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普颖华作品白话刘伯温兵法/百战奇法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⑧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卫国左氏(今山东省曹县北)人,初任鲁将,继为魏将,屡建成功,被魏文侯任命为西河守。文侯死后,遭陷害,逃到楚国,辅佐楚悼王变法,悼王死后,被旧贵族所杀。吴起著有《吴子》留传后世。

⑨便:熟悉。

【译文】

凡是准备兴兵打仗的,必先训练部队,全军战士平时就要练习离、合、聚、散的方法,熟悉坐、作、进、退的号令,使他们遇到敌人时,能根据旗帜的指挥而采取行动,听金鼓的声音或进或退。这样就能战无不胜。兵法说:用未经训练的人去作战,这就等于抛弃他们的生命。

战国时,魏国将领吴起说:“人往往死于他不能胜任的事情,败于他不熟悉之事。所以用兵的方法,应以教练和训戒为先。一个人熟悉学习了战法,教会十人:十个人学习了战法,教会百人;百人学习了战法,教会千人;一千人学习了战法,教会万人;一万人学习了战法,教会全军。以我之近待敌之远,以我之逸待敌之劳,以我之饱食待敌之饥饿。圆阵变为方阵,不动变为振起,行进变为停止,左队变为右队,前队变为后队,分散变为集中,密集变为疏散,每一种阵法都学习了,才能授以兵器,这就是将领的任务。”

卷二

众战

【原文】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阳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

晋元时,秦苻坚①进屯寿阳,列阵临淝水,与晋将谢玄②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稍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无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万,向水逼而杀之。”融③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④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右军拒张耗小退,玄、琰仍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注释】

①苻坚:(338~385 年)十六国时期前秦国君。357~385 年在位,建元十九年(383 年)不顾朝臣及亲贵的反对,倾国而动,发兵八十七万余,企图消灭东晋,在淝水为东晋所败。北方各少数族首领乘机自立。建元二十一年为建立后秦的羌族首领姚苌所擒杀。

②谢玄:(343~388 年)字幼度,东晋陈郡阳夏(河南大康)人,初为南郡相,监北征诸军事。受命扩大及训练北府兵。太元八年(383 年)为晋军前锋,在洛涧初败秦军,后又于淝水大败秦军。终官散骑常侍、左将军、会稽内史。

③融:即苻融(?~383 年),前秦皇族(十六国时期),字博休。苻坚弟,精善赋,苻坚时为中书监、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封阳平公。

力阻苻坚发兵西域及南下东晋,未果。383 年率步骑25 万为秦军前锋伐晋。

在肥水为晋军所败,马倒被杀。

④谢琰:(?~400 年)字瑗度。东晋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淝水之战中与桓伊统兵8000,冲锋陷皱,打败前秦兵。

桓伊:字叔夏,东晋谯国铚县(安徽宿县西)人。以军事才干任淮南太守,后为都督豫州诸军事、西中郎将、豫州刺史,淝水之战中与谢玄、谢琰等大败前秦军,进右军将军。

【译文】

凡攻战,如果我众敌寡,就不能在险阻的地形上进行战争,而必须在平坦开阔的地方进行;听到鼓声就前进,听到锣声就停止,这样就没有不胜利的。兵法说:指挥大军作战就在于前进和停止。

东晋太元时(公元383 年),前秦王苻坚进兵屯驻寿阳,在淝水沿岸列阵,与晋将谢玄相对峙。谢玄派人告苻坚说:“您长途跋涉来到我国境内,逼水阵列,是不想速战的架势;请您稍向后退一点,使我将士能够渡水上岸奉陪您,我与各位骑着马向前走着,边走边观看,不是很快乐吗?”苻坚诸将都说:“应该将晋军阻隔在淝水那边,不要让他们上岸。我众他寡,一定要用万全之策才行。”苻坚说:“只稍稍后退,不等他们渡完时,我即以铁骑数万人,向淝水冲击消灭他。”苻融也以为这样可以,于是指挥军队后退,因为混乱,部众无法停止。谢玄与谢琰、桓伊等用8000 精锐部队渡过淝水,苻坚的右翼军队抵挡不住,便稍向后退。谢玄、谢琰即挥兵挺进,大战于淝水南岸。苻坚大军全线溃败。

