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我想吃肉作品诗酒趁年华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颜肃之摆一摆手:“你是本县主簿,又不是本县的食客,不要公器私用。”
卢慎一低头,伏拜于地:“请试之。”
颜肃之觉得有趣,也凑过来趴地地上,跟他脑袋对脑袋:“哎,你怎么就认定我了呢?因为我长得好看?”
真不要脸!
偏偏卢慎还很不要脸地捧这个臭脚:“是好看,晚生看好郎君。”
两人都趴地上,臀部上拱,跟抓蛐蛐儿似的。颜肃之看了一会儿,一个翻身,坐地上了,卢慎也一翻身,跟他错开一个身位,也抱膝坐着。颜肃之一挑下巴:“说吧。”
卢慎笑道:“郎君欲立业。”
颜肃之感兴趣地道:“怎么看出来的?”
卢慎想了一想:“归义远离京师,地广而人稀。千里之外,叔强而侄弱。”
果然,有些事情,靠的是天赋,有些人,天生就有技能加点。
颜肃之歪着头道:“你有这眼光,干点儿什么不好?”
卢慎道:“待到及冠,举孝廉,出仕,奔波求娶贵人之女…无趣。”
颜肃之抬手抽了他后脑勺一记,头巾都打歪了:“跟老子逗趣儿来了?”
卢慎笑道:“郎君不是也觉得晚生有趣么?”
颜肃之再看他,卢慎乖乖收拾了表情,深深低头。颜肃之忍不住,又抽了他一下:“起来罢,再去看看文书,过两天我要下乡巡一巡,你要不要一起去?”
卢慎抬头,喜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也没看到颜肃之怎么动作的,他就站了起来,一只洁白手长的手就递到了卢慎的眼前。卢慎笑眯了眼睛,将手放到颜肃之的手上,被他拉了起来。
“行了行了,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还没你这么浑呐,去去去,梳好了头,读书去!”
颜神佑听说颜肃之要下乡,十分心动,很缠了他一阵儿,表示自己也想去。姜氏很不赞同:“你好好地在家里,往外疯跑,像个什么样子?”
颜神佑就眼巴巴地看向颜肃之,颜肃之知道她的,小时候还不显,越长大了就越野。好像自己被抽掉的中二细胞,都长闺女身上了似的。想了一想,却还是答应了她的请求。总觉得亏欠了女儿些很多/长大嫁人之后就要听婆家的话不能这么愉快的玩耍了/多长些见识也不是坏事…反正,他答应了。
看到女儿笑弯的眉眼,颜肃之的心情也愉快了起来,开心的时候一转头,看到老婆脸都黑了,才发现自己答应了一件不太应该的事情。颜肃之讨好地道:“娘子也一起去罢。”
亲民活动。
其实几乎所有有点脑子,或者好个面子工程的一方长官,都会来这么一趟。有的时候还要带上家眷,也是显示亲民。这种事情由来已久,不过有的时候是游玩,有的时候是视察。
姜氏道:“郎君初至,诸般事务千头百绪,自顾不暇,我们去岂不是添乱?”
颜肃之看了她一眼,叹道:“我与甘令,原本便是不同的。”
姜氏想了一想,道:“也罢,六郎便不要出去了,天气又热。”她又开始犯愁,到了夏天没有冰,在这里可怎么过?她已经盘点过了县衙,非常不幸地,连冰窖都没有!
作者有话要说:【1】“妾为丝萝,愿托乔木”…是化用《虬髯客传》“丝萝非独生,愿托乔木”…这里是借指,请不要想歪啊!其实很多的诗词里,都会用类似的话,来做借喻。比如辛弃疾曾作词,有“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句,以受妒遇谗的佳人自喻…
古代文人都这样来的,以美人芳草自喻啊,你们不懂欣赏我啊…之类的。
第80章 小变态下乡
有个走到哪吃到哪,不但会吃还要改良食谱、留下各种笔记、拿名字当菜名儿的吃货胖子曾说“倾城随太守”、“千骑卷平岗”,可见官员的排场还是必要的,像甘县令那样毕竟是少数。
苏胖子当时做的是太守,颜肃之如今只是个县令。排除夸张的倏手法,颜肃之现在自己连百骑都凑不齐,只得带着二十骑出行——部曲还得开荒呢。千亩地,在这些死土豪眼里并不算多,若从开荒做起,却也是件麻烦事儿。尤其是荒地才耕种的,土地又薄,天气又热。因是荒地,一应灌溉之类的公共设施之前就是根本没有——想在秋收前将这一切搞出个雏形来,现在就得赶工。
颜家一家三口——六郎在家由阿方照看——除了这二十骑的护卫,其他的随从都是奴婢充数的了。颜神佑也带着她的那小小一队人马出来散心。客女们原便生在乡间,对乡村生活颇为熟悉,听说要下乡,也生出一股怀念之感。
卢慎思之再三,还是委婉地提醒了颜肃之一句:“本地山民颇多,百姓颇染夷风,这个,于男女大防,并不十分森严。”
这一点也很好理解,没有那么多的礼教束缚,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颜肃之听了,微一皱眉,旋即展颜:“有意思。”他原本是想带方章同行的,以方章久在甘县令手下工作,熟知下情。但是见卢慎知道得好像也挺多,想了一想,便将方章留下看守衙门,自带了何三与卢慎同行。
