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我想吃肉作品女户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然雨又不能不祈。

九哥只得硬着头皮道:“命钦天监善择吉日罢。先备太牢,我亲往祭太庙。”丁玮道:“臣见钦天监监正似学艺不精,是否另命他人择卜?”

九哥也觉这监正不大地道,却一时未有合适之人。虽有个不悟,却是个和尚,一个清静,又是个道士,都受了敕命,却又都是方外之人。若大一个国家,凡有国事,不决于大臣反决于僧道,无论成与不成,都足为后人所讥。

抛开他两个,再说旁人,却又不曾听说有甚出名的大家善择卜的。只得依旧用着他。

监正正气闷,却是因玉姐将广平长公主的女儿说与了永嘉侯世子,陈奇听着了,不以自己懦弱,反往监正面前显摆。昨日往监正家里去,翘着脚儿,还将那足绕着足踝转了几转,语气里不够得意:“我说甚来?崇庆殿这是要笼络成原侯家哩。先是叫渤海王的孙子娶了陈熙的闺女,现在又叫自家兄弟娶淑太妃的外孙女儿。要与他说了,还不是要反水?”

监正问他:“除开陈熙,旁的人你又连络得如何了?京里如今谈论官家的少了,谈论着梁相公、于相公也使人往南边与海商入股的事儿却是越来越多的,还有说永嘉侯与广平长公主两家儿女亲事的。”心里将陈奇那副小人得志的样儿骂了个狗血淋头。

陈奇哼道:“只管放心罢,今年才下了几场雨?总有忍不得的人,看着罢,早晚还要闹起来。京中物议你也不须担心,我寻着了朱清,许了他事成之后受助他回家。朱清正忙哩。”

监正再三叮嘱:“要小心!”

陈奇又将脚绕了两绕,得意道:“我已与七哥见着面了,如今你可听着甚风声了?我小心得很哩。”

监正确不曾见着有甚不寻常的地方儿,然见着陈奇这副样子,委实是怎生看怎生不顺眼。欲待端茶送客,陈奇却又问他:“七哥登基的吉兆,你可做好了?”监正道:“放心,放心,我正编童谣哩。”含糊着将陈奇打发走了。

有这样一个“朋友”,监正的心情委实难以好起来。想以政事堂诸相之清雅,监正还觉着人家不好,这陈奇学问不如诸相又非科举出身,以一外戚武官架子比宰相还要大,监正如何能服?

一直闷到政事堂命他再测算,这满腔怒气处发泄,恨恨接了。暗道:我再与他算个不合的日子,求雨不成,外头物议又起,看他如何!一次不中,算是我的错儿,次次不中,便与我无关了。

陈奇虽叫监正看不上,却有一种识人的本领,凡心眼儿小、心有怨气、不大得志又眼高手低的人,他总能一眼看中,当那人是个好人、是个朋友、志趣相投。往年有朱清的亲舅,两个一道做下许多事来。如今又有朱清。

朱清自打落地,亲娘疼着,亲爹也看重。初时略不及朱沛,次后朱沛各种劣迹传出,他便成了众人眼里的金娃娃,闪闪发着亮光儿。纵是朱沛在时,父亲与祖母也不曾亏了他,外间至有闲言,道是朱震爱这次子胜过长子。待朱沛“失踪”,朱震又只养着“朱沛遗腹子”朱瑜,只与他姓名,却不曾入了族谱,内外都以朱震这一份锦绣家业都是朱清的。

朱清母子兄弟更是这般想的,他初时读书又好,又会交际,哪个不夸他?后虽止步于进士门外,依旧没人说他不好。哪知晴天一个霹雳下来,与朱沛生得极似的洪谦一入京,他的好运便到了头儿。几十年以为将是自己的家业只得了些个边角,原以必是自己的府邸也住不得了。更可恨是亲娘名为礼佛、实则被软禁。连同一弟一妹的婚事都仓促寒碜。

究其根本,却在洪谦。

朱清这口气如何咽得下去?陈奇寻着他时,他正往街上酒肆内喝闷酒哩。因他原是个“嫡长子”妻子也是门当户对,彼此相安无事。及分家出来,顿时妻强夫弱,他又屡试不第,更怨是洪谦作梗,致使考官不肯取中他,时常喝得烂醉大骂,他妻子越发看不上他,也常将他来骂。朱清待使性子时,不想他妻子也是大家闺秀,陪房众多,喝一声,娘子军便齐来拦他。家里内外叫妻子把持了,他只得往外头吃酒。

