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农在线书库收录经典全本小说九重紫在线全文阅读,简单快速无弹窗免费小说阅读网站

九重紫在线阅读

最新章节:第100-102章 再见 作者:吱吱  回本书首页  小说TXT下载
百度搜索“书农”或“书农在线书库”即可找到本站在线阅读全本小说。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书农在线书库,提供经典小说九重紫免费全文阅读。     第一百章再见

    窦明上一世怎么就没有嫁给王檀呢?

    这两个人倒是很相配!

    “你不要以为人人都像你两个表哥那样让着你……”窦昭把窦明教训了一顿,然后禁了她的足,“你这几天好好地在家里呆着,什么时候想明白了,什么时候再去宋先生那里上课”

    或者怕了纪咏的手段,或者是纪咏的态度让她震惊,窦明一句也没有说,乖乖地呆在自己屋里读书、写字,哪里也没有去

    窦明身边的丫鬟、婆子、小厮等人也都老实了几分

    窦昭就说纪咏:“打一顿就是了,你这样也太过分了”

    “你们女孩子家不都怕脏吗?”纪咏朝着她眨着眼睛,“我觉得这样效果更好”

    窦昭不由皱眉:“你好歹也是个读书人,怎么行事没有一点规矩……”

    “啧啧啧,”纪咏厌恶道,“我最讨厌别人跟我讲规矩了,我看着你处置庞昆手的手法干净利落,还以为你是个清爽人,倒是我看错了你”

    反是她的不是了

    窦昭懒得和他多说,转身去了纪氏那里,直到纪咏要和窦政昌、窦德昌兄弟一同进京的时候,她才露面和纪咏说了声“一路平安”

    纪咏冷笑,没有理睬她,笑吟吟地和窦三爷等道别,坐着他那辆看似古朴实则奢华的马车离开了窦家

    窦明立刻活了起来去宋先生那里上课,跟着婉娘学弹琵琶,一闲下来就就练字常常跟着窦昭去给二太夫人请安,遇见仪姐儿和淑姐儿有说有笑,嘴巴甜甜的本是堂姐妹,仪姐儿和淑姐儿都快要出嫁待人也就比从前宽容多了,仪姐儿甚至和窦明去了一次大慈寺听法,遇到了郎家的八小姐小时候不懂事才会肆无忌惮地学着大人说话如今都长大了,窦明笑盈盈地和郎家八小姐打招呼,郎家八小姐也就不提从前的那些旧事,和仪姐儿、窦明打招呼

    窦昭听了只是微微一笑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窦明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总是好的

    转眼立了冬,窦昭和祖母忙着将家中的花花草草都搬进暖棚里过冬,窦明终于忍不住了冲着周嬷嬷直嚷嚷:“娘亲为什么还不来接我?”

    “我的好小姐,”周嬷嬷只得不停地安抚她,“这眼看着要过春节了,当着二太夫人、崔姨奶奶的面,总不能把您接到京都去吧?你别着急我想等到开春的时候太太就会来接您了”

    窦明这才安静下来

    从衙门里领了新历回来,窦家开始准备过年,崔十一的事也完了,正式向窦启俊辞行

    窦启俊很舍不得他,遗憾地道:“可惜我没个前程给你,要不然你留在我身边我好啊?”

    崔十三是个很圆滑的,所以没有太多的原则,但这并不阻碍他对窦启俊的敬重他笑道:“那我就先祝您能金榜题名,到时候我来帮你做个门子”

    窦启俊哈哈大笑豪气地道:“做个门子岂不委屈了你,怎么也得做个刑名师爷或是谷粮师爷啊!”

    “那我还得回县衙去再读几年书才行”崔十三和窦启俊说笑了几句,和一直在门外等他的素兰去了窦昭那里

    窦昭给了他一千两票:“范文书在京都经营的不错,你就代表我给京都那些常年照顾我们生意的主顾们去拜个年吧!”

    崔十三回去和父母聚了两天就启程了

    他前脚刚走,纪咏、窦政昌和窦德昌回来了

    窦昭奇道:“纪见明不回家过年,跑到真定来干什么?”

    素兰笑道:“管他回来干什么?他又不会到我们西府来过年”

    “说得也是”窦昭笑道“我就是看见他就提心吊胆的,生怕自己多眨了两下眼睛没注意到,他就又惹出什么事端来”

    素兰哈哈大笑,低声问窦昭:“四小姐,您说,纪家是不是因为这样,才不让他去考进士,让他出来历练的?”

