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满座衣冠胜雪作品千山看斜阳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刁斗上站有一人,手挥五色小旗,推动阵法转动,围攻来犯之敌。若是仓促布阵,这个位置上也会有一人屹立不动,以维系阵法的严密。在他的四周,有护阵的士兵拼死保卫。

游虎见宁觉非直扑阵眼,更是大惊失色,猛踢马腹,赶来阻截。

宁觉非探身挥刀,鹰刀上下翻飞,顷刻间将周围十余名兵士的长枪全部削断,趁他们一呆之间,猛地向刁斗下的木柱砍去。

无数双眼睛看着那柄绝世的宝刀凌空挥过,却如清风掠过原野般无声无息,那粗大的圆柱仍然好端端的立在那里。

正讶异间,宁觉非忽地将腿脱出马蹬,猛地踹向那根木柱。

只听“咔咔咔”的一声大响,刁斗慢慢地向一旁倾斜,在南楚士兵的惊呼声中,轰然倒地。刁斗上站着的人自高空摔下,顿时七窍流,阵眼一盲,阵法顿时阻滞,随即大乱。

宁觉非催马便走,刀光闪动,杀出阵去。鹰军似是心领神会,也从各自的位置杀出,在阵外会合,齐集于宁觉非身后。

三万名鹰军聚在一起,清一色黑衣黑马,乌压压,暗沉沉,有股凌人的威势。

宁觉非立马坡上,身后大旗招展。他如玉的容颜上挂着胜利的微笑,朗声道:“游虎,我军已攻破燕北七郡,剑门关也指日可下,南楚大势已去,你不如弃械投降,我便饶你不死。”

此言一出,南楚数万兵士面面相觑,心中慌乱,一时鸦雀无声。

游虎大怒,喝道:“宁觉非,你这个无耻的贱人,休得信口胡说。你当完戏子当婊子,现在又爬进了北蓟君臣的被窝,做出这等卖国求荣的丑事,竟还有脸如此猖狂。我燕北七郡与剑门关固若金汤,雄关似铁,岂是尔等蛮夷之族与无耻之辈能够攻破的?”

一听他如此侮辱自己敬重仰慕的大将军,北蓟骑兵同时怒吼,纷纷举刀,便要冲上去。

一时杀气大盛,南楚士兵更是噤若寒蝉。

宁觉非却并不气恼,大笑道:“游虎,我宁觉非是什么样的人,世人自有公论。你徒逞这口舌之快,又有何用?若是燕北未破,我北蓟大军却是如何出现在你面前的?”

游虎顿时语塞,急切间想不出有利的语言驳斥,只得道:“你不过是小人伎俩,偷进边关而已。”

这种说法实在苍白无力,南楚兵丁对宁觉非的话已是信了八成,登时军心大颓,士气低落。

宁觉非见时机已到,举刀猛地一挥,命令道:“冲。”

鹰军众人早已不耐,心里对游虎恨极,听他军令一出,立刻如排山倒海一般,呐喊着冲上。这一次,他们却有些类似重甲骑兵的锐阵,横排数队,一起挥刀杀出,沉沉地压向南楚军阵。

宁觉非纵马在前,直扑游虎,脸上却挂着一缕意味深长的微笑。

游虎本打算与他决战,一见他唇边的笑意,心中忽地一凛,转念想到,万一剑门关如他所说,真的被破,那后果实在不堪设想。虽说南楚已与西武结盟,但蛮夷之族岂能尽信?那独孤及狠辣如狼,狡诈似狐,万不可轻信…这么想着,竟已是心慌意乱,再也无心恋战,然而大敌当前,他一时也不敢轻易退却。

游虎带来的军队长年与北蓟和西武作战,面对如此剽悍的敌人,尚且撑得住,纷纷张弓射箭,或举枪迎战。燧城的守军却从未真刀真枪地上过战场,这些日子来虽是参加了战斗,但都是由荆游两军挡敌锋锐,他们只是从旁相助,尚无大碍。这时忽然令他们正面迎敌,而且对战的又是让人闻风丧胆的烈火将军和鹰军,心里先自怯了。这时见黑压压的一群高头大马疾速冲来,马上人手舞大刀,高声叱喝,如魔鬼一般可怕,顿时没了斗志,发一声喊,扭头就跑。

前军一溃,后军更是压不住阵脚,也四散溃逃。几位将领约束不住,斩了几个逃兵也是无用,只得纷纷高叫:“游将军,怎么办?”

