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书农”或“书农在线书库”即可找到本站在线阅读全本小说。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书农在线书库,提供经典小说九重紫免费全文阅读。
第一百一十二章谜团
窦昭的话像是在打哑谜似的,陈曲水猜不出来是什么用意,自尊心又不允许他不认真思索就去问窦昭,这个话题也就揭过去了
送走了陈曲水后,窦昭却站在正屋的庑廊下发了一会呆
前世,济宁侯是承平十三年的五月初九突然病逝的
她是在承平十五年的八月十九日,也就是济宁侯除服之后,田氏去开元寺给丈夫做法事的时候“偶遇”田氏的
现在已是承平十三年的三月,如果没有什么意外,一个多月后,济宁侯就会病逝,魏廷瑜需守制三年,这桩婚事自然就会拖下来
三年以后,谁知道又会是怎样一番光景呢!
她并不担心
接下来的几天春雨绵绵,窦昭忙着照顾她那几株牡丹花
陈曲水给她带来个消息:曾贻芬病逝了
“内阁终于空出个位置来了”窦昭笑请陈曲水在花暖的石桌旁坐下,亲自沏了碧螺春,笑道,“不知道谁会成为首辅?也不知道哪位侍郎能入阁?京都这几天注定有人夜不成寐啊!”
陈曲水笑着接过窦昭递过来的茶水,分析道:“叶世培和姚时中的可能性比较大,不过,戴建有司礼监的秉笔太监汪渊支持,也有可能”
窦昭惊讶道:“原来那戴建是有汪内侍支持的……”
陈曲水听窦昭称汪渊为“汪内侍”,比她还要惊讶,道:“您怎么知道汪渊?”
她怎么会不知道汪渊
前世辽王夺宫汪渊是先帝的心腹太监,最后竟然安然无恙辽王登基后,他虽然没再做秉笔太监,却成了慈宁宫的大总管皇上最宠爱的妃子江氏据就说是因为得罪了汪渊被皇上所厌恶,最后江氏的两个儿子也被养在了她的死对头贤妃齐氏的名下汪渊又最不喜欢别人称他为“公公”,所以不管是内命妇还是外命妇只要遇到了他都会尊称他一声“汪内侍”
窦昭也是叫顺了口
她只好故作不知地道:“我看书上都说这些人是‘内侍’,就用了这个称呼”又怕陈曲水继续追问下去,忙转移了话题,“叶世培不是次辅吗?现在曾贻芬去世了,他应该接任首辅才是,您怎么说他只是有可能?那姚时中和戴建又是什么人?”
这些都是陈曲水很感兴趣的话题,而且窦昭的解释也说管通他也就不再多想,笑道:“按道理说,曾贻芬走后理应由叶世部接任首辅不过曾贻芬在世的时候,对他打压得很厉害,因此在几件比较重要的政事上他都背了黑锅威信受损,加上他年事已高,精力有所不济,这些都有可能让他与内阁首辅失之交臂
“姚时中是从户部给事中做起来的,是有名的计相皇上这几年为自己大修陵寝,借了户部不少银子,江南又发了两次大火,税少税减,南边剿倭的军饷粮草却是一分也不能少国库吃紧,也许皇上会让姚时中任首辅,解决国库空虚之事
“至于戴建,汪渊能把从潜邸之时就服侍皇上的大太临丁谓赶到陕西去做督军,你就可想而知这个人有多厉害了据说戴建让自己的侄儿娶了汪渊的养女,和汪渊做了儿女亲家这个人有才学、有能力、还不要脸说不定会曝个冷门呢!”
如果是别人,肯定会怀疑陈曲水的推断,可窦昭是知道汪渊厉害的,倒觉得陈曲水的话有道理庙堂看似威严,实际上什么样的荒唐事都有可能发生辽王做了皇帝之后,还曾封隆善寺的主持圆通法师为礼部侍郎,专司他礼佛之事隆善寺也因此被敕封为大隆善护国寺,从此香火鼎盛,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寺一跃成为第一大古刹……有一次她无意间听到皇后娘娘向太后娘娘委婉地抱怨,说圆通法师怂恿着皇上把金銮殿上的金瓦赐给大隆善寺盖座大殿宝殿,皇上竟然没有反对太后娘娘当时气得大骂圆通法师是“纪贼”……
想到这里,窦昭心中一惊,顿时脸色大变
圆通法师俗姓纪,字明鉴,号不二
难道纪咏……不,不,不可能!
