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 C·赖特·米尔斯作品社会学的想像力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社会问题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社会热点问题。只要它没有得到解决或缓解,就一直存在并为人们所关注;而社会热点问题具有较明显的时效性,一旦问题解决或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就会被其他新的社会热点所取代。

  (2)性质不同。

  社会问题一般部是对社会有一定危害性的;而社会热点问题可以是对社会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新鲜事物,也可以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丑恶现象。

  (3)表现形式不同。

  社会问题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社会热点问题则是显性的。

  (4)涉及范围不同。

  社会问题关注的是公共麻烦,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的范围并不限于此,可以是个人或社会的发展问题或新的价值观念(如生活方式)等。

  (5)推动的媒介不同。

  推动社会热点舆论的是传播媒介,是新闻工作者,他们凭着敏锐的新闻嗅觉,感觉到某种社会现象或事件的重要性,会引起社会关注,便大量报道,吸引人们的注意,形成社会热点。新闻工作者也将社会问题作为社会热点来宣传,而研究社会问题的主要是社会学者,社会学者凭着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凭着自己的专业兴趣,选择某一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持续地研究,并作出科学的解释。

  第三节 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

  一、社会越轨和社会失范的角度

  1.社会病态论(即社会病理学)(Social Pathology)。

  一般认为良好的社会状况 (即具有正常的社会功能的社会)是健康的,而脱离道德期望的个人与情况 (即妨碍社会正常机能个人或情况)则被认为是有"毛病”,因此也是坏的。所以,从社会病理学的观点来看,所谓社会问题就是违背了道德期望。造成社会问题的最大原因即是社会化过程的失败。起初学者以为它是来自于遗传的结果。如精神不健全的人、依赖者、或罪犯三种类型。后来则认为社会问题是由社会环境所造成的。社会化失败的结果造成道德腐蚀,而解决办法则是施以道德教育。社会病理学观点是美国早期社会学者对社会问题思考后作出的整理,它来自于有机体类比,基本上关心的是社会的疾病或社会的病态,认为凡是妨碍正常社会机能的人们或情况皆可视为社会问题。社会病态论在美国1905--1918年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

  2.社会解组论(Social Disorganization)。

  社会解组就是失去规则。解组的三种形式是:无规范,即社会生活中没有一个现存的社会规范来指导人们应该如何行动;文化冲突,即社会生活中有两种相互对立的价值规范和规则同时并存,使人们无所适从;崩溃,即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完全混乱。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的行动或者符合一方的期望,却也可能同时违背另一方的期望。造成社会解组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变迁。最强有力的变量是工业化、都市化、移民、科技发展等。社会解组论把社会看成一个复杂而活力充沛的系统,在这个社会系统中的每个部分郡相互调适。一旦某事件改变了系统中的一部分,其他部分便要重新适应来配合这项改变。社会解组也就是说各个部分之间缺乏适应或适应不良。如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认为,社会问题起源于文化的变迁和失调。他认为文化的各个部分是相互依赖的,当各个部分以不同的速度改变时,其中的一部分可能脱离整体而造成混乱。他观察到人们通常比较容易接受新的工具而不是新的思想观念,因此,物质文化的变化也就比非物质文化的变化来得快。从另一方面讲,风俗习惯和规则的变化比较容易落在科技的后面,这就是"文化脱节"(cultural lag),当这种文化脱节影响到大多数人时,就成了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源于社会解组,而社会之所以解组是因为规范的欠缺和不一致,最主要的又是源于社会的快速变迁。因此对社会问题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尽快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社会解组论在美国1918--1935年占居主导地位。

  3.价值冲突论(Value Conflict)。

  由于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不同,人们对同一问题有着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和不同的立场、态度,因而在采取某种措施改变某一社会现象时,常常会引起群体问无休止的冲突。社会问题是某些群体的价值不能相容共存的社会状况,而这些状况使群体中的成员认为有必要唤起大众来采取行动。这一观点认为,造成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价值或兴趣上的冲突。因为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兴趣,他们发现彼此是相互对立的。一旦对立具体化变成了冲突,社会问题便因而产生。美国社会学家富勒和迈尔斯认为,社会问题是一种破相当多的人认为是偏离于他们所持有的价值观念的社会状况。每个社会问题都包含着客观存在和主观认定两个方面。客观存在是指社会生活中确实存在这种威胁社会公众的现象;主观认定是指这种社会现象的”问题"已为社会生活中相当多的人所认识。价值冲突论在美国1935一一1954年占主导地位,4.行为偏差论( Deviant Behavior)。

