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满座衣冠胜雪作品千山看斜阳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他直奔兵部大堂,将西境的地图拿出来,铺在案上详细研究。
这里是绝密的地方,未经许可不得擅入,外面日日夜夜有卫兵站岗,晚上还有几个小队不停巡逻。他们只看见屋里的烛火亮了大半夜,都知道是元帅在里面研究军务,心里既敬且佩,走路的时候都尽量放轻脚步,换岗时也都不说话,偶尔进去添茶换蜡烛的小兵也是蹑手蹑脚,都深怕打扰了元帅。
宁觉非拿来大堂上的那些物件,在地图上不断摆放出各种形势,又跟着心里的想法不断变换。他想得入神,饿了便喝碗茶,顶一下就过去了,困了就抹把脸,又伏案接着思索。
时间迅速流逝,不知不觉间,四更鼓响,夜已深沉。
兵部衙门前过来了几匹马,得得的马蹄声在静夜里特别清晰。
兵部的大门早已关上,屋檐下点燃的两个大灯笼却依然亮着,将门前照得清清楚楚。
几个人下了马,有人上去敲门。
片刻之后,卫兵取下门杠,拉开一扇门,探头出去问道:“什么人?”
站在最前面的正是兵部尚书大檀明。
那卫兵赶紧拉开大门,向他行礼:“参见大檀大人。”
“起来吧。”大檀明问他。“元帅在这里吗?”
“在。”另外一个卫兵也向大檀明行礼。“元帅一直在屋里,我们不敢打搅。”
“好,我们去找他,你们把大门关上。”说着,大檀明便和身后的人走了进去,直奔大堂。
那两个卫兵立刻关紧大门,插上门杠,然后肃立在门后。
大檀明推开大堂的门,便看见宁觉非伏在案上,一只手按着腹部,一只手撑着桌上的地图。他不由一怔,连忙问道:“元帅,你怎么了?身体不适?”
在安静的房间里,她的声音显得很突兀,宁觉非有些意外地抬起头来:“这么晚了,你怎么回来?”
“是皇上想见你,在你府上等了很久,都不见你回来,也没人知道你哦哪儿了,我们才过来看看。”大檀明说着,让开了路,恭谨地站到一旁。
澹台牧微笑着走了进来。
在他身后,是澹台子庭和云深。
第121章
宁觉非看到皇帝忽然出现在面前,更是诧异,赶紧抬起身来,接着便皱了眉。他深吸一口气,笑着说:“陛下有事,遣人宣臣觐见便可,怎可深夜出宫,似乎也没多带些随从?”
澹台子庭在后面笑道:“觉非,我皇兄也有万夫不当之勇,等闲之辈是近不了他的身的,出来走走,权当散散心,也没什么不好。”
“是啊。”澹台牧走到他身边,愉快地说。“这里是我们的都城,难道我这个当皇帝的还不能随意走动?”
宁觉非看到皇帝耸了耸肩:“职责所在,我只是提醒一下,其实…也没什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上自然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不过,得注意安全。”
“好。”澹台牧答应着,眼光投向桌上。“觉非在做什么?”
宁觉非顿时来了精神:“关于南方战事,我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哦?”澹台牧很感兴趣。“说来听听。”
澹台子庭,云深和大檀明都围到桌前。
“根据李舒将军的描述,从西境之外的万里雪域进入我国境内,只有寥寥几个山口。他知道的不超过六个,如果加上他不知道的或者因气候原因而有时开放有时封闭的通道,我认为不会超过二十个。这些通路肯定不会是康庄大道,多半是羊肠小径,曲折蜿蜒,只能容一人一马通过,最多同时能容三骑并行,这就决定了队伍通行的速度不会很快,一次能过的人数也不会太多。”宁觉非随手指着地图上的各个重要位置,侃侃而谈。“我仔细研究了三州送来的急报和荆将军,李将军在进军途中发回的军报,发现敌人虽然骁勇,却没有章法,倒有点像两年前独孤及突袭剑门关,本是试探性质,结果一攻便破,势如破竹,他才孤军深入,见城破城,见村屠村,并无特别的目标。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他们的后续部队当是接到前面队伍的消息才匆忙杀进来的,后勤方面肯定没有,军需只能靠就地抢掠而取得。现在已经入冬,虽然内地仍然温暖,可雪域中却应该是冰天雪地了,能通行的山口大半被封或危险难行,敌人如果聪明,就应该退回去,或者占领几个城池固守,戴春暖花开之时再行进犯。”
北蓟有许多地方与雪域类似,他们也是马背民族,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澹台牧频频点头:“你说得很对,那么,有什么打算?”
