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书农”或“书农在线书库”即可找到本站在线阅读全本小说。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书农在线书库,提供经典小说九重紫免费全文阅读。
第一百三十二章见面
宋墨帮着母亲盘点家中的夏季的租子,没打算去找顾玉,顾玉自己找上门来。
“天赐哥,您的事都忙完了?”蒋家出来,宋家义不容辞,顾玉进宫找了几次姨母,万皇后告诫他不要乱来,还告诉他,宋家肯定要上下打点一番,让他这段时间不要找宋墨,被得看到了什么不应该看到的,反让宋家的人对他心罅隙,如果宋墨有什么事要他帮忙,自会找他的。他这才没有像从前那样隔三岔五的来串门。
现在蒋家的事已告一段落,他自然也就没有忌讳了。
“差不多忙完了。”宋墨和他去了隔壁的宴息室,“你今天怎么有空过来?”
顾玉最初是跟着宋墨的人习武读书的,他的改变让人为之侧目,云阳伯亲自来宋家道过谢之后,将顾玉领了回去,请了人在家里教顾玉。
“我说我要来看看你。”顾玉毫不客气地坐到了罗汉床上,从床几上拿几个苹果就“咔嚓”咬了一口,道:“这是哪来的果子?怎么这么难吃?”随即高声喊着自己的小厮“白雀”,“去家里把前两天我宫里顺来的那筐梨子搬来。”回头对宋墨道,“新上市的秋梨,外面还没得卖的,不怎么甜,水份倒还挺足,比你这干果子好吃一点点。”
这家伙吃喝玩乐是祖宗,宋墨也懒得和他计较,叫了个小厮随白雀去云阳伯府搬梨子。
顾玉就斜着身子低声问宋墨:“辽王那里,还没有联系上?”
宋墨道:“我爹和三驸马在议这事。”
顾玉不以为然地“嗤”了一声,道:“照我说。根本不用伯父出面,我和你去趟辽东就是了。就凭你我俩人住那里一站,他现在是王爷又怎么样?要是不给我们面子,照样打他个鼻青脸肿。谁怕谁啊?”
宋墨也是这么想的。
可父亲跑前跑后的,他又不好驳了父亲的面子,就是母亲也说:“难得你父亲这样上心。你就让他试一试。横坚那边有你外祖父的几个部下,你舅舅们过去,他们多多少少也会照顾一二。你多留心就是了,万一你父亲那边没有消息,你再亲自去趟辽东也不迟。你舅舅他们恐怕要在路上走一、两个月,不比你快马加鞭,能在他们前头赶到辽东。
这话却不好当着顾玉说。只道:“这事是能用拳头解决的吗?你可别忘了,下旨的是皇上!”
“是啊!”顾玉皱着眉头,“就连我姨母也奇怪了,说皇上从前可不是这样多疑的人。”他说着,左右瞧了瞧。见四下无人,声音却压得更低了,“皇上昨天突然指着我姨母问,你是谁?怎么跑到我宫里来了?”
宋墨心中一跳,忙朝四周看了看。
早就听说皇上记性不好了,可连皇后都不认识得了……
“这话是谁跟你说的?”他声音有些紧。
宋墨一向有点冷漠,顾玉没有听出来,道:“当然是我姨母说的啦!我姨娘忧心忡忡的,说现在不过是不认识人。要是阁老集议的时候连自己都不记得自己说了些什么,那可就糟了!”
万皇后这是借着顾玉给他们家传话吧?
宋墨点了点头,道:“所以你这些日子也收敛一点。”转移了话题。
顾玉缩了缩脖子,道:“我也这么想!”然后叹道,“还是辽王那家伙聪明,明明可以不用去藩地。却一溜烟地跑了,留下太子整天被皇上挑刺。”
宋墨笑道:“玉不琢不成器。皇上这也是爱之深,责之切!”
“这种爱不要也罢。”顾玉罢了罢手,对这个话题也失去了兴趣,道,“这账目什么时候能看完啊?景国公终于请封张宗耀为世子了,他们家请了广联社的曾楚生在家里唱戏,我们到时候去他们家听戏吧?”
圣旨下来,张家人肯定要庆祝一番的。
宋墨听着心中一动,想到了张原明娶的是济宁侯府的魏氏……
他不动声色地道:“还请了些什么人?”