游虎见大势已去,电光石火间已有决定,遂扬刀大呼:“宁觉非,你要有种,便随我至剑门关外决一死战。”

宁觉非早已将这一切计算在内,闻言大笑,扮演了一个鲁莽的武夫,朗声道:“有何不可?定要让你败得心服口服。”

游虎一听,心下暗喜,口中冷哼一声:“现下胜负未分,你不要在此大言不惭。”说完,拨马便走。

宁觉非不容他有余暇思索,立刻衔尾急追。他带来的鹰军此时一分为二,一万人马跟着他追了下去,另一万人留下来打扫战场。

云扬早得了他的吩咐,立刻找到云汀,如此这般地把以后的行动计划告诉了他,要他依计行事。

游虎边向西北驰去边向身旁的副将、参将下令,派人去燧城附近的几处军营,疾速调兵前去阻截留在该地区的北蓟军队,又派人速去通知荆无双,再叫人飞骑赶赴临淄告急,请求增援。

宁觉非只是冷笑,却不阻止那些中途仓皇离开的将领和流星探马。他本就要他们如此,让南楚各方知道西北边关告急,令他们东西不能兼顾,以转移他们对燕屏关的注意,好掩护那边的行动。他此时只是跟定了游虎,让他得不到喘息之机。

游虎早已抛下了步军,只剩下数千骑兵跟在他后面。然而,除了游虎外,那些骑兵的马都比不上北蓟骑兵的骏马,渐渐地开始掉队。驰骋了两天两夜后,前面便只剩下了游虎一人。

宁觉非倒也很守古礼,在路上几次出言,要游虎停下休息,方便也好,吃喝也罢,他绝不乘机上前袭击。游虎恨他如猫戏老鼠,但事关国运,实在也不敢赌这口气,只得如他所言,每过三个时辰便停下歇歇,吃点东西,喝口水,然后再上马狂奔。

宁觉非率鹰军好整以暇地跟着游虎飞驰,一路上都没有遇到拦阻。实在是他们的速度太快,沿途的官府和驻军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他们这一行已是飞驰而过。

终于,宁觉非看了看路边的大致景物,判断出即将到达剑门关,随即两腿一夹马腹,催“烈火”加速。

游虎和鹰军众人骑的虽也是宝马良驹,但都比不上“烈火”。此时已经数日奔驰,他们的马都已力竭,而“烈火”却是游刃有余,这时一经宁觉非示意,立刻兴奋地放声长嘶,随即加快了步伐,如风般往前窜去。

游虎一惊,却不明白宁觉非到底想干什么,惟一的答案可能就是想袭击剑门关,但他不过只带了一万骑兵,而且经过长途奔驰,已成强弩之末,济得甚事?左思右想也想不明白,便不再去费神,又怕他使诈,也不打算停下来上当,只管往前尽力狂奔。

渐渐的,剑门关已经在望,城头上了望的守军士兵一见到他,顿时喜出望外,接着便看到他后面的追兵,不由得大惊失色,立刻吹响了警号。

这里的守军全是游虎训练出来的精兵,只在顷刻间,城头上和城门外便出现了大批兵勇,或张弓搭箭,或举起刀枪,已是严阵以待。

宁觉非再度催马,飞骑赶上。从蓟都那摧心裂肺的一夜开始,他心中已经郁闷了很久了,这时一股恶气顶在喉头,正好一股脑儿倾泄在游虎身上。

游虎和宁觉非越跑越快,与后面鹰军的距离越拉越大。这时,已有在燕屏关曾经见过宁觉非的人认出他来,不由得轻呼:“烈火将军。”

“他怎么会在这里?”

