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 C·赖特·米尔斯作品社会学的想像力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2.角色扮演的过程

  角色扮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1)了解社会对角色的期望。社会对每一个角色都有相应的期待,都有比较稳定的评判标准。人们要扮演一个角色,首先就要了解这些期待与评判标准。人们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了解各种不同的角色规范。学习社会通行的行为模式的过程。这种学习是扮演社会角色的基础。

  (2)培养角色意识。社会及他人对角色的期待只是--种外在的力量,要扮演好社会角色,必须把这种外在的规范转变成内在的要求。完成这一转换的关键是角色意识的培养。

  所谓角色意识,是指人们在承担某种角色时,明确意识到自己正担负看一定的责任,意识到社会及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期待,并决心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表现社会的期待。

  由于各人的思想基础、道德水平、价值观念、文化水准以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因而人们对同一角色的意识程度也不同。比如,同是售货员。有些人就能积极、主动、热情、耐心、平等地接待顾客,而另一些人则消极、被动、对顾客冷眼相对。傲慢无礼。究其差别产生的原因,正是他们对售货员这个角色的意识不同所致。前者意识到售货员的宗旨是为顾客服务。顾客才是上帝;而后者则认为顾客买东西是有求于我,傲慢无礼,理所当然。

  (3)实践角色规范和表现角色行为。角色扮演的最终目的是实践角色规范,表现角色行为。人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更清晰地领悟自己的角色,只有在行动中实践角色规范,角色扮演才能最终完成。人们在实践角色的过程中,通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这时。就需要角色的扮演者随机应变,或创造性的运用行为规范,或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行为,以便顺利地应付新情况,处理新问题。这个过程。通常称为角色创造。角色创造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角色扮演中的运用。通过创造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的角色规范。在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社会,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人们在轰轰烈烈的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角色。如农民企业家、农民工,科技乡长、技术经理等。

  第四节 社会互动的方式

  社会互动的方式虽然复杂多样,但都是按照一定目的和利益进行的。有的社会互动有共同的目的或共同的利益;有的社会互动则具有相反的目的或相对立的利益。我们按此标准,将社会互动分为合作性的社会互动与对立性的社会互动两大类。合作性的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是合作、适应、模仿、同化、暗示;对应性的社会互动主要形式是竞争、冲突、统治、服从等。

  一、合作性的社会互动

  合作性的社会互动,是指交往双方在利益上无根本冲突和矛盾的情况下,通过合情、合理、合法的手段和媒介而进行交互作用的方式和过程。这种交往往往对双方都会有利,因此,这种交往应该为社会所提倡。它包含以下几种形式:

  1.适应。

  广义地说,适应是指包括人类在内的有机体在一定的生存竞争的环境下获得生存条件的过程。而狭义地说,适应主要是指人类对社会环境、对自身的改变以求得生存的过程与形式。如一位学生成为一名军人的过程。他从学校进人军营后,就必须重新开始他的生活,像其他军人一样遵守纪律,作风严谨,吃苦耐劳,但这些变化不是立即就能使他接受的,而需要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这就是适应。社会学意义上的适应主要是狭义上的适应。

  2.合作。

  它是指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互相配合协作的一种联合行动。如企业之间的联营,同事之间的联手工作等。合作的双方要进行成功的合作必须有一定的条件:他们必须目标一致;必须相互认知;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包括空间与时间、物质的手段、工具等);必须配合行动;必须遵守一定的信用。否则。合作便不能成功。合作还可以分为协调、分工等具体形式。合作的利益有平等的,也有不平等的,但合作双方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3.模仿。

  它是由暗示的刺激而发生的类似的行为,即人们仿照一定榜样,引起动作和行为的过程。它分为惯例模仿、习俗模仿和时代模仿三种。它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关系密切。人们学习语言、技能、技巧等。从而学会生活的初始,都借助于模仿,模仿是人类一种先天的本能。因此,它是社会互动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力量。在人的一生中,模仿可以分为本能的、智能的、反省的三个阶段。

  4.同化。

  它是人们通过交互作用便双方彼此接近、具有共同特征的行为方式与过程。同化又可以分为相互的同化与单方的同化。相互的同化,即交往的双方都获得对方的一些特性。而去掉自身的一些特性。以求达到相互一致或类似的行为方式与过程。单方的同化是互动的一方从对方获得一些特性,而舍去与对方不同的特性,以求达到与对方一致或类似的行为方式与过程。各个民族的相互作用就是一个同化过程。