“我想这样,让余下的两万鹰军立刻出发,兵分三路,一路从这里…一路这样…这样…另一路由这边…分别迂回过去,发动突然袭击,封锁这几个山口,切断敌人的归途。”宁觉非拿过放在图上的物件,配合着自己的说明,不停变换着阵势。“这样一来,敌人就只能龟缩在几处城镇中。如果他们聪明,应该立刻占据这三个城邑,形成三角防御,如果粮草不缺,可以守住相当长的时间。若是这样,那荆将军和李将军便可用三十万精兵将这一地区重重围困,并切断他们的粮草供应,逼他们不战而降。如果他们不聪明,那通常会就近占领城镇,固守待援。若是如此,就更好办了,围点打援是最好的战术…”
他说得兴起,渐渐神采飞扬。澹台兄弟和大檀明听得眉飞色舞。云深不时抬头看他,眼里闪烁着动人的光芒。
等到说完,宁觉非缓了口气,沉静地总结道:“无论是哪一种打法,都可以迅速取胜,避免持久战消耗国力,同时也都将破坏度降到了最小,这样一来,百姓的损失不会太大,以后重建家园也要容易得多。”
“好。”澹台牧击节称赞。“太好了。”
“是啊。”大檀明跃跃欲试。“这次由我率鹰军去吧。”
宁觉非笑着看了他一眼:“鹰军有云汀统领,我很放心,不过,这个战法,鹰军将承受巨大的压力,而他们是否能够顶住,是大军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所以,我打算亲自带队。”
“不行。”四个人同时脱口而出。
宁觉非温和地道:“我坚持。”
澹台子庭着急地问:“觉非,你为什么忽然想起要走?是不是因为昨天的事?”
大檀明也很急切:“是啊,觉非,你有什么委屈都说出来。陛下就在这里,什么事都可以商量的,何必要走?”
云深没说什么,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他心里很安定,反正早就说过了,宁觉非如果要走,他便会跟着走,所以并不慌乱。
澹台牧的脸上没了笑容,凝重地道:“觉非,我不会让你受委屈的。”
宁觉非摆了摆手:“那是两件事,你们别往一处想。这种战法,我最拿手,这里也只有我懂,所以我必须亲赴前敌指挥,方能确保万无一失。这根本与昨天的事没关系。我现在说的是国事,昨天发生的是家事,不可混为一谈。”
那四个人听到这儿,都沉默了。半晌,澹台牧才道:“好,觉非,此事我会认真考虑,今日直内必会给你答复。时辰不早了,大家都回去歇息吧。”
宁觉非答应一声,站直身子,忽然低低地哼了一声,抬手按住胃。
他身边的澹台牧立刻察觉有异,伸手扶住他,关切地问:“觉非,你怎么了?”
宁觉非只觉得眼前直冒金星,刚要说话,便软了下去。
澹台牧一把将他抱起,焦急地叫道:“觉非,觉非。”
宁觉非闭着眼,无力地说:“我没事…只是有点…胃疼…”
云深已经抢上来,抓起他的手把脉,随即问道:“你晚膳没用吧?”
宁觉非想了一下,答道:“恩…云扬派人来找我…我就忘了。”
云深立刻想起了临淄府衙前的事,心里疼惜不已,接着问他:“午膳也没用?”