也合该成就这一段孽缘,陈奇一眼便相中了他。这两个先前也是彼此都晓得对方的,只是朱清原自诩是个读书人,很看不上这外戚兼莽夫。陈奇自以胞姐是皇后岂会理这小辈?待皇后变作皇太后,陈文、陈奇兄弟也是不如往昔,朱清也不在朱震家里住了,更无所交集了。

召见遇见,真真是“天缘巧合”。

陈奇与他喝了一回小酒,一想朱清遭遇,便假意说几句朱震脑筋不清楚,放着亲生儿子不要,非要过继个孙子。引得朱清大起知己之感,数番言语,便做成一伙儿。陈奇并不与朱清泄漏许多谋逆内情,只将监正许多话儿透与朱清,朱清自会宣扬。待朱清上了他的贼船,再徐与他说。

朱清因眼见勋贵对九哥成见愈深,想若这官家倒了,那娘娘又算得个甚么呢?即登船,两个弄做一伙儿。

朱清先与他两个兄弟串谋,又寻朱瑜,说是想着朱瑜委屈,三、二回登门后,便想叫他在城外散播谣言,也同样不曾将密谋说与朱瑜。哪知朱瑜与他不同,心中并无怨恨之意。又有妻有子、有家有业,何苦趟这趟浑水来?又恐叫朱清连累了,即打发妻子抱着儿子往岳父家里住几日,他倒好与朱清周旋。

朱清问起时,朱瑜只推说:“她们在家,人多口杂不方便。”朱清不疑有他,渐透出话儿来,道:“这又不是编的,哪一条儿不是真的?”又许以日后与朱瑜一个好出身、回京做官,不令委屈在乡下。朱瑜含糊应下,朱清更觉十拿九稳,嘱咐两句便回京了。

朱瑜越想越觉不对,却又思自己已与朱震府上没甚瓜葛了,他们家的事情自己区区一小民,不合搅和进去,推说访友,也躲往岳父家里去了。

待到官家再次求雨依旧不得,庄子上有往京城里贩卖时蔬的农人回来,说着京中有些个谣言,道是这官家不曾得上苍眷顾,不合不君,真龙天子另有其人,他才觉得这事不好。

这等大事,他又没个商议的人,亲生父亲是谁他如今且不知晓,岳父虽是长辈,心里却不那般亲近。朱震府上,他又心有疑虑,不由愁肠百结。

思索两日,便即牵了匹瘦马,往城郊石渠书院里寻朱珏去。朱珏自有了功名成了亲,朱震恐家中无人督导,只余他小夫妻两个在家,甚为不妥,见苏氏又生了个儿子,也明后了。过不多久,又打发他往书院去攻书。

朱珏识得朱瑜,见他过来,以兄称之。朱瑜跑得急了,满面的油汗,一把捉住朱珏的腕子,对他道:“休说这个了,我却有件要紧事,思来想去,只好来寻你了。”

朱珏笑道:“大哥先擦擦汗,咱往那树荫下石凳儿那里坐着说话儿。”

树下散着几个石凳儿,两个携手去树下坐了。朱瑜伸头露脑儿,将那树上上下下打量一回,还往树影儿后头看了一看,见无人偷听,方才要开口。朱珏看他这般样子,也慎重起来,只听朱瑜道:“前儿府上令叔父寻我来的…”

一长一短将朱清的话儿说了:“我想着,若是府上事,你断没个不知道的,便来问上一问。”

朱珏登时挂了脸儿,道:“他作死,休要连累旁人!我家世为列侯,祖父位极人臣,我妻还是娘娘的面子求来的,有甚不满?帝后不好,于我等有甚益处?非是我不敬长辈,大哥想,他得意时,旁人可有得着好的?这等人也可信?祖父为何叫他分出去住?”

又指书院,说许多官家极得士人之心的话儿。朱瑜道:“我若不是这般想,便不来寻你了。你,回说与长辈,好自为之。”

朱珏郑重谢了朱瑜,又邀他:“大哥闲时来走走,休总闷在家里,这里有许多大儒授课。大哥年轻,官家又英明,何如考个功名?”

