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 C·赖特·米尔斯作品社会学的想像力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就人际关系的性质而言有优劣之分。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需要双方的相互尊重与合作,需要使双方都感到满足。下述一些因素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障碍:以自己为中心。纯粹把对方当做工具。进而不尊重对方;猜疑心理和操纵对方的愿望,难以形成良好的交往,也不可能发展出好的人际关系;自卑感和过分依赖对方,不能形成主动而深人的交往,难以深人和充分交往,也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3.人际关系的平衡与改变

  人际关系一旦建立起来之后,它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同时新因素的介入也会影响己经建立起来的关系,使已经建立起来的关系向着原来的方向或相反的方向变动。一般地说,这种变化是受人际关系双方共同关心或与他们有关系的另外事情即他们各自对于这些事情的态度决定的。如果两个人已建立的关系是良好的,那么当他们对另外事情的观点一致时会加固原有的良好关系。如果已建立的人际关系是良好的,两人对另外事情的态度不一致,常常会有损于原有良好关系。相反,如果两人己建立的关系不太好,则他们对同一事情的相同态度可能会使它们改善原来的关系。如果他们对同一事情的态度不同,则人际关系就更加处于不平衡状态。既定关系的变化方向则是多样的。在这里,一个基本的法则是人际关系双方及他们对另外事情的态度这三种关系总体上应是平衡状态,否则,原已建立的人际关系就面临着改变。

  二、社会关系的含义及类型

  1.社会关系的含义

  如前所述,按照我们的理解,社会是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或系统。那么什么是社会关系?它同人际关系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可以认为,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或行为模式。首先,社会关系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没有交往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关系。即便由于生殖行为而产生的血亲关系,实际上也要通过真正的社会生活、社会互动才可能形成真正的社会关系,否则前者只有生物学上的意义。这就是说只有通过社会互动和社会生活才能形成社会关系。另外,社会关系又不同于个人关系或人际关系。从产生的角度来看,社会关系是某种个人关系或人际关系固定化之后形成的。孔夫子招收第一个"学生",二者间的关系并未构成社会关系,当专业教导和学习活动固定化即大量出现之后,这种活动者之间的某种关系渐渐被社会所承认,成为社会关系。因此,社会关系是指具有相当数量的两类人之间的一般关系。而不是两个单纯个体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具有非个体的性质,但它又靠个体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例如师生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但它要由具体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表现出来。在社会关系建立之后,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具体体现,但人际关系更强调相互作用的个性特征,而社会关系则是指它包含的共性方面。

  2.社会关系的类型

  人类社会活动领域和社会互动的多样化使社会关系多样化和错综复杂。

  按照人类社会活动的领域来划分,社会关系可分为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一般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社会关系,政治关系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而建立起来的关系, 一般社会关系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来的关系。马克思对这些社会关系的产生和相互关系作了认真地研究。

  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来看,社会关系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趣缘关系和业缘关系。血缘关系是与婚姻、生育相联系的一套社会关系。地缘关系是由于人们生活地域邻近相互交往而产生的社会关系。趣缘关系是由于人们志向、理想或兴趣爱好相同相互交往而产生的社会关系。业缘关系则指人们为了工作和某种事业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还可以从关系双方的利益分配、关系密切程度来划分。另外,上述任何一种社会关系又可以作更细的分类,如血缘关系可分为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兄弟姊妹关系等。应该说,人类社会活动有多少类别,社会关系就有多少相应的分类。

  三、初级社会关系与次级社会关系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起初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是合为一体的,不但生活群体与生产群体相重合。两种活动的界限也不明显。后来,生产与生活开始分离,不但两类活动领域有了较明显的界限,两种活动的群体也不相同。另外,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先在家庭和他的出生地生活、活动,后来他进学校、参加工作,扩大了自己的活动空间。也建立起新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按照上述思路,社会关系可以分为初级社会关系和次级社会关系。

