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我想吃肉作品诗酒趁年华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终于能对得起早死的兄弟了。看颜肃之的表情也和缓了很多,无他,唐仪一向不着调儿,跟颜肃之混了之后虽然还是不着调儿,但是…好歹做了件好事。就这么着吧。

颜肃之携着姜氏一起来的,姜氏对于登唐家的门,真是一点排斥都没有。说起来,唐家跟姜氏的娘家还有点远亲。姜氏有个堂叔,娶的就是唐家的女儿,只不过一家子都在外任上,很少见面罢了。

然而颜神佑却被留在了家里,她年纪太小了,且姜氏不想她在这种场合被关注——不合时宜。

到了唐家,这一对夫妇果断受到了欢迎,越国长公主还拉着姜氏的手,特别亲热地说:“你来啦?可好了,今日可要借颜小郎一用呢。”

越国长公主看好颜肃之,当娘的哪有不为儿子着想的呢?唐仪生来就这副脾气,越国长公主又疼他,只是她这嫁来嫁去的,难免有照顾不周的地方,就更惯着他了。想着唐家的虽然是唐仪的堂兄弟,可是她总觉得有点不可靠,跟她儿子不投脾气。现在好了,有了个颜肃之,横看竖看的,小模样儿都很喜人。

越国长公主跟颜启有仇,但是跟颜肃之没仇啊!唐仪还天天给他这病友说好话,什么颜二狗不是东西,苛待亲儿之类的。越国长公主是越看颜肃之越满意!

好,就他了!明天就到宫里给他弄个官儿去,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颜神佑没跟着爹娘一起出门儿,理所当然地被楚氏抱过去照看了。有时候,姜氏看不明白她这婆婆在想什么,然而,礼法情面上的事情,楚氏还真是一点都不曾有过差错的。是以姜氏相当放心地将女儿交给了婆婆,自己跟着颜肃之应酬去了。

颜神佑对祖母还是比较熟悉的,被阿圆抱了过来之后,十分熟练地给楚氏请安。只是因为依旧十分幼齿,整个行动看起来都圆滚滚的。

楚氏微笑着道:“好好,”她身边尚有着长孙和长孙女儿,便对柴氏道,“便照方才说的做罢。那个婆子,不用理会她,不须她四处乱逛便是。”

柴氏恭敬地答应了,倒退三步,方才转身去办婆母交待的事情。颜神佑有些好奇地看着这婆媳两个,心道,这是哪个婆子呢?敢在阿婆这一亩三分地上乱走?想一想,答案似乎只有一个——三房使唤的仆人。撇撇嘴,颜神佑决定晚上回去跟她娘学一学话,便不再理会这事了。

楚氏却低下头来,问:“二娘又学会什么了?”

楚氏对于这个孙女儿也是颇觉惊奇的,世上时有神童的传闻,能亲眼见到的并不多。且楚氏心里,对于颜神佑的神奇能够坚持多久,还是持保留态度的。世间总有许多孩子,小时候相当聪明伶俐,长大了却未必比旁人高明。是以楚氏时不时便要问上一问。

以往姜氏总是在跟前的,楚氏只拣些姜氏回了的内容来问,颜神佑倒是都答应了上来。余者也不好细致考较,倒似审问一般。倘有与传言不合之处,姜氏面上也要过不去。儿媳不同于儿子,虽可训斥,总要留几分颜面。这一点上,楚氏相当地有分寸。

今日正好,可以试上一试。

楚氏试孙女儿办法也是别具一格的,她取了一轴纸来,往书几上一放,一点一点地指着念给颜神佑听:“这是天子,这是丞相…”

颜神佑当时就惊呆了!教小朋友学官阶神马的,真的不会太早了一点吗?幸亏她上学的时候认真听过课,自己也有一点点地八卦研究,倒是还算熟悉。同时,她终于明白了现在的环境。

这官制吧,在她眼里点略乱,比如说,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好像是秦制,可又有大将军什么的,又有点像汉制了。有廷尉,跟鸿胪是一个级别的。而且…完全木有六部!这就代表着,没有礼部,也没有吏部,那么,选官是怎么选的?

不会是…完全没有科举吧?

直到此时颜神佑才有点明白,为啥她爹一副中二病发的样子,死不肯悔改了。

改个毛线啊?当官要靠推荐,不是考来的好吗?她家又比较草根,估计会因名望推荐她爹的人并不多,大概要靠着父荫,可这个父,不让他荫,有什么办法呢?而且吧,凡是这种环境下,大概齐爹的重要性跟皇帝也差不多了。颜肃之有啥出息,只要颜启活着,让他都便宜了庶弟,他就P都不能放一个。

这才是真被爹坑啊!