圆通法师她曾见过两次
他身材高大,面容白皙,五官俊逸,不仅笑容亲切温和,而且言谈举止谦和大方,与他交谈,让人有如春风拂面之感,哪里像纪咏,说话尖酸刻薄,行为举止倨傲无礼,一脸的精明外露……可若是除去这这些……纪咏装模作样的时候,还真就和那圆通法师还有点像……
窦昭腾地一下站了起来,打翻了手边的茶盅
“四小姐,您怎么了?”陈曲水勃然变色,他以为窦昭是在想谁能入阁的事,“您是不是想到了什么?”
窦世枢能否入阁,关系到王行宜的升擢,也就关系到他们之后在京都的部署
“没什么,没什么!”窦昭喃喃地道,“我想起从前的一些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说到这里,她猛地问陈曲水,“您可知道纪见明的号是什么?”
她实在没办法把纪咏和那个和尚联系在一起
陈曲水一愣,道:“这个我还真没有注意到要不要我帮着打听打听?”
纪咏不声不响地就把他给摸了个底朝天,他却一无所知当时他虽拂袖而去,可若说他心里一点震荡也没有,那是自欺欺人,他也很想知道纪咏小小年纪,怎么就有这样一副让人心悸的手段
窦昭连连点头,心中五味俱全:“您最好还能查查他在宜兴的事……”或许能发现些蛛丝马迹
陈曲水颔首
窦昭想到了六伯母的欲言又止,又想到纪咏的肆意妄为……
难道纪咏真的就是那个圆通法师?
一时间,不管是陈曲水还是窦昭都没有了继续谈话的心情了……而远在京都的窦世英却脸色有些难看地大步从窦世枢的书房里走了出来,伫足在书房外的葡萄架下长长地吁了口气
窦世横跟了出来,笑道:“怎么?舍不得寿姑?”
“是啊!”窦世英又长长地叹了口气,道“做了别人家的媳妇不仅伺奉公婆,还要操持家务,她还那么小哪里会这些啊!”
刚才魏家请了媒人正式向窦世英提亲
窦世英有些犹豫
难道就这样把女儿给嫁了?
他跑来商量窦世枢
窦世枢却笑道:“那你想怎样?来个雀屏中选?你可别忘了,何家知难而退,全是因为窦、魏两家有约在前,现在何家不再提前结亲的事,你该不会准备和魏家一拍两散吧?到时候我们怎么跟何家交待?”
“我也不是那个意思”窦世英道,“我就是不想这么早把寿姑嫁了,也不知道那个魏廷瑜是个怎样的人……”
“当初你们不是去打听过了吗?不管是六弟还是六弟妹都觉得不错”窦世枢忍俊不禁道,“再说了,定亲又不是成亲,定了亲,还要准备嫁妆过两、三年再出嫁也是常事,我想魏家那边也想得到你总不能把寿姑一辈子留在家里吧?”
话虽如此,可他心里就是觉得别扭,哼哼哧哧地和窦世枢说了两句话,见窦世横过来了,他就起身告辞了,没想到窦世横却追了出来
“走,去我那里喝酒去”窦世横约莫着了猜得出窦世英的心结,拉着他往自己家里去
家里冷冰冰的窦世英也不想回去,他和窦世横去了猫儿胡同
路上,他问窦世横:“你找五哥什么事?是不是和入阁的事有关?”
他有点担心因为窦昭的婚事让何、窦两家反目
“没什么大事”窦世横道,“我听说五哥回来,过来看看他”这几天窦世枢都在曾家帮忙又道,“你也不想多想这路得自己走,靠谁也是靠不住的,我想五哥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要不然当初五哥也不会答应让何家出面去魏家把玉佩拿回来了”
窦世英点头,两人进了垂花门
纪氏正指挥着丫鬟、婆子摆饭,见两人进来,忙叫了丫鬟打水服侍他们净脸冼手,又叫了婆子去通知厨房加菜
窦世英也不客气,换了件窦世横的衣裳出来用午膳
见窦政昌和窦德昌都不在,他笑道:“他们两兄弟去哪里了?”
