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我想吃肉作品非主流清穿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明珠跟着叹气:“难为太子了,多忍忍总是好的,万岁圣明烛照,总会知道太子的委屈的。”
索额图暗暗记下,他在胤礽面前倒没有昧去这份功劳,换了别人他欺负一下也就算了,明珠…他真有点儿不敢。趁万寿节给康熙请安的机会,就一并报告给了胤礽。
这样,明珠也就在奉康熙之诏,商量南巡事宜的时候,见了太子一面,两人说起话来互相之间客气已极。明珠趁机给太子开了一个方子:老实呆着,别太出风头了!我跟索额图都不要明着在你那里站队,太危险了!我能保证自己,索额图那里你看好了。
说得很是隐讳,这种“太子势力会招皇帝记恨,现在不记恨,以后也会削你”的话是不能说得直白的。还好,七弯八绕的话,胤礽听懂了,答曰:“汗阿玛是天下主。”
明珠知道,他拍到了胤礽的穴道上了。
和解。
明珠心里的石头放下了一大半儿,胤禔在家里就很暴躁了,明珠居然这样软弱了!胤禔在心里把明珠埋怨了一回,居然又把问题绕到了胤礽都是:都是因为你,你怎么还不死啊?
胤禔打算婚期一过就去报恩寺里召开二人诅咒学术研讨会,开发新花式,争取早日咒死他二弟。
佟国维是不知道胤禔在咒人的,胤禔到底知道这不是件好事,瞒得很深,也就是明珠这样的才能在这时候已经发现。他在想,明、索二人到底想干什么呢?一起扶植大阿哥?
开什么玩笑啊?大阿哥那就是个呆子啊。反正佟国维是看不上他,佟国维还认为,如果不是为了跟索额图斗,明珠也不会看得上胤禔,更别提索额图了。
这是要退步?现在是大阿哥离不了明珠,太子却离得了索额图并且已经离了。如果明、索齐抽身,完蛋的一定是大阿哥!
佟国维心头敞亮了。疑惑又来:明珠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举动?联系到明珠近来身体每况愈下的传闻,佟国维终于把疑惑都解开了:这是在寻找后路了。如果明珠还能再活个二十年,也许会是另一个局面。
现在胜负未分,他要先去了,必须安排好自家的后路才是。
佟国维闷坐了一会儿,觉得自己是不是也要向太子表达一下善意了?我身上的仇恨值总比明珠要少吧?
正在沉思间,科隆多进来了。
隆科多的心里,绝对不能让四儿受委屈,只要不是太子上位,那就是谁都行了。看到索额图与明珠一起出现在胤禔的婚礼上,隆科多又在想:这是明珠拉拢到了索额图了?
大阿哥有戏?
那也行啊!
隆科多兴冲冲地来找佟国维,又希望能够推胤禔一把了。甭管看不看得上胤禔,他上位,太子一系一定是最惨的,没有之一!至于八爷,真是有些可惜了,隆科多喜欢跟他交往,为人和气、宽容,是个好苗子。不过,八阿哥自己也没表明心迹呢,幸亏没跟他提啊。
佟国维看隆科多这个不镇定的样子就来气:“你胡吣些什么?!太子,国之储贰,也是你说换就能换的?我早说过了,太子并无显失其德,你不要轻易就踏进泥潭里去。看看明珠和索额图,当然也是一时俊杰,如今只好在家里种花养鱼,那是为什么?你怎么就跟太子过不去了呢?太子怎么就跟你过不去了呢?”
仔细想想,太子对佟家是淡淡的,却没有展现敌意——除了眼前这一个。佟国维把儿子仔细看了一看:“是不是你在外头惹事了?”
隆科多不能说因为四儿、也不能说是自己招惹的太子,只好含糊着道:“是他看儿子不顺眼。”
佟国维恨铁不成钢地:“他怎么看旁人顺眼了?你兄弟侄子、你儿子都说太子尚算和气,东宫三阿哥还颇喜鄂伦岱呢,你给我老实一点!”
