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农在线书库收录经典全本小说九重紫在线全文阅读,简单快速无弹窗免费小说阅读网站

九重紫在线阅读

最新章节:第97-99章 碰见 作者:吱吱  回本书首页  小说TXT下载
百度搜索“书农”或“书农在线书库”即可找到本站在线阅读全本小说。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书农在线书库,提供经典小说九重紫免费全文阅读。     第九十七章碰见

    窦昭私底下摇头:“以后还不知道要给她收拾多少烂摊子呢?”

    这样的话素心自然是不敢搭腔的。

    她服侍窦昭换了件衣裳,然后和窦明一起去了二太夫人那里。

    二太夫人看见窦明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来了”,

    或者是小时候被二太夫人管束过,窦明在二太夫人而且十分的乖巧,恭恭敬敬地喊着“伯祖母”,问二太夫人腰酸的毛病好没有好一点,她这次给二太夫人从京都带了一种膏药来,据说对腰酸特别的有效芸芸,硬是把冷着脸的二太夫人说得满脸是笑。

    窦昭在旁边看了撇嘴。

    窦明还是和上一世一样,只要她喜欢,能让小猫小狗都喜欢她第九十七章碰见,可要是脾气来了,就是天王老子也照样的闹腾。

    二太夫人就拉了窦明的手问她这几年都读了些什么书,针黹女红如何。

    “跟着大舅母读了《女诫》、《烈女传》、《孝经》。”窦明笑容甜美,“针黹还没有开始学,但我喜欢弹琵琶,大舅母就请了个人教我,这次也跟着我一起回了真定。”

    算她聪明,没有提外祖母。

    若是她敢提王许氏,二太夫人恐怕当场就要翻脸。

    说起来,二太夫人在窦家当老祖宗当的时候长了,忌妒之心日强,听不得旁的声音,容不得旁的人了。

    窦昭思忖着,就听见二太夫人对她道:“寿姑,你的针线好,明姐儿既然回来了,针线上的事,你得好好指点指点她才是。”接着又夸了那几本书选得不错,说了一大通妇德的重要性。让窦阴眼底的阴霾越来越深,直到脸上闪过一丝不耐时,纪咏来了。

    看见窦氏姐妹,纪咏有些意外。

    看见纪咏,窦氏姐妹也有些意外。

    只有二太夫人。喜形于色。朝着纪咏第九十七章碰见连连招手:“这个时候,你不和蕙哥儿、芷哥儿在屋里歇热。怎么跑到我这里来了?来,到我身边来坐。”不仅随手拿柄团扇亲自帮纪咏打扇,还催着丫鬟快端碗冰镇的绿豆汤进来。像是自己的孙子来了似的。不由让窦明恻目,强忍着才没有问这是谁。

    这家伙实际上也挺会讨老太太喜欢的。

    他从泰山回来,给二太夫人带了块石头,石头上的纹理乍眼一看像个寿星翁牵了头梅花鹿。二太夫人非常的喜欢,专程让人用紫檀木做了个架子。把石头供在了自己的小佛堂。

    窦昭望了一眼小佛堂的方向,二太夫人已指了窦明道:“见明,你还没有见过明姐儿吧?这是我们家老七的次女,一直跟着老七在京都,今天才回来。”又对窦明道,“这是你六伯母娘家的侄儿,你就随着寿姑喊纪表哥吧!”

    纪咏大方地给窦明行礼,儒雅谦逊,如翩翩佳公子。

    窦明曲膝行礼,显得有些惊讶。

    纪咏是来辞行的:“……家祖有个好友在保定府,这次出门,家祖曾嘱咐我去拜访。”

    二太夫人忙道:“怎么不过些日子再去?这几天正是最热的时候。”语气中满是关切。

    “我准备过了中秋节和蕙哥儿、芷哥儿一起去京都。”他笑道,“我有几年没见到伯父和父亲了,又正好可以随着蕙哥儿和芷哥儿一道去拜访拜访姑父。”

    窦昭从纪氏那里听说过,纪家目前入仕的有六个人。除了纪咏的伯父在工部任侍郎,父亲在通政司任右通政,还有几个堂伯和堂叔都外放各地,或是做知府,或是做按察使,或是做布政使,前程都不错。这本应该是窦家最大的助力,但因纪、窦两家政见不同,纪咏的伯父也有意宣麻拜相,两家反而走得不太亲。但能有这样并驾齐驱的姻亲,颇此间却也不由高看一眼,并不影响两家私下的交往。

    “去京都看看也好。”二太夫人笑呵呵地说着,吩咐贴身的嬷嬷去拿些藿香丸、仁丹之类的药丸给纪咏:“天气太热,带在路上用。”

    纪咏连声道谢。

    二太夫人还不放心,拉着他的手这啊那啊的嘱咐了半天。

    待到回去的时候,窦昭发现窦明悄悄地问二太夫人身边的丫鬟:“纪家表哥好像很得叔祖母的喜欢?”

