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我想吃肉作品非主流清穿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乌梁海济尔默氏当起了复读机,每天重复说着前一天说过的话,皇太后都听不腻的!

好想哭。真是数着日子盼回家!甭管未来婆婆好不好相处,就冲不会当复读机了,乌梁海济尔默氏都万分感激,羞涩地叫了一声:“舅母。”

淑嘉对她道:“你知道了么?圣驾启程,你与我们一道走,前儿你舅舅还说,你额娘已经上表,半道上要给你郭罗玛法请安。也就是几天的事儿,你就能见到额娘了,高兴不高兴?”

乌梁海济尔默氏笑了:“见到额娘自是高兴的。”说的时候,眼睛是看着淑嘉的。真是一语双关。

淑嘉见这儿媳妇看着也易相处,倒也放心,这女孩子要是像了噶尔臧,淑嘉该头疼了。

——

圣驾启行,就如数带了那么几个人。

皇子福晋里,除了太子妃,尚有十三福晋。

八阿哥是想带着八福晋的,八福晋死活不答应,非要在家里照顾张氏不可:“家里不同往日,我看着我不放心。”八阿哥在这事儿上却是犟不过他,不得不把府中心腹叫了过来:“看好了福晋,她要是往安王府去得多了,你就叫张氏装不舒服。”

一切嘱咐妥当了,八阿哥这才带着人随驾而去。

乌梁海济尔默氏原是有自己的车的,被太子妃叫过去之后白天就一直跟舅母在一起,有时候同车的还有另一舅母十三福晋。十三福晋的压力还是不小,十三阿哥依旧不少侧室侍妾,她这回生的又是个女儿。但是说起话来还是不失场面,说起女儿也极尽慈母温柔。

端静公主教养不差,身边嬷嬷也是好手,只是并未与皇子福晋深交,大面儿上的规矩是知道的,内里的弯弯道道却知道得少。乌梁海济尔默氏听她们说话,又与素日所受教育相对比,潜移默化中,小姑娘也是受益良多。

本次出行,走的路线与前几回略有不同,并没有在汤泉停驻。这一天,乌梁海济尔默氏发现十三舅母没来,车里只有她与未来婆婆,到了驻地,太子妃没放她离去,而是留下来说话。

在这里,她见到了太子舅舅兼未来公公。乌梁海济尔默氏连忙站了起来,看衣服就知道这是谁了,连忙见礼。听到叫起,起来就想退避出去。

却听到太子妃说:“这是你舅舅,见见又如何?你这会儿避开了,以后再见可难。”乌梁海济尔默氏只得留下,听到一把男声笑问:“这是三公主的闺女?”稍稍提起了头,皇太子尚未蓄须,眉目倒是清朗。

“你额娘可好?”

这是问她的了,乌梁海济尔默氏道:“额娘平日住在府里,常说宫中眷顾,府邸建得很舒服。”

“你阿玛呢?”

乌梁海济尔默氏小心地道:“我平素都是嬷嬷们照看,并不常见阿玛。不过阿玛常四处跑马,身体也是很好。”

“嬷嬷?可有姓邓的那一个?”

乌梁海济尔默氏大为惊讶:“正是。”

胤礽也就当时瞄过一眼嫁妆单子,没想到还真说对了,笑道:“她是跟你额娘的老人了,倒是妥当。”

甥舅俩一问一答间,外面说阿哥们来给父母请安。乌梁海济尔默氏感觉双颊烧了起来,皇太后八婆兮兮地跟她说过,这一回弘晰也要随行的。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乌梁海济尔默氏当机立断告退。

淑嘉二话没说答应了。胤礽等她走了出去,方道:“是个识理的,这样就走了出去。还是应该叫弘晰看上一眼才好,咱们大婚前可是见过的。”外甥女长得不算很美,这个,也应该让儿子有个心理准备。

淑嘉横了他一眼:“弘晰可是已经站在外头了,这丫头出去准能遇上。”

弘晰进来,脸上带着奇怪的笑,胤礽就知道他见过了。同是男人,胤礽很纳闷:那丫头不太漂亮啊,你这…怀的什么春啊!

