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我想吃肉作品一蓑烟雨任平生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完颜康道:“贵使仔细看过舆图吗?”
完颜康起身,引夏使到了墙边。这是一处五间的房舍,从当中正堂往西走,最西面的墙上挂着一张舆图,室内光线的关系,夏使打量的时候只以为这是一张没有上色的画。走近了一看,舆图上红蓝色还是颇为明显的。完颜康手执一支竹杖,指指点点:“吐蕃与夏、金、宋都有接壤,唔,离我也很近。现在贵使是蒙古人,觉得打哪一个方便呢?”
夏使苦笑着摇头道:“我说不出来。他们离敝国这般近,我心已乱。”
完颜康道:“其实,他们打谁都没关系,要看我们想做什么。”
夏使目光凝重了起来,迟疑地问道:“您的意思是?”
竹杖坚定地指着河南地:“汴京!”
夏使有些诧异,西夏国内的智囊团对勇义军的动向是有分析的,以完颜康一贯的表现来看,此人无耻,地盘一直在扩大,却总好做些表面文章,比如从来都不肯直接讲要做叛臣,由着金主骂,还要苦口婆心地“劝谏”。占领河北等地,也是因为“民意”推辞不得。
现在居然要主动谋划汴京了?夏使才不相信他这是担心金廷呢。预测汴京要被攻击,再去救?别的时候可以,现在可不行。
夏使想得明白,嘴上却装傻,故意作惊讶道:“您要救援汴京吗?”
完颜康唇角一翘:“救?救百姓于水火,好不好?”
夏使心道:若我大夏可扩大疆土,自然是极好的。问道:“如何救?”
完颜康但笑不语,夏使干咳两声,果断地道:“臣即刻回禀我主。”
完颜康含笑点头,夏使犹豫了一下,道:“臣自己有一个困惑,不知您可否为我解?”完颜康歪了一下头,示意他说。夏使道:“您便以元帅的名义做这些事吗?恐怕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完颜康微一抬手,作了个“请”的姿势,夏使不再多言,只想:他比当年出使兴庆府时,可是深沉了不少。
第118章谈交易
夏使告辞之后,完颜康召集了帅府诸人,讨论吐蕃被蒙控制的消息可能会引起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事件发生的时候,各方的心理反应已经显示出初步的后果来了。只有完颜康暂时是安全的,其他各处都危险了。
事实却不能让大家轻松。
“唇亡齿寒。”张柔与史天倪都提出了这个问题,现在看来是安全了,等蒙古并吞了其余诸国之后,勇义军就是当年坐视始皇灭诸国的齐国,最后自己也成了盘中餐。
斫答低声道:“不与蒙古讲和,就是为诸国抵抗蒙古,别人还不领情呢!”他说的是汴京。汴京有识之士明白勇义军存在的作用,但是金主不愿意听。
完颜康问道:“现在呢?”
室内一片静默,尔后,张柔道:“西夏必须做出选择了。”说完,看了完颜康一眼,心道,您这步棋下得可真是…也需要小心西夏一怒之下投了蒙古。安抚西夏,必须有实质性的举动,不可以只是说些好听的话。一个不错的方案就是和亲,完颜康没妹妹也没闺女,也没兄弟,就只有他自己…张柔吸取教训,不再直白地讲出来。
完颜康道:“要相信李德任啊。”
史天倪道:“与蒙古议和,迫令蒙古逼迫西夏也没什么不好。你们看我干嘛?黄河百害,唯利一套,放到西夏手里,你们放心吗?迟早是要有一战的。况且不与蒙古议和,必是他们的眼中钉,万一打起来,汴京必会偷袭后路的。”
他点出了汴京,诸将都往完颜康脸上看去,完颜康道:“这是应有之义。总不能放着汴京不去管,不过,时间要选好。”
时间?
