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我想吃肉作品非主流清穿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切~谁还看不出来么?”鄂伦岱真不傻,眼力劲儿还是有的,他打的是另一个主意:立点军功,不能说翻身吧,至少…给家族复兴打下一点伏笔。他虽然现在不当什么差使了,但是承恩公的爵位还在身上,家中还领着几个佐领,上下活动一下,也不是没有机会的。

庆德心里已经惊得不能再惊了,鄂伦岱都能看出来的事儿,那朝廷的动向…还有几个人看不出来?朝野上下有人看出来并没有什么,但是西边儿的策妄阿喇布坦,他看出来了没有?

庆德颇预机密,至少火器营的这一块儿他是知道的,准备得并不很充份。火铳戴老先生还在研究改进,暂时还没有出新成果。老先生跟定装弹药、后膛枪死磕上了。研究开始这东西,不是说你有一个思路下面就一帆风顺了的,你有创意固然是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但是上帝创造世界还要花六天时间,有了天地还要制造万物呢。

火炮倒是有了,但是在一心想干出点儿业绩来的庆德眼里,他手下的兵对于火炮的使用极不熟练!炮兵即使不具体初步的计算能力,至少也要有经验,炮身与地面夹角是多大的时候打得最远、打一百步外的距离炮身要怎么摆能够差不多打中目标、隔多长时间打一炮既能保证射速也能防止炮身过热等等等等,如果你没有数学知识作支撑,那就要凭手感。

练习!

这就更别提手铳装备之后的另一种练习了。

托他妹妹终于发挥了一次穿越者的三威能之所赐,他已经开始在火炮弹药的填装中使用了提前分装好火药用量,用的时候把火药一撕开包装再与碎石、弹丸等一齐填装的方法了。这样确实减轻了炮手的工作,也减轻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但是…练习还是少啊。

从胤礽的语气来看,是要善用火器来增加部队的战斗力,以期早日赢得战争的。清廷对于高原气候不是一无所知的,至少目前的高层还是知道海拔一高,身体素质稍不适应的人其战斗力就要严重下滑,与其靠人,不如靠枪炮。庆德的任务还真挺重的。

他越发不肯透露出一点细节来了,只说:“你就瞎猜吧!我都没接到旨意。”

鄂伦岱的笑容里带着点儿鄙视,又依稀有了当年那个无赖国舅的影子了:“那你天天放炮仗,那是逗孩子玩儿呢?八旗都统都带了来,又令各处查缺额,没有军国大事,能这样干?”

庆德哑然,弄了半天,大家是从这里看出来的?把手里的酒盅放下,倾身上前:“我既领了火器营,总得办点儿像样的事儿出来不是?有了新炮不放一放,岂非渎职?”

鄂伦岱笑而不语,庆德也不再说话,又闷头喝了一会儿酒,庆德忽然道:“你别再喝了,免得手抖。”

鄂伦岱一挑眉,喝是更欢畅了:“不妨不妨。”

庆德眼看劝他不住,心思电转,打定主意等喝完这一场就去胤礽那里汇报:朝廷备战的事情有可能泄漏,我可能也有责任,您…看着办吧。

胤礽帐殿之内,君臣二人一坐一跪。

听了庆德的“请罪”之辞,胤礽也是无语,过了一阵儿方道:“起来罢,坐下说话。”

庆德还不大敢动。他请罪也是无奈之举,如果这事儿只是鄂伦岱私下猜测,然后无意之间说出来了,也碍不着他什么事儿。你说这放炮就会有响动,拿了新家什,不练也是不行,猜出来就猜出来了呗。他只是在担心,如果有人说他这是“泄漏军国机密”,那他可就掰扯不清楚了。

胤礽想生气,也气不起来,庆德又道:“眼下鄂伦岱能猜得出来,旁人也能猜得出来,这才是奴才最担心的。”

直到胤礽又说了一回:“你先起来。”

庆德才敢谢恩就坐。

胤礽也回过神儿来了,庆德把火器营练得颇有声色,说起来石家出两种人材,一种是将领,一种是亲民官,庆德就属于前者。而且,石家的将领打仗或许不是特别有名,带兵、练兵倒是略有心得的。再换人,他也找不到一个合适又忠心的人。

火器营是比较重要的,尤其是这几个月来看八旗操练,其吃苦耐劳的精神甚至比不得皇家学校里的宗室学生。呃,以康熙定的学习标准之变态,达到操练要求的自家孩子,实在是比部队里的少爷兵们更合格一点。

