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我想吃肉作品醉卧美人膝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赵骞说出一番话来,令谢麟也不得不佩服他,赵骞道:“样样妥贴,将话说尽,别人还说些什么呢?没有争辩,就不能令人印象深刻。譬如做人,正人君子固然令人心折,然而!若小小有些特色,是不是更令人亲近?能吵得起来,才能热闹起来。芳臣,太好,就是太容易令人习惯,习惯了就容易当成寻常,容易厌倦,不够吸引人。就像美人脸上的伤痕,有那一道,比没那一道更让人记得住。若不肯低了学问,就只讲一半,包袱埋在后面!退一步,海阔天空。”

  说着,将一整篇的文章数了数页数,抽掉了几张,其余的交还给谢麟:“就讲这些,一次讲那么多做什么?想要知道,再来请教呀。”

  谢麟恍然!以退为进,还可以这样搞!

  赵先生果然是块老姜,江、石二人比起赵先生来差的可能就是那么“退一步”,而孟章宁愿自己退一步,也不肯让谢麟受挫折。

  弯一弯腰而得一赵先生,这腰弯得很值,谢麟又弯了一下腰。

第180章 都是套路

  “谢氏会兴旺下去的, ”谢侍郎语中有无限欣喜之意, “我这便召集族中子弟, 不管别人,我这里阖府上下,是必要去的。”

  说罢,便抬脚往书房里去,亲自修书一封与谢麟, 言道谢麟之孝义无可挑剔,诵读诗书本是谢家的传统,这样做既全了人情, 又合了谢氏耕读传家的祖训,他是必定大力支持。

  略有些潦草的字迹反映出了谢侍郎此时飞扬的心情。写好了回信交付来人, 谢侍郎再细细赏玩谢麟送来的贴子, 吃吃地笑了出来。

  大家族内有各种争斗是真,有家族的庇佑、以血缘为纽带聚集起一大群人来彼此扶持也是真。他的儿子谢理便得益于此, 这般出身的大家子, 出仕不是最困难的,如何走好仕途才是问题, 尤其是最初的一段路。谢理有谢麟的扶持,跟了上了组团建功的大潮流,第一步就走得不错,这便是家族的好处了。

  谢侍郎当然希望整个家族好起来。

  原本谢侍郎以为, 自谢老丞相过世之后, 谢家要略消沉些日子。谢侍郎是有自知之明的, 家族之内,他或许可以因为目前官职颇高、辈份也不低,能够拿不少主意。但是,一个家族是否兴旺不止是看对内,更多的是要看对外,他连尚书都不是,进政事堂的希望也不大。整个谢家,是要暂离那个最顶尖的圈子几步的。

  以人才层次而言,是差不多一代人的时间,虽然不会脱出了大圈子,小圈子总要差一点。若是谢渊还在,情况就会好很多,可惜他死了。谢麟毕竟年轻,谢丞相在时,容易衬得谢麟身上的孩子气明显,即不够成熟,需要谢丞相给他拦着才能不犯错。

  没想到,谢丞相不是谢麟的磨刀石,却是他的剑鞘。老人家一旦故去,谢麟的锋芒就显露出来了。

  “能省十年。”谢侍郎默默地算了一下,不用一代人的时间,以谢麟目前表现出来的素质,或许不用等一代人的时间呢。

  真的是太好了!

  状元讲学,若只是听那么一两次课,就是个噱头。要长久的、收作学生的,才是有价值的。像谢麟当年经常往族学里去刷脸,大家是很欢迎的,如今这般聚集全族,只为安慰老太太,是谢麟欠大家一份人情。

  谢麟却又做了另一样安排,并非他登坛宣讲,而是以“族人难得一聚,借此机会,各抒己见,辑录在册”的形式,以“家族盛会,祖母旁观”来定性。说明这次的讲课并不是逗老人玩,而是实打实的各展其才。

  这一手玩得就很漂亮了,无怪谢侍郎要高看他一眼。无论哪个家族,有这么一样极高雅的、有极高文化修养的盛会,都是值得称道的。

  谢侍郎傻乐了一阵回过神来,尴尬的咳嗽两声,站起来踱步,思索着如何游说几位族亲。到得约定的日子,谢侍郎已将全族串连了起来,精选了族中十余名学术上有些水平的子弟作为到时候可以与谢麟讨论的人,其余人只得旁听而已。长辈们在一边作个品评人。

