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我想吃肉作品女户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说得众相皆默。另一宰相关宁道:“此犹在其次,若诚因无食,非止今冬,明年恐也安宁不下来,须择良将往去御敌。”梁宿又头疼了起来,国家已十余年没有良将了。承平之年,又有重文轻武的风气。数十年前那位因字写得不好觉着屈才了的能人投北,颇为患边关了些时日。也因此倒磨练出一批将才来,待这位人才在北边儿死了,将才渐成,胡人讨着着好,两下倒安生了。

说不得是不是“卸磨杀驴”,老一辈儿领兵之将都叫召回“颐养天年”了,年轻一辈儿的也没个经过大事儿的,朝廷也不甚重视。朝廷如今,实缺良将。忙将兵部尚书唤了来,问他那处可知有何可用之人。兵部尚书也有些个傻眼:“若说征兵,不拘哪里抓也抓些个来了,将却不是顺手便能抓来的。”

这等话,说与不说一个样儿,将梁宿气得额上生出两个疮来——急的。

九哥于上头听了,一时也插不得嘴去,他理政日子尚浅,若说这回雪灾,他倒能说出个幺二三来,这等兵事,他还不曾习得哩。男儿总有热血,九哥少时习弓马,听着有外敌来范,也是义愤填赝,恨不能点起百万雄兵,一战而定北地。比及听宰相们及粮草军需,再想一想国库,他便哑了。暗叫一声惭愧,便静听这些人商议。

梁宿等议论半日,不过是“坚壁清野”四字而已,如今寒冬,清野都省了,只管闭门不出,与胡人干耗着。听起来是窝囊了些儿,却比冒然出击要稳妥——国家眼下听不得坏消息了。

不几日,许是老天开了眼,来了个好消息——进犯之敌叫打退了。政事堂里也不免欢呼起来,待听了立功的人姓陈名熙,靳敏便道:“这不是原侯之子么?”政事堂又哑了。梁宿不得不又请了丁玮等人来商议,丁玮道:“为今之计,是使人往北地核实,他这战报是虚是实!”

梁宿暗道惭愧,急令八百里加急,往北地寻问。不数日,捏着回报面色更苦,陈熙真个有勇有谋来!暂平了边患是好事儿,立功的是陈氏子,便有些个微妙了。

许多年来,朝臣依着礼法大义,与慈宫相抗,苏正等还叫逐出京。先时那位沈尚书还叫流放了,他儿子沈植叫寻了回来,也已两鬓风霜,录做个远地县令,实是梁宿体恤,叫他不必在京中苦熬,往外就官既有一笔丰厚俸禄,也好做出些个政绩来,好起身发家。

眼瞅着慈宫势哀,乾坤已定,陈氏外戚要萎了,却又来了个陈熙。原侯本就是开国之时因军功而侯,数代之后出个颇肖乃祖的子孙,也是人之常情,国家又正在用人之际。坏就坏在慈宫还在宫里杵着!

不用陈熙,照情势看,来看还有胡人寇边,界时若挑不出个人来担当,难道要眼睁睁看着百姓家破人亡?朝廷的脸面也不要了。用他,真怕慈宫再借机生事,宫中事,才是真国本,到时候谁又担得起?

不得已,梁宿又急与亲近之人商议此事。“不用,恐边关患生。用,恐内廷不安。如何是好?”

苏先生却是个心底坦荡的人,总觉万事都要依着道理来的,将颗白花花脑袋往上一扬:“那又如何?他还敢造反么?我知诸公碍着慈宫,又恐他壮了慈宫之势。他若有为,自知轻重,若无能为,也成不了气候!只管用他!公等竟忘乐令之语乎?[1]慈宫,亦一妇人耳!”