寡战

【原文】

凡战,若以寡敌众,必以日暮,或伏于深草,或邀于隘路,战则必胜。

法曰:用少者务隘。

《北史》:西魏大统三年,东魏将高欢①渡河逼华州,刺史王霸严守;乃涉洛,军于许原西。西魏遣将宇文泰拒之。泰至渭南,即遣人造浮桥于渭南。军士斋三日粮,轻骑渡渭,辎重自渭南夹渭而西。十月壬辰,至沙苑,拒齐六十余里。高欢率兵来会。候骑告齐兵至,泰召诸将议。李弼曰:“彼众我寡,不可争也;宜至陈此东十里,有渭曲可据以待之。”遂迫至渭曲,背水东西为阵,李弼为右拒,赵贵为左拒。命将士皆偃戈于葭芦之中,闻鼓声而起。日晡,齐军至,望见军少,争进,卒乱而不成列。兵将交,泰鸣鼓,士卒皆起,于谨等以大军与之会战,李弼等率铁骑横击之。绝其军为二,遂大破之。

【注释】

①高欢:(496~547 年),北朝东魏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封齐王,故下文称“齐兵”,其子高洋于550 年取代东魏,建立北齐政权。

【译文】

凡是作战,如果以少对多,必须在天黑的时候,或者埋伏在深草丛中,或者夹击在隘路两侧,这样战则必胜。兵法说:使用小部队务必在隘路之地。

《北史》记载:西魏文帝大统三年(537 年),东魏大将高欢渡河紧逼华州(今陕西华县一带),刺史王霸防守严密,于是高欢渡过洛河,驻扎于许原以西。西魏派大将宇文泰抵敌。宇文泰到渭南后,立即派人在渭南造一座浮桥,军士携带三天的干粮,轻骑渡过渭河,而辎重沿渭河南岸,与轻骑隔河相望而行。10 月9 日,到达沙苑(今陕西大荔南,洛、渭之间),距离齐兵60 余里。高欢率兵前来会战;侦察骑兵报告齐兵到了,宇文泰召集诸将商议对策。李弼说:“敌众我寡,不能争战;最好将阵地向东移10 里,在那儿有渭曲可依托,待敌到来。”于是,宇文泰将部队移动靠近渭曲。背水从东向西布阵。李弼为右锋军,赵贵为左锋军。命令将士掩藏埋伏在芦苇之中,听到鼓声就前进。下午,齐军到达,看到西魏兵少,争先恐后往前冲,兵卒散乱不成队伍。两军刚要接触,宇文泰鸣鼓,官兵从芦苇中突起,于谨率领大军从正面与齐兵接战,李弼等人率领铁骑从两边夹击,将齐军分割成两部分,终于大败齐军。【简析】

“以寡击众,必须利用方便条件,乘有利之势来挫伤打击敌人。其关键在于要用力少,效益大,如同将大石头从很高的山上蹬下来不需要用大力气一样。”(明朝唐顺之《武编·战》)。

在当代商战中,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的。

日本管理学家长岛总一郎认为:“劣势部队可以打败强敌。即首先要将进攻的市场细分化,进而在被细分化的各个市场面上推销本企业产品,扩大竞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直至本企业在该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40%时,就可接连不断地吃掉同行业中的弱小企业。这样一来,从吃掉了弱者的本企业来说,以前是强敌的竞争企业也会变成容易对付的对手。因此,在这一市场上可以保持绝对优势。”

爱战

【原文】

凡与敌战,士卒宁进死,而不退生者,皆将恩惠使然也。三军知在上之人爱我如子之至,则我之爱上也如父之极。故陷危亡之地,而无不愿死以报上之德。法曰:“视民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①。”

战国魏将吴起为西河守,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乘骑,亲裹赢粮②,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或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为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③,遂死于敌。吴公今之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文侯④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

【注释】

①视民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引自《孙子兵法·地形篇》,原文为“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②亲裹赢粮:亲自捆扎背负粮食。赢:满、余。

