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农在线书库收录经典全本小说九重紫在线全文阅读,简单快速无弹窗免费小说阅读网站

九重紫在线阅读

最新章节:第158-159章及笄 作者:吱吱  回本书首页  小说TXT下载
百度搜索“书农”或“书农在线书库”即可找到本站在线阅读全本小说。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书农在线书库,提供经典小说九重紫免费全文阅读。     第一百五十八章及笄

    且不去说崔九媳妇的这些小心思,崔十三从厨房里出来,碰到了大堂兄崔大。

    崔姨奶奶的父亲——崔家老太爷还在,几兄弟都没有分家,到了孙子辈,就按照出生大小叫了大郎、二郎……大郎、二郎出生的时候崔家还只是刚刚能吃饱,都没读过书,等到崔家日子渐渐过起来了,地契上要划押,担保要按手印的时候,才发现这个“郎”字实在是不好写,索性就叫了崔大、崔二。

    从兄弟几个论下来,等崔十三能在离村二十里的私塾启蒙时,大名就叫了十三。

    看见崔大,崔十三很是惊讶。

    崔大自从帮着窦昭管理田庄之后,全家都搬到了田庄上居住,不是逢年过节不回来。这年冬盘点的日子早过了,小年还有十来天的……他不由道:“大哥,您今天怎么有空回来?”

    崔大嘿嘿地笑,道:“这不快到四小冇姐及笄礼了吗?我回来和咱爷爷商量商量,看我们庄子送些什么东西好?”又扬了扬中一条两尺来长的大青鱼,指使崔十三,“提到厨房去,蒸了给咱爷爷下酒。你也来陪着喝两盅。”

    窦昭一共有十二个田庄,全归崔大管。她及笄,有田庄的庄头听说她铺子的管事们都在寻思着给她送及笄礼,一下子坐不住了,纷纷来找崔大:“同在四小冇姐手下当差,没道理那些铺子的管事送礼我们不送?”

    崔大觉得有道理,只是这方面一向没有什么主见,崔大媳妇就给他支招:“回去问老爷子,而且崔十三也在家。”他这才匆匆地赶了回来,有了让崔十**着喝酒的话。

    崔十三还不知道主意又打到他身上来,只是想着回真定前被范文书拉着把京都的古玩铺子都逛了个遍就觉得脚好像又开始隐隐生痛,不由嘀咕道:“怎么走到哪里都在说这件事?”

    崔大没有听清楚,还以为他不愿意自己指使,唬着脸就朝着他的头拍了一下:“怎么?在京都住了两年就翘起尾巴来了?大哥都使唤不动了?还不快去!”

    “没有,没有!”庄稼把势的手搁在什么时候都有劲,崔十三被打得呲嘴咧舌地,忙接过了青鱼,“我这就去,这就去。”

    崔大望着崔十三的背影露出了个憨hòu的笑容,转身去了崔老太爷住的正屋。

    崔老太爷抽着汉白玉嘴的铜烟斗,半晌才道:“那些庄头都怎么说?”

    “说什么的都有!”崔大无奈地道,“有的说到银楼兑二十两银子打副头面,还有的说最好买些古玩字画什么的,还有的说不如各送各的,一起去就行了……”

    崔老太爷这几年才不用下地了,平常庄户人家走动也就是送两尺青布红布什么的,哪里有什么好主意,想了想道:“要不,去问问你大姑?”

    崔大摸着头:“去问过了。大姑说,不用这么麻烦,送两双鞋冇袜就够了。”

    崔老太爷也没折了。

    正好崔十三进来。

    崔老太爷忙拉了崔十三炕上坐,问他:“你都说说看,京里的人遇到这种事,都送些什么好?”

    崔十三笑道:“难怪京里就没有小户人家啊?”

    “这到也是。”崔老太爷失笑。

    崔十三对崔大道:“我看大哥不如就让那些庄头各送各的……你总不能挡了别人的风头吧?”