洪谦亦与会,此时方徐徐道: “他手下兵卒补充须靠着朝廷、粮草马匹也要朝廷拨给。诸公若不放心,可使可信之人督粮,调兵为其护翼后路。待其功成,即调归京便是。”

梁宿苦笑道:“见笑了,这些年实叫慈宫弄得风声鹤唳了。眼下官家又在病中,慈宫乃官家之母,中宫又是太子之母,一旦宫车晏驾…”说到“宫车晏驾”便闭口不言。

洪谦心知,若这官家死了,慈宫固要担心九哥效法唐宣宗,君臣未尝不担心慈宫以辈份压人。苏半仙儿脑子一根筋儿,就不知道个“怕”字怎生写,梁宿却是与慈宫打过许多交道,难免叫她磨得头晕脑胀。至如洪谦自己,却是并不怕慈宫的。

当下遣义安侯董格往督粮,又调数路兵马,为其后援。洪谦于董格行前特往一见,嘱咐道:“国事为重,毋短其粮,请礼遇之,以免非议。”董格笑道:“我岂是因私废公之辈?该他的,我粒粮食不少,要多,却也没有,一旬发他一次粮,不须他催,他要屯,我也不与。”

政事堂里,诸人愁了半日,方将如何应对陈熙之事议定。北地里,陈熙的脸比政事堂还要难看。

陈熙乃原侯嫡出的长子,出生时慈宫已是皇太后了,原侯家真个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他本人也是叫捧着长大的。世人重文,原侯也与他请名师教读书,彼时慈宫名声真个不坏,教他的也是好先生——其人品性与苏先生有些儿像。陈熙读书也肯用功,却读得为人单纯热情。

因陈氏外戚之家,亲戚渐次荣养,原侯无事,便也好些个声色犬马,又有宠姬,生下一个庶子来。原侯夫人醋个半死,却也挑不出理儿来——她已生了一子一女,长女是个姐儿,原侯也忍住了,不曾弄出个庶长子来,如今嫡长子已有了,原侯实是占着理儿。

这宠姬也好有些能耐,勾住了原侯,生母既美,生的儿子也是聪慧达雅,颇疼爱这个庶子。偏原侯夫人生的长子有些儿呆蠢,数谏原侯身为外戚要收敛,做人要方正,休要耽于享受。陈熙同母弟少这个庶子半岁,又有些个顽劣,两相对比,更显这庶子的好来。两处不知掰过多少回腕子,总是夫人拿正室款儿压着妾,宠姬便施手段吹枕头风吹得原侯脑袋直点。

待两个小的长到十一、二岁上,一道骑马,两马交错,陈熙同母弟陈烈叫撞下马来跌断了腿。庶子陈煦倒是无恙而归。家中一通好闹,因宠姬哭诉再先,纵陈烈有伤,原侯见庶子立于一旁温良恭谨,那陈烈却真个是素行不良,居然不甚责罚陈煦,只叫他闭门思过了事。

原侯夫人还要再闹时,原侯道:“他们兄弟两个一处,偶有不慎磕着碰着也是常有的,何必非要说是残害手足?三哥平日已叫你惯坏了,文不成武不就、性格暴烈,不定错在谁哩,你却又要赖谁个去?!你才是二哥、三哥母亲,教导事,在于父母,纵二哥有过,又与宛娘(宠姬)何干?!”

原侯夫人归便与长女大姐哭诉:“他还晓得我是这家主母哩!当年那贱人生了个孽种,我也忍了,便说要抱来养。那贱人怎生说?必要撺掇了你爹要自养,生怕我养死了她儿子哩!如今又说儿子教导之事在父母,倒要赖到我的头上来了!她个贱人养出来的贱种,小小年纪就知道残害手足,长大了可怎生是好?可怜你兄弟,那么小个人儿,叫推下马来,全是命大才能活着回来!等那孽种长大,怕人大心大,要谋算这片家业,害我母子几个性命哩!”