松了一口气,通过观察明、索的态度,决定自家偏向一点太子之后,佟国维真是可松一口气了。干掉一个没有做太大错事,皇帝还很喜欢他的太子,心理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就是佟国维,也不敢轻易尝试。
隆科多只能先应了下来,万分为难地去了四儿房里,很是羞愧地开口:“先要委屈你一阵儿了。”那个乌云珠太难搞定了。
四儿通情达理,给他揉着肩膀放松:“跟你在一块儿,我就没有委屈呢。”她还不知道,这么几个月的功夫,她男人已经在夺嫡的大道上跑了好几个来回,差点说动当朝真·国舅去跟太子干架了。
隆科多愧疚之心更重,立逼着他这一院子的人管四儿叫上了“太太”,“姨娘”二字是再也不安到四儿头上了。
隆科赫舍里氏听了之后气了个倒噎。佟国维倒是很淡定,诰命还在岳兴阿生母的头上,岳兴阿还过得好好的,隆科多…让他折腾内院的事儿总比一拍脑袋就随便决定夺嫡要安全得多了。
—
既然大家都知道了,没道理康熙不知道他儿子婚礼上发生的事情。召明珠、索额图一齐来询问一下南巡之事是假,看看这两个老东西搞什么鬼才是真的。这一召见,就给了明珠向太子展现才华的机会。
鉴于明珠是真的对胤禔死了心了,而索额图也是摸着了门道,两人那是表现得非常坦荡。康熙也是跟他们打了几十年交道了,这两个人琢磨康熙,康熙也琢磨他们,很是惊奇,他们是被哪里的神仙给点化了?
这两个老头也谈不上谁拉拢了谁,单看你从哪个角度理解了。说明珠拉拢索额图,那是大阿哥图谋不轨,说索额图拉拢明珠,那是太子不安于室。只有这两个人齐齐放手,那才是真正的天下太平。
康熙说:“朕此次南巡想带十五阿哥他们几个小阿哥同去,上了年纪了,越发离不开儿女了。”
明珠说:“阿哥们还在读书罢?奴才孙子、孙女儿都到了成家的年纪了,镇日里为他们发愁呢。”我比您老,您还年轻呢
索额图说:“是啊是啊,孙子孙女儿成家了还罢了,又要愁曾孙们成不成材,操不完的心啊。”我也很老了啊~
这三个老头!
气氛很和谐,康熙心情大好:“你们不要总窝在家里么,此次南巡,你们一道去罢。你们还有很多老朋友也在南边儿呢。高士奇、张英这些人,都在南边儿养老呢。”我也好就近再观察观察你们嘛。
两人都说,年纪大了,走不动了,再要走动,怕是要“辞路”了。
康熙皱眉道:“休要胡说,你们还要随朕看这大好河山、太平盛世呢。”
康熙定下了让两人陪同南巡,又把太子也划拉进了名单里,到哪里都要带着的弘旦自然也捞到了公费旅游的名额。然后想了一想,把这些人又放到了去热河的名单里。
“又要走?”淑嘉听到这个消息不能不惊奇了,“往年不都是你留在京师的么?怎么近来出行如此频繁?”汗阿玛不放心你了?要就近监视?
监视的意思没有,趁机锻炼其他儿子的意思就有了。胤礽心里矛盾着,一边是跟着圣驾好乘凉,一边是留守京中拼业绩。
“此一时彼一时,”胤礽如是答,“塞外风大,夜里凉呢,给弘旦多带点厚衣裳”
淑嘉哀叹一声,他们都出去玩儿了,留下她在家里看家。儿子只是挂心,丈夫…还要担心他出去乱搞。南巡定在九月里,去热河避暑的行期却是六月,她小儿子刚百日没多久,需要仔细照顾呢。
胤礽看她不太乐意的样子,大发慈悲地宣布了好消息:“汗阿玛的意思,咱们一家都去。”
淑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
胤礽点头。
有了这么个好消息,淑嘉收拾起行李来也就更欢快,等到四月十六她生日的时候,脸上的笑影就更重了——华善之丧已过百日,她娘家可以来人了。
石家这回来的女眷比往年多了一个:石文焯的妻子,太子妃的婶母。
这个婶母当年是落选秀女,不是因为自身条件不够好,只是因为当年三藩之乱各种悲剧,生生把年龄给拖过了期。
南方水土挺养人,跟着石文焯外放这么些年,先是松江府后是苏州,婶母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要年轻不少。细白的皮肤,眼角只稍稍有两道鱼尾纹,在巧妙的化妆之下,淡得几乎看不见,说话也是细声细气的,语速倒是稍有点快。
西鲁特氏作了介绍之后,婶母就大大方方地给侄女请安。
淑嘉连连叫起,红袖上前扶了她起来,这位婶母是见过红袖的,听红袖口称:“二太太。”她就笑道:“有劳姑姑啦。”按规矩坐好了,方含笑礼貌地看着这个从没见过面的侄女。
淑嘉今天穿着一身吉服,雍容端庄,石文焯之妻却从她的眼角唇边看到一点柔和活泼,心里暗道,就是这样了,女人太死板了也不好呢。瞥眼看看另外三个侄女,比较了一下,大侄女和三侄女都是庶出,因而不自觉地带了一些柔和,倒是小侄女,端得有点高了,这样不太好呢。
正胡思乱想间,西鲁特氏说话了,石文焯之妻眨眨眼,分了一半眼神给嫂子。
石家人来得是最早的,正有时间说私房话。西鲁特氏介绍了家里的情况:“三丫头、四丫头针线规矩都还能看,明禧小兄弟几个也开始读书识字了,家里男人正得闲,恰可多教导教导他们呢,”指着弟媳,“他们家两个孩子生得可是俊呢。”
淑嘉听红袖说过,石文焯回来是全家一起打包的,除了老婆、小老婆,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石礼图、一个叫石礼哈。此时却再问了一回:“只恨我没见着呢,婶子,这两个兄弟如今都多大了?”
