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客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谷崎润一郎作品阴翳礼赞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我记得在寺田寅彦氏的随笔里,确实读过有关猫尾巴的一段话:“我真不知道猫的尾巴有什么用。看来它是毫无用处之物。人类身上没有这条累赘物,可以说是大幸。”不过我的看法恰恰和寺田寅彦氏相反。我经常想:如果我自己身上也有这么一条便利之物就好了。爱好猫的人都知道,当猫听到主人叫唤时,总是懒得咪咪叫地回答,而只是默默地甩一下尾尖便箅了。每当猫儿蜷伏在门廊里、彬彬有礼地屈起前脚,一副似睡非睡的神情,悠悠忽忽地尽情享受日光浴的乐趣时,诸君可以试着叫叫它看。如果它是人类,那么必定会费劲地爱搭不理地回答,好象抱怨说我好容易才舒舒服服地打个盹,就被你吵醒啦。要不然,他就会假装睡着,充耳不闻。可是猫儿却采取中庸之道,用尾巴来示意。它的身体的其他部分几乎一动不动一同时耳朵也会抽搐一下,转到声音传来的方向。不过它的耳朵问题暂且放下不谈——半开半闭的猫眼纹丝不动,依然一副寂然的姿态,似睡非睡地仅仅把尾尖微微甩动一、两次,如果你再叫一次,它还是这样尾尖微动。如果你反复呼唤,最后它会干脆:不理。不过开头叫唤的两三次,它确实用这个办法回答的。人们看到猫尾微动,便会知道它并没有睡着。不过有时它也许真的处于半睡状态,尾巴的微动只是条件反射而已。不管怎样,以尾巴作回答包含有微妙的意义。可能是猫儿懒得出声,但沉默不言又过于简慢,不如用这种办法来个打招呼吧。但也可能是表示感谢你的呼唤,既然它现在已经入睡了,你就宽恕一次吧。总之它以尾巴的筒单动作,巧妙地表达出既懒惰又圆滑的复杂心情。可是没有尾巴的人类,在这种情况下实在无法学到它这巧妙的一招。虽然人们也会抱有疑何,究竟猫儿真的有这样微妙细致的心理作用吗?但是看看它那尾巴的运动,我总觉得它表达的是这类意思。

 

 

 

为什么我要说这一番话呢?因为我不知道别人如何,但就我而言,总是经常认为如果自己也有—条尾巴就好了,所以对猫羡慕不已,例如正当我坐在书桌旁执笔疾书或苦思冥想时,家里人会突然闯进来絮絮不休地大谈家务琐事,这时我便想到如果自己有一条尾巴,只要把尾巴尖甩两三下便可以把家里人打发出去就好了。不过我更痛感需要尾巴的是被迫接待来客的时候。我生性厌客,除非志同道合之士,或者敬爱的朋友久别重逢,否则我很少自己主动和别人面谈,总是勉为其难地接待。除非有要事商量,不然漫无目的闲谈,最多不超过十分钟或十五分钟便觉厌倦不堪。而且通常我只是洗耳恭听,任凭客人滔滔不绝,我的心早已远离谈话主题,置客人于不顾,飞翔于幻想世界,随心所欲地耽于冥思之中,终至回到刚才的创作世界里。因此在客人面前我虽然在口头上不时地回答一声“是的”、“嗯”等,但已逐渐心不在焉,答非所问,心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以至于出现冷场。尽管有这些在所难免的事情,自己有时也会突然醒悟到这样有失礼貌,于是集中精神振作起来,但这样的努力却无法持久,往往不一会儿又神不守舍了。每当这个时候,我便会想象自己好象长出了一条尾巴,臀部也变得痒痒起来。我甚至还会想象到这条尾巴已经甩动作答,于是连“是的”、“嗯”也不说了。这条尾巴是想象之物,并非猫的尾巴,别人无从看见,实在遗憾得很。不过从自己的心情来说,这条想象中的尾巴有没有甩动,却大不相同。即使对方看不见,但自己在心里总是甩动了,也就算是回答对方了。