  该理论认为,社会问题违反规范期望,其行为或状况脱离规范者即是偏差。偏差行为的原因是由于不恰当的社会化。主要发生在初级群体中。限制学习所谓传统方式的机会,增加对偏差方式的学习,限制获取合法目标的机会,产生紧张、压迫感,并且导致以偏差方式来解除这些感觉,这些是造成偏差行为的重要背景,其主要代表罗伯特.墨顿在其1938年发表的《社会结构与迷乱》一文中认为,当文化目标被过于强调,而且当获取这些目标的合法机会受到阻碍时,迷乱(anomie又译作失范)对社会中某些特定区域的人们而言是很平常的事情。爱德文.苏德兰在差异关联论中提出,是社会过程而不是社会结构造成了个人的偏差行为。人是通过与"偏差行为者"模式的结合之后才学习到偏差行为。墨顿与尼斯贝特认为,社会问题之所以能区别于其他问题,乃由于它们与道德价值及社会制度有关,就其中的"社会"二字而言,是指它属于人类关系及一切人类关系所存在的规范联系中,就其中的"问题"而言,是它表示人们所期望事物的运动中断,一个社会中所规定的正当东西的破坏;一个社会所珍视的社会规范与关系的脱节。墨顿认为,社会问题乃指社会标准与社会现实之间被视为无法接受的差距,恶性的不可容忍的差距。解决偏差行为最好的办法是重新社会化。而重新社会化的较好对策是生活机会的重新分配。例如,增加个人与合法行为模式的联系;开放和创造达到成功社会目标的机会。

  5.标签论,亦称标示论 (Labeling Theory)。

  这一理论从观察者的角度对社会问题定义,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构,是社会问题的主观方面而不是客观方面,是偏差行为所产生的反应而不是偏差的起因和由来。某些问题之所以成为社会问题,是因为受到大众或社会控制机构的注意,而社会反应只有在宣称的行为或状况被确认之后才可能发生。美国社会学家豪伟.贝克在1963年所写的《局外人》中指出:在社会群体中,偏差的产生是为了替那些犯法、构成偏差的人制定规则,并且还将这些规则应用到那些特别的个人身上,并将他标示为外来者。从这个观点看,偏差并不是个人行动的本质,而是由于他人利用规则制裁犯罪者才产生的结果。偏差行为者即是被标示之人,偏差行为即为人们加以标示化(指称)的行为。标示论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一是改变定义。二是消除指称所能带来的利益。偏差行为论和标示论从1954年至今仍有较大的影响。

  这些理论在西方社会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这些理论主要是从社会越轨和社会失范的角度论述的,解释的是人们行为与社会规范之间的不协调关系。对于社会犯罪问题有较强的解释。但是,对许多其他社会问题解释力量就弱了。例如无法解释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贫富问题等等。

  二、其他角度

  其他关于社会问题较有影响的西方理论有:

  1.经济制度论。

  早期德国社会学家重视经济因素的作用,把社会问题归结为单纯的劳资问题,A.瓦格纳和W?桑巴特等人认为。社会问题的发生是由于有产者和无产者的对立,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对立,财产所得与劳动所得的对立。是私有财产制度的缺陷,是自由竞争制度的后果;社会问题就是利害冲突,而利害冲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制度的不调和所致,使资本家和劳动者对立,造成社会不安,成为最大的社会问题。

  2.社会冲突论。

  有些学者在价值冲突论的基础上拓展了这一理论,指出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仅仅在价值观方面,即人们对同一社会现象的不同看法或社会思想准则混乱,群体间的冲突主要是利益矛盾和冲突,提出关于社会问题的群体冲突论的见解:社会问题是各种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相异而发生矛盾、冲突引起的。有的学者进一步认为,社会矛盾、冲突是多方面的,利益矛盾冲突也是多方面的,根本的是阶级利益方面,并据此提出了关于社会问题是由于阶级之间发生利益矛盾、冲突而引起的。

  3.综合要素论。

  任何一种理论在解释某一形态的社会问题时,较之其他形态的社会问题更有说服力,也较之其他理论对这--形态的社会问题的解释更有说服力。但是,任何一种理论都不可能对所有形态的社会问题具有解释能力,或者,各种理论并不都能对某--些形态的社会问题具有解释能力。因此,20世纪50-60年代,随着成熟起来的综合社会学学派影响的增加,产生了关于社会问题要素论的见解。这一理论认为,社会问题现象具备几个方面的要素或条件:客观而非主观臆断的现象,表现为社会某些万面的失调(矛盾、相异、不和谐、不稳定),并影响到社会机能和社会生活,其表现和影响相当普遍,引起社会关注,需要和只能用社会力量才能解决。