第一站是颜肃之自家开荒的地方,颜神佑被塞在车里,天气有点热,她嫌气闷,开了车窗。阿竹眼明手快地将竹帘放下,颜神佑翻了个白眼,接受了这样的安排。
新的坞堡占地极广,已经划出了范围,四周已挖出浅渠来做界线。颜神佑再忍不住,挑开了窗帘伸头往外看。此时工地上的人不足三百,在这么大的地方上,显得相当地“地广人稀”。界线里面,已有数排矮房,集中在一起。界线外,也是轮廓分明地勾勒出了长方的土地条块。有的土地上,已经冒出了整齐的绿色。
何大一个呼哨,部曲们齐齐停手,整齐地列队。卢慎看了,大吃一惊,暗道真是整齐。如此甚好。
到了地头,姜氏与颜神佑也下了车。奴婢们理起步障来,两人携近身侍女都在步障内。颜肃之十分重视这垦荒工作,听取部曲的汇报。这些部曲昔日都是农夫,做起活来上手快。只是也有问题,负责的叶二道:“地薄,从未有人种过,且与咱们种惯有些不大一样,不过好在临水,灌溉一时无忧。因分出人手来,这千亩田如今种上谷子只得六百亩,余下的,我们琢磨着这一茬儿是赶不上了,且犁开了,能种菜的种些菜,赶不及种菜的,就先沤肥养一养。”
颜肃之在这方面的知识,还是守孝的时候天天往村里跑跟他们学的呢,听了这样的安排,自然是没有异议的。再粗粗一看划算,似乎也还合理。
卢慎却又有话要说:“本地比京城湿热,夏季里河水有时要暴涨,还是要小心的。”
叶二看他衣饰,晓得是个小郎君,看了颜肃之一眼,见他默许,才恭敬地道:“这位小郎君,我们留了些空地不曾垦,小郎君看是留得少了么?”语气里是透着疑问的。耕种方面的问题,叶二认为己等才是专家,看卢慎这样一副富贵公子样,怎么也不像是个会种田的。
卢慎还就会种田,有些坑爹的世家,虽然各种装,却有时又好标榜个“耕读传家”。殷氏亦曾以此为借口,让卢慎下放劳动过。也不是让他亲自种田,但是让他巡个乡、催个租什么的,还是常有的。万没想到卢慎这家伙是老天爷给开了金手指的,学得相当快,人又好看、礼貌又周到、脑子还好使,在佃户部曲乃至过往贫民那里,赢得了相当不俗的口碑。
卢慎随口就说出了几年的河水涨落数据,且说:“归义在下游,虽然风调雨顺,还要防着上游地界或蓄水、或泄洪。两岸太近的地方,顶好用来种些小菜豆苗一类,不要种大田。”张眼一望坞堡,还建议在坞堡里打深井,因为井打得浅了,水会发碱发盐。在坞堡里挖个深点的大池塘蓄水,用以调节用水…之类的。
他越说,叶二眼中的诧异便越明显,反是何三与有荣焉,还忍不住夸了一下“归义明珠”卢大郎。卢慎矜持地微笑了一下,也不插言。
颜肃之听了他说的,也以为他的话有理,让叶二记下来改正。
颜神佑隔着步障听了他们的话,也觉得有理,不过她的注意力却被另一件事情给吸引了过去。透过步障的缝隙,她好像看到了奇怪的东西。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儿,最后恍然大悟:终于有我发挥的地方啦!
她看到的是犁。犁是农业耕种十分重要的工具,没它也行,但是产量肯定上不去。而她看到的犁,是直愣愣。中学历史课没打盹儿的同学都知道,唐代生产工具的改进,有两个重要的考点:一、曲辕犁,二,筒车。
部曲们现在浇地用的是戽斗,一个跟锅似的差不多半球形的容器,两边有绳,两人分执。立在水边,斜往水中一沉,灌满水,用力一泼,泼到简易的灌溉渠里。
这两个都可以做!颜神佑莫名地兴奋了起来!她家带来了不少木匠呢,哪怕不是专门做这个,而是做家具的,她就不信归义没有能做出来的工匠。虽然她也没有图纸,连犁的结构都分不出来,但是这并不妨碍她把记忆中的要点给说出来。
颜神佑有了心事,开始努力回忆课本上的结构。时间颇长,不过这些东西能流传千余年,经过不断地简化、优化,已经达到了相当合理的水平。尤其是曲辕犁,到谭夕那会儿,在不方便或者没有农业机械的时候,还在配合耕牛使用着呢——大概的印象还是有的。
越想越入神,连被引着又上车,奔赴真村庄,她都没太在意。
到得一处村庄,里正等人远远地迎出。颜肃之勒住马头,二十骑齐齐止步。姜氏与颜神佑同乘一车,牛车止住。何三奔上前去,与里正答话,想来何三时常行走乡间,与这些里正等人都是熟识的。打个招呼,确定了身份便来回颜肃之:“郎君,是他们。”
颜肃之这才下马,二十骑一齐下马。颜肃之的小厮阿牛过来给他牵了马,卢慎的书僮阿苗也来牵马。
待尘土落地不再飞扬,姜氏与颜神佑这才下车来。依旧是理了步障。颜神佑有些气闷,小声问姜氏:“阿娘,四围又没有乱人,这样围着怪闷的,什么也看不着。”
姜氏道:“戴个帷帽,等入了村子,再去步障。”
颜神佑晓得此时不是争执的时候,虽则不满,还是忍住了没问:“为什么去部曲的村落可以,在这里就不可以了?”