楚氏也没有将所有的职位都念一遍让颜神佑去记,实在是职位太多了,就教了中央比较重要的,地方上也只说了几个通用的等级。至于僚属设置,也只拣了重要的教了一点。

祖孙两个一教一学,时间过得飞快。楚氏是十分惊讶的,以前只知道她觉得快,没想到学得竟然这样快!一时心情十分复杂:这要是大郎亲生的就好了。

颜神佑的心情也十分复杂,要不是顾及到年龄,她都想问一问:阿婆,我爹是您亲生的吗?他又不能考科举,这才得了一个官儿,您就眼睁睁看着他让了出去?看您也不像是做不了主的人啊?这还是亲妈吗?

可她不能问,只能憋屈着去背《公务员分级职位表》。终于,背完了,楚氏也评估完了,眼见颜神佑虽然跪坐不起来,但是站在书几前也是像模像样,没有一点多动儿童的样子,还是有一丝欣慰的。

等姜氏与颜肃之回来,楚氏也不想见颜肃之,挥手打发他走了,姜氏还要意思意思搭把手儿,给婆母摆个晚饭。楚氏便对姜氏道:“好生教导神佑,我看她学得很快。”

姜氏低眉顺眼地应了。

回自己住处,颜肃之已去书房了,他准备抄几幅字给他病友当结婚礼物,又发现书法长久不练,有些退步。为了好朋友,他决定最近都在家里苦练书法。

颜神佑不等姜氏问,就先把今天的经历都说了:“阿婆教我背书来,不曾与大郎、大娘一处玩。”又把教背的东西重复了一遍。

姜氏听了十分惊讶,愈发猜不透婆母在想些什么了。楚氏想得也简单,就是想看看孙女儿逻辑清不清楚,再没有比官职更清晰的等级了,换个不清楚的,就会记岔。看来颜神佑是天生比较会归纳的那一种。

姜氏既想不明白,便想回娘家问一问。次日便说,她做梦梦到母亲,有些担心,想带女儿回一趟娘家。颜肃之不管这些,一挥手,同意了。姜氏便带着闺女回了娘家。

到得姜家,姜母蒋氏有些惊讶:“怎地突然想回来了?可是有事?”

姜氏道:“可有一件怪事呢,昨天我随郎君去唐家,将神佑留在家里,阿家抱了去。可阿家教她的,都很是奇怪。”

蒋氏便问:“教她什么了?”

姜氏神色奇异地道:“教她认官职呢。”

蒋氏:“…哪有这样的?放到这样的人家,也有教的,可也不用这么早。这是要做什么呢?”

母女两个完全猜不出来楚氏的心思,还是蒋氏说:“休管她要做什么?你也看出来了,她更重长房,你的闺女,还是你自己带。但有什么异常,多与我说说。”

姜氏答应了下来,反正是猜不透了,就权且记下罢。

蒋氏却问:“神佑将有两周岁了,这般聪明可人,只生一个,你不觉得可惜?”

姜氏一怔,十分想拒绝,又想到颜肃之似乎开始在书房练字了,又改口道:“我再想想。”

这事儿一时半会儿逼不得,蒋氏不好再催,心道,再与你二年。你若再想不通,说不得,我只好压你一压了。不想离婚,顶好生个儿子。实在不行,再想旁的办法。

这一边,母女两个为难,那一头,却是弟弟难做。

皇帝被他姐堵在宫里,非让他给颜肃之个官做不可!

第25章 萝莉不愁嫁

也许是受小时候观摩亲姐跟后妈掐架的影响,今上处事时便颇有一种“民国暴发军阀家后院姨太太宅斗风”。比如,他跟哀太子、临江王斗时,楚氏的哥哥因为反正他做得太绝,且比较认可哀太子才是正统。他就能在人家哥哥走避之后,给人家妹妹添堵。

当年点名赏赐吴氏,一大半儿是因为颜启是他狗肉朋友,颜启疼小妾,他也就比较重视吴氏,听说楚氏臭讲究,便要帮颜启拿捏老婆。另一半的诱因,便是楚氏的哥哥了。

做了皇帝之后,对于“臭讲究”的世家,他一方面要联姻显摆,一方面也要压抑。他登基后册的皇后,就是被他这么憋屈死的,连皇后娘家,也因为他的各种不满,搞得落败。

对待文士也是如此,十分想“驯化”,不驯的他就要挤兑挤兑人家。对于气节之类,有权的时候当人家是P。等发现儿子太小,弟弟很强的时候,他又想起气节礼法来了。

标准的实用主义,功利得令人吐血。他要不是皇帝,不是手里有兵,早被干翻不知道多少回了,根本等不到后来被米丞相为首的一干礼法派恶补常识。如今倒是好了不少。

虽然如此,他还是对颜肃之有些成见。无他,颜启总在他面前说庶子好,颜肃之就是个对照组!正常人对一个对照组能有啥好印象?尤其在颜肃之搅了他的好事之后。

越国长公主不依不饶的,一看皇帝的苦瓜脸,她就把两条眉毛给竖了起来:“怎地?一个官儿也不肯给?亏你还是皇帝哩!”

