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我想吃肉作品宝玉奋斗记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
贾母此时哪去理会赵姨娘乐不乐意?大家子都是这么做的,贾母本还担心王夫人捻酸,见王夫人自己同意养探春,便觉王夫人大度了,一口应了。就是比较记得赵姨娘的贾政,也觉王夫人大度守礼,毕竟王夫人此举有抬高庶女身份的意思,对探春的未来——主要是嫁人——是很有帮助的。
就这样,赵姨娘的怨气被抛到一边。王夫人与贾政回来的时候,赵姨娘院儿里的灯已经熄了,因她刚刚生完孩子,倒没人刻意计较这些。贾政见王夫人问过一句之后也没追究,更觉妻贤,虽还有一点挂念,然听王夫人吩咐不要怠慢赵姨娘之后也就放心歇息了。
王夫人一面卸去钗环,一面想着方才贾母与贾政满意的神色,因赵姨娘生孩子带来的一点儿疙瘩也平复了不少。反正生的是个女儿,难道还能反了天去?儿子也就罢了,若是个女儿,光是正庶之分就够嗝应人的人。庶出子女养在嫡母跟前那是再合规矩不过的了,宝玉与元春养在老太太跟前,自己提了出来想养个庶女,老太太断没不答应的道理。就是贾政,也没有不高兴的。养个庶女也不费事,说的是养在嫡母跟前,那也不用嫡母自己动手,不过是平常多看顾两眼、顶个名头罢了,既不费力又得贤良名声,王夫人何乐而不为?贾府的主子姑娘,自有定例的奴才伺候——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褕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并不用别人太费心。
元春深觉一庶妹总比一庶弟要好,贾府人丁尚不算稀薄,也就替母亲放心。宝玉想着添了一个探春,总比贾环现在冒出来要好,也放心。李纨因贾珠在国子监未到假期不能回家,须自己出面贺一回贾母,也凑了一阵儿趣,心事与元春倒差不多,只多了一桩——自己还没喜信。贾赦院里自有自家的事情要想,邢夫人看着迎春,倒有点儿能理解王夫人,又觉得王夫人的日子未免太顺,嫉妒了一回也睡去了。
探春出生,除了她的生母,竟是觉得舒服的人多。便是一个赵姨娘,次日得了她母亲的劝:“好歹生了个姑娘也比周姨娘那样下不出蛋的强多了!难道姑娘长大了不知道是谁肚子里生出来的?姑娘在太太跟前,老爷见了她也会想起你来,你养好身子,再生个哥儿是正经!”
“生个哥儿还不是要被人抱走!?”赵姨娘怨气不小。
赵家的一噎:“那也是你生的哥儿!你这是生的姑娘,生了哥儿你的身份总要好些,跟老爷多说说…”
赵姨娘方才把心思转到重生个孩子上头。
第12章 东西南北金木水火
贾宝玉次日醒来有些闷闷的,给贾母请过安,元春又带她见过王夫人,这才转了回来。贾母与元春见他兴致不高,以为是昨日被贾政吓的,元春就不忙让他认字背书,贾母且撂开别的事逗他说话。贾母榻上的小炕桌子上摆了一溜的各色花朵,贾母一一指着教宝玉认呢。宝玉一头黑线,一头看着粉粉红红各样花朵,也只能一一辨认。正看着月季,贾琏进来了。
这是个俊俏的少年,真真唇红齿白,贾宝玉心里评了一个字“娘”!脸上跟擦了粉似的,好在身材比较高,才有些看头。贾宝玉爬起来给贾琏问好:“二哥哥好。”贾琏先给贾母见礼,这才挨到贾母榻边斜坐着了,伸手摩着宝玉的头又捏捏嘟嘟腮。贾琏不知道小堂弟正在腹诽他没有男子汉气概,他对叔婶一家的印象还是很好的,贾政与王夫人夫妇两个至少看起来比贾赦与邢夫人两个体面些,邢夫人又非贾琏生母,尤其定亲的王熙凤又是婶子的内侄女,心理上就先亲近了一些。
贾宝玉嘟嘟嘴,从身上摘下个小荷包递给贾琏。贾琏一脸惊讶:“给我的?”说着摸了摸宝玉的脸。贾宝玉点点头:“打开来看一看啦~”贾母与贾琏面面相觑,贾琏接过荷包打开一看,里面装了个小小的银寿星。贾母与贾琏都笑了。贾宝玉是骑虎难下,自从给元春过了生日,他就不好再装傻,凡是府里数得上名号儿的,他都要扮天真状送上一份小小的礼物,先是前几日王夫人生辰,贾宝玉翻箱倒柜不知道送什么好,最后拣了串数珠儿送上,这又到了贾琏生日,还得出血。贾宝玉心里其实苦不堪言,小小孩童手头本就没有多少钱,还要送出去,他肉疼!