③旋踵:旋转脚跟,此处转后退。踵:脚后跟。

④文侯:魏文侯,名斯,战国时魏国的建立者。在位时,用李悝为相,吴起为将,奖励耕战,实行改革,使魏国成为当时的强国。

【译文】

在与敌人作战时,士卒宁愿冒死前进,而不愿后退求生,都是将帅的恩惠使他们这样的。全军士卒都知道将领爱他们如同爱自己的孩子,无微不至。

那么士卒爱将领也如同爱他们的父亲一样,爱到了极点。所以,陷入危急的境地时,没有不愿以死报答将领的恩德的。兵法说:对待士兵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士兵一定会同自己同生共死。

魏国将领吴起担任西河太守,他同最下层的士兵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饭;坐睡不铺席褥,行军时不骑马;亲自背粮食,与士卒分担劳苦,士兵中有长毒疮的,吴起用嘴为他吸脓,士兵的母亲听说这件事便哭了。有人问他:“你的儿子只是个士兵,而将军亲自为他吸脓,你为什么还哭呢?”士兵的母亲说:“不是这样。过去吴公曾为孩子的父亲吸脓疮,他父亲在战斗中决不后退,最后战死沙场。现在吴公又为我的儿子吸毒疮,我不知道我的儿子会战死在什么地方,所以才哭啊!”魏文侯因为吴起对待士兵廉洁平和,很得士兵拥戴,所以派他镇守西河。吴起与诸侯大战76 次,64 次获得全胜。

【简析】

凝聚众心,最首要的问题是爱护和尊重民众。诸葛亮也曾说过:“在古代,善于带兵的将领对士兵有深厚的感情,他们对士兵的爱,可以同父子之爱相媲美。在生死关头,他们能身先士卒,毫不退缩;在功劳面前,他们主动让给士兵,不与士兵争功;当看到部属受伤时,他们像亲人一样感到悲痛,并能很好地安慰和照料他们;当部下为国捐躯时,他们会对这些死难者举哀,并进行很好的安葬;士兵如果吃不饱,他们宁愿自己少吃,也要把食物分给士兵;如果遇到个别士兵衣服单薄时,他们会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士兵穿;他们对人才非常尊重,给予物质奖励;对勇猛的人,他们能及时给予奖励。”

这种以爱带兵的方术,是古今名将治军成功的共同原因之一。古代名将吴起,用嘴给士兵吸毒疮里的脓;晋时刘弘带兵,有人馈送他一樽酒,他把酒倒进河水里与广大士兵一起喝,等等。这些爱护士兵像自己婴儿一样的故事,几千年来一直成为美谈。

总之,以爱带兵是动员群众发挥最大积极性,为事业成功拼死效力的极好方法,是军事胜利和事业成功的基本条件。

现代管理学和爱兵思想是一致的。

现代管理学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是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争取人才。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管理一任务、责任、实务》一书中指出:“人是最大的资产。”英国管理学者罗杰·福尔克指出:“事实上,不仅管理者是人,受他们管理的也是人,所以应首先考虑管理对人的影响,无疑是主要的。”

美国著名管理学著作《寻求优势》一书中写道:“优秀公司的经理每根血管里都渗透了关心人的精神”,“尊重每一个人是压倒一切的主题。”日本产业能率大学校长、管理专家高宫晋提出:“在日本的企业管理中,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战略因素是人事管理,日本企业的管理着重于人。”

这些思想和中国古兵法中强调的爱兵抚士原则是相互一致的。作为一个企业,同样需要解决人的管理问题,需要解决如何关心人、爱护人这个主题。

威战

【原文】

凡与敌战,士卒前进而不敢退后,是畏我而不畏敌也;若敢退而不敢进者,是畏敌而不畏我也。将使士卒赴汤蹈火而不违者,是威严使然也。法曰:威克厥爱,允济。

春秋齐景公①时,晋伐阿、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晏婴②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乃召穰苴,与语兵事,大悦之,以为将军,将兵扦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亲,人微权轻。

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即辞,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军门。穰苴先驰至军中,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已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苴则破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即定,夕时,贾乃至。苴曰:“何为后期?”贾对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③之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垂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即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持节救贾,驰入军中。苴曰:“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问军正曰:“军中不驰,今使云何?”对曰:“当斩。”使者大惧。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杀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事。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捬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以享士卒,平分粮食。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

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渡河而解。于是苴乃率众追击之,遂取所亡邦内故境,率兵而归。

