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我想吃肉作品女户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玉姐因有此喜事,虽洪谦尚在路上,她也是喜气洋洋,又使小茶儿出去说与秀英听。自往慈寿殿里来陪慈宫说话,慈宫见她笑脸儿,便问:“有甚喜事?”玉姐因说父亲将归,慈宫也说:“一家人团聚便是最大的福气了。”玉姐心有戚戚焉:“谁说不是呢?”

说话这两个却不知道,外头朝上接着洪谦的好消息,却也接着北地的坏消息:秋高马肥,胡人犯边。

才说“一家人团聚便是最大的福气了”的皇太后,要眼睁睁看着最顶用一个侄孙子拿命去搏,将脸儿也挂了起来。

第110章 说话

话说这国家大了,事情便多,好容易西南夷暂安了,却又传来胡人有异动的消息。政事堂接着边关急警,真个“不知心恨谁”。这议和才多久,胡人便来挑衅?虽说心知肚明是早晚要有一大战,才能有一、二十年安宁,却不想胡人这般急切!

好兵都是练出来的,将亦如是,至若生而知之者,百年难得一见。又朝廷素来重文轻武,纵有天份者,也未必肯入行伍间,将才更少。政事堂诸公与枢府的心里,陈熙用便用了,倒也不怕他生出反心来。然而这等“不得不用”,着实令诸公心中不爽。

诸公之不喜,绝不会比慈宫更多,慈宫冷静下来,倒与先时判若两人,一见如今娘家模样,不由惊出一身汗来。除开这陈熙,余者非但不争气,还要泄气,原侯好色倒也罢了,横竖他年纪也大了,也当要些脸面,他夫人也还管得住。陈烈这性情却是惹祸的祖宗!陈熙来见慈宫,慈宫便叮嘱:“三郎那个样子,指望你爹娘管束是不行的,能管得好,早管住了。你能管束多少便管束多少罢!”

慈宫所言,陈熙如何不知?他返京所率士卒皆是老兵,真正“百战之余”,放到边塞,是将校抢着要的。到了京里,被他兄弟拿做仆役一般对待,又因他兄弟不好,连累着受了罚。这些老兵,他北上后还要接着用,陈烈给他添了个大麻烦!陈熙不得不放下身段,好生安抚这些老兵,代弟道歉。

好容易安抚好了,心中却又忧愁:我不在时,他还不定要怎样哩。以前便罢了,眼下父母年高,越发管束不得他,大臣也越发不肯给慈宫脸面。陈烈再生事,只怕没有眼下这般好收场。

是以陈熙回家便喝令将陈烈吊将起来,自拿了马鞭儿抽了二十鞭。陈熙一道打,一道问:“你知不知道错了?”陈烈初时还要倔犟,牙关紧咬,争奈陈熙死人堆里打滚出来的,他那点子倔犟不能撼动陈熙分毫,下手一鞭更比一鞭重。陈烈熬不十下,便哭爹喊娘:“哥,我知道错了。”

知道错了依旧打,打够二十鞭,陈熙才问:“你错在哪里?”陈烈又答不上来。陈熙恨得还要再打,原侯夫人却到了,一手拿着帕子一手扶着丫头,一路擦眼泪是一路奔走过来。看了陈烈两只手儿叫捆住了吊于梁上,这吊得极巧,那绳儿拉着他两条手臂往上,整个人都叫拉了起来,只足尖儿着地,既不叫踩实了、又不叫悬空了。

原侯夫人往上一扑一护,坠得陈烈两条胳膊疼痛难当,却不敢抱怨,只原侯夫人一头哭陈烈可怜,一头数说陈熙:“你出去一回,出息了,脾性也大了哩。原先多慈善一个人儿,如今连亲兄弟也吊起来打。你不知道他腿上有伤么?你悄没声儿地跑出去了,倒痛快,我只指望着三哥承欢膝下哩。你回来却又打他!”

