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 C·赖特·米尔斯作品社会学的想像力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一个社会问题往往与其他社会问题相关联。一个社会问题的产生会促使另一个社会问题的出现。如贫困导致无法受教育,低文化又使劳动者无法找到好的职业,经常处于失业的状态,这又可能引起家庭破裂或引起犯罪。有时,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又会促使另一个问题的产生,例如,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增长是好事,但又引起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问题、性别比例失调、兵源短缺、人口素质逆淘汰等新的社会问题。

  (3)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社会问题会相互转化。社会问题的性质及影响,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而相互转化。一个社会问题的产生,往往有多种不同的因素所导致,一个问题的本身是果,同时亦可成为影响另一个问题的因。因此,社会问题成为多因与多果的复杂局面。人口膨胀导致就业压力加大,又会引起犯罪率上升。又如,都市的急剧发展,使人口高度集中,会引起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犯罪率上升,这些问题的发生是彼此相关联,互为因果的。问题的关联性与复杂性是社会问题的一大特点。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社会问题时,从多视角来探求社会事实,把握各个相关因素之间的联系。

  (4)解决问题的复杂性

  解决社会问题具有复杂性。社会问题不可能因为人们的不能容忍而在一夜之间获得解决。一个社会问题从酝酿、产生、发展,到形成严重的后果,有一个生长周期,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在成因上具有复杂性。社会问题的产生具有自发性,它是各种主客观因素交汇的结果,而一旦成为社会问题,表明形成社会问题的各种因素已经积蓄了相当的能量,我们试图解决它要花费极大的力量。

  (5)不同社会集团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不同

  社会集团的利益矛盾,使人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有时并非一致,即使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常常会对某些集团或利益群体有看某些正面的功能,或这种社会问题的形成正是某些集团的需要而推动的。如行贿受贿、吸毒、关系网等,对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和整个社会而言是有害的,但对行为者本人来说是一种生理、心理的需要和经济利益的需要,他们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正常的。而对人口膨胀、环境污染、家庭破裂等社会问题,人们的认识更可能发生分歧,有不同看法的人将抵抗某些社会问题的解决。这将削弱解决社会问题的力量。

  二、社会问题的特殊性

  社会问题的特殊性是指由于时代的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和阶级的不同,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性质认定上,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态度及处理方法。社会问题有其文化差异性、时代性和群体差异性,这是它产生的相对性。

  1.文化的差异性

  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不同的社会问题,对社会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这是一种由空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性。

  从比较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结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标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因而,不同社会和地区的公众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界定的标准也就呈现很大的差异性。

  同样一种社会现象,在某种文化背景下被认为是社会问题,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却并不一定被认为是社会问题。

  例如,在某些国家由于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缘故,允许存在一夫多妻的制度,而在大多数国家,这种现象是重婚,属于触犯法律的行为。

  在人口问题上,某些宗教国家并不把人口膨胀作为社会问题,认为节育、堕胎是犯罪,而在大多数国家则提倡计划生育和控制人口,对同一社会现象的态度大相径庭。

  同一社会问题在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在欧美国家,独身者众多,由于社会成员对婚外性行为的容忍度较高和对个人私生活并不关注,认为独身是个人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不把它视为一种社会问题,而在中国,人们对婚外性行为的容忍度较低,对大龄未婚者群体十分关注,把独身视为一种社会问题。

  在西方社会,对性别的歧视和不平等较为重视,认为是一个始终末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而在一些宗教国家和封建形态的国家,将性别的不平等视为正常。

  因此,在研究社会问题时,必须了解某一社会的文化背景即该国的风俗、规范、道德、宗教、生活方式等,要与别的社会相互比较。必须注意一个国家的历史演变,及其社会结构与思想文化体系。因为社会问题与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规范以及社会价值体系有密切的关系,研究社会问题不能忽视文化的差异性。

  社会问题是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并受到复杂的文化因素影响的。同样是青年问题,在美国,50一60年代,产生了嬉皮士运动,这是一种反主流文化的青年运动,而在中国60-70年代产生了红卫兵运动,是一种捍卫主流文化的青年运动。