“不知道。”顾玉从来不关心这些,请谁来他都不怕,他都没什么顾忌,“来来去去总不是那些人。”
“行啊,到时候你来叫我吧!”
顾玉高高兴兴地走了。
宋墨跟专司各府应酬的回事处说了一声,到了那一天,拿了张家送来的请帖,和顾玉去了景公国府。
两家都是国公府,按制布置,格局大小都差不多,只是英国公府进门就是正厅,后面是上房,花园在东路,日常起居在西路,而景国公则进门是花园,正厅在西路,后面是上房,日常起居在东路。他们去西路给景公国请了安,直接去了花园。
戏台早就搭好了,还没有到开唱的时候,旁边山房里的赌局却早就开始,人声鼎沸,喧天嘈杂,不时传来几声哄然的喝彩声,倒显得戏台这边有些冷清。
顾玉笑道:“肯定是张季贤设的局!”
张续明,字季贤。是宁德大长公主的外孙女婿,和宋墨是一表三千里的亲戚。
宋墨笑道:“我看你不是来听戏的,是来赌钱的。”
顾玉嘿嘿笑,和宋墨耳语:“钱多人傻,我不和他们玩几把赚点零花钱也是个傻子!”
宋墨失笑,却拉了他:“今天是张宗耀的好日子,我们怎么也要和正主儿道声贺吧?你陪着我去见了张宗耀再说。”
像这样的赌局输赢不过千把两银子,顾玉还没有放在眼里,他要想赌,自会去京都最大的赌坊,和扬州来的盐商,广东来的行商赌,但这里大家身份差不多,钱虽赌得小,但也有另有一番乐趣。他也很喜欢在旁边跟着起起哄。不过宋墨开了口,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拒绝的。
过赌局而不入,顾玉拉了个小厮问张原明在哪里。
今天来的都是贵客,小厮忙殷勤地道:“我们家世子爷的舅弟济宁侯和延安侯家的四爷过来了。因是孝期,济宁侯见过世子夫人就要回去了,我们世子夫人就请了世子过去说两句。应该很快就会出来了。”
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啊!
宋墨嘴角含笑,猜着张原明肯定是会送魏廷瑜出门的,和顾玉慢慢往垂花门去。
顾玉心中纳闷不已。
张原明比他们年长十多岁,为人又很木讷、胆小,根本和他们玩不到一起去。瞧宋墨这样子,却是专为他而来。
他不由低声问宋墨:“你有什么事要找他?”
宋墨知道顾玉很聪明。但他反应这么快,还是让宋墨微微有点惊讶。
他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我表现的这么明显吗?”反而让顾玉不好再问下去。
走到垂花门前,他们正好遇到张原明送了魏廷瑜和汪清海出来。
看见宋墨和顾玉,三个人都愣在那里。
魏廷瑜和汪清海是不认识,张原明是没有想到。
还是宋墨主动和张原明打招呼。三个人这才回过神来。
张原明忙宋墨和顾玉引见魏廷瑜和汪清海,可请一说出口,这才想到魏廷瑜已经是侯爷了,应该向他引见宋墨和顾玉才是,可宋墨和顾玉却一个是英国公府的世子爷,一个是万皇后的外甥,魏挺瑜就算已经是侯爷了,若论尊贵,只怕和这两位也无法相提并论……想一想。稍稍释然。
魏廷瑜和汪清海却没想这么多。
英国公世子,那是个和他们相隔十万八千里,可望而不可及的人;顾玉,京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前者是以他们的身分和地位不可能有集结,后者是以他们的为人和品性不屑于打交道。但此时遇到了,两人忍不住打量起宋墨和顾玉来。
宋墨穿了件玉带白的直裰。腰间坠着了个香囊和块羊脂玉的玉佩,精致的眉眼如山峦迤逦,平静的眸子如潭水深幽,气度高华,举止优雅,这样一个本应该让人望之即应该心生好感的美少年,嘴角含笑地站在那里,却如高山流川,沉静中带着股泰山压顶般无竖不催的气势,让人不敢小视,齿白唇红的顾玉站在他的身边,如浩瀚的夜空和明亮的星子,光彩完全被宋墨所掩盖。
两人不由面面相觑。
宋墨也在打量魏廷瑜和汪海清。
魏廷瑜十七、八岁的样子,穿了件月白色的细布直裰,因为戴着孝,袍角缀了块巴掌大的麻布,剑眉星目,高大挺拔。汪清海比魏廷瑜大一、两岁的样子,穿了件宝蓝底紫色团花的直裰,鼻直口方,面色微黎。难得是两人都目光清澈,一看就是那种受过良好教育,一帆风顺长大的人。
宋墨和魏廷瑜寒暄:“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了济宁侯和汪四爷。戏还没有开锣,怎么不多坐一会再走?听说今天是请了广联社的曾楚生唱戏——他自得了喘哮之后就很少亲自登台了,景国公府能把他请来,十分难得。两位何不听了戏再走?”