陈熙将马鞭儿一丢,忙朝原侯夫人解释:“娘容禀,我将北上,生死不知,留他在家若再惹祸,再要累及爹,只怕无人能保得他了!”见原侯夫人张口儿要说话,忙截口道,“若是有人能保得了他,这回他还会受罚么?他如今是白身了,再惹祸,却没个荫职好赎罪!”

原侯夫人听他说“生死不知”叫他吓着了:“你便不能不去?这家也是你的,爵也是你的,你现又做大官,何苦挣那个要命的光彩?”陈熙好气又好笑,道:“枢府令下,我哪里敢抗命?军令如山。且我若不出去,谁个与家里增光彩?三姐儿还未出门子哩,三哥又…我挣些功劳,他也能好些儿。”

陈烈叫打怕了,只敢腹诽:我也是爹娘儿子,才不用你维护!却不敢明白说。

原侯夫人道:“你先将三哥放下来,他那腿受不住。”

陈熙道:“放便放,”却厉声朝陈烈道,“我真想临走前将你两条腿再都打断,好叫你不能现出门惹祸!”吓得陈烈一哆嗦。陈熙却说与母亲道:“我知娘擅管家,便好生看着他养伤罢!养到我回来,不许他出门一步。否则再闯了祸,我回来头一件事便是打折他双腿。”

原侯夫人一个哆嗦,陈熙不忍看她,却恶狠狠瞪向陈烈,经过战阵厮杀的人,认真起来眼神儿里都透着血腥,将陈烈吓个半死,纨绔脾气也叫压熄了。

陈熙又与原侯长谈,直到原侯应了从此韬光养晦,不令御史找着弹劾的理由,这才整装出发。

陈熙日夜兼程,奔赴边塞,半道上便听说这回犯边并非虏主授意。陈熙本也奇怪,说是“秋高马肥”,日子却也到九月了,“胡天八月即飞雪”未必常见,然塞外九月末便能飘雪,这二年尤其冷,若劫掠之后不及回撤,岂不要交待在半道上?虏主虽不讨人喜欢,却也不是个傻子,当不会如此布置。

及至边塞,又细问经过,再审战俘,晓得真个不是虏主授意。那战俘道:“开了榷场又怎地?你们忒不厚道!”原来从来开榷场,只消是正经做买卖,从来都是胡人亏得多、赚得少。因胡地物产少,而天朝物产丰饶,这般情形,后世叫个“贸易逆差”。

天朝也有不舒坦的时候,却是胡人强盛时,好遣使团,携马而至以获取金帛。一次至有数千匹,却不定都是好马,渐以劣充好。天朝人固行礼义,却比这些胡人精明百倍,你与我劣马,我便与你次布,大家都不厚道起来。

闲话休说,却说这开榷场,天朝虽有诸多限制,可易之物也是许多。胡人拿得出手的便是战马(要骟)、牛羊,连年雪灾,还要挤出些牛羊来互市,许多胡人日子也是辛苦。劣绅好说个“穷生奸计,富长良心”,真个有些个部落眼见日子不好过,便生想劫掠之心,并不禀与虏主,却自行其事。

陈熙舒大大一口气,不是虏主主使,便是说近日无大战,他还有时间备战。当即写了表章,禀明朝廷,却又点起兵,逐这擅掠之部,获其牛羊子女。牛羊是扣下了,青壮亦留下充做奴婢,将老弱还与虏主,且发书质问。

虏主元气未复,本不欲此时交战,他因互市暗中购了许多铁器,又屯些许干粮,只盼榷场多开几年,他好囤积。今有人擅动,平白折损了青壮牛羊,也只得暂忍下,却与阎廷文等谋划:连年冬季皆多雪,恐来年还是如此,那便要叫天困死了,还须南下。日子便定在明年秋。

无论虏主打的是甚主意,至少这一回朝廷是能舒一口气了,陈熙表章送至,枢府当朝代奏后,九哥分明听得这上下的出气声儿。

【出息呢?】九哥心中满是无奈。

上头官家却开怀起来,命政事堂斟酌颁赏。政事堂应了下来,这一日朝上却不大事,官家即命散朝。自打要放手将政事交与九哥,官家难得雷厉风行起来,说是放手,便是真个放手,除开每每拉着九哥的手儿诉苦,余者便不提国事,只将僧道唤入宫中来讲经。