宁觉非又想了一下,才道:“恩…救那日松去了…后来…就忘了…”
“你…”云深又气又急。“我回府去拿吃的。”
“去宫里吧。”澹台牧温言道。“你回府还要叫人现做,耽搁得太久了,宫里随时都有吃食预备着,也方便。子庭,你快马赶回宫中,吩咐御膳房备好吃食,再让御医到御书房去候着。”
澹台子庭答应一声,飞奔出去,跳上马便向皇宫急驰。
澹台牧抱着宁觉非走出大门,在大檀明和云深的帮助下骑上马。
宁觉非有些不好意思,低低地说:“皇上,我自己能行。”
“好了,别再说话了,好好歇着。”澹台牧沉声道,一带马缰,便往宫中走去。
宁觉非连着累了半个月,一天也没休息,从昨天上午到现在,意外接二连三地发生,让他耗尽了体力精力,胃疾又再次发作,痛得他直冒冷汗,再也没了力气,只得倚着澹台牧健壮的身体,用力按住胃部,忍耐着一阵一阵的剧痛。
澹台牧驰进宫门,直奔不远处的御书房,将宁觉非抱进里间,放到榻上,抓过一张毛毯替他盖上。
云深紧紧跟着后面。他心急如焚,却一言不发,眼中闪动着奇异的光华。
大檀明跑去找澹台子庭,帮着张罗。
很快,热腾腾的膳食便送了过来,都是汤汤水水,滋补养胃。云深到桌边看了看,先端了一碗梗米粥过来,一勺一勺地喂给宁觉非吃。
不一会儿,御医匆匆忙忙地赶过来,替宁觉非仔细地把了脉,便向澹台牧禀报:“宁王爷劳累过度,忧虑伤神,饮食失宜,致使旧疾复发,心血亏损,肝郁犯胃,痛引两肋,攻窜不定…”然后报出拟用的药方,又说了需要注意的事宜和忌口的东西。
云深听着,缓缓点头,对御医官的诊断和药方基本认可。澹台牧也略懂一些,便道:“好,你去开方子吧。”
那御医官行礼退下,到外面去开方抓药了。
澹台牧温和地对云深道:“你先去歇歇,我跟觉非聊聊。”
云深略有些迟疑,想着澹台牧多半是要劝说宁觉非,便微一躬身,退了出去。
宁觉非已经让云深喂了一碗粥下去,感觉有了一点精神,煞白的脸色也好看了些。
澹台牧端来一碗参汤,慢慢地喂他喝下。
这么一折腾,已是五更天了,宁觉非很疲惫,闭着眼睛躺着,一动不动。
澹台牧看了看窗外。
已经是初冬,昼短夜长,天还没亮,灯笼将廊檐的影子映在窗纸上,微微摇晃。宫中禁止喧哗,到处都是一片寂静,让人感到安宁。
澹台牧轻声说:“你这样的身子,怎么出征?”
宁觉非微笑:“我年轻,将养两天就好了。人谁没有个三病两痛,大檀将军也曾受过重伤,身上留有旧疾,那也不能出征啊。陛下不也在沙场上受过伤吗?难道说就天天躺床上养着,什么也不做?”
“云深很担心你。”澹台牧声音柔和,很亲切,就像朋友之间在谈心,而不是皇帝与臣子商议国事。
“是啊,我总让他担心。”宁觉非轻轻地说。“他很年轻,却努力想把事情做到最好。其实,世事如棋,人力有限,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澹台牧点头:“云深喜欢事事做到完美,似他这般才能出众的年轻人很少见。”
“对。”宁觉非睁开眼睛,看着屋顶,忽然笑了。“云深有点像我前世的大哥。”
“是吗?”澹台牧颇感兴趣地道。“跟我说说。”
宁觉非的眼里出现深深的思念,缓缓地说:“他不是我的亲生大哥,是我师傅的好友。师傅介绍我认识了他,我就一直叫他大哥,在心里也当他是我的哥哥。他很低调,平时也很沉默,从来不说他在做什么,也从不刻意去强调什么,可只要他做出来的事,就一定是完美的。他似乎什么都懂,仿佛天生就带着那些才能,不用去努力学习就会明白。我如果遇到什么决断不了的事,往往就会想,如果是他,会怎么办,然后就会想出好主意来。”
澹台牧很神往:“那样的人,不就是神仙了吗?”
“是啊,我大哥确实不像凡人。”宁觉非微笑。
澹台牧忽然问:“如果是他遇到昨天那样的事,会怎么做?”