难怪胤礽看不上眼了。

为安抚庆德,也是说了实情,胤礽语重心长地道:“这事本就是瞒不住人的,这样的调度,纠结兵部、户部、吏部、事涉旗汉、牵扯数省的大布置,且不说鄂海在川陕为大战筹粮募马。单是八旗的整顿操练,也是近年来所未有。物反常即为妖,策妄阿喇布坦真是个有本事的人的话,一定能够看得出来的,”嘴边不由显出一抹苦笑来,“此战不在朝廷而在策妄阿喇布坦!他不出兵,朝廷知道他是个祸害,也无法远征万里。他又一直虎视眈眈,朕不欲改革内政之时再添上边境不宁,内外交困,实非国家之幸。早些漏出去也好,他早些动手,朝廷也就早有理由出兵!平了他,朕正好腾出手来推行摊丁入亩。”

庆德稍稍放下了心,还是建议:“如此,奴才请陛下加紧准备。”

御前会议早就研出来了,策妄阿喇布坦这是在等机会,等拉藏汗的控制力达到一个数值,他就会出兵侵藏。国家大事的结点,居然是拉藏汗这个死老头的身体状况!

庆德进言道:“拉藏汗一子在彼处,一子驻于青海…”策妄阿喇布坦做了初一,咱们就做十五,一旦策妄阿喇布坦不厚道了,咱们马上把拉藏汗的另一个儿子叫过来当大旗用。

胤礽笑而不语。

庆德抹了一把虚汗,知道这一关算是过了。

让庆德跪安,胤礽心中一片阴暗,内外交困,他说出来了!

其实他面对的情况比历史上雍正面对的要好得多了!至少他家兄弟还不算拆台,至少他接手的摊子虽然烂还不算特别烂,至少他即使没人能说出什么来。但是对于他来说,依然不能容忍自己手里掌管的是一个看起来走向破败的国家!

他是万乘之尊,要讨伐一不听话的藩邦,还要看藩邦肯不肯给他讨伐!真是奇耻大辱!

他还得忍,因为他确实是在内外交困,即使策妄阿喇布坦控制了天山南北,快要把哈密都给吞下去了,他也是要忍。想到这里忽而释然了——即使策妄阿喇布坦看得出朝廷要出兵又如何?朝廷也看出他的不轨之心来了。结果呢?两边都要达到一定条件才会动手,知道又如何?

拽出纸来,亲笔写了几道上谕:其一、与拉藏汗驻青海之子接触。其二、加紧战备物资准备。其三、认真练兵。

庆德接到命令之后,愈发放心,埋头营务不提。

胤礽这里还有旁的功课要做,治理若大的一个国家,并不只有与策妄阿喇布坦交战这一件事情要做。

马齐挟着一叠折子进来了,这里面有一部分是京中经皇太子与留守诸人审阅过、写完处理意见的,其中不是特别重大的,当时就处理下去,然后写一汇报上来,如果涉及重大事件,则写出条陈来,请示皇帝作最终决断。另一部分就是各地给皇帝的密折一类,只能由皇帝折封的文件了。

弘旦已经处理了许多事情,诸如公主下嫁之准备等,都细细写了折子来,两公主之府邸建于何处,各有多少间,拆了多少间民房,又补偿了多少拆迁费,公主之嫁妆准备得怎么样了,又有拨给公主的包衣从哪里出等等,写得极是认真详细。

从这些来看,弘旦已经具备了处理寻常事务的能力。弘旦同学这也是卖他四叔、七叔一个好,两个公主是他们的亲生女儿,对公主们好一点,亦可拉近与叔王之间的关系。

还有就是广东等地米价腾贵,弘旦也写出了自己的意见,这当然是要平粜。但是从何处调米,又是一门学问了。此事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迟,所以弘旦学着康熙当年的做法,依样画葫芦,请先截漕米暂解燃眉之急,又用海运。把这一关先过了,剩下的善后工作,自然是“伏请圣裁”了。

胤礽对儿子渐渐放下心来,皱着的眉头也松了一松。

接着,又有报海贼为乱的折子,胤礽也一一批复了。

做完这些,才叫一声:“贾应选。”高三燮被他留在宫里,也是为了给儿子在宫中留中可用之人,故而带的是贾应选等几人。

贾应选应声而至:“奴才在。”

“去取我的弓箭来。”明天是他第一次以皇帝的身份在蒙古诸部面前演武,需要熟悉一下武器的。

男人们的工作颇为紧张,相较之下女人之间的小心思就显得简单得多了。淑嘉可以放开了与诸福晋、蒙古诸贵妇接触,不用再顾忌着什么二把手理论了。这二把手理论有时候不但是指你自己要注意,万一有个别人拼命奉承你,弄得一把手不高兴了,也是个麻烦事儿。现在好了,虽则头上还有一个太皇太后,实际操作上来说,她已经是一把手了。

带太皇太后出行,真是前怕狼后怕虎。太皇太后年事已高,也到了衰老的时候了,自先帝过世,身体就更是不好。如果带上她,怕她经不得劳顿挂了,如果不带上她,又怕她在京里耐不得高温热死了。

思前想后,还是奉太皇太后外出避暑来了。

不意到了塞外,太皇太后倒生出几分精神来,也少有与人说话的时候打上盹儿的情形了。淑嘉见状也是松了一口气。

只听十福晋之母福晋笑道:“太皇太后精神可真好,真是让人羡慕。”