    崔大点头:“是这个理。”看着崔十三的目光越发的殷勤。

    崔十三窘得咳嗽了一声,这才道:“大姑奶奶说的话也有道理。我们家不如就做几双鞋袜,再送两件稀罕玩意算了。”

    “什么稀罕玩意?”崔老太爷和崔大目光炯炯地盯着崔十三。

    崔十三回房拿了个锦盒过来:“这是我从纪氏的铺子里淘的,叫万花筒……”然后拿出来示范给他们看。

    崔老太爷顿时两眼发直,问:“这得多少银子。”

    “三十两。”崔十三道。

    范文书在京都的古玩店里淘了尊莲花翡翠玉洗,花了三十两银子,他也照着给窦昭准备了这件礼物。崔老太爷一哆嗦:“这么贵啊!”东西却抓在手上不放了,而且迫不及待地喊着“崔四他媳妇。”把妥娘给招来了。

    “这东西你收送。”崔老太爷连锦盒一起塞给了妥娘,“这是我们家送给四小冇姐的及笄礼,你再带着你几个嫂子、弟妹帮四小冇姐做两身衣裳,银子找你母亲要。到时候你和你大嫂带着老九的媳妇一起去城里给四小冇姐请安。”

    崔九的岳父曾经在县衙里做过几年的门子,崔九媳妇在崔家算得上是有见识的人,崔老太爷这才让她跟着去给窦昭祝贺。

    崔大和崔十三做梦也没有想到崔家老太爷会中途拦胡,目瞪口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可惜那东西已经被妥娘手脚麻利地收拾好了。

    “爷爷……”崔十三欲哭无泪。

    崔老太爷却老神在在地道:“不就三十两银子吗?你等会向你奶奶要就是了。你们年轻小伙子的,明天跑趟州府就行了。”然后大手一挥,吩咐妥娘:“快摆饭吧!下地的人也该回来了。”

    崔大和崔十三还能说什么,草草扒了几口饭,连夜往州府里赶,好不容易抢在纪氏铺子关门过年之前买了一对琉璃碗和一尊巴掌大小的玳瑁香炉,两人这才松了口气。

    待到了正月初九,崔大、崔十三驾着马车,带着崔大媳妇,妥娘和崔九媳妇去了县城。

    路上,他们看到了好几辆做工精良的黑漆齐头平顶的马车。

    崔九媳妇在城里住过几年,奇道:“今天怎么这么多的马车?”

    这种马车可不是人人都坐得起的。

    崔大媳妇和妥娘也挤在车窗旁朝外张望。

    “哦!”妥娘看到个熟悉面孔,笑道,“那是鲁知府家的马车,想必是鲁夫人来参加四小冇姐的及笄礼了。”

    “四嫂连知府家的人都认识啊!”崔九媳妇不掩自己的羡慕,道,“鲁夫人肯定是来帮四小冇姐簪钗的!”

    “我不过是上次来给四小冇姐问安的时候遇到过鲁大人的车夫而已。”妥娘忙解释了一番,道,“四小冇姐及笄,未必会安排鲁夫人簪钗!”

    “不安排鲁夫人安排谁?”在崔九媳妇瞠大了眼睛。

    在她的心里,能让鲁夫人帮着簪钗,已经是很荣耀的事了。

    “窦家的夫人多的是。”妥娘只是觉得凭鲁夫人,还没有资格帮窦昭簪钗,她含含糊糊地道,“谁知道会安排哪位夫人帮着簪钗。”

    说话间,马车已到了窦家的侧门,妥娘和崔九媳妇就听见一向不太说话的崔大突然骂了一声,道:“……这个田富贵,竟然弄了对锦鸡给四小冇姐做贺礼!”

    几个人不由齐齐望过去,就看见个大胖子一左一右提着两个鎏金鸟笼,鸟笼里各装了只色彩斑斓的雄鸡,在众人的注目下,满脸得意地跨进了窦家的侧门。

    “真的是锦鸡!”崔大媳妇惊呼。

    旁边的人也都嗡嗡地议论着:“……这人是谁啊?竟然送了对锦鸡!”

    “好像是东头田庄上的庄头田富贵!”

    “他从哪里弄得?真有办法!”

    崔大呵呵地笑,对崔十三道:“这下田胖子出名了!”

