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我想吃肉作品伴君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允许刘安入京的批复送出去不久,秋高气爽的时节,申公入长安了。
令许多人失望,也令刘彻失望的是,申公看着长得很有神仙相却居然木讷少言,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与韩嫣那“朝堂不是学堂,要做出政绩来。”的说法竟是出奇的相似。韩嫣好歹还能说出一串一串的大道理来,让刘彻听了耳目一新,能激起他的兴趣,而且还有其他的观点可以说,但申公就这么一句。再问,他又不说话了。看着他老态龙钟的样子,刘彻顿时瘪了,可是人已经请来了,只好要他做太中大夫,秩千石,就这么养着了事。
“说是不说,不说是说。”韩嫣总结。
申公微笑。王、赵二人很是傻眼。刘彻想问,韩嫣道:“臣在和先生讨论功课呢。”这申公讲的是《诗》,很容易被归入儒家,其实吧,活到八十多岁,几经乱世,见得这么多了,没有了那种殉道者的情怀,更倾向于法家实用。又经了几十年了与民休息的无为时期,他的思想,并没有固定到儒家一家上头,反而有些黄老在里面的。
没有被申公骂,难道他说的真的是对的?有些人开始重新审视韩嫣。申公,照说也算是如今儒家的一面大旗了,光年岁就很占优,他还是晋见过刘邦的人,人瑞一级的人物。
局面更复杂了。
在这复杂的局势下,建元二年,到了。注定要带来一番风雨的淮南王刘安,来了。
第72章新纸
刘安这一来,因为刘彻允他多住些时日,便带着家眷。他带来的人口也简单,不过是儿子刘迁、女儿刘陵,传说中极得宠爱的淮南王后倒是被留在国中了。
王叔的到来,让刘彻很高兴,这是他登基以后来朝的第一位藩王,接待工作,自然是要到位的。于是,便预先点名派了自己的舅舅、新任太尉田蚡,在淮南王一家到达的时候,去城东灞上亲迎。长安城里,也给刘安一家准备好了住的地方。相关部门不停地与正在路上的淮南方联系,相互之间了解一下情况,让这一次的活动双方能够配合默契。
两边使者来回奔波的时候,韩嫣也没闲着,他除了训练扩充至三千人的骑兵以外,剩下的时候,都贡献给了作坊——造纸,是他目前最关心的事情。造个纸,居然用了好几年,韩嫣深觉自己不是当主角的命,不然,为什么人家一穿,随便一摆弄把纸给造了出来,而自己,伤了好多脑筋,养了一堆匠人,最后,还要刀架到脖子上的时候,才有了点眉目呢?
此时已经有了最初的造纸技术,只是纸质太差,韩嫣对造纸的认识,不过是在历史课本里那点“渔网、破布、树皮、草根捣烂”之类的,似乎看到一个介绍造纸厂的电视片里好像要放石灰还是什么的,最后是抄纸、晾干他自己就知道这么一点,当时的造纸工匠科技水平也不高,较之后世成熟的造纸工艺,可以说是两群外行碰到一起,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没有化学实验室之类的供他试验,只能挨着样儿的去试,试了几年,才逐渐发现要在纸浆里加点草木灰,具体加多少,又是一番试验。痛苦地抱住头,发明家真不是人干的差使,那都是人才啊~没有整个社会的进步作为后盾,想在某一方面做出点跨时代的进步,真是难比登天。
如果21世纪也是没有纸的,但是有了那个科技水平,想要造出这样东西来,绝对要简单得多得多,至少,在分析纸浆成份、研究往里面添加什么才能让纸张有韧性不易碎方面,简直是易如反掌。放到汉代,就只能用最笨的办法,一点一点的去试了。
虽然痛苦,这纸,算是及时造出来了。韩嫣看时,却是很像后世见过的那种白纸了——黄色的类似写毛笔字时用的大字纸造出来得稍早一些,可惜看着不太亮眼,韩嫣没有把它当成品看。