“难道燕北七郡被攻破了?”

众人一时心里嘀咕,不由得精神有些涣散。副将大喝一声:“注意掩护将军入城。”才让他们心中一凛,重新集中起了注意力。

堪堪将至弓箭的射程内时,宁觉非飞骑窜上,与游虎几乎是马身贴着马身,让城上士兵无法放箭。

游虎双手舞着大刀,回身拦腰疾斩。

宁觉非与游玄之大战过一场,他们游氏父子的刀法一脉相承,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这时已是成竹在胸,鹰刀疾出,直撞向他的刀锋。只听“呛”的一声大响,游虎的身子晃了一晃,这才挺住。

只这片刻之间,他们的马又向前驰出了半里地,已靠近城门。

游虎不断挥刀疾劈,因宁觉非在他侧后,他招招都是回风刀、反手刀,力道却是落了下风。

宁觉非身子灵活地左闪,右避,脸上却带着微笑,出手一招“龙飞九天”,刀势斜斜而上,劈腿、斩腰、溜肩、封喉,一气呵成。

游虎回刀封架,挡开了腿上一刀,再架开腰上一招,肩上已被划开一个大口,接着刀光闪动,咽喉已感到刀风的刺骨。百忙中,他不及细想,本能地握住刀杆,向外力磕。

只听 “嚓”的一声轻响,精钢所铸的刀杆已被斩成了两截,大刀变成了短刀。

宁觉非刀意未断,仍然绵绵而上,一柄刀与他的刀纠缠不休,却又全不使尽,令他尚能支撑。

缠斗之间,二人的马已奔到城门处,游虎心智尚存,脚下发力,催马急进,将宁觉非一人带入城中围攻,以便属下速闭城门。

宁觉非知道他的用意,刀光霍霍,抢先劈向他的前方,若他不停下,必是连马带人一起撞上刀锋。

游虎想也不想,本能地带马回转,又与他缠斗在一起。

一时间,城门处的步兵跑步围了上来,却看着激战的二人发呆,只见骏马盘旋相斗,不断撕咬踢打相撞,马上人更是恶战,出招如电,刀影翻飞,让人眼花缭乱,一时无人能够插进去相助。

就这一耽搁,落在后面的鹰军已是飞马赶到。

游虎这才如梦初醒,大声命令道:“放箭,阻截敌人,关闭城门。”

他的副将、参将也是城上城下一迭声地下令:“放箭,放箭。”

游虎这一喊叫,心神略分,手中稍慢。

宁觉非立即使一招“石破天惊”,举刀向下狠劈,力能开山。

他出招太急,游虎已无余裕变招周旋,只能抬手向上力挺。

只听震耳欲聋的一场大响,游虎手中的宝刀竟然从中断折,宁觉非的鹰刀却是完好无损。

游虎一呆之间,宁觉非飞身从马上扑了过去,抱着他一起落到了地上。

南楚众人尽皆大声惊呼,一时却不知该如何相帮。

游虎的背重重地撞在地上,再加上宁觉非的力道,使他顿觉五脏六腑全都移了位,痛得哼了一声,眼前阵阵发黑,再也动弹不得。

宁觉非刚一落地,便跳起身来,左手抓着游虎,将他狠狠顶在墙上,右手挥刀疾出,直向他的头颈斩去。

南楚军又是一阵惊叫,接着便有数支长枪向宁觉非的后背刺来。

宁觉非回手一挥,轻轻巧巧地便将枪头一起斩落。他一身黑衣,面白如玉,一双幽深的黑眸中全是志在必得的气势,手中刀更是满带着令人颤栗的死亡气息。

他斩断枪尖后,并未顺势伤人,只回手一拖,横刀架在游虎颈上,随即猛然回头,吐气开声,怒喝道:“开城。”

