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普颖华作品白话刘伯温兵法/百战奇法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简析】

古时作战,很注重对地理条件的运用,不仅注重战场地形的选择,而且也很注重从地理位置的关系方面处理国与国的关系。邻近的国家态度如何,对本国有着重要的影响,获得邻国支持,便可将其作为后盾,作为可靠的同盟者,抵御外来的侵略,这样的邻国越多越好。这种“远攻近交”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对邻国厚礼相交,建立友好关系,相互尊重,互相支援,共同预防不测,就可共同发展,保证国家的繁荣。

无论是带有战争背景的外交,还是和平时期的外交,其目的之一都是争取同盟者。同盟者中也有不同的情况,有坚定的,有不太坚定的。坚定的同盟者,是比较容易结交的,问题是那不太坚定的那一部分,可谓中间力量。

如果工作做得好,中间力量就会倾向自己一方;如果工作做得不好,中间力量就有可能被对方拉过去。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先后形成了同盟国(德、奥、意)和协约国(英、法、俄),但是在同盟国中,德国与意大利有矛盾。意大利本想德国会支持它占领北非,扩大殖民地,但德国却担心这样做会引起英、法两国和土耳其的反对,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结果它拒绝支持意大利,由此引起了意大利的极大不满。法国看透了这一点,便主动结束把意大利搞得疲惫不堪的关税战争,并通过秘密谈判,同意意大利自由处理北非的黎波里塔尼亚等地,同意意大利从土耳其手中夺走了这两个地方。由于这些原因,导致法、意缔结了中立协定。意大利作出保证,在法国遭到侵略时,它一定严守中立。这说明意大利被从同盟国中分离出来了。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意大利果然保待中立,德皇二世虽勃然大怒,但法国却能从容地抽调南线部队,集中力量对付德国的进攻,粉碎了德国的速决战略。由此看来,中间力量是举足轻重的。

形战

【原文】

凡与敌战,若彼众多,则设虚形以分其势,彼不敢不分兵以备我。敌势即分,其兵必寡。我专为一,其卒自众。以众击寡,无有不胜。法曰:形人而我无形①。

汉末,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②攻曹将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率兵至黎阳,将渡河。夏四月,曹操北救延。

荀攸③说操曰:“今兵力不可敌,若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河向其后,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操从之。绍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操乃率军兼行趋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迎战。操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之、斩良,遂解白马之围。

【注释】

①形人而我无形:引自《孙子兵法·虚实篇》。

②郭图:袁绍的谋士。淳于琼、颜良:均为袁绍的大将。

③荀攸:字公达,东汉颖阴(今河南许昌)人,曹操的重要谋士之一。

【译文】

凡同敌人作战,如果敌人众多,就要制造假象以分散它的力量,使敌人不敢不分散兵力防备我。敌人兵力既然分散,每一局部的兵力必然就少。我军集中,兵力自然就多。以多数兵力打击少数敌人,就没有不胜利的。兵法说:要设法诱使敌人暴露形迹,而自己却不露形迹。

东汉末,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地区互相对峙。袁绍派郭图、淳于琼、颜良到白马攻打曹操的部将东郡太守刘延,袁绍自己则带兵进抵黎阳,准备渡黄河。四月,曹操北进教授刘延。谋士荀攸建议曹操说:“目前我军兵少难以抵挡袁军,如果分散他的力量就可以战胜他。您可以带部分人马到延津去,摆出要渡黄河攻击敌人后方的姿态,袁绍必然西来应战。然后以轻装部队袭击白马,乘其没有准备,颜良就可以擒获了。”曹操接受了荀攸的建议。袁绍听说曹操要渡黄河,立即分兵西去应战。曹操于是率领部队日夜兼程直趋白马,待离白马十多里时,颜良才发现曹军到来,大惊,急来迎战。

曹操派大将张辽和关羽为先锋,击败袁军,杀了颜良,于是解了白马之围。

【简析】

用兵作战,重要的在于掌握集中分散的章法。集中兵力是战胜敌人的根本章法。古今中外的著名军事家,大都是善于集中兵力的大师。拿破仑一生指挥了大约60 个战役,绝大多数是采取了集中兵力,攻其一翼,首先破坏对方稳定性的拿手戏。