陈大姐却有主意,虽是十五、六岁年纪,却已是定下的齐王妃,又随母亲习管家务,登时柳眉倒竖:“娘休哭,有我!”原侯夫人哭道:“大哥那个呆子,只道人人都是好的,二哥如今又是这般,我的儿,我也只有你了。”

说得陈大姐更是火起,回房里也不袖剪刀,只拿支做针线时使的锥子来,带着几个丫头去寻陈煦。彼时陈熙还在陈煦处说话,他听着这二弟与三弟一道出去,三弟跌伤了腿,身为长兄,自要询问的。陈煦见问,便先请罪,道是自己不合与三弟争赛,三弟要上前,自当让着他才是。陈熙反安慰他来。

陈大姐隔窗听了,气极反笑,笑盈盈进来,也与陈熙一处站了:“你两个说甚哩?”他兄弟两个原是对面站着,陈大姐与陈熙站一处,正看着陈煦,陈煦警惕,又请一回罪。陈熙道:“事已至此,都是自家兄弟,何必将人心想得如此坏?往后小心便是。”陈大姐冷哼一声,陈煦才放下心来——这才像是陈大姐。

陈大姐似是叫弟弟说堵着了,一甩袖子:“随你怎生说,二哥却是禁足的,你与我看三哥去。”陈煦更放心,微笑道:“我送大哥大姐到门口儿。”陈大姐冷眼看他,他依旧微微笑。陈熙悄戳了陈大姐一指,陈煦看在眼里。陈大姐一抬手,似是要甩帕子,却是又准又狠,一锥子扎进陈煦左里,狠命一搅又往右一拉,竟是废了陈煦双眼!陈煦十一、二岁少年,力气不如陈大姐,竟叫她得了手。

这变故来得太快,陈熙吓得面无人色,陈煦的小厮儿连滚带爬出去叫嚷起来。陈大姐还有闲心,将锥子擦了一擦。

待陈大姐到了原侯面前,原侯恨不得抽她一记耳光,她却将手中锥子朝外一亮,亏得原侯收手快,否则便是一个透明窟窿。陈大姐犹觉不足,听那宠姬说:“大姐好狠的心,亲兄弟也下得去手害!却是谁教的来!”便笑道:“我们姐引入两个一处,偶有不慎磕着碰着也是常有的,何必非要说是残害手足?”

原侯咽得喘不过气儿来,原侯夫人又大哭:“怎般说?怎般说?一样的话儿,一样的事儿,你这做爹的要怎生说?”原侯只得忍气吞声。然陈烈的腿,却终是没能如昔,也怪他性急,未及好便要跑跳,终落下残疾,成了个瘸子。陈煦双目已盲,因看不着路,也“失足”落水死了。

陈大姐此行,好似与她母亲推开一扇大门,门外天宽地广,原侯心爱的宠姬某一日便叫她打死了。

陈熙目睹家变,痛心疾首,劝母亲,母亲不听,父亲又变本加厉——只不敢再抬举婢妾庶出了,劝也不听。一抹泪,他便要离家出走。原侯夫人如今只指望他这一个宝贝,听着风声便截下他来,又寻原侯说话。原侯只得与他寻个荫职,他又自请往边关,几经周折,终是父母拧不过儿子,想边关无战乱,去便去了,安排妥当才放他去了。

陈熙自到边关,始知事间事并不简单,渐有了些人气儿。因是外戚出身,也没少遇着事儿,亏得他心地好,终是磨炼了出来。

此番立功,也是他自家真本事。男儿谁不想万里觅封侯?从来军功最重,有了战功,是件喜事儿。陈熙心里却苦,他晓得外戚不好,这些年不知写了多少信劝家里,哪知家中与慈宫终是把事情做坏。他只得埋头苦干,希翼有些个成就,既可赎家中之过,说话又好有些份量使家里人听。

待真个立了功,他一是怕叫调回京里荣养,再不能一展抱负,更是怕家中仗此之势,再生出甚事端来!届时,他真个惟有陪死而已了。思及此,他又修书一封,劝父亲原侯,外戚休要张狂,请劝谏慈宫,只管慈抚后辈,休要干政。

陈熙想得不错,他立功的消息传至京中,慈宫一系一片欢腾,又活跃了起来。慈宫恐是这宫里最关心官家之人,每亲自看顾官家,又眼看着写方抓以药,见着某味药材,还要询问一二,唯恐官家死了九哥上位。

官家的病因着这样,倒渐有些起色,虽不能理政,却也渐渐好了起来。

慈宫开心,便叫人讲陈熙血战之事,日日听也听不烦。连着玉姐往慈宫那处去,也听着了许多。却是原侯夫人来说:“大哥原是守城来,不想那胡人凶狠,大寒天里光着膀子也要往前冲的性子。直冲到城下,娘娘可知道,大哥守的城小,是个土城,城墙也不高,可凶险!”说着念了一声佛。

淑妃催问:“大哥如何战来?”