皇帝一看他姐这样,就知道她是较上劲了,慌忙摆手:“给给给。可他是个游手好闲的货,他爹都说他不好。我跟大臣们没法交待。”

“呸!颜二狗的狗嘴里还能吐出象牙来?谁不知道他偏心呐?!怎么没法交待啦?现成的官儿他爹叫他让,他就让了,还不够?”

“那不是…”

“一句话,给是不给?”

MD!“给!”

越国长公主满意了:“早这样就不成了?我跟你说,那小儿郎模样儿真正好哩,你外甥常说他聪明呢。”

“切~”

“不信叫来看看,哎,叫来看看,我叫我家大郎找他过来。他俩一准儿在一块儿。”

皇帝这辈子就听这一个人的话,郁闷地点了点头:“成。”

没想到他姐又加了一句:“看得合意了,可得给个大官来做!”

皇帝:MD!

颜肃之被找到的时候,正跟皇帝他外甥一起喝酒。叫到宫里,俩病友自然还是醉着的,东倒西歪,你撞我、我撞你。见了皇帝,唐仪一拉颜肃之的袖子,自己先歪歪斜斜拜了下去。颜肃之也跟着摇摇晃晃拜倒。

皇帝本来要训斥颜肃之的,一看自己外甥也跟醉猫似的,瞄一眼他姐,只得把话给咽了下去。再仔细一看,外甥是看惯了的,这颜肃之他还真没见过,竟比其兄颜孝之还要好看几分。

这一醉,颇有些“玉山倾颓”的样子。

见面是在偏殿,皇帝自坐一席,长公主坐于其侧,俩中二病就趴在这对姐弟跟前。一面趴着,还一面晃荡。皇帝…皇帝要不是在他姐跟前,早上去踹死这俩小畜牲了。没办法,小时候他姐的悍勇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不敢在他姐面前发飙T T

长公主连忙打圆场:“你们俩人儿怎么这个样儿啊?太阳还高着呢,就喝醉了!快起来,有话问你们呢。”

说完,还悄悄伸直了左腿,踹了她儿子一脚。唐仪晕乎乎地抬头:“什么事儿啊?舅,您是不是又要骂我啦?”

卧槽!皇帝满头汗,心说,你这是当面告状啊?

越国长公主不以为意,反而假意说他:“你们年前闯这么大祸,你阿舅骂你不是应该的吗?”

颜病友相当有义气,忽然抬起头来,斜眼看皇帝:“他那是帮您呢。赵猪那样干,不行。”

皇帝不敢跟他姐生气,又不敢当他姐的面打外甥,只好拿颜肃之出气,怒喝:“你还做对了?!眼下朝廷威信扫地,你、你、你、你说怎么收场?!”

“不就是让人知道您敬重名士清流么?接着做呀~送他柴米,他扔了,下月再送。哪怕送到他死呢,随他去呗。清流名士,怎么用不是用啊?”

皇帝真不愧是个简单粗暴的宅斗战斗机,一点即透,十分赞许地看了颜肃之一眼,问道:“我只要做给他们看就行了?”

颜肃之打了个酒嗝儿,摆摆手:“千万别,总得叫人信了才行,谁又是傻子呢?霍老先生这么个人儿,用过就扔,多可惜呐。”

皇帝就有一条好处,觉得有用的人,有什么缺点他都能忍,牛粪也能看出花儿来。也不计较颜肃之喷出来的酒气,赞道:“不意颜启有此佳儿。”

颜肃之快要笑傻了:“您可千万别在他跟前儿这样说,他的佳儿是老三。”

此后,皇帝便要征颜肃之做官,理由是他孝悌有爱、人品贵重、仪态大方等等…夸得要多好有多好。完全推翻了自己之前他他削成白板时对他的评论。

此时,颜中二已醒酒,先抽了自己两嘴巴!我怎么就帮了这个货了呢?不该出这主意啊!这样不对啊!没错,他酒醒了,就发现自己不应该帮这个不守礼法的蠢皇帝了,他后悔了。

颜肃之死活不肯当这个官儿。他觉得憋屈。不管怎么说,他好歹也读了十几年的书,礼义嫌耻是懂的。凭自己的本事出仕什么的,先时是以为有颜启在,要卡他,所以他就破罐子破摔。现在似乎是真的凭自己的本事要有官做了,他又讲究了起来,觉得如果凭这件事情出仕,那是相当地不光彩。

而且,颜中二跟皇帝有仇,谁叫皇帝好抬举颜平之的呢?他恨皇帝一万年!

