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我想吃肉作品伴君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行了,都别挨这儿了,领了活儿的,该做什么做什么去。管事的、记账的给我留下。”韩嫣遣散众人,留下了头头脑脑。
“跟我过来。”韩嫣转身,带着一干人等来到了账房。身后两个壮丁抬着一堆账册跟着。
账房在正院东边儿,是个有三间房子的小院子。进得正房,韩嫣坐定,管事们由韩禄打头,在底下垂首站着。
房间打扫得很干净,采光也不错。韩嫣面无表情地看了他们许久,直到下面有人开始摇摇晃晃了,方开口道:“以前的事,到刚才就算了结了。”众人松了一口气。
“以后我也不希望再出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可要是有人做了~”拖长调子,果然,众人又拉长了耳朵,“那就没什么情面可讲了,可别想着能逃!”
“哪儿能呢,奴才们一定老老实实伺候主子。”韩禄带头表忠心,余下的人也一叠声的跟着应和。
韩嫣挑挑眉,摆摆手:“你们说了,我便信了。只是丑话说在前头,我看人,不但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大家好自为之。取笔墨来。”
早有机灵的奉上了笔墨,韩嫣掂起笔,写下了“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仟、佰、萬”几个大写汉字,旁边缀上对应的小字汉字,写完了,扔下笔,道:“以后记账用这些个写,省得夹缠不清,最后又多事儿。”朱元璋的首创,拿来记账还是挺有用的。
“喏。”
把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之后,韩嫣带着人到库房,看着自己的财产,高兴得要死,亲自指挥人重新分类摆放物品。女孩子大都有整理自己东西的爱好,韩嫣也不例外,前世没有能摆弄这么多值钱东西的机会——还没有非常彻底地认识到性别的改变——现在逮着了,自是干劲十足。
金银玉器等贵重物品,除了屋里摆设,其余的单独开间屋子存放。布帛类的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防止霉坏。有纹彩装饰的东西先收起来,待孝期过了再拿出来用。铜钱、金、银,清点数目各归各的一堆,铜钱串起来将数目点清楚了,装箱,箱子上韩嫣亲笔写了数目、清点的年月,封箱。金、银称了重量,也记录封箱。都列了单子,一式四份,韩嫣一份,库房一份,管家手里一份、账房一份。库房的钥匙韩嫣亲自掌管。
―—
所谓恩威并施,通俗的话讲就是打一棒子给一甜枣,棒子打完了,该给枣儿了。整理完库房,再看了下粮仓,确定没发生有人偷空自己粮食的事情发生,而且自己的粮食够吃个好几年的,高兴之余,韩嫣决定每户人家另给半石粟米作为新主人的仁政,自是引来众人一片感激之声,也淡化了之前处罚事件带来的隔阂。
韩嫣领着人,亲自押着粮车,挨家挨户送粮食,既防止有人从中克扣,又让底下的人能感受到新主人带来的温暖,顺便还能了解一下各家奴婢的生活状况,一举三得。
此后,韩嫣还会时不时到奴婢家里看看,遇到高兴的时候,给年老的发半匹布做衣服,给小孩子几个铜板当零钱,遇着生病的赏钱给看大夫,遇着喜事儿送点儿贺礼,他本长得好看,笑起来也和气,很快便建立了亲民的形象。
韩说的庄子,有了头遍的管理经验,做起来也顺手,不过是照此办理罢了。
整个过程,母亲并没有插什么话。一来这些事男子出面管理也没什么不对,二来她也没管过家,况且,韩说还得她照看呢。再者,韩嫣要行动前,都会跟母亲打个招呼:“阿娘,我想把家产清点一下。”、“阿娘,咱们身边使的人不多,我想给您再添几个。”、“阿娘,我想把几个耍滑头的管事给换了下来。”母亲开始还会说:“你有把握么?要小心啊。”
后来,见韩嫣做得有板有眼,自己也挑不出错来,连问都懒得问了,就放手把若大一片家业交给十二岁的儿子处理,自己避居后院抚育幼子,当起舒心老夫人来了。
第23章生活
确定自家庄子上没有什么纰漏,韩嫣决定把外祖母接过来照顾。