太皇太后乐呵呵地谦虚道:“出来之后觉得爽利了许多,在宫里我也有不大有精神的。”

淑嘉抽抽嘴角笑道:“既这么着,明年咱们还出来,”又说,“承德的避暑山庄已经有了个大概了,皇上说,叫下个月大伙儿挪过去住呢。”

太皇太后来了兴趣,蒙古福晋们也打起精神来,听太皇太后问:“那是个什么样子的?有畅春园好么?塞外大约比不得京里的,好在凉快…”

淑嘉心道,如果这个避暑山庄就是那个避暑山庄的话,可不比畅春园差啊!“这个…我也没见着啊,不过听说是样式雷的手笔,不会差的。”康熙生前已为此山庄各处景色起了不少名字,只是这句话她万不想说出来招太皇太后伤感的。

女人们开始叽叽喳喳,三福晋笑道:“听说内务府在避暑山庄周遭建了不少园子,是用来安置宗室大臣的么?”允祉虽经降爵免差,朝会站班还是先帝诸子打头的,又与皇后娘家结亲,在这里说话就很是便利。

经她一说,诸福晋都心有所动。内务府造园,当然是有大有小、有好有坏,离皇帝也有近有远,谁家分到哪里,那都是要有学问的,当下都动起心思来了。淑惠心里转了两下就撇开了去,转而兴致勃勃地向姐姐提要求:“我们爷还没分府呢,这庄子里头可许我去看一看的?”

十六福晋与十七福晋也眼巴巴地看着,三人是差不多的境地,十五福晋一开始,两人就知其意了。三人丈夫都未封爵建府,现在即使分了园子,也不能盖过了哥哥们的,势必要远,与皇帝的接触就不多。皇室每年在塞外少则数月,多则半年,一年有一半的时候与皇帝不亲近,你想得个高一点的爵位都难,还不如赖进山庄呢…

其余福晋也是心情各异,十四福晋眼珠子一转,她便问:“不知道孩子们读书是不是还在山庄里的?”把儿子送过去联络感情也是不错的嘛!

淑嘉笑道:“还是照在京里那个样儿的,”又对蒙古诸福晋道,“你们也有住处的。”巡幸塞外本就是为了接近满蒙关系,她自然不会冷落了这些妇人。

大家又说起承德风光来了。这地方附近有热泉,又有大片草场,有山有水,若论风光,比起江南也差不很多。只是众妇人几乎没有人去过,更没有人参观过避暑山庄,说话不过是猜测而已。

太皇太后跟着大家胡乱猜了半天,就想早些看到避暑山庄:“唉呀,皇帝明天就要行围演武,把这个事儿忙完就可启行了吧?”

老太太活脱脱一副老小孩儿样,把大家都逗乐了,众人忍着笑,齐声道:“您说的是。”

次日演武,胤礽果然带着宗室亲贵先进行表演,他的技术比较过硬,三箭皆中的,自己舒了一口气,底下山欢万岁。然后是儿子、侄子们表演,接下来才是围猎。当然,开门头彩要让给皇帝。

得了头彩之后,胤礽提辔缓行,不再与臣下争猎,而是引马上了一小山坡举目观察。看着满蒙诸部依次而动,调动起来倒也似模似样,对与准噶尔一战又提升了一点信心:即使个人战斗力差了那么一咪咪,在这样的整体调度之下,还是很容易打胜仗的吧?

底下万马奔腾,呼呵之声相闻,胤礽控马而下,身边侍卫急忙相随。

这一天下来清点猎物,皇帝是不参与比赛的,其余众人各有斩获。当下置酒欢宴,乐极而散。

如是数日,圣驾方发往避暑山庄。随行男女军民皆欢欣鼓舞,也是难为这些人了,尤其是京里出来的诸人,总住帐篷实在不符合大家目下的生活习惯。听说新驻地有秀丽山水、亭台楼阁,无不欢愉雀跃,脚程都快了几分。

一路上队伍里洋溢着欢快的气氛,自然也少不得有人得了空就与关系好的人聊聊家常,互邀到自己的新住处做客去。

这所有的人里面,最忙的就要数允禟了。九爷今年是真不乐意随驾的,据说他还上本请求留京效力,声称不敢贪图安逸。又据说,他二哥看了折子之后差点把眼珠子给瞪出来,把他给拎到面前仔仔细细看了好几回。

看着他九爷那朝两百斤大关进发的体格,胤礽当时就在想:这老九又要出什么幺蛾子了?!你这么胖,难道不怕热?带你出去避暑你还躲着?往前汗阿玛巡幸塞外,哭着喊着要跟着去的人里必定有你,今年怎么反常了?