真相是:弘晰同学只是看了一个苗条的身影而已,人家小姑娘教养很好,一眼扫过去看到弘晰的四开裾,直接低了头。弘晰还在那里以为这是太子妃身边的哪个丫头呢,等到人走过去了才发现,靠!衣服不对,这该是我媳妇儿啊。咦,身材不错。

在这般误会之下,大家都很放心。直到圣驾驻跸花峪沟,端静公主来请安,弘晰得见姑姑。

一抬头,表妹站在姑姑身边,身材还是那个身材,这回让他看到了脸。弘晰的心,平静了下来。

端静公主对于这个侄子是满意的,身份不错,人也长得不坏。本来她自己嫁到草原上,生活就种种不适应,与丈夫处得也不太好,极不愿意女儿也在这里过一辈子。现在能回京,那是再好不过的。

弘晰虽是太子庶子,却是太孙之兄,将来到了那一天,弘旦也不能亏待了哥哥。太子妃又立得稳,弘晰威胁不到她,当然也会对弘晰好。宫里又有自己的生母,可与女儿相互照应。

是以谈笑晏晏,直夸太子妃有福气。

端静公主比女儿还要漂亮一些,言谈举止也很好,这极大抚慰了弘晰那颗被“未来老婆不是大美人”这一事实摧残过的心,心里对表妹也和气了起来。知道表妹亦识诗书,弘晰对未来生活又恢复了一点信心。

接着,恪靖公主、荣宪公主等各因驻地远近,往圣驾这里请安。见驾毕,都过来太子妃这里说话,恭喜端静公主与东宫结了亲家。有女儿的未免也动了心思,她们都是见识过京中繁华的人,尤其是宫里的医药水平,比草原上好太多了。公主出嫁、生育,宫里都要派医生跟着,就是惶医疗水平跟不上,害得公主挂掉。

蒙古大夫神马的,有时候真不是开玩笑。他们治跌打有一手,治这些病,水平还真是挺矬的。

有公主们在场,蒙古贵妇们倒退了一箭之地,其实心中未尝不是着急:皇孙们也长大了,尤其是太子妃的儿子!想表现呢,又碍着公主们在前,她们与太子妃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又是亲戚。

淑嘉没两天就看中其中门道,回来说与胤礽。胤礽冷笑一声:“弘晰我都觉得他可惜了,何况弘旦?汗阿玛必不会作此想的。”政治重心已经转移,蒙古出福晋好说,想出未来国母?怎么可能?!

皇太子现在跟他一样,满头是包!经济上,有漕米运输问题、苏州江宁等处天旱米贵问题,吏治上发生了贪腐案,政治上发生了啸聚山林案、苗人聚众劫掠案…

现在要想天下太平,问题在长城以南,而非相反。皇帝父子心里非常清楚,现在该是拿出最好的职位笼络长城以南得用之人的时候了。

胤礽躺在妻子的腿上,心里盘算着,经济与吏治,已经开始动摇国本了,可惜汗阿玛已经开始爱惜羽毛,不肯轻动了。要结束乱局,振兴国家,第一要动的是吏治,吏治好了,才能进行经济改革。否则有再好的计划,弄到这起子王八蛋的手里,也要坏事儿。经都是好经,只是不能给歪和尚来念。

淑嘉心里想的是,不是蒙古就好。再没有政治敏感度,她也知道,现在的蒙古,大概跟后世的民主党派差不多了,那种微妙的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夫妻二人正在盘算的时候,贾应选从外头进来,正要开口,又避开头去。

胤礽无所谓地问:“什么事儿。”一动不动地躺着。

贾应选也结巴了:“主子,禛贝勒那里方才喧哗,奴才去了一看,那里正在发赏。京里四福晋生了个小阿哥。”

“什么时候的事儿?”问话的却是太子妃。

贾应选还没开口,胤礽就先问了:“他们家生儿子,你着的什么急啊?”

淑嘉咳嗽一声:“我得算着洗三、满月的日子呢。”

贾应选又听到他家主子懒洋洋的声音:“什么时候的事儿?”

“是八月初六,禛贝勒喜得跟什么似的。”

听贾应选这么一说,胤礽主动爬了起来:“那我得去看看,心情不好的时候看看老四高兴的样儿,真是百病全消。”

“…”淑嘉&众人。你把你弟弟当什么了啊?

第217章 一个天才的胖纸

胤礽到了他四弟的地方的时候,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了,已经说上了。

八月正是皇子们轮班的日子,这一班过来的皇子明显多了一些。从三阿哥胤祉开始,四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二阿哥、十四阿哥都来了。五阿哥、七阿哥比较布景板,今年就没得机会过来。而十五阿哥以下几个小阿哥,因为还没成婚也没领差使,这个时间段正在被扣押着学习知识报效朝廷呢。

众人听说皇太子来了,都起身相迎,胤祉一面起身还一面取笑他四弟:“太子此来,怕也是恭喜你的呢。”九阿哥于旁跟着笑了两声,肚子里却在打着小算盘。

众兄弟一齐出迎,见了太子,又行礼。

胤礽看着这么多的人,心下惋惜,人太多了,会限制老四的发挥啊!口中还要说:“兄弟们这么客气做什么?大家都是来恭喜四弟的么?”