  一切准备妥当,便等着演一出好戏了。

  此时,谢侍郎并不知道谢麟还有建书院的打算,只是遗憾——可惜这样的事情不能经常做。

  ————————————————————————————————

  “芳臣,到时候一定要压住了。”赵骞一个劲儿地叮嘱,他从来不担心谢麟会表现得不好,就是怕谢麟表现得太好。到时候要是话全让谢麟一个人说了,别人无论怎么开口三句话就被比下场了,这就冷场了!

  毕竟不是当成上课来办的,是当成讨论来办的。

  谢麟道:“我明白的。”

  事情不大,同赵骞参与过谢丞相政务上的谋划相比,这就是毛毛雨,却是赵骞正式公开地加入谢麟一方之后策划的第一件事,他的心中竟然泛起了久违的激动。扇子也不提了,搓手的频率也高了一些。

  孟章也在踱步:“哎呀,这么多的人都要安排好了。”

  谢麟道:“娘子已经作了安排了。”

  石翼看不出不妥来,静默不语,江先生内心焦虑——空降一个水平很高的人抢饭碗,这感觉真是太不好了!江先生的步子也潦草了几分,没话找话地:“要怎么传出去呢?街头巷尾的闲谈,恐不相宜吧?”贩夫走卒与史经文章很不搭,传话的人目不识丁再传错了,以讹传讹就要闹笑话了。

  赵骞温柔地说:“不是有书坊吗?自家人的文章,放在自家书坊里结成个集子,各家发一本,也是雅事。”书坊办谢家的事的时候,就是不要钱的,图的是一个方便。

  江先生有些急切地道:“要多印几本以防有瑕疵本子不好看,对吧?”

  赵骞笑道:“正是。”

  几人将步骤再对一遍,觉得没有问题了,江先生提议:“娘子那里不知道准备得如何了,可否请来核对一下?”

  谢麟道:“这是自然。”

  江先生有他的小心思,昔年的事情,都随着谢丞相的亡故而淡去了,赵骞与谢麟的关系有了极大的缓和,更重要的是,谢麟需要赵骞的本事,就不会疏远赵骞。而江先生自己与程素素很熟,相处得也算不错。既来了一个比他接触的层面更高的赵骞危及了他的地位,不若拉来一个老板娘,自己多一份助力。

  赵骞一点反对的意思也没有,眉毛也不曾动一根,江先生一拳打在了棉花上,颇觉无趣。石先生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地瞥了江先生一眼,江先生顿时老实了。

  程素素被请到前堂的时候,就察觉到了这几个老男人之间古怪的气氛,与谢麟对望一眼。谢麟道:“那是那件事,准备得如何了?”

  “嗯,差不多了,先瞒着阿婆。到时候立起围屏来,请她老人家后面坐着。唔,我想的是娘子们若想留下围观,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不可交头接耳,不能戏笑,只怕不能令行禁止。”

  谢麟想了一下谢家女眷的组成,也有些犯难。谢家是个大家族,既有丞相,也有平头百姓,女眷们的素质也有参差。听得懂的来听,谁也不会拒绝,听不大懂又爱表现喜欢戏笑的就是来砸场子了。

  赵骞也知其意,开解道:“不好厚此薄彼的,娘子奉老夫人来听,请三夫人、四夫人接待女眷就是了。”

  程素素有些惋惜,谢府女眷里其实有几个颇识诗书的,但是事有轻重,点点头:“也好。”其余管待茶饭等事,便不需要与他们多言了,只说了分派好了任务,各有职司,不会混乱。

  到了这一日,城内的族人往城外来,拜祭了谢丞相,又为墓园里安葬的祖先扫一回墓。程素素便安排了人,引他们到别院里来歇息、管待茶饭。安静地用完了餐,谢麟便说:“丧中不宜歌舞取乐,枯坐委实无趣,满门书生,不若讲书以自娱,如何?”