【注释】

①齐景公:(?~公元前490 年)春秋时齐国国君。姜姓,名杵臼,庄公异母弟。公元前547 至前490 年在位。

②晏婴:(?~公元前500 年)春秋时齐国大夫。字仲,一说字平仲。

夷雄(山东高密)人。事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③桴鼓:亦作“枹鼓”。指战鼓和警鼓。《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

【译文】

凡是与敌人作战,官兵前进而不敢后退,是惧怕我将领而不是惧怕敌人;假如士兵敢后退而不敢前进,就是惧怕敌人而不惧怕我将领。将领能让官兵赴汤蹈火而不敢违抗命令,是因为威严所致。兵法说:威胜于爱,事情可以有成。

春秋齐景公的时候,晋国进攻齐国的阿邑和鄄邑,燕国也侵占了齐国黄河南岸的地方,齐国军队大败。晏婴便推荐田穰苴说:“穰苴在田姓门中虽是旁支庶系,但他文能使众人信服归附,武能使敌人威服,希望君王能试用他。”齐景公于是召见穰苴,和他谈论战事,非常高兴,便任命他为将军,领兵抵御燕国和晋国的军队。穰苴说:“我一向地位低下,君王将我从平民百姓中提拔出来,放在大夫的位置上,官兵还没有亲附,百姓对我也不够信任,人微而权轻,希望得到一位国君所宠爱的、国家所尊重的大臣作为监军,这样才行。”于是齐景公答应了他的要求,派庄贾前往监军。穰苴向齐景公辞行之后,和庄贾约定第二天正午在营门会合。穰苴先赶到军中,树立标杆以观测时刻等待庄贾。庄贾向来很骄贵,以为率领的原是自己的军队,而自己又是监军,所以不很着急。亲戚朋友欢送他,留他吃酒,到了正午,他还没有到。穰苴就推倒了标杆,记下了时刻,返身入营门办理军务,指挥部队,宣布条约规章。军队安定下来,已是傍晚了,庄贾这才到。穰苴问道:“为什么迟到?”庄贾回答道:“官员和亲戚们给我送行,所以留在那边了。”

穰苴说:“作为一个将领,从他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应该忘掉自己的家庭;临敌对皱受条令规章的约束,就应忘掉自己的父母;面对鼓槌擂鼓对阵作战的时刻,就应忘掉自己。如今敌人深深侵入我境,国内骚动不安,官兵在边界上日晒夜露,国君也睡不安,吃不香,老百姓的性命,都悬在你的手里,还送什么行呀!”穰苴召军法官问道:“按照军法,对约定时间不到的人是怎么规定的?”回答道:“应当斩首。”庄贾惧怕了,连忙让人快马飞驰报告齐景公求救。人去了,还没有来得及回来,日穰苴已将庄贾斩首,并号令三军,三军的官兵都被震动了。隔了好一会,齐景公派出的拿着符节来救庄贾的使节,骑马飞驰来到军营中。穰苴说:“将领在军队中,对国君的命令,是有所不受的。”又问军法官说:“军营中是不许骑马奔驰的,如今使者该应何罪?”回答说:“该斩首。”使者吓慌了。穰苴说:“国君的使者,不可以杀死”,于是斩了使者的仆人,砍断了车子左边的车辕,宰了左边驾车的马,并号令三军。让使音回去报告景公,然后继续办理军务。田穰苴命部队所有的官兵安营扎寨,挖井挖灶,对兵士的饮食、疾病等田穰苴都要亲自检查、慰问,并把自己名下应得的钱粮,一概拿出来和兵士们共同享用。他还淘汰了那些身体瘦弱的兵士。三天之后,才开始整队行军。这时连生病的士兵都要求同行,争先恐后要求参加战斗。晋国的军队听到这个消息,不等交战,就赶忙渡河撤退。于是穰苴率领部众追击,终于收复了失地,率军胜利返回。

赏战

【原文】

凡高城深地,矢石繁下,士卒争先登;白刃始合,士卒争先赴者,必诱之以重赏,则敌无不克焉。法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①。

汉末大将曹操,每攻城破邑,得靡丽②之物,则悉以赏有功者。若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妄施,分毫不与。故能每战必胜。

【注释】

①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原文见《三略·上略》:“香饵之下,必有死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②靡丽:华丽美好。