他却不知道,九爷的生意正做得上瘾呢!允禟算是在创业阶段,处在这个阶段的人无不时刻关注其事业的发展,顾不上享乐了。权贵们集体离京,他可以利用特权活动的空间就大,须知留守的皇太子是他侄子,晚辈总要给长辈一点体面的。不像他二哥,有事没事把他拎过去一通训,他就得挨着。

他这是冤枉胤礽了,所有兄弟里,眼看这九弟最没有“进取心”,就算老九长得极度不符合他的审美观,有这一条,胤礽就觉得他圆润得极度可爱了。常叫过来说说话,也是显示有圣宠,不让人小看了他的意思。

胤礽扣中了折子不准,允禟只能打包行李随行。于是九贝子府的信使要跑的路就随着圣驾的远行越来越长,允禟与他的创业基地也越来越远。天气凉爽了,心情却烦躁,恼火地下令:别TMD再问我了,给我提价!想到提价之后的利润,允禟的心情才好了许多。

又一想,手头余钱越来越多,盐政又在改革,似可趁机光明正大地参与这一高利润行业。忙着前后打点,吃请请吃,又调整好心态,到他二哥那里“说话”。

听说圣驾要入避暑山庄,他们皆有园子,又想这新地方的摆设估计也不怎么好,又急急写信打发人到京中自家库里取东西——直忙了个天翻地覆。

这一路上,与他一直想着布置新地方的人还真是不少,京中与圣驾之间的书信往来不绝。

与此同时,在祖国的大南北,也有一处地方同样忙乱。

不如所料,策妄阿喇布坦也在紧锣密鼓地策划着进攻西藏的事宜。吸取了其叔葛尔丹败亡的教训,策妄阿喇布坦采取的是“攘外必先安内”的办法,不能像他叔叔那样,大后方还有不稳定因素存在——虽然那会儿他就是这个在大后方的不稳定因素,联系清廷断了葛尔丹后路还挖人家墙角。

所以他一直在不停地扩张势力,相继吞并了天山南北诸地(现在新疆还留下了准噶尔帝国的痕迹——准噶尔盆地),又兵掩哈密,下一步就是西藏、青海了。

策妄阿喇布坦看着地图,一阵兴奋。他要重建蒙古帝国的辉煌!

与大家想的不一样,新疆这个现在一听起来就想到维吾尔族的地方,眼下是在蒙古人的控制之下的。同样的,西藏,也是在蒙古部族的掌控之下的。所以策妄阿喇布坦之女与拉藏汗之子的联姻才那样的顺理成章。

伸出手指,在地图上从上往下,划到了拉萨,再从拉萨往东、再往东,策妄阿喇布坦的眼中闪过了一丝狂热,旋即又恢复了冷静,这是一场硬仗,他知道的。但是只要拿下了拉萨,只要拿下了拉萨,布达拉宫里住着一位“真喇嘛”。

策妄阿喇布坦自言自语道:“你们不是说那一个与你们作对的是假喇嘛么?你们不是杀了第巴么?你们说这一个才是真喇嘛,那我就把真喇嘛弄到手!到时候,到时候…嘿!”[1]

清廷还真猜着了,拉萨要被他弄到手里,这个经过朝廷认证是真喇嘛的达赖,就是他的大杀器,至少朝廷在用蒙古诸部的时候,就要担心他们会不会被人打着达赖的旗号策反。

眯了眯眼,策妄阿喇布坦又琢磨了一会儿,便命召开军事会议了。

这次是纯军事会议,议题就是如何尽快消化哈密,然后占领西藏,进而挟势入青海。在这次会议上,恰好有人汇报:“清廷好像已经有所防范了,他们在川陕屯粮,把公主远嫁。我们的人说,京城常有枪炮声。皇帝派人在督造火炮。”

策妄阿喇布坦伸出两指,敲了敲扶手:“由他去!我不动手,他就得耗着!”轻蔑地笑了,“他们自从入关,就失了锐气,娘气十足,又好面子,动也不敢动。”

策凌敦多布跟着大笑道:“大汗这话才是说对了,他们做事总要找个骗自己的理由,明明心里想得要死,还不肯伸手。”

策妄阿喇布坦之子噶尔丹策凌用低沉地声音继道:“我们只要作好准备,便能挥兵出击,”伸手在地图上沿着其父刚才划过的路线又划了一遍,“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清廷能么?”止在青海,“不等我们打到这里,他们是不会动的。”

策凌敦多布看了侄子一眼,对策妄阿喇布坦道:“我们要打便打,反正我们就是要一统天下。这些地方现在不是我们的,只要我们到了那里、占了那里,那便是我们的。这些地方听起来像是清廷的,可他们能随便派兵驻扎么?真要做了,诸台吉会怎么想?”

