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我想吃肉作品伴君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采苹,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则可以承先祖共祭祀矣。

母亲不是妻,我也不是嫡子,当遵法度,不可染指非份么?如此慎重强调,指点功课也要耳提面命。父亲大人,永远也只是父亲大人而已,别人的父亲,我的大人。

至于祖父大人,老狐狸一只,想起他,韩嫣都想跟兄长大人一样的撇嘴了。取个女气的名字,对个牙都没长全的孩子小心试探,让人腻味透了。

传承了这么多年的家族,当年为一国之君的时候,后宫里流传的夺嫡故事也不少吧?难怪如此上心。或许傻点儿会让很多人放心。不过,他们也不算太小人,毕竟,在汉代,兄弟争财、争位之类的事情一旦发生,很有可能是两败俱伤,丢了祖传的爵位,担心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什么都要“从娃娃抓起”啊,现在开始灌输了嫡庶的理念,大概就是为了防止日后的争夺吧?

不过,长着这么张脸,要是庸碌无为,难保哪天就真的成了佞幸了,光看那名字起的,难保他们没其他的心思…毁容这种事情韩嫣又做不来,只好努力让大家不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脸上了。

现在,他们应该放心了吧?

扔掉梨核,拍拍手,听妈妈讲故事去了…

那位父亲大人,今天怕是不会来“指导”我的功课了。

第5章延师

与祖父大人的对话之后,祖父大人和父亲大人突然对韩嫣重视了起来,供奉上更上了一个层次,父亲大人甚至每天都会过来指导一下韩嫣的功课,这算是不给他们添麻烦得到的报酬么?那爵位本就不是自己的,根本没有夺取的必要,他们实在不用这样。

景帝前元四年春三月,在韩嫣过完三周岁(四虚岁)生日后,在未来老板刘彘被封为胶东王的时候,侯府的BOSS父子档决定提前为韩嫣延师,正式开蒙——吓了他一跳。

真的是太早了些,长兄大人正式延师开蒙是在五岁(虚岁),也就是后世幼儿园小班的年龄。可韩嫣现在也就是托儿所的年纪,也得到了这样的待遇,是不是要大呼幸运?

物反常即为妖,这个道理韩嫣还是知道的,所以,就算表现得聪明些,也只是在功课、礼仪上,并没有发表过什么惊人言论,给自己找苦头吃。就是功课方面,纵使有前世的知识打底,纵使韩嫣的脑子很好用,几乎可以过目不忘,好用到让他以为老天开了金手指,可小篆和《诗经》与前世差了两千年以上的文化距离,让韩嫣的学习进度没有快到匪夷所思的进度,虽然仍旧很可观就是了,韩嫣想《老子》、《论语》对他来说恐怕都比《诗经》要简单。

可就是这些,也不是提早了两年开蒙的理由。之前他们还担心自己聪明得过了头会对长兄大人不利,现在弯子也转得太生硬了些。一定有什么问题。要知道嫡母大人居然没有反对!太奇怪了。

也曾问过大人们:“嫣年纪尚幼,于今拜师,好像不太对,会不会揠苗助长?”

“你能知道揠苗助长就是已经懂了不少了,可以开始学习了。有什么不对呢?嫣儿不喜欢读书么?”父亲大人如是回答。

“儿是喜欢读书,可兄长延师是在五岁的,不是么?”

“呵呵,嫣儿早慧,早些进学也是应该的。当勤勉用功光大门楣啊。”父亲大人为什么你的神色不像是那么高兴?

光大门楣,对嫡子讲更合适一些吧?

嫡子啊…难道长兄大人…咬咬嘴唇,好像没有长兄大人的什么记载,弓高侯也不见于后代的记述,就好像祖父大人只有韩嫣、韩说两个孙子似的,就这两个孙子还都给刘武帝给吃干抹净了。韩说封侯还好一点,韩嫣是直接不名誉地挂掉了。貌似长兄大人真的可能没后代…这就难怪大人们着急了,绝嗣,这个问题真的很严重。而现在据说会是自己弟弟的韩说连个影子都没有,韩嫣开始相信他们是要把自己当继承人培养而不是当家贼提防,也不是把自己捧得高高的,当长兄大人的靶子磨砺他、代他挡灾挡难。

晨起,穿上准备好的礼服,随父亲去拜师。这位老师名头不太大——教个两岁的孩子,想要当时名师垂青,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那位名师是你家亲戚,哪个大学教授没事去教个托儿所呢?你家是侯府也不行啊,文人还是有风骨的,不是皇家,很难做到如此浪费教育资源的。就这位名头不大的老师,还是在考较过韩嫣真的识了千把字才答应的——可来头不小,他是申公的弟子。

