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书农”或“书农在线书库”即可找到本站在线阅读全本小说。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书农在线书库,提供经典小说九重紫免费全文阅读。
第四百一十九章真相
“也没什么。”宋墨慢条斯理地道,“我在想,如果我杀了宋翰,能不能对外宣称黎家的事暴了光,宋翰心虚,欲将我除之,父亲闻讯赶来阻止,却被宋翰误伤,我一怒之下,杀了丧儿病狂的宋翰,您说,这个理由行不行得通?”
宋宜春呲牙裂目:“你敢!”
“我有什么不敢的?”宋墨笑道,“难道您还准备过继宋钦或是宋铎不成?若是您有这心,我想不管是大伯父还是三叔父,四叔父肯定都会欢欣鼓励。不过,也许您另有打算。毕竟您还在值年,续个弦,就又有了嫡子,未必要过继宋钦或是宋铎。可惜,我是个睚眦必报的,就算是死,也要拉个垫背的。少不得要把当年黎家的事给捅出来,到时候会怎么样,那就不好说了。”
宋宜春横眉怒目,却不敢接宋墨的话茬。
宋翰望着宋宜春,满脸的骇然。
宋墨说得对。
宋宜春今年还不到四十岁,他若续弦,自然就又有了嫡子。
他之所以现在只有宋墨和自己两个儿子,不过是因为宋墨压着他,让他没有办法续弦而已。
一旦没有了宋墨的压制,他眼中哪里还有自己这个不受待见的儿子。
可怜自己之前却被英国公府二爷的名头迷了眼,以为没有了宋墨,有些事就非自己莫属。
原来都是痴心妄想!
他突然想起御史弹劾大舅舅定国公的话。
养寇自重!
如果宋墨越强大,和父亲的罅隙越难以调和…父亲对自己,就会越来越依赖吧?
宋翰的眼睛闪闪发亮,仿佛在满天的阴霾中看到了一线光亮。
宋墨却撇了撇嘴,眼底闪过一丝讥讽。
他如果要杀人,哪时用得着和对方说这么多的废话。
现在他说了这么多的废话,如果宋翰还愚笨的没有一丝觉悟,那他也就死不足惜了!
宋墨目光微冷,对宋宜道:“父亲。这毕竟是我们的家务事,又何必闹得人尽皆知?我看,还是让这些护卫都退下去吧?毕竟英国公府短短三年时间里已经闹了两次贼了,再进次贼,京都的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可就成了摆设了,皇上脸上也不好看。您说是吧?”
宋宜春气得嘴角一抽一抽的。
英国公府两次进贼是因谁而起?
他还有脸说这个。
而且还用这件事威胁自己。
可宋宜春却不能不点头。
他不可能像三年前那样再来一次大清洗,有事此可以一,不可再。过了头,就会引起别人的注意。而且今天宋墨是心算计自己无心,自己再坚持下去也讨不了好去。
他朝着常护卫微微颔首。
常护卫等人和陆鸣等人一前一后地收了刀剑。
宋墨就笑道:“还请父亲和众护卫在外面稍等片刻,我有些话要单独和宋翰说。”
宋宜春一愣,随后大怒,道:“你又想干什么?有话直接问我好了,不必为难你弟弟!”
宋墨嗤笑,道:“那好,我问您,黎窕娘可曾来找过宋翰?”
黎窕娘。他怎么敢当着这多护卫的提这个女人!