朱瑜随口应了。

朱珏立时朝文欢请了假,以家中有事,方才来人唤他回城为由,得了文欢批的条子,打马狂奔回城。

彼时九哥求雨又不成,正于紫宸殿里闷坐,政事堂求见都叫挡了。急得几个老相门外团团打转儿,丁玮已听着了些个流言,与李长泽尽力强压。丁蓟亦将宝押在九哥身上,寻了许多故交,极力说九哥贤良。且说:“如今官家仁厚,亲贤臣、远小人,哪样做得不到呢?”

九哥却是心病,心里委屈,诚如丁蓟所言:哪样做得不到呢?是以不想见人。

这才两日,玉姐知他难过,也不打扰他,不去看他萎靡模样儿。问过胡向安,九哥一日三餐,虽吃得少,也都用了些儿,便心里数着日子,若过了三天还不出来,她再破门而入也不迟。

朱震正殿门外打磨旋儿,眼见个小宦官一溜儿小跑过来,说是府上公子有急事。朱震一算这日子,正是朱珏上学的时候,此时回来,恐是家里真有急事,又不好走开。李长泽道:“去看看罢,小郎君不是不知轻重的孩子。”

朱震这才一拱手儿,去看朱珏。朱珏也是一头的汗,平日朱震瞧他这般模样必要一顿好说,此时因猜着他有事,又见朱瑜也在一旁,心里不由烦乱。只胡乱说两句“仪容不整,不成体统”,便问何事。朱珏见人来人往,道:“必得回家说才成。”

朱震与他一道归家,书房里,朱珏将事说了,朱瑜从旁作证。朱震一口气憋在胸中,将脸都憋红了。他两个忙上来扶着,抚胸捶背。朱震道:“派个人,去叫他过来,将他两个兄弟也叫了来!若问缘由,便说我病了。”又往宫中称病告假。

将这三个骗回来软禁。

朱震是何许人?掌大理寺近十余年,看着朱清面色不对,便要喝问。朱清原以为老父将亡,回来见着朱震身体康健,也觉不好,欲待逃时,朱震早有准备,使健仆将其拿下。将三个分关三间房内,逐一审问。

他三个虽在积威之下,两股战战,却又因事关重大,原是要谋这家业的,如何敢说。战战兢兢顶着,不消两日,朱源先顶不住了,失声痛哭。朱震只差这临门一脚时,宫里钟声响起:太皇太后崩逝。

宫使急驰往朱府来,请朱相强起,往宫里哭丧。

第152章 密告

却说朱震晓得自己儿子做了些个乱事,觉出内有隐情,将要问出之际,太皇太后崩逝,朱震耽误不得,只得命朱珏看好这三位“叔父”,自往宫里奔丧去。

宫里头,帝后已换了孝服。九哥一脸无奈,李长泽眼中满是惋惜。原本崇庆殿已将官家劝得回转了,不想不到一日,太皇太后又崩逝了。太皇太后于官家,算不得一个贴心老人,只是个寻常长辈,死活原本只是面子情。当此之时,却真个要多往神仙面前烧几炉香。

——倒叙分割线——

再次求雨不得,九哥养成一块心病,闷了自己三日。政事堂诸相他不见,只传出话儿来,命凡有政务,悉由政事堂斟酌处置。诸相公无奈,将苏正也寻了来,他也不见,将洪谦唤了来,他也不见。太子来门外问安,他也只在门里答应一声,并不开门儿。李长泽将牙一咬,请了郦玉堂来,他依旧不见。

虽止三日,官家不上朝,对外称病,朝野已是议论纷纷。

李长泽等无计可施,只得请出皇后,往劝官家。不想九哥自登基来,不顺的事情多,顺的事情少,尤其近三、二年,更是苦苦煎熬,能撑到如今才倒,也算是难能可贵。便是妻子来敲门,他也不肯应。

李长泽满脸尴尬,待要劝玉姐回去时。玉姐已卷已袖子,往门上狠拍两掌:“你出不出来?!”将诸位斯文相公吓得跳将起来,若非事情紧急,几个白胡子老翁翁齐齐一跳,朵儿几乎要笑出来了。

九哥依旧不应声儿,玉姐往后一退,指着于向平道:“给我砸!”

“你哭丧着脸儿要做甚哩?”