    “那是当然了。”那丫鬟满脸的艳羡,“您别看纪家表少爷年纪小,可人家是南直隶的解元郎呢!太夫人怎么能不喜欢?”

    窦昭发现窦明的眼睛闪了闪。

    每当她想要什么的时候,就会露出这样的眼神来。

    重活一世,难道窦明的目标会从王楠转移到了纪咏身上?

    她一直认为,窦明未必喜欢王楠,不过是王楠是人人称道的青年才俊,前程远大,最得王家的重视,却喜欢上了气质高华的高明珠,她心有不甘而已。

    窦昭前世王楠趴在高明珠棺材上无声痛哭的情景……

    如果窦明因为纪咏的出现而转移了视线,未必不是件好事!

    相比王楠,纪咏有主意多了。

    窦昭思忖着,和窦明在二门口分了手,一个去了东跨院,一个去了西跨院。只是她刚刚踏进院子,就看见三、四个被分配在了西跨院的管事嬷嬷正围着红姑说着什么,见窦昭进行,几个人互相交换了个眼神,不约而同地围了上来。

    “四小姐,您还是让我们到东跨院来管事吧?”

    “是啊,四小姐。我们都想到东跨院来做事,就算是不管事当值也行啊!”

    窦昭冷冷地问她们:“五小姐是当着其他人的摔脸色给你们看了?还是不问青红皂白地惩罚你们了?”

    几个管事嬷嬷都低下了头。

    “这样的话,我再也不想听到。”窦昭训道,“你们万事只要照着规矩来,就没人能为难她们。可若是你们若是不守规矩,就是到哪里当差也是一样的。”

    几个人战战兢兢应是。

    窦昭昂首进了祖母的屋子。

    红姑欲言又止。

    窦昭道:“我知道你的意思。可不管怎么说,她也是这个家的主子之一。我要收拾她就收拾她,还用不着让这些迎高奉低的人作贱她。”她说着,语气微顿,继续道,“而且这样。最容易把家里的风气带坏。”

    想当初。她在济宁侯府管家的时候,好不容易才把这风气扭转过来。

    红姑想想。也是这个道理。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是我想左了。”

    窦昭揽了红姑的肩膀:“不是你想左了,是你的心向着我。”一句话把红姑说的眼泪都出来了。

    几个人笑嘻嘻地进了祖母的内室……窦明只带了十几个箱笼回来。照她的想法,等这风头过去了。母亲自己会想办法让她回去的。她用不着带那么多的东西,因而栖霞院的陈设之类的都是从前的东西,没什么好收拾、整理的,周嬷嬷带着人不过半个时辰就将院子布置好了。

    待到窦明洗漱一番后。周嬷嬷半空中只留太阳的余辉,庑廊下凉风阵阵。她搬了个锦杌放在了庑廊,在庑廊下帮窦明擦头发。

    “窦家的景致可真漂亮。”她委婉地劝着窦明,“你一个人住一个跨院,可比在京都的时候宽敞多了。多好啊!”

    在京都,窦明住在王许氏后面的暖阁里。

    “京都居,大不易。”窦明是不允许任何人说一句她外家不好的,“真定是乡下地方,自然地大院宽了。”

    周嬷嬷顺着她的话说:“是啊!你就当是来这里消暑的,闲着没事和婉娘弹弹琵琶,读读书,要不就到处走走,多逍遥自在啊!”