    崔十三也笑了起来:“看不出来,这胖子挺会办事的。”想着要不要把冇这人给拎到京都的铺子里去,他的生意越来越好,得找个得力的帮手才行。

    念头闪过,身后传来一阵骨碌碌的马车声,赶车的人有些嚣张地大声喊着:“让一让,济宁侯府的马车,前面的,让一让!”

    那声音如巨石投入了小河里,侧门前立刻喧闹起来。

    “是四小冇姐婆家来人了!”

    “不愧是侯府,你们看那马,真雄壮!”

    “一共来了三辆马车呢!”

    大家一面议论纷纷,一面忙着给魏家的人让道。

    那边窦家得了信,打开了大门。

    马车停在了大门前。

    青衣的家丁捧着锦盒一件件地往里搬。

    “不知道送的是什么?”侧门的人踮着脚伸着脖子朝那边张望,“好多啊!”

    “那当然!”旁边的人接了话茬,“也不想想那是什么人家!侯府啊!我们四小冇姐以后可是要做侯夫人的人!”

    “那是,那是!”

    这边的惊叹还没有完,那边有人嚷着:“快看,快看,又有马车过来了。”

    众人的目光被吸引过去。

    在院的窦昭却是雀跃地出了正房,一把就抱住刚刚走进垂花门的六伯母纪氏。

    “六伯母!”她眼角眉梢都是掩饰不住的欢喜,“您怎么来了?之前怎么也不说一声?”

    纪氏望着又长高了些的窦昭,满脸宠溺地揽住了窦昭的肩膀:“我要是提早说了,你能这么高兴吗?”

    窦昭嘻嘻地笑。

    旁边的丫鬟、媳妇、婆子们也都笑了起来。

    十五岁的生辰还没有到,窦家已到处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纪氏侧了侧身子,把身后的一个少女介绍给窦昭:“这是我的侄女,闺名令则,比你大三岁,我特意把她带来引荐你们认识认识。”

    窦昭顿时如闻雷击。

    纪令则,就是那个和窦德昭私奔的纪家表姐。

    她不由眨了眨眼睛,这才看清楚眼前这位亭亭玉立的少女。

    如墨的青丝只有一根镶南珠的钗簪绾着,肌肤温润如玉,容颜秀丽如峰,更有种空山灵雨般淡雅的气质,让人见之难忘。

    “纪表姐!”窦昭曲膝给纪令则行礼,心里却苦笑不已。

    这个时候的纪令则还没有嫁人,但已与湖州韩氏的六公子订亲。

    第一百五十九章远客

    见窦昭打量她,纪令则落落大方地朝着窦昭点头微笑,趁机也将窦昭看了个清楚。

    高挑的身材,穿着件半新不旧的墨绿色杭绸小袄,鹅黄冇色镶襕边的马面裙上绣着挖云纹。她身姿如松地站在那里,一双眼睛寒星般流光溢彩,璀璨夺目,如株凌寒盛放的梅,而不是那娇柔桃梨杏李。

    女孩子少有这样的风姿。

    纪令则不由在心里暗暗地赞了一声,对窦昭生出十二分的好感来。

    她曲膝还礼,笑道:“不速之客,打扰,打扰!”

    是什么样的勇气,让一个女子可以置名声、性命于不顾,和一个比较自己还要小一岁的男子走!

    虽然知道窦德昌为她止步于翰林院也不曾有过半分的后悔,虽然知道纪令则嫁给窦德昌之后夫妻恩爱,幸福美满,但在她做出那样决定的时候,她肯定是看不到以后的路的。

    窦昭一直对前世那个只见过几面却无缘深交的十二嫂非常的好奇。

    没想到今生竟然会在自己既然举行及笄礼的时候认识。

    她热情地将六伯母和纪令则迎到了祖母去。

    祖母拉着纪令则的手不停地称赞:“这闺女,长得可真好!”又问她多大了,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平时都做些什么消进”

    纪氏则悄声对窦昭道:“你的辈份高,平日又没有什么走得亲密的姐妹,我特意带了令则来,让她做你及笄礼的赞者如何?”

    六伯母待她真如亲生女儿一样!