是的,他们不需要过于顾及蒙古诸部的感想,占领就是。清廷不行,他们得考虑,如果派兵过去了,会不会引起当地的反感。

策妄阿喇布坦道:“便是如此,也要安抚为上。我们亦是蒙古,诸部当与我们更亲近才是,不要把他们推到清廷一边才好。”

至于如何安抚。大家很有默契地都没有提及喇嘛,心里却已经达成了共识。再者,蒙古亦是少数民族,人口少,同族就比较重要,相信大家都明白的:我打下了天下,需要人与我共同治理,你只要不下绊子,也会有好处。

“只要我们足够强大,就会有足够多的人来依附,”策妄阿喇布坦下了结语,“清廷已有防备,我们也不能不重视。不能等他们什么都准备好了,他们毕竟掩有中国。我们要加快行动了。”火炮真是个麻烦的东西!葛尔丹当年就被火炮给坑惨了,不得不防!得加快行动,在他们造出更多军火之前动手,唔,联系联系鄂罗斯吧,弄点火枪来。

最后一句话说出,众人的脸色都严肃了起来。又小声讨论了一回,集中力量消化哈密,然后进军西藏。进军路线是经叶尔羌,绕戈壁,逾雪山,进逼拉萨。

从这一点上来说,清廷的整军备战,确也达到了胤礽的目的:逼得策妄阿喇布坦加快进攻步伐,尽早为清廷提供一个出兵的借口。

大战,迫在眉睫。

作者有话要说:

[1]“假喇嘛”是指康熙不承认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真喇嘛”是调侃之语,指后来拉藏汗入藏后新立的六世达赖伊喜嘉措,为康熙后来所承认。

第264章 准婆婆的新难题

避暑山庄前正门曰丽正门,这个名字古已有之,却是被康熙挪用到了这里,写有“避暑山庄”的金字牌匾也是康熙的笔迹。此时看到胤礽眼里,又是一番唏嘘了。

避暑山庄最终成形要在乾隆时期,那时候山庄之内诸多景观,山庄之外寺庙林立。此时的避暑山庄远没有后世那么多的建筑群,倒是明山秀水处处清目,更合淑嘉的胃口。

圣驾经丽正门、内午门而入,止于澹泊敬诚殿。而宫眷们则在皇后的带领下,先奉太皇太后往松鹤清樾住下,等皇帝急忙赶过来接班,才各回居处。

整个避暑山庄沿用的是园居风格,即正殿也不用黄色琉璃瓦,与畅春园一般也只是颇有民居特色的灰瓦白墙。连门窗都不是金、红二色,只是原木刷清漆又或者黑漆,端的是秀丽典雅,观之忘俗。

地方又新鲜,此地植被与京中亦稍有差别,看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尤其宫殿区后面的草坪,生的那一片“规矩草”,不过寸高,却也只有这么高,浅草不能没马蹄,却又偏生是一片翠色惹人怜。

弘曈放下行李,听说有这么一片草地,欢呼一声,就琢磨着要怎么样泡在这里了。不要说宫中没有这样自在的宽阔之地了,便是居于畅春园时,也没这样便利的条件啊!

只不过在那之前,他还得乖乖地读读书,到他爹那里应卯。然后方能请旨,去跑跑马,练练身手。

弘曈住的地方离太皇太后、帝后都远些儿,胤礽安置在烟波致爽阁,地居澹泊敬诚殿之后,后妃自是随他居住,当然,具体是怎么个居住法就是另有讲究了。这是主宫殿区,实际上,避暑山庄在最初规划的时候,大半也是依着一定的规矩的。不外是皇帝住在正中一路,太后这样的角色的人住西路,太子是东宫。

避暑山庄也有东宫宫殿区,只是按照家培养太子的传统,短时间内弘旦同学是没机会过来享用了。

皇子、皇女各有居处,淑嘉却是严令他们,不许独自到水边去的。是以避暑山庄之内虽有湖有岛,也只是供赏玩时用罢了。

弘曈打的好算盘,却偏偏遇上了他爹!

胤礽一听弘曈的申请,脸就板了下来:“你的书读完了么?”倒霉催的皇子们,别以为出门就是旅游放暑假了,功课还是照旧的!

弘曈并不特别派他爹的阎王脸,虽然这张脸如果板起来,在大清国也就是阎王了。弘曈从小就是跟着父母长大的,感情一向比较好,他又活泼。偶尔放放赖也是可以的,再者说了,他哥哥已经是太子了,他也不需要表现得特别出挑不是?汗阿玛多半会答应请求的。

胤礽的表情还是没有放松:“皇子每日功课自有安排,你这样坏了规矩,成何体统?”

弘曈会耍赖,却是绝不傻的,一看这情形,那一片草地再诱人,他也只好暂时放弃了。口称:“遵汗阿玛教诲。”心里却在想:这老爷子在想什么呢?尚武不是好事么?