  这种文化的差异性,要求我们在研究同一种社会问题时,要注意它的文化背景。在研究中国的社会问题时,只能将其放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来研究,而不能简单地照搬欧美国家社会学者的研究结论来解释中国的社会问题。国情不同,对社会问题关注的重点也不同。在社会主义国家,对道德的颓丧、人际关系的功利化、贫富的两极分化、腐败、犯罪等社会问题比较关注,因为社会主义国家更注重道德的作用,对相关问题社会成员具有更高的敏感度,而在资本主义国度中,人们更多的是关心与个性的自由发展、个人的利益、个人的健康相关的问题,他们更为关注的是艾滋病、精神疾患、妇女解放、种族歧视、吸毒贩毒、财富的不平等问题,文化背景不同,产生的社会问题和关注的社会问题都是不同的。

  2.时代性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特有的社会问题。尽管在各个不同的社会里都有社会问题存在,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的社会问题却不尽相同。这是一种由时间序列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性。

  (1)历史阶段性

  生产力水平不同,社会问题不同,社会问题具有鲜明的历史阶段性,即社会问题在时间上的特殊性,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社会生产力尚处于较低发展水平时,人们主要关注的是战争、贫困、失业等社会问题,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关心的是贫富两极分化、教育、家庭破裂、青少年犯罪等社会问题,而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较高的程度、普遍富裕的时候,人们更多的是关心人口膨胀、环境污染、性别歧视、恐怖主义等社会问题,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特有的社会问题。

  (2)评价社会问题标准的变化

  人们评价社会问题的标准也会变化。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和信仰影响着人们对客观社会状况的看法。为什么有的社会状况在一个时期是可以接受的,而在另一个时期又变成了不理想的问题,人们不可容忍了,反之亦然,关键在于人们主观上评价社会问题的标准变了。

  如在人口问题上,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多子多孙是正面的价值观念,中国传统主导文化认同多子多福这一观念,在西方,圣经以多子多孙为训,几千年来的高生育率使人类得以生存,这一现象也为民俗礼仪所维系,对于维护传统观念的人来说,节育倒是一个社会问题,伊斯兰教信徒坚决捍卫他们的信仰。反对任何控制人口的措施,荷兰也围绕是否允许堕胎展开了全国范围的大讨论。但是,在今天的社会中,过多的人口造成了就业压力、资源紧张,人口膨胀则成为人类最严重的社会问题,控制人口生育使成为一种新的观念,这时传统的多子多福的观念与现代的节制人口的观念出现了道德观念的冲突。人类的是非善恶观念本身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生变化,人们评价社会问题的标准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3.群差性

  对社会问题存在着矛盾性的判断。群差性是指不同社会群体在对社会问题的认定上有所不同。

  (1)价值判断体系的不同

  社会制度决定了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而作为意识形态核心的价值判断体系,会直接影响管理者集团和社会成员对社会问题的判断。在不同社会制度中,对社会问题的判断表现出群体性差异。如对卖淫嫖娼、色情文学,在中国被视为有伤风化、妨碍社会治安、破坏道德风尚的社会问题,是政府明令禁止的;但是在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却以"既不对财产也不对生命构成危害"、"没有受害者"为由,而来取放任不管或有限制的宽容态度。这种对社会问题评价的群体性差异,受到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直接影响。同样是吸毒、卖淫问题,在旧中国,政府对这类社会问题的态度是暧昧的,制止是乏力的,致使这类丑恶问题泛滥成灾,而在新中国,政府的态度是非常明朗的,采取严厉禁止的措施。由于意识形态不同,人们对同一社会现象所感受的刺激,以及作出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因而对同一社会问题所作出的价值判断有较大差异。

  (2)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同

  对社会问题存在着矛盾性的判断还表现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内部。由于社会成员分别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不同的职业背景、经济利益和道德观念,于是这些分别属于不同利益群体的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向就发生了分化,对社会价值的判断和意见,也持不同的立场。社会问题的判断标准是基于利益群体的价值标准,而价值标准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是多元的,有差异的,有时甚至是相互冲突的。

  对同一社会问题,各个社会阶层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社会问题,有的认为不是,有的认为问题很严重,有的认为无关紧要,变成了一种有争议的问题。