  5.暗示。

  它是指有意或无意地向他人发出刺激 (或信息),以此来引起他人反应的行为方式。暗示是向他人发出的一种刺激。但一种刺激能否成为暗示,要看它是否被他人接受并作出类似的反应,至于这些反应是出于本能,还是有意识的,郡无关紧要。暗示的作用在于所发出的刺激能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给别人造成或加强某种行为倾向。如一个人品尝食物,认为好吃。往往也能引起后一个品尝人的同样感觉。这就是暗示在起作用。暗示可以是语言的、行动的,也可以是表情的、符号的。当某人对你眉日传情,这就是一种表情暗示;当你看到人们在商店排队抢购某商品,这是一种行为暗示。暗示所起的作用大小,与这样一些因素有关:暗示者的权威;刺激的反复次数与持久程度;暗示是否有意识。

  二、对立性的社会互动

  对立性的社会互动指社会互动的双方,在利益上存在着直接的或间接的矛盾冲突,交往者双方在地位上是不平等的或方式上是易于激化的,它包含竞争、冲突、统治、服从等形式。

  1.竞争。

  这里专指狭义地竞争,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等互争一个有限量的物体或目标。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主观方面而言,人人都要满足自己各种各样的物质需要他精神需要;从客观方面而言,社会的物质与荣誉又都是有限量的,不能完全满足所有成员的需要,同时又无法完全平均分配。因此,为了获得有限量的物质或目标,必然产生竞争。也就是说,人们主观欲求和客观存在之间的差异,是发生社会竞争的原因或前提。竞争从内容上分,可以划分为经济竞争、政治竞争、地位竞争、文化竞争与爱情竞争等。无论是哪种竞争,都具有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一般地说,竞争的积极作用更大些,其一,竞争可以调动每个人或群体的向上的积极性,有利于人的发展与完善;其二。竞争可以促进集体的团结,并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第三,竞争可以去陈布新,加强组织与社会的新陈代谢。因此,竞争是人类进步的一种有效的交往方式。即便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该积极提倡竞争,在各种群体或组织活动中引进竞争机制。

  2.冲突。

  它是一种互相反对的行为方式,它是竞争的发展与高级阶段。冲突不同于竞争的特点在于:首先,冲突是一种直接接触,而竞争并非一定要直接接触;其次。冲突带有情绪上的敌对;第三,冲突双方互为攻击对象;第四,冲突双方的利益、态度及意见是根本对立的。社会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的利益的对立,经济冲突是人们的经济利益对立的直接反映,而政治冲突、思想冲突、文化冲突及宗教冲突等则是人们的经济利益对立的间接反映。冲突的种类与方式很多,按照不同的角度可以将冲突分为不同的种类。在冲突中,使用力量的大小和冲突的严重程度是成正比的,互相反对的力量越大,冲突越严重。依照冲突由轻到重的严重程度,冲突的方式依次为口角、拳斗、械斗、仇斗、战争等。冲突既具有积极作用,又具有消极作用,对具体的冲突我们要作具体的分析,以便我们在实践中控制冲突的消极作用,利用冲突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进步。

  3.统治。

  它是由于人们的地位不同,处于优势、支配地位的人对于处于劣势、被支配地位的人的行为方式。它往往是冲突与竞争的结果。有些冲突的结果是一方战胜另一方,胜利者成为统治者,居统治地位;失败者成为被统治者,处于服从地位。统治这种交往关系就与一般的交往关系表现的性质不相同了。统治交往双方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因此,统治与服从有两种前途:一是重新发生冲突,再进行一次力量的交锋;二是服从方面被奴化或同化。

  4.服从。

  服从是与统治相对应的,它是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产生的行为方式。服从行为是在外在压力下被迫发生的,即由统治所致。由于外在压力的不同,将产生两类不同的服从,一类是在一定的有组织的群体规范影响下产生的服从,另一类是遵从于权威的命令而产生的行为。服从者与统治者的利益大都是相互对立的,正由于利益不一致,统治者才不得不强迫服从者,以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侵害服从者的利益。