  1.初级社会关系

  按照美国社会学家库利的观点。初级社会关系也称首属社会关系,是人类最早形成、个人最早加入其中的社会关系。它包括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人必须生活在社会中,人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社会关系作为依托,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就是对人的生存给以基本保障的社会关系。血缘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家庭关系和亲属关系。它们是以人们的生理联系或血亲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地缘关系建立在居住地邻近的基础之上。是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出来的另一种社会关系。在传统社会中:由于人类生产、生活空间的狭小,地缘关系成为血缘关系之外的另一种对人的生存给以支持的社会关系。

  初级社会关系是在人们大量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互动中形成的,是以直接的、面对面的带有情感的交往为基础的。因此,初级社会关系其关系比较亲密,人们也向往、依恋、珍视这种关系。

  2.次级社会关系

  库利认为,次级社会关系与初级社会关系相对应。是人们后来通过广泛参与社会生活而形成的不太亲密的社会关系。一个人走出家庭和他生活的小社区后,为了工作或事业而同他人交往,参与一些社会组织,如此形成的社会关系多属次级社会关系。如现代社会中工作单位中的同事关系、售货员与顾客的关系、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等,都是次级社会关系。这一类关系不强调人际关系的亲密。而是强调分工、合作等工作关系。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来看,次级社会关系在社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第三节 社会角色

  一、社会角色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但又非个人的简单地相加,而是由许许多多不同质的个人互相交往,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建立一定的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才形成社会。个人在-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中处于特定的地位,并按照这个地位的规定行为办事,这就是人的社会角色。"角色"原是戏剧、影视中的名词,专指演戏的人经过一番妆饰所扮演的人物形象。戈夫曼首先把这个名词应用到社会心理学的领域中,认为社会就象一个大舞台。社会中的人就在这个舞台上活动。并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1936年,美国人类学家林顿明确地把社会角色与人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联系在一起。

  我们可以给社会角色下这样一个定义: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特定社会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这个地位的期待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所以角色是一套行为模式,这套行为模式和这个人的地位、身份、性格是一致的。观众往往评论某个演员扮演的角色像不像,所谓像不像就是演员根据剧中人的身份地位和性格,是否淋漓尽致地把他应当怎样举止的行为表现出来了。表演得好,则这个角色就像,反之,则不像。在社会学研究中,由于社会实际生活中围绕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也有一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因而才把角色这个概念引申出来加以使用,从而把围绕人的社会地位的一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称之为角色。同时,角色也是社会对一个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这正如观众对剧中人的行为期待一样。

  二、角色的种类

  人们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表现出角色的千姿百态,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角色分为不同的类型。

  (1)根据角色反映的内容与表现的形式,可将角色分为期望角色、领悟角色与实践角色。

  对于角色而言。地位规定的角色与所处地位的人是否认识这种角色,是否按此角色去行动是不相同的,根据角色反映的内容与表现的形式,可将角色分为期望角色、领悟角色与实践角色。

  期望角色指社会对于特定地位的人规定的一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如作为一个教师,社会规定他应该为人师表,诲人不倦,德高望重,一切行为部符合教师的身份、地位。

  领悟角色主要产生于人们文化的差异。由于个人受环境中众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其在文化上的差异,每个人对自己充当的角色的理解是不同的。如对 "丈夫"这个角色的理解。有些人认为他是一家之主,说话要算数,在家里应说一不二。而妻子只能成为贤妻良母,服从丈夫。而丈夫则关心和保护妻子。而有些人认为丈夫与妻子应该平等相处,丈夫不仅应该关心保护妻子,还应该理解妻子的一言一行,尽可能支持妻子的工作与学习。由于人们对于角色的理解不一样,处于同样地位的人所表现出的角色就可能不一样。而且即使在与他人互动中履行同一角色行为。各人的理解也不一样。由于领悟角色与期望角色存在一定的差距,就使人们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一般而言,一个地位的期望角色是人们共同具有的,而领悟角色则不一样。但多数人都要求一定地位的人按期望角色行事,缩小领悟角色与期望角色之间的距离。