 

 

 

那么,我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样地——也就是对猫尾巴羨慕不已地——懒得和别人谈话,这样地厌客,其原因又是什么呢?这点连我自己也莫名其妙。我的老朋友辰野隆等人对我很了解,他们知道我从初中到第一高中以至大学时代,都不是今天这样沉默寡言的。辰野隆是尽人皆知的雄辩家,而我的口才也绝不亚于辰野。过去我曾以东京人特有的如簧之舌,使人如痴如醉,或起死回生,或发警句,或弄戏谑,从未落于人后。但我逐渐变得缄口不语了,这是在我开始写作以后的事。究竟是因为沉默寡言而厌客,还是因为厌客而沉默寡言,我想多半是由于厌客——换言之,也就是厌恶交际——而后沉默寡言的。为什么当了作家便厌恶交际呢?理由是多种多样的。我出生于日本桥的市侩气十足的旧商业区一个投机商家里,具有格外装腔作势的气质,对当时所谓文士和艺术家有意装出来的土里土气感到厌恶。虽然他们当中并非没有地地道道的东京人,但诸如早稻田派的自然主义作家等多是乡巴佬,所以他们酿造出来的气氛总有一股土气。我也曾经一度受到他们的感染,留起披肩长发,故意衣履不整。但不久以后我便感到厌倦,努力在自己的打扮上摒弃文士派头。如果穿西装,一定要穿笔挺的上衣,黑上衣配条纹长裤,不然便穿昼礼服,帽子多半戴小礼帽。如果穿日本服,便是结城茧绸或大岛绸的素色外褂,还要整整齐齐地结好衣带,一副旧式商人的派头,好象某家商号的少东家一般。这副打扮引起了小山内熏等人的反对,大家群起而攻之。这样一来,我也就和昔日的朋友逐渐疏远了。我厌恶土气,自然也厌恶书生气,如果不是自认为可以谈心的对手,我也很少和他谈论文学、艺术等问题。加以我又抱有这样的信念:文学家应结成朋党,最好孤军奋斗。这个信念我至今不变。我之所以仰慕永井荷风,就因为他一贯身体力行这种孤立主义,再也没有别的文人比他更彻底实行这个主义的了。

 

 

 

就这样,最初我只是厌恶交际,还不是沉默寡言,由于和别人接触的机会少了,发挥口才的机会也少了,但如果要我讲话,还是可以滔滔不绝的。我那副天生的能言善辩的流畅的嘴巴和妙趣横生的江户腔,只要自己愿意,随时都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事实上最初我也是这样的。可是任何事物如果不经常使用,其功能也会衰竭。我是在不知不觉中变得笨嘴拙舌的,虽然还想和往昔一样滔滔不绝,也不知从何谈起了,这样反过来又使我对谈话兴趣索然。于是到了六十三岁的今天,我那厌恶交际和沉默寡言的毛病越来越厉害,连自己也觉得无计可施。在沉默寡言这点上,吉井勇也许有良策可施。吉井虽然不善辞令,却非厌恶交际,对人不断笑脸相迎,甚觉可爱。可是我稍有不合心意,便形于色,如果感到无聊,在客人面前也会打哈欠,抓耳挠腮,不一而足。只是在酒醉之余,我也想说几句,但一旦讲起话来,总不如从前那样滔滔不绝,结果只能是比平日多少饶舌一点,嗓门高一点罢了。因此到了现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最大的苦事莫过于和来客应酬。如果是有意义的事情,再辛苦也不得不忍受。但如上述,既然我抱着孤立主义的信念,那么在想要会客时对于想要会见的人,我自然愿意给以充分的谈话时间,但对于其他客人,则尽量不予接待,我就是这样想的,因此谁要来访问我这样一个家伙,不能不说是遗憾得很。尽管如此,来我家访问的客人仍然很多。在战争期间,因为疏散到乡村去了,所以暂时逃脱了这个厄运。自从我在京都住下来后,来访的客人竟与日俱增。