接待颜肃之一行的地方选在了里正家,一路上,颜神佑只听到唧唧喁喁,想来是村民围观。拉拉姜氏的衣袖:“咱们看不到人,他们却不一定看不到我们呢,他们要是爬树上…咦?树叻?”
呵呵,树全没了,亲,种多了树要交税呢,所以家家户户的…没啥树。连墙头都很矮,也没什么高屋子。根本不用担心呢。甚而至于,路上都很干净的说,颜神佑脚上的鞋子,也只沾了些微尘而已。之前六妞比较担心的走路踩到鸡粪的事情都没有发生。
到了里正家,里正就为难了。
以前甘令也会下乡体查一下民情,让胥吏收钱不要收得太过份,好歹给大家一线生机。可甘令是寒酸的,也不会带着老婆一起来,儿子又离得远,每次就自己骑头毛驴,跟着一个老仆、一个何三外带五、六个衙役。到里正家里一坐,喝口热水,兑些米与里正,在里正家吃顿便饭就齐活了。
轮到颜县令来了,别说随从了,光护卫就二十个!里正家比村里旁人家大些,是个宽三间深二进的院子,二十个部曲连人带马,前院就满了呀!后面就是…女眷住的地方了。再不讲究,也不能让大男人进去吧?
再说后院儿,颜神佑…真不愧是她爹的闺女,她光客女如今就剩下十九个。人虽小,也挺占地方的。还有姜氏带的侍婢,颜神佑的侍婢。
颜令出行,于村民固然是大开眼界,但比之甘令亲民,又有不同。
颜令之风格也与甘令不同,甘令与同共苦,颜令却与民同甘。进来先问:“如今春耕已毕,未到收时,人又闲,看这村里残垣断壁,何不修葺?且合村不见绿荫,也不是什么好兆头。”他当然知道现在修屋子、种树偶尔也得交税。想想看,能在甘令这等好官手里保留下来的税收,可见了是常态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叫隐户又多,盘剥又重呢?朝廷缺钱啊。这还是米丞相接手后的情况了呢,二十年前,皇帝心腹管帐本那会儿,时不时还要加个捐。名目也是千奇百怪的,什么乐助军资,什么圣上生日之类的。胡乱给个理由,就要加税。甘令能扛住这些乱税,已经不错了。
颜肃之早存了主意,将这些杂税统统免了去,好减轻大家负担,促进大家劳动生产的热情。开荒多了,哪怕税收,由于基数大,财政收入也不会减少。当然,这要一步一步的来。
眼看里正家里是真没法儿坐了。颜神佑原本是要跟姜氏到里正家后屋坐的,想来也算是村中富户了,应该住得不错了吧?岂料本地习惯住草房竹房,夹点泥土夯一夯墙。房顶还矮,采光还不好,房子的规格也小。不要说是阿竹等自来便跟着主人住豪宅的婢女了,便是打小在村里长大的六妞等人,也不得不生出一种“他们这儿比我们家穷多了”的诡异感触。仿佛普通村庄长大的孩子,一下子跑贫困县去了一样。
不是颜神佑挑剔,她在这屋里实在是坐不住的。里正家算是干净的了,但还是觉得有一股奇怪的味道。里正大小算个小小的小官吏,这房间窗下不种花,放着好几个鸡笼子来!