    “未必”窦昭笑道,“像他这样读书好又好动的人多着呢,并不是什么大碍,只怕纪见明还有什么事我们是不知道的要不然我也不会这样担心了”

    素兰不住地点头

    素心见她说起话来越来越没大没小的,喝斥她:“还不去把小姐的热水提进来”

    窦昭道:“有粗使的婆子,用不着她去”

    “小姐您也惯着她了”素心道,“她天生一把好力气,那粗使的婆子哪有她稳当”

    素兰一面去提水,一面嘀咕:“可小姐说了,是什么人就做什么事——我可是小姐身边的二等丫鬟,凭什么要我去提水?”

    素心不说话,瞪她一眼

    她立刻低下头,乖乖地出了房门

    窦昭忍不住笑起来

    若是没有素兰的活泼,她的日子肯定会少了很多的欢笑

    她问素心:“别馆主的周年快到了吧?我放你们姐妹三天假,你们回去好好地祭拜祭拜别馆主,尽尽子女的孝心”

    素心眼圈一红,哽咽着向窦昭道谢

    等她们走出房门,却看见赵良璧和甘露说着话

    他十分的能干,不过短短的一年,已经升了粮铺的掌柜,窦秀昌几年提出来让赵良璧回来给自己帮忙,窦昭还想让他窦家铺子里多呆几年,不仅仅是学做生意,还要学着怎样做人,一直没有答应

    赵良璧也沉得住气,脚踏实地做着他的掌柜

    这一点也是前世窦昭最看重他的地方

    见窦昭和素心走了出来,他脸色微红,迎上前给给窦昭行礼

    窦昭莞尔

    前一世赵良璧娶的就是甘露

    “你今天怎么有空过来”窦昭温声问他,“铺子里年终盘点了?”

    “还要等两天”赵良璧恭谨地道,神色越发显得赧然,道“我想着过几年是别馆主的小祥,你当时初嘱咐我要帮着别家的两位姐姐办好别馆主的后事,我就特意过来跟别家两位姐姐说一声的——我已经把小祥的祭品都准备齐全了到时候我会帮着两位姐姐祭拜别馆主的”

    素心和素兰都眼里含着泪,曲膝行礼说着“多谢”,并道:“四小姐放了我们姐妹三天假,不敢劳赵掌柜大驾”又道,“祭品用了多少钱?我也好给银子你”

    “没多少,没多少”赵良璧红着脸道,看也不看素心一眼

    窦昭心中“咯噔”一下

    她看了一眼素心又看一眼赵良璧,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来……窦家的侧门排了一溜的马车,纪咏的随从和箱笼最为醒目,还有两个面色的大汉站在石鼓前指挥着几辆堆着箱笼的马车直接往里拉

    也这知道这次纪咏又买了些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回来?

    窦昭思忖着,去了纪氏的院子

    纪氏的院子里只有几个小丫鬟在跳百索见窦昭过来了,忙收了百索,笑嘻嘻地跑了过来:“四小姐,您找太太吗?纪家的表少爷和两位少爷从京都回来了,太太陪着几位少爷去给太夫人请安了”

    既然过来了,那自己也去凑凑热闹吧?免得二太夫人知道自己过却没有去看她暗生责怪

    窦昭转身出了纪氏的院子,抬眼却看见前面夹巷走出几个人来

    她定睛一看,大吃一惊

    走在前面的是纪氏她身后跟着个面如冠玉,穿着锦红色遍地金直裰簪着碧玉簪,腰间坠着荷包、香囊,奢华着透着矜贵的少年

    看见窦昭,他也很吃惊,眼睛微瞠,眸子显得格外的清亮

    竟然是在法源寺后面遇到的那位锦衣公子!

    可他怎么会在这里?

    再看纪咏和那少年并肩而行,穿了件真青色布袍,神采飞扬,自信从容,丝毫不见局促,倒是跟在他们身后的窦政昌、窦德政兄弟,原本也是个英俊挺拔的少年,却被这两个人硬生生的逼成了路人甲

    窦政昌和窦德昌也太倒霉了!