纪氏帮窦世英盛了碗汤,笑道:“去了玉桥胡同”
湖州韩家来了几个人相看窦政昌,住在玉桥胡同的纪家
窦世英就问起窦政昌的婚事来:“什么时候定亲?”
纪氏满脸笑容:“看了几个日子,都在六、七月间,已经让人拿去韩家的人商量了,应该这几天就会有回信了”
窦世英就怅然地道:“还是娶媳妇好啊!”
窦世横就朝着纪氏使了个眼色,纪氏立刻明白过来
想到寿姑就要出嫁了,她心里何尝好过!
“魏家虽然落没了,可好歹是堂堂正正的侯府,魏家又只有魏廷瑜这一个儿子,早早就请封了世子,”她劝着窦世英,“田氏脾气又好,那孩子相貌英俊,性情开朗,待人厚实,虽说现在还有些浮躁,可现在的年轻又有哪个不浮躁的?我们寿姑是个聪明人,等以后成了嫁慢慢地教,他也就渐渐的也就会稳重起来”
窦世英慢慢地点头
两人都没有提到魏家的经济——窦昭名下的财产足够他们挥霍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大雨
窦、魏两家交换庚的消息传来,真定下着大雨。
雨点如豆,哗啦啦倾盆而下,瞬间让真定县成了水泽之地。
窦昭站在庑廊下,大雨落在青石砖上溅起的水花很快浸湿了她的裙摆。
披着蓑笠、穿着木屐的素心穿过重重雨帘走了进来。
“小姐,您还是回屋歇着吧!”她一面劝着窦昭,一面小心地将蓑笠脱下,交给了身边的丫鬟,生怕一不小心让蓑笠上的雨水打湿了窦昭的衣裳,“外面雨太大,暖房那边我照您吩咐的收拾好了,还派了两个老成的嬷嬷在那里值夜,您就放心吧!”
窦昭怎么能放心。
春雨贵如细。
可这春雨要是总这么下下去,刚刚种下去庄稼只怕就要被沤死了。
她抬头望了望乌鸦鸦的天,蹙着眉头进了屋。
陈曲水冒雨而来。
“小姐,我看天气不对,田庄那边是不是要派个人去看看?”他的脸色很沉重。
“先生和我想到一块去了。”窦昭说着,天空一亮,划过一道闪电,传来轰隆隆的雷声,“我看这雨一时半会停不了,东跨院和正房这两年都翻修过,西跨院和鹤寿堂那边只怕还要派个人去看看有没有哪里漏雨的。”
陈曲水见窦昭心里明白,放下心来。
红姑撑了桐油纸伞扶着崔姨奶奶过来。
“陈先生也在这里啊!”她和陈曲水打着招呼,眼里满是深深的担忧,“寿姑。这雨太大了,怕是田里的庄稼要受不住,我得回去看看。”
“那怎么能行!”窦昭和陈曲水不约而同地道,“要去也是我们去。怎么能让您去!”
把大家逗得笑了起来,气氛突然间变得温馨。
“你们去能有什么用啊?”祖母道,“你们又不懂农事。去了也不过是走马观花,还是我去吧!”然后吩咐寿姑,“你给我准备辆马车,要是田里的庄稼真的遭了殃,等雨停了,还要想办法让大家抢种点什么,不然今天颗粒无收。就是我们免了他们的租子,这日子只怕也过得十分艰难,还得准备些粮食借给他们过冬,不然要饿死人的。”
窦昭是没有经过荒年的人,陈曲水荒年的时候也过得很好。都没有祖母体会深刻,自然也就没有祖母那样的迫切,因而一个劝道:“这么大的雨,你要是受了风寒怎么办?我派个管事去看看就是了。”一个道,“崔姨奶奶不必担心,真定这几年风调雨顺,如果真的遇到涝灾,县里、州里都会想办法的,再不济。朝廷也会派人赈灾,不你不必太担心。”
崔姨奶奶直摇头,坚持要回田庄看看。
窦昭没有办法,道:“那我亲自去一趟吧!”