她还满脑子想着历史课本的考点呢,这屋里还暗,人还多,人人都是发热体,弄得她心浮气躁的。便对姜氏道:“阿娘,来时看着有条小河,我想去钓鱼。”
姜氏也觉得这环境不太好,她自己忍也便忍了,不好让女儿也在这里受罪。有打伞的、有捧食盒的,钓鱼就钓鱼。姜氏来时,其母蒋氏便觉归义是蛮荒之地,给她带了好些东西。如今她下乡,也是秉承着这种理念,也带了好些东西。钓竿没带,但这个容易弄。她命人给颜神佑和了香饵,细白的面粉,搀上香油。又拿绿豆面儿等物,装了一盒子鱼食。
颜肃之听说女儿要去钓鱼,即命里正寻一向导。卢慎想了想,添了一句:“须是女童。”他少时行走过乡里,知道乡民纯朴却又带着些天然的愚昧,因他长得好,已婚妇女远远飘来几句荤话,他也不是没听过。
颜肃之虽不知他为何要这般说,却也没有反驳。
里正家没有适龄的女孩儿,便从围观的人群里指了一个干瘦的女孩子:“阿花,便是你罢。”
阿花瘦巴巴的,头发焦黄,脸也黄黄的,身上的衣服补丁撂着补丁——却还算干净。上来磕了一个头,抖抖嗦嗦地道:“小娘子,这边请。”
颜神佑开始愣没听明白,这阿花带着颇重的乡音。颜神佑以前接触的人呢,要么在京城,自然说的是正经的雅言(就是官话)。离了京,颜家坞堡是楚氏经营良久的地方,纵有些许口音,大家还是会努力向雅言上靠拢的。来了归义,接触的甘令与安氏娘子,也是会官话的,卢家等人更不用说,向来以此为傲的。
这听方言,还真是头一回,她还是看着这孩子的手势才反应过来的:“哦,那走罢。”
说这话的时候,她十分不自在。便是去挑客女的时候,她也没见过这样…的女孩子。卑微而胆怯,头都不敢抬,如果不是知道底线,她会以为六妞等是平民,而阿花是奴婢了。百姓过得竟不如部曲奴婢!难怪隐户总是禁而不绝。
到了地方,阿花道:“这里水缓,鱼多些。”要先去探一探河岸。这一回她说的话大家慢慢能听懂了。
六妞跟着她去了,看一看坡比较缓,踩一踩,土地也比较坚硬,没有塌到河里的风险,六妞这才来汇报。又指挥着搬了马扎过来。钓鱼这事儿,她们都不太懂了,少时离家,便是客女,也有了一点娇养的意思。
阿花也不太懂,在这里,要不拉个网,要不就是下水直接捉了,哪里有这么闲心钓鱼呢?
颜神佑是知道的,指挥着大家先撒些鱼食好做个窝,引鱼来,再将钓钩瞅准了地方甩下去,接着就是等了。
撒食的事是六妞在做,穿饵是阿竹在搞。阿花无人说她,她便不敢动。阿竹穿好钓饵,小心捏着钩子,顺手将装香饵的圆盒给了阿花拿着。认真地对颜神佑道:“小娘子拿好竿子,小心放下去,别甩,仔细钩回来伤着了。”
颜神佑笑道:“被饵护着呢,甩过来也没事…呃?”
【卧槽!】颜神佑差点爆粗口。手里的钓竿都快要攥出声响来了,阿竹手一抖,被香面团包住的鱼钓子滑了出来,在空中划了一道弧线,落到了手里。主仆二人目瞪口呆,完全没有形象地微开了嘴巴,看着阿花往嘴里塞了一块搀了香油的生面团子!
颜神佑无数次在电视上、图片上看到贫困儿童,但那都隔着千山万水,这一次就这么活生生地展现在她的面前。她一时之间脑子有些懵,想让阿花别吃那个,喉咙却发不出一点声音来。
阿花生吞了两块香饵,忍下了继续吞的欲望。盖上盒子小心地抬头,发现颜神佑主仆人等都在看她,吓得抓紧了盒子,脸涨得几乎要滴出血来,嘴唇抖了两抖,眼泪也快要掉下来了。还是顽强地忍住了,就地一跪:“是,是,是,是小人不好…”
颜神佑的喉咙像被个硬块儿梗住了,在阿竹要将阿花领下去之前,哽咽着开口了:“别。她,这是饿的罢?”
阿花的头埋得更低了。
颜神佑道:“取食盒来,给她吃吧。”
阿花看着打开的食盒,半晌,没敢伸手。阿竹也十分不忍心,劝道:“来,小娘子赏与你的。小娘子心善,不怪你的。”阿花的手伸得十分迟疑,颜神佑的点心,精致得不像是用来吃的。
她吃了些生面,胃里有食,能扛得住了,想了一想,毅然抬头:“小娘子,这是赏我的?”
颜神佑点头:“都给你了,慢慢吃。”
阿花道:“我…能不能不吃?给我带一半儿回家就行了,我不用小娘子再赏食盒给我,我兜着就回去了。”
颜神佑不用问就知道她这是为什么,忽然间热泪就涌了上来。她对自己说,被世家瞧不起没什么大不了的,真的。看看阿花,颜神佑,你的运气已经很好了。你们既然遇上了,你就没道理看着这样好的孩子吃这样的苦。既然你们是来归义扎根的,就要让大家跟着一起过上好日子,起码,不要这么苦。
颜神佑轻轻放下钓竿,对阿竹道:“帮她带上食盒,咱们回罢。”
颜神佑松松快快出去,哭哭啼啼回来。不但她哭了,跟着去的都哭了。阿竹等随侍之人是有些难过不假,毕竟是底层出身,这样的事情,听得倒比颜神佑要多些,她们哭,却是看颜神佑已经哭了,被引得一齐落泪。
姜氏一见一团人哭,骇然道:“这是怎么回事?”
连颜肃之也惊动了,颜肃之是最见不得他闺女受委屈的。也过来盘问。阿竹跪下,一一禀明。里正脸都皱了,他是见阿花家里艰难,孩子懂事,派她去给小娘子引路,小娘子一开心了,给些赏,也好改善一下生活。岂料这却又惹下祸来了?