人愈老,便愈好忆当年。官家这“当年”,却没甚好忆的,小时候儿受冷落,做了官家受压抑,再往后便是死儿子。因这一忆,他又想起他的儿孙来了,做梦总梦着元后王氏、孝愍太子并三王,夜不成眠,又极想念发往远州居住的孙子赵王。

不知为甚他却更乐与清静这道士说话,不悟这和尚,自晓得他是谢虞之后,大相国寺香火更盛,然官家却甚少相召了。

九哥瞟见清静已到了,与官家说一会儿话,听他言胡人之残暴难制,尔后说一句:“这等难事,往后都要交给你了,勉之!”便知今日这教导便到此为止了,躬身退下。

回入东宫内,径往玉姐寝殿里行去。

此时已交十月,昨日立冬,因家里章哥一幼儿,各处早早便收拾起来。已到燃炭时节,自十月起,内外便开始发放薪炭,各依品阶,发放数目不等。东宫薪炭自是足用的,殿内置数个大火盆,手炉脚炉也取出。炭是上顶好的薪炭,而非石碳,且要制作各种形状,先帝时以炭作祥鸟瑞兽状,后今上登基,要个节俭,这一条便按下。

玉姐寝殿里烘得极暖,章哥正在玉姐坐榻上爬,他尽力想要站起来,却不想手软脚软,扶着那三面矮栏,出脚步子也不大,一双手儿紧抓着栏边儿,走不两步,脚下一软,或跌坐,或俯趴。自爬几下儿,又摇摇晃晃爬将起来,再扶着栏边儿走。玉姐看他实在可爱,且看且笑,小茶儿要抱起章哥,她又拦着不叫抱,只看儿子跌跤为趣。

却又于他眼前拍拍手儿、张开双臂,逗他:“往娘这里来。”小茶儿与胡妈妈两个看得颇不忍心。

正玩笑间,九哥来了,小茶儿忙“救”起章哥。玉姐已站到地下了。因天冷,她便不抱章哥往门首迎九哥,然九哥每至,总能见着娇妻儿子。玉姐发觉九哥与昨日颇有些儿不同,似松快不少,心里便也欢喜,不由笑出来,不及发问,九哥却抢上几步将她抱起,玉姐一惊,顺势双手揽他脖颈儿,心便乱跳。

两个头靠头儿,九哥抱着媳妇儿原地打了数个旋儿。玉姐一惊之下忽尔回神,她原是胆大爱闹的,此时不由咯咯笑出声儿来:“你开心,便多转几圈儿。”九哥果依言又转几圈儿。两个一时竟忘了周遭还有个人,直到听个声音唤了一声“凉——”

九哥脚下一绊,慌将玉姐放于地上,回头看时,章哥正于小茶儿怀里伸出两条胳膊来。他生得肥壮,胳膊又短,冬日衣厚,越发显得两条小胳膊短三分,两颊颇有些奶膘,小嘴儿无论何时都似是嘟着。室内极暖,想来他不是说“凉”。他有玉姐这样一位母亲,镇日逗弄为乐,每教他叫“娘”,他口里却无一字似此言。今日见母亲被父亲抱着打旋儿两个都不理他,一时情急,居然开了金口。

玉姐大喜,奔来道:“再叫一声儿。”她才下地,头还晕哩,脚下踉踉跄跄,朵儿眼明手快扶她过来。九哥亦喜,因头亦晕,故作镇定扶一扶额角,又咳嗽一声,待不晕了,方大步上前。口上不说,眼睛直勾勾看着儿子,只盼他也叫一声“爹”出来。

章哥见他娘落地了,爹娘两个都来看他了,居然也沉静起来,与他爹对峙。玉姐看他父子比耐性,不由笑得前仰后合。又得意对九哥道:“你教他,他才会哩。我不好教,教了,他又管我叫爹,又管我叫娘,可如何是好?”

