作没听到。也不去反驳她。
赵氏却不肯糊里糊涂, 而是追着要弄个明白:“可是, 并没有教授礼仪呀。”
小黄门眼中闪过一道惊讶的光,口气里的恭敬也从浮夸变得实在了:“老安人说的是,原本没排到府上的, 是今天圣上突然想起来了,府上快着些吧。咱家立等着呐!”
小黄门不知道赵氏来历,见她居然懂门,平白惊讶了一回,多说了两句。
程素素一听,就知道这小黄门应该知道点内情。不再犹豫,又一个红包塞了过去。以期将小黄门的嘴巴,多撬点缝出来。
小黄门世情颇为圆融,思忖这个红包可以收,话可以讲,微笑着将红包袖了。再看程素素又漂亮可爱,说话愈发和气,讲得也清楚:“咱家知道的也不多,圣上没这么早想起来,不过今日府上——哦,恭喜老安人,令郎已是礼部主事啦——府上程主事,面圣之后,圣上就可想起来啦。您快着些儿,可不敢叫宫里贵人等着您呐!”
事情来得太突然,赵氏心如擂鼓——她没做好这个心理准备!程素素忙派人去玄都观请程玄同往,人往玄都观,则紫阳真人等便知道这里的事了,也好有个照应。
赵氏双手微颤,用力拉着女儿的胳膊:“你,面圣的礼,我、我再想想,哎你再给阿娘背一遍,可别忘了。还有你这衣裳……”
一旁程珪往前斜插一步,对小黄门:“女眷收拾就是麻烦,还请前面用茶,稍待,就好。”
程素素扶着赵氏往后院走,口里道:“阿娘莫慌,哎,祖父在世不过四品,哥哥现在也不过是六品。都不是在中枢,这样的官儿,宫里没心情计较的。我穿什么都不打紧,干净整齐就行。”
这些天她算是看明白了,她们家、包括被昭雪了的程节,都不是这些真正上层的人物所关注的。既不重要,也不能令他们有太多的感动。重要者如李丞相,如谢麟、张起,回来就面圣了。程家不是碰巧,还得等着宫里排期呢。
程素素对自家的层次,有一个相当直观的认识。何况,想盛妆,也没那个条件。她家现在,就是个穷京官儿的家。
最后,就只有赵氏作了点装饰,程素素往脖子上挂了个项圈儿,就跟着一道走了。她心里有计较,新衣裳还没裁好,穿什么,都有可能被讲过时,不如穿道袍,她还有话应对。
————————————————————————————————
到了宫门口,小黄门念着红包的情份,嘱咐一句:“既然没学过礼仪,就听咱家的,别乱动,别乱走。”却是男女分开来,程玄与程珪、程羽被领往德庆宫的偏殿面圣,赵氏与程素素却是要去见吴太后的。
品级不够,丫环使女都只能在外面看着宫墙发呆。程素素权替了多喜的活计,扶着赵氏跟着另一个小黄门往育圣宫去。手掌中,赵氏一直在轻颤。
这皇宫在程素素看来并不算大,走起来却颇远,走不多时,程素素脑门上已经沁出点薄汗来了。
路上,赵氏忽然声音微颤地对程素素道:“你就跟着我行礼,不问你,什么话不要多说。”程素素小声答应着,心里将对吴太后十分有限的一点资料又回忆了一遍。
吴太后是皇帝生母,先帝元后过世很久了,二十余年来,宫里就只有这一位太后。吴太后亲生的就两个儿子,一个今上,一个就是齐王。吴太后也不插手朝政,对玄都观也和气,唯一鲜明的特色就是——自打儿子当了皇帝,她就一门心思抬举娘家。
别的,程素素就全然不知道了。
将吴太后短短的资料回忆完,程素素也扶着赵氏站立在育圣宫门前,赵氏低着头,一动也不敢动,掌心全是汗。程素素还有余裕,以眼角余光打量四周,察觉花树后面,似乎还有人围观。
小黄门进去,不多时便来宣她们进去。
育圣宫太后宝座之前。赵氏自报家门的声音不但颤抖,而且哽咽,程素素也得行礼,跪在她落后半个身位的地方,焦急不已。