他越不想做官儿,皇帝就偏要让他做。本来也不是非他不可,但是满朝就没个人给他出这等主意,还真就让颜肃之入了他的眼了。更可怕的是皇帝还有个可怕的姐姐,见天催着他:“你答应得好好的,怎么不干实事儿呐?”

皇帝一个头两个大,征他为官的诏命下了一道又一道,颜肃之装死练字中。

不得已,皇帝派颜孝之劝他兄弟。颜肃之理都不理,就两个字:“不干。”

颜孝之耐着性子问他:“你当日奏对,都说了什么?”

颜肃之哪能说他出了馊主意呀?一歪头:“喝醉了,忘了。”

气得他哥要揍他。

当然,没揍着。

楚氏不得让颜启出面问一问情况,这就更问不到了。颜肃之连人都不见了,他跑去跟唐仪喝酒去了。还跟唐仪埋怨着:“你舅真是多事!”

唐仪道:“谁说不是呢?他还让我入虎贲T T”

虎贲,宫廷禁卫。以他的姓氏,以他的亲戚关系,也不可能让他当大头兵,去了就是校尉。平常人想干都干不了的差使,唐中二他舅照顾他,他还不肯干。不但不干,还想哭。

可是这一回,他娘铁了心了,认为他不能再中二下去了,非要他去干不可。越国长公主平常宠孩子宠得上天,但是遇事儿的时候连皇帝都怕她,唐仪不敢惹这位女壮士,哭天抹泪儿地上岗去了。遇到轮休,跑来跟病友喝酒诉苦来了。

颜肃之道:“那你得给我想个办法,我最恨这个了!”

唐仪奇道:“来与我做个伴儿呗,咱们两个一处,也不寂寞。”

颜肃之翻他一记白眼:“我入虎贲,虎贲中郎将,你那上司,是我家老头子的熟人,与赵忠还是同乡呢。常年地看我不顺眼,我才不去受那个气呢。到了旁处,咱们两个一个天南一个地北,我休沐了,你还要当值,也不得一处吃酒了。不干,不干。”

唐仪想了一想,是这么个理儿。一是虎贲中郎将确实是跟颜、赵同期的人,二来唐仪自己都想翘班,自然不会为难病友。

病友二人组头碰头,颜肃之道:“这么着,以后有事儿,我能出主意的都出。这个官儿么…让给我家老四,成不?”

有什么不成的啊?这事儿他又不是干过一回两回了。皇帝正在笼络老部下的时候,郁陶是自己升了官儿,颜启这里,虽然更疼庶子,皇帝也不敢再胡乱抬举颜平之了。正好,颜渊之年纪也够了,还是郁陶的女婿,本来要另与一官的,现在刚好把与颜肃之的官儿给了颜渊之。

因为颜渊之岳父与父亲都是实权派,被皇帝来了个乾坤大挪移,原本要给颜肃之的是文职,颜渊之被调做了武职,与唐仪成了同事。

赵国长公主十分遗憾,心里对颜肃之也有不满,直骂颜肃之傻,口上却要跟皇帝说:“这才叫懂事儿呢,他兄弟要成亲,他为了喜事儿上头好看,才让出来的。哪像他那个爹,前头儿子要成亲,后头叫儿子把官儿让出来。真是猪脑子!”

皇帝:…姐,话都叫你说了,兄弟我还能说啥呢?

颜肃之做了件好事儿,得了许多赞誉,夸他的人压根儿没想到,他做这事儿的原因是为了掩盖黑历史。他大舅子们欢欣鼓舞,心道,疯就疯点儿吧,也可做一名士。名士么,总是淡泊名利,不拘小节的。可名士的老婆地位高,名士的闺女嫁得出去呀。

于是,大家哈皮地给颜肃之他闺女庆生来了。

由于有个看起来相当中二,但是“无亏大节”的抽风爹。颜神佑小朋友两周岁了,招来了许多围观的人。原本不应该出现的人,现在也出现了。无他,唐仪这个同样抽风的货公然宣布,他要跟颜肃之当“通家之好”。

唐仪他姓唐啊!他伯父也不管管,这是默许了吗?土鳖得不能再土鳖的颜家,跟十分高大上的唐家,各有一个抽风的货,互相看上了眼,结成了一帮一互助小组了吗?

组团围观去吧!

楚氏一手釜底抽薪做得相当漂亮。数月以来,无论颜启与颜平之父子如何造势、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如何以为颜平之的孙女儿聪慧过人“有异徵”,上流圈子里都暗搓搓着流传着真相贴。

据说,真正聪明的是这一个。“有异徵”的,是这个她堂姐。跟颜平之他闺女,没关系!