阿花的父亲排众而出,上前就抡圆了胳膊就想揍一揍闺女,他揍了,贵人们看着解气了,好不再为难他们。不想颜神佑恶狠狠地道:“你动她试试?!”她一放话,客女们齐齐向前踏上一步。阿花的父亲讪讪地放下了手。
颜神佑拉着颜肃之的袖子,泪眼朦胧地道:“阿爹,他们太苦,帮帮他们罢。”
颜神佑知道,颜肃之本来也想着建设这个地方的。没道理建设一地,是加紧刮地皮罢?总要发展生产,让百姓至少能吃上饱饭。适当减赋,也是应有之义。
颜肃之沉痛地点头:“会的。”
便即宣布,只要是在分与众人的宅基地里修房子、种树、养鸡养鸭什么的…统统不再收税了。本来,这就是杂捐,甘令时收,是不得已。颜肃之却另有盘算的,他又重申了垦荒令,表示,只要垦荒,垦出来的田,归个人所有,并且,五年内不收税。
颜肃之生得好、后台硬,在京城被世家要挑剔,到了乡民眼里,便是贵气十足的,十分肯信的。过于悬殊的地位差,使乡民们对他的话完全没有怀疑的余地。
他们却不知,颜肃之还有另一个盘算:让当地豪强吐出隐户来,隐户出来了,整体税收就上去了。他就卡着标准上缴,摊到每个人头上的便都少了。
欢声雷动中,颜肃之带队走人。
牛车上,姜氏眼圈也红红的,还对颜神佑道:“你爹来了,就好了。”
“嗯。”
回到家里,大家心情都不太好。六郎在家里,一看父母和姐姐回来了,飞快地站起来,小短腿跑了两步,又渐渐慢了下去。咳嗽一声,矜持地…他又退回去坐好了!颜神佑被逗笑了。气氛才不那么凝滞了。
晚饭后,颜神佑找上了颜肃之,对他道:“阿爹,我做了一个梦。”
作者有话要说:看来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滴~
一、姜氏并没有确定卢慎就是女婿啊,她只是到了一个女儿快要谈婚论嫁了,遇到青年才俊就要比划一下的妈而已。姜氏不是脑子进水了。卢慎的条件在当时看来是很不错的——形象气质佳、学问水平佳、道德修养佳、礼仪规范佳、孝悌友爱佳,他还是个世家子。
好吧,不幸的作者剧透一下:他不是颜中二的女婿啊。他都丝萝托乔木了,格调瞬降有木有?当然,殷氏也是减分项,真要考虑他的时候,是不可能不评估殷氏的。
没道理出现个平头正脸的男人,爹妈就会把闺女嫁给他的。唐中二那样的不算,他是看中他家基友了。
小变态会有个好归宿的。当然,卢慎也不会很惨,也会有归宿的,他不会成为反派。一篇文里,反派太多也不符合画风啊。总得有很多人不是那么坏的,即使出身有缺陷,有些心结,也不至于真变态的。人总要向前看,向光明一点的方向发展嘛。本文还是要尽力贩卖一点正能量的。
二、小变态家,在看文的大家看来硬件条件相当可观。但是,在当时情况下,她家是土鳖。她的出身,不是由母系、祖母系来决定的,是由父系来决定的。跟世家联姻,舆论是:小变态赚了。
三、卢家是真·世家,虽然已经有衰落的迹象了,可依然是世家。
四、卢慎是被嫡母承认了的婢生子,即他已经取得了庶子的身份,他就是正式的卢家的儿子了,在继承方面,与非嫡长子的财产继承权一样。只是在宗法上,以及如果父亲有爵位的话,他的继承权排在所有嫡子之下。
虽然是世家庶子,但是他的社会、经济地位比一般土豪、平民家大老婆的儿子都好。不存在不如人的情况。
以及,关于卢慎的嫡庶身份问题,指路本文第十七章,关键字:方长史。请看方长史是怎么跟颜启说嫡庶的,容我再强调一遍——嫡庶是生出来的,不是记出来的。公开说“开祠堂记做嫡子/女”从来都只是一个笑话,只敢偷偷摸摸地改记录。公开说的,就是“国王的新衣”,一丝不挂还要四处蹓跶显摆,丢人现眼说他穿了世界上最美的衣服。除非大家也不要脸(屈从于权势或者其他原因)了,陪着说:“对啊,您这衣裳真好看!最美的衣裳就是人类健康的皮肤。”这样的。
卢慎出生后可以开祠堂,承认他是庶子了,是卢湛和殷氏的儿子了。但是他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嫡子。除非他爹不顾礼法让他生母婢女做正室,“婢做夫人”从来都是骂人的话。
第81章 找到好借口
梦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出人意表的发挥。
比如…元素周期表,又比如…苯分子结构,再比如…神经冲动化学传递,还比如…工业缝纫机原理。【1】
此外,它在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封建迷信!某帝王的妈梦到什么日月入怀啦,梦到个神仙给她个娃啦,某皇后的妈梦到神仙给她朵花儿啦…这样的记载史不绝书。不但帝王,还有些先贤,出生前也会有人做各种梦。还有交了好运的人,也会说他做了各种受到指引的梦。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颜神佑再找不到其他的法子了,除非她愿意跟大家坦白她是穿来的。就算她想坦白,也不知道怎么坦白好吗?说一句“我是穿来的”容易,下面的解释才是最困难的——如果她不想被当神经病一样治疗的话。轮回转世的迷信,这个时空是有的,或者说,几乎所有的文化里,关于这一点都是深信不疑的。问题是,颜神佑情况特殊…
所以,她要让颜肃之去正视一下曲辕犁之类的东西的时候,就得借一些封建迷信。真是谢天谢地,大家都挺迷信的。
这使得一个“没学过机械木工”的土豪家的闺女,可以对她爹说出“我想改造一下犁的结构”,而不用担心被怀疑知识来源。以及,不用被认为有这方面的天赋,以后有类似的事情的时候被拎出去穿梆。
果然,她一说做梦,颜肃之至少没有揍她,而是抬起头,关切地问:“做噩梦了吗?过来过来,到阿爹这里来,跟阿爹说说。不要怕,有阿爹在,什么事儿都不会有。”
颜神佑石化了,这是什么回答?!