  谢侍郎便先响应:“妙!正得其宜!”

  谢麟又说:“祖母前日对我说,你祖父在时,以族中子弟为念。想请祖母帘后评断,不知可否?”

  族中老人皆说:“善。”

  谢麟便作了个手势,仆僮们上来撤掉残肴,引生往正堂去。程素素得了信号,去请林老夫人。林老夫人今日又感伤一回,略有些倦,饭也不大想吃。程素素说:“他们那里聚在一起儿讲书,请您过去看看族中子弟。”

  “我一个老婆子,凑这个热闹做什么?”

  程素素弯一腰,柔声相劝:“官人听说您上次讲,阿翁生前最担心家里人,就找个由头将大家聚在一块儿给您看看,大家都好好儿的。”

  “你跟他说这个做什么?”

  被老夫人责怪了,程素素也不恼,依旧轻声细语的:“是他的意思,您的事儿,没有小事。”

  林老夫人心中一暖,先受不住了,落下泪来:“他看好这个家就是了。”

  “来嘛,我也想看看他如今讲学是个什么样子。”

  程素素连哄带骗,将老夫人拐到了正堂。

  那里,室内布下了许多厚厚的坐垫,一派古风,人人都觉得自己成了风流名士,纵然早已得到通知有所准备,身临其境仍不免惊诧激动了一把。两边立着屏风,后面环佩声响,想来是老夫人来了。

  谢麟让谢侍郎等前辈上面坐,众人皆说:“我们只听,你是此间主人,学问又高,还是你来主持。”各人叙了座,谢麟命人拿了只小坛子来:“学无先后,达者为先,今日不论资排辈,拈阉定序。” 却又使讲学这严肃的活动带上了几分活泼。谢麟又“随便”抽了一本书,请老夫人随手翻页起头,由诸生引申阐述。

  诸人按照拈阉的次序依次讲解。诸生见一旁有一小几,端坐着两个执笔的中的文吏,知道他们是要记录下来结集刊刻,都拿出十二分的本事出来。

  自午至晚,焚膏以继。又有族中长辈评定优劣,而谢麟最后作一总结。

  不数日,这一次“谢园论经”就被刊刻出来了,谢侍郎额外多要了几本送人,请人点评,掀起不算小的风浪来。京中议论以讹传讹,竟将“谢园”传作了“谢原”,更因论经之地是在京郊谢氏墓地附近,一片平坦,叫做“谢原”似乎也不算错。京郊就又多了这么一个地名,原本该地的地名渐渐没人提及了——这是后话。

  正如赵骞所设计的那样,谢麟只抛出一半的内容被云集的各地才子点评,京城吵成一团。此时春闱已过,考中的春风得意眼界正高人也闲,没考中的气性大一样的闲,若能将谢麟这样一个已有极大名气的人文章里挑出错误来,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刷声望的办法!正如初出茅庐的少侠喜欢越级挑战武林盟主一样。

  谢麟又收到了无数的夹着文章的拜帖,竟令人想起“行卷”来了。

  不须赵骞提醒,谢麟便抛出了一章完整的文章,再掀一波讨论。同时,有三位才子接到了谢麟的帖子,邀他们来面谈。

  声势被造了起来。京里京外沸沸扬扬,风暴眼里却一片平静,谢麟与这三人谈完,收获了三个新的铁粉,又传书与谢侍郎——本是自家事,近来京中沸沸扬扬,连族中子弟也被提及点评,若子弟学问不好,有损谢家声望,将那几个有文章刊刻的都叫来,陪我读书吧。

  至于住处,我还要在这时住两年,书放不下,娘子就给我修个藏书楼,顺手就给他们盖几间宿舍住了!