“他?”宁觉非想了想,淡淡地道。“他会一个字不说,将行凶的人送交有司,依律法办。如果有人徇私舞弊,将人放了,他也不会多说什么,只会自己动手,让罪犯无声无息地消失。即使那人逃到天涯海角,也逃不出他的手心。”
澹台牧笑了,伸手抚了抚他的额头,温和地问:“在你们那边,像鲜于琅这样的罪行会怎么判?”
宁觉非想也不想,张口便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即使他的父亲掌握着全国财政?”澹台牧认真地看着他。“前方战事,需要他父亲的调度,才能确保粮草供给。”
“一样。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宁觉非斩钉截铁。“他父亲为国效力,食君之禄,担君之忧,那是份所当为,他儿子犯了国法,明正典刑,那是罪有应得。这当中没有联系。况且,并不是只有他父亲才能办事,换一个能干的人,照样能做。”
澹台牧微笑点头,问道:“譬如?”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朝臣中的文官我只认识云深,其他人都不大了解,不过点头之交。”宁觉非微微一笑。“或许,如果原北蓟的大臣不能胜任的话,也可以考虑南楚旧臣。像那种真心认同我们,家在南方的大臣,应该会尽心竭力地办事吧?当然,这肯定有风险,我也只是建议。”
“恩,这也是个办法,我会考虑的。”澹台牧看着他,亲切地笑道。“听说你与孤独及结义为兄弟了?他把最喜欢的九骏玲珑给了你?”
“哦,是啊。”宁觉非随口说道。“我去西武玩的话,就拿这个找他。”
澹台牧从怀里摸出一块如蓝天般纯粹的碧青色玉壁,递到他面前:“在朕心里,你一直就是朕的亲兄弟。这块九龙壁是朕最喜爱的,送给你。”
宁觉非有些诧异:“这个…我…”他有心要拒绝,可澹台牧先提了独孤及,他就不便推辞了,一时间左右为难。
澹台牧笑道:“怎么?不愿认我这个哥哥?”
宁觉非对他是相当赞赏和钦佩的,这时也就不再捐介,伸手接过,笑着说:“既然陛下如此说,那绝非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这就好。”澹台牧叹了口气。“说起来,朕的亲兄弟也就只剩下子庭一个人了,其他兄弟都战死沙场。为了这锦绣江山,我们前赴后继,死在战场上的皇族不下百人。如今,江山定而亲不在,有时午夜梦回,也觉悲怆难忍。”
宁觉非握住他的手,安慰道:“他们在天有灵,定能看到陛下已经实现他们的梦想,必会感到欣慰。”
澹台牧长出一口气,愉快地笑了起来:“朕觉得好多了。这几日气闷得很,现在好了。”
宁觉非对他笑一笑,便不再多说什么。
澹台牧见他眉宇间尽是倦意,便道:“你睡一下吧,今日早朝就不用去了。”
宁觉非笑着点头:“遵旨。”
在他心里,早朝这种形式是很荒谬的,太浪费时间。把各部大臣集中起来,一件事一件事地拿出来讨论,根本没有必要。各部有各部的事,而且很多事都属于国家机密,不应该让整个朝廷的人都知道。需要商议哪方面的事,找那个部的大臣来开会就行了,国师和宰相自是应当全程参与,其他部的大臣就不必出席了,各自在自己衙门里办事,速度要快得多。
他上朝一般就是干站着,基本不发表意见,偶尔听听他们唇枪舌剑地吵架,或引经据典地辩论,当是放松头脑,散朝后才集中精力,回兵部办事。
现在,既然皇帝亲口叫他不要去上朝了,他自然一口答应。
吃了些东西下去后,他的精神好多了,胃却依然在痛。他觉得很疲惫,再也支持不住,便闭上了眼睛。
澹台牧替他盖好毛毯,起身走出去,吩咐外面的太监:“小心侍侯,让鹰王好好歇息,都别吵他。”
几个太监立刻巩身应道:“是。”
澹台牧便带着云深离开了御书房。
上朝的时辰差不多到了,两人都要回去更衣,便同走了一段路。
云深轻声道:“今日在朝上肯定有人提起昨天的事,鲜于侯爷那方的人必会出言求情。”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澹台牧平静地说。“依律处刑,斩立决。至于后续的事,要你多操心了。”
他干脆利落地说完,便向后宫走去。
云深停下脚步,看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眼中闪现出深深的欣慰和敬佩。
第122章
已近午时,淡金色的阳光光静静笼罩着皇城,琉璃瓦和金色的斗拱飞檐闪着晶莹的光芒,却更衬得宽敞的太极殿中幽暗阴凉。
澹台牧坐在高高的御座上,看着下面空荡荡的殿堂,有些疲倦地捏了捏眉心。
云深绕过吐着檀香气息的白烟的铜鹤,沿着旁边的丹陛走上去,关切地说:“陛下一夜未眠,还请先歇息一下。”
澹台牧对他淡淡一笑:“朕没事,每日听那些臣子辩来辩去,都习惯了。”