众将思索了起来,不久便有人恍然。必须是蒙古人抽不出手来的时候,至少是抽不出大规模的兵力,而勇义军能防得住的时候。这样才不耽误南下取得汴京。
如此一来,就真成金国叛逆了?斫答古怪地看了完颜康一眼,完颜康低笑道:“难道现在在世人眼里,我不是叛逆吗?戏做够了,可以了。”
张柔起身抱拳道:“元帅既然有意南下,属下有一言,还请元帅垂听。”完颜康微倾身子,示意他讲。张柔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请您正名。”元帅都已经当了,现在不登基也要称王了吧?不好下河南也用勇义军的名义吧?
有他领头,其他人跟进,还有人特别痛恨自己嘴慢。
完颜康口角含笑,这回并没有拒绝,而是说:“此事需要从长计议。”
史天倪道:“救民于水火,岂能拖延?”
斫答更是直接:“在上京路的时候,大家伙就盼着有这一天了。事到如今,再推辞就太扭捏啦。难道要我等备好了皇袍,您再答应吗?”
这话说得太大胆,即使在这样的场合,少不得有老成者喝斥一声。府内文学之士斥完了斫答“大胆”,也是苦劝:“君子坦荡荡,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完颜康心道,我只是没想到,这样的场景,阿衡居然不在。定一定神,道:“须告知上京路。”
斫答道:“这是自然,这样的事情,岂能少得了他们?”
于是,夏使返回兴庆府的时候,便带上了完颜康的口信。完颜康欲自立为王,这恰好合了西夏的盘算,夏使兴冲冲返回兴庆府,心里未尝不惋惜——可惜了联姻之事不曾来得及周旋。
与此同时,在上京路的徒单衡也接到了消息。看罢密函,徒单衡拍桌大笑:“好好好!”笑完又流出了眼泪,他生长的大金国是真的完了,他还在中间狠狠地推了一把。
徒单衡的行动力很快,马上就联络了诸士绅将领,联名写了劝进书。不多时,北地便开始流传出了关于完颜康的种种神异。张柔等与文学之士完完善了徒单衡那个二龙盘于腹上的神话,又试图给完颜康找到王氏的世系。
王氏,以琅琊王与太原王为最优,往上数,乃是王子乔,是姬氏的子孙,周灵王的太子晋。完颜康现在正式的名字叫做王讷,又是自陕西发迹,认这个祖宗真是正正好。
完颜康盘膝坐在榻上,表情十分微妙,大家都是好心,却忘了一件事情——“我爹呢?”
是哦!众人恍然大悟,这家谱编得再好也没用。譬如刘邦,是他妈和黑龙生的,但是他还是有爹的,爹叫刘太公,这才能上溯到唐尧,认了尧做祖宗。完颜康这里,你倒是找一个姓王的爹出来呀?
并没有!
寻着了王子乔的帅府博士垂头丧气,多好的机会,就这么错过了。
完颜康道:“好了,就这样吧。我为始祖,不是也挺好?”
确实挺好,而且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职官的设置,以及各人要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才好。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反正,老板已经确定要让公司上市了!
徒单衡再次归来,再来的不但有劝进表,还有他自己的一些意见。
见到徒单衡,完颜康的表情放松了下来,这细微的动作被许多人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徒单衡态度很端正,远远下了马,步行上前见礼,眼睛里含地着激动的泪花:“臣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完颜康一脸的感动:“阿衡辛苦了。”
两人心里都很平静,徒单衡最激动的时刻是先帝登基,这一点两人心里都清楚。
寒暄完,完颜康把着徒单衡的手臂,将他拖进府里,厚重的大门关上,隔绝了窥探的视线。徒单衡才松了一口气,脸上满上疲倦之色地道:“这样不行啊,上京和陕西离得太远了,顾得上一面,顾不上另一面。您要安抚上京路,最好是迁回中都。不用担心中都的大金国百姓,没有那么多思念故国的人。他们更想过点安稳日子。也不用担心汴京的百姓,只要咱们不施苛政,他们对赵宋也没有那么深的眷恋。”
果然是徒单衡的风格,有正事的时候绝不讲废话。完颜康道:“我也正有此意,不过陕西此时不能丢,西夏还不稳。”
徒单衡道:“这是自然,称王于陕,称帝于中都。这很好。不知奉圣公请到了吗?”