    婉娘是教窦明弹琵琶的师傅。

    这个窦明倒没有反驳。

    等周嬷嬷去给她张罗晚膳的时候,她悄悄地吩咐贴身的大丫鬟季红:“你帮我打听打听纪家表哥的事。”

    季红笑着应了。

    窦昭立刻得了消息。

    她对素兰道:“你留情她就是了,别做出什么乱七八糟让人笑话的事来。”

    素兰笑嘻嘻地点头。

    窦昭就跟宋与民商量,以后每天早上抽出半个时辰给窦明讲《论语》。

    在别人家坐馆,通常要都两、三个,甚至是七、八个学生,给小的上完了课再给大的上课,在窦家坐馆,他只用教窦昭一个,又没有举业上的要求,早就闲得发慌,能再添个学生,正好打发时间。

    “那就每天早上给四小姐讲完了再给五小姐讲吧?”宋与民立刻就答应了。

    窦昭知道他每天还给宋炎讲一个时辰的课,道:“会不会耽搁宋炎的功课。”

    宋炎父母早亡,虽然吃百家饭,却囊萤映雪,一心向学,宋与民可怜他小小年纪没了父母,又看重他家境贫寒志气不馁,这才把他带在身边的。

    “没事。”宋与民笑道,“我下午给他讲课也是一样。”说到这里,他迟疑道,“有件事,我倒想求求四小姐……”

    窦昭忙道:“求不敢当,您是我的老师,有什么事只管吩咐就是。”

    尽管这样,宋与民还是想了想才道:“宋炎年纪不小了,一直跟着我读书。我于诗琴书画上有所造诣,这制艺八股却是……”他嘿嘿地笑道,“自己都没能金榜提名,更不要说宋炎了——我想让宋炎到窦氏家学里上课,不知道四小姐能否帮着跟三老爷说一声。”

    窦氏家学本就希望纳天下英才教之,何况宋炎为人品行端正,就凭这一点,足以让杜夫人答应了。

    “术业有专攻。宋先生喜欢诗琴书画,所以举业上没有花心思而已。”窦昭恭维了宋与民几句,承诺明天一早就去跟三伯父说这件事。

    第九十八章挑拨

    宋炎去了窦氏族学附学,宋与民负责教窦昭和窦明,每月初一、十五休息一天,先给窦昭讲完诸子,再给窦明讲《论语》。

    窦明到也老老实实地跟着宋与民上课。只是她底子薄,除了每天早上的功课,下午回去年还要练五百个大字,几天下来就叫苦不迭。

    周嬷嬷不停地鼓励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您看四小姐,管事嬷嬷们还在打算盘,四小姐已经算出是多少钱了……”

    窦明瞠着周嬷嬷:“算账和写字有什么关系?”

    周嬷嬷忙安抚她道:“没什么关系,没什么关系。就是觉得四小姐什么都会,五小姐这么聪明,应当也能像四小姐一样,什第九十八章挑拨么都会才是。”

    窦明没有做声,但也也没有叫写字苦了。

    因为庞昆白事件,陈曲水走到了明面上,他住进了窦府,帮窦昭管着生意上的事和新招进来的护卫,高兴管着西窦的事务和内院的管事嬷嬷等人,杜宁沦落到了给周嬷嬷打下手的地步。高兴自认为自己是窦昭的人,很快和陈曲水走到了一起,杜宁在杜安因盗窃被送官,没能熬住刑棍死了之后,早已是惊弓之鸟,哪里还管什么事,周嬷嬷又是新来乍到,独木难支,西窦虽然一分为三,但人人都得看窦昭的眼色行事,窦昭又有了每年一万两的例钱,手中有钱有人,行事反而比从前更加方便了,她的目光也从东、西两窦转移到了京都的政事上。

    “曾阁老今年应该快七十了吧?”她问陈曲水,“不知道他还能坚持几年?”

    前世她没有留心过这些事,不知道曾贻芬到底是哪一年去世的。

    陈曲水道:“四小姐料理真准!我昨天刚刚得到消息,说京都传出曾贻芬身体不适,可能要致仕的话出来。”

    “就看五伯第九十八章挑拨父能不能把握这次机会了。”

    前一世。曾贻芬去世前王行宜已经回了京,好像是在兵部任侍郎,这一世,因为王映雪的关系,他被滞留在了西安巡抚的位置上。

    窦昭沉吟道:“现在的兵部侍郎是谁?”