贾琏一乐,爪子就扑楞上了贾宝玉的小脑袋,把早上李嬷嬷给梳好的童髻给扑楞乱了。贾宝玉反手一巴掌打在他的爪子上,贾母笑道:“你都快娶媳妇的人了,还跟他玩闹。”贾琏低头一看,贾宝玉已经瞪大了眼珠子,讪讪地缩回了手,改而挠挠自己的后脑勺,脸上有点儿不好意思了。贾宝玉揉揉脸,努力让自己的眼睛很纯洁、很可爱:“娶媳妇喽~”
贾琏头上划过三条黑线,清清嗓子就把宝玉抱到半空抖了两下儿:“你知道什么呀?嗯?”
贾宝玉“咯咯”地笑着:“再来一个~”把贾琏的黑线恼得加密了一倍,嘟囔着把贾宝玉给放下了。贾宝玉缩进贾母的怀里偷笑,贾母见两个孙子如此玩闹也笑得开怀了。又对宝玉道:“你是他弟弟,送他东西该在生日当天送才是,这还差着两天呢。”
贾宝玉就故意伸手要把荷包要回来,贾琏故意不给,又是一通闹。
其实人情来往,有付出就有回报,尤其是宝
玉小小年纪,别人的回礼往往比他的赠礼更要隆重几倍。看他丁点儿大就意思意思地送礼物,这回礼就比往常还要贵重。到了宝玉生日的时候,非但元春更用心给他做了两套衣服,贾琏也翻出私房赠了他两个状元及第的金锞子、一个荷包里装着个漂亮的玉佩、一把没开刃的小匕首鞘上镶着大颗的宝石。王夫人给换了新的项圈儿,又张罗着给宝玉换寄名符等物,还要到各庙中遣人去放堂舍钱。此外还有诸庵庙道观里送来的供尖儿,并寿星纸马疏头,并本命星官值年太岁周年换的锁儿。家中常走的女先儿来上寿。舅舅王子腾那边送来一套衣服,一双鞋袜,一百寿桃,一百束上用银丝挂面。东府里也送出礼来,贾珍继妻尤氏是一双鞋袜,贾珍还要送一日戏酒来热闹被贾政给拦住了。李纨的是一套衣服、一双鞋袜,贾珠就添了一套文房四宝、一匣新书,打开一看正是四书。贾政对贾珠送的东西很满意,但仍是把兄弟两个训了一通先是说贾珠:“他才多大?就能看懂这个?你别让他糟蹋了东西,”又说贾宝玉,“你哥哥既对你寄望,你就要上进,先把字练好! ”
兄弟两个垂手听了,贾母先不依了:“大好的日子你又来吓唬人,你去前头看着去吧,让我们娘儿几个自在一处乐一乐,”又说,“珠儿、琏儿并蓉儿、蔷儿都到我这儿来。”贾珠听说不用与贾政一处,不由松了一口气,一直绷到贾政出去了,这才笑着把贾宝玉抱到贾母榻上坐了。
贾宝玉再得贾母喜欢,也不过是个两周岁的孩子,还真没多么重要,因此独为他庆生的客人就没几个,只荣宁二府借着他的生日,有个由头得演一日戏酒,主子奴才的松快一下取个乐罢了。贾母正堂,就有一拨一拨略有体面的奴才过来贺他,也好借机向贾母献献殷勤表表姿态。贾母这里伺候的奴才借着地利先贺了,接着是王夫人、邢夫人跟前的大丫头并陪房人等,又有荣国府老外赖嬷嬷自府外进来道贺——也是陪贾母说说话。王夫人有话:“小小年纪,且不要受人的头,别折了福寿。”贾母赞同:“说的很是,”又问,“去庙里舍钱了么?”