    窦昭暗暗嘀咕着迎了上去

    纪氏一见她就欢畅地笑了起来,给她引荐锦衣公子:“……何阁老的幼子,名煜接辈份,你还要称他一声小师叔”

    窦世英是何文道的弟子,何煜也就比窦昭高了一辈

    窦昭讶然

    他竟然是何文道的儿子!

    难道五伯父和何文道达成了什么协议不成?要不然他的儿子怎么会在将近年关的时候出现在了窦家?

    她曲膝行礼,喊了声“小师叔”

    何煜微微揖手还礼,笑道:“当时法源寺的时候我就想,这是谁家的小姐,竟然能健步如飞,没想到竟然是窦师兄的女儿!”一派长辈的气度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其他的人齐齐惊讶,异口同声地问着窦昭

    窦昭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纪氏呵呵笑道:“这也是缘分”

    “是啊!”何煜应着,众人一起随着纪氏进了院子

    在厅堂坐下,丫鬟们上了茶点,纪氏留何煜多住几天,窦昭这才知道,原来何文道的确老家在安阳,这次何煜是受父亲指派回乡祭祖,路过真定,两拨人在路上遇到,结伴而行,何煜就随道来给二太夫人问个安

    不派长子回乡祭祖而是派了幼子……也不知道这其中有什么故事?

    窦昭想着,慢悠悠地喝了口茶,就听到纪咏道:“四妹妹,何兄在路上听十二说大慈寺的斋菜是真定的一绝,很想去尝尝,你不如和我们一起去吧?”纪咏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一丝笑意都没有,窦昭甚至能感受到一丝的讥讽。

    他是对自己说他“不规矩”的话耿耿于怀吧?

    没想到他心眼这么小,是个眦睚必报的。

    窦昭笑道:“你们要去大慈寺吃斋菜啊!我就不去了,快过年了,家里还有一大堆事呢!”

    她得回答显然让纪咏很不满,他脸上甚至浮现一丝冷笑。

    窦昭全当没看见,和窦政昌、窦政昌兄弟说着话:“五伯父、五伯母、六伯父他们可好?我爹爹可有什么话带回来?”

    窦政昌答着话:“五伯父、五伯母安好,十嫂快要生了,五伯母盼着十嫂有生个女儿。爹爹嫌五伯父那时太闹,第一百零一章恍惚九月分搬到了静安寺胡同和七叔同住,休沐时爹爹去大相国寺旁淘古玩,七叔就去天宁寺听人讲佛法,我爹爹长胖了一圈,七叔还和原来一样……”

    从兄弟中排行第六窦博昌是五伯父的长子,排行第十的窦济昌是次子。窦博昌娶的是翰林院学士蔡弼的孙女,先后生了两个儿子,窦济昌娶的是太常寺少卿郭逊的女儿。这两位堂嫂前世她见过几次面,没什么交情,今生则是一次都没有见过——蔡氏是进门就有喜,五伯母怕她受不了颠簸动了胎气,接着她连生两胎,都不方便回乡祭拜祖先。郭氏进门四年都没有动静,她倒是能回乡,可有蔡氏在前面,她却不好回来。

    窦昭听了窦政昌的话这才知道她有了身孕。想到前世生的是个女儿,之后再无所出,前面有强势的嫂子蔡氏,后面有连生了四个儿子的白姨娘。就算她的父亲最后升至都察院左都御史这样的正二品大员,她生平也没能在窦家大声地说句话,她心里顿时生股怜悯来。笑道:“原来十嫂就要生第一百零一章恍惚小毛头了,那我给小毛头做几件小衣裳让人带过去吧?”

    “好啊!”窦政昌笑道,“父亲让我们过了年之后和母亲再趟京都。到时候四妹妹和我们一起去吧?”

    和六伯母一起吗?

    窦昭不由朝纪氏望去。

    纪氏眼角眉梢有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之情,急急地问窦政昌:“这是你父亲说的吗?”

    窦政昌点头:“是啊,父亲还让我给母亲带了封信回来,刚才急着去给祖母问安,还没有来得及给您。”

    纪氏闻言笑容更盛。朝服侍窦政昌、窦德昌进京的王嬷嬷瞥了一眼。

    王嬷嬷笑着点头。

    纪氏止不住地欢喜起来。

    她对窦昭道:“你也有些年没见你父亲了吧?这次就和我们一起进京吧?我们到时候住在纪家在京都的四条胡同里,最多住上半个月就回来了……”

    也就是说,用不着和王映雪见面,也可以不去拜访王家的人。

    窦昭不想回京都。

    济宁侯府离四条胡同不过三条街的距离。

    她无意再遇见旧人。

    “我还是不去了。”她笑道,“窦明还在家呢……”

    纪咏突然冷冷地道:“你是要照顾窦明还是不想住到纪家的宅子里去?”