九哥终于发了脾气,吼道:“你是真个不知道,还是装的不知道?!你作这样子,我便好受了么?!我便没有一件顺的!我以为我只消尽力,便能天下太平,能与百姓一个朗朗乾坤!我也想做一贤君,现在呢?你看不见么?!!!”吼完便号啕起来。有句话儿他闷在心里不敢说出来,那便是“许我真不是上天选中之人”。

他这一通吼,将玉姐与诸相都镇住了。玉姐难得尴尬了,因她儿子也在一旁,将脸儿也沉下来了:“把门关上。”胡向安与于向平两个亲自动手,掩上了门儿,自己也逃了开来,唯恐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朵儿还想留下,叫于向平掐着胳膊拽了出去。诸相也叫关在门外。

只听着里头玉姐亦吼道:“郦九!你好本事!你学会跟我大小声儿了!你还学会甚了?!都使出来给我瞧瞧啊?!你道你是谁?贤君?!贤君都会跟老婆发火的哩!尧舜禹汤,古之帝王,你比他们如何?成汤在位,经七年之旱,众议纷纭,逼得他要上吊!你道他不怕啊?他怕得要死!架起柴火险些将自家点着了!结果呢?!还不是撑过来了!撑得过便是圣君,撑不过上吊了,也就是个死人!”

听得诸老臣头皮都麻了!里头声儿却小了起来,许是想着儿子还在外头,怕父母拌嘴儿子听着不好。

玉姐里头已放缓了声气,她见已将九哥吼得傻了,肯老实听话了,便拧了块湿帕子,轻轻与九哥擦脸,道:“我晓得你心里苦,也不说那些个‘天将降大任’的废话了,便是成汤的事儿,想来这些日子他们劝了你不少了。我从来便说,能撑过的便是赢了。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你说是也不是?我还不信了,咱都走到这一步了,还有甚坎儿是迈不过去的。成是乃圣君,那是因他撑过了。撑不过这七年,你猜后人要如何说他?从来谁个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的。”

九哥一意要做个明君,不说彪炳千古,也要做个范则。是以一直自律,将自己憋得不轻。方才一番吼叫居然畅意不少。人若发脾气,最恨一拳打到棉花上,若有人与他抬抬杠,反觉好过些儿。此时脾气也发过了,人便老实了,玉姐又温言哄他,他才转过颜色来,也好说心里话了。

扭扭捏捏,将担忧说了出来:“如今传闻很不好。”玉姐看着他一张方脸,如今威严日盛,唇上又蓄一点须,居然做这般样子,不由觉得好笑:“人一辈子福祸都是有数儿的。如今经过了,总好过日后再来烦你。孔子还是圣人哩,列子还还要刺两句,你道‘孰为汝多知乎’真是两小儿说的?那分明是列子说的。”

说得九哥也笑了,敛容道:“我想也是有人作幺,不外是那些个北人兼并之族。是我这些日子心火太旺,方才无礼了,大姐毋怪。”

玉姐道:“你这般说,又是显我方才更无礼了,你也不许怪我。”她明是欺负老实人,晓得九哥不会怪她,又戏言,火气大,便多吃些苦瓜,败火。九哥一张脸也皱个苦瓜样儿了。

不多时两个又携手出来了,玉姐满脸慈爱搂着儿子,九哥与诸相公道谢:“这几日生受诸位了。”

哪知将振没两天,太皇太后又崩了!

——倒叙完毕——

朱震见着九哥的时候,九哥正疑惑:怎地净遇着坏事了?!

宰相们都是经过事的,太皇太后之丧仪也是有规程的,照做便是了。宰相各司其职,李长泽操持典礼,丁玮与于蓟两个轮流处置政务。田晃、靳敏、朱震三个维持秩序。头一日是装敛,聚了许多人。第二日人齐了,才正式举哀。凡亲近宗室、大臣,连家都不得回,须守灵,皆在宫中静室里安歇。房舍不够之处,又搭起芦棚来。

到第三日上,朱震心里有事,不免目光有些散,心神不宁间四下顾盼,叫他看着陈奇贼眉鼠眼。陈奇是陈氏宗族,又是皇太后亲弟,虽叫夺了爵,太皇太后之丧他亦与其兄陈文一同到了。

这兄弟两个心里有鬼,陈奇勾连些个如朱清一类人物,陈文却与文昌侯等有些个默契。两个更是心不在此,听其哭声,一丝哀意也无,反透着些欣喜。

这朱震一生与无数犯人打过交道,见识过五花八门儿的恶人,登时觉着不对。猛然间又瞧见陈文与宗室里燕王家人眉来眼前,忽然福至心灵!朱震审过许多案子,如大家族里争产一类,更有自己家门不幸事之经历,忽想到一件事儿!登时摇摇欲坠!