急忙抄了一份《老子》,连同造纸的方子一块儿密密地藏好。刘安快来了,刘安带来的,不止是淮南国的王太子和翁主,还有贿赂汉廷官员的财宝,更重要的是,他还带来了《鸿烈》。这本《道德经》,就是为了冲击这本《鸿烈》而来的。
至于为什么抄《老子》,不是因为窦太后喜黄老,而是因为它的字数少,一共就五千来字,换了《论语》,还不知道得抄到什么时候呢。韩嫣顺手还把早就准备推出的楷书等字体,也给写了一些,与小篆写在一起,对照着可以看。端详了半天,觉得这楷书确实漂亮,看着也比小篆要清爽,就是拿出这样的字体来,也不会被说难看,于是便放心了。
再打听到刘安要到新年过后,窦太后生日左右才能到达长安,韩嫣就更放心了。另外特备了些没有裁开的大纸,准备当场写几个字什么的,或者如果有人想当场试验,也能用得上。
一切准备妥当,建元二年的新年到了。
新年大典,是个吉利的场合,谁有什么问题也不会在这个场合拿出来说事儿。一般呢,有什么“祥瑞”、“吉兆”,也都会在这个时候往上报一报,装一下朝廷的脸面。
过去的一年,是热闹的一年,朝上吵得很是热闹,官员升降也很惹人眼,不过,没有什么太剧烈的情节发生,总的来说,还算和谐。于是,歌功宏德的文章一篇篇的往上报。一样的了无新意——开国这么多年,一年一次新年大典,这样的文章就像是历史论文,除非有新的考古资料,不然,想有新意都难,不过是东拼西凑显得很新罢了。于是,建元二年的新年庆典,很像是只表扬成果的总结大会,而且还是没成果强行挤成果的总结大会。
于是,当韩嫣要向上献东西的时候,大家很兴奋,注意力也提得很高——如此无聊又必须集中精神表现热情的集会真是难为大家了,尤其是常参加这类集会的高层人员。
卷轴打开,是裱好的五千言《道德经》,依次用的是几种不同字体,看得大家啧啧称奇。韩嫣因为最初理解上的误差,逼自己练了一手好字,小篆是不必说的,楷书一写出来,更让众人看得移不开眼。最起码看着清爽,还一看就知道某字是某字。
盛世修史,只有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才会有更深层次的精神生活的要求。同样,可以反证,如果是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水平提高了,那么这个社会就是个不错的社会。
大家围上来,看的看、问的问,询问一下创作过程什么的。韩嫣很郁闷——让你们看纸啊,不是让你们看字,虽然这字拿出来,也有显摆的意思就是了。少不得一一回答了,这是在看到下人写的隶书时受到的启发,不过隶书太难看了,而小篆又太难写,balabala…
又有人看到了字上的标点,再问这是什么。再解释。
新的字体,大家都是识货的人,即便不识货,也怕货比货。小篆的出现就是为了书写方便,如今楷书,书写起来显然更方便,而且,这时隶书也已经出现了,让大家接受,并不是件困难的事。况且,历史上有关文字的大事,只有两件:一,仓颉造字,二、李斯统一小篆。仓颉的老板是黄帝,李斯的老板是秦始皇。连起来看,你是说把韩嫣比成李斯呢?还是把他比成仓颉?蜂拥而上拍皇帝马屁,刘彻听得舒服极了。
对于标点,大家的反应就不一样了。千年以来,就没有人使用过标点!碍于如此大庆,不能说太刺耳的话,暗讽画蛇添足的也是有的。
韩嫣拿出一张写好字的纸: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抬起笔,点了点。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这就是完全相反的意思了。小学时学习点标点常会用的句子,记得很牢,因为自己小学时点过,到了弟弟上小学还点它,表弟小学还是它…
“如果,这种事情出现在断狱上,岂不要死人?”轻轻一句,“如果是军情,就不止是死人了。”
众默。
韩嫣也默——到现在,怎么就没人发现纸这个东西呢?