云深也笑了,轻声说:“今天他们闹来闹去,其实都是冲着昨天那事的。主张杀的除了武将外,大部分是鲜于骏的对头,主张赦的许多是南楚旧臣,还有鲜于骏一系的朋党。”
“是啊,鲜于骏与南楚的一干旧臣走的很近,把他们那一套学的很到家。”澹台牧微带嘲讽。“其实,朕早就看鲜于琅不顺眼了,时常敲打鲜于骏,让他约束儿子,不要惹出大事来,他嘴里答应得好,却根本没有管过。你去西武找觉非的这段时间,鲜于骏在临溜强抢良家少女和男孩不下十人,其中有两位女子被他逼奸后自尽,一个男孩遭他凌虐至死。苦主告到官那里,鲜于琅每家给了五千两银子,又仗着权势威逼苦主,去官府撤了状纸。那临溜府尹都羡趁机不再追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临溜城里的百姓有不少知道这事,民怨沸腾,却又不敢把鲜于侯爷和他的公子怎么样。但是,如果心里的怨气越积越深,一旦爆发出来,后果不堪设想。朕一直在思虑此事,那花花太岁就惹到觉非头上,正好一刀杀了,省得以后让朕心烦。”
云深略感意外,随即笑道:“原来是这样。只是,鲜于骏精于理财,一时间还真不好找能替代他的人。”
“他大概也是看到这一点,所以才会日益骄傲起来,连觉非都没放在眼里,竟然敢跟原来南楚的那帮糟烂官在一起谈论那些事,辱及朕的大元帅。”澹台牧沉下脸来。“这几个月看下来,我们有些大臣,不能好好办事,学那些污七八糟的事例倒是很快,朕一直想整顿。本来打算在迁都大典以后再来进行,结果又遇南方战事。想息事宁人,以后再说,鲜于琅却闹了这么一出,给我出个难题,却也帮我下了决心。朕将那鲜于琅杀了,看那些大臣的表现,便开始整顿吏治。”
云深思索片刻,便神情坚定地道:“既然皇上决心已下,臣定会全力以赴。”
澹台牧点了点头,看着殿门外的明媚阳光,忽然有些感慨,“内忧外患齐至,难道是上天对朕的考验?”
云深微笑:“‘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谓,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澹台牧愉悦地笑了,接着背下去:“‘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忘。’”
云深愉快地接到:“‘然后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让朕想起了小时候你在东宫伴读,我们一起背过这一篇的情景。”’笑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吾荤恒当警惕。”
“是啊。”云深轻轻说着,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重新谈起正题。“陛下刚才的旨意是让有司议刑,若以后众臣知陛下准了鲜于琅斩立决的刑罚,只怕会议论纷纷,认为陛下过于偏袒觉非,这是否有些不妥?或许,我们可以找出更稳妥的法子,既惩处了鲜于琅,又不会置觉非于危境之中。”
“这是朕的蓟国,朕的朝廷。朕要伸张正义,那是光明正大的事情,为何要躲闪?”’平静地说。“云深,处在你的位置上,从全局考虑,自然是对的,不过,有些事情,必须得果断处置。就如一个人中了箭,如果不仁痛把箭头从身体里挖出来,只是包一下,伤口会很快溃烂,结果会更坏。当然,从朕的本心来说,也是一定会袒护觉非的,因为觉非与他们不一样。朝中的每个大臣,包括地方上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吏,哪一个没有欲念?名、利、财、色、权、势,总有一样或几样是他们非常想要的,朕,还有你,以及你的姐姐和朕的兄弟,我们都有梦想,那也是欲念的一种。可觉非却什么欲念也没有,包括梦想。这世上如果只有一个人不想当皇帝,那一定是觉非,他连上早朝都觉得百无聊赖,更别说让他坐在朕的这个位子上,每天忍耐着性子听那些臣子斗嘴。因此,朕信任他,将全国兵马交到他手上,朕非常放心。”
云深从来没有想的这么深过,不由得如雷轰顶,愣在那里。’看着了,微笑着说:“觉非帮我们拿下南楚,只因为那是你的梦想,也是朕的梦想,而他也相信朕与你一定会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他出生入死,做那些事,从来都不是为他自己。”
“那他…真正想做的是什么?”云深迷茫地问。
“朕想,一定跟每一个游子的心情一样,回家。”澹台牧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可是,觉非不是普通的游子,他永远都会不了家了。”
云深忽然为宁觉非感到悲伤,甚至绝望。他看着澹台牧,喃喃地道:“那么…我该怎么办?”