颜神佑在女人堆里有些晕头转向,女人们身上熏的香气味各异,都有点像,又不太像。她们的长相倒是并不十分想似,然而气质却很有几个相似的。饶是她记忆力惊人,也花了不少时间来分辨。她舅家自是来人了的,蒋氏觉得这个女婿特别给她争面子,视名利如粪土、友爱手足、尊敬名士(祸害老先生),她一开心,就带着儿媳妇们过来了。

同样的,郁陶夫人蔡氏,因女婿得了颜肃之的实惠,也要来撑一撑场面。也是肚里瞧颜启不顺眼,特特来给受打压的二房做脸。说是“借着小娘子生日,聚上一聚”,可这聚会的日子选的,就十分微妙了。

颜神佑听着她娘的指示,挨个儿地见人、叫人、行礼。女子行礼,右手在左手前,她也做得似模似样。

颜神佑的聪明,是看得见的,颜希真是不是生来就有诸如太阳月亮星星落下来的连锁反应,别人是不知道的。然而楚氏只要在有人询问的时候淡淡说上一句:“有灵梦的是大丫头。”就足够人脑补的了。

【颜二狗好不要脸!偏心偏得眼都瘸了!】这是人民群众的呼声!你玩什么乾坤挪移大法呀,当咱们没眼睛吗?你道把两个孙女的事迹移到那一个身上,咱们就信了吗?

令颜神佑比较郁闷的是,客人走得差不多了,颜肃之来了,吃酒吃得脸上一层薄薄的红晕。对姜氏道:“唐郎在前,你带神佑来见一见他。”

姜氏一想,这通家之好的决定,颜肃之与唐仪两个都定下了,再无她反对的余地。唐仪虽然中二,到底是唐家的人,应该不至于太抽风。当下便命阿圆抱着颜神佑过去,阿圆十分能领会姜氏的意图:情况一有不对,就抱着小娘子逃命!

到得跟前,颜神佑扁扁小嘴儿,又看看颜肃之,老天爷真是厚道,拿了他们的正常人思维,给了他们一副好颜!下了地,乖乖叫一声:“唐伯父好~”

声音特别甜!

唐仪看着萌萌的萝莉脸,口水都出来了,上下一摸,摸出个玉佩出来当见面礼:“哎哎哎~真好,颜二,我回去就成亲,生个儿子娶你闺女!”

颜神佑:MD!

第26章 萝莉快长大

唐中二一句话,砸懵了所有在场女性!包括那个让他星星眼流口水的两岁萌萝莉。

颜神佑傻了,特别想问问他:大哥,你老婆还没娶,儿子在哪儿啊?现在娶,现生,也得比我小三岁好吗?万一头胎生个女儿,等你儿子生出来,年纪差得更多好吗?到时候…没有共同语言怎么办?

可颜中二还很哈皮地点头了:“甚好!甚好!”

姜氏是被巨大的喜悦给冲击了的,唐仪虽然不靠谱,可他是唐家的人。又因为他不靠谱,给儿子订下颜神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如今颜肃之又“有令名”,倒也勉强能配得上了。

世家有时候并不像传说中那样的苛刻与不近人情,并非仅凭姓氏定关系的。如果有一个人,比如颜肃之,在价值取向上与他们颇为一致,又做过许多件好事。当然,长相也很加分。爹虽然是脑残片的忠实消费者,但是却是实权人物。那么,接受他入圈,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果你看有土鳖被排斥了,不是这土鳖没有过人之处,就是世家已经堕落到只认得姓氏了。

但是,姜氏还是压抑着情绪问了一句:“不知唐郎家长辈如何看?”

唐仪果断答道:“弟妹不用担心,我的儿子我做主!从来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们的闺女,我放心!”说完,他扯了颜病友头上一支簪子当回礼,“这个归我儿子了。”

事情,就这么定了!

打死颜神佑也想不到,自己就是过一个两周岁的生日,就凭空添了一位公爹。这位公爹连老婆都还没娶,就想让她当儿媳妇。她真心觉得,又被她爹给坑了一回。跟中二病是讲不通道理的,颜神佑放弃了跟她爹理论,再去看她娘,发现她娘居然十分开心、十分激动。

亲娘哎~您闺女才两岁,还有,您女婿他妈,还在岳母家里养着呢。

可姜氏是真心的乐意,对阿圆使了个眼色,阿圆就俯下了身子,在颜神佑耳朵边儿上撺掇:“小娘子,再给唐郎君行个礼去。”

=囗=!颜神佑一脸便秘地上前冲唐仪又拜了一拜,唐仪颇为开心,连连说:“好孩子。”还伸手摸了摸萌萝莉的小脑袋,十分之爱不释手。他的脑袋里,已经幻想出小萝莉长大了,嫁给他儿子,生出好多萌萌的萝莉正太出来了~\\(≧▽≦)/~