九哥犹豫不两下,张口便对儿子道:“叫爹…爹…爹…”九哥此生恐怕于郦玉堂面前也不曾这般一口气唤出这许多声爹来。初时还有些不好意思,后来索性破罐子破摔了,哪料章哥居然打了个哈欠!小拳头抵着小嘴儿,打完哈欠又打个喷嚏。

难得九哥脸黑了。他平素面相严肃,却不好生气,章哥此举,将他憋个半死。玉姐捂嘴儿一笑,上来接到章哥:“咱是走路失跤,跌得累了罢?先休睡,吃过了再睡,”又指九哥,“看那是谁个来了?你认得的。”她私下亦曾教过章哥,九哥亦常逗弄章哥,想来这章哥会叫娘,便能叫个爹。

岂知章哥非但不与他爹面子,连他娘面子也不与,竟两只手儿揪着玉姐衣襟,想是饿了,要寻吃的。玉姐两颊飞红:“我道你为甚这般乖巧!”九哥再忍不得,捂着嘴儿笑将起来。笑毕,却上来轻轻将儿子抱起,对玉姐道:“再两日,岳父便到京了。”

章哥在他怀里挣扎,两只手儿去够玉姐,九哥不松手,章哥小嘴儿一瘪,委委屈屈,又唤了一声:“凉。”玉姐去看他时,九哥又将他举至面前,与他一对眼儿。章哥一双桃花眼泛着湿气,极不准唤了一声:“得——”

九哥愈开怀,将他抱怀内好一通揉,颇不类平日严肃模样,却将章哥弄哭了。章哥又饿又委屈,如何不哭?东宫里登时兵慌马乱,还是玉姐抢过儿子来好生哄了,又教九哥如何抱他,九哥道:“他是饿的…”极难得他也会推卸责任。

第111章 烦恼

西南夷乱已平,北地虚惊一场,宫廷内外、朝廷上下,心内都颇喜欢。最欢喜的却还是两个人,头一个是玉姐,她爹自那西南潮湿烟瘴之地回来了,非但不曾折损,反有功劳立。第二个是慈宫,她大好一个侄孙,如狼似虎的胡人手里挣出命来更立新功,也是开怀。

这慈宫平生也嚣张过,却也会忍,也糊涂过,却也有脑筋清楚的时候儿。自陈熙劝她之后,她更是平顺不少,因见玉姐也与她客客气气,也不针锋相对了,也不绵里藏针了,更着紧的是她也没个骨肉相连必要扶上御座的人,将斗气的心收了,反觉日子舒畅了些儿。还要说淑妃:“你也休与她争执了,争且争不过,何如不争?你还有三娘,三娘总要看她脸面行事的。”将淑妃一点不服气的心也太压了下去。

这淑妃一儿一女,儿子已死了,只剩个女儿,看得如同眼珠子一般。本朝公主过得原就不比前朝,若再不得圣心上意,更是要受搓磨了。久在高位,淑妃深明此中关节,玉姐真个想弄三娘,且不消自家动手,一个眼色,自有人去办来讨好她。淑妃心头一紧,道:“只恐先前结怨太深。”

慈宫深叹一口气,取一笺表往桌儿上一丢,道:“你看看罢。”

淑妃狐疑接过来看,却是皇后写与慈宫的。后宫里头用得着这些个奏疏笺表的地方原就少,非大事也无须这般郑重。打开一看,皇后写着,因连年有兵事,且官家御极数十年,不如做一善事,将宫中大龄宫人释放出宫。

淑妃疑惑道:“崇庆殿这是要做甚?改邪归正了?要个贤良名声了?娘娘前番不是还担心她要生事么?”慈宫道:“她正在生事哩。”淑妃凝眉沉思,道:“她这是要将好事做尽?好叫太子妃将来无恩可加于下?”

慈宫叹道:“这还算好的哩。咱们娘儿私下说,官家如今这副有力无力的样子,还有多少日子好活?”淑妃一惊,竟失了声音。慈宫睨她一眼道:“是啊,自家丈夫,你是要惊。官家又是求神问道,又是放手政事,想是自家精力不济之故。我观他气色,也不似是个好人模样儿——到底是亏着了。又时常病痛宣御医。不定何时便要宾天。”

淑妃只觉嗓子眼儿发干,厮声道:“那崇庆殿是要做甚?”