    她就算不想住进纪家的宅子也是理所当然的吧!

    窦昭只当没听见。继续笑着和纪氏道:“还有崔姨奶奶,最喜欢吃五花肉了,我要是不盯着,谁也拦不住。”

    纪氏只当她是实在不愿意和王映雪碰面,心中怅然,不再为难窦昭,笑着把这话揭了过去:“京都物华天宝,你想要什么,我到时候帮你带?”

    窦昭想到素兰喜欢吃窝丝糖。也不和纪氏客气,笑道:“那就带两包窝丝糖回来,还有馥香斋的八大件,带上个八盒十盒的,我好送人,林记的蜜饯也要带些回来。梅子、杏子、橄榄,冬瓜瓤……每样都带两包回来。”

    “你也不怕把马车压坏了。”纪氏呵呵地笑,心中却掠过一丝困惑。

    窦昭从来没去过京都,她怎么对京都的土仪如数家珍?

    难道是窦明在她面前显罢过,所以她才特意点了这些。

    纪氏心里淌过一丝心痛,拉了窦昭的手:“不过你放心,我会一样不和地帮你把东西给拉回来的。”

    除了冷着脸的纪咏,大家哈哈地笑。

    窦政昌理是难得的和窦昭开着玩笑:“四妹妹,你要不要衣裳首饰?我听人说,京都东大街都是卖这些的,我还没去逛过。你不如也让娘给你带几件衣裳首饰吧,娘少了搬东西的人,肯定会让我们兄弟跟送一起过去的……

    屋里的气氛十分的温馨融洽。

    尽管如此,窦昭对纪咏的置若罔闻,纪咏对窦昭的冷峻面容还是给这份暖流平添了丝诡异的味道。

    何煜看了看窦昭,又看了看纪咏,眼底闪过一丝盎然。

    十三岁的解元,纪家的嫡支,父亲夸了又夸,知道他进京,还专程在家设宴款待他。

    学识渊博,谦和文雅,如冬日之日,温煦暖人,不管是学问还是风仪,都倍受京都士林胜赞的纪见明纪咏,竟然会因为窦家的这位小姐对她视若无睹而气极败坏,说出去谁会相信?

    何煜嘴角微翘,低下头来喝了口茶,脑海里却闪过他第一次见到窦昭时的情景。

    晨曦照在她光洁的额头上,细细的汗珠晶莹剔透,如露珠般璀璨,脸蛋红扑扑的,眼神明亮有神,整个人像朵恣意盛放的花儿,比漫天的霞光还要耀眼。

    他心头不由闪过一丝恍惚。

    何煜不由自由地拿窦昭和家里的几位姐妹作比较。

    何家从前朝起就显赫一时,到了今朝更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煊赫一方。论起衣时住行,少有人能他家比肩。家中的姐妹也都格外娇贵,春兰秋菊,各有风采。可和窦昭相比,好像总少了些什么。认真地说起来。窦昭虽然漂亮却也称不上是绝色,衣饰大方,却也称不上匠心独具。甚至比不上纪咏——他身上那件看似普普通通的青色布袍纹理匀细坚洁,仿佛带着层绒,那是嘉定特产的斜纹布,寻常也要三两银子一匹,染成了真青色,只怕比他身上的这件遍地金还要贵,这才是那些家有底蕴的世家子弟惯常的打扮。只是他不喜欢这样的装腔作势,不屑为之罢了。

    可不知道为才能,窦昭身上却有股他那些姐妹没有的气质。

    就像她不想搭理纪见明,她就可以不搭理他,不勉强。不敷衍,不佯装。可他的姐妹中,有温婉的,有刚强的,有聪慧过人的,有善于审时度势,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就算是心中再不喜欢,怕被父兄责怪。怕失去母亲的喜爱,不管怎样委屈,也会应付一二,没人能像她这样理直气壮的,坦诚率真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念头闪过,他心中微震。

    他的姐妹们。更像一尊插花,一副佳画,虽然让人赏心悦目,却始终少了几分生命力,窦昭却像一棵树,一丛竹,挺拔葳蕤,顺着四季更替,自生自零,恣意自然,无人能撼。

    “四小姐,”何煜突然打断了窦政昌的话,很诚恳地邀请窦昭,“你明天不如丢下琐事和我们去大慈寺吃顿斋菜如何?忙里偷闲,更有乐趣啊!”