他的声音温和,语气亲切,让张原明受宠若惊,忙道:“是啊,这样的机会不多,你们何不听了戏再走?”
能和英国公世子爷结交,魏廷瑜何尝不知道机会难得,可他正在守制。
犹豫半晌,他还是面露遗憾地婉言拒绝了:“多谢英国公世子爷的好意,只是我正在守制,实在是不方便久留。若有机会,我来做主,请英国公世子爷聚聚。”神色虽然有些拘泥,但几句话倒也说大方得体。
第一百三十三章赌钱
宋墨听了魏廷瑜的回答,暗暗点头。
他一面和魏廷瑜等人往外走,一面和魏廷瑜寒暄:“你平时都有些什么消遣?”
魏廷瑜恭谨地道:“平时在家读书、写字,也没有什么消遣。”又客气地问宋墨,“不知道英国公世子爷平时都有些什么消遣?”
张原明听得满头大汗。
有这样说话的?
没等宋墨回答,他已急急地在一旁补充:“我这内弟喜欢骑射!平时常在宣武门外的护城河边溜马!”
京都居,大不易。并不是每家的宅院都能跑马的。
“哦!”宋墨一听来了兴趣,略一思索,对顾玉道:“要不我们明天和济宁侯一起去护院河边溜马吧!”
顾玉哪里还看不出来宋墨这是有意要亲近魏廷瑜,他断然没有不配合的道理。
“好啊!”他高声笑着,对魏廷瑜道,“那我们说好了,明天卯初,不见不散!”
魏廷瑜和汪清海愕然,四目相对,都在对方的目光中看到了几分忐忑。
张原明还以为是魏廷瑜投了宋墨的眼缘,闻言大喜,忙替魏廷瑜答道:“到时候一定去!”
宋墨微微颔首,神色矜贵又从容,让顿生珠玉在侧之感,让魏廷瑜和汪清海更是愁眉苦脑。
汪清海索性拉了拉张原明的衣袖。
张原明只是从小不受母亲袁夫人的喜欢,样子又憨厚,家中大大小小的事都论不到他开口说话。这才给人一种痴呆木讷之感,实则并不愚蠢。
他悄然慢下了步伐,和宋墨、顾玉渐渐拉开了一段距离。
汪清海立刻凑了过去:“姐夫,我们哪能和英国公世子、京都的小霸王相比……到时候只怕会丢丑!”
既然是溜马。少不得要跑上一圈。
魏廷瑜的坐骑是匹很普通的山东枣红马,他的坐骑则是四年前他的父亲延安侯赏的,早已年迈……
张原明一听就明白过来。他要想了想,低声道:“这件事你别担心,送走了英国公世子,我们回头再仔细商量。能够和英国公世子结交,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
汪清海何尝不明白,忙不迭地点头。
谁知道宋墨和顾玉会把他们一直送到大门口,他们没有办法。只好上车围着景国公府绕了一圈,又重新回了景国公府。
张氏兄弟的关系非常错综复杂,张原明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这件事,在自己内宅的书房等着魏廷瑜和汪清海。
“我已经让人给你们从我们家马棚里寻了两匹上好的蒙古马,你们这就把马牵走。”他低声嘱咐两人。“今天下午你们就去护城河那边试试马,有什么不妥的,立刻差人来告诉我。一定要给英国公世子爷和顾玉留个好印象。”随后又嘱咐两人,“你们要记住了,明天你们是陪客,不要逞强和英国公世子、顾玉分个什么胜负,知道了吗?”