慈宫道:“她这是疯魔了!一个萝卜一个坑儿,拨了一个便要再添一个,走了老的来了嫩的。且这嫩的来了,总有三五年时间习礼仪、学妆扮,三、五年后,东宫那个都过了二十了,算不得新鲜啦。”

淑妃焦急道:“大哥临走前来说过,她也姓个陈,咱这头襄着东宫,她那头拆台,她一个人作死,还想连累大家么?”慈宫一笑,咬牙道:“既是我说的她不肯听,便由她去。真个是老天有眼,我不兴事,便有台阶儿与我下。”

次日玉姐来请安,慈宫便留下玉姐与淑妃两个,却将这皇后放宫人的主意说与玉姐,却又不说皇后的后手儿。淑妃眼睁睁看着玉姐一脸顿悟,又波澜不惊,起身而拜,与慈宫道:“娘娘今番如此待我,我必不忘。”暗道,慈宫人老经的事多,看人确是更胜一筹的。当下也顺着说道:“崇庆殿毕竟是您长辈,太子妃行事间,这个小心…”

玉姐笑道:“承您提点,我自有数儿。”淑妃看她那笑脸儿,不由脊梁骨里往外冒着寒气儿,讪讪点头,僵笑道:“那便好,那便好。有个甚,过来说一声儿,我是不顶用了,娘娘辈份更高哩。”玉姐笑道:“承您照顾。”淑妃竟觉着胆寒,不敢再问了。

慈宫笑得极慈祥,连连点头。人便是这样,都是认输,宁愿输与个英雄也不要输与个狗熊。譬如后宫争宠,宁愿输与皇后,不输与宫女。又譬如两军对阵,宁叫名将砍死,也不肯中流矢而亡。前者好歹有个说法儿,后者简直死不瞑目!

太子妃愈胜券在握,慈宫愈觉欣慰,便也识趣不问玉姐有何策,只说:“这却是皇后职责所在,我驳不得,官家多半也是要赞许的。你若真个心里有数儿,早做准备。”玉姐一礼,道:“娘娘说的是。”

玉姐情知九哥不是那般人,却也不由心头打起了小算盘。她与慈宫想到一处了,皇后先遣宫人出宫,次后必是要再选人入内的,这些事都是皇后主持。过个三、五年儿,人也养成了,鲜灵水嫩又晓得宫中忌讳了,后头的事便不用多言了。玉姐回东宫路上,愈笑愈甜。

这朵儿也是伴着玉姐往慈寿殿里请安的,心中原是忿忿,此时也觉心头发毛。轻声道:“娘娘?”玉姐甜笑看她:“我好得很。”朵儿原觉皇后坏,现更觉皇后要不好。

自慈宫至玉姐,却不知皇后真个有些儿疯魔了,因有孝愍太子横亘在前,若与孝愍太子立嗣,则其子便是正宗。只消九哥在,孝愍太子百八十年里是休想有嗣子的,百八十年后,也无须有嗣子了。孝愍太子无嗣子,齐、鲁二王便不好立嗣子。杀千刀的赵王反留下一个儿子来。皇后娘家比原侯家更不受待见,陈奇一房至今还未见复职。慈寿殿自开头起便不是一心。皇后已无指望,人一旦没了个指望,便不知她能做出甚样事情来了。

皇后想法便是:我不好过,你们也休想好过了。既是太子妃总好拿礼法说事儿,又好要个好名声儿,皇后便要在这上头叫她吃个哑巴亏儿!皇后此局做得也算是高明,淑妃尚且看她不透,不想慈宫老辣,玉姐更多智,皆猜着了。皇后尚在崇庆殿里看宫才人留下的女儿十一娘,越看越开心。