吴太后的声音很慈祥,说一声:“起来吧,过来我看看。”没半分不耐烦。赵氏怯怯地抬起头,看到吴太后,叫一声:“娘娘。”泪水便再也止不住了。
吴太后将她招到跟前,仔细看了一会儿她的脸,才缓缓地说:“你是丽华。”赵氏哽咽道:“是。”
吴太后一番叹息,对一旁的皇后道:“哎,看看,看看,你们也是见过的。”
皇后姓袁,亦出名门,声色和缓:“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
吴太后眼中现出慈悲的模样:“都不容易。”
赵氏又拜见袁皇后。袁皇后指着下手坐着的一个宫妃道:“你们也是认识的。”这宫妃与赵氏年纪相仿,乃是太子的生母淑妃。淑妃旁边,是寿安公主的母亲李昭媛,也是赵氏认识的。三人见面,都是感伤,吴太后与袁皇后看着,也一起感动得落泪了:“再见面可真不容易啊。”
赵氏与巧嘴是沾不上边的,太后、皇后说话,她从来就是听着,此时也不例外。二人说了一回,赵氏也没能趁机表现。倒是一边宫妃、宫女出言劝慰。
吴太后对赵氏十分宽容。当初给儿子选妾,就两条——老实、能生,赵氏两条都达标了,吴太后就没想过要拿更高的要求来挑剔她。只是伤感地摸摸眼角,看到程素素,便问赵氏:“这是哪个?”
赵氏忙道:“是妾的女儿,素素。”
程素素大大方方上前给吴太后看,眼中也透出对吴太后的好奇。吴太后看了她,也很喜欢。问她年纪,问她到京城喜欢不喜欢,又问她为什么不穿得漂漂亮亮的。
赵氏一急,越发想不出理由来了,总不能说家里又穷又土,就只好这样吧?也不能说不重视进宫,所以没有盛妆。
程素素笑得天真而坦然:“这样穿的不漂亮吗?”
吴太后笑道摇头:“你漂亮,衣裳不够漂亮。真是小孩子,哪知道什么好看什么不好看呢?”又说赵氏,“你也不打扮打扮她。我就想要个闺女,就是生不出来,有个闺女,我天天打扮她。”
赵氏嗫嚅着,越发说不出话来,就差跪地请罪了。程素素歪着头道:“可是,我爹也这么穿,师祖师伯,都这么穿来着。”
吴太后被逗笑了:“真是小孩子。”
赵氏不安地挪动了一下,低声道:“素素!”
吴太后还要说她一句:“你是老实人,老实人就会有福气的,看你这么多儿女,很好。看这闺女,也不挑剔吃穿,好。”
淑妃与昭媛交换了一个眼色,心知吴太后这是在借机抱怨。吴太后对齐王妃万分不满,才有此言。
当年事情闹得大,吴太后拗不过儿子,是被按着头同意的,心里本就有气。
新妃胜在长相讨喜,性情娇憨,次后又怀了齐王的孩子。一朝分娩,生下一对龙凤胎。本是好事,眼看婆媳之间有所缓和。却又出了一件令吴太后恨不得掐死新妃的事情——新妃生育辛苦,哭着说不生了,齐王疼爱新妃,也依了她,不生就不生。也对,儿女都有了,也够用了。
可吴太后不这样想!
生一个哪里够?!皇帝后宫十数位,生了八个皇子、十个公主,活到最后也只有太子一个男孩儿,并四位公主而已。齐王可就一儿一女呀!你自己不生了,还不让齐王跟别人生,这是安的什么心?
每逢齐王世子有个头疼脑热,吴太后就担心得好像儿子要绝后一样。开始想抱到宫里自己养,可新妃想儿子,齐王就能连夜过来接儿子回府。闹得吴太后养孙子也养不下去了。
一开始是骂赵氏等人“没用,连自己男人都拢不住”,然而这些人都是选的老实人,且已发遣回家,渐渐的,吴太后也忘了她们。儿子,骂两句就算了,吴太后心里,自己儿子是最好的,如果有不好,也是别人的错!最错就是那个小妖精!