原侯夫人笑道:“大哥聪明哩,叫人拿水往土上浇,北地滴水成冰,滚水落墙上都要结冰!将城上罩了个大冰壳子,滑溜溜,想往上爬,先摔死他!”

慈寿殿里便是一片笑声。玉姐听着也微笑,原侯夫人说的,与九哥说的倒也差不离。这陈熙以此法守城,还将这法子传了出去,真是不小一件功劳,倒也是个能人了。只盼他真个是有智慧,不是有小聪明的才好。国家重文轻武,为防藩镇之祸,陈熙若是安份还好,不安份,他手下的兵,父母妻子皆在内地,是必不肯随他为乱的,到时候白得罪了人,谁也救不了他了。

听完原侯夫人讲述,玉姐便告辞。慈寿殿里却又嘀咕起来,皇太后意思,总要等宫才人等生产,是个皇子了,再好行动。淑妃不免有些儿急,皇后也想叫东宫过个不痛快的新年,好叫她晓得些利害:“新婚妇人便与长辈脸色看,如何能不教训一二?”

皇后却实拿玉姐没个办法,只得求助于慈宫。慈宫比她聪明得多,笑道:“这有何难?”便命唤来数个宦官,往东宫门外,远远缀着,或闲逛、或静立,伪称洒扫巡视,自白至黑,时不时冒个头儿。但东宫有人出来,便注目凝视,看得人心头发慌。问他,他便说是奉命洒扫,并不入东宫,东宫曾言,只管自家宫事,不预后宫事务,他们又不碍东宫的事儿,噎得胡向安说不出话儿来。

人便是如此,有个恶心的人在旁边儿,纵他不言不语,你心里也要难过。晓得这些个是两宫派来的,虽他们没甚不良举动,东宫许多人便连觉也睡不安生,三数日下来,好些个人眼底便青、脚下便晃。连九哥也皱眉:“比苍蝇还要烦人!”

青柳说与玉姐道:“真个碜人!他们甚都不做,又不肯退,也不归咱管。不知他们安的甚样心!”碧桃道:“总不是好心!”

玉姐冷眼看了五、六日,估算着这些人作息,这日忽道:“差不多了。”命两人也带人洒扫,却故将水泼于这些宦官常行走站立之处,今冬极冷,滴水成冰。再有人来时,便有不慎跌倒者。

东宫忽地打开大门,涌出一群有力宦官来,上前好心搀扶:“唉哟,怎地这般不小心来?”趁势将人再一推,这回轮班的是两个小宦官,一推,将两个于冰上推作一团,他再上来“搀扶”。

一手按着那倒地宦官的肩膀儿,穿着牛皮靴的脚却狠往人膝上跺去!直疼得倒地之人呼痛都叫不出来!又伸手揪起那人头发,好似揪着个大西瓜,硬往地上掼去!

两刻而后,慈宫那里便收着两个血人,玉姐亲将两人送来,一脸愧疚道:“这两人常年在东宫外头洒扫,今日天黑路滑的,跌伤着了。我想着我东宫虽不管后宫之事,可这是娘娘的人,长辈的使唤人,我们做晚辈的也不能以寻常奴婢视之,亲送了来。”

慈宫检视时,见这两个人腿便折、脸便花,委实吓人!

作者有话要说:都是狠人呐!