涉及严肃问题,堂上气氛一时有些沉闷,女人们坐不住了。新年大宴,国母自是不能缺席的,三代国母同在,最有发言权的是窦太后:“老身不懂什么朝政,只觉得阿嫣说得有道理,什么事儿,说得明明白白的,总比让人猜意思强。得啦,大过年的,不说这些了,这事儿啊,你们到朝上说去。”窦太后文化水平不太高,只觉得标点这东西一出来能让大家读东西的时候省力不少,应该是样不错的东西。她都说成这样了,谁还会在朝上说不好呢?
“哎?这是什么?”阿娇。
韩嫣抹去后脑勺上的汗滴,心说,终于有一个人发现了。上前,揖礼:“回皇后的话,是纸。”
“纸?”这些人地位不低,接触得不是竹简,就是帛,而当时的纸可以称得上“粗制滥制”,这样的东西是入不了他们的眼的。此时听到“纸”这个称呼,都觉得新鲜。
再次解释一下什么是纸,然后评论道:“此物易得,比竹木简要轻得多,能写更多的字,比帛又便宜得多,略贫些的人家也用得起。臣见到这样东西以后,就想着怎么弄得更便(bian)宜些,侥天之幸,居然能在年前给做出来了,刚好当成新年贺礼了。”
围观。
“去年,诏举贤良,东方生上书,用了三千奏牍,两人共持,仅能胜之。陛下翻阅也颇为吃力。若是用纸,就要轻便得多。”
大家点头,继续像土包子似的围观白纸。
“只是——”拖长了调子,见众人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来,方道,“此物易损,拿起一张纸,”唰,撕了,“至于其他,却与帛同。”自己先把缺点讲出来了,你们要怎么挑错?
再围观。
当众表演一下书法,再引来惊叹,画两笔水平不咋地的水墨画,嗯,称赞的就更多了。出现了纸以后,才正式出现了作为艺术而存在的书法与绘画,这两项技能才真正成为知识份子阶层所特有的高雅娱乐。
纸的意义有多大?不提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单看一个例子就知道了。蔡伦,一介宦官,诬告安帝祖母,最后,他虽然是自杀,可名声,却比世上所有的宦官都要好些,大概历史上能与之相当的也就是个下西洋的郑和了。而郑和的名声也是在后来大家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时才被逐渐提高的,在此之前,蔡伦可谓宦官里的“一枝独秀”。他造的纸被称为“蔡侯纸”。宦官,在史上文人最痛恨的生物中可入三甲,蔡伦居然能从文人嘴里得到一线生机,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改良了纸。
大殿上再次安静下来的时候,韩嫣又掏出了一张纸:“这便是造纸的法子了。”
刘彻笑了:“你怎么弄个什么东西都要写个法子啊?以前那些东西也是,哎,都什么东西来着?”