完颜康道:“还在路上。”
徒单衡道:“若有他来主持大周第一次的会试,那真是好极了。”
“我还以为你想做毛遂。”
“他比我合适,”徒单衡吐出一口气来,随完颜康进了屋里,仆役上茶后退下,徒单衡一气饮了半盏,“上京路真的不能再多些了吗?这样只按地域来分,似乎有些太冷酷了。”
完颜康道:“各族杂居已久,过分地强调互相之间的区别,只会让他们的隔阂越来越深。不如照地域来分,谁个苦一点,就照顾一点,旁人也说不出话来。”徒单衡顾不上叹气,又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王后在哪里?”
称王也是有讲究的,比如古时想纂位的,这个王就与别的王不一样。别的王,正妻称妃,他的正妻就称后。徒单衡用了一个“后”字,用意十分明白。
完颜康脸上一僵:“那什么,你先休息一下…”
徒单衡阴恻恻地看着他:“您还是早些想想的好,除了我,关心这事的人可不少,不要到时候一点主意也没有就随波逐流了。你的老婆是不能随便换的…”
完颜康头痛地将徒单衡塞到了客房,自己逃也似地跑掉了。按标准卡出一个老婆来,他不甘心,不卡,他又遇不上!连相亲这种事,他都遇不上!#终于后悔当年没有早恋#
徒单衡将手背到背后,含笑看他走远,目光越变越淡——不想成婚也得成!做皇帝,必须有一个贤内助。徒单衡回忆起先帝的皇后来,虽然不是十分出色,却也安分守己。
接下来的时光里,完颜康与徒单衡都有些奇怪。表面上该做的事情,还是在继续,设立官署、争论仪式、讨论吉日、称号,宫室的安排…完颜康却明显在躲避着徒单衡。徒单衡也不着急催他,静静地看着他安排仪式。
完颜康的神经绷得很紧,斤斤计较地算着手上可信的部队,既要防蒙古,也要防汴京突然发难。确定了仪式的日期,就等于给别人列了个靶子。庆祝日最容易被敌人突袭的日子。
时间如流水般滑过,到得冬至日,居然十分太平。宋国没有再派遣使节来,金主却派了人来斥责完颜康为忘恩负义的“叛逆”,友好的是西夏和蒙古,两国都有和气的使节到来。
这一次,李德任将他的一双弟妹都派了过来。他们身负密令,代表着李德任与完颜康进行密谈。徒单衡陪侍在侧,一双估量的眼睛不停地在兄妹二人身上扫过,不知在想些什么。
李德旺说话的时候并不多,转述完了李德任的要求“夏与周世为盟友,不离不弃,愿为王前驱,王须保我境太平…”等一系列并不过分的要求之后就哑火了。他心里很是矛盾,他不后悔和平,却有些难以理解完颜康不与西夏商议便与蒙古约定互不攻伐,将西夏置于危险的境地。
剩下的讨价还价是李德馨代为完成的,西夏可以出兵配合,但是要求分得一定的土地和财富。
【我还是想见那个骂我贱人的姑娘,虽然她显得有点傻。】完颜康默默地想。
第119章 又生变
李德馨全神贯注地逐一审视着种种条件,她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西夏的条件给了贵族女子更广阔的空间,那也是相对而言的,只是国君妹妹这样的身份,并不能让她如李德旺那样理所当然地参与政事。尤其她还打过败仗,被俘过。与金修好之后,西夏需要征兵的时间变少,麻魁的重要性开始下降。
她能够出现在这里,机会难得,她想抓住这样的机会。因为李德任需要一个不会过份刺激完颜康的使者,更是因为李德任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李德任登基之后,虽然西夏得到了恢复,问题依旧严重。西夏上层崇佛,寺院势力扩张,土地兼并就有他们的一份。又有各部族,一方面是需要西夏整个国家的利益,同时也从国家吸取着养份。