陈熙其实是个好孩子。

[1]出自《世说新语》:乐令女适大将军成都王颖。王兄长沙王执权于洛,遂构兵相图。长沙王亲近小人,远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怀危惧。乐令既允朝望,加有昏亲,群小谗于长沙。长沙尝问乐令,乐令神色自若,徐答曰:“岂以五男易一女?”由是释然,无复疑虑。

尚书令乐广的女儿嫁给大将军成都王司马颖。成都王的哥哥长沙王正在京都洛阳掌管朝政,成都王于是起兵图谋取代他。长沙王平素亲近小人,疏远君子;凡是在朝居官的,人人感到不安和疑惧。乐广在朝廷中既确有威望,又和成都王有姻亲关系,一些小人就在长沙王跟前说他的坏话。长沙王为这事曾经查问过乐广,乐广神色很自然,从容地回答说:“我难道会用五个儿子去换一个女儿?”长沙王从此一块石头落了地,不再怀疑和顾虑他。

——做女人真可怜!

第88章 胎梦

红梅绮窗外,白雪红梅,一片琉璃世界。室内香烟袅袅,东宫炭火足,玉姐着着宫里人喜穿的朱红大袖衫儿,净了手来,摆出瑶琴,亲燃了香,却坐弹一曲《春江花夜月》。曲不应景,闲极无聊打发时间而已。

却说玉姐自入宫中,实不如在外时过得痛快。在这两处时,无人心怀恶意,自家不用说,哪怕婆家,也是和和气气的。何如宫中这般险恶?休言几次为难于她,便是慈宫与中宫待她笑脸相迎,从不挖坑儿叫她跳,她也亲近不起这两宫来。

想当初立嗣时,这两宫打的是甚主意,有眼睛的都能看得出来,九哥便是陈氏富贵万年的绊脚石,不搬走不痛快。这宫里死的都是蠢人,因着一两句好话便叫人哄得失了立场,真个死都不晓得是怎生死的,还要拖累家人。

是以玉姐自打晓得要入宫,便朝着吴王府、申氏等处请教,又问讯于常入宫之僧道人等。洪谦又暗使人寻出宫之宫女,或买通宦官,探问些消息。玉姐听了这些新闻,便知两宫也非铜皮铁骨,肚里已想了好些个对策。及入宫,见两宫作派,便知自己所想不差。

朵儿犹担心她,道是两宫是长辈:“从来婆婆要搓磨儿媳妇儿,一磨一个准儿,这可如何是好?”她却说:“这是宫里,倒有一条好儿——她还能与宫外恶人一般叫我立规矩?除此之外,两宫不足为惧,她们也须倚着男人,官家离心、陈氏无能,我便不怕她们。朝臣只怕还要担心我不够无礼。”朵儿惊奇道:“家里娘子常说,内宅不同外头,门道可多哩。”

玉姐将手当空一斩:“快刀斩乱麻罢了。我不好先动,只恐她们不动手哩。”慈宫果然更能沉得住气的,先跳出来的是中宫,叫她狠打了回来,也安生了一阵儿。眼下陈熙御敌有功,真是叫玉姐不大痛快了。心中烦闷时,有人送上门儿来叫她出气,她要“不识好歹”可就不是她了。

虽将慈宫挑衅抽了回去,她实领教了慈宫与中宫之不同,中宫做事,你看得出她坏,还能说出一二来。慈宫做事,无论看不看得出,除非蛮不讲理与她歪缠,便说不出甚话来。玉姐索性甚话也不说,直接动手。

虽诸事不断,玉姐依旧觉着无聊得紧。宫中事务在她手上并不觉难,宫务原本也并不如何难,本朝官家皆不甚好色,不兴那后宫佳丽三千人,人少,事便少。且宫中又有各司局等各司其职,真个要拿她拿主意的,反是人事。将慈宫小宦官一脸血沫子地送回去,阖宫上下,恐都要再安生几分了。

她在想的是陈熙。军国大事,她也不是全然无知,近来又有九哥前头有不顺心事,回来也与她说上一二,她便知陈熙或可涨两宫之势,果不其然,两宫又生起耗来。不过,也就这个样儿了,只是麻烦些儿,一丝趣味也无,玉姐自觉尚应付得来,闲极无聊,便弹起琴来。弹到一半儿,又歇下手来,叹道:“实是无聊得紧!”