有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时间就过得很快,淑嘉大致了解了两个堂弟的情况,正问:“入了官学没有?”
石文焯之妻答道:“大老爷已与咱们正白旗的官学打了招呼,已入学一个月了。”孩子入官学倒不全是为了学东西,还有打下人际关系等等,这一点很令石文焯夫妇满意。
淑嘉又命把儿子们都叫了来,连弘晰也一视同人地来了,襁褓中的五阿哥是西鲁特氏等人没见过的,又仔细围观了一回。
吴明理此时进来道:“主子,宁寿宫打发人来了。”
接着就是路近的各宫主位再次遣人问侯,然后是地位显得低的命妇,这个低,乃是因为与后续过来的福晋们相比。新任的简亲王福晋也到了,她与淑嘉倒是很熟了,见了淑惠姐妹,也拉着手叫“妹妹”。
石家两个小姑娘又被围观了一回,大家都对四姑娘淑惠夸得更多些,淑惠也很是从容。淑嘉倒觉得,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说三妹妹更容易让人亲近一点,因为她比较鲜活。
新任的大福晋张佳氏算是围观的人里话比较少的,她渐渐融入了福晋的圈子,仍在适应中。圈子高端了,进入的人就越发小心翼翼,“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唯恐叫人小瞧了去”。
记着八福晋说的:“有气度。”三福晋夸的:“大方。”大福晋把这些当成常用语,预备以后夸人的时候可以用,免得语言上露出与大家不一致。
淑嘉道:“你们先别这么夸她们,小小年纪,夸得多了会承不起。”
八福晋道:“二嫂这是太自谦了,真要是不好的,我们才懒得理会呢。”
淑嘉笑笑:“入席罢。”
席上也很和乐,互相吹捧两句、八卦两句,然后谈谈衣服首饰…直到寿宴结束。
胤礽是掐着点儿过来的,客人走得差不多了,就石家女眷还留着的时候。姐夫进来了,大姨子小姨子退散、温都氏、觉罗氏两个布景板也避开。胤礽温言问候了岳母:“您似是清减了,还请强餐饭、放宽心。”
西鲁特氏答道:“谢太子关心。”
胤礽又道:“我常见富达礼、庆德与观音保的,他们都很好,今年末,少不得把他们叫回来再当差呢。”这三个是孙子,孝期一年,正在今年年末。言下之意,你们家里的男丁的职位是跑不了的,放心吧。
石文焯之妻对太子的好感度大升,难得是个有礼的太子又周到的啊。胤礽接着又关照到了她:“这是石文焯的夫人么?”石文焯的级别,妻子尚不足以称夫人的,不过听到耳朵里那里真的舒服。
轻声答一个“是”字,又听胤礽问了几句石文焯的问题,这才说:“天也不早了,宫门下钥了不好办,叫吕有功送送夫人们。”
淑嘉笑道:“这还用说?”
石文焯之妻心道,就算这个不是太子,这般客气的姑爷也难得。更难得的是,这姑爷对咱们家的姑娘还挺不错,两口子儿子都生了三个,说话还是这样随意,可见不是相敬如“冰”的。
总体评价,是个好人。
太子妃婶母心中的好人皇太子,却在过完自己的生日后没几天,病了。
还病得挺沉,额头烧得很烫,昏昏沉沉地爬不起床来,只得告病。
康熙:“什么?”心疼了,太子病得很难受吧?赶快叫御医去!