老太太年纪大了,外祖父早逝,又只有一个女儿,以前母亲的月例除了自己花用和韩嫣添补点东西外,也拿出相当一部分来赡养老人。这些韩嫣都看在眼里,现在自己能当家作主了,韩嫣便主动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把老太太接到自己庄子上居住,跟母亲住一院儿里,互相做个伴儿,给老太太配了两个丫环,其他的按母亲的份例供奉,让两位老人对韩嫣这个儿子、外孙极为满意。小韩说快一岁了,开始咿咿呀呀地讲外星语,让两位寡居的女士非常喜爱,伴她们消磨了不少寂寞的时光。
韩嫣在接回外祖母的同时,韩嫣打着照顾母亲亲人的名义满收留了几位骑射师傅。都是匈奴人,跟外婆以前是一个部族的,没有直接血缘关系,却也比常人亲厚几分,这些四十岁左右的人,前半生都是在马背上度过的,后半生本领也没丢下。韩嫣收留他们,一来算是报答几年的教导之恩,二来他也喜欢上了纵马驰骋这项活动,想请这些人继续教导自己,哪怕不教了,当陪练也是不错的。
―—
穿到没有现代社会发达的时代,难免会觉得各方面不习惯,看到比熟悉的东西落后的事物,就会想把它改进一下,让自己过得更舒服。没有条件改进的时候,只能忍着,等到有条件的时候,把想法付诸实施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所以,有了自己能做主的地盘的时候,韩嫣开始琢磨着改良的事儿。
看到座垫、小篆、竹简、漆陶器、琉璃、直辕犁…等等物品,必须客观地说一句,穿到汉代是幸福的,因为这里的东西基本上都有了雏形,但都有非常大的改进余地,随便一个后世常见的提议,在这里都算是划时代的进步了,因为有雏形在,改进起来也方便。难怪穿过汉代的人都能搞风搞雨,有那么多发明创造,实在是天时地利条件太好了。
马具也不例外,汉代还没有高桥马鞍、没有马镫也没有马掌。只是,私心里,韩嫣并没有改良这个时代的马具。过早地提出这些建议,能不能引起重视还是两说,自己还想把改良马具作为北击匈奴的一张底牌,到最后再掀开的,这年头可没有什么知识产权的说法,而且这东西极易仿造,要是传到匈奴那里,乐子就大了。至少,得在第一次大规模北击前,保住这个秘密。现在有雄心的景帝已经快不行了,在抓紧时间安内、教导太子,有雄心的武帝还是个孩子,还在学习怎么在皇位上坐稳。所以,韩嫣也只有努力学习如何骑在装备原始马具的马背上,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自我安慰说,这样的装备都能练好了,换上了先进的马具不是就更好了么?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处置完人事安排,确定自己的地盘处在自己掌握之下以后,韩嫣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生活。
先是居住环境,三进院子前头是会客、饮宴的大院,中间一进是自己的卧室、书房,最里面算是内宅母亲带着韩说先住在里头。这便是主宅了,左右两边还有厨房、库房、仓房、马厩…韩说自己的宅子现在是空着的,得等他长大了再搬过去。
第一件事是整理卧室,之前已经打发人收拾过一回了,照时人的标准已经是不错的了,只是不能让韩嫣满意。早就想按着自己的想法布置一间舒适的屋子了,以前条件不允许,现在能让自己使劲儿地折腾了,韩嫣分外卖力。
唤来八名新任心腹,韩嫣开始自己动手收拾屋子。
因为是守孝,比较朴素,全是布制的卧具,铺着白茅草席。韩嫣命针钱上的媳妇丫环加厚了铺盖,不能在料子上改进,就多铺盖几条被子。底下铺的白茅草垫子也再加了两层,常常晒一下防潮铺着也暖和,睡的还是布的、底下铺的也是草,钻了礼法的漏洞。至于衣物,不能在质地上改进,便在质量上改进,加厚、常洗晒。借着沐浴斋戒的名头,正常的洗浴也没少了半次,卧室旁间出一间小房间,吊高了一个水箱,连着莲蓬头,时隔十二年后,韩嫣再次洗上了沐浴,韩宅里的个人卫生条件在大汉朝算是极好的了。多年来自己积攒下来的图书也在按类别放好,其中包括了拷贝汉朝皇家图书馆和资料室的许多极珍贵的书籍文件,都是韩嫣的宝贝。
接下来是厨房!天地良心,韩嫣不是个挑嘴的人,来到汉代吃着什么都是水煮的饭食,也能安慰自己说水煮的比油炸的健康。直到连着吃了好几个月的水煮青菜,韩嫣终于受不了了,实在不行,来个清油炒青菜也行啊,可汉代用的是动物油脂,守孝得戒这个。以前吃的饭食还能有点油腥,因为是煮食荤气不重,味道不错还能吃得下去,加上自己不能做主,也就没琢磨素油的事儿,现在实在扛不下去了,又不想破戒,逼急了终于从记忆的角落里翻了了植物油这么一档子事儿。于是韩嫣打算自己动手弄点素油出来,荤油不能吃,吃素油总可以吧?