临走,他还特别郑重地对姜氏道:“弟妹,我家新妇就拜托你了。”

因为唐仪这一抽风,颜神佑开始被她娘特训。不是说以前教得不用心,眼下是特别地用心。第二日上,姜氏开始教颜神佑背关系图。先背的是五服,次背九族。

颜神佑背得相当认真,然后突然就发现:如果哪一天,他爹犯抽想造反,全家上下都逃不掉的。此时没有诛九族的说法,却有夷三族之刑。她就相当疑惑了,把她爹搞成这么个抽风模样儿,家里就不怕受他祸害吗?还有她祖母,十分奇异地,眼睁睁看着她三叔被她祖父养歪了,也不管吗?那也是儿子啊!当儿子的犯了重罪,当妈的也要受连累好吗?

完全看不懂…

当然,这些目前也不需要她看,她只需要学习功课就好了。年纪还小,针线什么的且不学,就学些文化课。看着姜氏纺线、织布,偶尔自己也转一转纺车。

姜氏对女儿的要求却日渐严格了起来,不但是文化课,她连体育课都准备好了。此外还有许多时兴的小游戏,看那样子,如果不是女儿年纪还太小,她都想一起教了。幸亏她的理智还在,只让阿方去准备,并没有即时就开课。

至于婚姻之事,姜氏还是请唐仪先保密的,为了闺女,她不得不拿颜启出来挡一回枪:“被阿翁知道了,恐有话说。到时候连累到神佑就不好了。”到底是亲妈,她也考虑到了唐仪的儿子还是不见影的事儿,万一年龄差太大,倒不相配了。若婚约传得沸沸扬扬,于颜神佑倒是不利。

事关他“儿媳妇”,唐仪果断答应了:“就这样!”

病友都点头了,颜肃之也只好哼唧一声:“知道了。”

颜神佑学得快,姜氏也急切,却不曾硬压着她,倒是时不时念叨几句:“与阿娘说的不大一样。”并且与阿圆讨论,颜神佑是不是睡得太少,会不会长不高。

姜家那头,姜氏也借着九月里母亲做寿的机会,回去悄与蒋氏说了。蒋氏脸上的笑意不曾止住:“好好,这般我便放心了。早年请了那位仙师与你算了一卦,你的后福是尽有的。婚事虽有不谐,如今看来,女婿也不是扶不上墙的。”

姜氏面皮一抽。

蒋氏又说:“神佑再大些,便要教她谱系之学了。旁的且放一放,这个顶要紧。”

姜氏应道:“是。”

自此,姜氏除开必要交际,便将所有心思,都放于女儿身上。颜神佑也乖,很不用她费心。颜肃之依旧四处闲晃,然而此时他比先前要受欢迎多了,常有人请他。他昔日之师友同窗也想与他说话,可惜他比较心虚——霍老先生现在每天都被皇帝刷日常,快被皇帝刷疯了——都躲了。

直到过年。

这一年的年夜饭,姜氏吃得颇爽。盖因赵氏连生两个女儿,有些憋气,不太好张扬。更因颜神佑虎视眈眈,就盯着她的嘴巴,手边还放着一盘胶牙饧。赵氏僵笑着问她:“你看我做甚哩?”

颜神佑答得飞快:“我看婶婶生得好。”

赵氏:“…”MD!

颜启吃够了二儿子发疯的苦头,这一年过年倒不曾借机发挥。颜肃之看大家憋屈了,他也就开心了。一面自斟自饮,一面想:明年阿唐便要成婚了,到时候生了儿子,正好比丫头小三岁。十分般配,嗯,十分般配。

由于今年没有闹事儿的,哪怕气氛不够热烈,颜家这团圆饭吃得也还算不错。

正在颜孝之带着弟弟们给父母祝酒上寿的时候,毫无预兆地,地震了!

姜氏顺手就把闺女捞怀里护着了,那边柴氏等人亦如是。

地震很快就停止了,可这个饭,也吃不下去了。

楚氏颇为镇定地发令:“都到外面去!”

颜启反应也不慢:“人呢!都叫齐了,点点人数,不许乱跑。乱者斩!”