这会儿如果在这里的是弘旦,多半已经反应过来了。倒不是弘曈笨,只是因为他“不在其位”罢了。

弘曈想要每天多一点时间自由跑马,他爹却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儿子不忘本,忧的是这小子都快要结婚了还这样野!这两种想法听起来矛盾,实则是一体的。

还是出身惹的祸,清廷最恨人家说他们是“蛮夷”,什么“胡”啊“虏”啊的更是逆鳞死穴。本来人就少,统治这么多的人就很吃力,以德服人什么的听起来就是个笑话。但是统治这么大一个国家,光任军事手段是不够的,马上能得天下,却治不得天下。

文武双修,这是康熙定下的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维护本族统治千秋万代。

不可以偏颇啊!这样跳脱的性子可如何是好?

当然,这些都是上位者要想的事情,别人即使想到了,轻易也不会提出来。

弘曈不知道,实在是情有可原——没人敢明着告诉他。这事得自己去悟,实在是入关近百年,旗人汉化得也挺厉害的,不少旗人迂酸起来比汉人还甚。

申请没被批准就算了,还被加训了作业,弘曈瞬间蔫头耷脑。在学业之类的上,求谁都是没用的。这可不比要讨一两件自己喜欢的东西,跟他妈说一句,什么事儿都能搞定。

弘曈心里嘟囔着,嫌他爹有点儿不近人情。讨了个没趣儿,还得老老实实地按他爹的要求去做。

到了读书的地方儿,却撞见了一脸焦急的徐元梦。这个徐元梦也不知道是他的运气太好还是太不好,康熙朝,他当皇子的文化课老师,却因为自己的体育成绩不好被皇帝收拾得凄惨。康熙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脑子里的筋又转过来了,又开始给他升官。

不当皇子老师之后,徐先生的日子好过了不少,官也做得不坏。不幸的是,胤礽这个家伙不知道为什么又想起他来了,把他又给拎过来当老师!胤礽少时就是待虐老师的前科,虽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好了不少,还是让人胆战心惊。

徐元梦接过教鞭有一阵儿了,发现新学生和新家长还算好相处,刚刚松了一口气,弘曈给他惹了个麻烦。

就在弘曈蔫头耷脑回来上课的时候,胤礽已经派出太监向徐元梦提出抗议了!

徐老师是被学生家长整过的人,这一惊自是非同小可。

弘曈眼睛都直了,真是见了鬼了,我就是要多骑一阵儿马!他亲妈是个比较尊师重教的人,连带的他也受到影响,看到徐元梦急成这样,他也不好意思再埋怨他爹了,乖乖地认错:“我一定好好读书。”

可他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他算是不忘本的举动就会被骂?难道是想松快松快的想法被他爹给看透了?

“叫诚王来见我。”

弘曈一面摇头晃脑读书,一面猜他爹的想法的时候,他爹正在想别的事情。

按说,大战在即,尚武是值得鼓励的,为什么胤礽不高兴呢?这得说到康熙和胤礽两个的一大特别:求全责备。这个毛病在胤礽这里尤其厉害。即使有意让儿子们各有所长,其他方面也不能瘸腿。

哪怕胤礽有心培养儿子们,弘曈也快结婚了,他也设想让弘晰或者弘曈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发挥一定作用,也不能这样纵惯着他们不读书。我的儿子,即使是上马能领兵,也不能一听说跑马就两眼放光丢下书本的莽夫。要防微杜渐!

根子在这儿呢。

如果说弘曈是因为表现出了对文化课的疏忽而被敲打的话,诚王就是因为过于“书呆”而让胤礽头疼了。不要以为读书读得多了就不会做傻事,诚王就是活生生的反而教材。

胤礽为如何处置他颇费了一番脑筋。诚王也是流年不利,这爵位总是在升升降降的,你刚给他个高位,他就能自己折腾得降了。眼看弟弟们颇有几个封了亲王,他再在郡王位子上呆着也实在难看。

大家不是皇子之后,服色就依着各人品级而来,允祉排班打头,是个郡王,身后一溜亲王弟弟,不但他尴尬,胤礽看着也别扭。允祉巴结皇帝又巴结得,胤礽也不忍他久居弟弟之下。

可是这升他的爵位,也要有个由头吧?不如给一差使,让他好好去办,办完自然有赏。胤礽这个龟毛的家伙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一个允祉最没有可能犯晕的差使“修书”。

允祉很有一段时间没有领过差使了,乍一听胤礽的吩咐,允祉真是惊喜交加了。修书是他的老本行,还有个陈梦雷在一旁帮衬着呢,当下纳头就拜:“皇上放心,臣弟一定把这差使办得妥妥当当。”

胤礽心说,你别再出什么岔子我就谢天谢地了,口中还要鼓励他三弟:“你用心办差,做出成绩来,大家自然看在眼里,我也不会忘了你。”

允祉得了鼓励,乐得马上就开始,可是:“修书的人手多半在京中,臣弟离京有些日子了,不知眼下进度。”

“你先写个条陈来。”

先写计划书?也行啊,允祉痛快地答应了,起身告退,出门的时候走路都带着风。

允祉满面春风地回到家里,却看到妻子一脸的惋惜惆怅。因为允祉回来了,原本坐在一边的弘晟的妻子欣安就避让开来。听到公公问婆婆:“这是怎么了你?”