于是,一大早,韩嫣便在一群人的惊疑之下向厨房走去。
到了厨房,看得他想把这几年吃的全给吐出来!旧式的厨房怎么看怎么不卫生,食物原料全堆在一起、熟食和生食放一块儿、半个葫芦做成的水瓢内壁坑坑洼洼的满是黑垢、碗筷倒是放在食盒里装着可洗碗洗菜的木盆已经被水泡得发黑了…
于是,植物油的事放后,整顿厨房先。老规则各归各位,一样一样分开摆好。
“生食、熟食、素菜、以后有了荤菜也一样,各归各的类,都给我分开摆好。切生食、熟食、素菜、荤菜的案板和刀具也要分开,不许一把刀切所有的东西!”
厨房管事儿的阿春嫂忙点头应了。
“水瓢、水盆全换成黄铜制的。地面、灶台、案板全给我打扫干净,厨子厨娘必须拿碱洗过手才能动手做饭,碗筷须得用碱面洗过再用热水烫过才能用。缺的东西,一会儿拿我的批条,去账房领钱买!”担心费用问题的阿春嫂松了一口气:“全听主子吩咐。”
“水缸三天刷一回,水瓢、水盆一天一清理,厨房的人都给我穿围裙、套袖、戴帽子,总之,我不希望在我的厨房看到有污垢存在!”恶心感让韩嫣的口气很不善。
“喏。可,啥是套袖啊?”阿春嫂颤巍巍地发问。
“…”倒忘了汉代似乎没有普及套袖,“我会让针线上的做好了送过来,这个不用你们担心。”
“喏。”
“我会随时抽查,做不到的给我等着!做好的有赏!”在众人一迭声的答应中处理完这些事,韩嫣终于平复了心里的恶心感。
紧盯着厨房的大扫除,在完成后又盯着厨子做好了饭,韩嫣方才离开。“今天大伙儿都辛苦了,朝食各加一枚鸡子。”贫乏的时代,能有一枚鸡蛋的加餐都让他们高兴。韩嫣敢打赌,其中有不少人是打算把这枚鸡蛋带回来给孩子吃的。只是韩嫣不是圣母,无法做到博爱众生,只能在不影响自己生活的前提下改善别人的生活。
回到自己房里,吃着放心饭,韩嫣又开始在心里琢磨素油的事情,后世常见的几种植物油,现在都还没有影。要说花生榨油是最普遍的,可花生的原产地不是中国,现在正在海洋的另一边儿茁壮成长,油菜多在江南,可以用的就只有豆油了。大豆倒是有很多,只是不知道豆油的制作方法,不过也应该离不开一个“榨”字吧,满天的电视广告里不都是“压榨”来“压榨”去的么?多试几次好了。
―
看着一堆不对路的产品,韩嫣心中第一万次忏悔以前看穿越文时不仔细,看穿越前辈“发明”东西时,都是跳过过程,直接看结果,现在轮到自己,才明白什么叫书到用时方恨少!