胤禔:“什么?”成功了?!我要发达了么?
明珠:“什么?”你妹啊!直郡王事发后死定了
索额图:“什么?”担心了,太子,你可不能出事啊!
第179章 病一场豁然开朗
胤礽这天是睡在他的端本宫里的,头天晚上,觉得自己的情绪不太好,不想引得妻子不安,便伪称要准备第二天听政的材料,直接歇在了端本宫里。
淑嘉对于他这个说法倒是接受了,作为一个二把手,必须时刻准备着被考验。她心里一直有一件事情想不明白:不是说明珠已经有撒手不管胤禔的意思了么?
这消息是胤礽亲口跟她说的,以淑嘉对明珠的印象,这位不是一个会玩无间的主儿。胤礽对明珠也是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的,哪怕他已经退居二线很多年,也一直是胤礽心中的头号危险份子之一——另一个是胤禔。
哪怕明珠是真心想言和,胤礽也不会轻易相信。现在他信了,就表示事情是真的了。
连明珠都不再与东宫为敌了,胤礽还这么认真是为了什么?
不管有多少不解,淑嘉口上仍然是答应了:“别太晚。”
胤礽笑笑,捏捏妻子的脸颊,看了看睡得香甜的小儿子,小东西白天闹了一天了。五月里正夏季,大人们昏昏欲睡,就他精神,一刻不陪他玩就哭声震天,把大家累了个人仰马翻。
小孩子一直想长大,到了社会上才发现还是幼儿园最好混。
胤礽现在就处在这样一个状态里,他懂得多了、看得多了,好像是看清楚了,却又更糊涂了。胤礽现在最担心的最根本的两个问题:一、储们,二、康熙。其他的一切问题都是由这两个小问题衍生而来。
然后这些枝枝蔓蔓的事情,缠绕在了两个主要问题上,把他的脑袋搅得一团乱。
面上保持着一个太子应有模样,胤礽坐在书桌前,先把明天要商议的事项——科尔沁和硕土谢图亲王额附沙律侍妾僭用郡主仪仗之罪夺爵——给顺了一回,觉得有准备了,再去想其他的问题。
比较而言,这问题算是很简单的了,有个谱就是能回答得不坏,爵位换一个同枝的人去爵呗。明天会是轻松的一天,胤礽想。
上一回,康熙指派了老大去办差,回来之后让大家商议,商议个大头啊!差使是老大去办的,根本不可能跟大家资源共享。一件你从头到尾都没参与与不知情的事情,还要想出个五五六来!那才是鸭梨山大。如果是其他皇子办差,也有义务在没向康熙汇报之前不跟任何人说,这是规定。等到议政的时候,你要是答不出来,那就是没能力!旁人遇到这样的事情,只要不是直接关系人,还能装哑巴。胤礽是太子啊,是皇家政治培训班班主任导师康熙的重点培养对象,有个问题都要点他起来回答,不管他有没有举手。
胤礽天天为推理剧情而伤脑筋,觉得脑袋都快要着火了。
好容易摊上一个比较太平的日子,胤礽有功夫琢磨事儿,越琢磨越烦。给自己定们成了二把手,有了大方针,反而让自己陷入了的焦虑。以前是莫名地焦虑,现在是有名地焦虑。
他在焦虑他爹!
如今明珠看似真诚最好,即使有什么阴谋,他也不会在乎。彼时气势如虹尚且不能奈他何,如今已垂垂老矣,还有何可畏呢?之所以接受,一方面是明珠真像那么一回事儿,说的也是在理的话,另一方面,他是怕明珠示弱了,他再咄咄逼人,这副情景落到别人眼里,怕是又要有另一种说法。所谓太子不能容人,不知日后大家有没有活路一类的话,他不能授以柄,更不能让康熙也产生这样的想法。
可是控制自己的感情真的好难!