宋宜春气得直哆嗦,但望着满屋的护卫。他只好脸色铁青地点了点头,目带警告地看了宋翰一眼,背着手领着自己的人出了内室。
宋墨放开宋翰,坐到了旁边的太师椅上。
他居高临下地望着宋翰,目光中却流露出些许嘲讽:“宋翰,你可以选择现在告诉我。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等当着父亲的面告诉我。只是当着父亲的面。我可就没有那么好说话了,少不得要把陆鸣喊进让他先教你些规矩…”
宋翰知道宋墨说到做到,并不是在吓唬他。心里顿时凉飕飕的,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他慢慢坐了起来,眼眶满是泪水地低下了头,喃喃地道:“我,我听到母亲对父亲说,没想到你会真心实意地帮蒋家,从前是我误会你了。既然你心里还牵挂着黎窕娘,和她还生了个女儿,我也不是那小气的人,选个好日子,你把黎窕娘和她的女儿接进府来吧!我要是没有记错,黎窕娘的女儿和天恩是同年的,女孩子家懂事的早,也到了要说亲的年纪,接进府来,也好说亲。”
宋墨愕然。
他有过很多的猜测,却万万没有想到,事情竟然是由此而引发。
宋翰并没有注意,他怕宋墨不相信他所说的话,一心一意地斟酌着言辞:“我听了很奇怪,就去问谢嬷嬷。谢嬷嬷叹了口气,什么也不告诉我,只是对我说,到时候我就知道了。
“可我还是从母亲和谢嬷嬷的话里知道原来父亲早年曾在外面养了个外室。这些年虽然断了来往,却留下了一个女儿。
“我很好奇,想看看这个小姑娘长得什么样子。就想办法打听到了黎窕娘的住处…”他说着,戛然而止,头垂得更低了。
宋墨讥笑:“黎窕娘住的地方我都花了大力气才打听得到,你是怎么打听到的?恐怕不是你打听到了黎窕娘住的地方,而是黎窕娘找到了你的吧?你是什么时候知道黎窕娘才是你亲生母亲的?八岁?九岁?还是十岁你嚷着要比我强的时候?”
“我没有,我没有!”宋翰神色慌乱地摇着头,“我之前根本不知道,地址是我无意间听到谢嬷嬷和母亲提起的时候记在了心里…我看见遗贵的时候脑子里一片空白,整个人都傻了,跑出来的时候被黎窕娘发现,她去找我,说是我的亲生母亲,说生计艰难,让我给点银子她使…我根本不愿意有这样一个母亲,水性杨花,朝三暮四…可我不敢不给她…她说,我要是不给她银子,她就去见母亲…”
“因此你杀了她!”宋墨轻描淡写地挑了挑眉。
“不是我。”宋翰惶惶地道,“是她勒索我,我没有办法,就告诉了父亲,父亲说他会处理的,让我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就行了。”
“是不是你,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差别。”宋墨笑道,“不过,我想黎窕娘如果知道她是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杀死的,我想她的表情一定很精彩,内心一定很复杂。”他说着,饶有兴趣地问宋翰,“她死的时候你在现场吗?不过,我想以您的胆小怯懦,她死的时候你肯定不在场。还好有李大胜。她看见李大胜的时候应该就会明白到底是谁想要置她于死地了。可怜她没有逃脱,不然向亲生儿子报复,也是个挺有趣的事。”
宋翰睁大了眼睛瞪着宋墨,好像瞪着只怪石猛兽似的,又害怕又慌张。
宋墨鄙视地望着他。
就这样一个人,有杀人的胆量却没有承认胆量,还想和自己较量。
“要不再推卸责任了,也不要再在我面前胡言乱语了。”他戳穿着宋翰的小计谋,道,“谢嬷嬷是什么人,怎么会当着你的面和母亲说这些事?定是那黎窕娘在事发之前就找到了你,你开始不相信,但黎窕娘让你看到了和母亲长得一模一样的阿琰,你害怕了,不仅时常接济她些银子,还在母亲面前装真正可爱,生怕母亲发现你不是她亲生子,厌恶你…因而你才会嚷着要娶蒋氏女,特别是要娶撷秀表妹。你不过怕东窗事发,到时候你虽然不是蒋家的外孙,却是蒋家的女婿,不管是蒋家还是我,总不能睛睁睁地看着撷秀表妹守寡吧…你也不用和我争辩,过去的事,我也不想多说了,你只需要告诉我,母亲死前,父亲都和母亲说了些什么?”
“我真的不知道!”宋翰诅咒发誓,“如果知道不告诉哥哥,让我天打五雷轰,不得好死!”
宋墨却没有像宋翰预料的那样继续追问他,而是突然道:“那你把汤药奉给母亲的时候,知不知道汤药里有毒呢?”