干黄豆只能被压成粉,PASS!回过头,侍立一旁亲自打下手的阿春嫂看着一堆豆粉敢怒不敢言。
黄豆放水里泡开,天太冷,成冻豆子了,PASS!阿春嫂看韩嫣的眼光就像是在看败家子。
放热水里,被煮熟了,PASS!已经麻木的阿春嫂开始面无表情了。
放温水里,时间长了,生出豆芽了,刚好加菜!阿春嫂的眼睛开始睁大了,重新审视主子。
再泡,等豆子圆鼓鼓的时候,拿出来,放磨里,做出豆浆了,也拿来改善生活!点点头,阿春嫂开始推翻以前论断,认为主子还是有点能耐的。
想了想,再放点卤,做出豆腐、豆腐脑来了…刘安这时还没做出豆腐来呢!了不得的“发明”!厨房总管阿春嫂开始崇拜韩嫣,让韩嫣的心情从尴尬转为得意。
不过,我这不是一直在磨么?应该“压榨”啊?原来是方法用错了,再来!
…
失败了N次之后,仗着自己小有家产,每次糟蹋的豆子也不算多还能弄出点有用的副产品来,下头人也听话,最后,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让韩嫣给试出豆油来了。有道是会的不难、难的不会,做出来之后,韩嫣真想抽自己,就是把黄豆泡开、炒熟、再放到特制的石槽里压榨,出了的油沉淀,上面的清油可以吃,剩下的渣还能喂猪呢。
做出豆油之后,韩嫣一家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母亲、外婆赞不绝口。韩嫣拿出一些豆油作为奖励,奖给部分诚实肯干的奴婢,并且许诺,只要做得好,他还会在年底继续给大家发奖。
找到了制植物油的方法,韩嫣还拿芝麻榨了点儿香油出来,满院飘香,引向一群人尖着鼻子往厨房方向闻。不过这回出的油少,韩嫣也就没有拿来赏人。并且下令:“制作方法绝对不许外传!庄子上能制这些东西的消息,也不许外传!乱说话的剪了舌头去!”引得底下一阵寒颤。
当然,这只是放狠话,韩嫣还做不出这样的事来。不过,看底下人的表情…大家估计是当真了——被罚做苦役的几位前任管事,现在还在扫厕所呢,大家能不相信这主子的决定么?许是主子想拿这些好吃的新东西赚钱呢,谁敢坏了他的财路?
其实,韩嫣还真没想到要拿这些东西换钱,就算长安比较富庶不用考虑购买力的问题,那么在什么地方开铺子、挑谁去经营铺子(商人在汉代被视为不体面的行业,地主、官员、有爵位的人是不会亲自做买卖的)、不管是买铺面还是租铺面都得花钱、还要雇人、处理原料与销路的问题,还有,如果赔了怎么办?即便赚了,难保不会被权贵盯上这门生意,麻烦就大了。
最重要的是,这些事情传出去,韩嫣可就算出名了,而韩嫣目前最想做的,就是隐姓埋名!做出植物油来只是为了改善生活,让自己过得好一点,可不是为了给自己找麻烦。刘彻有了新伴读,韩嫣要是在这个时候再闹出点事来吸引大家注意,会不会给人以不好的想法?