话说这玉姐回到东宫,身上犹带寒气,除去外头大毛衣裳,更换一双便鞋,将头上沉坠金钗除下两枝来,这才抱着手炉子去看章哥。因与胡人开榷场互市,这二年皮毛一类皮多,玉姐这新置冬衣内却有两件狐皮吊里的,端的是贵重,没个几十张,做不出一件衣裳来。玉姐固不看重这衣裳,也不欲糟蹋了它,入室便脱下,免得离得炉子近了,溅出火星儿来燎了衣裳。

章哥已醒了,正与胡妈妈一人拽着绳子一头儿角力,小茶儿站他身后张双手护止,防他不慎后仰跤着头。

玉姐跟前的一个宦官头儿李长福一旁也笑看着,章哥却不甚喜欢叫他抱。虽章哥尚说不出句子来,玉姐也知道是为了甚——宦官身上的气味并不好闻。越往上的宦官,换衣愈勤,有些个还弄些香料来遮掩。玉姐长于宫外,于宦官有些许好奇,用人时,却不大好用宦官,更放心自宫外带来的心腹人。只因晓得在宫中宦官也有大用,待他们也加以笼络。

见玉姐来了,众人皆起身见礼,章哥也叫胡妈妈抱着,两只手儿朝玉姐伸来。玉姐笑将他抱起,问小茶儿与胡妈妈:“他可曾淘气?”小茶儿道:“小儿郎,不怕淘气,只怕不淘气。大哥今日一早比比划划,发号施令许久,我们只看出他要吃奶、要走步儿。”

玉姐听得大笑,亲了章哥脸上一记,章哥开心,也往她往上亲了一口,将口手涂了半张脸。玉姐颊上一片湿润,将章哥抖了数抖,抖得他笑得极欢,便将他放于榻上。碧桃对着玉姐一指命颊,作着口型儿,叫她去补妆。

待玉姐理妆出来,胡向安带着的一个徒弟急奔了来禀报:“娘娘,北乡侯回来了!”

洪谦回来且不能归家,须得先来覆旨,且将所携夷人土司子弟安置于四夷馆内。又要与政事堂回复南下诸事,虽有奏折先已送达,面复之事却也不能省。他是日夜兼程而来,只消队中无人重病,便要加紧赶路:秀英这一胎将要生了。

到得京中,验看符节信件,向宫中请见,携林逸、朱璋等并土司子弟等候召见。官家近来极闲,听着有事,便也见上一见。回来一见洪谦等,自是“清减”,又看土司子弟等衣着与中原极不同,又特问了几句。这些个年轻人却是会说些儿官话的,只是咬字极不准,官家费老大劲儿与头两个答了几句,后头的便不敢一一与他们问好了,只笼统说:“尔等既慕风化,有心向学,善莫大焉。”允其就学。

洪谦见官家眼下青黑,面色黑中带青,说话有气无力,挥挥手儿也是懒洋洋,心便不由提了起来——官家这面相看着便透着股死气哩。官家却已有些恹恹,他法事做了无数,却总要梦着故去妻儿,今见旁人生机勃勃,越发索然无味,命洪谦等人退下。

洪谦又领诸人往政事堂复命。政事堂前接洪谦安抚之策,内里有安抚土司,诱其子弟赴京读书,学成之后归去,是添一亲朝廷之土司,而减一作乱之蛮夷。这便合了“教化”、“开化”之意,政事堂称其善。今见其果然诱了许多人来,宰相们也是笑容满面。这些个宰相里头,北人居多,南人只有靳敏一个,听着那偏了三千里的“官话”心头大感亲切,絮絮说了不少话儿。其余宰相乐得不与这些人伤神,也笑吟吟看着。

土司子弟离家数千里,沿途见闻已觉天宽地广,及入京,更有望洋兴叹之感。原在家里,觉寨外城池也算热闹,入京方知何谓繁华。不由更生敬畏之意。

因有土司子弟在,许多话儿便不好多说,诸相又以洪谦离家日久,不好多做耽搁,命他往左近交还印信符节,携土司子弟交往四夷馆,便可归家。到了四夷馆,各安置下,颇有些儿依依不舍。

洪谦道:“好生读书,都在京中,但有不便,可说与师生,若有人阻挠,也可来寻我。”土司子弟一路来也知洪谦身份,不好一直陪伴,只得与他辞别。这些个土司子弟,头一课不是读书,而是习官话礼仪——这却是后话了。

却说洪谦一路心中便担心着秀英,秀英孕期算来早该生产,却不知为何未有消息传于他耳中。北乡侯府离禁宫并不甚遥远,倾刻便至。未到门首,那程实早于街口道旁迎迓。洪谦跳下马来,手里拎着马鞭问他:“你如何得知的消息?”