王夫人道:“都办妥了。”贾母这才不问了,歪在榻上与元春等说笑。
————————————————————————————————
贾宝玉过了生日,号称三岁,依旧是个豆丁。即使在贾母等人看来他是个聪明宝宝,但是依旧把他当小孩子,事实上,他也仍旧是个小孩子,许多事情这些人仍然是瞒着他或者不跟他仔细解释。就像今天——
八月初是贾母生日,贾母身上有诰命,虽不是整寿,却也不能简陋了。
荣国府自要大庆一番,连宁国府也动员了起来。宝玉因在贾母跟前,听到看到的就多些,亲听到王夫人来回贾母日程安排:“请东府里接待官客,咱们府里只接待堂客。这些日子已经收了不少礼了,到时来的人怕不会少,还照往年那样分作几日么?”
贾母点头:“又不是整寿,别请下太多人。”
王夫人笑道:“老太太高寿,人家要表孝心,咱们也不能拦着。”又与贾母商议了一下具体安排,邢夫人坐在一边,听得心中无趣,干熬着而已。
贾母生日的宴请分作几天,七月二十八日请的是身份最尊贵的客人与同荣宁二府关系极亲近的亲贵人家,据说来的有南安王妃、北静王老太妃,以及几位世交公侯诰命。因贾宝玉的出生有点儿神奇,大家都要再看一回。贾宝玉心里暗忖:老太太的面子真是够大的,她过生日有王妃等到,荣宁二府也只有她有这个体面了。真正袭爵的贾赦,过生日的时候可是没来多少有份量的人啊。又想去年贾母生日时南北二妃似乎也到了,只是那时贾宝玉打了两个喷嚏,被误以为着凉——其实是被脂粉香气呛的——没有抱出来。
正想着呢,只听元春叮嘱道:“宝玉记住了,今儿说话不要说带‘容’rong、‘炎’yan字音的话。”
见贾宝玉看起来有些不解,元春来不及细说,也怕跟宝玉说了他不懂反倒歪缠着耽误了时间,蹲□来按着宝玉的肩膀,眼睛定定地看着宝玉:“一定要记住了啊,这跟读‘蒸’zheng是一个道理,晚上大姐姐再跟你细说,好不好?”
贾宝玉点头,跟着出去被两个太妃捏了一回脸,又解下玉来让她们再叹一回,得了项圈、锞子的小礼物之后就退了下去——贾母这里已经开始演戏了,贾宝玉听不懂这些戏只觉得吵且拖拉,未来十年还用不着他应酬,也就乐得先放松一下,烦着读书已经够累了。
待到一日宴毕,贾母自歇去了,元春觉得有必要跟弟弟再普及一下关于避讳的知识,见宝玉精神还好,特意过来与宝玉拓展一下避讳的知识。因今天碰到了南北二妃,元春就先从四王讲起,把贾宝玉听了个目瞪口呆。
虾米?!
东安王姓穆名检
西宁王姓金名铄
南安王姓霍名炎
北靖王姓水名溶
真好…贾宝玉一抽一抽的,穿过来有些时候了,元春教的、无意间听来的,也知道一些常识了,东方青龙主木,西方白虎主金,南方朱雀主火,北方玄武主水…这四王就东西南北的封了、金木水火的姓了…
贾宝玉又想起背的《三字经》来,五行里还有个土!中土!
贾宝玉抖着他的正太
声:“大、大、大姐姐,皇、皇、皇帝不会是姓、姓土吧?”[1]元春听宝玉这样问,大为惊讶,道:“你怎么知道的?当今圣人确是姓徒的…”
贾宝玉脑袋一嗡,这是什么世道啊?