    陈曲水道:“顾燕京。”

    窦昭思忖道:“能不能给王家递个话。就说。原来曾阁老是想提携王行宜为兵部侍郎的,但因为王氏的事被叶世培抓住了把柄。所以曾阁老只能妥协,支持顾燕京做了侍郎……”

    在她的记忆中,叶世培和曾贻芬是老对头。(本章节由网友上传)当年曾贻芬致仕。就是他的手笔。要不是曾贻芬去世后没多久他也去世了,叶世培又没有很强硬的子弟,王行宜和窦世枢能不能入阁还难说。

    禁止马市,是文官和武将的争斗。所以叶世培不会拖曾贻芬的后腿,但现在。涉及到了两位阁老门下弟子的三品大员之争,王行宜的事就可以拿出来说了。

    陈曲水思考道:“这话不能乱说,略有不慎,还可能适得其反……”

    “那就试试从这方面打听打听,”窦昭道,“应该能找到些和这件事相关的说法。”说着,她笑起来,“就算是没有,我们也可以让它有嘛!”

    “那到也是。”陈曲水笑道,“如果王家的人认为是王映雪阻碍了王行宜的前程,我想,就算是王许氏,也只怕会对女儿生出几分怨怼之情。何况王映雪嫁进窦家之后一直没能在窦家站住脚跟,还惹出一大堆麻烦事来。”

    “釜底抽薪,我觉得这样比较干净利落。”窦明笑着点头,问起了铺子里的事。

    陈曲水道:“只有京都的铺子如何是收支平衡的,其他几个铺子都略有亏损,总计有二百多两。”

    “这也算不错了。”窦昭笑道,“等到九月,伯彦的事也该忙完了,你要得准备些银子给崔十三放印子。”

    “早已经准备好了。”陈曲水和窦昭说着自己的计划,素心隔着帘子禀道:“四小姐,纪少爷过来了。”

    纪咏?

    他来干什么?

    窦昭和陈曲水把事情说完,去了花厅见纪咏。

    纪咏问她:“我去保定府,你可有什么东西让我带的?”

    保定府在哪里她都不知道,能有什么东西带?

    但窦昭还是笑着向他道了谢:“没什么好带的。祝纪家表哥一路顺风!”

    纪咏听了笑道:“那我就随便帮你带些东西吧!”

    他的笑容温和有礼,可不知道为什么,窦昭总觉得他好像在打什么主意似的,让人里不踏实。

    “不用了,不用了。”窦昭连声推辞。

    纪咏笑而不答,起身告辞。

    窦昭送他到花厅门口,却感觉有道视线紧紧地盯着自己。

    她回过头,看见了站在柳树下的窦明。

    窦明面无表情地转身离去,和一大群簇拥着她的丫鬟、婆子消失在了柳树成荫的曲折幽径中。

    窦昭不由深深地叹了口气,去花房伺弄了半天的花花草草,见自己种下几株昙花都含苞待放,约了六伯母过来赏花。

    六伯母提议:“不如办场赏花宴吧?”

    祖母附和:“对,对,对,难得昙花一现!把几位太太、奶奶都请过来,反正家里多的地方。不能总让东府那边招待我们,我们也要回个礼嘛!”

    自从窦昭和邬家的婚事不告而终之后,窦昭的婚事就成了她的一块心病,生怕窦昭因此而被耽搁了,见到有机会让窦昭显摆,她极力地想凑成。

    窦昭见祖母兴致勃勃,想到她平日也没个地方去,笑道:“好啊,那就开夜宴吧!”

    六伯母听着也来了兴趣,三个人在那里嘀嘀咕咕了半天,终于把赏花宴的事定了下来。确定宴请的人,派人下帖子,清理库房的陈设,安排赏花宴的菜单和服侍的丫鬟、婆子,西窦已经很多久没有这样的热闹过了,从管事的嬷嬷到下面的大丫鬟,大家都没有底,窦昭举重若轻,信手拈来,一桩桩,一件件,安排的井井有条,毫不费劲,让准备亲自过来帮忙的纪氏看得目瞪口呆,直问她“是谁帮你出的主意”。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窦昭不以为意地道,“每年过年那么大的动静,看也要看会了。”

    有些人就是天生的聪慧。

    纪氏笑眯眯地不住点头,道:“你能这样事事用心就好,也免得我替你担心。”说完,又觉得这不是什么好话,打趣道:“我要告诉你三伯母,说你说他是猪跑!”想把这件事给岔过去。

    窦昭知道她的心思,笑着和她凑趣:“要是三伯母问起来,我可不承认。”

    纪氏哈哈大笑。

    到了赏花宴那天,还是忍不住提前跑了过来,见到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这才长长地松了口气。

    那天夜晚花清酒醇菜肴精美,请来的伶人唱的是《荆钗记》中的“钗圆”一折,就连不情不愿出席赏花宴的窦明也听得眼泪汪汪,不时落地和仪姐儿、淑姐儿交头接耳一番。

    而陈曲水听着远远传来的丝竹声,想着从京都传来的消息,直到天色发白才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

    待他醒来,已是日上三竿。

    他慌忙爬了起来,问随身服侍的小厮:“四小姐到了花厅吗?”