  第五节 集体行为

  上一节我们讲的社会互动方式,都是个体之间的交往方式,主要研究的是个体的行为方式。在社会中,除了个体之间的行为方式外,还有一些群体性的行为方式,即集体行为。

  一、集体行为的含义

  我们通常理解的集体行为就是集体活动,是一个团体组织的有领导、有计划、有目的的行为,如工会组织的春游活动或工厂组织的茶话会等。而社会学的集体行为,是指自发产生的人们行为方式表现在行动上的一致。

  最早研究集体行为的是美国社会学家帕克,他认为,集体行为是一种在集体冲动影响下的共同的个人行为,冲动是社会相互交往的结果。人们参加一种集体行为,表示对某种行为有一种共同的态度,或类似的行动。但人们在开始时。往往没有一个共同的态度,而只是当他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发生了集中于某些事物的倾向性时,才逐渐地产生了一些共同的态度和行为。

  二、集体行为的特征

  集体行为的形式很多,包括时尚、情绪感染、骚动、集会暴动、谣传等,各种形式的特点并不一样,但它们都有这样一些共同的特征:

  1.自发性。它是指集体行为不是有组织、有领导的群众行为,而是一种一哄而起的群众行为。人们的这种行为没有什么主观目的,而是受具体场合、具体时间所影响。如人们赶时髦的现象,一时兴穿牛仔裤,一时又流行穿麻纱裤等现象。这些都是自发的过程。

  2.狂热性。它是指在集体行为中,人们的情绪易于相互感染。产生共同的情感。这种情感压倒了平日的理智,很少考虑自己的行动结果,个人的情感在众人的影响下很难控制。

  3.暂时性。它是指集体行为不能持久,往往突发而起又突然烟消云散,往往缺乏持久的统一行动。

  4.无规范性。它是指集体行为既不遵守旧的行为规范,也没有创造出新的固定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不是靠组织纪律和固定的行为规范所形成的,而是为集体激动的情绪和共同关心的事物所致。

  三、集体行为的具体形式与表现

  1.情绪感染。它指个人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受他人或群体的影响,个体对他人或群体的某种心理状态产生的无意识的、不由自主的顺从与加入。以情绪状态的传播为特征的感染在大型的开放型集会中最为常见,尤其是那些松散的、无组织的社会共同体最易产生情绪感染的现象。比如,观看某一场精彩足球赛的观众,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对足球队员精彩的球技而喝彩,这种喝采又反过来使观众的情绪更为高涨。由此可见,通过感染,群体的成员们能够相互刺激并相互强化反应,直至达到一定的狂热程度。这种现象被称之为 "连锁反应"或 "循环反应。

  2.时尚。它指社会生活中的一一种非常规的行为模式的流传现象。时尚表现为一种群体性的集体行为,它基于人们的好奇心理和追逐新颖事物的兴趣。社会成员通过对某一事物的崇尚和追求,达到身心等多方面的满足。时尚的普及性及约束力。虽不及道德规范,但在某一时尚所及的社会成员中,人们所感受的压力足以导致一致性的行为心态与行为。

  时尚相流行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流行是时尚得以普及、扩展的必要手段,而时尚则是流行的必然结果。时尚表现在我们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它既可以发生在一些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领域,如衣着服饰等方面;也可以发生在社会的接触和活动上,如语言、娱乐等方面;还有的是发生在人们的意识形态方面,如文艺、宗教、教育或政治等活动中。时尚的发源地往往是在人口集中的经济、政治、文化发达的城市。如世界时装发源地主要是在巴黎,而中国目前各种时尚的发源地往往是广州、北京、上海等城市。

  3.骚动。它是指集体在进行某项活动时,开始表现出的一种无目的、无秩序的行为状态。大多数集体行为开始发生时,往往有一个人们相互激励但却是盲目的骚动阶段。比如在观众等待一个迟迟不开演的演出时,人们往往会拖着沉重的脚步,离开自己的座位,四处闲逛。有时大家不约而同地跺脚或发出嘘声表示不满。再如在公共场合,当人们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时,自然会发生相互交流,产生共同的情感和行为,甚或共同做出某种越轨的行为。人们的骚动。至少有这样四种结果:第一,它促使人们互相结成一个集体;第二,骚动产生个体互动的共同形式;第三,骚动开始引起关于情景的一个共同的印象和解释;第四,骚动提供对行为规范的重新理解。

  集体行为的方式还有很多。像传闻、摩擦等都是,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述了。

  如果觉得社会学的想像力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 C·赖特·米尔斯小说全集社会学的想像力,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返回列表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