欣安心道:福晋可一点儿事没有,有事儿的是旁人。

三福晋看到是他,很快地又笑了起来:“没什么大事儿,今儿在皇后那里遇到了二姐。”

这个二姐就是荣宪公主了,荣宪公主按说该是春风得意的,今日一见,却略有愁容。皇后那里不用命妇,光是福晋、公主都能坐满一屋子,三福晋带着儿媳妇过去,自然就遇到了荣宪公主,以及显王福晋。

三福晋带着欣安是去显摆的,欣安初到承德,便显出有些不适来,找了御医来诊脉,却是喜脉。三福晋当然要带着儿媳妇炫耀炫耀,要有嫡亲孙子里,这可是妯娌里的头一份儿。

不幸荣宪公主之女,新任显王福晋也在,说起成婚,她尚在欣安之前,虽然也是不到一年,尚属新婚。荣宪公主面上不显,心里也有些着急了。别管你是不是铁帽子王福晋,没有儿子就是不行。

显王也还年轻,要是新婚一年还没消息,纳妾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到时候有了庶长子,许多事情就不太好办了。

三福晋初时得意,后来也觉出荣宪公主的不自在来了,不由止了话头,把话题引到了回京之后太子的喜事儿上来。当场是把话题转移了,回到家里却不由留下儿媳妇来说话,说的就是荣宪公主的事儿。

自家顺心了,自然就有心情去关心别人。三福晋与儿媳妇两个就为显王福晋发起愁来了,话没说上两句,允祉就回来了。三福晋也不与丈夫说这个,却问允祉:“爷今天笑得开怀,可是有什么喜事?”

允祉矜持地笑笑:“皇上让我修书。”

“还修书?”

“这是不正是我拿手的么?”

这本书就是《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四十年的时候就开始修了,说是让允祉负责,真正起到顶梁柱作用的还是陈梦雷。允祉书算读得不错,却并不是个读书人,上进之心倒是挺重。到了胤礽这里,给了他新的任务,他就把这个丢给陈梦雷,先忙礼部的差使去了。一忙就忙丢了所有的差使,还被降了爵。

胤礽给他找的这个新差使也是用心良苦,他原就熟悉这一块儿,又有陈梦雷帮衬,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的。允祉自己呢,也是热炭团儿似的心思,想修好此书,以图以此进爵。

三福晋听了原委,笑道:“皇上这是给你找个由头好记功呢。”

允祉也是嘿嘿一笑。

欣安等到允祉与三福晋说完话,兴冲冲地去写计划书。不熟悉情况而写计划书,这个…

欣安面上却作欢喜状恭喜起三福晋来,三福晋也是一乐:“这是咱们家的大喜事。”王爷可千万别再出问题啊!

三福晋的话欣安是赞同的,允祉升爵,可不是全家的爵位都跟着走的么?也是欢喜。

——

月儿弯弯照九州,有人欢喜自然有人愁。

犯愁的是淑嘉。

这份忧愁却是淑怡给她带来的。

淑怡年纪比姐姐小了很多,却也是做了婆婆的人,因前日三福晋说到了太子的婚事,淑怡猛然想起一件事儿来,抬脚就递牌子来见姐姐。

“姐姐,您给太子安排教导人事儿的老实宫女了没有?”

裕王福晋一句话,在皇后头上开了个炸雷。

在没有苍老师的年代,男子X启蒙是件不太好说的事情。更兼理学风气很重,这种事情是不能拿到台面上来的。皇家虽然暗地里事情不少,有些事情还是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的。当然,更不能给太子上一堂生理卫生课。

所以,皇室倚仗其条件,奉行“实践出真知”了。这实践,多半就是给你一本图形失真的小黄书再加一个侧福晋。皇子婚前没那么好命,有一堆宫女让他享受。长辈给的,才能接受,不然这宫女多半要完蛋,皇子也要在皇帝面前闹个没脸。私德,私德。康熙他老人家的通常作法就是给儿子个秀女当侧室,磨磨性子再结婚。一磨二磨,就磨出感情来,坑了很多儿媳妇。

到了淑嘉这里,她老人家是绝对反对这种事情的,别管是走明路的侧室还是不太好说的通房,她统统不喜欢。咳咳,只要是大老婆,对这种事情都挺反感的。淑怡当然也不喜欢,不过么,自己老公婚前有与外甥兼侄子婚前有女人那是两回事儿。

被淑怡一提醒,淑嘉这才想起来,她儿子的课程里估计没有生理卫生课!