宋翰有几息语凝。
“我开始是不知道。”他急急地道,“等我知道想去告诉母亲的时候,父亲和母亲已经吵了起来,母亲也开始吐血…”
宋墨“哈”地一声笑,道:“不是一母同胞的果然心很难住一处使!你何需要告诉母亲。谢嬷嬷那么精明能干的人,你只要提醒她一声母亲养的墨菊死了,她自然会去查,可你却告诉我你没有机会告诉母亲…真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母亲在世的时候把你如珍似宝,你却给心安理得地把有毒的汤药奉给母亲,难怪你要在屋里养猫的,还要让猫给你试食,自己做了孽,却怕这孽报应到自己的头上,你可和你那母亲一样,自私得很。”
宋翰向来以黎窕娘为耻。
他做梦都想自己是蒋氏生的,做梦都想自己英国公府的嫡次子,与那个依门卖笑的贱货没有任何关系。
宋墨的话,正好戳到了他的伤口上。
他疼得脸色发白。
宋墨却觉得自己再多看他一眼都会污了自己的眼睛。
他站起身来,大步走了书房。
外面,宋宜春正焦急地在院子里打着转,而陆鸣和常护卫等则泾渭分明站在院子的东西两侧。
宋墨在庑廊下站定。
他打量着枝叶繁茂,结满涩果的葡萄树,目光深邃。
第四百二十章东西
庑廊下的大红灯笼在夜风中摇晃的,忽明忽暗地打宋墨的脸上,让他的表情显得晦涩难明。
宋宜春看着,心里直打鼓,朝宋墨喊道:“你把天恩怎样了?”
宋墨没有说话。
院子里静谧无语,只有风吹过树梢的声音。
这么多人看着,宋墨难道还能把自己杀了不成?
宋宜春踌躇片刻,走了过去。
“天恩呢?”他问,语气有点凶狠。
宋墨上前一步。
宋宜春连退三步。
明亮的灯光照在他们的脸上。
宋宜春眼底还残留着几分惊恐。
宋墨哂笑,低声道:“带着宋翰,给我滚出上院!”
宋宜春睁大了眼睛:“你说什么?”
宋墨笑道:“你给我带着宋翰滚出上院!”
他的声音清晰明了,在寂夜的夏里,传得很远。
所有的护卫都低下了头,不管是宋宜春的还是宋墨的。
“你竟然敢这么对我说话?”宋宜春顿时恼羞成怒,“上院是英国公府的上院,我想让谁住谁就可以谁,你别以为你在皇上面前直得起腰就能在家里指手画脚的…”
宋墨笑。
打断了宋宜春的话:“如果你不怕鬼,就尽管和宋翰一起住进上院好了,我没意见!”
宋宜春的话噎在了喉咙里。
“我给你们半个时辰,”宋墨笑容冷峭,目光阴鸷。周身仿佛笼罩着乌云,“半个时辰之后,你们要是还没有从上院给我滚出去,我会告诉你。我在皇上面前的腰杆到底有多直!”
说完,他扬长而去。
宋宜春对着他的背影跳脚:“孽障!逆子!我怎么会养出个这样的东西来!”
常护卫垂着眼睛,悄声地劝着宋宜春:“国公爷,我们还是快进去看看二爷吧!”
宋宜春这才回过神来。急匆匆进了内室。
宋翰瘫坐在地上,靠着太师椅的椅腿喘着粗气,脖子上的红印子分外的醒目。
常护卫忙小心翼翼地将宋翰扶起来坐在了太师椅上,向宋宜春禀了声“我去给二爷请个大夫来”,退了下去。
“爹爹!”宋翰委屈地对宋宜春道,“哥哥要杀我!我真的不是母亲的儿子吗?”
宋宜春神色一滞,然后声色俱厉地喝斥着宋翰:“你怎么是个软耳朵,听风就是雨?你哥哥自己做出了大逆不道的事,怕我废了他的世子之位。处处和我作对。他的话。你怎么能信?你是不是我的儿子,难道我还不清楚!”
宋翰听着垂下了脑袋,喃喃地道:“哥哥说我身边的李大胜没有回乡。是我杀了黎窕娘,我根本不认识黎窕娘…可我怎么申辩哥哥也不相信。还让他的护卫拷打我,我只好承认是我杀了黎窕娘,哥哥又说我撒谎。”他抬头望着宋宜春,满脸的泪水,“我不承认也不是,我承认也不是,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
宋宜春错愕,道:“李大胜不见了?”