胤禛脸上还带着丝兴奋的红晕答道:“是兄弟们看得起我,这就过来了。”一面让胤礽进去坐。

胤礽坐定,一挥手:“愣着做什么?都坐啊。我不过是听了消息,来给四弟道声恭喜。要是扰了你们说笑,我心里倒过意不去了。”

胤祉正要答话,却被胤禟抢了先:“我们也是来给四哥道贺的,正与太子想到一块儿了呢。原本弟弟是没这么急着过来的,不过想起前两天在路上的时候,四哥还念叨着四嫂快要生了,便想早些来看看四哥的心放下了没有。”

他的话一说出来,众人都有了一点违知感。胤礽眨了两下眼,问胤禟:“原来还有这么一出儿?”这诧异的口气一小半儿是问胤禛的事情,倒有一大半儿是因为疑惑胤禟:老九今天怎么这么怪?

九阿哥胤禟,一向对皇太子不那么感冒。他又生得圆润,皮笑肉不笑的效果比别人更明显一点,这令胤礽印象十分深刻。现在呢,居然笑得自然了,依旧是脸如汤圆,感觉居然没那么猥琐了。(猥琐二字,仅代表太子个人观点。)

胤禟挪了挪身体,由于吨位过重,压得椅子出声抗议:“您是没见着,四哥临出门儿时候,差点儿抱着他们家门口的石狮子不松手了。”

胤禛当场跳了起来:“我什么时候抱着石狮子了?!”

胤禟又压迫了一下椅子:“差点儿、差点儿。那你在驿站里掰指头算日子总没错吧?我可真听见了啊。”

由于皇孙、孙女数目日益庞大,老爷子已经关心不过来哪个儿子家里又有女人怀孕了。四福晋怀孕这事儿,就没有人专程报上去。康熙安排事情的时候,自然不可能考虑到这个因素了。而且,四福晋目前的政治意义又不是那么大,四阿哥想带哪个女人出差,也是他自己的事情不是?

四阿哥很郁闷地接到了通知,在老婆将要生产的时候快马加鞭过来彩衣娱衣。还不好打个推迟的申请:理由不是那么说出口的。可他又着实比较重视这个孩子,总想着是个儿子就好了。四阿哥子息单薄,到现在也只站住了两个儿子而已。由不得不念叨念叨。

一次不慎,说漏了嘴。

胤礽笑得肩头一耸一耸的,他已经脑补出了他四弟囧萌囧萌的样儿。不能亲眼见他原地转圈儿,念叨着儿子生于何时、什么时候满月、百日宴太子一定要来、汗阿玛会赐什么名字等等等等,听老九讲述他的囧历史也是很有趣的。

胤祉等也跟着取笑了几句,然后踩着胤禛快要暴发的底线,收声。让老四暴躁了就不好了:把一个话唠给说急了,他拿出念经的本事跟你白话,投降的一定是你。

胤祉见被胤禟抢了先,忙又起了另一话题:“喀喇沁公主还没回罢?我昨儿听我们家那个说,福晋们、公主们近来热闹得很,都来看公主的女儿。”喀喇沁公主说的就是端静公主,她嫁给喀喇沁郡王,故称喀喇沁公主,也就是弘晰的岳母。

一提到端静公主,话题自然就转移了。胤禟翻了个白眼,听着十阿哥说:“说起来,从大公主下嫁至今已有些年头的,我们倒有不少外甥、外甥女在这草原上头了呢。”

十四阿哥又道:“今年公主们来得倒是不少,汗阿玛兴致也高,听说,要到几个公主的底里都住两天呢。”

男人八卦起来也是很强大的,接下来,他们相继八卦了自己的姐妹、外甥、姐夫妹夫,然后八卦到了他们的亲爹康熙:“不知道汗阿玛还有没有意再给蒙古些体面?”

期间,众人的违和感更浓了:九弟(哥)好和气啊!