申公的主打课程是《诗》,学生数百,其中多有高官。这位周公就是申公的学生之一,咳,他姓周,尊称公,跟周武王的弟弟那个姓姬名旦的周公不是一个人。学问也还过得去,至少教三、四岁宝宝读《诗经》还是可以的。况且,他老人家也不是光会教《诗经》。

按着规定的步骤,先要奉上拜师的礼物、交学费——一般称作“束脩”交的是干肉,灵魂的工程师也得吃饭呐,当然侯府的学费更贵重些多了些帛之类的东西。然后才是行礼,最后周公点头,韩嫣就算是他的弟子了。

从此以后,韩嫣就归他管了,至少韩嫣的《诗经》是归他管了。

每天早起,请安完毕,自己温习功课,朝食过后跟周公学《诗》。一般学到午时,他便要回他的住所去,接着教其他的学生。周公除韩嫣之外还有几个学生,都在五、六岁的样子,多是长安小官家的孩子,年纪比韩嫣大不少,跟韩嫣玩不到一起,侯府交的学费又高,所以周公安排韩嫣单独授课——他来侯府授课。下午的时间是自己的,还是按照以前的作息来,只是父亲大人常常在下午过来督促一下功课。没有事情打扰的时候,基本上一天一天就这么过,了无新意。

虽然之前母亲已经讲过不少,到周公这里,他还是从头再给韩嫣讲一遍。第一篇就是鼎鼎有名的《关雎》。

话说,专业的和业余的就是不一样。同样一篇《关雎》母亲大人的讲解里那是追求美好的姑娘,最多引申为追求美好的生活。可周公先生就能说出:“此象后妃之德也。”、“求贤”之类的意思来。要韩嫣来说,母亲的业余说法更符合这诗的原本意境,但是,两人的解释都不适合讲给孩子听,即使韩嫣不是三岁而是五岁也一样。

结论:汉代的启蒙课本有问题。

因为成人的灵魂、挺好的记忆力加上之前学过,韩嫣的进度挺快的,令周公很满意,基本上之前读过篇章一天能讲个五六篇——记解释比记原文还更容易些,没读过的,一天一章,讲新课的时候再复习一下,记得也挺熟。在测试过韩嫣的学习能力后,周公就定下了这个进度,照这个进度,不用一年,就能把诗经学完了。

韩嫣很满意,整天抱着跟人生不搭边的启蒙课本,他怀疑再读下去自己原本不太高的智商会倒退成负值。周公也很满意,韩嫣学得好,他从侯府得的谢礼也就高。

周公决定在原定讲《诗》的课程之外,额外给韩嫣讲《尔雅》。原本与他讲好了,只用讲《诗》的,一本《诗经》300多篇,对个孩子而言,讲个三、五年,都算学得快的了,侯府给的待遇不低,加上其他学生,至少够他宽裕地过上好几年的了。周公不知是幸运还是倒霉地遇上现在这个韩嫣,学得快,照这么下去,学个一年他就没得讲了,一边高兴有个聪明学生,一边担心自己的未来,真是痛并快乐着。也因为这样,韩嫣怀疑他讲《尔雅》是为了在侯府西席的位置上多呆两年。

现在,韩嫣看着《尔雅》,再也维持不住面瘫相了,嘴角开始抽搐。比起《诗经》这才是像正经的启蒙课本吧?为什么父亲大人还要自己先学《诗经》?其实,《尔雅》更像是本词典、百科全书,韩嫣对它的兴趣比对《诗经》要深厚得多。

纠正一下:是汉代对启蒙课本的选择有问题。至少现代幼儿园不会选情诗来讲。

周公在讲课的时候,还会顺带提一些《论语》、《孟子》、《礼记》等儒家经典里的句子,以便对《诗经》作注解。有趣的是,在韩嫣的知识范围内,从没发现他引用《老子》的话。

即使周公努力延长授课时间,也摆脱不了他在侯府上岗一年便要下岗的命运。

学习知识的日子过得充实也过得飞快,转眼又是一年过去了,到了景帝前元五年春三月,韩嫣四周岁了。弓高侯府接到了景帝的诏命,令在京诸侯、五百石以上官员家有适龄子者一个月后送入宫中,为胶东王彘遴选伴读。弓高侯颓当嫡孙则、庶孙韩嫣,正在待选之列。