颜肃之原本正用一种不羁的姿式,倚着个凭几,一手握着手正那儿看着,不得不说,书册比卷轴方便多了。“怎么了?真吓着了?”
颜神佑一抹脸:“没,有点怪。”掀桌啊!太奇怪了有木有?!怎么会扯到噩梦上去啊?!人家还没说到正题呢,爹你怎么能开这么大的脑洞啊?!
颜肃之放下书,趴在身前书案上,撑着下巴看闺女:“哦?连你都说奇怪?那一定很奇怪了,过来过来,说来听听。”
颜神佑好想糊他一脸麻烦小龙虾,忽然想起来没有辣椒,觉得更伤心了。原本对于颜肃之可能不相信之类的担心,已被“累爱”的情绪所取代。
颜肃之打了个哆嗦,烛光下,一个小萝莉阴恻恻地向他走过来,这真像是在做噩梦啊!颜肃之忍不住往大腿上掐了把,疼得一咧嘴。这个蠢动作落到颜神佑的眼睛里,她也抽了抽嘴角。然后就想起来:不对呀!这从外面回来,才刚吃完晚饭,卧槽!那我到哪里找时间做一个梦啊?
如果说是昨天做的梦,会不会被问为什么不早点坦白啊?
颜神佑大开脑洞想借口的样子十分惶恐,让颜肃之爬了起来,走到她跟前,皱着眉拉着她的手,又摸一摸她的额头,语气里也带上了丝惶恐:“怎么?真的吓到的?”
颜神佑被他一触,反射性地往后一仰,一脸后怕:“没!就是…刚刚走了一下神儿,就好像做了个梦。”
这借口找得简直糟透了,一点诚意也没有。然而颜肃之作为一个蠢爹,见女儿的表情一点也不美好,反而信了她是受了什么刺激,真的有那么一个梦了。连忙问:“梦到什么了?来,跟爹说说。”说话间将小女孩搂到了怀里,颜神佑的脑袋才到他的胸腹之间,被大大的手掌按过去,位置卡得刚刚好。
颜神佑是很感动啦,不过她也快要被闷死了!
郁闷地、费力地挣扎出来,颜神佑仰着头,对着颜肃之的鼻孔说:“爹,我真的梦到了。很奇怪的!”
颜肃之道:“慢慢说?”
【要说什么好?是梦到老头还是梦到仙女了?】颜神佑最终道:“一个老翁翁,他说,有个好东西。”
“嗯?什么东西?”
颜神佑有些紧张地道:“是犁,可是跟阿娘以前给我看过的图画的不一样,他说,那个好使,比这里的犁好使。叫曲辕犁!”
颜肃之作为一个博学的纨绔,对于犁的结构还是比较熟悉的,听到“曲辕犁”三个字,很快就抓住了重点:“曲辕?”
颜神佑听到“屈原”先愣了一下,然后说:“我也不知道,只记得大概的样子。爹…要听么?”
颜肃之对这个还是很感兴趣的,忙问:“什么样子的?”
颜神佑道:“弯的。”
颜肃之:“…”沉默了一阵,才说,“你来画一下吧。”
颜神佑哪懂什么曲辕犁结构啊!期期艾艾地道:“我怕画不好,那死老头没教怎么画啊,我也听不懂啊!我就认得个大概的模样儿,也没教我拆开了怎么画啊!说教了我也记不住啊,就让记着个‘曲辕犁’了!”(历史老师躺枪)
颜肃之满头黑线。片刻,用满是痛苦的声音说:“那你试试吧,我明天给你找个木匠,你说,他来照着做。木匠画图,还是不错的。”他闺女的记忆力,应该还行吧?怎么会记不住呢?