集中使用力量,并非是简单的兵力聚合和物力的倾注,它包括了集中自己、分散敌人两个方面。大军事家孙武把集中用兵高度概括为“我专而敌分”,力虽强分之则弱,兵虽多分之则寡,反之亦然。

著名的官渡之战,曹操采纳荀攸的计谋,设法分散袁绍的兵力,最后战而胜之。

随着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现代条件下则更强调指挥、时间、火力的高度集中。在空间上也从单纯的陆地,扩展到空中、海上的集中和协同,这就使集中用兵更加充满神奇奥妙。

集中兵力的原则,在现代管理乃至更广阔的社会事务中具有普遍的意义。没有人力、物力、财力和权力的相对集中,就难于出一番事业。美国最大的一家铁路公司1969 年的股票年售价是86 美元,1969 年以后便走向衰落,此后,每份股票猛跌至1 美元。造成这种灾难性后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把资金过多地分散到与铁路经营关系不大的其他附属性企业中了。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进步,集中化成了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经济管理学理论认为:“社会生产的组织形式的进步,首先表现为生产的集中化,生产的集中化又引起了生产的专业化协作与联合的发展。”当然,集中化也不是集中的规模越大越好,而是要和管理水平、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手段以及经营能力相适应。作为我国台湾的十大企业之一的“统一企业”,就是经营粮食加工、食品生产、饲料生产的一体化企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主要是指按生产产品的专业类别,组成新的生产部门和企业。它打破了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管理方式,有利于加强技术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能,实际上它是一种专业化的集中。经济联合的本身就是生产集中的过程。它是把生产、流通和技术开发活动中,具有内在经济联系的经济实体组成各种形式的联合体,它对条块分割、地区封锁是一个冲击。在战争中是以胜负决定分合机变,经营管理中则以效益决定集散程度。

势战

【原文】

凡战,所谓势者,乘势也。因敌有破灭之势,则我从而迫之,其军必溃。

法曰:因势破之。

晋武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廷多违,惟羊祜、杜预、张华①与帝议合。

祜病,举预自代;及祜卒,拜预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即至镇,善兵甲,耀威武,遂简精锐,拟破吴。西陵都督张政,乃启请伐吴之期,帝报待明年方欲大举。预上表曰:“凡事当以利害相较,今此举十有八九之利,而其害一二,止于无功耳。朝臣言破败之形,亦不可得,直是计不出己,功不在身,各耻其前言之失,故守之耳。昔汉宣帝议赵充国所上事,较之后,责诸议者,皆叩头而谢,以塞异端也。自秋以来,讨贼之形颇露之,今若中止,孙皓怖而生计,或徙都武昌,更添修江南诸城,远其居人,城不可攻,野无所掠,积大船于夏口,则明年之计,或无所及矣。”时帝与张华围棋,而预表适至。华推枰敛手曰:“陛下圣明神武,国富兵强。吴王淫虐,诛杀贤能,当今讨之,可不劳而定。”帝乃许之。预陈兵江陵,遣周旨、伍巢等率奇兵泛舟夜渡,以袭乐乡,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出于要害之地,以夺贼心,遂获吴都督孙歆。即平上流,于是湘江以南至于交广,吴之州郡,望风归附,预仗节宣诏而绥抚之。时诸将会议,或曰:“百年之寇,未能尽克。

今大暑,水潦方盛,疾疫将起,宜伺冬来。更为大举。”预曰:“昔乐毅借济西一战,以并强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着手处也。”遂指授群师,径造秣陵,所过城邑,莫不束手,遂平孙皓。

【注释】

①羊祜(221~278 年):字叔子。西亚泰山南城(山东费县)人。著名士族。曾任魏中领军,西晋初,官尚书右仆射、卫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开屯田,储军粮。屡陈伐吴之策,为晋武帝所采纳,临终举杜预自代。

杜预:西晋名臣、学者。字元凯。京兆杜陵(陕西西安东南)人。常为晋武帝所召,与羊祜、张华等密谋伐吴。此人多谋略,时称“杜武库。”

张华:西晋文学家(232~300 年)字茂先,范阳方城(河北固安)人。

晋初为黄门侍郎,咸宁六年(280 年)灭吴时运筹帷幄,负章后勤。后都督幽州诸军事,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统治。

【译文】

凡是作战,所谓势就是乘势。只要敌军有动摇失败之势,就可以利用它。

那么,我军就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并进一步逼迫他,这样,敌军就必然溃败。兵法说:乘势而败敌。