这些都是要顾虑的。
第24章继续
转眼春耕的季节到了。汉代用的是直辕犁,直长柄,不灵活,韩嫣前世小时候曾经到农村走马观花玩过几次,见这犁与后世用的不同,脑子里蹦出一句高中历史课本里挺有名的一句话“唐代农业科技最大的发明进步就是曲辕犁和筒车”旁边还配了张图。一拍脑袋,招呼来庄子上的木匠,开始改造生产工具。
木匠上当差的就是张老汉一家了,老汉五十多岁,算是高龄了,身体却还好,手艺也不错,带着三个儿子,一个十岁孙子跟着他学手艺。韩嫣找来张老汉:“张伯,有件东西要麻烦您老给做出来。”
张伯连称不敢:“主子尽管吩咐。”
韩嫣道:“我看这犁不太好使,您照我说的,给改一下。”
虽然韩嫣没做过木匠活儿,好在也不用他亲自动手,只描述了一下大概样子和功能,提供一个大概的思路,就让张伯一家自己动手做了,具体细节也交由他们自主完善去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张伯听了韩嫣的描述,心里一合计,很好!没想到这主子除了会做饭还会当木匠。“这活儿包在老汉一家子身上了。”便着手做了。
很快曲辕犁就做出来了,配上两脚的耧车,韩氏庄园的耕种速度提高了两倍。虽然是在个二半吊子的指导下做的,好在理念比较先进,动手的工匠技术还能过得去,效果也很好。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生产,也让庄上奴婢看韩嫣的眼神多了更深层次的敬畏。有威严的主子遍地都是,有威严又看起来近乎全知全能的主子可不多。仍然是不许外漏,每日清点,用完了再交回库房。这东西泄漏出去,对政府的震撼力比一点儿豆油大多了,以农立国的时代,改进生产工具也算是一项功劳的。工作者张老汉一家得了一匹布的奖励。
趁着大家没有质疑的当口,韩嫣又让人做了椅子、单取椅子的上半截结构做了个环形的靠椅。汉时也有倚靠工具,不过是呈直线形的,摆在手边,直白的说,就是个半边扶手,自然没有环形靠椅舒服。至于椅子,只能在院子里坐了——跟屋里的家俱不配套,汉代家具低矮,这椅子鹤立鸡群,根本就没有能跟它配的桌子。马扎倒是比较常见的东西,也做了几个精致一些的。从此,韩嫣想装斯文就席地而坐背靠靠椅,想要舒服就坐椅子上,想到田间地头表示关心生产就拎着马扎。
有了曲辕犁,韩嫣便想接着做筒车。经过实地考查,想法不成立!筒车须用大木支架,造型又比较大,用的木材较多,庄子上一时凑不齐。再者,筒车须得建在有急流的河边,这条倒是符合了,庄子地理位置不错,旁边就有条水流比较急的小河,方便取水灌溉。可配套设施不行,筒车汲上的水得经过沟渠流到田里,庄子上也有沟渠,只是比较浅,配合桔槔使用的。筒车的汲水量大,搞不好就不是灌溉,而是水漫金山了。于是,只能先修坝挖渠。被罚做苦力的几家人家算是倒了霉了,着实做了一回苦力,被放在挖渠第一线。
韩嫣看着一堆人挤在田里劳作,管事的延寿在一边巡视,韩禄在一旁解释:“有人看着,底下的才不会偷懒耍滑。延寿这孩子是奴才的侄子,监工倒是有一套。”
监工?韩嫣半天才想起来,这地是自己的,奴婢也是自己的,产出的东西除了发给各家的口粮也是自己的,这样的劳动积极性不高。第二天,天刚亮韩嫣便召集了所有人再次开大会。
“从今天开始,各家按能耕作的田亩数,自领一片地,跟禄叔报备,对照往年的产量,各管一片儿,比往年产出多的,多出的部分三成归各家所有。少的,从年底得的粮食、赏钱里扣。年景不好的时候酌减定额。”
嗡的一声,底下炸开了。这次韩嫣没有说话,只是笑看着。
终于,有人忍不住发问了:“主子,这是真的?多出的粮食能拿三成?”
韩嫣颔首笑道:“这是自然。”
“年景不好的时候也能少交粮食?”