九阿哥胤禟有个宠妃母亲,更重要的是:他的同母兄五阿哥敦厚老实,亲妈又活着还疼他,使得他的傲气在兄弟中间也是数得着的,礼貌上头也是马马虎虎罢了。

可今天呢!他居然笑得这样诚恳!如果阿哥们是穿越的,一定会怀疑这个九阿哥也被人给穿了。

胤礽摸不着头脑,这老八近来服了下软,他还能接受,胤禩并不是那么没眼色的人。而这老九,胤礽看不透他,这货精明的时候也不差但是论及兄弟关系就一根筋得不像是他家弟弟——死活就跟着老八了。

可胤禟的姿态做出来了,胤礽就得接着,于是也和气地跟胤禟说话。其实他挺讨厌胤禟的岳父齐世的,可胤禟偏就觉得齐世有些本事,这个谈话说得实在痛苦。

其他的阿哥小眼神儿开始乱飞:[老九吃错药了?]、[九哥不要八哥了?][这是八弟的主意么?]、[九弟不闹别扭了?]

九阿哥当然也看到了这些眼神,可他够光棍儿,我就是这样,怎么的?

还能怎么的?看着呗。

胤禟也是有些无奈的,小时候吧,没想过那么多。皇子的傲气谁没有?哪怕对着太子,也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长大一点了,瞧他八哥顺眼了,跟着八哥混。而太子对老八的态度也不是那么友好,他就跟这么着一直对太子不友好下去了,直到结婚生子都没有改变过来。

九阿哥从来不是一个笨人,相反,他有着与其身材不成正比的灵活头脑。跟胤禩一道扛太子,也是习惯性地面子上过不去,也是有恃无恐:大位什么的,是不肖想了,没希望。但是如果势力起来了,让皇帝忌惮,也蛮威风的。如果势力不起来,你还能把我怎么样?我顶多被弄成个不领差使,我还可以赚钱嘛!

直到老大被圈了,老八也蔫了,老爷子出手了。八阿哥说得好,太子自己又没什么大错儿、儿子都这一堆了,他们还有个什么好蹦跶的?一向引领他方面的八哥都缩了,胤禟不得不开始思索出路了。没办法了,跟太子走近一点好了。

可惜一步错,步步错,你想回头也要看别人答不答应:太子会不会记仇啊?

胤禟想了很长时间,从太子的表现来看,胤礽必须做足了表面功夫,不会把他怎么样。说穿了,胤禟看透他二哥在这方面的脾气必须好,那好,我做初一,你可要做十五啊。可别把兄弟们逼上梁山,不得不跟你对着干,到时候真拼个鱼死网破就不好了。

眼看着胤禩已经与安王府进行切割了,被迫开始行动。让胤禟放心的是,胤礽也不是那么不识趣的人,瞧,老三他们眼珠子都要凸出来了!

笑着听胤礽对胤禛道:“侄儿不在眼前,可你的这顿酒是少不了的。”

胤禟跟着凑趣:“下个月还不到回京的时候,四哥还要请一回满月酒。”

胤祯是胤禛的亲弟弟,这时也道:“哥哥兄弟们怎么着我不知道,到时候我只管往四哥这里一坐,不醉不休。”

十阿哥道:“你这会子赖在他这里有什么意思。要我说,今年正月咱们请旨在畅春园旁建房,我的可是已经好了,四哥的想也差不多,你到时候赖到他的新园子里才好呢。”

今年正月,十阿哥以上皇子请旨于畅春园附近建房,以期圣驾出城避暑的时候他们可以携眷一同前往。当然,这件事情里没皇太子什么事儿。

众人又说笑了一会儿,场面那是空前的和谐。

——

东宫的潜在威胁又少了一个,作为女主人,太子妃到目前还不知情。胤礽与她说的时候,她眼珠子都快凸出来了。撇开了清普员们不靠谱的普及,她身处此地这么些年,也能感受得到胤禟与胤礽之间的不和谐。

当然,胤禟对太子妃这个嫂子还是保持了最基本的敬意。然而对于淑嘉来说,对她丈夫不友好,那也是不行的。

[他有什么歪主意了?]这是第一想法。淑嘉肯定至少她看到的胤礽,对胤禟是足够礼貌的,可是就这样,胤禟还跟个大姑娘似的不肯上轿,那就是胤禟人品有问题么。

可胤禟突然转身,她又接受不能了。

“他这是什么意思呢?住在宫里,偷着摸着也要摸到八阿哥那里,平素也没见他待你亲近多少。”淑嘉认真思索。

胤礽回到自己的地方才静下来思索:“要么是…”麻痹我?然后有后手?旋即自己否决了这个观点,胤禟能有什么后手呢?他又能谋划得了什么呢?“难道是老八?唔,老八自己也老实了不少。不管怎么样,你这样…依旧对他和气些。”

“这个你放心,别的帮不上忙,不给你添仇人我还是做得到的。”

夫妻二人商议无果,最后还是认为:管他八爷九爷,万岁爷才是最重要的。至于胤禟,静观其变吧。

“弘旦还在御前?”