崔姨奶奶自然不同意:“你一个小姑娘家,去了能顶什么事。”
窦昭这几年是如何对待崔姨奶奶的,陈曲水是看在心里的。他笑道:“如果您不放心,我陪着四小姐走一趟吧?说不定这雨马上就停了了!您车马劳顿,只怕四小姐在家里也不安生。”
这样也好!
窦昭在心里思忖着,和陈曲水左一句右一句,说得祖毫无招架之力,只得同意让陈曲水陪着窦昭去田庄看看。
素心忙通过陈晓风和段公义等人护送,素兰则督促马夫套好了马车,甘露和素绢一个准备着路上的茶水吃食,一个准备着雨具,不过半炷香的功夫,就什么都准备好了。
等服侍陈曲水的两个小厮赶过来,他们一行人披蓑打伞走进了雨中。
在垂花门前,遇到了去给二太夫人请安回来的窦昭。
两个护送窦昭回来的婆子忙曲膝给窦昭礼,谄媚地喊着“四小姐”,殷勤地问着:“这么大的雨,您这是要去哪里?要不要老奴们护送一程?”
窦昭认出她们是二太夫人身边服侍的人。
没想到窦昭能讨了二太夫人的欢心。
她有欣慰地瞥了窦明一眼,让素心赏了两个婆子各一个封红。
两个婆子谢了又谢。
窦明却被窦昭那一眼瞥得满脸通红。
她想到自己冒着这么大的雨过去给二太夫人请安,二太夫人也不过是对自己比平日颜色略好些,不像窦昭,说是雨太大,派了个婆子给二太夫送了些莲子粉、茯苓膏什么的,二太夫人脸上顿时像笑开了花似的,还对柳嬷嬷道:“这孩子,虽然没了母亲,到底是个有福气的,没了邬家有何家,没了何家有魏家,还是圆了她母亲的心愿做了世子夫人。”
“就是,就是。”柳嬷嬷那个老东西还在一旁讨好地道,“以后就是侯夫人了,正一品呢,是我们家姑娘里面头一份啊!”
窦昭又听不见,犯得着这样巴结奉承吗?
她一口气忍到进门,又看见到了前呼后拥窦昭。
不像她们,不过带着几个丫鬟、婆子,而是护卫开路,丫鬟贴身服侍,旁边还跟着个跑前跑后的账房先生,像是哪家的公子出巡似的,不,一般人家的公子出巡也没有这样的派场。
窦明忍不住讥讽道:“姐姐马上是做侯夫人的人了,有什么事怎么不吩咐身边的护卫、管事,再不济,也可以指使丫鬟、婆子,怎么还要亲自出马,莫非是和魏家的婚事又黄了?可姐姐也不至于使唤不动家里仆妇啊?我们家的仆妇不是一向敬畏你的吗?”
这是窦氏姐妹之间的事,还论不到外人论长短。
陈晓风等人静默如山。
二太夫人屋里的两个婆则是倒吸了口冷气,心里直道倒霉,怎么就摊上了这样一件差事,难道东府的人都说西府的五小姐沾不得。以后再有这样的事宁可被柳嬷嬷责骂也要躲得远远的。
窦明身边服侍的吓得战战兢兢,大气也不敢吭一声,周嬷嬷更是满头是汗,也顾不得尊卑了。压着窦明向窦昭赔不是:“哪有这样和姐姐说话的!”
窦明梗着脖子不低头。
窦昭轻笑:“没想到我们家还出了个强项令,我不成全你岂不可惜了。”说着,出了垂花门。
陈晓风等人一声不吭尾随着着窦昭从窦明面前目不斜视地走了过去。好像她是个毫不相干的人。
窦明气得满脸通红,等窦昭的人都走了,她小声问周嬷嬷:“‘强项令’是什么人?她这话是什么意思?”
周嬷嬷也不知道,迟疑道:“要不您问问宋先生?”
窦明点了点头。
马车里,甘露好奇地问窦昭:“小姐,您难道要扣了五小姐的月例?”