正在这时元春的大丫头抱琴过来了:“大姑娘,天已晚了,二爷还小呢,且明日还有客来,还是早些歇了吧。”元春抬头一看时辰钟,那钟正滴滴答答地走着,已是亥初一刻了:“可不是!李嬷嬷,快把宝玉带去安置了吧。”
贾宝玉浑浑噩噩地向元春抱了抱小拳头,由着李嬷嬷把他抱到了自己屋里换衣服洗脸。脑袋里依旧想着那个囧囧有神的国姓。曹大,这下玩笑开大了。
[1]个人观点,呃,这就是传说中囧人肉的诡异观点之一了。要拍的童鞋请下手轻一点,偶怕疼…
第13章 现在的都城是长安
自打囧囧有神地记住了一堆需要避讳的字之后,贾宝玉最新的兴趣就是缠着贾母或者元春讲故事。没办法,自从听了东西南北四大王的尊号之后,贾宝玉就觉得自己非常有必要尽早弄清楚自己究竟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在没有办法明着要历史类书籍查看的年龄里,想要了解过往,最好的办法就是缠着大人讲故事。
贾母乐得孙子亲近她,听宝玉说要听昔日祖辈事迹,贾母正在清闲的时候,贾宝玉所请正是给她找些事情来打发时间。贾母一高兴,便从荣宁二公发家说起,贾宝玉一边听着,一边分析着。贾母道:“昔年明末大乱,崇祯吊死煤山…半璧江山沦陷,荣宁二公随太祖兴义兵驱除鞑虏…整整打了将二十年,这才定了江山…”
贾宝玉暗忖:[这个世界居然没差得太离谱,还有个明代还有个崇祯。]“当年追随太祖的人里,唯有十二个人功劳最大,封为四王八公,咱们贾家独占了两个…”
[要好好记一下,四王八公,四王好记,八公有两个姓贾,嗯还有镇国公、理国公、齐国公、治国公、修国公、缮国公…好难记,等会儿怕会忘掉,得想办法写下来才行…]“荣宁二公当年可是勇武得紧,每逢战阵,都是冲杀在前…太祖举义时尚未一统天下,建都于南方,咱们家先是在金陵还有旧宅,宝玉长大了,也可去看一下。后来定都在这长安…”[1][金陵还有个窝?狡兔三窟也不坏哟,实在不行就隐姓埋名逃到南边去?贾家的发迹像是在南边…等等,虾米?!长安?定都?妈啊!这世界果然很混乱…NND!光知道这几亩后院里发生的事情果然是不够的…这世界错乱成这样,我上哪里‘熟知事情发展脉落然后巧妙应对’啊?走一步看一步吧。]…
…
就这样一祖一孙耗了将有两、三个月的时光,贾宝玉总算是从贾母那里听了一肚子的“故事”,要想知道更深的内容,就不是贾母能够告诉他的了,或者说再深刻一点的内容不是他现在的年龄应该问的——贾母显然是估摸着他的年龄来决定对他说什么话的。因此尽管贾宝玉很想知道具体细节,同时也想知道这个明代是不是跟他知道的那个明代是一个样子的、之前的历史是不是也是一样的,不要冒出N个穿越前辈改了记录,然后借用了几首诗词让他背错了作者闹笑话,也只能忍住了别太出头,等再长大一点自己去看书了。
贾政盯两个儿子盯得甚紧,贾政心里对这两个儿子还是满意的,大儿子年纪轻轻就凭自己的本事有了功名且是考进的国子监,贾政也觉脸上有光。只有一条,贾政自己本欲从科甲出身,不想被荫封了个主事衔,从此一路混了上来没有上过考场,而贾珠初步完成了贾政以科甲出身的愿望,让贾政又些发酸,闲来无事总要教训儿子几句以寻求一点心理平衡。无奈人家贾珠凭自己本事考了功名又入了国子监,现有岳父大人照看着。国子监的规矩是寄宿,贾政这个连试都没考过的人也没法三不五时地进去训儿子。贾政就把目光放到贾宝玉身上了,可贾宝玉的表现实在让他挑剔不出来,只能板着脸泛泛而训——再挑剔得具体一点,贾母就先跳出来不干了。
贾政挺委屈,做父亲的可不就是要“严”么?否则大家族的孩子本就娇贵些,又有母亲、祖母溺爱着,父亲再不严厉一些,这孩子越发要不像样儿了。因此在得知贾宝玉最近没有背更多的功课,一味缠着贾母讲故事的时候,贾政严厉批评了这种不务正业和做法!
“做事怎能虎头蛇尾?你的书呢?你的字呢?”
可贾母正在兴头上,难得有人愿意听个老太太讲古,且宝玉年幼贾母不觉得这是耽误了宝玉用功。须知贾母跟前不缺奉承的人,却多是说笑,能想到听她说过去的故事的人并没几个,更没几个像贾宝玉这样“急切”地想听下文的,贾宝玉的表现让贾母在心理上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再看贾政又来啰嗦,贾母先发话了:“做人不能忘本,宝玉想知道祖上事迹那是好事,你别又来逼他。”
贾政又瞪了宝玉一眼才不再说话了,转而说起其他的事来:“前日锦乡侯下了贴子来,约着后日小聚,兄长推说身上不好…”
“你们爷们在外头的事情不用跟我老婆子说,只管忙你的去吧!”