  书院的架子,先搭了起来,并且非常顺其自然地有了家学进修班的性质,而非一口气就要建个天下第一的书院。

  到得此时,外间也有一些不太和谐的声音,以为谢麟守个孝都能闹出这许多事情来,是在“沽名”。反驳的人将近来的事情一件一件拆解开来看,却又无迹可循,件件都是自然而然就发生的,换了谁在那个境地里,都有可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来。

  最终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风从虎云从龙,有些人是天生自带气场的,像谢麟这样钟灵毓秀的人,怎么可能寂寂无声?必然是在哪里都是焦点的。如果美是一种错,那你们滚吧,让我接着美。

  赵骞的谋划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端的是让人觉不出来,等到浑身都湿透了,想后悔都来不及。江先生、谢麟、程素素等人的策划与他比起来都像是“显摆”了。

  与之相对的,是江先生心中之不甘愈甚。谢麟亲笔写了“天一阁”三个字,做成牌匾往门楣上挂的时候,江先生落在很后面默默地看着,眼神复杂。牌篇挂完,江先生慢悠悠地晃到了自己的住处,忽然问高据:“咱们去散散心,怎么样?”

  高据忙问:“老师要去哪里?我去准备。”

  “唔,我想回老家看看啦。”

  “啊?!”高据惊了。

第181章 谢李合流

  “可是老家出了什么事情吗?必得老师亲自回去吗?”高据口上拖延着。

  江先生大力咳嗽几声, 脸色不太好看地说:“老家能出什么事情?是我想回家了!”话音里很有怄气的嫌疑。

  高据恍然。

  师徒如父子, 其苛刻处比父子更甚。高据既做了江先生的学生, 就不能再槽自己的先生,至少不能说出来。他比同龄人要早熟得多,也是家族勾心斗角里磨练出来的,看得出江先生近来十分焦躁,原因就是那位半路杀出来的赵先生。

  高据曾被谢麟、江先生教做人, 也不敢马上就劝老师,怕自己那点小心思被老师一眼看穿,师生之间就要有芥蒂。他需要一点点时间来思考怎么应对, 好在理由是现成的,高据道:“我自是要追随老师的, 不过家中且有母姊在, 先生容我安顿好母亲。”

  江先生有点讪讪地:“哦。”

  高据心道,此事不是我能解释得了的, 看先生只是在争宠, 并非不可劝解,且姐姐还在娘子那里混饭吃, 我须得告知东家先生的意思。然而学生出卖老师,是极令人不齿的行为,需要转个弯儿才好。

  盘算了一圈,还是暂离江先生处, 缓片刻冷静下来, 才能想个周全之策。

  高据作出急匆匆的模样来:“学生之便去安排。老师预备回老家多久?学生正好一同收拾了, 家姐铺子里杂货也有不少,我去翻拣一下,看哪些合用。”

  江先生不耐烦地摆摆手,高据匆匆地告辞。回到家里,高母与高英都在家,高英看了看天色,诧异地道:“怎么之个时辰回来了?是有什么事吗?”高英因险些遇到胡人叩边之事,被母亲和弟弟劝住了,到了京里虽又重开了一间卖北货店,自己却只做幕后经营的老板了。

  高据不想让母亲担心,胡乱编了个借口:“老师与石先生说得投机,见我无聊,放我回来探望阿娘。”高母道:“你老师与朋友见面儿,你就该在一旁伺候着,你也是实心眼儿。”

  高英却看出弟弟样子不大对来,笑道:“实心眼儿也好,招人疼。来,我之里又有些新货,你来看看,有什么喜欢的没有。”高母又说:“该先孝敬进府里。”高英道:“知道,这不是让他来帮忙挑吗?且府里如今在孝中,万一有什么别样的忌讳呢?”

  高母道:“那你们还不干正事儿去?”

  姐弟俩互相使着眼色,往库房里去,四下无人之时高据便将如今府里的情形说了出来。高英道:“跟我说这个做什么?”高据道:“你去见娘子的时候……”高英忽然问道:“你说了要回家来的?那你老师猜不猜得到你是要来传小话的呢?”高据一怔,笑了:“兴许先生就是要我传这个话的呢?”

  江先生是与东家共患难过的人,早就交心了,要他放弃这一切就走,恐怕也是很心疼很心疼的,高据在他身边看得分明。

  高英道:“你拿准了是这个主意?”