颜肃之揉一揉脸,听他大哥说:“阿爹,还请更衣备马,恐宫中相召。”

颜孝之说得不错,大过年的地震,哪怕放年假了,皇帝也得把人拎回来商议对策。颜孝之是中书舍人,颜启是车骑将军,都是比较重要的人物,自然要入宫的。楚氏听了,当即拍板:“都准备着,家里有我。”一面发出命令去,取了库里围幕来,就在厅前的空地上围了个帐篷出来,全家大小都进去避风。

不多时,宫里飞骑而出,传令入宫。颜启与颜孝之随使而去,颜神佑听着楚氏一道道命令发下去,清点人数、封闭大门、盘查损失、安排守卫…一样一样,丝毫不乱。

其中这“安排守卫”一样,吸引了她的注意。按道理说,颜启开府,有护卫、前面是他的府衙,有值班的僚属。这些人是直属颜启的,然而此时,楚氏的命令却畅行无阻。甚至于护卫们听到夫人发令,居然有几个人发出了明显的出气的声音。

再凝神一看,他们又站直了。更坑爹的是,他们连一个眼角,也没分给颜平之。

这是…要被架空的节奏吗?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颜启在,这些人会听颜启的,一旦颜启的命令没有到达,这些人就会听楚氏的,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人。哪怕要听继承人的,默认的继承人,大约也是楚氏亲生的儿子,最大可能是长子颜孝之。而不是颜启最疼爱的颜平之。而值班的僚属,恐怕…现在也不大想听颜启的。

发现了这个惊人的事实,颜神佑默,给颜启点了无数蜡烛。

地震的影响很大,颜神佑知道的并不多,只是偶尔听阿圆八卦一回:“外面这鼓乐,是颖川王出镇了罢?”

因为地震的关系,各种封建迷信活动也展开了,最后居然有一种声音占据了上风:国家不稳,需要身份相当的出镇四方。

接着,颖川王上书,请出京,他的四个弟弟、也是皇帝的四个弟弟跟着上书请求出京。皇帝自是不答应的,还好好安抚了他们一番。

无奈弟弟们的眼睛里都透着“哥,我们明白的”这样的意思,皇帝啥话都说不出来,很想把造谣的人揪出来打!

皇帝冤呐!这真不是他的意思好吗?弟弟们要不老实,放眼皮子底下观察是最好的,不乖了可以直接砍。放到千里之外,想砍都不方便好吗?更不要说,藩王出镇,身份贵重,在当地拉帮结派,那就是对中央的一大威胁。

没儿子的时候觉得弟弟好,有了儿子,又想干掉弟弟了。这就是皇帝这货的思维了。哪怕不弄死,至少,也得调。教得老实了才行呐!

再不答应,颖川王一张老实的脸,都憋成紫茄子了,差一点就要撞死在御阶之下。皇帝虽然弄死了哀太子和临川王,现在却担不了逼死弟弟的“好”名声了。只得放人。放也不是白白放的,是派了盯梢的去的,五个人,一个不拉,全送去了好哥哥爱的关怀。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前头放走了五个弟弟,回头想给老祸害送元宵吃的时候才发现,老祸害不!见!了!

皇帝:MD!

皇帝有多么地憋屈,颜神佑完全不知道,她只知道,她舅舅三年孝期将满,要重新当官儿去了。被打扮得香喷喷的,穿着朱红的衣裳,颜神佑被抱上牛车,跟着爹娘去舅舅家玩去了。

姜戎出孝,做官是必须的,他相当乐意做个武职。他岳父还说他有志气,范岳父手眼通天,相当爱护女婿。回去朝他岳父通了个气儿,给姜戎安了个宣威将军。官制这东西,并不总是固定的,而是会时有变动。哪怕是同一朝代,开国之初与中后期,也不尽相同。本朝如今的制度,宣威将军是杂号将军,非但比不上颜启、赵忠,连四征将军、四镇将军都比不上。

然而,却是武职。并且,姜家养兵,蓄部曲,单姜戎手下的这些人,自丙寅之乱后就挑选来与姜戎相处,养了二十多年了。这些都是累代忠诚,也只听姜戎的。

不要以为武职就是粗鄙,就要瞧不起,就得离得远一点。枪杆子里出政权,是在哪里都通行的一句话。从来没有武力保驾护行的世家,都已经衰落了或者是正在衰落着。看得透的都握着权利不放,看不透的就早早装逼等着挨雷劈。

是以听说女婿要走武职,范岳父是相当开心的。甚至在琢磨着,等皇帝立了太子,趁机凑个热闹,让女婿再升一升,四镇将军里挑一个给女婿做一做。

姜戎接到了任命书,松了好大一口气,看谁都顺眼。那个无赖妹夫也成了好人,随他喝得烂醉,还跟他一玩投壶游戏,然后又玩摔跤。出乎意料地,这个醉猫还能跟他打个平手,这让姜戎十分开心。哪怕颜启不在乎这个儿子,以颜肃之的本事,他又起复了,使一使力,也能给他弄个差不多的官儿。就等颜肃之的脑子转过这个弯儿了。

姜戎没想到的是,等待的日子过得相当地漫长,他等到外甥女儿整五岁了,妹夫还是没有恢复正常的意思。不但没有正常一点,还在家里大闹一场,摆明了跟他三弟成了仇人,谁都拉不住!