贾政应了,不知道是去书房还是去后院了。
然而贾政说的也有道理,不能光顾着打听消息反撂下了功课。不自觉地嘟了嘟嘴,贾宝玉打个哈欠后决定继续写字去。这又是一项讨厌的差事,他的小嫩手目前也只能拿着毛笔画出像“字”一样的符号而已,至于笔锋什么的现在还看不大出来。想写好小楷那是奢望,真真是在“写大字”,好歹是个伪正太,大字倒写得似模似样。这一点从贾母、元春、王夫人、贾珠等人的夸赞上就能看得出来,同时也可以从贾政只是例行挑剔而再没有更多不满的言辞里可以推出一、二。
拉过一张纸,贾宝玉开始划拉字。心里却有些乱,贾政最后一句话里透出来的讯息并不大好,贾家男丁的交际活动居然如此贫乏!人家下贴子请的是贾赦,可最后出面的是贾政,贾赦明明该当顶梁柱的人却躲在家里跟小老婆玩得正高兴…而贾政这家伙明显不是这个材料。人际关系有多重要啊?却被这两人不当一回事儿,难怪最后贾家败得这么快,还没什么人为他们说话。现在看着还能凑合,再这么下去交情就要这么一天天的消磨没了。在天朝这一亩三分地上,没了人脉还想成事?那可真是做梦啊!
贾宝玉的心情很不好,“知道”贾家糜烂是一回事,“亲眼看到”从上到下不像话又是另一回事了。贾宝玉划拉了两张纸,有点写不下去了,索性把笔一丢,另取了几枝没沾墨的笔,在桌面上胡乱横一道竖一道地划着,心里却在盘点着荣宁二府,越盘点越泄气。祖上功劳是有的,可眼下这些人,实在是数不出顶用的来。贾赦就不要说了,整日宅在家里与漂亮女人鬼混,连他亲娘都不大待见他;贾政就是个银样蜡枪头,也就是装个正经样子罢了;贾敬把宁国府丢给了儿子贾珍,自己跑到城外跟道士混在一起了,整天神神叨叨的…
很好,老一辈已经这样了,往下再数一辈。贾珍大哥,上头没了父亲管着,据说能把宁国府翻个天,这一点贾宝玉年纪小没有亲眼看见过,然而读过红楼的人,嗯,的男人,对于这一位极有可能占了儿媳妇便宜的男人都是有印象的,更别提他还跟贾琏合伙包养了两个小姨子。真是个渣啊!渣得让男人有点儿羡慕。此时贾宝玉把当初对这个“人渣”的一点猥琐敬意抛到了爪洼国生蛆,心里恨恨地诅咒贾珍不举。还有贾琏,这家伙除了沾花惹草,还真拎不出什么事迹来。“贾宝玉”之无能大家都知道了,贾环之猥琐有目共睹。贾珠…完了!这位仅有的上进的人,还是个短命鬼!
以上,仅向这个家族里的男丁致敬,能抱团废物成这样的人还真是少见!
贾宝玉觉得自己是不是要堕落一下,照着原著走一走,期间还能借着身份玩个后宫什么的,到时候顶多是闭上眼睛不顾这些人的死活跟着和尚出家去得了!兴许还能再回到那个有网上、不用写毛笔字的熟悉的地方去!
正想着呢,一个小丫头挑着帘子,元春进来了:“宝玉,老太太在前头看新衣裳呢,你跟我一块儿去,啊~”
贾宝玉抬头看着眼珠子一错不错地盯着他的大姐,心酸了,他狠不下心来,也撂不开手去。TMD这丫头对老子很好啊!TMD老子不能把这丫头扔宫里没人在外头给她支应着啊!不对,老子不能让她陷在宫里!可老子现在才三岁,她已经十四了,这可怎么办? TMD老子怎么这么龟毛啊?