我说呢,总觉得有什么事情不对劲儿。胤礽的生理卫生课,咳咳,是实践课。结婚时已经是熟练工了,淑嘉自然就忘了教程设置问题了!再者,在她的认知里,儿子的生理教育是归父亲管的,当妈的也不好跟儿子开这个口不是?西鲁特氏教了女儿很多做主妇的本事,就是漏了这一条:谁婚前教育教到外孙结婚上头呢?淑嘉有21世纪不少知识,却忘了结合国情。让胤礽跟他儿子讲XXOO?多半也是打发个太监送本书给儿子,有了老婆,连给儿子添试用小老婆的手续他都省了。

淑怡道:“总要有个安排的。”

淑嘉这就犯了难。凡经她手,就没指安排过人当侧福晋,只能是挑宫女了。要说选个周正的宫女不是件难事,但是她偏偏犹豫了。她可以不喜欢她爹的小老婆,整蛊人家;可以不喜欢丈夫的小老婆,防范人家。可这即将出现的小老婆,与她既没利益冲突,估计也伤不到她重视的人,要她把个好好的姑娘弄成儿子的小老婆,还真是下不去手啊!

再说了,这样实在是给儿媳妇没脸,如果再生出个庶长子来,淑嘉也觉得不对味儿。再万一,弘旦就看上了这个宫女儿,怎么办?

可要是不选…

能扛得过规矩么?别忘了,上头还有个太皇太后呢,老太太哪天抽冷子一问,要怎么说?这个问题难就难在淑嘉自己也是大老婆。

淑怡不知道姐姐的心思,只是说:“总要先教一点的,不然大婚的时候要闹笑话的。”

淑嘉一向按照好男人的标准来养儿子,所以在挑儿媳妇的时候才会心里泛一点酸:我养出来的好儿子,一表人材还不好色,却要便宜别人,咳咳,皇后娘娘当年可是拣了个二手货来用。

“让我再想一想。”

这还要想什么呀?不过淑怡识趣地没再说下去。

与此同时,远在京城的皇太子打了个喷嚏,喃喃地道:“难道是冰盆放多了?”太监却吓得不行,连声问太子怎么了。

弘旦挥挥手:“不碍的,你们下去吧。”接着给他爹写折子去了。产盐进入了高峰期,而今年是盐政改革的头一年,从这两个月的情况来看,形势一片大好,弘旦自然要汇报。

同时,也忘不了报告一下:咱们准备军费的事情也是大有进展的,有了盐税的增加,即使打仗,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不大。

浑然不知他的姨母和母亲正在考虑他的生理卫生教育问题。

写好了手上的折子,又翻起另一件,耳根也不由泛起了一丝粉红。这一份是筹办皇太子大婚的折子,几务府报告,太子妃的朝服、仪仗等都准备好了。弘旦小有兴奋,他见过一回未来的妻子,挺好的一个大家闺秀,看起来性子也不坏,应该是好相处的吧?

身份的关系,从太皇太后开始,到康熙、胤礽夫妇,对于他那是万分重视,生怕有人把他带坏了。尤其是淑嘉,她是绝对不相信康熙教育出来的男孩子在私生活上的节操的。

严防死守之下,弘旦自然没有“作案”的机会,健康又正常地长到了现在,与所有未经过男女之事的正常男孩子一样,对于结婚倒也有几分憧憬。当然,对于弘旦来说,与他爹一样,这份憧憬里还带着几分…期待成长。

大婚之后,就是有家室的男人了,朝堂上说话也是更有份量了。嗯,要是能早些生下个儿子就更好了。

欲盖弥彰地咳嗽一声,发现四周无人,弘旦会心一笑,又翻了一下折子,发现下面写的是他弟弟的婚事准备情况。略去关于自己的那一部分,转而在夹片上写着,一定不能亏待他弟弟云云。

下一份折子却是弘昱的府邸又作了部分调整,也将完工。弘旦一敛神,认真斟酌起如何写这本折子的夹片了。

第265章 一波平一波又起

淑嘉辗转反侧了好几个晚上,又把京中呈上来关于太子大婚的折子看了又看,最终的婚期是定在了年前。就是说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了?想明此节,淑嘉又重新冷静了下来,她还有时间来慎重考虑。

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她是在担心儿子对于男女之事是不是了解,弘旦是不是真的一无所知呢?淑嘉又把事情从头到尾捋了了一回,发现她儿子身边伺候的人没有一个向她报告儿子有异常举动的,这个发现让她心里一阵发凉。

弘旦按年纪来说也该是发育得差不多了,为什么没有人来报告他有某种青春期燥动的事?要知道,即使内心懵懂,身体的发育是骗不了人的,梦X神马的,也应该有啊!

淑嘉越想越心慌,不免就回忆起近两年来有关弘旦的一点一滴。作为一个还算负责任的母亲,她自认还是很关注自家儿子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学业交际种种技巧。尤其是胤礽登基之后,她就更名正言顺地一天问一回儿子的状况,为什么没人报告?!

  如果觉得非主流清穿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我想吃肉小说全集非主流清穿诗酒趁年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