韩嫣觉得祖父大人和父亲大人不太愿意让韩嫣和兄长大人入选,韩家已经是侯爵了,只要不犯大错,可保世代富贵,根本不用上赶着去跟皇家走得太近。兄长大人会袭爵,而韩嫣,想求上进,也不是靠去做个母亲只是美人的藩王的伴读能得来的。

其实,分析过家人对自己的态度后,韩嫣也在考虑不做伴读的可能性。努力扮演好聪明、孝顺的形象,以孝廉之名被举为官也是可以的。如果认真习武,纵使不从军、不封侯,整理一下有关匈奴的资料交上去,也能在武帝朝混个不大不小的官、舒舒服服过一辈子的。选不上,也不算太亏的,即使知道那位以后会成为这个帝国的主人。

只是,皇命不可违,侯府里的老老小小四名男性还是整装进宫了。

历史的帷幕在韩嫣的面前掀开了一角。

第6章入选

晨起,穿戴妥当,到正房报到。今天家庭早会的主题就是入选问题,祖父大人明确表达了他的意愿:“则儿、嫣儿皆识礼好学,只需尽力不堕我韩氏名声便可,中与不中,不必太过挂心。”

为胶东王选伴读的活动定在早朝散之后、皇帝朝食用完以后就开始,各位选手要在开场前入宫。所以,今天正房里备了充饥的饭食——小碗粟米饭、一点肉汤、蒸蛋、还有些青菜,足够填饱韩嫣的胃——算是提前吃点东西垫底,以防在回答皇帝提问的过程中肚子乱响。

用完饭,父亲大人亲自向韩嫣和兄长大人再次重申了入宫要遵守的各项规矩,确信两人都记住了之后,才作罢。而在此之前,侯府里为待选作的最大的准备就是各备一套新衣、讲述进宫后的礼仪以及提前半个月讲了点《老子》——太后窦氏喜读《老子》。

长兄大人明显的胃口不佳,比韩嫣年长3岁居然和韩嫣吃的一样多,看得父亲大人满脸黑线。

――――――――――――――――――――――――――――――――———————

到了宫门,祖父和父亲解下佩剑,然后才领着兄长大人和韩嫣进去。历史记载中的汉宫占地面积非常之大——当时地皮也没有后世那么金贵——一路走来,真是费了不少时间,四周岁的嫩腿已经累了。遗憾的是这一路并没有多少机会观赏一下这里的景色,一来是之前被叮嘱不可以四处乱瞧,二来,才几十公分的身高,想要看风景,困难大了点。所以,一路上看得最多的是周围成年人大腿以下的汉服花纹、鞋子和地面。

赶到指定地点的时候,已经到了不少人了,而景帝正在和太子、胶东王一起用饭,命众人在门外等候。祖父大人牵着兄长、父亲大人领着韩嫣,在等候的人群里站好,四周鸦雀无声,韩嫣突然有种清宫选秀的感觉,黑线…

待里面的人吃完了费时良久的早饭,选伴读就正式开始了。待选众人依次进殿,让景帝等人挑选。

因为祖父大人爵位比较高,站得也比较靠前,所以,韩家一行四人很快就被宣了进去。

跟在父亲大人身后,见皇帝要跪的,这宫里的都是主人,套句台词是个“见人就要磕头的地方”,这样看来,选不上,也不坏嘛。

跪下来才发现,自己走神了,冷汗~居然在这种场合走神,赶紧打起精神,提醒自己要注意了。不过韩嫣还真是佩服自己,在这个时候,还能注意要落后兄长大人半步,还真是习惯了凡事落后兄长大人半步啊——功课除外,总不能他笨自己也跟着傻吧?他还有爵位有封地,自己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要靠自己挣啊。

这时听见一个男声道:“弓高侯啊,朕跟前就不要讲这些虚礼了,起来吧。”这话你不早说?

“喏。”

韩嫣也跟着慢吞吞地爬起来,里三层外三层的裹在一堆衣料里,爬得快了真怕会被绊倒。

“这就是你两个孙子了么?上前来让朕瞧瞧。”景帝的声音并不太高,甚至带了点懒洋洋的意思,但你无法忽略其中的威严。前世在电视、电影里看过不少皇帝,也有许多演员被称为演出了帝王的气势,可是当真正见到景帝之后,才会发现,真正的皇帝,是无法演出来的。演得再像,也不是真的。

“喏。”

按着事先教好程序,兄长大人先上前:“臣弓高侯嫡孙韩则拜见皇帝陛下、拜见胶东王。”汗~就算不敢抬头看,你没听到刚才太监说太子也在场么?怎么还背这台词啊?自己加个“嫡”字倒像是你的作风,可你不知道在场的两个皇子,现在哪个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嫡子么?后宫为争皇后宝座快要大打出手了,好吧,你不知道,那也不用一脸得意啊,在宫里满地都是主子的地方,要低调、低调。