  “当然。”

  “那成。”

  两人挑了一包袱北货,高据留在家里,高英带着这些物件去见程素素。

  ————————————————————————————————

  家中两位小祖宗亏得有保姆相帮带着,卢氏与小青等对两个孩子更有无限的热情,程素素才不用自己劳累,一旦不被小魔头折磨,便容易变得很慈祥。程素素笑吟吟地看着他们在地上翻滚,自从无师自通地掌握了翻身这项技能之后,他们就学会了“滚”。

  高英的到来也让程素素很开心:“快请进来吧。”听说还带了礼物来,又嗔着说她太客气。

  及见了面,程素素见高英目光游移,便问:“有事?”高英凑上了上去咬耳朵:“却才,妾的弟弟回家了……”一长一短将高据说的事儿学了一遍,姐弟二人将江先生卖了个通透。

  程素素微怔:“原来是这样么……哦,我知道了,有劳你们啦。”

  高英退了自己的位子上,舒了一口气:“我听阿据这么说,也不知道要怎么办好了,学生是该追随着老师的。可是先生年纪也不小了,来回奔波也是伤身。”

  程素素道:“说到奔波,令堂还好吗?”

  “很好的,老人家一辈子也没想到会在京里扎根,新鲜呢。”实则是离了邬州那个压抑的环境,虽然有思愁,头顶上没了压制的人,背后有靠山,生活很是轻松。

  两人闲话几句,又看一阵儿孩子,高英便识趣告辞,给程素素处理事务的时间。程素素见她看孩子的眼神柔软,想到她的经历,试探地问一句:“如何?想不想再成个家?”高英微怔:“我……还是算了吧,如今过得不知道有多么自在。”都是依靠,靠丈夫和靠老板,前者还不如后者可靠呢。

  程素素也不走逼婚流,听她这么讲便撂开了。命采莲送高英出去,自己去见谢麟。谢麟正在筹划着书院的事情,听赵骞在说:“现在可以建得小,但是框架要有,要为以后扩建留有余地。凡事莫不如此,世事如棋,要从大处着眼来做小处……”

  程素素不让人去打扰他们,静听了一阵儿,到赵骞说完了,听谢麟道:“也不可露痕迹,狭窄些便狭窄些,总是要扩建的,以后这里做内书斋也是可以的。”赵骞微一思索:“这样更自然。”

  两个议完了事儿,程素素才往里进。赵骞进往外出,两人打个照面,程素素向他道一声辛苦,赵骞道:“份内之事,娘子里面请。”夫妇二人感情不错,赵骞也是欣慰的——要是东家两口子天天斗法,指不定哪天家就败了,树倒猢狲散。

  谢麟本起身赵骞,见程素素过来,很自然地拉着她的手:“怎么过来啦?”

  “看你还要写申请哦?”

  两个拌着嘴直到赵骞走远,谢麟才问:“真的没事?”

  “有的,敢问学士,有了新欢就忘了旧爱了么?”

  谢麟指天咒地:“我只有你一个。”

  “呸!我说的是几位先生。”程素素笑倒在他身上,轻轻地将江先生的事情说了。

  谢麟故作正经地点点头:“原来是这件事,近来确实有所疏忽,然而赵先生做事确实更顺手。”

  “那就放江先生走?这样可不好。”

  “我有办法,”谢麟也不卖关子,“只好请石先生走一遭了。”

  “能行吗?”

  “当然,我也是诚心想留他们两个下来的,再者赵先生是阿翁的老人了,他与他们并不一样。”

  程素素道:“你是说赵先生……”

  “大约等我立稳了,他就不想再多事了吧,或许有子孙送过来,又或者要子孙出仕,却是与江先生不是一路了。我倒想他能带一带江先生。”

  “你拿得准?”

  “赵先生的心呐,有一半儿随着阿翁去了,另一半儿呢变成阿翁的眼睛在我身上。江先生是当局者迷,他有些好强,就容易迷了眼睛。可别忘了,是他将石先生带了来的,上墙抽梯的事情,他总要给一个交代的。”

  程素素道:“我看不如你自己去一趟,诚意嘛总是要有的。且江先生不知道赵先生之心,难我们就很明白石先生的想法吗?也只知道他不想再隐居了而已。”

  谢麟道:“好,我去。”

  ————————————————————————————————

  昔年往邬州去的时候,谢麟对江先生百依百顺,提什么条件都答应,如今却是宾主易位,江先生一脸的委屈,对谢麟道:“当年老相公也只是要在下襄助您做个知府,如今做到了学士,三年之后一起复,再上一层楼,就不是在下能帮得了的啦。东翁已有智囊相助,在下也就功成身退了吧。”

  谢麟奇怪地问道:“怎么是帮不了呢?”