 

 

 

近来我已进入老年,这就更有理由来坚持这几年来滋长的孤立主义了,因为无论我怎样厌恶交际,六十多年来还是结交了许多朋友,我现在的交际范围比青年时代广泛得多了。青年时代也许需要尽可能多地结识一些人,尽可能多地观察世界,不过象我这样的老年人,将来还能够活多少年已不可知,而自己有生之年打算要做的工作,也已经大体上预定下来了。这些工作数量之多,恐怕在有生之年也做不完。因此对我来说,就要倾尽余生,竭力按照预定的计划,点点滴滴地去完成这些工作,几乎再也没有必要去了解别人和观察世界了。我所求于人的只是不要扰乱我的预定计划,不要打扰我的工作而已。这么说来,好象我是一个勤学之人,珍惜寸阴,热衷工作。其实恰恰相反,自从青年时代以来,我便是一个拙于笔耕的人,及至老年,又加上各种生理上的障碍——例如肩周疼痛,眼睛疲劳,神经痛造成手腕疼痛等——这个毛病便更加厉害,哪怕写一张稿纸的东西,也要在院子里散步半天,或者在房间里来回兜圈,如果没有这样的“过门”,这样的“序曲”就坚持不下去。即使是、工作,正正经经地执笔疾书的时间也比较少,心不在焉地休息的时间要多得多。总之在一天之内万事俱备而又得心应手的动笔的时间实在少而又少,这时如果再有来客打扰,损失之大不言而喻。有些来客声称,只要三、五分钟见见面就可以。但为了这三、五分钟,好容易才得来的灵感却又被打断,即使再回到书房去,也不可能立即提起劲来,结果三十分钟、四十分钟便白白浪费掉,甚至也许灵感从此而别,再也写不出东西来了。因此接待客人所受的打扰,决非时间之长短能够说明的。于是时至今天,我下决心缩小交际的范围,起码不比现在更广,并且尽量不交结新朋友。过去我虽然厌恶交际,但红粉佳人却属例外,谁要是给我介绍一位绝代佳人,或者有美人来访,我都来者不拒。但是今天我连这也不感兴趣了。虽然今天我仍然酷爱红粉隹人,这个脾气没有改变,但是进入老年之后,我对美人的要求却变得苛刻了。一般的所谓“美人”,尤其是今天那些属于时代新潮顶峰的美人,我已不屑一顾,反而感到恶心。我内心有自己的美人标准,不过能够当之无愧的,确属沙里淘金,绝不会轻易出现的。相反地,今后如果我能够和已经结识的几位美人继续交往,便已心满意足,对我的余生可谓锦上添花,再也不需要更多的刺激了。

 

 

 

谢绝来访有各种办法,最常见的是托辞不在家。对于担任接待和传达任务的妇女来说,与其编造一大堆理由,不如说一句“现在主人不在家”,这是最简便不过的了。不过我却不喜欢用这个办法,而是事先训诫家人,要她们彬彬有礼地回绝客人说:主人虽然在家,但对于没有携带介绍信的客人,概不接见。因为我讨厌对来客弄虚作假——我家地方狭小,如果对来客撤谎,那么在客人没有远离以前,我不但躲藏着不敢如厕,甚至连打嗝儿或打喷嚏也不行——何况如果不明说“虽在家但不想会客”,客人还会一再来访,时值交通困难,对客人也会增添不少麻烦。另一方面,如果出去开门应酬的是家中的学生,还能对付过去,但如果是家中的妇女,说话结结巴巴,连不该说的交际应酬话也说了,什么“很抱撤,我家主人现在正忙着……”,添油加醋,把话说得模棱两可,致使有些客人会拂然不悦而反问,或者寻根问底弄个一清二楚:“什么?你别怕惹我生气,还是首先把话讲清楚……”这时妇女们对付这种局面就无法采取斩钉截铁的态度。如果我依然拒不接见,那么出去开门传达的人就会进退维谷,一筹莫展。对于来自东京或其他远处的人,我虽然不忍心拒之门外,但仍然坚持没有携带介绍信的一律不予接见的原则。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凡嘉许我这种态度的人,以后对他也有好处。来客中也有些人会提出我的朋友的名字,说什么“我和某某先生颇有交情……”,或者说“某某先生说过想给我写一封介绍信来的,可是……”遇到这样的人,我总是让家人回答说:“既然如此,那就麻烦您再来一趟,把某某先生的介绍信拿来……”这样一来,这个客人一般便不会再来了。如果真的带有介绍信,我当然要会见。不过我的朋友都深知我意,很少让那些叫人心烦的客人来找我。