“方才弘晰把弘曈送了回来,说是汗阿玛打发他去见见三额驸,弘旦被留了下来。弘曈嫌我这里闷得慌,跑出去玩了。”

皇太子夫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静观其变,等来了几天后皇帝一个令人瞋目结舌的决定:令皇九子胤禟教授太孙及诸皇孙满蒙文字。

淑嘉坐不住了:“我知道,你们兄弟学问上都很刻苦,只是这老九…我听你常说,他颇重利——当然,这也没什么——可他教得好么?”一副不说清楚我就把儿子抢回来的模样。

胤礽略有尴尬,他兄弟比较多,兄弟们在夫妻对话中出现的频率也不是特别高(最高的那个是老大,已经关了),两个因素一结合,就是胤禟被他说起的次数不太多,多半是又惹他生气的时候回来骂两句,抑或是与老八有牵连的时候带出来。一般是“那个死胖子如何如何”、“这个胖财迷怎么怎么样”、“绿豆眼里放金光”一类。

咳嗽一声,皇太子亡羊补牢:“其实,老九满身毛病,就有一样好处——”

“国语、蒙语?”

“不止。”胤礽为让老婆放心,把胤禟不黑的历史搬了出来。这个“从二十楼自由落体叭唧楼下水泥地上的胖子”称得上是个语言天才,国语、蒙语不用说,还会俄语等欧洲文字。

“他小的时候,有一回病得快死了,是个传教士救了他,从此对这些人颇有好感…他学业上旁的都很寻常,就这一条,我是放心的,只要他肯用心教,对孩子们没坏处的。”

靠!还让不让人活了?

堂堂穿越者,本地风土人情不知道就罢了,尼外语还不如个土著!太子妃再次受到了打击。

而九阿哥胤禟,确实是真心教他的侄子们的。太子家的孩子,家教是很不错的,大的两个一板一眼不大放得开,小的那一个,教了小半个月,就九叔长九叔短的叫得好不亲热。

此情此景,落入康熙眼里,深觉自己的主意很美妙。

康熙至少是知道每个儿子学业上的长处的,对于胤禟,其贪财程度让老爷子无语,而语言上的天份也让康熙自豪。最让康熙头疼的是胤禟的性格,他有点太分明了,这样不好。

怎么让与太子原本关系不那么好的儿子向太子靠拢一点,是老爷子最近头疼的事情。要是自己现在就挂了,老九这个情况一定要吃苦头的。康熙摸着脑袋正在思考的时候,就收到了汇报:九阿哥最近有些反常咧!

[可算是开始了,]康熙舒了一口气,[隔离一下老八和老九还是有必要的嘛!]

打铁要趁热,康熙马上就颁旨,让老九接手了太子家孩子的语言课。这便是康熙让胤禟做老师的原因。

接下来的日子里,康熙很满意地看到,以讨论孩子的功课为桥梁,他家二儿子和九儿子的关系有了不错的改变。

听到这样的汇报,康熙把因为国内乱七八糟的事情带坏的心情放到一边,取下了眼睛上的老花镜,起身往外走去。梁九功见状连忙抄起一件石青暗纹春绸貂皮斗篷跟了上去。

——

已经是农历九月天,塞外草原的夜晚颇有冷意。康熙一出门的刹那还不觉得,走了两步,就觉得身上发凉。梁九功伺候他披上斗篷,嘴里还在唠叨着:“万岁爷,这都快到冬天了,您得保重…”

絮絮叨叨的话,听得康熙心里一阵茫然,穿好斗篷,康熙走了几步,忽然停了下来:“不用十年,五年前这个时候,朕穿着里边儿这一身,在这个地方,”右手食指指了指脚下,又指指天空,“这个时候儿,都不用再添这厚斗篷!老啦…”

梁九功正在根据康熙行走的方向,判断他老人家想蹓跶到哪儿呢,猛地听到这样的感慨。如果康熙现在是四十岁,那这话好应付,摆事实讲道理就行,四十曰壮。康熙都五十多快六十了,他是真的老了。

梁九功还是堆起笑:“万岁爷这是独个儿出来走走,没人陪着,心里觉得空呢。”

康熙正要说什么,忽然伸手一指东方:“那里怎么了?”

远远地,传来了火光与嘈杂声,还伴以鸣锣警示:“走水了!”在静寂的夜里显得分外清楚。

一直尾随皇帝、装作自己不存在的侍卫此时围了上来,把康熙包在中间儿,当值的领侍卫内大臣也匆匆跑了过来:“万岁爷。”

“派人去看看,那里怎么了!是不是走水了!查明了来报!”正在感叹日月如梭,心情本就不好,又来失火!