也不顾太皇太后丧事了,“立仆”。他倒了,便要叫扶回去休息,坐实他抱病之事。一出灵堂,他便催促回府,回去便将朱清三个提了出来,先喝令一套乱打,打得朱清腿折了一条、朱源胳膊断了一支、朱润牙齿也打落四颗。这才问朱清:“是不是陈氏教你这般说的?”

朱清忍着痛,笑得脸儿也歪了,嘶声道:“爹已晓得了,爹既晓得了,还是放了我的好!父子一场,爹手下留情,我也好为爹求情。”

朱震气得气血翻涌,下令道:“与我将这三个畜牲都捆了!堵上嘴!”要带着三个入宫请罪。

朱震这里捆了“逆子”,正往宫里赶哩,那头陈熙已叫自家妹子惊着了。

陈三姐嫁与宗室,亦当入宫哭灵。头一日便入宫应个卯,领了孝衣。第二日哭了一回,第三日过来,便趁机偷溜出来,寻他哥哥陈熙:“大哥,大事不好了,有人要趁这国丧谋反!”

这陈三姐自嫁与七哥,夫妻两个也算是相敬如宾。陈三姐为人端正,凭谁也挑不出理儿来,原侯家又渐回过气来,胞兄陈熙更官拜枢密副使。虽有些妯娌、小姑子酸几句,她也应付得来。因其温柔可亲,七哥虽过继不成阖家丢了大脸,也不曾虐待于她。

昨日七哥自宫里回来,神色便不大对,三姐暗中留意。听说钦天监监正登门,不由大奇!这时节,监正合当忙着太皇太后之事才对。忽想起太皇太后故去,皇太后便是宫中大长辈,今日见着皇太后,便觉很不对!旁人哭,她那眼泪都是激出来的。又想着京城流言,天命之事,再看这监正,更是怀疑。

便潜去听他两个说话,一听之下非同小可。这监正是不肯将功劳都记在陈奇头上的,他以管、乐自居,当然要在七哥面前出头。想着于事发前夜往寻七哥露一露脸儿,必能印象深刻。往见七哥,宏篇大论,皆入了三姐耳内。

这一夜如坐针毡,幸尔七哥也不曾回房。第二日便寻陈熙来告密了:“历来谋废立,成者寥寥。官家自登临以来,行不曾有失。大哥若袖手旁观,百年之后,难逃史笔;有生之年,难逃良心。不说百年之后,便是眼下,若叫他们成事,能有你我甚好处?皇太后被娘娘压制这许多年,难道不思报复?满门危矣!七哥与我夫妻一场,筹划许久,一字也不曾漏与我,已是生了外心了。”

陈熙道:“休多言,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纵不为自家,也须为社稷!”

即带了妹子,往寻灵前寻九哥与李长泽,不想两个都不在,一打听,却是叫朱震请了去。如今皆在崇政殿里。九哥暗想,崇政殿乃是藏书之处,为何要往那里去?便也疾行,途遇拦截之人,忙说:“我有十万火急之事,性命攸关,要见官家。”陈三姐跟在他身后,见着生人,羞得不行。

宦官还人拦,他便硬闯过去。擂门之时,里头人听着:“臣陈熙求见官家。”都吓了一跳,盖因朱清不得己招供,道是陈奇等人欲谋反,另立新君。陈熙说着:“十万火急。”于蓟便硬声道:“有何急事,不经宣召闯宫,该当何罪?可是要谋反么?!尔可知举头三尺有神明!天下多是忠贞之士?!”

陈熙一听便知不好,恐是陈奇事发,一时无词可辩,陈三姐不得不出声儿,说:“他们要谋反,我听着了。”

于蓟点破窗纸一看,才开了门儿。陈熙兄妹两个一进门儿,便看着朱清兄弟三个惨状,都暗叫一声:“好险”。

当下陈熙便说:“臣死罪,事起仓促,不得不如此,臣妹早间与臣说,潜听着有人谋反。”陈三姐儿急将监正如何寻七哥,两个如何说,道是皇太后做主,陈奇挑唆禁军趁着众臣齐聚灵前,好一网打尽,陈文已与好些勋贵有了默契一类,约定今日灵前发动,奉皇太后之命行废立之事说了。

李长泽道:“汝夫谋为帝,于你有利,因何而发其事?”陈三姐泣道:“谋逆原是十罪重罪!祖上随太祖打下的江山,一门忠烈,先辈声名怎可遽毁?”