李德任看得很明白,如果想西夏长久发展,必然要集权,削弱寺院与部族。至少要恢复到元昊时期的控制力。与金修好之后,他的休养生息政策里,便隐含着有这样目的的条款。寺院与部族略有不满,但因为危机的解除,也暂时容忍了。李德任很想继续借助短暂的和平,继续增强中央的实力,以应对接下来的变化。寺院与部族过了几年安定的日子之后,心思开始浮动。
可以想像,如果使者不是宗室,最后的约定很可能会轻国家而重部族。甚至有可能,他们会与完颜康再订密约。所以这件事情只能由自家人来做!李德旺当年被父兄吓坏了,虽心里知道该怎么做,却总是有些犹豫。所以李德任将妹妹派了来。
李德馨与完颜康就次后的土地划分产生了争执,能够多分一些土地,是哪边都想要的。在这方面,完颜康完全是个土匪,自己抢到手的,死活不肯送出去,连表面文章都不肯做。
李德馨有些愤愤地看了完颜康一眼,旋即平静了下来,这个可恶的小白脸,与以前也不一样了。以前的他,虽然比自己强力、机灵,拿现在来做对比,同样是幼稚的。他的变化,比自己的变化更大,当年没能将他怎么样,现在就更难了。李德馨牙痒痒,只恨当年还可能胡搅蛮缠的时候居然没有做!
完颜康和气地道:“我与令兄初次合作时便知道,我也支使不动他的人马,我的人马也不听他的。于是只是‘合作’,今日也是这般,如何?”
李德馨道:“您的疆域十倍于我,于您不过九牛一毛,于我却是倾全国之力,倾一国之力而只有丁点收获,恐怕不能令国内威服。”
“公主说笑了,”完颜康表情不变,“十倍与夏,便该有天下了,我现在可做不到。”
两人打着太极,李德馨牢记着一条宗旨“我完蛋了,没人镇住灵、夏之地,你也要倒霉”,完颜康则是重涎灵、夏之地很久了!因为是盟友,现在又没办法硬吞,才忍住了,现在还要再分地盘,他的心很痛。
一次没有谈成,因为李德任虽然可以确定联周攻金,但是这一回不如联金抗蒙的时候那般迫切。他无法将绝大部分部族拧成一股绳,与他一同作战。不少大臣、在西方的部族并不肯执行这个命令——蒙古人已吞并了吐蕃诸部,与西夏相邻,这个时候再调兵去攻打金国?他们的家园怎么办?
李德任深深地被完颜康与蒙古的“互不攻伐”坑了一大把,还要强忍着不满,与他继续合作。李德馨将条件盯得很紧,并不能放松太多。最后忍不住道:“若不能使家兄稳坐兴庆府,党项各部无人控御,不知道他们会为谁前锋!到时候,便是没有蒙古人,您能腾出手来对付汴京吗?汴京之南,还有临安,临安府想收复故土很久了。”
此言令完颜康对她刮目相看,对于一个小国来说,李德馨这个使者是合格的。她知道自己的筹码,是个明白人。
马拉松一样的谈判,直到吉日之前三天才谈妥。完颜康答允了给西夏一个保底的收获,在此基础上,西夏多劳多得。
双方都松了一口气。
*
吉日当天,勇义军上下一片欢腾。参与制定礼仪的老夫子们与有荣焉,或目光欣慰,或矜持捋须。完颜康这一身,乃是他们参考了唐宋之服制,重新制定的,将许多游牧民族的特色弃去,再定了纹章。其时辽、金之服,已有许多汉化的因素,而北方受胡风熏染日久,交相混杂。比较起来,倒是临安朝廷那里,才是保留得比较好。
然而为了与之区别,还是硬生生地做出了一些不同。官员的服装也是如此,冠服是唐宋之制,却在纹饰上借鉴了辽、金的特点。不止以紫、红、青、绿等颜色加以区别,还在官服上按文武、品级,各有不同的动物纹饰。
完颜康初见的时候大吃一惊,还以为又来了一位穿越的老乡,这根本有了明代服饰的雏形。可参与制定服饰的学士今年五十余岁,一点穿越的痕迹也没有。想一想,明代的服饰也是人定的呀!便又释然了。