晋武帝司马炎秘密订立一个消灭吴国的计策,但朝廷多数大臣的意见却和武帝计谋不符。只有羊祜、杜预、张华的意见与武帝相同。羊祜病重,推荐杜预代替自己,羊祜死后,武帝就拜杜预为镇南大将军,总领荆州军务。

杜预一到任,就整顿兵马,修缮兵器装备,壮大军队的声威,挑选精兵良将,准备实行攻打吴国的计划。西陵都督张政请示攻打吴国的时间,武帝回答明年才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杜预呈上奏章说:“凡事都要权衡利弊,现在的形势十有八九对我有利,而不利之处只占十分之一二,顶多不过是白费力气罢了。朝廷的大臣们讲这次行动带来的恶果,更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讨吴的计划不是他们想出来的,功劳也落不到他们的身上,他们都为自己上次的言论不合适而感到羞耻,所以故意要讲防守。过去汉宣帝商议赵充国所秉奏的事情,仔细斟酌之后,斥责了那些持有不同意见的人,吓得那些人叩头谢罪。这样就堵住了这些异端邪说。自入秋以来,我们讨伐吴国的事情已经外露了,现在如果停止,孙皓(三国吴国亡国之君,孙权之孙)由于害怕势必要找计策对付我们,说不定迁都武昌(今鄂城),或者加紧修固江南各地城镇,将其居民远迁,这样,我军既无法攻城,也得不到补给。孙皓如果再将大战船集中在夏口,那么明年实施攻吴的计划,怕更不能奏效了。”当时武帝正与张华下围棋,恰好杜预的奏章送到了。张华推开棋盘拱手说:“圣上圣明,我国富民强,吴王淫乱暴虐。枉杀贤明和有才能的人,现在讨伐他,可以轻而易举地大获全胜。”武帝于是同意了杜预的奏章。杜预就命军队驻在江陵,派周旨、伍巢等率奇兵乘船黑夜渡江,袭击乐乡(今江陵以西长江南岸),到处张挂旌旗,火烧巴山,来往出没于要害之地,以扰乱敌人的军心,并擒捉了吴国的都督孙歆。吴国上游地区平定以后,从湘江以南到交趾(今广西、越南等地)、广州(今广东)的吴国州郡望风归附晋国,杜预派出使者宣读诏书,安抚他们。这时,晋国的将领集会讨论此事,有人说:“吴国是盘据了100 多年的敌国,恐怕不能一下全部攻克。现在正是酷暑季节,又逢大水,瘟疫疾病就要蔓延,最好等到冬天再进行大规模的讨代。”杜预回答说:“古时乐毅凭借济西一战,吞并了强大的齐国。现在我军军威已经振奋,好像竹子已经破开了几节,就可以迎刃而解,不须再从别处下手了。”

于是指挥分派各路军马直逼袜陵(吴称建业,即今南京市)?所经过的城池,没有不投降的。晋军终于平定了孙皓的吴国。

昼战

【原文】

凡与敌昼战,须多设旌旗,以为疑兵,使敌莫能测其众寡则胜。法曰:昼战多旌旗。

春秋,晋侯伐齐。齐侯登山以望晋师。晋人使斥,山泽之险,虽所不至,必旆而疏陈之。使乘车者,左实右伪以旆,先舆曳柴而从之。齐侯见之,畏其众也,遂逃归。

【译文】

凡是与敌人在白天作战,必须多设置旌旗,以此作为疑兵,使敌人无法测度我军的实力,这样就可以取得胜利。兵法说:白天作战要多设置旌旗。

春秋时,晋侯领军讨伐齐国。齐侯登上山顶观察晋国军队。晋军派出侦探,凡山水等险要之处无所不到,都要多多少少设置一些旌旗,战车也是左边乘人,右边虚设旗帜,前边是战车,而后边拖着柴禾。齐侯一见,害怕晋军人多势众。便逃回去了。【简析】