两下比照,九哥等便知此事是实。当下命送三姐送往皇后处看顾,命陈熙去调军,一路往大庆殿前,一路往慈寿殿前,好护着帝后。因国丧,国军大事悉皆从权,有诸相在,合以九哥手谕,旨意行处,即可调集人马。李长泽请九哥休往灵前去,却又先不说后宫事,想来谋废立之关键在前朝,前朝既定,后宫自安然无恙。说将出去,恐走漏消息。

九哥冷笑道:“我不过去,他们怎会发动?胡向安去说与皇后知晓,她是个明白人。”

李长泽便不再劝,想着这皇后,心里也有些个怵。靳敏却想:这般安排,是想将谋逆者一网打尽了,不知又有多少人要遭殃了。

第153章 殴打

自太皇太后崩逝,玉姐心头便是一阵乱跳。总算这些日子彼此相处得颇为和睦,太皇太后退居慈寿殿安养,为玉姐压制着皇太后,玉姐投桃报李,为太皇太后娘家晚辈儿安排好了退路。两宫相处极有默契。太皇太后一朝崩逝,玉姐心里也是惋惜异常。

比玉姐更心慌的却是淑太妃,太皇太后在时,她只须侍于太皇太后左右,又与皇后和解,日子过得也算太平。太皇太后一去,宫中最尊者却并非与她相善的皇后,而是已积了一肚子怨气的皇太后。皇太后是妻,淑太妃却是妾,太皇太后在时,孝字当头,皇太后不能耐淑太妃如何。如今太皇太后一去了,二人尊卑名份立时凸显了出来。淑太妃纵不怕皇太后,也知要受皇太后些个羞辱了。

虽又有个皇后在,与皇太后更不是一条道儿上的人,淑太妃却不能坐山观虎斗。皇太后犹可,皇后却不是个善茬儿,想不出力便占她的便宜,只怕她先要翻脸了。淑太妃只得将心一横,无端生出一般“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

玉姐亦想着,恐皇太后要发难。她算幼家里尚算和睦,却也于市井里听着许多“多年媳妇熬成婆”的俚语。纵有个再宽容的婆婆,做媳妇的也免不了立个规矩,积几十年下来,一朝婆婆死了,灵堂上洒泪,被窝儿里偷笑,这般故事她听的非止一个。皇太后被压制的日子更长,心里怨气更大,不定要生出甚事来哩。

思及此,玉姐即命朵儿去宣了宫正来。这宫正身材高大,头发花白,自太皇太后时起,便入了宫,后经太皇太后常识,越过了皇太后叫她做了宫正,单管宫中刑罚。积威之下,宫人宦官多半怕她,她于这宫内门道儿也颇清楚。玉姐迁入崇庆殿,便使碧桃、青柳两个拜了她做师傅,送去教导。

宫正是太皇太后旧人,太皇太后病重之时起,她便心有不安,恐自己这宫正也做到头儿来。她与那些个觉着倦了的人不同,只想一朝离宫,只怕来看她的人也无一个,恁般冷清,如何受得了?听着宣她,却疑惑:纵要我腾地儿,皇后也不是这般没成算、眼皮子浅的人,何至于太皇太后一去便要我也走?

玉姐却不是叫她腾出地儿来与碧桃或青柳,反殷殷嘱咐:“你是故去娘娘留下的老人儿,为人持重,娘娘去了,你要节哀,我还有事要交与你呢,少不得要叫你多累上二年。”

宫正心头一松,拜伏道:“只要娘娘用得着老奴,老奴无所不从。”

玉姐使一眼色,朵儿便上前亲扶起了她,说:“您老坐来。”玉姐道:“也不去捧茶来。”朵儿又捧茶,宫正不敢端坐受了,也是双手接了,谢了茶,呷一口,便问玉姐:“不知娘娘有何吩咐?”

  如果觉得女户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我想吃肉小说全集女户穿越生存记录贴醉卧美人膝奸臣之女/大家认为爹太抢戏非主流清穿诗酒趁年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