  实践角色指个人在实际行为申表现出来的角色。人们的行为总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主客观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与限制,尤其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就使得人们并不会完全按照期望角色与领悟角色去行事,以致实践表现出的角色可能会和期望角色和个人的领悟角色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可能完全相反。如一个女青年,由于父母反对其与一个贫穷的男青年恋爱,强迫她嫁给一个富有的中年人。这个女青年被迫嫁给一个富有的中年人所表现出的角色行为就是一种实践角色,这种实践角色与她的期望角色与领悟角色都是不同的。她的实践角色受到了客观条件、家庭环境的影响与制约,而来自主观方面的影响主要是受个人的能力,性格和以往经验等因素的制约,使个人不可能按照自己的信念、意志和理解去行事,也不能按照社会期望的角色去行事,所以,实践后的角色和社会所期望角色及个人的领悟角色会产生一定差距.

  (2)根据角色行为是否有明确规定,可将角色分为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规定性角色是指按照一个人所处的一定的地位,他的行为是明确地被规定了的,他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自己负什么责任。对谁负责等等部有明确的规定,不能按自己的理解自行其是。如法官、总统、校长、人民代表、处长、科员等都属此类角色,在健全的社会组织中,尤其要求每个人的角色都是规定性角色,这样才能尽行其职。互不干涉或推诿责任,有利于办事效率的提高,在我国一些社会组织中,一些党政机关的官僚主义和办事效率低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缺乏这类规定性角色,人们的职责都不明确。

  与规定性角色相反的是开放性角色,它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社会对自己的期望去履行自己的角色行为,这种角色对角色行为并没有规定,怎样去履行角色义务和运用权力都无明确具体的要求。如"哥哥"这个角色,怎样行为才算一个当哥的呢:是关心、爱护自己的小弟妹,还是管教自己的小弟妹不要乱说乱动,或者帮助自己的小弟妹学会为人处事?再如“朋友”这个角色,也没有任何规定。完全根据自己认为怎样做才算一个朋友,就怎样去履行朋友的角色。

  (3)根据角色有无报酬为标准,角色又可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两类。

  功利性角色指这种角色行为是以实际利益,即计算成本与讲究经济报酬来衡量行为的价值。这种角色行为者认为,行为所带来的经济效果越高、利益越大,则行为的价值就越大。生产行为和商业行为都属于功利性角色。功利性角色并非就是个人主义的表现,这种角色行为是社会生产所必不可少的。人类社会要生产,就存在功利性角色,就要求注重经济效果。计算成本与效益,这自然地就便这种角色成为主体,而把自己的行为和个人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这和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取酬的原则是并行不悖的。

  另外一种角色称之为表现性角色,这种角色所产生的行为并不算计报酬,或主要不是为获得报酬。如慈善家的慈善行为,教师的教书,科技人员的科学研究,艺术家的表演。医生的治病等。这种角色更多是强调精神上的自我满足与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他们对自己的事业有浓厚的兴趣利爱好,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他们之所以去履行自己的角色行为,主要是出于对个人地位的责任感、义务感和事业上的自我实现,更注重精神上的快乐体验与自我价值实现j而不是着眼于报酬。对真正艺术家而言,观众的掌声比票房价值更能使他获得满足感。

  认识角色的不同类型,对于我们研究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中人们的不同地位很有帮助。角色是一定地位的行为要求与行为标志。一定的角色行为标志着这个人的地位。因此,我们要分析社会群体中人们的地位,认识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可以通过这些人所扮演的角色去判定。认识不同类型的角色,也就便我们认识不同地位的人。了解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这是我们研究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中的结构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的方法与角度。