见皇帝动了真怒,领侍卫内大臣也不敢耽搁,还好,领侍卫内大臣数目不少,可以分工合作。当下,一部分人与护军统领一块儿过来护卫,又有跑去调查事故的,还有四下巡营的。

外面的嘈杂起来没多会儿,营地里就都知道了,胤礽当时正在检查儿子们的功课呢。一听说走水,马上站了起来,冲到外面一看。折回来握着淑嘉的肩膀:“我看了,火还很远,你不要怕,在这里带着孩子,我把人都留给你。我与弘旦去御前。现在外头还没大乱,如果人太乱了,我还没回来,你且不要往人多的地方挤。一定不要乱走,人多慌乱,易有踩踏。这里离汗阿玛最近,一有什么不好,你们就往那里靠拢,要是事情紧急,什么东西都不要带!人最要紧。弘晰,照顾好你额娘弟弟。”

淑嘉都能听得到自己的心在扑通扑通直跳,对于草原大火她倒是知道一点,连连点头:“知道了。”

胤礽离康熙最近,到得最早:“汗阿玛,”奔上来匆匆一礼,就凑到康熙面前上下打量,打量完了,才记起来要请安,“给汗阿玛请安。”弘旦与他一起,请安毕,先问康熙:“玛法,您没惊着罢?”

接着胤祉等也赶到了,康熙匆匆一看:“十八阿哥呢?”

胤礽一看,果然少了十八阿哥,对侍卫泛泛地道:“快去个人看看,”然后对康熙建议,现在最要紧的是皇帝的安危,以及稳定秩序、组织人手救火,“只要火灭了,就乱不起来。圣驾安危也能有保障。十八弟怎么还没来?”

康熙四下一看,飞快地道:“传令,先灭火!”还好,为了生活方便,御营是靠近水源的,“再着人去看十八阿哥。”随驾朝臣倒是先到了一堆,蒙古亲贵在最初忙乱之后倒很快恢复了平静,也聚了过来。

十八阿哥人小腿短,来得最迟。

人齐了,火也灭了。康熙带着儿孙入御帐,胤礽与弘旦分列左右,两个心里还在想着,老婆(额娘)会不会害怕啊?

走水事大,又让皇帝知道了,国家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了起来。很快,原因就报了上来“查失火之由系膳房人佛泰家人二格吃烟所致。”

康熙小时候因受文化程度不高的保姆影响,也有过吃烟的不好习惯。这个完美主义者发现情况不对,自己果断戒烟,以未来的岁月里,成瘾的生活习惯几乎都被他戒掉了。他本人也对吃烟这种事情,报以鄙视的态度,数次劝别人戒烟。

这回吃烟还引起了火灾,康熙非常不客气地下令:“正值草枯之时,倘如此不谨或致延烧,将若之何。此事关系甚重,不可不严加惩治。著将二格耳鼻穿箭游营示众,俟至京定罪。其主佛泰,到京后著枷号三个月、鞭一百。”

回神早的蒙古亲贵还有派人帮忙救火的,康熙又给他们分发了奖金。

都已经回程了,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这让康熙很不爽,闷头赶了好几天的路,一直到了荣宪公主府,笼罩在康熙头顶上的乌云才彻底散光。重又欢宴颁赏。

荣宪公主心里也有一把小算盘,侍奉好了父亲,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康熙喜欢儿孙绕膝,荣宪公主就把儿女叫出来拜见外祖父。她下嫁比端静更早,儿女也不少。未免也在想,端静的女儿可嫁弘晰,那么她的呢?客观地说,荣宪比端静还要得康熙喜欢一些。

与此同时,荣宪公主还努力与太子妃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即使只在这里住了一天,太子妃的起居她也没有丝毫的马虎。淑嘉也接受了荣宪公主的善意,也猜到一点她的心思,却一点意思也不表露出来,只是夸荣宪公主的儿女懂事而已。

荣宪公主感叹:“您过奖了。不过啊,他们倒是肯听话,太老实了,叫我不忍心。这里毕竟不如京中繁华。”

端静公主的府邸比荣宪公主离京城还要近一些,此时也是在的。看着荣宪公主的样子,心里也是敞亮,还有一点酸溜溜的,她女儿比弘晰小,比弘旦也大不了多少呢。

淑嘉一路打着太极拳,发挥满级技能:歪楼。

“再过一个多月,你们不是又要进京过年了?把他们带上,不就成了?说起来,皇太后祖母这几年越发肯念叨这些孩子了,今年过年回京,只要你带上他们,皇太后祖母必有好东西赏的。”