    窦昭当然是婉言推辞。

    没有拒绝了纪咏答应何煜的道理。

    纪咏的脸色好看了很多。

    何煜脸上逝过失望之色。

    窦昭想着窦政昌他们赶路辛苦,进了门连和纪氏说两句体己话的功夫都没有,起身告辞:“我去给二太夫人问个安,随便也看看九堂哥家的铭哥儿。”

    铭哥儿是窦昌环的儿子。

    纪氏想到家里还有何煜这个贵客,叮嘱了她几句“有空就过来玩”之类的话,让采菽送了她出门,然后和何煜说了几句闲话,就各自散了,回房休息不提。

    她却和王嬷嬷关在内室说话。

    “你看到韩家的小姐了,”纪氏难掩眉宇间的喜悦和好奇,“性情如何?长得怎样?”

    窦政昌今年十七岁了,早过了说亲的年纪,纪氏不大瞧得北直隶的姑娘,一心一意想从纪家的姻亲中给他找门亲事。

    湖州韩氏是她的嫂嫂,也就是纪咏母亲的娘家,也是世代官宦,不仅出过进士,还曾进出状元和榜眼,也是江南屈指可数的大户人家,而且和他们纪氏世代通婚,关系十分的亲密。

    她几次写信求嫂嫂帮着给窦政昌做个媒,她嫂嫂因没有见过窦政昌,每次都很婉转地拒绝了。这次窦政昌和窦德昌进门,实际上是去给韩氏相看。

    纪氏乍听窦政昌说窦世横让她开了春带着两个儿子去京一趟,就知道这门亲事有着落了,这才迫不及待地拉了王嬷嬷问情况。

    王嬷嬷抿着嘴笑,曲膝叉手给纪氏福了福:“恭敬太太就要做婆婆了。”然后笑道,“难怪您将这件事托付给了七舅太太,七舅太太办事真是没话说,介绍的韩家十小姐,性格温柔敦厚不说,长得十分端庄,待人处事更是四平八稳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来。我还曾私下打听了一下,据说韩家十小姐自幼痴迷书法,一手馆阁体写得比韩家的公子还好,只是女红上不大精湛。可七舅太太说的也对,人无完人,金无足金,我们这样的人家,会不会女红都不打紧,打紧的是能帮扶丈夫,教养儿女……”

    纪氏不住地点头:“嫂嫂这话说的不错。人无疵不真,我最怕那十全十美没有一点毛病的人,这样的通常都是装出来的……”

    第一百零二章春联

    在回西府的马车里,窦昭显得有些沉默。

    素心和素兰都回真定州为父亲举行周年祭去了,跟在她身边的是比较活泼的甘露。

    她笑着问窦昭:“四小姐,您怎么了?”

    “哦,没什么事。”窦昭心不在焉地道,“我在想从前的一些事。”

    四小姐这才几年,还从前的事呢?

    从前能有什么事?

    甘露学着纪氏屋里的丫鬟抿了角笑。

    窦昭根本没有注意到甘露的异样,想着自己的心思。

    上一世,六伯母就是在自己十四岁的时候进的京,而且很快在静安寺旁的猫儿胡同买了个二进的宅子给窦政昌成了亲。

    窦政昌娶的是六伯母嫂嫂娘家的侄女第一百零二章春联,姓韩,江南大户人家出身,主持中馈略有不足,学问却十分好,窦政昌每写一篇制艺都会和这位十一嫂讨论,后来窦政昌成了闻名遐尔的制艺大家,只要是他点评的时文,立刻畅销南北,夫妻两人志同道和,十分的恩爱。

    也正因为如此,六伯母为了照顾六伯父和窦政昌夫妻的生活起居,之后就寓居在了京都,直到她重生前都没有回真定。

    难道她这就要和六伯母分别了?