宋翰扁着嘴巴点头,道:“哥哥说李大胜不见了。”然后她好奇地道,“父亲,黎窕娘是不是就是蒋琰的生母?我和蒋琰是不是双胞胎?蒋琰和母亲长得一模一样,又怎么会是黎窕娘的女儿?难道那黎窕娘和母亲长得也很像吗?”
宋宜春被宋翰的话问得心浮气燥,他不耐烦地道:“你哥哥上了当,你也跟着起哄,我怎么就生了两个这么蠢的儿子。”
“哦!”宋翰羞愧地耷下了脑袋。
宋宜春就问他:“刚才你哥哥都问了你些什么?”
宋翰呐呐地道:“问我认不认识黎窕娘?认不认识黎亮?李大胜哪里去了?是不是我指使李大胜杀得黎窕娘…”他说着,拉了拉宋宜春的衣袜,“爹爹,哥哥好吓人,我想跟着你住在樨香院,好不好?”
自己在家宋墨都敢对宋翰下毒手,如果自己不在家,他还不得把宋翰往死里整啊!
宋宜春望着屋里一如蒋氏在世时的陈设,心里觉得压抑得很,脑海不由回荡起刚才宋墨的话,就点了点头,道:“那你就和我搬去住也好,至少有常护卫护着你,他不敢乱来。”
常护卫要是真的能护着你,宋墨怎么敢对你视若无睹?
宋翰腹诽着,却如释重负般地松了口气,露出难悦的笑容:“太好了!这样我就不怕哥哥欺负我了!”
宋宜春听着就在心里骂了句“蠢货”。
宋墨像他这个年纪已经能独挡一面了,他却还什么也不懂,宋墨都要杀他了,他还以为宋墨只是要欺负他,这出身不同,智商就不同,教也教不好!
宋宜春不屑地撇了撇嘴,喊了护卫进来帮宋翰搬东西。
宋墨站在颐志堂正屋的台阶上听着上院的动静。
窦昭劝他:“别生气了,进屋去喝杯茶吧!小心蚊子。”
宋墨深深地吸了口气,随窦昭进了内室。
内室点了艾香,若隐若现的淡香让屋里充满了温馨的味道。
窦昭亲自给宋墨沏了杯碧螺春。
宋墨接过茶盅叹了口气,道:“你也坐下来歇会,家里的这些糟心事把你也吵得不得安生。”
窦昭和宋墨并肩坐了,笑道:“哪家没有些不顺心的事呢?相比什么宠妾灭妻,溺庶贬嫡之类的,兄弟萧墙在我眼里,还就真不是个什么事了!”
宋墨忍不住笑了起来,道:“你都不知道,我当时恨不得一巴掌将那小杂种给拍死了,后来想想,这样太便宜他了,才硬生生地把那口气给咽了下去。”
他外人面前向来是不动声色,但这并不代表他心中就没有气,此时他愿意向窦昭抱怨。窦昭自然希望他能畅所欲言,把心里的愤懑都宣泄出来。
心里的愤满都宣泄出来了,心情也就平静了。
她握着他的手,静静地听着他抱怨。
“别人都说我心毒手辣。可那是对别人。待家里的人,我素来宽厚,只要不是大错,我都睁只睛闭只眼。你看大伯父和三叔父。四叔父他们,父亲要将我从家族里除名,他们默不作声,我想着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心里纵然不喜,可也没有对他们怎样。
“宋翰害得阿琰变成了这样,我虽然没办法像从前那样把他当成自己的亲兄弟似的疼爱,但我也没有想把他驱逐出英国公府,让他身破名裂。最多也就是不再管他的事。拿笔钱把母亲的陪嫁赎回来给阿琰。等他大些了,把他分出去单过。说到底,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是父亲。是父亲害得他们成了这样。就算是我后来知道可能是他杀了黎窕娘,我也能理解他的担心和害怕…可他竟然明明知道那是碗毒药。还端给母亲喝…我只要一想到母亲喝着毒药还欣慰着他的孝顺乖巧时,我就没办法再忍他了。