【译文】

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城上箭石密集地抛射下来,士卒却争先攀登;白刃相接,士卒却奋勇向前的,必定是诱之以重赏,这样,敌人就没有不被攻克的。兵法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汉末,大将曹操每当攻破敌人城镇,得到华丽物品,全都用来奖赏有功的人。如果将士有特殊的功劳应该奖赏的,他就不吝惜千金。没有功劳却妄想得到赏赐,他一分一毫都不给。所以,每次战斗都必然取胜。

罚战

【原文】

凡战,使士卒遇敌敢进而不敢退,退一步者,必惩之以重刑,故可以取胜也。法曰:罚不迁列。

隋,大将杨素御戎严整,有犯军令者立斩之,无所宽贷。每将对敌,辄求人过失而斩之,多者百余人,少者不下十数人,流血盈前,言笑自若。及其对阵,先令三百赴敌,陷阵则已;如不能陷阵而还者,无问多少悉斩之。

又令二三百人复进,还如向者。将士股栗,有必死之心,由是战无不胜。

【注释】

①杨素(?~606 年):隋大臣,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

【译文】

凡是作战,须使官兵在遇到敌人时,只敢前进而不敢后退;如有人后退一步,就用重刑处罚,这样就可以取得胜利。兵法说:施用刑罚,队伍就不乱。

隋朝时,大将杨素所率领的军队严谨整齐,有违反了军令的就立即斩首,没有一点宽容。每次对敌作战之前,总要将犯有过失的人斩首,多则百余人,少也不下十多人。面前鲜血遍地,杨素却谈笑自如。等到与敌人对阵时,杨素先命令300 人向敌人进攻,能攻破敌阵则罢;如果不能攻破敌阵而活着回来,不问多少人都要全被斩首;然后又命令二三百人再进攻,还像前一次那样处置。将领和官兵吓得大腿发抖,于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出战。因此,他能战无不胜。

主战

【原文】

凡战,若彼为客,我为主,不可轻战。若吾兵安,士卒顾家,当集人聚谷,保城备险,绝其粮道。彼挑战不得,转输不至,俟其困敝而击之,则无不胜矣。法曰:自战其地为散地。

《北史》:后魏之武帝,亲征后燕慕容德①于邺城,前军大败绩。德又欲攻之。别驾韩进曰:“古人先决胜庙堂,然后攻战。今魏不宜击者四,燕不宜动者三。”德曰:“何故?”曰:“魏垂军远入,利在野战,一不可击也;深入近畿,致其死地,二不可击也;前锋即败,后阵必固,三不可击也;彼众我寡,四不可击也。官军自战其地,一不宜动;动而不胜,众心难固,二不宜动;城隍未修,敌来未备,三不宜动。此皆兵家所忌。不如深沟高垒,以佚待劳。彼千里馈粮,野无所掠。久则三军靡费,攻则士卒多毙。师老衅生,起而图之,可以捷也。”德曰:“别驾之言,真良、平策也。”

【注释】

①慕容德(336~405 年):十六国时期南燕的建立者,398~405 年在位。

鲜卑族,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前燕之后,归前秦。其兄慕容垂建立后燕,封他为范阳王。北魏军攻占河北,后燕被截为南北两部,他率众南迁到滑台(今河南滑县东南)称王。魏军攻占滑台,他又东取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占据今山东一带。

【译文】

凡与敌作战,如果敌方为客方,我方为主方,决不可轻战。如果我部队平安据守,官兵思念家乡,就应该集合部队屯积粮食,设立险要的城池。切断敌人的粮道。敌人挑战不成,辗转运输又不能达到,等他陷入困境和疲惫时再攻击他,就能战无不胜。兵法说:在自己的国土地上作战的地区叫散地。

据《北史》记载:后魏武帝拓跋珪率领军队到邺城征讨后燕慕容德。魏军前锋被打得大败。慕容德想乘胜攻击,别驾韩进谏说:“古人出兵都要先在朝廷议决,有胜利把握然后才出兵进攻。现在不能攻击魏国的原因有四个,燕国不宜出兵的原因有三个。”慕容德问:“什么原因?”韩说:”

  如果觉得白话刘伯温兵法/百战奇法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普颖华小说全集白话刘伯温兵法/百战奇法,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