可齐王护着,甚至不惜翻脸。吴太后也只能忍了,平常能不见这儿媳妇,就不见,也不召进宫里来说话。吴太后活到现在,风雨坎坷都过去了,自打做了太后,只此一件不如意的事,越发印象深刻。日日念叨,花开了,骂两句,叶落了,再骂两句。想起来就挑剔。见着谁家孩子多,就想起齐王就一个儿子,见谁家孩子少,又想起齐王就一个儿子。
这些事情,程素素与赵氏都不知道,还在陪吴太后说笑,主要吴太后与程素素说话,赵氏挨一边儿听着。有人听,吴太后谈兴更浓,又不好明着说儿媳妇不好,就开始指桑骂槐。
这样高深的话,赵氏哪里听得懂?安静陪坐。程素素能知道吴太后在挑剔人,不久之后,猜到在说齐王,她便也不好接话了。此事,太后骂得、邺阳大长公主骂得,她们却提不得。
吴太后遇到个生人,过足了嘴瘾,口干舌燥,喝茶的空档,又想起一事来,问程素素:“你哥哥们,是不是都跟着来啦?在前头吗?”
程素素点点头:“是,说是在德庆宫。”
吴太后对袁皇后道:“咱们去问问,能让咱们看看不?你想不想看看呀?”
袁皇后欠身道:“娘娘想见,咱们也沾光,我这就打发人去问圣上。”
皇帝很快就亲自来了。
————————————————————————————————
皇帝对整件事情,充满了好奇。
其实,当年他为儿子发愁,不是生不出,是养不大。总养不大,就再纳几个充实后宫。当时余真人为他合了合八字,最后选了十个八字好的。吴太后心疼小儿子,向皇帝讨了几个给齐王。皇帝大方,顺手一划,分了四个给弟弟。好巧不巧,赵氏就在这四个之列。
这件事,远在公布采选女子归属之前,知道的人一个巴掌数得过来。
单是一个程节昭雪,他也不放在心上,单是一个赵氏改嫁,他也不放在心上。赵氏改嫁了程节的儿子,还生了一个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的儿子。这就有点意思了。
程节救过的紫阳真人,为他抚养遗孤,皇帝也就在口上感慨一下紫阳真人的人品好。程节判过归属的李福遇做了丞相,再为程节平反,皇帝顶多再感慨一下。可李福遇又招了程犀做女婿,招婿的时候还不知道程犀的来历,这就更奇了。
全凑到一起,得有多少巧合?
所以,皇帝下令程家全家上京,给他们赐宅。反正,程节原籍就是京城,顺手的事儿。
程家到京之后,皇帝事多,一时又将此事忘到脑后。今天再见到程犀,又想起来了,于是便有了现在这一出。
纯粹是想看看人,满足一下自己的突然兴起而已。召见的地方也是在偏殿,皇帝本身没将这当成件正事来办。皇帝对赵氏也不感兴趣,当年就是为了要生儿子才充实的后宫,半分感情也是没有的。赵氏还没进宫,就被吴太后讨去给了齐王,没有跟皇帝相处过,半点纠葛都谈不上。
不过看到程玄儿子多,他的心里还是小有嫉妒的。
这种情绪,在见到程玄之后,变得怪异了起来——你要娶媳妇儿,我给你赐美女啊!你娶我弟弟发遣的妾干嘛?!干嘛?!不觉得该配更好的吗?紫阳真人是怎么想的?
双手撑在御案上,探着身子直往前看的皇帝十分不开心。
李巽说得没错,紫阳真人要早将这小弟子带到京城,大约别人是争不过的。
皇帝对赵氏,真是半点印象也没有了。但是有一条他是知道的,齐王这几个妾,一个能打的都没有!想一想,真觉得委屈了程玄这张脸呢。
虽然吴太后骂来骂去,皇帝心里,弟弟这事儿办得,不算太出格。现在他只恨弟弟没将赵氏留下来,弄得他现在这样遗憾。
程玄走近,皇帝直勾勾地看着他行礼,有没有合规矩皇帝也不计较了。将座位赐在了自己手边,就开始嘘寒问暖。
程玄从小到大,什么时候都是被别人关照的。被皇帝关照,也不觉得诚惶诚恐。这份淡然,让皇帝更是喜欢。
如果觉得醉卧美人膝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我想吃肉小说全集:醉卧美人膝, 奸臣之女/大家认为爹太抢戏, 非主流清穿, 诗酒趁年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