  “东翁说笑了,谋划布局,天衣无缝,做得确实比我好么。”

  “那就学,我也是学着做官的,先生不会一辈子就这样了吧?”

  江先生却是想要一句实话:“东翁不是有有现成的么?”

  谢麟叹道:“赵先生?他是阿翁为先父准备的人,他与孟世叔一定有很多话讲。”

  江先生扭扭捏捏地:“他与我差不多年纪呢。”

  “学无先后,达者为先,不是么?”

  “咳咳,是在下小人之心啦。”

  谢麟不接这个话,也不为赵骞辩解,只说:“你们相处着就知道了,总是远远地看着,能有什么交情呢?”继而话锋一转,说起书院建议的事情来。做这些庶务,江先生就拿手了,给谢麟提了不少建议,又提及在建筑的时候:“在郊外没有挡风的城墙,容易极冷极热,墙壁必要厚实些,万不可为了看着好看要风流雅致而造那薄砖墙。”

  赵骞已将书院规划完毕,江先生愿意补其细务,他也乐得轻松。谢丞相身边呆得久了,各种“争宠”的事情他见得多了,江先生所思所为,他洞若观火只是不肯说出来。过不几日,见江先生消停了,便知谢麟将此人留下了,赵骞便知道了自己的定位没有问题。便是谢丞相,身边也不是只有一个谋士的,只是江先生想做“谋主”,还得问问谢麟答应不答应呢。

  赵骞摇摇头,将目光投到了谢麟正堂后面,那里有如今的谢府主母,以及她的两个孩子,是老相公很关心的未来。江其真毕竟棋差一步。赵骞摇摇摆摆,先去林老夫人处陪着说话,这个时候,应该是程素素带着孩子见林老夫人的时候了。

  侍奉了一个丞相的后半生,再能推他的孙子登上相位,最后培养他的曾孙,赵骞心道,我这一辈子也是很值了的。江其真不必担心自己会去抢他的饭碗,江某人还是没有看明白,谢麟自己会做主,再有“谋主”,应该是他的娘子才是。赵骞不介意帮着娘子拿主意,进而不动声色地推一推谢麟。

  在谢丞相身边勾心斗角半辈子,他也累了,懒得再争了。且与谢麟之间的隔阂也是真实存在的,倒是这位娘子,如果他没有看错的话,打起交道来比谢麟要轻松得多——与她没有旧日渊源,也就是不沾昔日恩怨。

  再说了,他是这位小娘子来谈的薪酬,不是么?

  ————————————————————————————————

  程素素不晓得赵骞已经瞄上了她,在赵骞陪着老夫人说了一会儿话,回忆完了谢丞相在时的旧事之后,她与赵骞一同出来。客客气气地询问赵骞住得可还习惯之类,赵骞含笑道:“都好。唔,方才看到小郎君和小娘子,长得真不错。”

  有人夸自己的孩子,当爹妈的,尤其是新做父母的时候,特别容易放下戒下:“承您吉言。”

  “书院建起来,又有那样的父亲,想来读书是不必担心的。”

  “有状元徒弟没状元师父,看天份罢了。”程素素谦虚地道。

  赵骞道:“是不是状元,也不是特别要紧,除非是像学士那样大的名气,否则三年总有一个,也不是很稀奇。我想的是另一件事情。”

  “什、什么?”