蒙古马是最好战马之一,有这样一匹坐骑,魏廷瑜对明天的溜马满怀信心。
“姐夫放心。”他笑道。“他们两个小孩子,身份又尊重,我们怎么也不会和他们一般见识的。”
“你想和他们一般见识也得有那个本事才行啊!”汪清海听着有些啼笑皆非地,道,“你恐怕还不知道吧?英国公世子最少也能拉三石的弓,他的坐马叫‘飞度’。是匹乌孙马,据说可以日行千里,是定国公送给他的十岁生日礼物。宋家还有好几匹胭脂马和焉耆马,其中最有名的是红玉、浮云、赤电、绝尘和平山。我们家的那匹绝群,就是借着宋家的一匹胭脂马育的种,和宋家的红玉是由同一匹母马孕育而成。”
别的他不知道,可汪家的绝群,却是他眼亲见过的,高大健壮不说,跑起来风驰电掣,让他羡慕不己,曾在心里暗暗许愿,哪一天也要想办法弄一匹像绝群这样的好马。
魏廷瑜干笑。
张原明趁机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你以后事要多留个心眼才是。”
他这个姐夫待他很好。
魏廷瑜忙恭声应“是”。
张原明又叮嘱了两人几句,这才将两人送了出了门。
宋墨正和东平伯周少川的幼子周谨平,永恩伯冯建安的嫡长孙冯治,广恩伯世子董其在扯牌九。
桌上已经堆了一大堆碎银子和银票,最少也有两千两。
顾玉、张续明等一帮勋贵子弟围赌桌旁观看,却鸦鹊无声,落针可闻。
周谨平二十来岁,五官周正,只是一双眼睛骨碌碌直转,让人觉得他这人很狡猾,有些靠不住。
他摸了摸手中的牌,望了一眼神色悠闲地坐在太师上,随意看了看手中的牌即扣在了桌上的宋墨,又望了眼脸色铁青的冯治和面色凝重的董其,再次摸了摸手中的牌,将手中的四张牌丢了出去,高声道:“我不跟了!”
两张和牌,一张六点,一张五点,可以扯出一副双鹅,一副虎头。
双鹅仅次于至尊宝、双天等牌,排在起来,说是想看看。”
既然进了府,他什么事能瞒得过自己?
他这么做的用意何在呢?
不知道这件事与窦昭有没有关系?
还是仅仅他想看看?
宋墨沉吟道:“先不要打草惊蛇。让那两个小厮好生服侍陈先生。”
陈核应诺,退了下去。
宋墨站在窗前,望着窗外似锦的繁花,沉默良久。
第一百三十四章秋围
窦昭觉得自己这段时间有点杞人忧天。
纪咏每卯时即起,亥时才歇。不是读书就是写字,偶尔会在鹤寿堂的院子里转一转,连鹤寿堂的门都不曾出过,更不要说闯什么祸了。
或者正是因为他对学问这么认真,所以才会小小年纪就考中了解元的吧?
窦昭猜测,不时嘱咐素心多多留意纪咏的饮食起居,尽量给他一个比较舒服的环境,这样也利于他举业。
纪咏很快感到了待遇的变化,开始要求素心:“我不喜欢吃鸡皮,以后烧鸡,把皮都去掉。”又或是道:“白菜怎么会有梗?”
这些都是小事,素心一一满足。
纪咏摇着扇子去了法源寺。
窦昭甚是奇怪。
素心皱着眉道:“纪公子说快到中元节了,他要去找图印方丈论论佛法。”
出去散散心也好!
窦昭笑道:“他还在这闲功夫。”
被窦昭派去服侍纪咏的小丫鬟快口无心地道:“纪公子每天在屋里研究佛法,说这次去法源寺,定要把握图印方丈说的哑口无言,跟着他还俗不要!”
窦昭愕然,道:“他这些日子难道没有读《四书五经》吗?”