我国古代兵家认为,战场上具备了有利态势,就可以收到用力少而获利多的效果,因而非常重视创造和利用态势。孙武强调:“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只要造成有利的战场态势,士卒就会勇猛无比,部队的战斗力就可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他要求将帅必须把注意力放在“任势”上。吴起则强调:“用少者务隘”,即在兵力少的情况下,务必将敌人“邀之于厄”,利用险隘地势战胜它。兵家重势,讲得颇为深刻的要算是孙膑了。古人有“孙膑贵势”之说。《孙膑兵法·备势》中指出,只要善于“便势制地”、因势利导,就能造成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态势,夺取战场主动权。

夜战

【原文】

凡与敌夜战,须多用火鼓,所以变乱敌之耳目,使其不知所以备我之计,则胜。法曰:夜战多火鼓。

春秋,越伐吴①。吴人御之笠泽,夹水而阵。越为左右两军,乘夜,或左或右,鼓噪而进。吴分兵以御之。越为中军潜涉②,当吴中军而鼓之,吴师大乱,遂败之。

【注释】

①越伐吴:公元478 年,经过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后,越王勾践率军在今太湖东岸一举打败吴王夫差的军队。

②潜涉:偷渡。

【译文】

凡是夜间与敌人作战,必须多利用火光和鼓声,以扰乱敌人的视听,使他们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来防备我,这样就能取得胜利。兵法说:夜间作战要知道多利用火光和鼓声。

春秋时,越国讨伐吴国,吴国军队在笠泽(今太湖东南岸)防御越军,双方在笠泽两岸隔水列阵。越军派出左右两支部队,乘着夜色一会儿从左,一会儿从右,擂着鼓呐喊着前进;吴军分兵抵御。越军主力却潜行渡江,向吴军中央部位擂鼓冲杀,吴军大乱,于是被越军打败。

备战

【原文】

凡出师征讨,行则备其邀截,止则御其掩袭,营则防其偷盗,风则恐其权攻。若此设备,有胜而不败。法曰:有备不败。

三国,魏大将吴鳞征南,兵到精湖。魏将满宠帅诸将在前,与敌夹水相对。宠谓诸将曰:“今夕风甚猛,故必来烧营,宜为之备。”谐军皆警。夜半,敌果遣十部来烧营,宠掩击,大破之。

【译文】

凡出兵征战讨伐敌人,行军时要防备敌人半路拦截;停止时要防备敌人突然袭击;驻扎营地时要防备敌人偷营;大风时要防备敌人火攻,如果这样能处处防备,就会有胜而无败,兵法说:有了防备。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国时,魏国大将吴鳞南征,军队到了精湖(今江苏高邮湖)地方。魂国将军满宠率领众将领作为前锋与敌军隔水相对峙。满宠对将领说:“今晚风很大,敌人必然来烧我营寨,我们应该严加防备。”魏各军营都很警觉,半夜,敌人果然派遣十个小部队来放火烧营,满宠率军突然发动袭击,大败了敌军。

粮战

【原文】

凡与敌对垒,胜负未决,有粮则胜。若我之粮道,必须严加守护,恐为敌人所抄;若敌人饷道,可分遣锐兵以绝之。敌既无粮,其兵必走,击之则胜。法曰:军无粮食则亡。

汉末,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遣军粮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奔归操。因说操曰:“今袁绍有辎重万余乘,而乏严备。今以轻兵袭之,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矣。”操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负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操抄掠后军,遣军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既至围屯,即放火,营中惊乱,大败之。绍弃甲而遁。【译文】

凡是与敌人相持作战,胜负一时难以决定时,谁有粮食,谁就能胜利。

对我方的供粮道路,必须严加防守,防被敌人偷袭和截击;对敌方的粮道,要派精兵切断它。敌人既然没有了粮食,军队必然就要撤退,这时攻打它就必然能取胜。兵法说:军队没有粮食就要灭亡。

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以北)。袁绍派淳于琼等5 人,率领万余人护送粮草,驻扎在袁军营寨以北40 里的地方。袁绍的谋臣许攸贪财,不被袁绍重用,便投奔了曹操,并且对曹操说:“现在袁绍有辎重车一万多乘,缺乏严格的守备。我们可以用轻骑兵袭击他,烧毁他的积蓄。这样不过三天,袁绍就会自行失败。”曹操便留曹洪守营寨,亲自率领步骑兵5000 人,都打着袁军的旗帜,人衔枚马缚口,乘黑夜从小道进军。曹军每人背一捆柴,在道上碰到有人查问,便对他们说:“袁公怕曹操抄袭后军,特派军增防。”听到这话,袁军官兵都信以为真,泰然处之。曹操一到袁军粮屯,即放火烧粮,袁军营中惊慌失措,大败,袁绍丢盔弃甲而逃。