估计贾宝玉眼中的悲愤太明显了,贾元春吓了一跳,走过去把贾宝玉手中的毛笔一夺,俯□贴在宝玉的耳朵上悄声道:“别想些有的没有的了,你何尝见过老爷在家里夸人的?这家里上下,从大哥哥到底下门上的小厮,哪个没讨过骂?能做得好的,不过是少挨两句,说一句‘倒还能看’已经是了不得的好评了,老爷就是这个脾气,你别跟他怄气了,啊~”
贾宝玉听元春这么一说,再也悲愤不起来了:大姐姐,你真相了!至于未来的事情,走一步看一步吧。
[1]第六回——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去罢了。还有第十七回——写妙玉“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五十六回——贾宝玉梦见甄宝玉,甄宝玉说“我听见老太太说,长安都中也有个宝玉,和我一样的性情,我只不信…”
第七十九回——合长安城中,上至王侯,下至买卖人,都称他家是‘桂花夏家。’
第14章 冬日无事过渡章节
贾母在看今年新做的冬衣,见元春把宝玉带来了,看宝玉的样子不像还在沉闷也就放下心来,小孩子多半是不怎么爱记事儿的。元春见王夫人也在,先带着宝玉见过了母亲,王夫人已经知道了宝玉被贾政又念叨了一回,又因在贾母面前不好直说,只摸着宝玉的头以示安慰。又对一双儿女道:“快去看看吧,今儿针线上交了新衣来。”说着用眼神向姐弟俩示意往贾母那里看。
贾母招手道:“你们姐弟俩都过来看看,这是一斗珠的、这是草上霜的,虽则大冬天的不甚保暖,现在穿倒好,看着也好看。大毛的衣裳要过几日才能交上来。”
贾宝玉顺着贾母的手上看去,已经做成了衣服,其中两件的尺寸看来像是自己的。大红团花的一件滚的是白边儿,墨绿金线的一件是滚的是黑色边儿、黑色上头还有一点点的白点儿,两件的毛都是团成一小粒一小粒的,是从没见过的东西。
贾母又问:“宝玉看着好看么?”
贾宝玉不懂衣料分类,但是光看贾母拿出来逗自己也知道这是好东西,况且颜色喜庆做工也精细,就点点头:“好看。”
贾母吁了口气,对王夫人与元春道:“你们也上上心,别总叫他老子得闲来念叨宝玉。”王夫人与元春口上应了,心里也无奈,老子管教儿子是天经地义的,她们是拦也拦不住的。好在宝玉挺争气,贾政不过是念叨两句过过嘴瘾罢了。元春心道自己与母亲是无法拦的,好歹还有老太太呢。
贾母见宝玉真像是忘了先前的事儿,就让元春带着他到后花园儿里去逛逛散心。大冬天的其实没啥好看的,不过是继续转移宝玉的注意力而已,元春也没真带着宝玉去花园,反倒是到了王夫人处玩了一会儿,在那里贾宝玉看到了探春,未来的玫瑰花现在还是个小骨朵,长得倒是很可爱,然而却在睡觉。贾宝玉一扭头,就看到一个正在王夫人跟前立规矩的女人抻长了脖子往自己这儿看,顺着她的目光,看的却是探春。贾宝玉看她的衣裳首饰比一般奴才要好,且发式梳得也不一样,心里一琢磨就知道这就是赵姨娘了。
看到赵姨娘,贾宝玉浑身不得劲儿,想到贾府的后院儿又是另一团乱麻,贾宝玉的心情突然变差了。得,这全家上下就没一处让人省心的地方!还是回去划拉大字吧,趁着现在多学点东西,将来想争一争也有资本呐!挪挪小屁股,贾宝玉觉得跟这个赵姨娘还是少接触为好!三十六计,走为上!一嘟嘴:“太太,老太太那里到了吃点心的时候了。”
王夫人一笑:“怎么竟成了只馋嘴的猫儿,罢罢罢,带着你一道去了吧。”正笑间李纨来了。元春站起身来,宝玉窝在王夫人怀里看着李纨给王夫人见了礼,才爬出来:“大嫂子好。”虽说自古叔嫂不相通,但贾宝玉此时实在是太小了,避嫌之类的事情还早,两下并不相避。王夫人道:“来得正好,且随我去老太太跟前伺候用饭罢。”