  例如,对于当前中国的道德风尚,有的人认为社会成员行为的非道德化倾向己经十分严重,构成了社会问题,而有的人则认为这是发展商品经济的代价,不必大惊小怪。对于当前中国社会中产生的腐败,有人认为己经成为影响政治稳定的严重社会问题,而有的人认为这是发展市场经济的“赎买金”和“润滑剂”,是社会发展必要的成本。

  这种认识的多元化现象,根本原因还在于群体利益的差异。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的阶层,不同的阶级对同一社会问题的看法和判断带有鲜明的差异性。不同群体的社会心态和认识判断是不一致的,因而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评估和解释都蕴含有相当浓厚的主观成分。人们这种矛盾的认识会直接影响到能否把某一客观上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当作社会问题处理,以及为改变这一社会现象所做的各种努力。当然,在同一利益群体中因认识不同而对社会问题也可能有不同的判断。

  4.综合性

  社会问题成因的复杂性。社会问题的产生与一般问题不同,它既有社会层面的原因,如社会制度变动、社会运行失调等因素,也有个人层面的原因,如个人的生理、心理能力较弱等,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

  例如,各个社会都存在面广量大的贫困问题,从个人角度讲,是经济生活、社会境遇、社会参与、家庭关系、社区环境、教育技能、个人心态等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个别的个人与家庭来说,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有区别的,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说,贫困又是有共同原因。贫困的主要原因在经济方面,经济生活中的不平等地位和关系造成了部分家庭的贫困。人们生活在特定的经济制度中。一种关系体现为一种制度,就是一种结构状态,如果经济结构内部产生失衡,造成群体问分配的不平等,会使这个经济结构中的一部分人处于弱势地位,在经济利益上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在国民收人分配和一系列的经济运行中受损,从而产生贫困现象。因此,贫困主要是由社会结构原因引起的社会关系失常导致的社会问题。

  第八章 社会互动

  个体社会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结形成社会互动。个体的社会互动或者是由于共同的目的、共同的利益所致,或者是由于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利益所致。前者可以称为合作性的社会互动,其社会互动的双方的利益并不是直接矛盾冲突的。其形式主要有合作、适应、模仿、同化、暗化等;后者可以称为对立的社会互动,社会互动的双方的利益是直接或间接矛盾冲突,其形式主要有竞争、冲突、统治、服从等。个体不同的社会互动是社会关系的动态表现,按照不同的形式制度化,就形成了角色、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阶级与阶层、社区、国家社会,也就形成社会结构,即社会的基本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结的方式。除个体的社会互动之外,还有集体行为的社会互动。

  第一节 社会互动概述

  一、社会互动的含义

  1.社会互动的概念

  人类为了求得生存,就要征服自然。防御动物的进攻,这就必须组成各种各样的群体与组织。人们的共同的利益将人们联结在了一起。而在这些群体或组织中。人们需要彼此交流。为了共同的利益,他们需要彼此合作共同完成某一活动;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彼此又相互冲突和斗争。具有各种各样目的的社会行为的相互作用就产生了社会互动。社会互动就是人与人、个人与群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活动。

  社会互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不过是一种动态关系。社会互动,首先是交往者双方相互沟通的过程,交往双方通过交往彼此交流感情与信息,如男女两人之间的恋爱,这是一种社会互动。通过交往,他们都可以获得对方的年龄、政治面貌、家庭状况、经济收人等信息;还可以增进感情,由彼此相互好感到相互倾慕,再到相互爱恋。其次,社会互动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交往者双方能够相互影响。

  社会互动不仅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指群体与群体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作用,还包括个人与集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公司之间的协作与竞争、国家领导人之间的相互会见与友好访问、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等都属此列。

  2.社会互动的要素与条件

  社会互动作为一种社会交互作用的方式和过程,其本身是有其非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结构。

  (1)社会互动的要素

  社会互动包含这样几个组成要素:

  第一,社会互动的主体。

  社会互动的主体或者是单个的人,或者是两人以上结合而成的群体。个人与群体的主体部必须成对,即行为者双方互为主客体。而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其行为都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即是能动的主体。

  如果觉得社会学的想像力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 C·赖特·米尔斯小说全集社会学的想像力,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