既见她稳坐钓全台,朵儿素服其能,再不多言。青柳、碧桃这些时日也知玉姐手段,然她们比朵儿伶俐些儿,又奉申氏之命来,便要将想着的说与玉姐:“娘娘怎说无聊?那头恐还有手段未施展哩。她们累代经营,娘娘只初临,东宫里已叫娘娘制住了,外头恐还有不安份的。”

玉姐冷笑道:“秋后的蚂蚱,且看罢。她想伸爪子,我就敢剁了它!”语气里杀气腾腾,将两人吓了一跳。玉姐缓声道:“养尊处优数十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陈熙于慈宫,恐是催命符哩。她要真个蛰伏了,玉姐心里也不愿下狠手。她一动,玉姐便心无愧疚了,到时候用甚样手段,便不好说了。说她虚伪也好,说她有城府也罢,她行事向来如此。

慈宫养尊处优数十载,唯在官家立太子一事上失了手,其余诸事皆顺,又因事情紧急,是以叫玉姐打回,心下不无懊恼之意。却也不得不恨声道:“这洪氏倒是有主意!”淑妃不敢言语,皇后因手里握个宫才人,妇科之御医言怀相极好,似是男胎,她便底气足,因说:“她打了我的脸,是我没用,我也认了,如何敢这般对娘娘?真是不孝!”

慈宫冷道:“你去这般说到她脸上去?”中宫闭口,她是想撺掇着慈宫去对付东宫,自己却不想动手来。慈宫对她颇失望,她未尝不因先时慈宫捧齐王一庶子而无视鲁王这个庶子心有怨恼。

慈宫道:“等罢。看大哥何时回来。唉——”中宫教唆不成,只得回去看宫才人。

淑妃待她去后,便问于慈宫。慈宫道:“她终不与咱们一条心!有了个宫才人,她的心便又大了,人又蠢,看吧,她坐不住。有她前头惹事儿,旁人也好少说咱们两句儿。宫才人叫她养成个猪模样儿,生产时且有苦头儿吃!怕她打着去母留子的心思哩!真个道我看不出来?”

淑妃道:“官家只与宫才人名位,那一个…”慈宫道:“这才安全。等官家好了,宫才人生了,那一个不是才人也不行了。”

淑妃合什念一声佛,又说:“只盼大哥旗开得胜,万里功成。”慈宫叹道:“一个家,要单靠女人支撑,总是不成的,还是得男子。我真是后悔,当时大臣说荣养,我便真个听了,不曾叫你兄弟侄儿暗地里上进些儿。否则何以至此?”

淑妃道:“我忧心的,却是东宫,官家自然是想自个儿子继位,不拘哪个宫人有子,都可叫官家强硬起来。赵隐王那个贼,因只剩了他一个,官家回护他时何其用力!或可与大臣相抗,界时又有大哥在外声援,大臣里再有支援的,倒还有几分胜算。只恐太子妃有了儿子,大臣们便要懒省事儿了。”

慈宫垂眼道:“你休说,叫中宫说去,她是正经婆婆么,管儿媳妇要个孙子,也是人之常情。”

淑妃轻声应了。不几日,往看宫才人时,顺口便说及东宫事。皇后情知淑妃恐没甚好心,却也不得不关心,好歹手头有个宫才人,她倒有几分耐心,硬生生直等到过年时,方才发难。她恨玉姐入骨,本就不是那般好忍的。待年宴时,许多命妇看她与看玉姐的眼神儿冷热天差地远,她就耐不住了。

自九哥过继,郦玉堂与申氏品级皆升,在外头也是许多人捧着,然进宫的次数儿比原先在外里还要少。郦玉堂连个宗正少卿也做不得了,镇日赋闲在家,又或往石渠书院里去,寻那些个风流才子吃酒赏花,叫苏先生大扫帚拿着亲赶了出来,不得已,又以往吴王府去,与吴王爷儿两个吃酒。吴王好个声色犬马,郦玉堂以其庸俗,郦玉堂好个风流气度,吴王说他矫揉造作。郦玉堂不服,道:“我是慧眼识英哩,洪亲家便是我觉着气度好,硬定了亲事的,现在看,如何?倒是爹,只晓得花钱,叫娘辛苦,与你养儿养孙…”