第70章

十余名南楚士兵正在试图关上城门,杠上铜闩,听他一喝,不由得一个激灵,门杠竟然吓得从几个人的手中滑落。

游虎神智清醒,一时却说不出话来,急得气血上冲,脸涨得通红。

就在这时,只听数声大响,那两扇已经掩上的城门被大力撞开,鹰军策马猛冲而入,随即与城门处的南楚兵绞杀起来。

宁觉非吹了声口哨,叫来“烈火”,随即将游虎一把提上马去,一手握着缰绳并箍住了他的身子,另一手紧握寒光闪烁的鹰刀,便冲进城去。

那万名鹰军更不犹豫,跟着他疾冲向前,朝关门驰去。有人摸出了号角,吹了起来。

低沉而悠远的声音迅速传了开去。不久,关外便有号角响应,随即马蹄声疾,飞速驰来,从燕屏关悄然借道西武境内,在城外隐藏至今的十五万北蓟轻骑兵对剑门关展开了进攻。

关上有官兵惊呼:“大队敌军来犯。”接着警钟长鸣。

游虎猛地吐出一口鲜血,这才缓过那口起来。他双肘用力后撞,企图挣脱开宁觉非的束缚。宁觉非猛地向后一撤身,刀柄便重重地击上了他的头部,再次将他打晕。

在城内军民的错愕之间,他们已如风一般刮过街道,直冲向紧紧关闭的城门。

城上的南楚官兵一致看向关外的来犯之敌,一时没有注意他们。城门外大军的喊杀声、马蹄声掩盖了宁觉非他们的蹄声,使他们没有受到拦阻,顺利接近了关门。

宁觉非扬刀疾劈,干净利落地将门上的铜闩一刀两断。

数十名鹰军立即跳下马背,冲上去打开了沉重的关门。

十五万北蓟将士一眼看到出现在城门处的宁觉非,不由得高声欢呼起来:“烈火将军,烈火将军。”

率军的统帅立即下令重逢,北蓟轻骑潮水一般涌来,迅速冲进城中。

城上的南楚兵大惊,有的左顾右盼,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有的只管闷头放箭杀敌,心里已不存他念。

这时,游虎的副将大声道:“游将军已被敌人擒住,现在又我接替指挥。”随即迅速分派人手前去迎敌。

宁觉非当日在燕屏关见过这个副将,记得他姓孙,这时仰头看向城上,朗声道:“孙将军,识时务者为俊杰,我北蓟十六万大军已经入关,你这里病弱将寡,已是无能为力。为今之计,个人荣辱事小,全城生命事大。你若下令投降,我保证,满城百姓一个不伤,所有将士一个不杀,不烧不抢,不奸不掠,若有犯者,格杀勿论。孙将军,你今日若下令抵抗,固然万古流芳,然而剑门关必将血流成河,尸横遍野,你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对不起黎民百姓,希望将军三思。”

他这一席话清晰明朗,铿锵有力,震撼人心。城上城下的士兵有些自燕北而来,亲见他出关救过将军和王爷,有的是本地驻军,亲眼看到过他杀退独孤及,对他实在是恨不起来。这时听他说完,人人都看向那位副将。

这位年轻的将军看着宁觉非,见他目光炯炯,坦荡磊落,满身威势,一脸肃然,再看看关内关外的北蓟精兵,便知大势已去,即使现有驻军全力抵抗,也不过是多杀几个敌人,于大局实是无半点用处,但却陷满城军民与死亡的威胁之中。他在自己的名誉和数十万生命之间徘徊,一时汗如雨下。

这时,游虎从昏迷中醒来。迷迷糊糊之间,他已听到了宁觉非在耳边大声说出的话,心中清楚明白,直到已是事不可为。这时,他努力地睁开眼,抬起头来,看向自己的副将,一字一字地道:“我命令,投降。”

城上城下顿时鸦雀无声,片刻之后,那位副将默默地上前两步,将手中的长剑扔下了城。

立刻,所有的南楚官兵都放下了手中的武器。

游虎低低地道:“宁觉非,你终于是报了仇了。不过,你要记住,大丈夫一诺千金,你刚才说过的话,一定得一一做到,否则,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宁觉非在他耳边笑道:“游将军,我今日所为,并不是个人恩怨。当日我在战阵上本可诛杀你父,却网开一面,放他回来,算是宽宏大量了吧?今天我也不会杀你,因为你已下令投降,我必会善待于你,还因为你是我大哥的妹夫,我不希望看到你夫人为你伤心。既然我连你们都不杀,其它人就更不会去伤害了。这回,你放心了吧?”