程实道:“官人一到京郊驿站,两侯府便有人得了消息报了来,是以娘子打发小的来迎官人。”

洪谦道:“娘子如何?”

程实道:“挂心官人,却也能吃能睡。东宫里娘娘还打发出两个小公公出来,但有事,宫里也能晓得。却不知为何,到了日子哥儿不肯下来。两侯府并亲家处都雇了稳婆送来,皆是积年老手,勾来咱家住下了。”

洪谦道:“回去说话。”

匆匆间进了家门儿,金哥、林辰并张家兄弟皆上学去了,洪谦径往后头来看秀英。素姐正与秀英一处说话里,许是养了几个孩子秀英心底软和了,又许是素姐近来总不生事两鬓已白却只管念佛委实可怜,抑或是洪谦远行秀英心中没着没落想有个人说话儿,母女两个近来相处倒好。看素姐满眼担忧,秀英心中倒不好意思起来,觉着自己以前往母亲未免苛刻了。

素姐正说:“这许是你心绪不佳之故,待姑爷回来了,你这也就好了,”说着,将手儿平放于秀英腹上,念叨道,“休再难为你娘哩,出来罢。”

洪谦回来时,便见着这副情景,素姐颇有些儿局促,说一声:“你们说话儿。”便自去房儿里与菩萨上香。

洪谦回来了,且甚事没做,阖家上下心便安了下来。秀英见着他,泪珠儿不由落了下来,一手扶腰一手抚腹,道:“没良心的贼,你可回来了,这孽障不照你面儿不肯下来哩。”洪谦道:“他是心疼亲娘哩,怕你仓促生产,没人照应,方不肯来。这是数落我哩。”两人一递一递说话儿,秀英心渐安,洪谦却想,后半晌该见见大夫、稳婆。

所谓“道法自然”,“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乃是常态,孩子不下来,绝非好事。果不其然,妇科圣手与稳婆们众口一词:“须得催产。”妇科圣手更说:“更拖下去,恐母子皆不得安。君侯休信那月份多的便能生出圣贤来,那些个皆无实据。”

顺产且要耗神费力,何况催产?洪谦素果断,此时心中也不免焦灼起来,书房内踱了数个圈儿,终拿定了主意:“便催产罢。”他心里,儿子也有两个了,秀英安危顶要紧,再叫她怀下去,恐秀英身子要受不住。这孩子顺利产下更好,有个三长两短,也只当与自己夫妇无缘,抑或是去与他先头的哥团聚去了。

催产前先辨胎位,胎儿已入盆,胎位正与不正,隔肚皮甚也看不着,稳婆只好打起十二分精神,手摸着、耳听着,也只有七分把握。洪谦听了便说:“便是一分把握也没有,也当催产了。头一样是保住大人。”

那儿科大夫道:“如此,先用些药,不行时,再施针。”他难得遇着保大人的男子,却曾遇着许多保孩子的人家,无论产房内生产的、产房外等候的,都想保孩子。还遇有一家妇人,生产时外头婆婆要保孩子、丈夫一言不发,末了大小均安,她自家不晓得,数年后始知真相,婆媳不合直至婆婆去世。

洪谦亲与秀英说了:“这小子不急,我却急了,怕他憋闷坏了…问过大夫,顶好催产。”秀英脸有些儿肿,此时满面煞白,似个发面馒头一般,道:“你拿主意罢,我…听你的…若我有个不好,你须看顾好金哥、珍哥两个,要叫他两个卧冰求鲁、芦花顺母,我做鬼也不放过你,不放过那贱人!”