端静公主笑道:“到时候光皇太后赏了还不算,我们可去您那里讨的。您从江南带回来的那些东西,还真是不错。”

你歪我也歪,别跟荣宪说太多。

淑嘉对她们俩道:“只要你们肯去,汗阿玛也不会少了你们的东西呢。”

八卦永远是拉近女人关系的不二法宝。荣宪公主也没指望就能把事情敲定,即使不成,在太子妃这里挂个号儿,设若有什么好事儿,能多想一想也是好的。听太子妃话里的意思,她是不大作得了这个主的,唔,还是要看皇太后和皇帝。

荣宪公主也识趣地跟着转移话题,说起了也很向往江南云云。明天圣驾又要启程了,她却要留在这里,等着过年再回京,就算今天说得投机,也无法继续巩固,不如抵京再聊。

下面的谈话就非常的舒服了,育儿经、衣服、首饰等等等等。直说到吃饭休息。

这顿饭,端静公主吃得就有点儿心不在蔫,明天圣驾一走,荣宪就得留下来。她与太子妃相处的机会就多,接下来圣驾还要住她家一天,得趁这机会,跟亲家好好聊一聊啊。

——

端静公主府里,端静公主是主人家,安排起某些事情来就比较方便。终于让她得了机会,拉着女儿与太子妃单独见面。

端静公主一上来就让女儿给太子妃磕头,淑嘉心知其意,也不马上叫起,就听端静公主道:“我这闺女,以后还要请您多费心了。”

淑嘉道:“这是哪里话?她本就是我外甥女儿,我岂有不管不顾的道理?”

端静公主道:“这是自然。只是,做人闺女与做人媳妇儿不一样。您看她是外甥女儿的时候,自是能多包容,这做了儿媳妇,她就得更懂事儿才成。她如今还小,叫我养得腼腆了些,我还真怕她跟弘晰在一块儿的时候不招人疼。”

说来说去,就是希望淑嘉能够在日后多护着自己女儿一点儿。

可怜天下父母心!

淑嘉对乌梁海济尔默氏道:“好孩子,你且起来,安心过你的日子。”端静姑娘一喜:“还不谢过你舅母?以后,要叫额娘了?”

淑嘉笑着点头:“起来去歇着罢,这么些日子,也够累的了。”

乌梁海济尔默氏退下,端静公主又问起比较隐私的话题:“有句话,我不知道问起来妥当不妥当。”

“您只管说。”

“弘晰房里…有人么?”端静公主也是宫里出来的,她的哥哥们在弘晰这个年纪正式小老婆都能有了,何况于通房大丫头?“有没有的,您告诉我一声儿,我好叫孩子有个数儿不是?”

淑嘉道:“弘晰是个好孩子,在这上头很懂规矩。且他阿玛与我也不想他这么早就弄这些个,对身子不好。不过——后面的事儿,就要看孩子自己了。”

端静公主这才真的高兴了:“那可真是太好了,”又有些不好意思,“我这也是…”

“我知道的。只要外甥女儿守规矩,我不会亏待了她。我就没侍侯过婆婆,也不知道婆婆该做什么,倒想把她当女儿看。不过,弘晰毕竟是我儿子,她是做人媳妇的——”

“我明白。”庶子与丈夫的外甥女,这个婆婆不会很难相处,谢天谢地。

“时候也不早了,我也不多打扰了,您安歇,明儿还赶路。过阵子,我回京再带孩子给您请安。”

一场对话就此结束,看得出来,未来的姻亲关系还是蛮和谐的。淑嘉来回比较,觉得乌梁海济尔默氏这个儿媳妇除了血缘近了点儿,旁的一切都好。端静公主人也算是比较厚道的,乌梁海济尔默氏又是公主跟前嬷嬷教导出来的,没受三额驸什么不良影响。东宫不用担心进了一个心比天高,不满现状进而教唆丈夫争一争的长媳。

弘晰的长子身份,与昔年之胤禔,相像得有些微妙。淑嘉能看出弘晰本人称得上安份,其母李甲氏也还老实,如果这儿媳妇再厚道一点,一家子大团圆,总比斗来斗去强。斗来斗去的倒不怕,撕破了脸却也难看。

眼下这样,正好儿。

第218章 漏洞百出的国家

圣驾返京,已是十月下旬了,天气也变得颇为寒冷。正好,带回来的各色皮毛等物赠人、颁赏都很相宜。其实呢,这时节送人这些东西,如果是急等着御寒的,已经有些晚了。京中略富足些的人家早在秋天就已经着手给全家上下添置冬衣了,这会儿都开始往身上穿了。