明珠和索额图人老成精,什么都经过了、见过了,逢场作戏毫无压力。胤礽不行,他永远忘不了明珠当初给他造成的压力,正如忘不掉索额图曾经帮过他一样——年纪越小,形成的印象越难改变,后来虽然知道索额图也有私心,也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但是索额图一旦识趣而下,他还是偏向索额图了。
明珠!可恶!和解是一回事,心里的疙瘩又是另外一回事,胤礽知道,自己再不喜欢明珠,日后也不能做得过份了,因为他现在接受了这份悔过,他得言而有信,他得有自己的骄傲。
由明珠转向带来的另一件却是胤礽不考虑的:康熙的感受。明珠是真的看康熙看得很准,他说,太子最后不要跟他、跟索额图这些联系过于密切。胤礽跟这两人的往来已经很少了,明珠这话里的意思更让胤礽担心了。
难道汗阿玛会猜忌我?这才是最大的难题呢。天下终归是汗阿玛的天下,当年明珠如日中天的时候,压得他喘不过来气的时候,康熙一念之间,就把明珠一党砍成了白板。
决定权,在他的父亲。对明珠是这样,对他胤礽,也是这样。可他看不明白他的父亲,护着他是真的,护着别人也是真的。每当他觉得他汗阿玛对他很好很好的时候,康熙就会用行动告诉他:皇帝还会对其他人也不坏。
就这样,翻来覆去地想:“连明珠这样的仇人都不能动、都要小心供着不能坏了自己的名声,这日子可真难过。”、“汗阿玛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些兄弟里,空间有几个是能信任的呢?”、“到底要怎样才能把老大打趴下呢?”
…
其实皇太子殿下天天琢的正事,也就这些。还要添上朝中种种细务,再加上许多人际关系,比如,跟宗室们的相处、与权贵们如何打交道,等等等等。
心力交瘁。
这样的日子他已经过了好几年了,从他那一天在毓庆宫里老婆的床上惊得睡不着觉开始,皇太子的苦逼日子就开始了。胤礽的生理心理,都撑到了一个极限,生起病来自然毫不含糊。
这病也是应该生的,皇太子自从看明白自己的处境之后,睡觉身边都不敢放太监宫女,生怕压力过大说了梦话叫人给听了去。也就是跟老婆在一块儿,淑嘉肯定能给他保守秘密,他才能安心与这么一个人一起睡,其他的时候,皇太子睡觉的时候,屋里不留人,也不许人进去。哪怕跟老婆在一起了,值夜的宫女也要到外间去,不可以留在内室。
不是他承受能力差,这样的心理压力着实太大。他还是个男人,一家之主,还有老婆孩子,他得有担当。日复一日的担忧,还无法宣诸于品,令人抑郁至极。
大夏天,他想这些着急上火的事情,他急出了一身的汗,睡觉的时候又蹬了被子。屋里没人敢在,就没人给盖被子,但是睡前是放足了冰块儿的——皇太子觉得热。
到了半夜,含糊地睡了,身上也不热了,屋里却很冰,简简单单就搁倒了皇太子。
胤礽的病还是淑嘉发现的,她这一夜总是睡不踏实,总沉得这天晚上胤礽的情绪格外不好。夏季天亮得早,她索性早早起来去端本宫看看胤礽的状态。
淑嘉到了端本宫的时候,按照正常时间,胤礽是该起床的。太监宫女已经起了,见到太子妃来,齐齐请安。再加太子,太子屋里没人应声——这是从未有过的现象。
有太子妃坐镇,众人开门进屋,发现太子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众人吓得先是倒抽一口冷气,再是大气不敢喘一声。淑嘉快步走到床前,伸手一摸,心里突地一跳,好烫!