郦玉堂其实是个单纯之人,因觉申氏是个好的,便于家事上也上些儿心。虽天资不好,往深里看不出来,明面儿上的事却是晓得的了。譬如他只管与女人厮混,反要申氏与他养这许多儿女姬妾,吴王妃也是如此。这话儿憋在心里头有大半年了,好容易借着酒意发了出来,与他母亲打抱个不平。

吴王老羞成怒,唤人将他采来要打,众人晓得他是东宫生父,哪个敢真动手来?只管撵着郦玉堂满府里乱蹿。吴王平日好弓马,虽老犹健,亲上前来采他,郦玉堂不敢躲了,叫吴王一顿好打,闭门养了一月棒疮。申氏也在家中照料他。

亲生父子、母子相见,也只有在如年宴这般众人都到的时候儿了。申氏入内,就有许多双眼睛盯着她与玉姐,端看她们要如何行事。东宫须避嫌疑,若不知礼数总与申氏等相见,又待之愈礼,恐怕苏先生便要头一个跳将出来谏上一谏了,却正合了宫中之意——正愁没个借口敲打东宫哩。

孝愍太子妃虽有孝在身,却也是本家媳妇,自然在侧,玉姐让她上座。孝愍太子妃必不肯,玉姐道:“长幼有序。”说完便看一眼淑妃,看得淑妃恼意将起,她又收回眼去,自往下手坐了。王氏以袖掩口,微微一笑。她不好着艳衣裳,只着太子妃之礼服,也是深青颜色,也算合适。

玉姐且安坐,待众人上来行礼。自越王太妃起,她便只受半礼,且说:“我年纪,纵有规矩,也是法理不外人情,头回与诸位宗室长辈一道过年,不敢轻狂。”又还礼。王氏亦随她起身,肚里已明玉姐之意了。她是太子妃,按礼,亲王太妃、王妃等亦不须全礼,盖因天家骨肉之情。此时说这般话出来,便大有深意——申氏也是宗室长辈,总是不须当众受了丈夫生母之礼。

她话儿一出口,便有人忍不住笑将出来,又敛了声儿。慈宫与中宫阻拦不得,只得咽下这口气。二人纵横宫中数十载,所遇之人无不俯首贴耳。慈宫年轻时还有宠姬之患,稍警觉些。皇后入宫便是皇后,谁也夺不去的位置,纵是淑妃稍无礼,也是有限。原是她们一出口,旁人便低头,话儿也不敢回一句,由着搓磨,只敢暗哭。

纵是先孝愍太子妃王氏,与两宫不和得天下皆知,两宫面前也要老实,想顶嘴也要换个说法儿。赐个宫人,她挡着,赐良家女,尚须太子出面。哪像这一个,竟是街上泼皮,全无一丝礼仪体统,恨不能赤膊上阵挠人的脸,哪个大家闺秀是这般模样儿的?哪个新妇不要受婆婆些调教的?眼下更好,当着她们的面,与前头婆婆眉来眼去,道她们是死人么?!

真个没教养!

皇后一个没忍住,原本慈宫就想拿她当个枪来使,后头与她撑腰,前头叫她得罪人的。虽自诉忍耐受气,她也就忍慈宫一个而已,对旁人时,却是半点委屈也忍不得。

真个“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殆”了。见玉姐与申氏回话时,声儿里都带着蜜糖,眼神儿里都揉着温水,行动间娉娉袅袅,真个香暖柔软,全不似看她时那目含讥讽的模样儿。皇后心中更添一把柴。

待诸人坐定,皇后便假意说申氏:“好福气,行动有媳妇儿侍奉,我却命苦。”申氏连说不敢,道:“不过将心比心,以情换情罢了。”皇后将眼往玉姐身上看去,玉姐并不起身,秀英下头看着着急,恐她闺女吃了亏去,险些儿要起身说话,却韩氏一把拉着了。