小丫鬟哪里分得出来,只知道纪咏每日伏案几个时辰:“嘴里常念着什么嘛呢,什么大自在之类的话。”
窦昭气倒,吩咐素心:“以后我们吃什么他吃什么?母鸡没有皮,那怎么长一身鸡毛。”
素心也很气愤,觉得他辜负了大家的一片诚意。
结果纪咏在法源寺住下了。据说每日跟图印方太,把附近圣寿寺、舍利寺、崇因寺,洪济寺,甚至是隔壁灵璧县的大方寺等几家禅院的长老都吸引了过来。法源寺热闹得像庙会似的,窦家做什么菜饭与他一点影响也没有。
难道这个家伙真的是圆通法师?
窦昭忍不住的想。
他没出家之前要引诱人家的长老出家,等他出了家。又要引诱着皇上出家,这还真就符合他的性格。
只是不知道前一世是谁让他出的家?
或者,只是她不知道而已。
像他这么能闯祸的家伙,想必纪家也会对他三缄其口吧!
她接到了陈曲水的来信。
他在信中写道,纪咏还没有号。但他从小就很聪明,读起书来一目十行,宜兴无人能及。小小年纪就有神童之称,纪家上下对他十分的宠溺,他一路顺风顺水地长到了今天。要是他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就是特别的顽皮,别的孩子最多上树掏个鸟巢。下河摸个鱼之类的,他看了《山海经》就要去登天台山,读了《出师表》后就要做木牛流马,听了徐福带着五百童男童女去蓬莱求仙的故事,就有家里炼丹,差点把纪咏给炸了。
那时候他才九岁。
纪老太爷打又舍不得,骂又没有用,左右为难,只好禁了他的足。关和纪咏叹约法三章,只要他能考取进士,以后他想怎样就怎样。但在没有考取进士之前,要按部就班地在家里读书写字做学问,哪里也不能去。
他欣然答应,花了三年功夫就考中了举人。人虽傲气,却也稳重多了。纪老太爷这才让他带了护卫、小厮四处游历……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窦昭不由额头冒汗。
窦家老太爷到底知不知道自己给了纪咏怎样的承诺啊!
宋墨用一副杂五赢了董其一副双鹅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京都。
蒋氏走进颐志堂的时候,宋墨正在练习射箭。
他身若青松,手若磐石,拔箭、引弓,发箭,矫健有力同,一气呵成。
蒋氏不由“咦”了一声,目光落在了儿子手上弓箭。
弓身乌黑,形成古朴,看不出是什么材料,弓臂上绕着粗粗的牛筋,弓弦却细若发丝,闪着暗哑的光芒,一看就知道此弓非凡品。
“你怎么把你大舅送给你的射日拿了出来?”她的目光扫过弓身,仿佛看到的是已逝兄长面容,声音都柔和了几分,“你平时不是说这弓太打眼了吗?”
宋墨从描金箭壶里抽出一只雕翎箭,“铮”地一声射中了靶心,这才缓缓地放下弓,轻声道:“这张弓比较随手……我得保证随心所欲才行。用这张弓更有把握!”
什么叫随心所欲?
蒋氏微愣,正想问个仔细,见宋墨已将手中的弓交了一旁服侍的陈桃,并接过了陈核递上的帕,一面擦着汗,一面道:“您怎么过来了?您今天可好些了?”又道,“天恩呢?他不是说陪着你的吗?怎么没见他的人影?”
“哪有那么娇贵?”蒋氏道,“我不过是一时太过劳累,如今吃了杨御医的药,又休养了这几天,早就好了。”
宋墨扶着蒋氏在一旁老槐树下的石桌坐下。
“天恩去了学堂。”蒋氏接过儿子亲手奉上的茶,笑盈盈地道,“我又没有什么大碍,总不能为为了我耽搁了天恩的课业吧?”说到这里,她想起自己此行的目的,不由面露几分迟疑。
宋墨笑望着母亲,耐心地等着母亲说话。
蒋氏斟酌再三,这才委婉地道:“我听说张宗耀承袭世子的时候,张家请了广联班来唱戏?”
宋墨大笑,直言道:“娘亲,您是想问我和董其赌钱的事吧?您放心,我知道分雨的。”说着,他笑容渐敛,“你若允文戏武,朝野称赞,皇上只怕会担心的睡不着觉;可你若是事事推不上前,皇上又会觉得你太窝囊。这中庸之道,的确是天下第一难事。”
蒋氏不由沉思。
宋墨陪坐在旁边静静地喝着茶。
风吹过树梢,沙沙做响。
宋墨思绪飘得有点远。
他想到前几天陈核跟他说的:“陈先生在查云南抚巡王行宜。”
王行宜是窦昭继母的父亲。他为什么要查王行宜呢?