淑嘉果断地下了命令:“太子病了,先打水来给太子敷敷。赵国士,你去太医院落,宣太医,高三燮,去乾清宫,给太子告假。东宫里的人,都不许四下走动,也不许谈论太子病情。红袖、巧儿,你们两个去宁寿宫,给老祖宗说一声儿,说我今儿不得过去了。“一面说,一面给胤礽拉上了被子。一条一条地命令发了下去,宫女太监们的心安定了下来。淑嘉的心却开始噗噗乱跳——她从来没见过胤礽生病,现在他却躺在那里连哼都不哼一声,脸上绷得像在梦里遇到了杀父仇人。
胤礽正值壮年,身体底子一向不坏,还常年习武,不能说武艺如何强身健体的效果却是有一些的,现在病得糊里糊涂的——安全不像是他的风格中,淑嘉不能不担心他。
宫女们打来温水,按好帕子,淑嘉小心地折着帕子,放到胤礽的头上。到这时,胤礽还没醒过来。弘晰已经梳洗好了,过来给他父亲请安了。李甲氏与李佳氏也来了。
淑嘉道:“你阿玛今儿有些不适,正歪着,我已叫了御医,你先去读书,万一有个什么事儿,我再差人叫你来。”
弘晰颇为担心:“额娘,阿玛这是…”
“要等御医来才能说得明白,你不须担心,你阿玛身子一向很好。”安慰弘晰也是安慰自己。
把弘晰劝去上课,淑嘉才有心对李甲氏和李佳氏道:“等会御医要来,你们不要在外面,到我这里来。”
三人连吃早饭的心情都没有了,呆坐着等御医。淑嘉刚伸手给胤礽额上换了条帕子,弘旦来了。弘旦是跟随着康熙住的,每天康熙上朝前,他上课前,都要过来跟康熙一起吃个早点。今天刚刚去请过安,小米粥才喝了三口,高三燮来说胤礽病了,还挺重。
弘旦放下碗:“请玛法以国事为重,孙儿想去看看阿玛。”前后两句放在一起,康熙一怔。
康熙先打发弘旦去看父亲,留下高三燮详细询问。高三燮道:“奴才不甚通医理,看不出好坏来,只是知道太子有些发烧,”顿了顿,“有点烧得迷糊了。”
发烧不是大毛病,康熙略放了放心:“摆驾乾清门。”他要火速干完活看儿子去。今天,不少人被皇帝给削了,原因:你们太罗嗦了!
太医院这里,平时根本不用上朝,可以起得晚上点,到了点儿,大家过来应一应卯。有人叫就去看一看,没人叫就互相聊聊天,开个学术研讨会,到了日子请一请平安脉。
只要不遇上类似皇帝这样身份的人生病,大家的都生活挺悠闲的。
这一天,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大家在交流着哪家的豆汁儿味道好的时候,东宫太子妃身边的太监首领来了,平素稳重已极的大太监此时气都没喘匀就下手抓人:“太子病了!快跟我走!”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有头有脸的御医的脸色就严肃了起来。
哪怕是在太子一家还分住两处的时候,这家人都不是很难伺侯的主儿。毓庆宫那里,一直是平安健康的。撷芳殿这里倒是有两个常病的,一个是弘旸,胎里带来的病,身份又比较贵重,需要认真对待;另一个是李佳氏,产后疾,慢慢调理而已。
等到太子一家全聚到一起,李佳氏倒是不用经常看大夫了,只有一个弘旸需要照顾。前不久,弘旸又死了,东宫对于御医的需要就变得少了起来。负责东宫的御医们真是找到了好差使,也就是定时请个平安脉,再在太子妃怀孕生产的时候准备抢救而已。
准备了很久,一次都没用上,人家母子平安。
谁都没想到,这回要抢救的是太子爷!一向健康的人,一旦病起来就不容易好。这是普通人都会有一点的常识,对于御医来说,虽不全信,此时也浮起了这个念头。
赵国士并没有点句,太医院落左院判加一级孙之鼎就主动跳了起来,不但自己去,还招呼了三个御医一起去会诊。
孙之鼎道:“赶紧的,刘声芳、张懋功、蒋燮随我过去。早朝要开始了,皇上不见太子必定会问的。”其他三人不敢怠慢,应声而起。
孙之鼎亲自带队,一路上以与其年龄不相符的速度飞奔着,如果他穿的不是朝靴而布鞋,一准儿能跑飞了!
——————
看到御医进来,淑嘉立于屏风后面:“这些虚礼就先免了罢,你们先看看太子。昨儿还好好儿的,今儿我过来一瞧就烧得厉害,连人都不认得了!”