  三、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

  确定的地位都有一定的角色与之相应。但这种角色并非单一的,社会生活的复杂多样、千变万化决定了角色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一个人的社会关系是复杂的,往往与不同的人建立多方面的关系,也即在许多不同的社会关系申占有不同的地位。因此,同样的一个人,由于其占有的不同的地位,也就表现为不同的角色。而这些角色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都能协调好,有时会出现角色之间的冲突,而角色冲突的原因是由于角色紧张所造成的。这些角色之间的关系就形成角色丛 (角色集)、角色紧张、角色冲突。

  1.角色集

  角色集指一个人由于在许多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占有不同的地位,也就表现出不同角色之集合。在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得与不同的人交往,产生不同的社会关系,这就便他形成了不同的地位,他就具有不同的角色,所以,每一个成年人郡具有一个角色集。例如。一个人在家庭中既是丈夫,又是父亲,在单位上是厂长,在健身俱乐部又是会员,在钓鱼协会还是钓鱼专家,于是,这个人就集丈夫、父亲、厂长、会员、钓鱼专家等角色于一身,形成角色集。

  2.角色紧张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角色都有一套行为规范,都要求角色的承担者去履行,而众多的角色都这样要求,一个人的精力与时间有限,就可能顾此失彼,不能同时履行这么多角色。这就是角色紧张。比如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 "既当爹又当妈,真不容易",这就是说一个人充当父亲与母亲这两个角色忙不过来的情况。再如,上面举的那个厂长,如果他在厂里组织新产品试制与生产,又赶上孩子考大学需要做父亲的辅导,钓鱼协会又请他给会员们传授钓鱼经验,诸事全堆在一起。便造成他角色紧张,顾东顾不了西。

  3.角色冲突

  角色紧张还造成了角色冲突。例如,一个人同时担任几个角色,如果两个角色同时对一个人提出履行角色行为的要求时,就会在角色之间发生冲突。所谓角色冲突,就是指角色内部和角色之间所要求的责任与义务之间的冲突。角色冲突有三种表现:

  (1)一个角色规定的各种行为规范之间所发生的冲突。比如,一个做父亲的,他有教育好子女的责任,使其成才,他可以对其子女严格要求,但他作为孩子的父亲,他又具有爱护、关心目己的子女的责任,因此。他又害怕对孩子过分严谨。会影响他与孩子的关系。所以,同样的一个角色,由于其要求不同的行为规范。例如,对子女是严加要求,还是放松要求,就会产生冲突。

  (2)领悟角色和规定角色与实践角色的冲突。就是角色行为的主体对规定的角色行为有不同的理解。但还必须履行的时候,在角色内部就会发生激烈的冲突。例如,作为一个中共党员,必须执行上级党组织的政策与命令,但他不理解这个政策,而作为党员这个角色又要求他必须执行。这时,他领悟的角色与规定角色就发生激烈的冲突。这种冲突的结果,或者角色失去,或者是违心地履行角色行为,二者必居其一。

  (3)角色紧张造成的角色冲突,包括两个角色同时对一个人提出两种相反的角色行为,便一个人在两种相反的角色行为之间面临痛苦的选择。

  认识角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于我们分析人们行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分析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中人们的不同地位有很大帮助的作用与重要的意义。

  四、角色扮演

  1.角色扮演的定义

  当--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行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最早是由米德提出的。米德认为,个人正是通过角色扮演去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并与其他角色发生相互作用。角色扮演不仅是成年人相互作用的特征,而且是人的社会化的基础。儿童正是通过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而成为社会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为了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往往拥自己置于他人的角色地位上,以便了解他人如何看待自己。这种做法能够强化人们对各自角色的认同。从而使他们保持或改变自己的角色行为。例如,一个人要扮演好 "教师"这个角色,此人往往站在学生的位置上来反观自身,体验作为一名学生最想知道什么,最想学习什么,通过这一过程,这名教师更容易弄清楚应该教什么,如何施教。

  如果觉得社会学的想像力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 C·赖特·米尔斯小说全集社会学的想像力,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