    想到这里,她的眼睛一酸,差点落下泪来。

    连着几天,窦昭的情绪都有些低落。

    祖母只当窦昭累了,嘱咐她多休息:“……横竖只有三个人过年,就是缺点什么、少点什么也不要紧。”

    窦昭嘻嘻笑,趁机偷懒。把事情交给回府的素心打理,自己躲在屋里做针线活。

    她这一世是决不会再回京都了,六伯母若是寓居在了那里,两人以后恐怕再难有见面的机会。六伯母像母亲一样照顾她好几年。如今远行在即,她想亲手给六伯母做几件衣裳聊表寸心。

    家里就有了她身体不适的传言第一百零二章春联。

    窦明在窦昭门前徘徊了好一会,最后还是转身走了。

    窦昭轻轻地摇了摇头。心里涌起淡淡的失望。

    她从来觉得人本善,可惜窦明运气太不好。

    先是碰到了王映雪,拿着她来对付父亲,多了些许的功利,少了母亲的慈爱;后是碰到了王许氏,一个她当成个宠物似的养着,只知道溺爱。不知道对她未来负责的人;现在跟着自己——自己并不是个擅长教育人的,前世自己的三个女子就是佐证……她的苦就只能她自己咽了!

    东府那边听消息,纪氏立刻赶了过来。

    窦昭只好安慰她:“……不过是天气冷,想多睡会!”

    纪氏见她面色红润,神采奕奕。知道她不是敷衍自己,笑着和她闲聊了几句就打道回府了。

    尽管如此,二太夫人还是派了柳嬷嬷过来探望,二太太、三太太则亲自来了,二堂嫂、三堂嫂带着仪姐儿、淑姐儿、大太太的儿媳黄氏、窦繁昌和窦华昌的媳妇、窦启俊的媳妇戚氏一起来的,热热闹闹,把内室挤得没个落脚的地方。

    窦昭只得不停地解释自己无大碍,不过是偶感身体有些累,但窦世横还是派了身边的管事送了药材过来。

    继续这样下去。窦秀昌、窦玉昌恐怕都要派人询问了。

    窦昭不得不“好了”。

    惹得别氏姐妹私低下笑个不停。素兰更是道:“我可知道皇上不好做了——皇上若是哪天想偷懒不上朝,先不说后宫的那些嫔妃了,就是内阁的那几位相爷,也要把皇上吵得不得安生。”

    素心也开她玩笑:“可见这‘忙里偷闲’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

    窦昭见她们姐妹都心情很好,开玩笑道:“别馆主的小祥,赵良璧到底有没有帮得上忙?”

    别氏姐妹回去的时候。赵良璧拿着她从前给他颁发的鸡毛当令箭,说什么“这原是小姐叮嘱过的”,别氏族姐妹都是女流,外面的事交给他跑腿就行了,跟着别氏姐妹一块去了真定州,

    素心和素兰不知道是没有看出赵良璧的心思还是压根就没有明白窦昭话里的意思,落落大方地笑道:“怎么没有帮上忙?置办祭品,安置酒宴,招待来客,多亏了赵掌柜。”反倒让窦昭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前世没有别氏姐妹,赵良璧和甘露顺顺利利地结成了夫妻,两人相敬如宾,倒也让羡慕。今生赵良璧却遇到了素心。

    还有什么事情会发生变化呢?

    窦昭有些茫然,也有些期待。

    纪咏派了贴身的小厮子上给她送了两支五十年的老参:“我们家少爷说,将人参切片,每日临睡时含一片,能安神补气。”

    纪家真不愧是百年的豪门,别人有钱都买不到的圣品,他就这样随手送给了她。

    窦昭真心道了谢:“跟你们家少爷说一声,多谢他的人参,我已经好了。”想想这是能救人一命药材,并没有推辞,让素心收了起来,打赏了子上两个上等的封红。

    子上恭敬地道谢。

    窦昭就问他纪咏是在窦家过年还是回宜兴。

    “原来我们家老太爷是让我们家少爷在京都和两位老爷一起过年的,可我们家少爷说京都不好玩,就跟着表少爷来了真定。”子上口齿伶俐,说起话来条理清楚,“等开了春和我们家姑奶奶一起回京都。”

    那就过年的时候送他件回礼好了。

    只是这人什么也不缺,不知道送什么好?