澹台牧肯定地说:“如他所愿,让他率鹰军出征,为他准备一切他需要的东西,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可是,他的身子…”云深很忧虑。“那里是雪城,天寒地冻,对他非常不利,很易引发旧疾。”
澹台牧凝神想了一会儿,轻轻叹了口气:“依朕看来,他是宁愿去战场,也不想呆在朝堂上。”
“是啊。”云深叹息,随即躬身施礼。“陛下,臣想去看看觉非。”
澹台牧疲惫地点头:“好,如果他醒了,你们便过来,陪朕一起用午膳吧。”
“遵旨。”云深恭谨地退了下去,急步走出殿外,直奔御书房。
宁觉非醒过一次,守在外面的太监立刻端上煎好了一直温着的药。里面加了止痛安神的两味药材,宁觉非喝了药后,很快又睡着了。
云深走进御书房里,蹲到卧榻旁,凝神看着宁觉非。
他躺在墙边的暗影里,将有点硬的方枕推到一边,头下枕着一床折叠的彩色毛毡,鲜艳的色彩更衬出他苍白额脸色。他闭着眼,睡得很安静,看上去比平日要小得多,就像是一个未经人事的美貌少年,有些柔弱,有点忧郁,令人爱慕,让人怜惜。
云深情不自禁地探过身去,轻轻吻了他的唇。
宁觉非动了动,睁开了眼睛,片刻之后便即清醒,对他微微一笑。
云深低低地道:“觉非,你是不是很不快活?”
“怎么会?”宁觉非温柔地说。“烦恼总是会有的,面对现实去解决问题就行了。”
云深将他的手合进拿中,轻声道:“可你要走。”
宁觉非怔了一下,才明白他指的是什么,不由得笑道:“那是军事需要,你别多心。你应该知道我的性情,无论是怎样的艰难险阻,我都不会逃避。打完了仗,自然就班师回朝。你在这里,我还能走到哪里去?”
云深感到很欣慰:“你这样说,我就放心了。”
宁觉非笑着做起来,将他拉到怀里,低头吻住他的唇。
云深搂住他的脖子,与他缠绵地吻在一起。
昨日的一天一夜,发生了那么多事,此事两人才能相拥在一起,渐渐便有些把持不定,喘息声粗重起来。云深的一丝理智尚存,赶紧用力推开他,气喘吁吁地说:“这里是皇上的御书房。”
宁觉非这才强自冷静下来,对他说:“我好多了,我们回府吧。”
“皇上命我们留下陪他用午膳。”云深略带责备地道。“觉非,你怎么能如此不爱惜自己?谁能相信,我们堂堂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居然会饿昏在衙门?”