“抬起头来。”

“喏。”你怎么还抖?在侯府白排练了那么久。

“是个端正的孩子。彘儿你看呢?”后半句明显温和了很多。

“不要!”斩钉截铁的童声。

“你怎么又不要啊?那另一个呢,来、来、来,旁边那个小家伙,你过来。”

是在叫我么?“喏。”韩嫣慢吞吞地走了过去,看来在侯府的排练起了点儿作用。

“臣弓高侯孙韩嫣拜见皇帝陛下,拜见殿下。”事到临头不由人,无论事先认为自己一定可以多么镇静,到了这会儿,韩嫣也有点发抖的意思了。看来,是不该嘲笑兄长大人没胆子的,见皇帝啊,你见你也抖。

“抬起头来。”韩嫣心想,当皇帝的人,说这四个字的频率一定非常高,不管是对臣子还是对妃子…

“喏。”抬起头,这一抬头,不抖了,看到以前只存在于史书中的人物真实地出现在自己的面前,有种奇异的感觉,胸中好像盈满百般滋味又像什么都没有。在两千多年前的弓高侯府住了四年多都没有的怀古之思,在见了景帝后突然出现了。光顾着感慨了,居然忘了发抖。

正前方端坐着的男子,身着玄衣,年龄在三十左右,光看坐高,就知道身材比较高大,相貌堂堂,表情很是高深莫测,那双眼睛看起来像是洞察一切又什么都不说偏要跟你玩猜猜猜。此刻,这双眼睛也正看着韩嫣。然后,他笑了:“是个漂亮孩子,居然不怕朕。这就是你那个聪明孙子么?彘儿,你看呢?”一句话,换了三个对象,是个难缠的人啊。

“儿臣就要他了。”顺着声音望去,刘彻这人在年幼时还是有些看头的。长得很漂亮,当然不是说像韩嫣这样比较像女孩子,他是属于那种男孩子的漂亮,看起来就很亮眼、很有活力,眼睛大大的、鼻梁高高的。端端正正跪坐在那里,像只小老虎,比他对面的已经二十多岁的太子刘荣还有气势,光看眼神就比太子强许多。别人的眼神再犀利,看完人之后便从你身上滑了开去,可他的眼睛只要看了你一眼,你便会觉得他的眼睛一直在盯着你盯,到你的心里去,哪怕此时他已经不再看你。这不像个5岁孩子的眼睛。

“哈哈,你怎么单捡漂亮的挑啊?太子看呢?”

“彘弟的伴读自是要他自己选的就好,且弓高侯府出来的,必不会差的。”

“唔,韩嫣是吧?你先站胶东王旁边吧。”

“喏。”走到指定位置站好。

“继续吧。喊下一个。”

漫长的时间过去了,从几十个孩子里,刘彘居然只挑了韩嫣一个,令韩嫣可真想撞墙。由于站在他身边,他坐自己站,很自然可以看见大家的神色。

只要是年纪大一点或者说看起来长得高一点的,他瞄了一眼就不感兴趣了,看来这位殿下不喜欢别人比他高,至少是不喜欢身边的人比他高,哪怕只是长得高也不行。如果是长得小的孩子,他会保留意见到人家抬头,长得丑的他就直接扔掉,长得清秀的,他会回头看看韩嫣然后再看看人家,比较一下,然后也PASS掉。虽然年幼,可是汉武帝喜欢长得漂亮的人的特点好像已经定型了,王立群先生说他喜欢长得漂亮的人还真没冤枉了他。

到最后,不但韩家父亲大人的脸抽了,连刘家父亲大人的脸也抽了。韩嫣想自己知道他们为什么抽,自家父亲想到自己儿子被个只会挑长着漂亮脸蛋的皇子给挑中了,前途堪忧。他家父亲大概想到自己儿子光捡漂亮的挑,前途堪忧。真的跟选秀女似的了…

最后整个屋子里被选上的只剩韩嫣一个了,连竞争对手都没有。

“彘儿要不要再看看?他们都是经过挑选的,就算比不过韩嫣也还都不错哦。”经过挑选?我怎么没经初选就被塞进来了?难道侯府走了后门?还是侯府的孙子不用初选?

“回父皇,一个就够了。”

“好吧,韩嫣,你就是胶东王伴读了。”这就是命么?