春陀忙接口:“是筒车和曲辕犁。”
这两样东西,如今已经推广到了很多地方,尤其曲辕犁的可推广性比筒车更甚,对农业增产的贡献不可谓不小。因为出现的时间比较早,那时韩嫣刚刚回到汉宫,一到了就把东西给献上去交给相关部门继续研究,所以,知道这东西是他造的人,还真不多。此时提起,不相信的人倒占了多数,散了之后,少不得要再打听打听,是不是刘彻为了给亲信造势才这样编造的。
农业国家,最关心的,无过于怎么样多产粮食、留住人口,改良农作物品种固然重要,这改进种植方式也一样重要,史书中被称为“循吏”的人,是有自己的传的,安抚民众,使其衣食有着落,是考核最重要的指标。这时候,高产的红薯、马铃薯还在海外飘着,稻谷还是南方作物,而广大的南方地区更多的是的是越人。于是,兴修水利、改进生产方式、改良生产工器,就是件大事了。可以说,如果韩嫣是某一郡守,而在治内造出了这两样可以提高产量的东西,足以让他在《循史传》里留下美名了。得知确有其事,大家对韩嫣的评价自又好了一分。
这样的场合,出了这样的风头,赏赐是免不了的。
这次的赏赐令韩嫣很惊讶——关内侯。
蔡伦封侯,是在造纸后十年,而且,原因是跟着邓太后混得年月久了,劳苦功高,文臣看在他造纸的份上没有阻拦而已,绝不是因为他造了纸就封了侯。
但官方的说法也很明确:汉代虽然看起来只实行王、侯两级爵制,不过汉承秦制,秦的二十级爵制还是保留了下来,不过用得不多就是了。韩嫣是侯府之子,出身就是“士人”,然后,每逢有大庆诸如封后立太子新皇登基,是要赐民爵的。不要以为赐了民爵,那官就没有赐爵了,他们更是要拉拢赏赐的。原有的出身,加上后来的拼拼凑凑,韩嫣身上的爵位级别已经很高了。如今得了新年彩头,封个关内侯,也是正常的。这关内侯,可世袭,有封邑,就是无具体名号。
汉初有誓:“非功不得侯,非刘姓不得王。”这里的侯,指的是有具体封地、名号的列侯,而非关内侯。这么说来,给他个关内侯,也还算合理。再说,这造纸、改进农业生产工具,硬要说,也是大功一件的,倒也没什么人反对的。
新年嘛,谁不想见点好事儿呢?这时候给的赏赐,只要不太过,一般是不敢硬推辞的——推了,不是坏气氛么?不给皇家面子,你自己是不想要脸了是吧?
于是,韩嫣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成了新鲜出炉的关内侯。亲近的人贺一贺也是正常的,有不少人上门来讨要纸张,韩嫣只道:“法子已经交给少府了,顶多个把月就有新纸出来,这东西也不难做,要不,待禀了陛下,我就抄出来给大家看着就是了。”把法子公布了出来,倒是省了不少麻烦。再者,拿劳动人民的智慧给自己贴金的事情,做出来真是没面子,又不是给逼急了没钱用。而且,一项技术的革新再好,它不能被普遍接受、推广并且造福大众,那这东西还不如不出现呢。
十月的天气还不是很冷,开工造纸也还过得去,没多久,少府的纸就出来了,质量非常好——人家设备好、技术人员多,质量自然好,不服都不行。这时,韩嫣向刘彻建言,公开了造纸的方子,并且推广纸的使用。
新生事物的推广,没有强有力的推动是不行的,蔡伦造出纸后一百多年,天下还是用简帛的多,直到晋代造纸技术再次改进加之政府的大力支持,纸才普遍了起来,几十年功夫,天下就都用上纸了。
这种装门面的事情,刘彻自是情愿的,当下准了。一同批下的,还有标点各类书籍,天下文书要用标点的命令。
接下来就是刘彻的生日,十一月又是窦太后生日,大家忙着准备皇帝、太皇太后生日了,这样也就没多少人来闹韩嫣这个新晋的关内侯了——韩家祭祖,今年倒是更光彩了不少。