第27章 坑主的婆子

颜肃之和颜平之有利益冲突,这是自出生就被决定了的。只要他们的爹颜启脑残依旧,这种冲突就一辈子也不会改变。不幸的是,颜启这二十多年来在其他方面改进不少,在这个方面却痴心不改。

照说有这么个爹,颜肃之也该习惯了。更该习惯了颜平之时不时好个强,占他点便宜。厌恶颜平之是有的,然而在同居一府的情况下,挑明了翻脸,还真是没有的。

然而,有句话叫做“量变产生质变”,矛盾积累得多了,自然有闹翻的那一天。

在颜肃之眼里,挑事儿的自然是三房。做错事的,当然更是赵氏。

只是这一回,赵氏真是觉得自己冤得要死!

却说赵氏过门儿也有近六年了,可是这运气实在是背。且不说她丈夫在家里就是个除了颜启别人都讨厌的角色,也不要说她在家里也是不得婆婆欢心,不被妯娌待见的人物。单说她这儿女缘,也就仅止比那个夫妻形同陌路的二房好一丁点儿。

大房里,柴氏过门儿比她早,头胎儿子、二胎女儿,自打生了女儿之后,过不两年又生一子,如今怀上了第四胎。二房里,姜氏虽只有一女,大家都明白她丈夫不太着调儿,只觉得她无子可怜,且女儿又聪明可爱。

到了赵氏这里,比姜氏晚些时日过门,头胎生个女儿,还早产了些时日。调养完了,二胎满以为是儿子,生下来又是个闺女,第三胎,再生,还是闺女。

终于终于,第四胎叫她生出了个儿子来,脸都累黄了。对比过门至今不到三年,已生了两个儿子的弟妹郁氏,真是人比人得死!

可三房开心,颜启开心,为此,颜启差点要大宴宾客,却被楚氏给拦住了。楚氏说得相当有道理:“圣上正在崇尚节俭,你这般奢侈铺张,可不合时宜。”

是呀,皇帝自从有了儿子,就想装个道德模范。不止是礼贤下士,连生活上也自律了起来。上行下效不敢说,可明着嚣张的情况还是有所收敛的。

楚氏此言,却是拍到了颜启的穴道上了。他一心要把颜静姝弄给皇帝当儿媳妇,还得是当最大个儿的那个,自然不想在这时节生事。委屈就委屈一下吧,总比坏事儿好。只可恨不知为甚,他每说颜静姝如何神异、如何灵巧,听的人都在笑,却…事后不见什么效果,真是奇也怪哉。

却说赵忠这么些个儿女,婚姻上最出挑的还是嫁与颜平之的这个女儿,自然也要更为她做脸。亲家这里要节俭,不大摆宴席,满月也做得极简单,他虽然理解,却也要为女儿撑腰。多不容易呀,终于生出一个儿子来了。必须撑腰。来吃酒就不必说了,还送了女儿、外孙许多好物。

药材香料不必说,还有许多绸缎。内里最好的,乃是二十匹提花绸。提花分为大提花与小提花,以大提花更为珍贵些。赵忠给闺女的,正是大提花。

好歹也是几年下来了,赵氏多少摸着了一些行事套路,行为也有了不少改进。更兼她终于生了个宝贝儿子,心情正好,亲爹又给她做脸,她也大大方方要拿出来分与婆母妯娌。她算了一算,这提花绸并非样式一样的,挑了稍沉的六匹,四匹孝敬了婆母,两匹却是悄悄送回家给她亲妈。

剩下的她拣了四匹大红的自用,又给三个闺女留了两匹浅色的,给丈夫留了两匹。算一算,只剩下六匹了。便分做三份,三个妯娌一人两匹。也颇为大方,颇为公正了。

只是她没想到,这世间的许多事情,坏就坏在小人物手里。

赵氏的亲妈给了她一个姓黄的婆子,专门伺候她生产等事。黄婆子憋屈了好久,终于给她伺候出一个哥儿出来,自然也是扬眉吐气的。恰黄婆子的闺女要出门子,黄婆子也是爱女心切,想给闺女的嫁衣添点彩。赵氏将出月子,然而因密集生育,身子还不曾恢复得十分好,便将这分发赠礼的差使交与了她。

黄婆子好弄个小聪明,竟伸出剪子,自要送给二房的提花绸上每匹都剪了老大一截下来。这世间布料,宽窄自有规定。若是麻布一类呢,一匹四十尺,卷成一卷儿。若是再名贵一些的,一匹就不足四十尺,提花绸便是三十尺一匹。新娘子的衣裳,总比寻常衣裳繁杂些,这婆子下手还挺狠,一匹给减了七、八尺下去!

  如果觉得诗酒趁年华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我想吃肉小说全集诗酒趁年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