游虎默然。他实不信宁觉非会如此宽厚待人,对自己父亲过去做下的事既往不咎,但这种事情又实在说不出口,只得保持沉默。

宁觉非大声下令:“立即接受南楚降卒。马上按计划在城上和城中各处布防。民间事务小队,注意做好安抚工作,切不可扰民。巡察队给我听好了,如果有我北蓟士兵违反我定下的铁律,不论是谁,力杀不赦。”

他有条不紊地在马上一一指示着,不断有人大声应道“是”,随即领命而去。

听到最后一条,在场的所有南楚官兵都长长地松了口气。

宁觉非将头上肩上都在流血的游虎交给了处理俘虏事宜的队长,随即开始布置在城上布防和进军事宜。

这时,向东疾行的荆无双已经发现中计,燕屏关并未失守,临淄安然无恙。他略一思索,陡然明白了宁觉非的诡计,立即回师西进,向阻止宁觉非救援燧城残军。

然而,从北方开始的南迁浪潮已经迅速蔓延,百姓的恐慌情绪如星火燎原,已难以扑灭。有关宁觉非和鹰军的神勇无敌以及仁义之风已四处传扬,是南楚军心动摇,民心大乱。

消息传到临淄,章纪立刻发难,指责游玄之不遵圣旨,不顾国家安危,不理数十万南楚降卒生死,好大喜功,全无君父家国之念,竟已将国家推倒了灭亡的边缘,其罪当诛。他上书皇上,要求将游玄之革职拿问,以安军心,以平民愤,并给北蓟一个交代,从而平息他们的愤怒。

北蓟大军入关,被捕的百姓纷纷南逃的消息已震动朝廷,出了附和章纪的话外,已有人提出迁都的建议。

此议一出,立刻遭到以孙明昶为首的“有识之士”的激烈驳斥,称这是亡国之举,敌势未明,朝廷便率先南逃,如何激励全国军民团结起来,抵抗外侮?为今之计,应是号召大家一起来保家卫国。

淳于乾坐于金殿之上,听着众臣互相辩驳不休,争执吵闹之声不绝于耳,思绪却似已飞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张俊美绝伦的容颜,尤其是那双喷吐着冰冷火焰的眼睛,似乎正在灼灼地盯视着他。他似乎再次感觉到了那风雪夜的寒冷,感觉到了黑暗中熊熊燃烧的愤怒,感觉到了那尖锐的疼痛直插身体的最深处,也感觉到了剧痛之中夹杂的一丝奇异快感,所有的所有,现在都在摧毁着他的五脏六腑,令他感到窒息。

他闭上双眼,忽然觉得有些疲倦了。

曾经一度,他雄心万丈,为此筹算谋划,小心谨慎,希望能够取太子而代之,一旦身登大宝,定要中兴南楚,做一代名君,名垂青史。可是,这一切都来不及了,老天不长眼,不肯给他时间。思前想后,他唯一做错的一件事,大概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如果当日他放过殷小楼,宁觉非就不会来。如果他放过了宁觉非,不送他去翠云楼,而自己收了他,这时也许会是他最得力的臂助,南楚不但会中兴,还大有可能吞并北蓟、西武,一统天下。想着,他不由得苦笑,睁开眼来,看向殿门外的一角青天,心中问道:苍天,你让他借由我的手转世而来,竟是要他来灭我江山的吗?是要让我做亡国之君吗?