淑嘉把东西分一分,又额外着人往南方给胤礽的几个老师送了一份子。熊赐履等人在京的时候,走得太近了、太照顾了,往往给人以功利的印象。现在他们退休了,多照顾一点就没有这么多的顾忌。就算让人知道了,也只有说好的,所以淑嘉不惮于让人知道这件事情。

回到宫里,男女有别的规定使淑嘉照例又有了一个时间差可以回家休整一下,复又精神饱满地往宁寿宫而去。

宁寿宫里,皇太后正因为全家又凑齐了而高兴。老太太看着太子妃一身簇新大红缂丝五彩银鼠皮褂,袖口里露出一双葱白的手,腕间金镯、指头上勒着两、三个嵌宝金戒指,耳上挂着东珠耳钳,头上是比较隆重的钿子,钿口一小排流苏垂在光洁圆润的额头上,实是端庄又亮眼。

皇太后是个存不住话的人,视觉受到了刺激,一开口就是重点:“这样看着显年轻多了!我都不信这就要给你看儿媳妇儿了。”

淑嘉团团问了个好,笑着与皇太后对坐:“老祖宗,弘晰的媳妇儿已经定下啦,是三公主家的格根塔娜(乌梁海济尔默氏)。”

皇太后那句话,要是别人说呢,也许就是讽刺太子妃要娶儿媳妇了还扮嫩,不过这话从皇太后嘴里说出来,她就安心当成夸奖给听了。听皇太后说放,不用费心神。

做人不能太忘形,一放松,这就出了问题。搁别人那人,太子妃已经能反应出来了,皇太后说的是“就要”,而弘晰的嫡妻人选已定,说的必不是弘晰。

果然,皇太后很得意地对佟妃道:“你看她都猜不出来,”显摆完了,才对淑嘉揭晓谜底,“弘晰的媳妇儿有了,你也不能忘了弘旦啊!”

佟妃一脸苦笑,皇帝刚才请安的时候才说完的话,您老怎么这就抖出来了。没错,给太孙相看媳妇儿,那就是太子妃的儿媳妇,是得告诉她,您老这头一句话就把重点说完了算个什么事儿啊?

看着淑嘉惊讶的脸色,佟妃万分同情:在皇太后面前要装作被她吓到,装得很辛苦吧?明明弘晰婚事有着落,轮也轮到弘旦了,怎么可能想不到呢?

淑嘉是真没想到,他家儿子才是初中生,还得是入学很早的初中生。谈恋爱都算早恋,这就要开始商议结婚的事儿了?

本来没那么着急的,在康熙那里,弘旦的婚事是该提上议程不假,还没紧到今天就说。不过跟皇太后聊天,这个好歪楼的老太太从端静公主说到了格根塔娜,从格根塔娜说到了弘晰,从弘晰的婚事说到了皇孙们都大了,下面轮到的就是弘旦。

康熙连忙就此打住,说了句“您多留意,有可意的孩子可叫过来看一看。”

皇太后这就留心上了。

佟妃打圆场道:“老祖宗,太子妃刚回来呢,您叫她把气儿先喘匀了再说。”

淑嘉万分感慨,当初她从第一次见这位老太太开始,到最终被指婚,耗了五、六年不止,现在,轮到为儿子操心了么?明明他还是个孩子。

听佟妃出声了,淑嘉道:“正是,老祖宗,这事儿不急在今天的。我好几个月没见着您了,您就不想我么?偏又提弘旦那小子。”

如此复杂的情况,皇太后有些处理无能,上一句是安抚太子妃:“我也想你的。”下一句是说明情况:“我这不是跟皇帝一样关心弘旦么?”她还放不下弘旦的事情:“弘旦也不小了啊…”其实她很想八卦一下弘旦的事情的。

诸妃会心一笑,齐上来打圆场。

皇太后被这一扰,又丢了方才的纠结,笑呵呵地问:“外头自在些,弘晰有没有想见他媳妇儿?”

人活成皇太后这个样子,也是一种幸福。皇太后乐呵的时候,宫中福晋们也到了。一番请安,很快落座之后,皇太后又忘了弘晰的话题,开始关心正在挺着肚子的十四福晋。

十四福晋的预产期在十二月,今年十四阿哥出行就没有带她,让她在京中安心养胎。淑嘉有些日子没见着她了,也关心地询问。有皇太后和太子妃的地方,就有歪楼,太子妃又瞄到了十福晋小腹也已凸起,又问她情况如何。

  如果觉得非主流清穿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我想吃肉小说全集非主流清穿诗酒趁年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