  “做人,”赵骞慢悠悠地道,“为了处事既看天份,也是要学的。到了府上如今的地位,虽老相公不在了,谢氏终是大族,外面围上来的不会少,里面也是仆妇环绕,邹忌讽齐王纳谏讲的道理,放到哪里都差不了太多的,娘子从现在就要开始想一想啦。”

  赵骞选了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并非是出身好了,就必会出色。世家子弟,有人杰,也有废物,杰出的得天地造化,愚蠢的也是惊天动地的。芳臣如果没有少年时的波折,恐怕也没有现在这么明白人心。即便如此,他的傲气也很足,过于锋锐,不大瞧得起凡人。”

  赵骞知道程素素不是眼高于顶的人,很能虚心,果然是说到了程素素的痒处,两人又聊了许久,渐渐说得投机,见面的次数也变得多了起来。谢麟知道了,偶有询问,程素素便如实讲了,谢麟也听不出有什么不妥之处来。同样的话,赵骞的态度可比谢丞相在世的时候和气得多。

  时光便在这样的琐事中飞逝而过,天一阁建了起来,谢氏族中子弟也五日一来,与谢麟讨论个学问。渐渐的,便有京中亲朋托人说情,想叫弟子旁听了。偶一听讲与找到一个靠谱的、长期的老师是有区别的,前者不须很在意,后者就很值得用心思了。

  天一阁便不够用了。

  到得两个孩子周岁的时候,谢麟做了一个决定——地方狭窄,来年春天便将这里扩建成一间书院,到时候会收一些听讲的学生。

  沉寂了许久的赵骞在此时站了出来:“若是建书院,恐怕只有学士一人是忙不过来的,还需有二、三讲师常驻,不时邀大儒往来。”至如办书院的手续章程,谢府有的是亲朋故交可以帮忙。

  谢麟道:“我这便下帖,邀些朋友。”

  常驻的讲师,可以是有名气的学者,他们虽不出仕,却有名望,将他们引了来,便是增加书院与谢麟的名望。而时常往来的“大儒”就有得说道了,通过科考做官的人不少,他们都是熟读经典的,说是大儒,也不算很过份。如此,谢麟即便守孝野居,也不会断了与官场的往来。

  名单是谢麟拟的,赵骞与江、石二位参详,程素素只提出了一个人——史垣。

  谢麟道:“史尚书的文章也是不错的。”当然还可以,不然李丞相也不会让他到自己家里教孩子不是?

  江先生犹豫地道:“他是李相公门生,虽不是外人,这个……结交是否有什么忌讳呢?”大家心里明白,这是有点借书院结党了。史垣是李丞相的人,将他拉了过来,算挖墙角吗?

  程素素坚定地道:“他本是我的老师,我去对伯父讲明的,我要正正经经地、光明正大地再拜一次师。”

  赵骞问道:“果然劝得动?”

  “当然可以,必须可以。”

  赵骞奇怪地看了看一眼,不太明白这个“本是我的老师”是怎么回事,以及程素素怎么会这么笃定。

  谢麟却明白她的心意:“那就去!”

  连石先生也奇怪了起来,程、李两家已经亲近到这种程度了吗?

  当然没有亲近到可以挖墙角,但是史垣是个例外。程素素道:“我小的时候扮男孩子随他读过书,这件事情却是不能说出来的。如今有这个机会,可以不用再偷偷摸摸的拜见老师,也不能大声对别人讲了。我的老师,当然要光明正大的对他好,忍了这么些年,也是够了。”

  赵骞道:“这个人情就大了,我不知知道李相公是否会纵容。然而一个史尚书并不算大事,落在别人眼里,却是……谢、李合流了。”

  石先生突然说:“没什么不好。”本来就是,李家视作子侄的女孩子嫁到了谢家,还要怎么不合流?她哥哥还是李家女婿呢。

  赵骞想了一下:“也是。”有个丞相罩着,确实没什么不好。

  ————————————————————————————————

  程素素得到了首肯,先去拜见史垣,偶尔出城讲个课,当散心也是给自己刷点声望,叫人别提起他就是个收钱粮管账的。但是公开收个女学生,虽然身份不同了,这个……可得好好演一场戏才行。

  史垣也明白这其中的文章,其实心里是愿意的,口上半推半就:“这个恐怕有些不大妥吧?当初是在相府,咳咳,还是要问过李相公的。”

  程素素开心地道:“您答应了就成,伯父那里,我去求。”

  转头就去了李家。

  李六夫妇是极开心她能过来的,热心地问他们什么时候搬回城里住。程素素便说了书院的事情,道是在城外也住得很舒服,李六夫妇这才放心。待到李丞相抽出空来见她,第一句话便是:“我看到你便头疼,必是有什么事情了。”