窦昭要身边的丫鬟都跟着读书,素心几个都知道这典故。强项令董宣为人耿直清廉,而且家境贫寒。
“月例是府里的规矩,她犯了哪条哪款是要扣月例的?”窦昭淡淡地道,“不过是府里有规定,姑娘及笄还没有出嫁的。每月有十五两银子的香粉钱,未及笄的,只有二两银子的香膏钱。”她对素心道,“你以后要记得跟高兴说一声,五小姐今年才十一岁,哪里就用得上香钱了!还有教五小姐琵琶的婉娘,她既不是我们府上请的,高升又没有特意嘱咐过,婉娘的束修、四季的衣裳也不应该由我们出才是。”她现在关心的是雨势。是田里庄稼的收成,是那些农户的生计,哪里有空理会窦明的挑衅,“我发现这样的小事还很多,素心,以后这些事你要多留意才是。免得坏了府里的规矩。”
五小姐这样当着众人的面不给四小姐面子。四小姐不小惩一下四小姐,以四小姐的性子,以后还不知道要惹出怎样的大麻烦来。
四小姐看上去对五小姐很严厉,实际上对五小姐还是很爱护。
素心笑盈盈地应是。
窦昭把这件事抛到了脑后,撩了车帘朝外望。
刚刚耕好的田里白茫茫一片,只看见几根草随风摇摆,风吹着树枝哗啦啦响着,雨点打在车顶上“啪啪”像是落冰雹。
等到了去田庄的路口,路已经泞泥不堪,马车走上去恐怕就会陷在其中。
段公义毫不犹豫地道:“解了马,我们几个把马车推进村去。”又对陈曲水道:“委屈先生在这里等会,我进村去借头骡子驮您进村。”
陈曲水摇头:“不用了,我走着进去就行了。我还有行李在田庄里,到时候换双鞋就成了。”
大风大雨的,段公义也不和陈曲水客气,折了根酒盅粗细的树枝递给陈曲水:“先生用来作拐仗吧!”然后和陈晓风他们前拉后推地把马车拽进了村。
村里各家的劳力都站在屋檐下望着越下越大的雨发着愁,看见窦家的马车进了村,都欢呼起来,随便抓了个什么东西顶在头上就围了过来。
“咦,是四小姐啊!”
“崔姨奶奶怎么没有回来?”
“四小姐,这可怎么办啊?这玉米才刚点下去。”
“是啊,四小姐,我们要不要挖口子放水啊!”
大家七嘴八舌的。
“四小姐就是为这事来的。”段公义见状大吼一声,“这又是风又是雨的,等四小姐安顿下来,会叫大家来商量这件事,你们不要急,先让四小姐进屋歇会。”
众人立刻让出一条道来。
窦昭在素心等人的簇拥下进了正屋。
留在田庄的几个婆子烧得烧热水,抱得抱干净的被褥、坐垫,不一会,窦昭就干干净净地坐在了临窗的大炕上,喝着热茶,和几个村中年长的农户讨论着怎样度过难关。
第一百一十四章投宿
窦家的田庄地理位置极好。
它东边是条由北至南的小河,西边是片比它低势低些的良田。雨水少的时候,可以引河灌溉,如果遇到这样的涝灾,把最南边的口子挖开,积水就会顺势顺到郎家的田庄去。
“不能挖口子。”窦昭想到来时看到的情景,道,“整个真定都成了水泽之乡,就算是挖了口子也不能解决什么问题,何况这种断人口食的事,为之不善,容易引起两家的纠纷——远亲不如近邻,我们和郎家的田挨在一起,这么多年都没有起过争执,不能因为这件事被郎家的人指着脊梁骨骂。”
能坐在这里的都是村中年长且有威望、又懂农事的老人家,之前大家还怕窦昭年幼,为了给祖母一个交待强行让他们挖口子或是抢冬苗,此时听了窦昭的话,不由齐齐松了口气。
冬小麦肯定是颗粒无收了,现在就看怎样善后了。
几个人默默无语地望着窦昭。
窦昭也明白他们的心思,道:“我来的时候崔姨奶奶曾反复地叮嘱我,说大家都是跟了她老人家十几年的庄稼把式,不管这雨什么时候停,能不能赶种上玉秋,今年的租子免了。大家回去后也跟各家各户说一声,不用太担心。”
大家的表情俱是一松,纷纷地称赞崔姨奶奶菩萨心肠,称赞窦昭心底纯厚,不停地说着些感谢的话。
窦昭看着时候不早了,端茶送客。
陈曲水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四小姐,京都那边有消息过来。皇上下旨,任命梁继芳为内阁首辅。”
窦昭微微一愣。
他对这个人有印象。
辽王宫变之后,他撞死在了金銮殿上。
她当时只是个内宅妇人,关心的是家中的柴米油盐。事后听人说起,也不过是叹唉了两声,对这个人并不了解。
但他能撞死在金銮殿上。应该是个风骨诤诤之人吧!