    窦昭上完课后,会在花厅里待半个时辰,处理家务事。

    小厮一面打了洗脸水进来,一面笑道:“四小姐早到花厅了!”

    陈曲水心中一松了口气。

    可随即他一愣。

    早年他曾在福建抚巡张楷手下任幕僚,就是对着张楷,也不曾有过这样紧张的心情……难怪是因为昨天听到的消息吗?

    他在屋里呆坐了片刻,估计窦昭要回内院了,匆匆去了花厅。

    花厅外面遍植垂柳,盛夏季节,柳树葳蕤,碧枝千万,随风而动,让人看着心生清凉。透过四开的窗扇,陈曲水看见穿了件月白色条纹纱棉衫的窦昭正在和高兴说话。

    她的身姿笔挺,目光平和,光洁的额头和入鬓的长眉给人种睿智的感觉,就这样远远的看着,就知道她是个十分聪慧,意志坚强的人。

    就是比她大很多的男孩子,也不如她吧?

    陈曲水想着,进了花厅。

    高兴正兴高采烈地讲着昨天的赏花宴办得如何如何的好,东府的那些人是怎样称赞的。

    窦昭微笑地应着,夸奖了高兴几句“办事得力”,高兴乐颠颠地走了。

    陈曲水正了正色,沉声道:“四小姐,可能事情真的如您所说。曾贻芬原是想保王行宜做兵部侍郎的,可因为王行宜不能修身齐家,曾贻芬只得答应叶世培让顾燕京帮了兵部侍郎。”

    “哦!”窦昭来了兴致,“我让你给王家递话的,可把话递过去了?”

    事情虽然发生了偏差,可大致上不会太离谱。

    窦昭对未来更有信心了。

    “已经把话递过去了。”陈曲水道,“王许氏把王氏叫过去狠狠地训斥了一番,据说王氏是哭着离开王家的,不仅如此,连带着庞氏被旧事重提,王许氏禁了解她的足。”

    窦昭展颜一笑。

    陈曲水忍不住道:“四小姐,难道您从哪里听到了什么风声?要不然怎么知道顾燕京的事有内幕……”

    “不,我不知道。”窦昭笑道,“我不是觉得王行宜战功赫赫却始终在陕西巡抚的位置上不能动弹,反而让声望、资历都不如他的顾燕京走到了前面,有些奇怪而已。”

    第九十九章记恨

    窦昭的语气有些急促,这让陈曲水很怀疑她话的来源。

    难怪是五老爷跟四小姐说了什么?

    但他立刻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种关于庙堂之事,窦世枢怎么可能跟自己还没有及笄的侄女说什么?

    他有些困惑。

    窦昭也意识到自己说话语气太急,敷衍的味道太浓,不由在心里长长地叹了口气。

    到底还是心太虚,底气不足啊!

    她只得言简意赅地道:“人都说多智而近妖……有时候想的太多也未必是好事!”

    陈曲水想想也对。

    要不然四小姐也不会向自己解释了。

    说起来到是自己多心了。

    陈曲水在心里把自己嘲讽了一番,问起窦第九十九章记恨昭将来的打算:“王家那边,您还有什么吩咐没有?”

    “这件事暂时先放一放。”窦昭觉得,火已经点着了,要是煽的太急,说不定把火苗给煽灭了,不如放一放,让它慢慢的烧起来再添点柴什么的,这把火可能会烧得更旺。因而道,“留心一下曾贻芬的身体,如果能把王行宜留在西安就再好不过了。”

    谁能入阁,虽然皇帝的意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那种越级提拔毕竟是少数。只有要王行宜一直留在地方上,他入阁的希望就很小,何况还有很多人在一旁虎视眈眈地盯着。如果这样还是让他顺利地入阁了,那只能说是他运气太好,是天意了。

    陈曲水道:“您的意思是……让我们联系上五老爷?”