    窦昭正为难着,纪咏派人请窦昭过去帮着写春联:“……我原本不过是闲着无事,帮个忙。也不知地,这个那个的都说有事,五百副春联,全丢给了我。你既然好了。就过来帮帮忙吧!不然这春联要写到什么时候去。”

    这是窦家弟子的责任,关她什么事?

    就算是写不出来,也论不到她出头。

    可想到那两支人参,窦昭决定走一趟。

    正要出门。高兴来禀:“何公子明天要启程回安阳了。”

    窦昭问他:“东府送了多少银子的程仪?”

    “五百两。”

    “这么多!”窦昭很是意外,她看窦家的账册,最大一笔程仪的支出也不过三百两。她做侯夫人那会更少,二百两。

    看样子窦家不遗余力地要巴结何家啊!

    她吩咐高兴:“那就照着东府的也送五百两的程仪好了。”

    高兴高高兴兴让人抬着银子跟着窦昭去了东府。

    他去客房给何煜送程仪,窦昭去了纪氏那里。

    何煜正在内室看书,听见外面厅堂窦世英家来给自己送程仪的人对着自己身边的管事一口一个“四小姐说”,心里不由暗暗奇怪,忍不住出了内室,问来人:“你们府里是四小姐主持中馈吗?”

    “那是当然。”高兴一向以窦昭为荣。恭谨地道,“七老爷和七太太在京都,家里的事全由我们四小姐做主。我们四小姐是很能干的。府里上下人等的吃穿用度,家里的买卖、各房的应酬,哪一个样能少得了我们四小姐?平时还要跟着先生读书写字。这不。纪家表少爷的春联写不完,还特意请了我们四小姐过去帮忙。”最后感慨道,“要不我们七老爷怎么把五小姐送了回来交给我们四小姐管教呢?”

    听得何煜一愣,道:“写春联是怎么一回事?”语气有着他自己都没察觉的急切。

    高兴忙将窦家的这项传统说了一遍,还反复地强调:“……不分年纪,只要字写得好的窦氏子弟,都可以帮着写。”

    何煜“哦”了一声,让贴身的小厮打赏了高兴两个上等的封红,自己回内室发了半天的呆。这才吩咐贴身的小厮:“给我换件衣裳,我去也应该去给纪公子道个别才是。”

    小厮忙恭敬地应了,给何煜换了件大红的纻丝直裰,簪了根金簪,又帮何煜在腰间挂上香囊、荷包等物。

    何煜突然想到纪咏。

    那家伙肯定又是一件布袍。

    他吩咐小厮:“不用金簪,用那只青铜簪。”

    小厮忙重新帮他簪了簪子。他满意地点了点,这才去了纪咏客居的院子。

    纪咏不在家。

    他的随从告诉何煜:“我们家公子在姑奶奶那里。”

    何煜失笑。

    自己怎么萌生出窦昭在纪咏这里的念头?

    他去了纪氏那里。

    进门就看见纪咏正向窦昭抱怨:“……这是谁订的破规矩,我们纪家传承百年也没有这样的事?写春联就能和邻里和睦了吗?我看还不如过年的时候打赏几个铜子更让他们感激涕零……”

    打赏铜子,那是商贾之家干的事好不好?

    窦昭没好气地道:“各家有各家的规矩,我们家可曾有人说你们纪家的不是?”

    纪咏没有作声。

    窦昭犹不解气,故作困惑地望着他:“你真是纪家的孩子?会不会是抱错了!”

    气得纪咏直跳脚:“你想帮就帮,不帮就走人,一个女孩子,怎么这么多话?”

    是说她搬弄口舌吧?

    这可是七出之罪。

    窦昭自然不会让他给说过去,道:“你是不是又在我们窦家人面前显摆了?要不然怎么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有事?我们窦家每年都给乡邻送这么多的春联,却从来不曾听说过有人写不完的。可见这人再聪明、再能干也不能犯了众怒……”

    “窦昭!”纪咏咬牙切齿地塞了一支笔给她,“你写还是不写?”

    “不写!”窦昭把干脆利落地把笔丢在了书案上。

    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

    两人不约而同地循声望去,不仅看见了一副富公子派头、正朝着他们微笑颔首的何煜,还看见了急匆匆赶过来的宋炎。

    “四小姐,”他擦着额头的汗,有些胆怯地道,“我帮着纪举人写春联,这合适吗?” 百度搜索“书农”或“书农在线书库”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完本小说。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书农在线书库,提供经典小说九重紫免费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