她请陈曲水一旁坐下。
陈曲水叹道:“没想到最终是他做了首辅。这下可爆了冷门,打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
窦昭道:“他是什么来历?”
如果和五伯父有些关系,五伯父入阁的可能性就会大大的增加。
陈曲水颇有些唏嘘地道:“他是壬辰科的进士,考中庶吉士之后在刑部观政,之后一步一个坎,从刑部给事中一直升到了刑部侍郎,是前都察院左都御史潘图昌的门生。潘图昌和叶世培不和。曾贻芬被叶世培逼得不得致仕,为了恶心叶世培,他力挺梁继芳入了内阁。梁继芳有自知之明,虽然入阁十几年了,却唯唯诺诺。从来不曾拿过什么主意。这次他能入阁,也是因为叶世培年事已高,姚时中和戴建斗得你死我活不可开交,让皇上心中不悦,索性让梁继芳做了首辅。”说到这里,他怅然地长叹了口气,“这就是运气啊!”
窦昭心中一动。
梁继芳是任辰科的进士,算算年纪,也应该是五、六十岁的人了。陈曲水和他差不多的年纪,他落魄成了她的幕僚,而梁继芳却贵为首辅,怎不让他感概!
想到这些,她就想安慰安慰陈曲水。
“我看未必!”窦昭挑了挑眉,道。“别人我不知道,就说你给我提到这几个人——叶世培自不必说,能把曾贻芬逼得致仕,可见其手段谋略非比寻常。戴建后面有汪渊支持,而姚时中竟然能和他斗个旗鼓相当,可见也不是等闲之辈,那梁礼芳手下有这么多厉害人物,他能不能镇得住还是两说。”
陈曲水听了脸色果然好了很多。
窦昭微微一笑。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陈曲水起身告辞,素心检查了门房,素兰则在屋里点了驱虫的艾香,甘露放了帐子,服侍窦昭歇下。
雨下的越发大起来,哗啦啦像水从天下泼下来。
窦昭躺在床上,有种置身小舟的错觉。
她想纪咏,怎么也睡不着。
他到底是不是那个圆通法师呢?
心里却隐隐觉得,像他这样惊才绝艳的人物除非要不,否则不可是无名小足……十之八、九就是那个连汪渊都要礼让三分的圆通法师!
可他为什么要出家呢?
他那么的倨傲自大的甚至有些狂妄的人,不可能是被迫出家。
是喜欢佛法?还是……她想到圆通法师的那个……
如果纪咏就是圆通法师,他还就真做得出这种事来!
想到这些,窦昭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不禁窸窸窣窣地翻了个身。
外面隐约有什么动静。
她心中一惊。
自从被庞昆白劫持,窦昭对这种事就特别的敏感——如果庞昆白不是想人财两得引诱她,她又怎么能全身而退。
“素心!”她起身撩了帘子,“你去看看,我好像听什么声音!”
素心也听到了,所以窦昭喊她的时候她已经推醒了躺在她身边的素兰,待窦昭开口时她已经披衣下床。
“小姐,您别担心。”她安慰着窦昭,“我这就去看看。”
窦昭点头。
素兰坐到了床边,打着哈欠道:“小姐,有段大叔和陈大哥他们,不会有什么事的。”
她的话音刚落,素心折了回来:“小姐,是有人投宿。”
“有人投宿?”窦昭皱了皱眉,看了看长案上的记着时辰的漏斗,“这个时候来投宿?对方有几个人?是做什么的?”