这时,殿堂之上似乎安静了,大臣们纷纷叫道:“陛下,陛下。”

淳于乾这才回过神来,缓缓地道:“各位爱卿,事到如今,以不必再论谁是谁非。迁都之议暂不可行,国家仍在,朕还在,虽大敌当前,也不是全然无计可施。众位爱卿尽公忠体国,互谅互让,精诚团结,方能渡过难关。”

他这一番话立刻稳定了群臣之心,殿上众人全都躬身应道:“谨遵皇上教诲。”

淳于乾从容地布置道:“章爱卿,尼苏派人至南方,缉拿江月班。”

章纪微微一怔,随即低头道:“遵旨。”

淳于乾自然知道抓来实际上于宁觉非毫无关系的江月班是徒劳之举,不过是借此调开章纪,免得他在朝中碍手碍脚,听他没提什么反对意见,便看向游玄之:“兵部,即刻调天下兵马从速北上,抗击强敌。”

游玄之立即道:“遵旨。”

淳于乾想了一会儿,对游玄之道:“游爱卿,你立刻传令剑门关,西武若出兵相助,定国将军便开关放行,让西武军入关。”

游玄之还没说话,孙明昶已出班发言:“陛下请三思。西武对我南楚一直虎视眈眈,居心叵测,若是开关放之进来,岂不是前门驱虎,后门进狼?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若是引西武的虎狼之师进关,微臣实在万分担忧。”

淳于乾温言道:“孙爱卿所虑极是,但事急从权,目前是北蓟铁骑已入国门,必须立即将之击退,否则便会引致国家危亡,至于胜利之后如何将西武军送走,这倒不是难事。”说完,他微微一笑。

孙明昶便低头道:“陛下高瞻远瞩,实非微臣所及。”随即退下。

议到此,以无必要再争,众人再无话说,淳于乾便起身退朝。

游玄之这才转身,狠狠地瞪了章纪一眼。

章纪冷笑一声,扭头离去。

荆无双赶到燧城时,这里已是一片空荡荡,只剩下一大滩一大滩的血迹,看上去怵目惊心。他空等了几天,朝中却是吵成一团,一直没有旨意或者兵部的谕令到来,令他心下实是忐忑不安,于是便决定先赶回燕屏关,尽自己的守卫之责。

当他正在路上奔行的时候,张于田派去西武的使者还未出发,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却传了开来,剑门关已经失陷,西北诸道关隘也尽落敌手,北蓟大军开城而出,正向南猛攻。

接着,又传来一个令人震撼的消息,燧城的两万鹰军紧贴奥特山余脉,绕道急行,直扑燕北七郡最西边的燕行关,与澹台牧内外夹击,终将这个城池攻破。北蓟大军随即从城上城下、关里关外分三路奔袭,竟是势如破竹,七日之间连破六郡。陆俨和诸将领尽皆战死,南楚军死伤惨重,余者已知北蓟不杀俘虏,遂全部投降。燕北七郡尽落敌手。

这时,西路的“宁家军”气势如虹,接连攻城拔寨,但却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

南楚朝廷去年先赠给西武大批钱粮,又向北蓟缴纳贡银,继而再征军粮军饷,又扩充军队,再征发民夫,各地官府趁机大肆贪污,派捐加赋,横征暴敛,无所不用其极,各地百姓早已是家徒四壁,恶孚遍野,民不聊生。

宁觉非每到一地,便打开官仓,赈银放粮,还派军医为当地百姓看病,免费施药,一时间,感激涕零的百姓纷纷称颂他为“万家生佛”,已有不少人在家里给他立了长生牌位,日日上香,顶礼膜拜。宁觉非对此啼笑皆非,却又无可奈何。

为了争取各地土绅土豪的支持,他从不触动这些人的利益,更是约束士兵不得入户抢掠,登时赢得了这一阶层的好感。

对于他们而言,只要自己不破家失财,仍然可以做上等人,依旧能继续过去的美好生活,谁来当政都无所谓。在他们眼中,那个俊美英武的少年将军实在离“恶魔”的形象相距太远。他待人谦和,谈吐斯文,行动果断,分寸得当,却极守礼自持。每到一地,他都独自住在城外的军帐中,从不进入民宅,也从来不肯接受当地富商献来的金银财宝和美女俊男。其所作所为,比南楚地官员更合乎圣贤之说,于是对他纷纷表示支持。

很快,“仁义之师”的美名便迅速传扬开来,百姓对他们的恐慌已经变成了盼望。自此鹰旗到处,各地望风而降,宁觉非兵不血刃,轻取南楚半壁江山。

第71章

荆无双听着诸般噩耗纷至沓来,愤恨之余,忽感怅然若失。回首中原,故国家园已是风雨飘摇,不由得痛心疾首,在听闻宁觉非所率军队的仁义行为后,却又颇为心折。若真能做到“以民为本”,这样的朝廷是值得效命的吧?