李纨低声应了,随王夫人上了车。一行人到了贾母跟前,却见邢夫人早到了,正在陪贾母说话,又是一通相见,贾母见宝玉像是回了颜色,就命摆饭了。当下元春坐下相陪用饭,贾宝玉也被李嬷嬷抱到贾母身边陪着吃,姐弟俩的母亲、伯母、嫂子却要在一旁看着。贾母待儿媳妇、孙媳妇捧饭安箸毕,命两个儿媳妇坐下了,独李纨立于一旁布让。这事儿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贾宝玉端正坐好,眼睛都不敢往两边瞟——要是你坐着吃饭、你娘还饿着,你还能吃得安心,那才是见鬼!估摸着元春也是同样的心情,姐弟俩努力尽量快着点儿悄无声息地吃完了饭,自己的亲娘还好说,另一边还有一位心眼儿不算很大的伯母呢。有句话说得好,厚道就是别人饿着的时候我吃肉不吧唧嘴。
一时吃完了饭、漱过了口,李纨亲自捧了茶盅奉给贾母。王夫人这才开口禀年节的准备工作:“老太太,虽说还有两个月才过年,咱们府里且不忙收拾,可年礼也要先备下了。旁的不说,姑太太那里毕竟隔着远些,路上总须耗些时日。还有几家王府,进的东西不能差了,要精心准备着也要些日子。”
贾母听得仔细:“过几天看天气好,取了钥匙开了库房去拣些好东西吧。这年节之礼,不过是拿东家的给西家,拼拼凑凑罢了,”又笑对元春、李纨道,“过一个生日也能收十几架屏风,自己家里哪里摆得了?明年可又来了新的了!白放在库里也是占着地方、霉坏了东西。”
邢夫人跟着道:“谁说不是呢?只别让人家认出来就是了…”
贾母脸上一顿,王夫人一挑眉又道:“好叫老太太知道,赵姨娘怕又有身子了。”贾母脸上淡淡的:“是么?她倒有福气了。”邢夫人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抿了抿嘴,不说话了。贾宝玉见状大大地打了个哈欠,又忙双手交叠地捂住了,两只乌溜溜的眼睛滴溜溜地转着。元春小声道:“悃了?”
邢夫人借机起身,瞄了一眼时辰钟:“都这个点儿了,宝玉也是该悃了,我也该去伺候我们老爷安置了。”贾母一点头:“去吧。”邢夫人又与王夫人作别,元春起身看着她出去了,也拜别了贾母与王夫人。贾母又命李嬷嬷抱贾宝玉去安歇。
贾宝玉其实是不悃的,打个哈欠不过是为了让大家好下台罢了。穿着红绫小袄,贾宝玉在炕上打了好几个滚儿,把李嬷嬷唬得一迭声念佛:“我的爷!快睡了吧,大冷的天儿小心着凉,再惊扰了老太太,底下的人又该挨骂了。”贾宝玉又一个滚儿翻进被子里,在被窝里扭股糖似的一顿揉搓,只觉得自己快要疯了,赵姨娘又有孩子了,这TMD才多久啊?贾政,你也太行了!
————————————————————————————————
贾政的小老婆怀孩子也不是头一回了,一回生二回熟,王夫人情绪稳定——至少面上看不出什么来——还能条理分明地吩咐准备各种年货、分派各房的月钱,又打点着给各处亲戚的东西,连外头各家的年礼也丝毫不乱。贾宝玉听着她一连串的:“妹妹在家里喜欢吃的、用的已经备下了,老太太看着还短少些什么?虽说姑爷家未必缺这些个,到底是京里的东西地道些。还有给姐儿的小玩艺儿,前儿得了一匣子珠子,难得的圆润,不如匀些儿一并送去,”又说,“镇国公府老太太生日近了,礼已备下,他们家下了贴子来请,老太太去也不去?”还有,“庄子上送来的炭今年略有盈余,后街上老太太打发人来求,我已命人送了五十斤二等的银霜炭、百斤柴炭过去。”等等等等。
贾母大多时候只是眯着眼睛听着,说到贾敏的时候她的脸色才认真些,听王夫人安排得妥当,贾母也没什么好挑剔的,只问了一句:“你妹妹那里,有喜讯么?”王夫人一顿,明白过来这是在问贾敏与林姑爷有无子嗣了,遂笑道:“老太太忘了?上回妹妹来信说有了身子,咱们还算过日子的,总要到年后开春二、三月才到日子的。”
贾母叹了一回:“这么几个女儿,就只剩下她一个了,偏偏又…天可怜见的,总要有个哥儿我才能放心她。”王夫人肚里一算,贾敏夫妇俱是三十好几了,成亲这么些年俱是无子,心里实在不大看好这两个,嘴上仍说着:“老太太若担心,不如去佛前许个愿点个灯?”