“不错。视年景而定,年景差的自然不能让你们贴补。”
下面的讨论声更大了。最后,终于静了下来。
“那,主子,各家怎么领地呢?”有人小心地发问,“一年领一次么?”谁也不想自己头一年花力气养肥的地,第二年被别人捡了便宜去。
“自然不是,先领十年不变,种得好的,再接着领。连着两年没种好的,我要减他的地或者收回来交给种的好的人。”
奴婢们终于放了心,开始合计自己家的劳动能力,哪块地比较好种,然后向韩禄等几个管事申报。原监工韩延寿被派到韩禄身边学习管家本领,为以后管理韩说庄园做准备,算是安抚了韩管家叔侄。
隔天,便划定了各家承包的范围,看着庄子里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韩嫣极是得意,这样不用人看,劳动效率还高。小岗村的叔叔伯伯们真是英明,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限的。
―—
韩说生日过后,全家的日子便不那么难熬了——时间渐渐进入了夏天,天气渐热,睡草席布被、穿麻衣也不显得冷,身体上好受多了,食物品类也渐渐丰富了起来,韩嫣在春天的时候还拿荠菜配上蘑菇、鸡蛋皮儿、豆油、盐做馅儿,包了顿饺子,吃的人直说好。
他还借着一日三次给父亲上香、上供品,完了沾点福气的理由,把一日两餐硬改成了三餐。
整天靠在靠椅上,逗已经满周岁的韩说讲话,或者看着被羊奶、鸡蛋喂得圆胖胖的宝宝满地乱爬。母亲和外婆连阿娥都说韩说长得跟自己小时候一模一样,只是看起来,咳咳,比韩嫣更像男孩子一些。十几年了,已经忘了自己刚穿过来时候的长相,韩嫣满脸黑线,看看满地乱终爬的韩宝宝,圆圆的、胖胖的,藕节一样的手臂,粉嫩的脸颊,大大的黑眼睛淡淡的眉毛,配上挺翘的鼻子菱形的嘴,萌暴了!都这样了,还比自己小时候像男孩子,那自己…在别人眼里得是什么样儿啊?纠结…
这时候,安慰来了——在韩嫣对他喊了几千遍“叫哥哥~哥、哥。”之后,韩说回了句“得得”。母亲、外婆开怀大笑,韩嫣倒在地上抽搐了。
然而却也高兴,亲自下厨给韩说做饭。数次阻拦无效的母亲和外婆只能由着他去了,况且韩嫣做的饭比这时人做的都强——主要是烹饪方法要好,其实韩嫣的水平拿到后世,也就是个中等,同样数次阻拦无效的阿春嫂也只能眼看着韩嫣进了自己的地盘。
一只鸡蛋加一小碗水、少许盐、一点糖水(这时的糖杂质多,韩嫣又不太会处理,只好拿水化开了,沉淀后,加木炭吸去杂质,直接用糖水提味),一点儿葱花切得碎碎的,撒在上面。上蒸笼,蒸个半盏茶的功夫,取出,淋上香油。就是小韩说极爱吃的哥哥牌爱心蒸鸡蛋了,这孩子吃煮鸡蛋会噎着,自打韩嫣做了蒸蛋以后,便再也不吃煮鸡蛋了。
抢了乳娘的工作,端着小碗,拿着小银勺子,一小点儿一小点儿的喂韩说。小韩说吃得非常幸福,最后一口蒸鸡蛋下肚,字正腔圆地吐出两个字:“还要~”
韩嫣的脸拉了下来,臭小子,哥哥叫不清楚,要东西的时候倒干脆利索。
“韩宝宝,你说什么?!”
韩说又来了一句:“哥哥~”乐得韩嫣把他抱起来亲亲又蹭蹭,一边儿闻着奶香味儿,一边诱哄:“乖,再叫一声哥哥就给你做去。”
韩说歪歪脑袋:“哥哥~”
“哎~”韩嫣高兴了,“乖哦,哥哥给你做去。”颠颠地又做了一碗蒸蛋,看火等鸡蛋熟的时候,突然想起来,这小子怎么突然变得这么聪明了?
―
时间进入仲夏,农历五月,已经很有些热了。庄子上有人得了疥疮,皮肤极是难看。韩禄上报,韩嫣听了便说:“请个大夫来瞧瞧吧,别再是疫病就不好了。”医疗卫生条件差,小病也容易变成大病,要是个传染病就更糟了,这个庄子说不定都得给烧了。韩嫣可不希望自己好不容易建起的家园给毁了。大夫来瞧,看过了说是不严重淋上石灰汁,多洗两次就好了。一群人才松了口气。
这时,韩嫣才知道汉代已经有了石灰了。
如果觉得伴君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我想吃肉小说全集:伴君, 我把外挂修好了, 于归, 宝玉奋斗记, 女户, 穿越生存记录贴, 醉卧美人膝, 奸臣之女/大家认为爹太抢戏, 非主流清穿, 诗酒趁年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