    窦昭自然是连声称好。

    纪氏笑道:“那我晚上跟她说。”

    “多谢六伯母。”窦昭向她道谢。

    纪氏拍了拍她的手,颇为感慨地道:“一直担心你在真定过得好不好,现在见了面,才知道是我多心了。有时候,女孩子不要太要强,该软的时候就软。”有句话她没有说出来

    明明有父有母有亲眷,却像那地里的野菜自己长,看着太让人心疼。

    “你六伯母的话有道理。”不知道什么时候祖母巴经和纪令则说完了话,笑着接腔道,“魏家的来给你送及笄礼,你一句“多谢,就把人给打发走了,侯爷知道了,心里怎么好过?平时那么机灵的人,怎么关键时候就糊涂了?”

    既然已经决定和魏家撒清了,不如趁早让两家的关系淡下来。

    窦昭笑着敷衍祖母:“知道了!”

    祖母哪里看不出来,无奈地摇头:“你这孩子!”

    纪令则就在一旁劝着祖母:“妹妹年纪轻,面皮子薄,您也不必这样求全求满,等过两年就好了。”

    祖母连夸纪令则懂事。

    纪令则展颜微笑听着,大家闺秀的端秀扑面而来。

    窦昭不由在心里道,难怪窦德昌会喜欢上纪令则。

    不知道前世窦德昌是什么时候喜欢上纪令则的?

    他们私奔之前,没有任何的征兆。

    今生,他们冇还会互相喜欢吗?

    窦昭有些怔忡,情不自禁地道:“纪表姐,十二哥他们怎么没有跟着你一起回来?”说完,才惊觉自己说错了话,不由打量六伯母和纪令则的神色。

    两人都没有露出任何的异样。特别是纪令则,笑道:“你十二哥本来是要回来的,结果姑父听说见明到了京都,还在顺天府学附近租了个宅子刻苦攻读,就带着你十一哥和十二哥过去,让你十一哥和十二哥也在那边读书。”

    窦昭连忙点头。

    纪令则笑道:“我早听姑母说这边有座花房,不仅茶花开得好,建兰、牡丹也有异品,不知道能不能去看看?”

    因为花房是窦昭的,因而祖母最喜欢别人说这花房了。

    她老人家闻言立刻两眼笑得眯了起来:“这是我们寿姑养着玩的,得不得你这样称赞。你要是有兴冇奋,让寿姑陪你去就是了。”说着,喊了窦昭,“你陪着纪小冇姐去走走,看纪小冇姐喜欢什么花,就搬些过去。”

    祖母又开始送花。

    巴不得所有得了花的人都夸奖她几句才好。

    窦昭抿着嘴笑,和纪令则去了花房。

    此时虽已开春,天气却依旧寒冷,花房里却郁郁葱葱,长满了绿色花木,几株早开的迎春花、牡丹花更是把花房点缀的春意盎然,让人看着精神一振。

    “窦表妹的花果然种得好。”纪令则在一株刚刚挂苗的赤丹面前站定,“姑母送给老太爷的那株十冇八学士想来就是窦表妹的手笔了?”

    “养着好玩,没想到真能存活。”窦昭谦虚道。

    纪令则笑,道:“可见这世上真有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的说法。”

    窦昭一愣,不明白她说的是什么意思。

    纪令则己向她讨教如何种花的事:“……妹妹这株杜鹃开得真好,我家里也有一株,长得乱七八糟,若是修剪,却很容易就不定芽,不知道妹妹有什么窍门没有?也让我学了去在家里的长辈们面前显摆显摆!”

    窦昭听她言语幽默,把刚才的困惑丢到了脑后一反正也想不明白,多想无益。该知道的时候总会知道的。

    “也没什么窍门。”她笑着和纪令则走到了杜鹃花前,“不过是每年花后的五、六月份修剪。”

    纪令则不住地点头。

    两人正说着,有小丫鬟兴冇奋地跑了进来:“四小冇姐,四小冇姐,舅太太带着三表小冇姐来了!

    窦昭听着微愕,有些不敢相信地道:“你说什么?”

    小丫鬟口齿伶俐地道:“是远在西北的舅太太带着三表小冇姐回来给小冇姐过及笄礼了!现在正陪着崔姨奶奶说话呢!”