贾母睁开了眼:“这话说得不错,咱们家常去的庙庵,也不拘哪一处,都去发个愿心吧,珠哥儿媳妇也还没喜信儿,索性一并了,”又想了一想,“我看宝玉他老子总爱吓唬他,连宝玉也算上吧,年后我自带着宝玉去清虚观。”贾母说一句,王夫人就应一句,直到贾母不再吩咐了王夫人才辞了出来,回去继续忙里忙外了。
当家人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日子就在这些准备事务中渐渐流过了,元春的生日转眼将到。年前宫中赏宴,贾母等有品级的无不依品大妆,乘着车轿去宫中赴宴了,家里便交由元春、李纨二人照看。贾母等天不亮就起来打扮,满屋子都动员了起来。宝玉去年因年纪小贪睡,错过了这一出,今年略大了一点,在贾母等出门前醒了过来。贾母见宝玉醒了,笑骂了李嬷嬷一句:“说了不许惊着他,天凉,这么早起来不是招冻么?快抱回去,”又哄宝玉,“回来咱们弄好玩的,宝玉再去睡一会儿。”
贾宝玉只看着贾母头上的首饰在灯烛下闪耀,闪得眼睛疼。元春道他喜欢这些,闲来无事,便教宝玉认凤冠霞帔的等级,顺便把官服上的补子纹饰也讲给宝玉听。寓教于乐,姐弟俩一个急着吸收知道听得认真,一个见弟弟想知道也教得用心,且家中就有例子——贾政是员外郎、贾赦是将军,两者自有区别,又王夫人的诰命是从五品,邢夫人的诰命是正三品,而贾母则是正二品。妇人诰命品级有从夫、从子两种说法,这三位显然都是从夫的。
原来,贾母之所以祖宗的谱儿如此之大,不独是因为一个“孝”字,她老人家的品级可是全家上下最高的,光论行政级别就比这些孝子贤孙高,而且这品级还不是儿子给她挣下的的。换句话说,她不用靠这些人就有这样的地位。只要她出门了,碰上个跟贾赦一样品级的人,即使不是她的子孙,这人都得给她让一让道儿。
第15章 姑嫂管家好事将近
贾母等领完了宴,等到正旦时又要按品大妆入宫去朝贺,这些日子贾府中一应细务倒是元春与李纨支应得多些,非特荣国府,便是宁国府里,贾珍夫妇奉旨入宫朝贺,余下贾蓉虽是正经主子,然是年青男子又是晚辈,后院里的事也不免要托付姑嫂二人多照看一二了。宁荣二府的奴才别的本事没有,看人下菜碟的本事却是不小的,别看元春与李纨,一个是太太生的、老太太跟前养的正经嫡出小姐,一个是当家人王夫人所出之嫡子的元配,有些自觉有脸的人仍是有胆子糊弄着她们一下借机捞点儿好处,若这两人办事不周,等王夫人回来一应麻烦往主子身上一推,好处她们自家得了。
贾母与邢夫人、王夫人等出门,排场浩荡,跟车的丫头婆子自不必说,此外尚有驾车的、单管传递消息的,又有跟着贾赦、贾政出门的小厮等,这些人都是额外有赏的。而在府里等门的人,一样在寒天里熬时间却没有额外的钱拿,不免心有不满。本来在王夫人手底下老老实实的管家娘子们就一窝蜂的上来回事儿,针头线脑,打人骂鸡的事儿都报了上来。这些且是小事,元春与李纨只作不理。不用第三日上,就有人要债来了。
闻说大厨房里回说因要备下老太太、太太并爷们回来的宵夜并跟着的人的吃食等添了开销,过来报账,互看了一眼。李纨面上不显,心里却精细,元春久在贾母身边、王夫人也私下传授不少,两人都看出来这账显然是多报了。元春垂下眼,李纨端起茶碗,来回事的站在地下久等不见发话,心里发急又有些心虚:“大奶奶、大姑娘,眼瞧着老太太、太太们就要回来了,还等着预备下东西呢…”
话还没说完,李纨手里的茶碗就放下了,瓷器轻轻地落在炕桌上,发出一声脆响,管事儿的心里一惊。只听元春一脸慎重地道:“怎么寻常时候老太太、太太一个月里就没几个晚上要吃食的?那时是怎么办的?竟无成例么?竟要到了这个时候才说着短缺?或是我记错了?各处上夜的就没个供给?往日你们是怎么回事的?太太又是如何说的?误了老太太、太太的事儿可不是玩的。”到我这里就敢翻了一番给我报上来!
如果觉得宝玉奋斗记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我想吃肉小说全集:宝玉奋斗记, 女户, 穿越生存记录贴, 醉卧美人膝, 奸臣之女/大家认为爹太抢戏, 非主流清穿, 诗酒趁年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