宁觉非笑着说:“我忘了,真不是故意的。”
云深看着他的笑脸,心里百转千徊的那些愤怒、阴郁、悲伤、忧虑全部烟消云散,呆了半晌,只能长长地叹了口气。
宁觉非掀开毛毯下了床,对他说:“走吧,我饿极了。”
云深不再多话,赶紧与他一起走了出去。
第123章
午膳设在养生堂,澹台牧平时的膳食便只有四菜一汤,这时多了两个人,便增加了一倍,上了八个菜,都很精致,十分美味。
宁觉非和云深进去后,澹台牧便挥手叫侍候的宫女和太监全都退下,只留下太监总管,不久,那总管也退了出来,顺手将门关上,守在外面。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云深忽然出现在门口,神情不安,叫太监总管进去。
随后便是一阵忙乱,太监总管进去不久,便匆匆跑出来,吩咐几个小太监:“快去备轿。”
宫中备着几乘小轿,平时如果早朝的时间太久,有些老臣会感到不支,行走不便,便会用这种小轿送他出宫,或直接把他送回府。
轿子很快抬了过来,其他太监宫女涌进房中,便看见宁觉非躺在墙边的湘妃榻上,澹台牧守在旁边。
听到太监总管禀报说轿子来了,澹台牧便将宁觉非抱起,大步走出殿门,小心翼翼地放进轿中,温和地道:“回府后多歇息,别太心急,休养好了再上朝吧。”
“谢陛下,臣遵旨。”宁觉非的声音很弱,上气不接下气。
云深一脸忧心忡忡,跟在轿子旁边出了宫门。
轿子未停,云深骑上马,牵过烈火,与他们一起到了元帅府门前。
几个守卫的士卒立刻迎上前来,云深跳下马,抢到轿前,伸手搀着宁觉非出来。
宁觉非脸色苍白,步履蹒跚,整个人都倚在云深身上,显然病的不轻。
马上有人飞奔进府去找江从鸾,有人上来,帮着搀扶宁觉非。
元帅府门前的所有人都看得很清楚,那位名闻天下的大元帅形容憔悴,走几步歇一歇,几乎无法支持的样子,幸而府中的总管江从鸾带人抬着软榻迅速赶来,他这才可以不再走动,软软地躺进软榻,被几个仆从抬了进去。
不久,府中的马车疾奔而去,到临淄城中最有名的药铺抓药。
府中的人也都十分忙碌,被云深支使得团团转,所有人都已知晓,他们的主人旧疾复发,来势凶猛,大家都得打起精神,随时准备应付意外发生。
很快,朝中许多大臣都知道宁觉非病了,纷纷赶来探病,却都被江从鸾婉言谢绝了,说国师大人吩咐了,王爷需要静养,暂时不能见客。那些人便只得留下话,表明自己来看望过了,这才离开。
云扬也赶了过来,然后是云汀、澹台子庭、大檀明,他们没被拒之门外,都被请进府中,带到了宁觉非的卧房。
宁觉非一向不喜欢侍候的下人呆在身边,他们都知道,因此不用吩咐,进来做完事便会退出去。云扬赶到的时候,屋里只有云深在。等到其他三员大将走进来,看见的便是宁觉非靠在床头,正与云扬说话。云深坐在他身边,端着一碗药。
云汀上前见礼,接着便焦急地问:“元帅病势如何?可有大碍?”
澹台子庭和大檀明也关切地探问着。
宁觉非笑着摆摆手,从云深手上接过药来喝下,然后便下了床。他轻声对几个人说:“你们都坐吧,正好在这里把事情都交代了。”
那三人便立刻意识到情况有异,分别找椅子坐下,专注地看着他。
宁觉非也坐了下来,低低地道:“皇上已经准我所请,由我率鹰军出征。此次行动非常秘密,朝中除了皇上和云深外,只有你们知道。接下来,我会继续生病,在府中闭门不出,你们明白了吧?”
“明白。”云汀顿时兴奋起来,“太好了,元帅,有你带领我们,一定能取胜。”
澹台子庭和大檀明都感到有些遗憾,他们也想去打仗,但是皇上既已下旨,他们自然也只能执行。
如果觉得千山看斜阳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满座衣冠胜雪小说全集:千山看斜阳, 千帆尽处, 逆风, 恋上你的床, 金色功勋, 金马玉堂, 几度秋凉/大内总管, 虎狼传说, 凤舞兰陵, 风起的日子, 飞翔的痕迹, 渡尽劫波, 刀锋3寂静的冬季, 刀锋2涛生云起, 刀锋1失落的黎明, 春风沉醉的晚上, 传说的年代, 苍茫时刻, 背负阳光+星光下+阳光地带, 公子扶苏,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