    “我们我五伯父肯定对件事早有打算。”窦昭委婉地道,“我们就是想帮他,也没这个资格和能力,主要还是多探听些情况。若有变故,我们不至于过于被动。”

    “明白了。”陈曲水笑了起来,“我也想办法让范文书和总店的人多接触的。”第九十九章记恨

    窦昭笑着点头。

    陈曲水接连去了两次京都。带回来的都是好消息。

    “先是有人告王行宜冒领军功,后又有人告王行宜贪墨军饷。”坐在花厅里,喝着冰镇的绿豆汤,他的声音中都透出几分惬意来,“皇上虽然都留中不发,却派了心腹太监彭乾任陕西行都司监军,可见对这件事还是有些芥蒂的。以至于曾贻芬前几日提前擢升王行宜为大理寺正卿。皇上都没有同意。”

    看样子曾贻芬最终还是最中意王行宜。

    窦昭道:“我五伯父有什么动静没有?”

    “和曾贻芬和从前一样,”陈曲水道,“不过和何文道走得更亲近了些。”

    窦昭喃喃道:“若是能让纪咏的伯父纪颂提前出局,说不定纪家那边会支持五伯父……”

    陈曲水一愣。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没想到四小姐已摸到了官场上的门槛!

    可知道是一回事。实施却又是另一回事。就好像那些封疆大吏门下的幕僚,想法再好,没有了那些封疆大吏的支持,不过是空中画饼罢了。

    他忍不住提醒窦昭:“四小姐,就算是曾贻芬和叶世培亲自出手,也未必能让纪子容这样的人提前出局……”

    纪颂,表字子容。

    “我知道啊!”窦昭笑道,“我就是想想而已。”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像京都那些在常年泡在菜馆里闲帮,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做起来却是根本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

    时间就这样慢悠悠地到了八月初,期间窦世英来过两封信,问窦明的情况。窦昭一一作答:“跟着宋先生读书,书法大有长进……每天练一个时辰的琵琶……隔三岔五的去东府给二太夫人问安,很得二太夫人的喜欢,中元节的时候。二太夫人特意叮嘱,让她也跟着一起去法源寺上香……淑姐儿订了亲,姑爷家姓吴,平山县人,祖上曾出过进士,比淑姐儿大三岁,在窦氏家学里读过书。窦明绣了对并蒂莲花的枕头送给了淑姐儿。”

    窦世英很满意。

    他嘱叮窦昭:“她若是不听话,你直管教训她。如果她敢顶撞你,你就告诉她说是我说的。”

    不这这话是谁说的,最后被记恨的也只会是她。

    窦昭没有理会窦世英。

    纪咏回来了。

    他送给窦昭一个红漆描金的匣子,沉甸甸的,素心接过去的时候差点失手。

    窦明在一旁笑道:“纪家表哥送我姐姐什么东西?这么沉?莫非是金银宝石不成?姐姐快打开看看?”

    纪氏狠狠地瞪了纪咏一眼,觉得纪咏既然要送窦昭东西,就应该送一看就知道是什么的,也免得有人胡乱猜疑,说些不着调的话。

    纪咏却哈哈笑道:“我送你姐姐一件好东西,五小姐若是好奇,不如打开看看。”

    窦昭听他那口就知道知道不是什么好东西,想阻止窦明,转念想到窦明的任性,索性由着她打开了匣子。

    匣子里装着对铁球,明光铮亮,有婴儿的小手那么大。

    屋子里的人全都愣住。

    纪咏笑着将那对铁球拿在手里运转起来。

    铁球的声音时高时低,清脆悦耳。

    “很有意思吧?”他笑吟吟地望着窦昭,“每天无事的时候这样转一转,可以强身健体,四妹妹就不用围着院子走步了。”

    这是女孩子用的东西吗?

    窦昭气结。皮笑肉不笑地说了声“多谢”,让素心收了起来。

    纪咏眼底闪过一丝落没,但他很快又恢复了刚才的愉快,向纪氏展示着他从保定府带回来的一匹蜀绣:“……青蓝色的织纹,带着几丝大红,过几天冷了,姑姑正好做件斗篷。肯定很好看。”

    纪氏笑盈盈地收下了。

    然后是给崔姨***桃木木簪,给二太夫人的金镶玉的镯子,给大太太的佛珠……

    窦明不由愕然,道:“纪家表哥。我的呢?”