第二天,颜肃之就犯了难,是,随行是带了木匠,可是却是专业方向不对口,带木匠的初衷是为了打家具。这木匠也算是这一行里“养尊处优”的了,这辈子估计都没打造过耕犁。造房子他都造过(建筑是土木结构的嘛),这个就真不熟了。
颜肃之不得不让方章和卢慎去找合适的人,至于做梦什么的,颜肃之且没说。总得到应验了,才好相信。如果不应验,颜肃之考虑要找个巫婆来给闺女跳大神。
木匠是卢慎找来的,也不知道怎么的,他的交游特别广,而且说话比方章管用得多了。跑出去不出两个时辰,就拽来一个老木匠,老木匠身后还跟着一个背着家什箱子的学徒。
由于颜神佑在画曲辕犁结构方面水平渣得一塌糊涂(根本不会画好吗?),还搬了具直辕犁过来,让她对着犁,口述不同之处给老木匠。
要照姜氏的意思,是不会让女儿出来见外男的。然而颜神佑这个梦又太奇怪,姜氏虽然也不懂什么犁的构造,但是颜神佑说得煞有其事,这改良农具一类也是很重要的,尤其颜神佑又说梦到个老头儿之类的。姜氏心里嘀咕一阵儿,让阿圆带着阿竹、阿琴,陪着她去。还让她戴了帷帽把脸给挡了。
由于颜肃之并不曾说什么做梦的事情,卢慎便觉得颇为有趣,他还没见过一个女人会对改进劳动工具这种事情如此感兴趣的。忍不住又看了颜肃之一眼,认为这还是家教。可如果是家教,这小娘子开窍的方向也略崩坏吧?女孩子,你哪怕改良个织布机呢?(这个颜神佑是真不会了。)
这倒有趣了…
颜神佑连比带划,老木匠画出来的结构图比她专业多了,刷拉几笔,就让她觉得很像了。老木匠还在报各个部位的名称:“犁辕要短了么?”、“犁评倒不用大变。”、“这里还要加两样东西?得起个什么名儿好呢?”
颜神佑听得快要疯了,这些术语…她统统不知道。
不过,好歹有专业人士,很快图就画出来了,并且以专业眼光告诉颜肃之:“可用!说不定比直辕的好用多啦!不过还要寻铁匠,犁头要改样子,就得重新包铁。”
颜肃之拿着草图,给颜神佑看:“阿寿,怎么样?”
颜神佑崩溃地充当阿寿,她也再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来了,就点一点头:“嗯,好像就是这样的。”
颜肃之才让老木匠去做,就在县衙里做。做完了拿到田里去试试,反正坞堡那里还有好多田没垦呢。老木匠做得很快,曲辕犁的结构也不算太复杂,算好了尺寸,就开始叮叮当当,不出三天就做好了。铁匠那里也很配套,装好了犁头,带上木匠、铁匠,颜肃之挟裹着女儿和下属,一路奔到了田里。
套上牛,往地里一试,老木匠先看出有部分不对来了,当场又修改:“这里还差一点。”如此试了几回,牛走得越来越顺溜,扶犁的人也说省力、转弯容易。
卢慎跳到田里,弯下腰看了一会儿,还伸手到土里插了一把。起身微笑道:“郎君,这个甚好。入土也深。”
颜神佑松了一口气,颜肃之强忍着才没把惊诧的眼神儿投给闺女。
卢慎道:“如此,当及时推广。如今郎君又在招徕开垦荒田,有了这个,比先时要省力多了。还能节省畜力。”
说到畜力,颜肃之又添一愁:“牛还是少。”
卢慎道:“曲辕犁得用,既省畜力,使马耕田也好,倒能及得上用牛拉直辕犁也说不定呢。”
两人谈话已经说到垦荒了,什么预计明年要开多少多少亩。这个曲辕犁要推广,效果好了要上报,请朝廷也帮忙推广…
既然曲辕犁真的做出来了,颜神佑自觉地认为没有自己什么事儿了。真是要再一次感谢封建迷信呢,都没有人怀疑她为什么会懂的呢。居然也没有人会怀疑,为什么老神仙不是托梦给颜肃之。介于历史遗留问题,大家都认为颜神佑是有点神神叨叨的,她是神童嘛,再奇怪一点也没有关系。
唯有姜氏,颇以为神异。她从一开始就是着手过“神童计划”的,知道有些事情水份太大。没想到颜神佑这个样子,还真的有神仙眷顾吗?
否则,以她一个女童,织布都只会看,花都没种过,她怎么会改良耕犁?