导战

【原文】

凡与敌战,山川之平险,道路之迂直,必用乡人引而导之,乃知其利而战则胜。法曰: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汉武帝时,匈奴比岁入寇,所杀掠甚众。元朔五年春,令卫青将三万骑出塞①。匈奴右贤王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遂醉卧帐中。汉兵夜至,围,右贤王遂大惊,独与其爱妾一人,骑兵数百,突围夜逃北去。汉遣轻骑校尉郭成等追四百里弗及,得裨将数百人,男女五千余口,畜马数百万。于是,青率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立号而归。皆用校尉。张骞②以尝使大夏,留匈奴人导军,善知水草处,大军得以无饥渴之患。

【注释】

①卫青(?~前106 年):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本是平阳公主家奴,后为汉武帝重用。卫青继元朔二年控制河套地区后,又于元狩四年和霍去病共同打败匈奴。他前后7 次出击,解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

塞:即塞北,指外长城以北,包括今内蒙、甘肃和宁夏的北部及河北省外长城以北等地。

②张骞:汉武帝初年,张骞出使西域到大夏的大月氏,中途为匈奴俘虏,被拘留了十多年,后逃出,到了大月氏。公元前119 年,张骞再次出使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张骞的两次出使增加了西汉对西域地区的了解。

【译文】

凡与敌作战时,山川有险有平,道路有曲有直,必须用乡民作向导,才能懂得地理条件的利和害。这样作战就可以胜利,兵法说:不使用向导的人,不能得到地利。

西汉武帝时,匈奴每年入侵,烧杀抢夺,元朔五年(公元前124 年)春,汉武帝令卫青率3 万骑兵出塞外进攻匈奴。匈奴右贤王以为汉军不能到达这个地方,便醉卧在帐篷中?汉军夜间到来,包围了匈奴兵。右贤王大吃一惊,仅带他的爱妾,率骑兵几百人突围,连夜向北逃去。汉军派轻骑校尉郭成等追赶了四百多里,没有追上。这一仗汉军俘获匈奴偏将副将以下几百人,男女兵丁五千多,牲畜战马几百万匹,于是卫青率领军队返回,到达塞内后,汉武帝派使者拿着大将军的大印,就在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各将领均委派军权,评定各个级别后返回,都被任命为校尉。在这以前,张骞曾出使大夏(今阿富汗),并带回一些匈奴人作向导,这些向导很了解塞外的地理条件、水和草的分布情况,所以卫青大军没有受到饥渴之苦。

知战

【原文】

凡兴兵伐敌,所战之地必预知之。师至之日,能使敌人如期而来,与战则胜。知战地,知战日,则所备者专,所守者固。法曰: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战国,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用田忌将兵往救,走大梁。魏将庞涓①闻之,去韩而归魏。孙膑②谓田忌③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弃,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灶。”涓追三日,大喜曰:“我国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兵,与精锐奇兵,倍道兼行逐之。孙膑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木,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树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涓追至,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刎。

【注释】

①庞涓:战国时魏将,曾与孙膑俱学兵法。妒孙膑贤于己,秘召孙入魏,借故施以膑刑,并加软禁。孙膑在齐国使臣帮助下,逃归齐国。后来设计伏兵马陵,全歼魏军,庞涓自杀。

②孙膑:战国时军事家。齐人,孙武的后裔。约与商鞅、孟轲同时。与庞涓同学兵法,庞涓仕魏为将军,妒其贤,借故施以膑刑。故称孙膑。曾以“退兵减灶”的方法,伏兵马陵杀庞涓,虏魏太子申,全歼魏军。名显天下。

世传其兵法?1972 年山东银雀山汉墓竹简中出土《孙膑兵法》残简,计30

篇,一万一千多字。

③田忌:战国时齐将。又名期或期思。善待孙膑,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

齐威王以孙子为军师,田忌为相,齐国军势大振,先后两次打败魏国军队。

后因齐相邹忌陷害,逃到楚国。齐宣王时回齐,复其故位。

【译文】

  如果觉得白话刘伯温兵法/百战奇法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普颖华小说全集白话刘伯温兵法/百战奇法,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