如今细细想来,他对北蓟恨意犹在,但对宁觉非却实在恨不起来。

临淄朝中纷争不休,他已不耐再等,决定北上迎敌,与澹台牧痛痛快快地打一场,能报仇固然好,即使杀不了他,也算死得其所,不负荆家世代忠义之名。

一路上,他收拾着溃逃的残兵,再加上自己原就带着的十万人,总共有了将近十四万人。每日所需军粮,他尽量就地筹集,却是殊为不易,因而前进速度十分缓慢。夜晚露宿原野,荆无双坐在草地上,仰望星空,每每兴起英雄末路的悲凉。

正当他即将接敌的时候,南楚兵部派出的信使终于找到了他,命令他立刻赶至燕北以南三百里处的鲁阳城,等着与游玄之亲率的十万大军会合,与澹台牧决战。

接到此令,他当即振奋起来,李克率领部队折而往南,急奔鲁阳。

澹台牧拿下燕北七郡后,南楚藩篱尽失,但他却并未急于南下,反而一直吞兵燕北,似乎是在休整,又似是在等待着什么。

与此同时,在西线作战的宁觉非却正以每天百里的速度向前急速推进,直道横亘中土的大河泯江边,这才停顿下来,并派人去燕北,与东路军联络。

南楚朝中对他这一路军队比对澹台牧亲率的大军还要忌惮,一时无人胆敢请缨统兵。淳于乾一怒之下,竟要御驾亲征。这时,他最信任的禁军统领孙庭挺身而出,愿率军出征迎敌。

淳于乾立时大喜。

这孙庭出身豪门,家财万贯,却年轻有为,不但武功上佳,还是科举出身,进士及第后,颇有一番作为,因出手大方,为人谦和,在朝中人缘也好,于是升迁极速,不到五年便从地方官升到朝廷中枢,曾在各部当差,屡获好评,后到临淄卫戍营做副统领,表现上佳,连破几桩大案,朝野为之震动,遂引起了淳于乾的主意,着意招揽。孙庭略加考虑,便投入了他这一系,为他明里暗里作了很多重要的事情,接连除掉了几个劲敌,甚得他的信任,不但让他参与自己所有的机密大事,还把维护京畿治安的三十万进军交于他统领。

此刻,看着这个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的青年军官,他感慨万千:“孙爱卿不愧为朕之肱股,国之栋梁,待卿凯旋而归,朕必至城外迎接。”

孙庭朗声道:“微臣既受国恩,自当倾力以报,请皇上宽心,微臣定将全力拚杀,誓将北寇诛灭。”

淳于乾听了,满意地点头。

其他朝臣也都松了口气,也纷纷出言颂扬。

淳于乾不耐烦再听这些陈词滥调,说道:“传旨,封孙庭为讨虏将军,率十五万步军,三万水军,即日启程,迎战西路敌军。”

孙庭当即跪下行礼:“遵旨,谢主隆恩。”

翌日,孙庭便率军出征。

此时,从各地赶来的兵马已被游玄之率领北上,其他正在途中的军队尚未到达,淳于乾等不及,让他从自己统领的禁军中带了十五万人立即出发,水军已在泯江码头上了战船,江溯江而上,与步军协同作战。