“喏。臣谢胶东王赏识,谢陛下恩典。”却听得景帝开口:“离胶东王近点儿,以后你可是要给他作伴的啊。”恶,听起来好像老鸨卖姑娘。

可还得应着:“喏。”乖乖走到刘彘身后站好,继续装乖小孩。错过了兄长大人再一次的热爱目光。

就在韩嫣以为本次出场结束了的时候,一个小监走了进来:“陛下,太后听说胶东王在挑伴读,让把挑来的伴读带过去看看呢。”窦太后她还能“看”么?

“知道了,”皇帝随口问了一句,“太后那儿都有谁?”

“皇后娘娘、长公主、堂邑翁主、栗娘娘、王娘娘、阳信公主。”原来要“看”的另有其人,只是这群女人撞在一起,长公主和栗姬,可以预见的精彩啊。刘荣已经是太子了,长公主和栗姬做不成亲家反成仇家。今天的长乐宫,怕是会非常热闹了。

“既然太后要见,那就过去吧,弓高侯,一起去吧。”

“喏。”

父亲大人带着兄长大人留下了。其余人等,跟着皇帝走。别人也就罢了,可怜韩嫣已经走过一次长途的腿,虽然每天都有早上晨跑、饭后散步,可那个没有要求速度啊。刘彘?他有太监抱着。刘荣?他有太子的步舆。刘启?他是皇帝,当然有人抬。祖父大人?说是祖父,他年纪也不太大,前年还上战场跟七国叛军打得头破血流的。数一圈儿下来,最惨的就是韩嫣,得自己走,真想辞职啊。

其实也就想想罢了,刘彘从那么多人里头单挑了自己,自己要是再撒手不干,呵呵,大家会有什么想法?会不会认为是家里大人教的?会不会记住自己是个扶不上墙的主儿?会不会…在这宫里头,就没有一件简单的事。

还是算了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人在想事情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快,走路也不觉得很累了,不一会儿,长乐宫,到了。

第7章长乐(上)

长乐宫,在未央宫之东,因而又被称为东宫,有着庞大的建筑群,单以建筑面积论,它比未央宫建筑群还要宠大。它的第一任女主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吕后了。现在它的主人是当朝太后窦氏,这位当年长乐宫中的小宫女,怕是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她会成为这里的主人。

皇帝见太后,照例也是要行礼的,余下众人更没有逃脱的可能,韩嫣的膝盖再次与地面做了亲密接触。然后是长乐宫里众人给皇帝请安,三位母亲喊各自的儿子,姐姐叫弟弟,侄儿喊姑姑,一片熙熙攘攘,硬是把皇宫整出了菜市场的感觉。

再下来各归各位,长信殿正北矮台上,窦太后居中身边倚着阿娇,长公主居左,景帝居右,薄皇后在景帝来后让出自己的位置下了矮台,原本坐在薄皇后下首的栗姬却根本没有让座的意思,只管跟太子问长问短。薄皇后也不争,转到栗姬下首坐定。王美人带着阳信公主坐在长公主下首。祖父大人也被赐坐,站着的就只有韩嫣一个。

那那大人在《何处金屋可藏娇》里说的没错,只有长乐宫的女主人才是真正的母仪天下。住椒房殿的人,只是皇帝的一个女人罢了,随时都有被废的危险,比如眼前这位无人问津的薄皇后。

“哟,这就是阿彘选的伴读呀,过来我瞧瞧。”能在长乐宫里这么说话的也就是长公主殿下了,这位殿下在长乐宫里的权威是绝对的,她娘窦太后排第一她便排第二,她的兄弟景帝都比不上。

“瞧你哪儿还有点儿长公主的样子,给我斯文点儿,别吓着人家孩子。”窦太后笑骂,“让那孩子靠近点儿。”还是满足了女儿的要求。

“喏。臣弓高侯孙韩嫣拜见太后、拜见长公主、拜见诸位娘娘。”慢吞吞地行礼慢吞吞地爬起来,再小心地走到窦太后跟前三步,停下。

“这孩子怎么害羞啊?还磨磨蹭蹭的。”说着,居然亲自动手把韩嫣给拎到跟前,这位大汉朝的公主,彪悍得令男人汗颜,谁当她老公都得被压得死死的。虽然,她长得还是挺不错的,长长的凤眼,长长的柳眉,透着股精神劲儿。

  如果觉得伴君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我想吃肉小说全集伴君我把外挂修好了于归宝玉奋斗记女户穿越生存记录贴醉卧美人膝奸臣之女/大家认为爹太抢戏非主流清穿诗酒趁年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