人靠衣装,衣装也靠人,同样的衣服,有人穿起来像参加时装发布会,有人穿起来就是能拨草的淘宝买家秀,完颜康无疑是前者。他出现在高台之上的时候,观者无不惊叹,蒙古使者一部大胡子,微眯着眼睛将他仔细打量,也不得不承认,虽然看起来过于白净,然而精悍之气却不减他人,是个劲敌,回去必得向大汗禀明。
完颜康一步一步,并不需要有人扶,耳边是山乎之声,脚下是坚硬的台阶。广阔的平原上筑起的高台,令他有了登临天下的感觉。渐行渐高,高台之上,有早早候在那里的博学之士,预备宣读着祭天的册书,有捧着冠冕的侍者,还有抄手含笑立着的徒单衡。
几道人影落入眼底,完颜康收敛心神,平静无波地踏上最高层,极目远望万物皆在足底,唯有远方隐约的山影才让他觉得真实。宣读册文,戴上冠冕,架起高高的柴堆,将祭文、祭品焚烧献祭。
大周,出现在了版图上。
徒单衡欣慰地道:“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完颜康淡定地道:“日子还长着呢。”
其后赐宴、召见使者、登上城楼与民同乐,皆不在话下。与此同时,完颜康以周王的名义,颁布了几条诏令:一、自来年春天起,行科举;二、重订赋税轻徭减赋;三、整合军队;四、裁定官员等级;五、抚恤鳏寡孤独。
这五条里面,比如鉴定官员这一项,是一直都在做的,如今不过是统一提出来而已。否则骤然将所有官员重新考订,人心浮动,朝廷就无法正常运作了。裁汰了不合格的官员之后,轻徭减赋也不会影响大军调动的后勤需求——金国时期赋税沉重,这些赋税最后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五条既出,天下都在观望,看他究竟能不能做到。政令好不好,有没有照顾到了各方面的利益,关键还是看具体执行,最要紧是办事的人。完颜康与各地士绅保持着还算不错的关系,这些人读诗书,维护家族利益是必然的,正因为读过几天书,会有一些底线,执行起来比起昔年不辨良莠的猛安人,平均水平更能令百姓接受一些。到得此时,完颜康须得承认,这个环境下的宗族、士绅,是不能一棍子打死的。
猛安人里,完颜康令徒单衡加以甄别,称职者继续留用,不称职者或黜或降,力求公平。
彼时蒙古使节已经离开,于途看到张贴的告示,唤来通译问了,看到整编部队一项,眼角一跳,快马加鞭赶了回去。完颜康倒是大方,一点也不掩饰自己的想法。十分不幸的是,他的这些准备,没有在南方派上用场,却要先在西方得到应验。
西夏使团还不及离开,便收到了兴庆府的紧急消息——蒙古吞完吐蕃之后,顺手斜削了西夏一片地方,像支楔子打进了腹地,几乎要在南面与完颜康的领地接壤。这对蒙古来说,就是顺手,西夏西部的部族与部分城池并不能抵抗这样的侵袭。由此引发了西夏国内积蓄的不满,正如先前完颜康潜进寺内捞出李德任一样,太上皇潜修之地的僧人们,放出了西夏上皇。
如果觉得一蓑烟雨任平生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我想吃肉小说全集:一蓑烟雨任平生, (HP同人)雷古勒斯, (还珠同人)还珠之皇后难为, 伴君, 我把外挂修好了, 于归, 宝玉奋斗记, 女户, 穿越生存记录贴, 醉卧美人膝, 奸臣之女/大家认为爹太抢戏, 非主流清穿, 诗酒趁年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