疯忙的年前年后,大家都在做手头上的事情,建章营索性就放年假了。韩嫣等教官也得了休息,今年扩军,又把新人军训从头来了一遍,痛苦得韩嫣很佩服小学一年级的老师。
得了假,韩嫣特地跑了一趟李府,见了一下李广。面上的说法是,认识得这么久了,还得到大家照顾,却从来没有登门拜访过。逢年过节,本就是走亲访友联络感情的最好时机,虽然大家都忙,到底还是见上了一面。
寒暄完了,宾主坐定,开始慢慢说其他的。
“说来早就该登门拜访的,开始不得见面,后来又太忙。”
“你这小子,书读得多了,净绕弯子,想得也太多了,想来就尽管来,论起来,让你叫我一声叔父,不为过吧?”李广道。
你就是太直了!韩嫣心里翻白眼,不过,既然李广这么不把自己当外人,韩嫣有不少话就能讲了。
“说也来是,祖父在世的时候,常说起七国乱时,叔父神勇非常。”韩颓当才没这么说,祖父大人讲李广这人好没脑子,居然私受梁王将军印,就是个莽夫。
李广脸色有些不大好,七国之乱,他出了大力,最后没有受赏,他到现在还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要说当时梁王也是出了力的,不知叔父见过梁王没有?”仍然是慢条斯理地开口,却在李广要说话的时候又细声细气地说了下一句,节奏把握得刚刚好,“听说淮南王要来。”
李当户直接从座位上跳了起来,蹿到韩嫣旁边,胳膊一拐,拐住韩嫣脖子:“有什么话就说,再绕弯子试试。”
“叔父是卫尉,守卫宫掖,责任重大。重臣结交诸王,不是好事…”韩嫣推开李当户坐正,看着李广,“小侄不过就是这么一说,自五岁蒙先帝、陛下恩典,得入宫读书,得有今日,不过一个谨字。叔父不拿小侄当外人,小侄就直说了吧,叔父是汉臣,与诸王交,须小心,尤其,您还是卫尉。”
掸掸袖子:“今日小侄来,旁人都不知道。不知来得是对是错,也不知说得是对是错。叔父与诸位兄弟待我不薄,将心比心。我也想看见大家有什么…”
李广忽道:“不用说了,今天这事,我李广记住了。说来,我是一介武人,这些个事情还真是不懂,既然你说了,阿椒,吩咐门上,淮南王来了,就说咱们当值,底下人不敢擅自作主。”
李椒忙应了。
李广的脸色有些灰败,终是年纪大些,见得也多,明白了一些弯弯道道。李家三兄弟,这些日子跟韩嫣、刘彻很混了不少时候,性子是改不了的,脑子里到底是塞进了一些弯弯绕绕的东西,一经点拨也明白了其中关窍,也变了颜色,互相看了一眼。
“他们兄弟三个,”指了指自己的儿子,“虽说年纪比你大些,可有些事情,还请你多提点一下。”
韩嫣忙直起身:“提点不敢当,只是,有什么说什么罢了。”
李广点头。
该说的都说完了,而且主人家目前兴致并不高,韩嫣很有眼色地告辞了。李广倒是亲自送到了门外。
回到内室,李广把三个儿子叫到了一起:“都学着些吧。老程倒是教了个好学生,这份小心还真是像他。小心也有小心的好处啊…没想到…七国…”
三兄弟面面相觑,终是应了——直脾气的人就一个好处,认准了的,就不会回头,原就比较信服韩嫣的,见父亲也这样说,当然是点头了。
韩嫣回到家里,把自己往榻上一抛,心道,自己这算是提醒李广了,也是还了李家仗义出头的人情——欠什么都别欠人情,现在心里终于好受些了。
第73章淮南
“淮南王安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时时怨望厉王死,时欲畔逆,未有因也。”
刘安是在新年过后才到长安来的,到了才知道新年大会上,韩嫣献了纸,还要重新标点书籍,心里很是懊恼。他这回是带着《鸿烈》来的,而且,是挑在窦太后生日前到达,想在窦太后生日上出个风头的。眼见着这纸和标点书籍,比他那本书更引人注目,心里怎能不恼?