她说得很急,孙之鼎也不敢耽误,如他所说,康熙马上就会得到消息。如果今天朝上的事情不多,皇帝马上就要到了,他得拿出他的水平来。上前一摸脉,孙之鼎放下了心,病不是大病,累着了、心里有些郁结而已。
为了保险起见,孙之鼎又招呼其余三个御医各摸了一回脉。
四个人凑在一起开了个小会,各抒已见,淑嘉也听不懂,只是知道他们面色虽凝重,但是用词并不激烈,这才把一颗心放回了肚里。
不多会,孙之鼎上来回报:“太子之疾并不甚严重,调养而已,臣等去斟酌方子,先退烧,再调理。不日即可康复。”
淑嘉忙道:“既如此,就快着些吧。”趁着没事,干脆把弘晰也叫了过来。
御医继续开小会,孙之鼎道:“太子正当壮年,底子就好,咱们只要不开错方子,就无大碍。”还有句话他没说,就算不开药,注意降温、多喝水,皇太子多半也能扛过来。
刘声芳附和道:“孙大人说的是,我瞧着倒不是大症侯,只要不再恶化就好。”
张懋功道:“下个月圣驾去热河,我是随驾的,仿佛听说,太子也要随驾呢。太子这病说着不重,不调整好怕也会有反复,这可是…”指指,心病更重一点。
蒋燮道:“既这么着,可不能叫太子随驾了,否则…”一旦有个万一,御医这个“古代皇宫最苦逼、最危险的职业”就要在他们身上应验了。
孙之鼎拍板:“就这么着!”
他们拟了方子,在煎药的空档里,还要上报给康熙。如果康熙没有异议,药好了就给太子服下,如果皇帝另有说法,那咱们再改,反正药还没给太子喂下呢。
康熙来了。
今天比较轻松,康熙就是给科乐沁换了个亲王,然后带着一众儿孙直扑端本宫。
孙之鼎于殿外随东宫的太监们迎接康熙,起身后就回报了太子的病情,说得很严重。治好了是他本事,治不好也是先打预防针。听得众阿哥脸色各异,有开心的、有担心的、有无措的还有无所谓的。
康熙却是担心的:“究竟脉相如何?”
孙之鼎一面起一面说,康熙听着脸色有些发沉。
到了内室,胤祉抬着一看,里面屏风内影影绰绰,仿佛是有妇人。他这一顿的功能,淑嘉已经在里面给康熙请安了,听到了这一声,一起在出神描绘美好未来的胤禔也止了脚步,都在外间站着。
皇子们听关里面康熙焦急的声音:“胤礽,胤礽,你听到阿玛了么?”心里不是一般二般地发酸,这声音城的慈爱翔,跟他们心情极好的时候哄骗自家的奶娃娃着落多了。太子%脱离奶娃娃序列已经很久很久了!
淑嘉见康熙来了,心里大石放下,清楚地叙说了事情的经过:“昨儿晚上,太子说要读书,就回来端本宫歇下了,今儿一早,媳妇儿过来一看…就已经病上了,急着叫御医来,已经开了方子。”
孙之鼎在外面,把方子交由魏珠递过去给康熙看。康熙端详着胤礽的脸,摸了摸他的额头,碰到已经焐得很烫的毛巾,皱皱眉,伸出食指轻抚胤礽已经干得起皮的嘴唇。
猛地回头抢过方子来看:“熬药吧。”
药早就熬着了,收一收汁,差不多了。弘晰捧着药,弘旦一小勺一小勺地往胤礽嘴巴里喂。人都烧糊涂了,也不知道张口,一勺药顺着唇角就流了下来。
弘旦秀气的小眉毛一皱,久子往碗里一扔,颇有气势地伸出了小狼爪,开扒!康熙拍拍他,吓了弘旦一跳:“玛法?”
康熙亲自动手,把胤礽伏倚在自己肩前,一捏儿子的小巴,捏出道缝隙来:“给我。”弘旦从弘晰手里接过药碗,康熙一点一点喂胤礽喝药。皇太子就是烧糊涂也很识时务,喝得很快,一点不剩。
淑嘉努力想从屏风里观察一下情形,又要保持形象,手里的帕子都快揉烂了。
外面的皇子们闲得开始找苍蝇来拍,胤禔连背影都是腰杆笔直的,看得弟弟们心烦不已。二哥就算是为了不让这家伙恶心大家,您也要挺住啊!
胤礽喝完药,脸上的表情渐渐和缓,睡着很沉。康熙又看了儿子好几眼,才想起来这屋里还有别人,屋外还站着别的儿子。
“皇太子不豫,你们各去办差。”这是对皇子们的。
“弘晰、弘旦侍奉汤药,县城不必去读书。”这是对孙子们的。
然后才是对太子妃的:“朕今日无事,在这里看看皇太子,你先下去罢,照看好那两个小的。”
淑嘉应了一声是,绕过屏风告退。抬头的时候,飞快地给两个儿子使了下眼色。
——————
出了东宫,胤禩心里很是纳闷,往常遇到这种情况,他大哥早拉着他这个看起来脾气很好的弟弟当心情垃圾筒地吐槽了,什么“这样的娇弱身子可怎么是好?什么“汗阿玛真是关心太子啊!”、什么“不知道多久——才能好呢?”