  社会学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关于社会问题的论述有许多,创造了很多理论,但囿于历史的局限性利其他原因,每一种社会学的理论,只是洞察社会现实的一个方面,一个侧面,而没有同时看到、甚至歪曲了另一个万面,另一个侧面。每当一种理论的视角集中反映某一方面的事物的联系时,会忽略另一方面事物的联系,在社会学理论中。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真理具有相对性。社会现实在本质上是复杂的、多侧面的,在揭示事物的规律方面,没有一种理论可以解释全部社会问题,而只能解释某一类社会问题、某一部分社会问题、某一种人的行为。同样也没有一种理论是一无是处的,各种理论都有合理的成分,也都有相对性。某一种理论,在西方国家社会中可能是真理;但随着时间或地点的政变,该理论的解释力就会发生变化,其结论也会出现变化,呈现出相对性。因此,社会学中的某些具有真理性的命题是有条件的,会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飘移,社会学从某一国得出的结论,对这一个社会有真理性,但这种理论也具有时空两方面的先天局限性。例如,美国社会学中人力资本的理论,在解释中国人口膨胀时可能不太适用。一是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根本不须考虑培养劳动力的成本,即劳动力的成本较低可以忽略不计;二是中国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发展还有一个过程。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各种理论理解社会问题,帮助我们更加深人地了解其中的规律.

  第四节 社会问题的特征

  一、社会问题的普遍性特征

  社会问题的普遍性特征是指社会问题的存在是绝对的,社会问题的性质是客观的,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是复杂的。

  1.绝对性

  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种社会形态、没有一种社会制度不存在社会问题。

  所谓社会问题的绝对性是指:

  (1)任何社会都有社会问题

  任何社会都存在由其内部因素、冲突而引发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几乎与人类社会同时存在,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还未出现过一种没有任何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社会问题的完美无瑕的社会形态。社会问题有其产生和发展变化的必然性,从社会问题存在这一点而言,它具有无国界性、无制度性、无社会形态性的特征,因而是绝对的。人们无法消灭社会问题,而只能将社会问题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内。社会总是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前进和发展的。人们只能追求一种相对完满的社会形态,期望达到一种十分纯洁的社会和无社会问题的社会,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2)不同社会有相同的社会问题

  不同社会制度的社会还存在一些相同的社会问题,如人口膨胀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能源短缺问题、社会犯罪问题、道德沦丧问题等等。这类社会结构性的问题,在任何国家都是存在的,从总体上讲不能消灭,但某个具体社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而婚姻、家庭关系的破裂,白领犯罪增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也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因为社会制度和文化的不同,在各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但这类问题不会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而消失。从这一角度讲,社会问题的存在具有绝对性的意义。

  2.客观性

  社会问题的存在与否不由人们的主观愿望所决定。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是以社会生活中存在某种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社会现象为客观依据的。没有客观事实的存在,社会问题就无法确认。有的社会问题尽管一时还未被人察或认识,但它依然客观地存在于社会之中,对社会生活产生忽隐忽现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会逐步凸现,最终将会为人们认识和接受。

  社会问题的客观性:

  (1)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承认与否,社会问题都是客观地存在着。社会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可以减低社会问题的危害程度,却无法完全制止或杜绝社会问题的产生。

  (2)对社会问题认识有一个过程。

  人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总是在问题产生之后,而不可能在社会问题产生之前,人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在这方面,我们有过沉重的教训。我们讳言社会主义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诸多问题,对影响社会友展的社会病态现象采取驼鸟政策,认为揭露社会问题会给社会主义制皮抹黑。在这种片面的观念影响下,一段时期,我们对一些社会问题失去了应有的认识和警觉。以致当某些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甚至恶化,危害社会公众生活时才匆忙寻找对策应付,付出出了更大的力量却事倍功半。

  例如人口问题,当年马寅初先世提出了警告,但并没有引起决策者的重视,反而将这种善意的警告当作恶意的攻击。当人口膨胀到相当程度时,再回过头来解决,却要花更大的力气,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存在的社会问题人们无法制造,而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人们无法回避。如果对社会问题采取掩饰态度,结果恰恰会使其日益严重和恶化,错过了解决的最佳时机,导致社会秩序的不稳定。

  3.复杂性

  形成社会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人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是不同的。我们之所以把某一社会现象称作社会问题,是因为它在社会中已是一种面广量大的社会现象,在空间上涉及的范围广大,在时间上己经延续一定的时期,在危害程度上己经影响到相当部分或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秩序。

  社会问题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1)起因多样

  社会问题的起因常常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宏观因素,又有微观因素,既有政治经济因素,又有文化心理因素,各种社会因素所导致的后果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是贫困问题,在有的国家主要原因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有的国家主要是恶劣的自然环境,有的国家主要是腐朽的政治制度。有的因家主要是历史文化原因。

  (2)相互关联

  如果觉得社会学的想像力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 C·赖特·米尔斯小说全集社会学的想像力,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