事前得了刘彻同意,可以多住些时日,他特意错过了新年和刘彻的生日,为了就是在窦太后生日上一鸣惊人,在天下人面前露个脸,这回这主意算是落了空。刘安确实恼了,然而却也没法,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
刘彻摆出的盛大的欢迎仪式让刘安好过了一点,太尉田蚡亲自迎到了灞上,言词之间很是亲热,刘安见到田蚡也是高兴的,不为别的,就为田蚡这个人实在是太猥琐也太好收买了。两人见面,没说两句话,就定下日后到田蚡家接着慢慢聊。得到太尉的善意,刘安很高兴,也暗示了将会送田蚡大礼。宾主尽欢,一道出发向长安。
到了长安,刘彻这傻孩子还很高兴地设宴款待刘安一行人,召了朝廷公卿、天子近臣作陪。刘安随行的,颇有一些有才之士,宴上,刘家人表演温情脉脉,各自的臣子却在暗中较劲,唇枪舌剑暗潮汹涌。
这是常见的,哪怕是邦交再好的回家,两边儿使者见了面,还要较量一番,以显自己国中人才济济、繁荣兴旺。最典型的例子是三国时期的吴蜀,《三国演义》里写得精彩,《三国志》中也有提及,最高发的时期是南北朝,各派自己国中最博学、长得最有风度的人出使对方,去打击一下人家。
在韩嫣看来,这就是口水仗,看看热闹也就是了,没必要掺和。
这口水仗却被人引到了他身上了,淮南伍被是刘安的亲信,才学不凡,与庄助斗了半天的嘴,也是难分难解。庄助善辩,伍被博学倒也斗得旗鼓相当,不分胜负的收场让刘安有些不满,也让没有辩倒庄助这个比自己年轻的家伙的伍被面上不大好看。为了赢一次,伍被挑上了一直不说话的韩嫣。
还是那个原因,汉代交通通讯不够发达,韩嫣在长安传了一些的名声没有传到淮南一系的耳朵里,致使大家对他有了错误的估计。日后BH已极的著名的高端女谍刘陵,抽抽嘴角斜斜眼,她还是个跟韩宝宝差不多大的女宝宝,凭良心说,她确实很漂亮,也是个美人,不过,这个美人实在是太小点儿了,她旁边坐着年纪更小一点的淮南王太子刘迁。
这就是传说中的高端女谍,她还和刘彻什么什么过,她还是上流社会最著名的交际花,引着一堆人倒向淮南…我什么都没看见,我什么都没看见…她现在才几岁啊!!!
伍被出言挑韩嫣,刘安跟着说:“韩王孙高才,听说要点注经籍?必有所得,不妨说说,也让大家开开眼界。”刘安家的两个孩子跟着起哄。
“晚辈后学,不过为诸生执缰而已,奉旨点书,不过是为大家看着方便罢了,怎比得上诸位有自己的见解呢?还是不现丑了吧。不如诸位继续,也好让在下学一点儿。”笑眯眯地。我自己认怂,行了吧?一点也不想跟他们辩啊。
韩嫣很有自知之明,自己那种死背书加上后世一点不同见解对上这种白首穷经之人,虽然大方面的立意是自己更优,不过,谈上某个细节,自己就只有丢人的份了,还是装神秘比较好。
韩嫣不应,刘彻有些失望,倒也觉得这符合韩嫣一贯的表现,虽然最近韩嫣比较活跃地与儒生吵架,却也没改了脾性。淮南这边,反觉得抓住弱点了,很有些一定要韩嫣出个丑的意思。尤其刘安,觉得韩嫣虽说无意(他以为),到底是坏了自己的好事,也想要他来个难看。
这时王太后倒发话了:“你们说的这些个东西,咱们妇道人家很是不懂,好好的宴,别弄那些东西啦,真要说些文呀武啊的,你们朝上说去,别弄得大家吃不好饭。”众人都笑了起来,一起应了,开始聊些风土人情。
宴会结束,刘彻命人送刘安一家回住处休息,自己却使了个眼色给韩嫣。
宣室内,刘彻看着韩嫣:“你今天不太对啊。”
如果觉得伴君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我想吃肉小说全集:伴君, 我把外挂修好了, 于归, 宝玉奋斗记, 女户, 穿越生存记录贴, 醉卧美人膝, 奸臣之女/大家认为爹太抢戏, 非主流清穿, 诗酒趁年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