王氏心道,这般丧气话,本不该于此时说的,你不是命苦,是人蠢罢?!笑接口道:“昔日鲁王妃在日,与娘娘真是母慈媳孝,我想插跟针儿也插不进去。如此倒是婶婶[1]好福气才是,得娘娘青眼。娘娘这般,我可是不依的。”

她儿子丈夫都没了,要她说与两宫无关,她怕夫、子半夜寻她说话,问她良心何在哩。且她还有一个姐儿,玉姐又待她们母女好,不向着玉姐,却又向着谁来。只要玉姐能护着三姐,便叫她豁出去与两宫拼刀子,她也不皱一下眉头。

待见了玉姐作派,她方悟:我先前这一、二十年都白活了!对这等人,便要这等手段!她们又能耐我何?我先时对她们,实是太客气了!肚里懊悔,又有个女儿要护持,说起话儿来,直如快刀,刀刀割着两宫心腑。

皇后再没想到孝愍太子妃居然敢这般明火执仗就站在玉姐一头,怒急攻心,道:“你不顶用,我要与她说个悄悄话儿,好早早抱个孙子哩。”王氏叫她说得满面通红一,玉姐笑道:“不须悄悄话儿,您怎生说,我怎生听便是。您叫生,便生,不叫生,便不生罢了。”

说便往宫才人腹上看,看得宫才人惊惶看皇后。一室命妇又都看着皇后,皇后发作不得,实憋得难受,笑对淑妃道:“听听她这张嘴儿,倒是会卖个乖儿。我如何管得这些事?”

王氏见皇后笑得勉强,心下大快,便也笑,笑得诚意十足:“您管不得,还有谁能管?难道要将事推与慈宫?”

皇后目瞪口呆,去看慈宫,慈宫也有些个失神,孝愍太子妃,何时变得如此口舌上不饶人了?她们却不知,这世上媳妇儿,哪有真个笨嘴拙舌的?不过是碍着礼法情面不好说出口罢了。受了屈的媳妇儿,谁个不曾背地里骂上两句?孝愍太子妃先有顾忌,如今没了,又认她们做仇人,如何不将往里积怨泼将出来?

慈宫道:“你们倒说个没完了,仔细菜都冷了。”次后连饭,也吃得安静极了。

皇后虽叫妯娌两个打了脸,却也与玉姐找了个不小的麻烦,命妇们回去一说,也都惦记起太子妃的肚子来。有人猜陈氏要如先前一般,以无子为由,以陈氏女充东宫,淑妃便是榜样。有人猜陈氏心大,恐要对九哥不利。

两宫又添请平安脉之人,每诊完,便道:“并无身孕。”日子掐得极准,总在玉姐小日子前两、三日来,他们不说完,

正旦时,官家居然能下地了,宦官扶持着,受了朝贺,二月里,宫才人发动了起来。官家亲临,九哥、玉姐安坐东宫,静听消息。传来消息却是宫才人胎儿过大,大小只能保一个,是人都晓得当保哪一个了。宫才人死前却挣命生出一个女婴来,官家当时便一脸灰败,孩子也不看,只叫皇后好生照看。

皇后气急败坏,擂着桌儿问:“这是怎生弄的?”她那心腹道:“原弄了个男婴来,喂了些药,令他睡了,不想宫外查得严,凡宽逾半尺,长过九寸、深及三寸的器物,皆要打开查验。道是防宫才人生产,有人为不法事。”

东宫里,朵儿却问玉姐:“娘娘如何知道的?”玉姐道:“你哪晓得这等手段,却是千百年前便有人做过的哩。[2]只要崇庆殿想要个儿子,就须得弄个儿子来,休管宫才人生不生得出!”

经此一事,官家又将另一宫人升做才人,果如慈宫所料。而宫内宫外,便有许多人开始议论起东宫的子嗣来了。官家没心思问,梁宿便遮遮掩掩,问起九哥来:“不近女色是好事,然如今官家渐安,殿下轻省了些,当为国嗣计。”

  如果觉得女户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我想吃肉小说全集女户穿越生存记录贴醉卧美人膝奸臣之女/大家认为爹太抢戏非主流清穿诗酒趁年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