想到这里,姜氏也不由得严肃起来了,这一刻,她的心里,对女儿的重视又上了一个台阶。又想到颜神佑快要过十一周岁的生日了,过完之后就得差不多议婚了,那就更不能随便嫁了,说不得,要将她往京城送一送,在那里寻上等人家。于是便决定加紧教授颜神佑一些知识,比如养蚕什么的,得去搞张蚕种来了。桑树叶也长得差不多了,得采摘了,还要收拾专门的屋子养蚕呢。由于带的人太多,衙门里住房都很紧张,还得另辟地方养蚕,姜氏也累头疼。
再有就是,对于曲辕犁的推广,姜氏也有自己的计划。原本以为,颜肃之过来要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这件事情是挺艰难的,姜氏虽然支持颜肃之的决议,但是在其他方面还是比较保守的。到此时,信心更增,她做出了一个决定。
是以曲辕犁试验成功的第二天,姜氏便对颜肃之说:“你鼓励垦荒,这里却是什么都缺的。我想了这些日子,见他们都还听话,咱们应该更出力才是。虽然已入夏,有些晚了,好在这里地气温暖,冬天也来得晚。我想,最缺的还是耕牛罢?不若将我们拉车的牛都拿出去使了,改用骡马拉车。”
姜氏一路是乘牛车来的,队伍里还带了好几牛替换的牛,以防拉车的牛遇到突发状况不能使用。来时以为穷山恶水、路途遥远,什么都没有,连锅都带了几十口,牛自然也不会少。她一辆车、颜神佑一辆车,都有替换的,这牛倒有那么七、八头。
妻子如此深明大义,颜肃之感动不已,十分认真地谢过了姜氏。姜氏却道:“夫妻本是一体,郎君要做的事,我怎么能不多想呢?”
颜肃之被说得十分不好意思,他中二病的时候…好吧,这不是个愉快的记忆。姜氏又轻声慢语,提出了颜神佑的问题,这种托梦的事儿,有些玄乎了。
颜肃之的表情也从感动转化成了严肃:“这事儿,是有些…是得慎重。我只盼只有这么一次,以后别再来了,咱们还用不着借着闺女显灵才能立得住。小姑娘家家的,还是与常人一样来得好。聪明些就罢了,这么灵异的,我怕对她也不好呢,我只要儿女平安喜乐。”儿子么,抽打他上进也还罢了,闺女什么的,真心不用这么辛苦。
姜氏的内心又矛盾了起来,一方面是希望女儿平安就好,一方面又觉得女儿既有些奇遇,变得普通了她实在不甘心。不忍住,她还是将这想法儿说了:“若是她以后常常这样呢?我可不想她受委屈。”
颜肃之也沉默了,面对超自然力,两位土著显然都有些束手策。尤其…事情发生在自己女儿身上,虽然知道她是个小变态,且常有同人意表之举,但是她是在他们的关注之下长大的,完全没有理由从其他的渠道知道什么农具的改良方法!
最后,还是颜肃之做了个决定:“再看看罢,我总盼她能平安一生。”
姜氏双肩垂了下来,纠结地道:“好吧。可是,郎君,要再有下次,就不能再自欺欺人了。”
颜肃之答应了这个要求。
作为父母谈话中心的颜神佑,压根儿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她穿来之前是成年人了,每每会下意识地将自己当成一个成年人,忘记了她现在还是个未成年,而父母总是喜欢背着子女做一些决定。
她在想,将这功劳怎么算作她爹的才好?起码,在她读过的(两辈子的)史书里,发明、改良生产工具,对于官员来说都意味着着名望、仕途,以及有可能成为考点。比如赵过,比如马均。
可梦是她做的,要偷梁换柱说成是颜肃之做的,这…会不会伤了颜肃之的自尊?
颜神佑还没有想好说词,在这件事情上,她的感觉特别地尴尬。不说,她良心不安,明明有一种自己觉得可以改善情况的东西,为什么不对父母说呢?说了,又会要陷入如今的境地了。
在她不知道的时候,卢慎已经向颜肃之进言:“若合用,顶多半月,还请郎君遣使呈送入京。”要颜肃之火速推广,并且行使冠名权,为颜肃之争取尽可能多的名声。
推广,颜肃之是乐意的,他要开发归义,有用的东西一个也不能放过。经过试验,这种曲辕犁省工省力的好处自不待言,且比原先的直辕犁更适合精细的耕作。这对于颜肃之来说,是相当不错的。
颜肃之颇为踌躇,对于拿闺女的发明之类的,他的底线还没那么低。
卢慎道:“纵然是小娘子想出来的,也是郎君推广的,不是么?郎君在犹豫什么呢?没有郎君,小娘子便是想出那么多的妙方来,也只好让人叹息罢了。”
是了,这在颜肃之父女看来,是件相当大的事情,正因为亲近,才会生出些许的别扭。可到了卢慎的眼里,这就不是个大事儿,你俩各领各的功劳就是了。甚至在他眼里,颜神佑之天资(他还不知道是颜神佑“做了个梦”,还以为是颜神佑发明的呢),固然难得。可没有颜肃之的推广,这点子天资就不算什么,颜肃之才是大功臣。
从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不是吗?
卢慎不觉得这件事有什么难以处理的地方,相反,他认为更难的是:“郎君,郎君现在缺耕牛。即使郎君奖励垦荒,百姓也愿意垦荒,他们还是没这么大的本事。农具倒还罢了,虽然破烂些,倒也还用用。如果没有耕牛,只靠他们用人来拉犁,”卢慎露出一个含义不明的笑来,“只怕,他们能种现在的这些田就不错了,开不了荒的。”
这个问题颜肃之倒是真想过:“娘子将我家里的七头牛拿出来。”
“不够。”
“我点过县仓里的钱粮了,倒可再买上些,租与百姓。”
如果觉得诗酒趁年华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我想吃肉小说全集:诗酒趁年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