今天倒好,人家咳嗽两声,居然只是挂上幸灾乐祸的笑容就走了!好吧,他也长进了…
胤禩哪里知道胤禔在强压下兴奋之情呢?胤禔兴奋得心都要飞出嗓子眼了!他病了、他病得起不了床了、他快病死了!啦啦啦~我就说嘛,先是他岳父家办丧事儿、接着是他儿子,那接下来——胤禔必须让自己抿着嘴巴,一旦张开了,他怕自己会忍不住笑出声来·
回家换衣服,把皇子的朝服换成了出门的常服,胤禔准备往报恩寺再走一趟去。张佳氏一面帮他穿衣服,又给他找了一柄套在绣着缠枝莲花扇套里的扉子给他挂在腰上,口中还说,爷刚回来,又要出去,您这是去哪儿?这会子太阳正毒呢。”
胤禔捏过瓜皮帽,往头上一放:“外头的事儿你不用知道。”
潇洒地走了,留下张佳氏看着他的背影发呆。大丫环来请示:“福晋,早膳摆在哪里?几位格格都到了。”
“啊?哦,就在这里罢。”
胤禔快马加鞭赶往报恩寺,巴汉格隆看他的表情就知道要听他唠叨了,这兴奋劲儿,得不歇气儿地说一炷香啊!
胤禔说的时间不长,消息却很震撼,震撼到让巴汉格隆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代诅咒大师了。“真的?”
“可不是,”胤禔让自己的冷笑显示得高深莫测一点,“汗阿玛都没叫醒他,他快要完蛋了啦,哈哈哈哈~
巴汉格隆道:“那我可要再加把劲了。”
“正是正是,妙极妙极。我跟你一块,不对,我还有要事,你这里要上紧。”
一溜烟,他跑到了明珠那里,明珠称病谢客有些日子了,胤禔也吃过两回闭门羹。这一回事情太大,胤禔也不耐烦周旋了,一路杀进明珠住处。
明府小厮一路飞奔报住:“老太爷!直王爷来了!”声音很大,上回直王来的时候,老太爷说是病得不能起身了,其实…当时在给金鱼喂食。这一回似乎是在给花松土?造成不能叫直王抓了个现行啊。
胤禔过来找明珠,是想让明珠给出个主意,如果现在太子死了,要怎么办?明珠老远听到了声音,急得往屋里跑,跑到一阗,发现鞋底还沾了泥巴,扒下布鞋,往花丛里一扔,冲到屋子里躺下了。
胤禔也杀到了,正看到明珠气喘如牛更兼满头大汗,脸色潮红。胤禔先是意思意思地关心了一下明珠:“您这是怎么了?”
明珠道:“老、咳咳、老毛病、咳、老毛病了…”
胤禔上前道:“您这算好的啦,皇太子年纪轻轻地就已经病得起不来了…”
明珠:“…”猛烈地咳嗽,这回是真的了。揆方齐齐赶来。
胤禔败兴而归。
“去,打听打听,皇太子的病是怎么一回事。”
揆叙从外面赶了回来,恰逢其会:“阿玛,皇太子病了是真的,皇上已经留在东宫照看太子了。东宫两位读书的阿哥,今天也请假侍疾了,您看…”
明珠闭上眼睛想了一会儿:“皇太子身体一向很好。”就算不好,直王犯了傻,也不是个好对象了。
索额图、石家两处消息来得略晚些,过晌也都知道了。急坏了两家人,谁都不想太子有什么万一。都在安慰自己,太子还年轻,病一病不算什么,哪怕是病着不醒…
怎么越安慰越觉得心慌了?
最心慌的是康熙,他倾注了最多精力的儿子病得错睡过去了。放下胤礽的手,康熙在端本宫里四下游荡,走到西面书房,架子上满满当当地都是书,桌子上端端正正地摆着文房四宝,还有一些文件。
胤礽摆放物品的习惯是康熙所熟悉的,这还都是他教的,康熙拿起这些东西,熟悉得就像是拿自己的。最常看的一定是摆在正前言,当天要处理完的是要放在离左手最近的地方…
如果觉得非主流清穿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我想吃肉小说全集:非主流清穿, 诗酒趁年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