素心迟疑道:“一位少年公子,说是行商,带着个账房先生和四、五个随从……”
她说着,窦昭仿佛听到有婴儿的啼哭声。
她不由毛骨悚然,道:“那是什么声音?”声音绷得紧紧的。
有段时间。窦昭经常无缘无故地听到婴儿的啼哭声,直到生了茵姐儿,她的全副心思都放在了女儿身上,那啼哭就再也没有在她的耳边响起。
在素心的心里。窦昭冷静、理智、坚韧、顽强,不管什么时候都大方得体,淡定自若。她从来没有看见过像现在这样的窦昭,如同一个受惊的孩子,满脸的惶恐。
她忙抱住了窦昭,声音情不自禁地变得温柔起来:“是那位公子,还带了个襁褓中的婴儿,说是他的庶弟,庶母病逝。他奉父亲之命顺路送庶弟回家。”
窦昭立刻镇定下来,她坐直了身子,想了想,道:“你服侍我穿衣,我去看看。”
素心有些犹豫。
窦昭立刻敏锐地感觉到了。
她沉声道:“出了什么事?”
素心略一踌躇。道:“段大叔说,那位公子年纪虽轻,却脚步轻盈,看悠闲却端凝坚定,举手投足更如那高山流水般流畅自然,分明是习过什么特殊的武技。而他身边的几个护卫看似寻常,却个个沉稳内敛,进退有度,滂沱大雨中丝毫不显混乱。其中一个更是如宝剑藏匣,一眼瞥过来,眸子都透着森森杀气,绝对是个顶尖高手,这样的人,在京都做个禁军练头都绰绰有余。又怎么会委身做了别人家的护卫?还有那么个婴儿,不到百日,头都抬不起来,却随兄远行,难道他家里的人就不怕他经不起颠簸夭折了?再就随行的乳娘,年纪不过十八、九岁,皮肤白皙,双手柔弱,一看就是从来没有做过重活的……这些人穿着打扮看似平常,可那气度却骗不了人,处处透着诡异,段大叔让我们小心点,门户紧闭,不要随意进出。今天晚上由他和陈大哥亲自巡夜。”
窦昭神色微凝。
素兰却打着哈欠调侃道:“说不定人家是对私奔的小夫妻呢!段大叔也太小心了些。”
“又胡说八道。”素心喝斥着妹妹,“你心使得万年船。像段大叔这样才能让人放心。”
素兰吐了吐舌头。
窦昭心里却像有什么东西被触动了似的,有种抑制不住的冲动。
她下了床:“我要去看看。”语气非常的坚定。
素心思索了半晌,反复地对窦昭道:“那您一定要跟在我身后。”
窦昭点头。
素心服侍她穿了衣裳,又拿了件蓑衣给她披上,这才撑了桐油伞,陪着窦昭穿过回廊,到了前院。
两辆黑漆马车和几匹马停在院子中间,陌生的护卫正冒着大雨将油布搭在马顶上,那么大的雨,那几匹马却纹丝不动地站那里。
段公义正陪着个少年站在东厢房的庑廊里,望着庭院中忙活的护卫说着话。
那少年背对着她,天色太暗,看不清楚穿了件什么颜色的衣服,中等个子,略显清瘦的身材挺拔如松,猿背蜂腰,线条十分的优美。
他身边那个文士打扮的男子却对着她。
他年约四旬,相貌平常,一比眼睛却比星子还要明亮,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看见窦昭,他低头对那少年说了句话。
少年和段公义纷纷扭头朝她望过来。
天空中突然炸起一道闪电,把院子照得亮如白昼。
少年那乌黑的眉毛,深邃幽静的眸子,略显苍白的面孔,精致到无暇的五官映入她的眼帘。
窦昭觉得自己好像被那道闪电击中了似的,脑子里轰隆隆巨响,不知道身在何方。
有人慌乱地喊着她的名字,用一双温柔而坚定的手扶着她的肩膀。
“宋墨,”她喃喃地道,“我怎么会遇到了宋墨……”
百度搜索“书农”或“书农在线书库”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完本小说。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书农在线书库,提供经典小说九重紫免费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