  程素素道:“以后怕要不好意思叫伯父了。”

  “那叫什么?”李丞相一抖。

  程素素羞涩地道:“我想请史先生偶尔去一趟书院的时候,收我做个学生。”

  “又出幺蛾子。”

  “算是吧,”程素素低下头,“就是不想下一回我生了孩子做满月酒,我的老师只能默默与同僚在一桌,不能被敬在上席而已。孩子现在周岁了,老相公过世了,只怕都没由头给先生下帖子了……”

  李丞相危险地看着她:“你晓得这样办会有什么后果么?”

  程素素道:“官人答应了。”

  李丞相心里过了一遍利弊,竟发现也没有什么弊端,摆手道:“就你们事多,说不让你们就会停手了吗?去吧去吧!”

第182章 水到渠成

  十一月廿三, 是谢麟给一双儿女办周岁的日子, 也是赵骞给谢麟谋划好的, 提及创办书院的极好的场合。已经私下筹划了很久,风也吹过了,正式的提出还是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场景的。

  这个场合就很合适。

  几人心知肚里,一切都照着这么个标准来。在做周岁之前,谢麟又与族中长者如谢侍郎等再次通气。谢侍郎本就为前番家族盛事不能常有而遗憾, 接到谢麟的书信,登时喜出望外:“这是想到一起去了!”

  瞌睡送来了个枕头,谢侍郎憋着股劲儿动起了自己的小心思。这书院有利于家族, 当然也有利于谢麟个人。到了这一步,家族得利是肯定的了, 谢侍郎就想自己也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暗搓搓地将兴建书院所需之财力、物力等等方面都算了一回, 暗中准备了不少财物,预备着等谢麟公开宣布的时候, 自己要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 以此分一些名声,也与谢麟的联系更紧密些。

  为此, 谢侍郎还准备了一份地契,田地的出息作为维持书院正常运转的资金,使之可以长期发展。甚至还在想,谢麟丁忧总有完结的时候, 谢麟之后, 谁来主持这个书院呢?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谢侍郎笑得很暧昧。

  到得谢绍与谢秀周岁这日,谢侍郎不早不晚地着家眷子孙往城外去了。到得别院外面,却见车马相连,谢氏族人到了大半,内里有事先知道消息想躬逢其盛的,也有一些是听过谢麟讲课,必要来给他捧场的。此外又有一些客人,譬如谢麟的舅舅叶宁等人,又有孩子的外祖拖家带口也来了,谢麟故交等都没有嫌地方偏僻,热热闹闹地给谢麟撑场面。

  虽在孝中,这件事情上热闹一些却是可以被理解的。只是没有歌舞伎乐等等罢了。

  程素素侍奉在林老夫人面前,老夫人道:“你忙正事去吧,这里有你两个婶子陪我说话就够啦。”程素素笑嘻嘻地道:“您就是我的正事儿呢。”米氏往她脸上拧了一把:“这小嘴儿,蜜一样的甜。你也夸夸我呀。”

  程素素道:“您还用夸吗?照着您的样子说就成啦。”

  米氏往林老夫人身上一靠:“阿家看她!太会哄人开心啦。”

  林老夫人也笑了起来。

  自家人取笑一阵儿,客人也渐渐到了。谢麟与谢涛、谢涟在前面接待男宾,程素素就相帮林老夫人管待女眷。林老夫人上一年纪,喜欢人多热闹,不喜冷清,陪客多了起来,她的精神也越来越好。米氏与方氏自打搬到城外,很担心的就是家族的未来,今见依旧热火朝天,脸上心上都舒展了开来。

  人一多,程素素也忙了起来,等到李家长媳薛氏到来的时候,人已到了一半,程素素到了要补妆的时候了。

  对李丞相说,希望能够明正言顺地接待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时间却终归太紧,程素素也没有着急在抢在此之前就将史先生认下了——没有一个合情合理的原因,对史先生不好。

  如果觉得醉卧美人膝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我想吃肉小说全集醉卧美人膝奸臣之女/大家认为爹太抢戏非主流清穿诗酒趁年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