    “啊!”窦昭心砰砰跳,高兴得都有点失态了,急急地向前走了两步这才想起来自己还陪着纪令则,又匆匆地转过身来。

    好在纪令则也是个聪明体贴的,忙道:“既然贵客远道而来,我们还是快去迎迎。”反挽了窦昭的胳膊往外走。

    窦昭也不和她客气,疾步出了花房,去祖母那里。

    “寿姑。”舅母看见她进来就含着眼泪抱住了她“您可还好?”

    “好!”窦昭一个字说出口,眼泪籁籁地落了下来。

    她有十年没有看见舅母了。

    两人抱头痛哭。

    旁边的人也都悄悄地抹着眼泪还是赵璋如跑上前去拉了母亲和窦昭:“明明是件高兴的事,怎么到了你们这里就哭上了!”嘴里这么说,眼泪却不比窦昭掉得少。

    窦昭扑噗地笑,满脸都是泪喊了赵璋如一声:“三表姐!”

    从前的小姑娘已经长成了大姑娘,身材窈窕,相貌清丽,如果在路上碰到,窦昭肯定认不出来了。倒是舅母没怎么变,反而因为气色更盛从前显得年轻了很多。

    赵璋如佯做出副嫌弃的样子丢了条帕子给窦昭:“还不快擦擦眼泪!还好没有涂胭抹脂,不然岂不是全花了!”

    那顽皮的神色,欢快的话气,一如小时候。

    时光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她拉着自己去看蚂蚁搬家。

    窦昭不由拉了赵璋如的手。

    赵璋如嘻嘻笑。

    祖母笑着招呼她们坐下来说话。

    丫鬟们换了茶水点心。

    窦昭有千言万语却不知道该从何冇说起,只是紧紧地拉着赵璋如的手。

    纪氏看着就笑道:“寿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舅舅升了庆阳知府!”

    “真的!”窦昭惊喜地望着舅母。

    舅母轻轻地点了点头,谦逊地道:“你舅舅为官勤勉,这次升迁庆阳。”

    窦昭忍不住心里称快。

    前世舅舅直到年过五旬才升了庆阳知府,之后再无所进。

    这世却提前了十年。

    而且就在王行宜调任云南巡抚之后。

    可见没有了王行宜的压制,舅舅终于能够出头了。

    这世,终于有所改变。

    “舅母。”窦昭眉开眼笑地道“我们应该为舅舅的升迁好好庆祝庆祝才是。”

    “有什么好庆祝的?”舅母向来低调,笑道,“也不怕人笑话。”

    “就是想祝舅舅仕途越来越顺。”窦昭笑道“就家里人吃吃喝喝一番好了。”然后吩咐丫鬟,好好的整桌席面,再去拿两坛上好的金华酒来。

    不过是升了个正四品而已。

    纪令则觉得窦昭表现的有些轻浮了。

    赵璋如则跳了出来:“我去帮忙!”

    “璋如!”舅母板了脸。

    祖母忙出面打圆场:“难得寿姑也这样的闹腾,都是为了她舅舅高兴,你们就随她们好了。”

    纪氏几个都宽容地笑。

    赵璋如这个自来熟就拉了刚刚见面的纪令则:“纪家表姐也一起去。”她低声和纪令则嘀咕,“寿姑那里很多好东西,我们今天怎么也要吃喝拿要一回!”把个向来端庄的纪令则说得忍俊不禁,笑着和赵璋如、窦昭一起出了崔姨奶奶的院子。

    路上遇到素心,她有些犯愁地道:“您嘱咐过只收家里亲戚六眷的礼,可那些田庄的庄头和铺子里的管事实在是说得诚心……”

    窦昭不是那不知变通的人,这样硬邦邦地把礼物拒之门外,不免破坏了气氛。

    她想了想,道:“礼品都收下,看看值多少钱,然后给每人打赏个和礼品差不多的封红就行了。”

    这样好。

    又不用挺了别人的面子,又彰显了窦家的气派。

    素心高高兴兴地应声而去。

    赵璋如和纪令则耳语:“看到了吧!我说的没错吧!”

    “的确。”纪令则笑着点头,却若有所思地低下了头,高一脚低一脚地随着她们去了窦昭的正房。 百度搜索“书农”或“书农在线书库”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完本小说。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书农在线书库,提供经典小说九重紫免费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