他是不是要好好查查窦昭呢?
念头一起,立刻被他压了下去。
朋友贵在相知,他若是去查窦昭,那他变成什么了?
可为何这个念头是如何的诱人呢?
他有些不案地喝了口茶。却不知道怎地,被茶水呛得连连咳嗽起来。
“小心点。”蒋氏拍着儿子的背,心痛道。“你练箭,是不是为了过些日子的秋围?”
皇上每年会在秋季举行狩猎,勋贵之家都会选了十五岁以上的子弟随行,皇上也可趁机考核他们的骑箭,以此来提拔人才。
宋墨生下来没几天就被封了个世袭的四品指佥事,还没有学会走路就开始参加春秋两季的狩猎,不过直到九岁的春天才开始参加狩猎骑射。
第一次参加秋围。他骑马得了第二,射箭得了第五,勋贵子弟中,他排名第一,而且是所有参赛者中年纪最小的。而且也是这几年来贵勋子弟最好的成绩。
皇上十分的高兴,觉得勋贵之家后继有人,赏了他一座五十亩地小田庄。
他的风头盖过了前三甲。
接下来的两年他都得了第一。
太宗令、皇上的叔父裕王喝多了曾在皇上面前嘟呶:“我看不应该再让英国公世子参加骑射的比赛了,免得坠了其他子弟的士气。”
皇上听了哈哈大笑,却将腰间块和田玉的玉佩丢给了宋墨,还道:“宋墨,给我把他们都死死地压在后面。”又高声对在座的王公大臣道,“谁能比过宋墨,朕赏他一个金吾卫副挥使。”
听到母亲问起。宋墨点了点头,沉声道:“皇上到底对我们家怎么想的,要试试才能知道!”
蒋氏听着顿时眼眶微湿:“都是娘亲连累了你们!”语气中带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娘亲,您说的是什么话!”宋墨忙揽母亲的肩膀,“您只看到我现在的艰难,怎么不想想大舅在的时候带给我的荣耀。不说别的。就是我这张弓,还有骑的飞度,身边的护卫……”
蒋氏心中大慰。
“娘亲再不可说这样的话了。”宋墨轻声对蒋氏道,“有三舅在,最多十年,蒋家就会东山再起,我们要帮着舅舅他们打气,帮他们重回朝廷才是,可不能说这样的丧气话。”
蒋氏重重地点头,眼泪却忍不住扑扑落下。
过了八月十五,风吹在身上就冷了起来。
今年秋狩的围场设在了怀来。
宋墨他们到达的时候,皇上的亲卫已扎好了营帐。
太子打着喷嚏走了过来:“天赐,你今年怎么样?要不要我帮你找把好一点的弓?”
他比宋墨大十二岁,长得高高瘦瘦,白白净净,有双和皇上一样的浓眉和高挺的鼻子,每到秋天就喷嚏不断,到了围场就更厉害了。秋围对他来说不是乐趣,而是在受罪。
在宋墨看来,他的性格有点绵柔,像个教书先生而不是个太子。
跟着太子身边的是太子的表弟、会昌伯十六岁的世子沈青。
他调侃宋墨:“金吾卫副指挥使,五万两银子一个啊!”
皇上说出谁要能赢了宋墨,就赏他一个金吾卫副指挥使的话之后,他们这些人就曾在私底下开玩笑,不如贿赂宋墨,让他在秋围上输给自己……
宋墨笑道:“赢了我容易,问题是这赛场上不止我一个人啊!”
沈青气馁。
太子呵呵地笑,对宋墨道:“你别管他,他这几天绞尽脑汁就想着怎样在秋围上得个名次。若是那名次那么好得的,你们又何必扬言五万两买宋墨输……”正说着,有人慢慢地走了过来,恭敬地给太子行礼:“殿下!”
百度搜索“书农”或“书农在线书库”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完本小说。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书农在线书库,提供经典小说九重紫免费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