孙庭率军刚刚离开临淄,大檀琛便派人飞骑报讯,告知了宁觉非。

宁觉非这时已有南楚地图,并且早向当地人了解了周围的地形地貌。他不欲与敌水军遭遇,北方骑兵不懂水战,他必得扬长避短,于是拔营稍退,远离泯江,随即向东迎了上去。

三天后,两支大军便在岳西平原上相遇。

孙庭显然治军严谨,这十五万南楚步军已看到对方黑压压的骑兵,却并未胆怯,而是自动列成方阵,井然有序地站住了。

宁觉非勒住马,仔细地观察着。跟在他身后的只有十万人,其他的鹰军和雁骑都已分路包抄而去。

两支大军一东一西,沉默地对峙着。队伍中都是旌旗招展,军容严整。

孙庭骑着一匹雪青马,银盔银甲,手提重剑,显得英气勃勃。

宁觉非仍是一身黑衣,骑在火红的战马上,鹰刀并未出鞘,似是从容不迫。

两个人的脸上都挂着胸有成竹的微笑,却并未下令进攻。

孙庭对他一攻守,朗声道:“宁将军,久仰了。”

宁觉非也抱拳还礼,笑着说:“孙将军,不敢当。”

孙庭豪爽地道:“宁将军,你我两军劳师动众,远道而来,尽皆人困马乏,此时对阵,无论谁赢,都算不得英雄。今日不如休战。让众将士好好歇息。明日午时,你我两军对垒,大战一场,岂不快哉?”

宁觉非哈哈大笑:“正是,便依将军所言。”

两人便各自下令扎营休息。

两边的军队都是轻装,没带任何辎重,此时已是夏季,本也不需营帐遮风避寒。士兵们一听命令,神情都变得轻松起来,行动却是井井有条,岗哨先撤了出去,随后有的埋锅造饭,有的整理兵器用具,大部分则都席地而坐,养精蓄锐。

相形之下,南楚兵勇仍然显得紧张,北蓟这边的战士们则要放松得多。他们大部分都在察看照顾自己的马匹,并且不断响起爽朗的笑声。过了一会儿,有人哼起歌来,渐渐的,假如的人越来越多,歌声越来越雄浑高昂。

那是草原上的牧歌,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会唱。宁觉非放“烈火”去吃草,自己则站在小丘上,含笑倾听着。

“一辈子放牧 摸黑又起早

马背上失去了青春却不知道

放过羊群 放过马群

放过了雨雪 也放过了风暴

最爱喝的是烈火性的酒

最爱唱的是草原的曲调

只要喝了酒 只要唱起歌

大树也压不垮 大风也吹不倒

一辈子放牧 摸黑又起早

马背上颠簸的岁月累弯了腰

放牧着昨天 放牧着明天

追逐过彩云 迷恋过花草

从不辗转昨日的围栏

总在把新的牧场寻找

大河也拦不住 沙漠也挡不住

马蹄声啊踏响了心中的春潮”

悠扬沉郁的歌声响彻整个平原,令东面的南楚大军也都忍不住望了过来。

此刻已是黄昏,巨大的金红色的夕阳堪堪沉落到地平线上,霞晖万道,染红了西面的半个天空,景色无比瑰丽壮观。

虽是平原,也有起伏,宁觉非独自挺立在小坡顶上,却正好与斜阳重叠,仿佛整个人不在人间,而在太阳里面,那挺拔的身姿被血红色的霞辉勾勒出耀眼的金边,似乎正在散发着不可战胜的神力。

南楚众兵将看得呆了,心下尽皆升起了奇异的畏惧感,有人低低地咕哝道:“战神…战神…莫非他真是战神临凡?”

“太阳神…”

孙庭站在南楚大军之前,也看着安静地立于如血残阳之中的宁觉非,脸上满是欣赏赞叹。

他身边的副将忽然低声道:“这样的人,永远不会败。”

另一边的参将如受蛊惑,脱口而出:“即使输给他,也算不得丢人。”

  如果觉得千山看斜阳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满座衣冠胜雪小说全集千山看斜阳千帆尽处逆风恋上你的床金色功勋金马玉堂几度秋凉/大内总管虎狼传说凤舞兰陵风起的日子飞翔的痕迹渡尽劫波刀锋3寂静的冬季刀锋2涛生云起刀锋1失落的黎明春风沉醉的晚上传说的年代苍茫时刻背负阳光+星光下+阳光地带公子扶苏,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