    纪咏想了想,笑道:“我也给五小姐带了东西回来。”说着,吩咐身边的小厮:“把那个‘梅花’箱笼里的大绒绢花拿出来。”

    小厮应声而去。

    窦明娇嗔道:“为什么我的就是大绒绢花。纪家表哥真是偏心!”

    纪咏笑道:“我只带了这些东西回来。要不。你和你姐姐换换?”

    窦明想到那对铁球,立刻道:“我才不换呢!”

    纪咏叹道:“那就没办法了,我不知道你不喜欢绢花,下次我再送你点别的。”很是无奈的样子。

    窦明瞥了眼纪氏,不再说什么,甜甜地笑着向纪咏道谢,让身边的丫鬟接了绢花。

    窦昭见那绢花虽是绒做的。却做得栩栩如生,花上面还歇了支蝴蝶,一对触胆颤颤巍巍的,十分有趣。

    窦明就笑着看了姐姐一眼,将让季红帮她把绢花戴在了头上。

    过了几天。窦昭和窦明来给二太夫人问安的时候,发现纪家略有头脸的大丫鬟、嬷嬷们头上都戴着绒布绢花,不过是颜色不同,歇在花上的东西不同而已。

    窦明脸上红一阵子白一阵子的,抓住一个丫鬟就指了她头上的绢花道:“这是什么?”声音非常的尖锐,把那丫鬟吓了一大跳,忙道:“是纪公子送的。”说完,又觉得这话不妥,惊慌地道。“纪公子在保定府买了很多的绢花回来,见人就赏一朵。奴婢给纪公子端茶,纪公子也赏了我一朵,还有二太夫人屋里的彩云,给纪公子端瓜果,也得了一朵……”脸色已吓得发白。

    窦昭见窦明气得嘴都歪了。忙将那丫鬟支走了:“没事,五小姐就是问一问,你去忙你的吧!”

    丫鬟如脱虎口般地一溜烟跑了。

    窦昭低声警告窦明:“这是二太夫人的院子,你如果不想禁足,就把脾气压一压。”

    窦明冷冷地“哼”了一声,脸色半晌才平静下来。

    窦昭说纪咏:“你没有给窦明带礼物就算了,也不用这样羞辱她!”

    纪咏却理直气壮地道:“我本来就没给她带东西,她当着我姑姑的面讨东西,我只好敷衍了事了,难道这也怪我?谁会当着别人要东西啊!”

    窦昭无语。

    “好了,好了。”纪咏笑道,“我看在你的面子上,决不会和她计较,这样总可以了吧?”然后道,“四妹妹,那铁球好玩吗?我听人家说,凡是上京经过保定府的,都会买了那铁球送人……”

    窦昭喊了声素心。

    素心笑眯眯地从腰间的荷包拿出了那对铁球,骨碌碌地转了起来,动作流畅自然,声音如低唱低吟的小曲。

    纪咏讪讪然笑了笑。

    窦昭扬袖而去。

    窦明从此把纪咏恨上了。

    八月十五的家宴,纪咏那桌头顶的大红灯笼自燃起来,大家都惊慌失措,唯恐避之不及,只在纪咏,稳当当地坐那里,没等管事、小厮奔过来,就一杯茶泼过去,淋湿了灯笼。

    又过了几天,窦明身边的一个小厮不见了。

    窦明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晚上,有人在西窦后巷的毛厕发现了他——他被人五花大绑,脸上抹上了墨,嘴里塞了臭袜子,被插在毛厕粪缸的角落里,头上还挂着不少黄白之物。

    窦昭脸色铁青,问窦明:“到底怎么一回事?”

    窦明不作声。

    窦昭冷笑道:“你不说也可以,下一次说不定就轮到你了……”

    没等她的话说完,窦明尖叫起来:“我不过是让人给他的马里下几颗巴豆,他就这样心毒手辣……”

    窦昭想到那几头矫健的俊马。

    这还不算什么吗?

    窦昭沉声道:“谁告诉你往马料里不可以放巴豆的?”

    窦明一愣。

    窦昭的目光已刀锋般寒光一闪。

    窦明不由退后几步,低声道:“是,是檀哥儿!” 百度搜索“书农”或“书农在线书库”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完本小说。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书农在线书库,提供经典小说九重紫免费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