洪谦哭笑不得:“娘子,我不是那样人!”

大夫自秀英到产期而不发动时,便暗中预备下了催产事宜,此事端的是万事俱备,只等能做主的人发个话儿。催产时,洪谦于旁看着,待秀英发动,他便叫两个五大三粗的稳婆“请”将出去,只能于房门外踱步。秀英这一胎生得比头胎生玉姐时还要艰难,直到子夜时分,方产下一男,颇肥壮,脸儿虽皱着,份量一丝儿也不轻,哭声亦颇宏亮。

洪谦大喜,命人请素姐来伴秀英,自封了五十两一个大红封儿与大夫,又稳婆一人各二十两,且命厨下置酒炖肉,款待诸人。天亮时分,又遣人往各处交好人家送信,自家冷水擦一把脸儿,换身衣裳便去朝上站班了。

这日早朝,周围的人都觉着北乡侯心绪大好,他人尚未入京时本章先上,朝上早议了他的功劳、定下与他的赏赐。洪谦已因女儿入主东宫封为北乡侯,且此番功劳称不上太大,故不升爵位,他又做国子监司业,官位亦是不低,政事堂便议定,赐他帛五百匹,金五百两,录其一子。

然朝上并不宣读,众人便不由想,难不成他已知道了?洪谦实不知道这内情,他开心,实是为着老婆与他添了个儿子。梁宿看他这样子,暗道毕竟还年轻,又头回立这等大功劳。却又存了提点他“宠辱不惊”的心思。

一散朝,便往洪谦处行来,洪谦面上犹带笑意,看着梁宿往他面前行来,忙一揖礼:“梁相公。”梁宿道:“一道儿走罢。”想着当行至个人少偏僻处,才好将话说出,否则大庭广众之下,未免有些儿扫了洪谦的脸面——他与洪谦两个又不须做戏,叫人记上一笔。

洪谦笑道:“容我追上太子请他递个话儿与太子妃,内子昨夜产下一子,恐太子妃担心。”梁宿顿悟:“你今日早朝咧开了嘴儿,便是为着这个?”洪谦道:“正是。”却不好说催产一类的话儿,毕竟有些儿不好。梁宿便将劝诫都收了,道:“你速去,我这里无碍要紧事,不过是问你越凌之事。”

这却是洪谦归来前写信与梁宿,请代为周旋与梁宿生母一轴诰命,好接往西南去随子赴任。政事堂也须议之再三方能定下,却不急在此一时了。洪谦一拱手儿:“这几日我必亲与相公分说。”

却追上九哥,如此这般一说。因玉姐时常算一算日子,九哥也晓得秀英晚产之事,今听又多了个小舅子,也是欢喜:“岳父真个是双喜临门。”洪谦笑道:“借殿下吉言。”九哥心内原有亲近之意,话便多些儿,将政事堂先时所议之赏格说出。洪谦一低头,拱手道:“臣子尚幼。”

九哥以他话中有推辞之意,便道这岳父真个高风亮节,也是洪谦先时功夫做到,九哥道他是个好人,是以有此一想。不意洪谦抬起头儿来道:“臣愁且来不及哩,且想不着这风骨一事。殿下知道的,金哥姓个程,是程家人,却又是我长子。珍哥虽是次子,却是姓洪的头个儿子…臣须得趁他们都还小,想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否则日后便是祸根。”

九哥一怔,才想起来,他这岳父做过赘婿,硬将归宗后生的儿子与了程家。程家户主现还是素姐,依旧是个女户。那素姐年纪也大了,不知能否看着金哥成年,届时金哥是分出去立户还是留于家中?分出,年幼,不分出,北乡侯府内便有些混乱了。待金哥锦绣乡里长到十六岁成丁,晓得这家不是他的,不知又当如何了。

  如果觉得女户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我想吃肉小说全集女户穿越生存记录贴醉卧美人膝奸臣之女/大家认为爹太抢戏非主流清穿诗酒趁年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