 

 

 

我不知道东京怎么样,但在京都却经常有许多聚餐会之类的邀请。如果是座谈会,自然名正言顺,但往往还有许多是单纯的聚餐。出席人多的聚会,自然要交换名片,广交朋友,这就给我増添不少麻烦。加以我这老人对食物的要求也和对美人的要求一样苛刻,虽然山珍海味,也弃之如敝履。当然从战时到战后的匮乏时期,为了吃一顿过去那样丰盛的佳肴,必须由有关方面有权有势的人携同前往,并且花一大笔钱,才能办到。对我们这些平民老百姓来说,乃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因此邀请者固然是大施恩惠,但大橛也有利用我的名义搞聚餐以便自己摄取营养之目的。这么说来,这种以“摄取营养”为目的之莫明其妙的“搭配餐”似乎大为流行。去年我去东京,应邀到一家近郊的餐馆去,席上又是生鲔鱼片,又是红烧牛扒,又是“天妇罗”(油炸虾——译注),还有炸肉排,令人目不暇给。还有一次在一家乡间旅馆应邀进餐,竟然端出鳗鱼火锅,其数量之多令我瞠目结舌。第二天一大早,又是一大盘“鸡素烧”。不仅郊区和乡间的餐馆如此,连京都市中心繁华区的“旅馆”里我也有过“被迫”甘当饕餮之徒的体会。在这里,不分什么日本餐、中国餐、西餐,杂然前陈,胡乱搭配,总之把我们当作平日只能吃到可怜的配给物资的人种,一旦有此机会,便让我们大大“营养”一番,这里的菜肴全然不讲究烹调技巧,完全是愚弄客人。我虽然年老,但胃口颇健,奉送而来的菜肴,只要不是格外乏味,一概碗底朝天,吃个精光,不论好坏,全都塞进胃腑深处,实在可怜得很。最令我气愤的是,这一天的饕餮之餐,为患匪浅,令我以后一连两三天胃口大减。结果我只有被迫蜗居家中,让家人亲手调制自己爱好的食品,在家里悠然自得,以浅斟低酌的晚餐为乐。营养过多的油腻食物,对老年人的健康是有害的。与其吃这些菜肴,不如使用经过挑选的豆酱和酱油,制作适合自己口味的家常菜,这样心情会更加舒畅。实际上,近来自己家里的烹饪材料比街上的餐馆更叫人放心,例如油炸食品,如非使用自己家里没有掺假的货真价实的食用油,便无法下咽。总而言之,那些聚餐会之类,除非出席者都是意气相投,菜肴又是自己所爱,而且对我的工作没有妨碍,我才打算应邀参加。即便如此,我也并非兴致勃勃。
 

  如果觉得阴翳礼赞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谷崎润一郎小说全集钥匙思母情盲目物語/盲瞽者谭刺青春琴抄钥匙少将滋干的母亲纳粹疯癫老人日记细雪阴翳礼赞,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