“我有意帮他向父亲隐瞒我都问了他些什么,就是想让他尝尝疑神疑鬼,战战兢兢,每天都活在猜疑和惊恐之中是什么味道,就算是他想痛痛快快地死,那得看我答应不答应。”
前一世,宋墨甚至杀了他。
窦昭将宋墨的手举到嘴边,轻轻地亲了他一下。
他的表情立刻变得平和起来,道:“宋翰以为他死咬着不说,我为了查清是谁给母亲下的毒,就会把目光转父亲。他也太小瞧我了。
“母亲之所以去世,不外乎是母亲感激父亲在大舅的事上鼎力相扶,想回报父亲一二,提出将黎窕娘母女接进府来。父亲怕当年李代桃僵的事被母亲发现,买通了母亲身边的杏芳,给母亲喝的药里下毒,又怕母亲查觉药里有毒,就让侍疾的宋翰亲手端给母亲。
“母亲防着谁也不会防着自己的儿子。
“毫无戒备地将药喝了下去。
“后来父亲拒不让黎窕娘母子进府,引起了母亲的怀疑,父亲索性一不作二不休,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了母亲。
“大舅的死本就让母亲伤心欲绝,自责不已。知道被自己捧在手心里养大的儿子却是外室之子,自己的亲生女儿却被人当成庶孽不明不白地养在外面,母亲怎么不又气又急?怎么不吐血而亡?
“宋翰怕说出真相就暴露他早已知道自己不是母亲亲生子的事,却不知他这样十句话里九句是真一句是假的骗我,让我更是愤恨。”说到这时,他冷冷地一笑,“现在也好,大家撕破了脸,从此我走我的阳关道,他们过他们的独木桥,我倒要看看,他们能在我手下走几个回合!”
看样子,宋墨是不准备就这样轻易地放过宋宜春和宋翰了。
上一世他被宋宜春驱遣,无所顾忌,弑父杀弟也不过是换来几声唾骂,今生他却是英国公府的世子,为人子,为人兄,却不能像上一世那样肆无忌惮他。
窦昭不禁有些担心:“你就想收拾他们,最好还是想个万全的计策,坏了自己的名声可就失大于得了。”
“我知道!”宋墨笑道,“大舅曾经说过,想打狼,就要比狼更凶狠;想捉狐狸,就要比狐狸更狡猾。我要是为了这两个败类把自己给陷进去了,岂不是让耻笑?他们害死我母亲,害得我妹妹有家不能归,想就这样唬弄过去,门都没有!你就看好了,我定会叫他们有苦也说不出来的。”
窦昭相信宋墨能做到。
她不由为宋宜春和宋翰的未来默哀了片刻。
有小厮进来禀道:“世子爷,二爷已经搬到国公爷的樨香院去了。”
第四百二十一章针线
宋墨冷笑,让武夷请了廖碧峰过来,自己则去书房拿本册子。
“你带几个去上院,”他将单子递给廖碧峰,“照着这册子给我把上院的东西都清点齐全了,哪怕是一针一线都让宋翰给我交出来。”
上院的事廖碧峰已经听说了,虽然不知道宋墨和宋翰为什么会闹成这样,但他是宋墨的幕僚,当然要为宋墨打算,听宋墨的吩咐,闻言什么也没有说,恭声低头应是,带着几个护卫和二十几个丫鬟婆子浩浩荡荡地去了上院。
那天晚上注定是个不眠夜。
廖碧峰等人清点东西到了半夜民,樨香院临时得了信,收拾房子,烧汤倒茶,人仰马翻地也忙到了半夜。
蒋氏没有妯娌,宋宜春几人旁支的兄弟早就分出去单过,英国公府公中的东西就是她的东西,她的陪嫁和英国公府的东西早就不分彼此,她想用什么就用。而蒋氏去世之后,宋翰就一直住在上院,宋墨当初提出和宋翰平分蒋氏的陪嫁,并不是要和宋翰计较,而是不想将亡母的遗物留在英国公府被宋宜春糟蹋,又想到万一宋宜春续弦,再生出嫡子来,宋翰在家里的位置尴尬,不如让他成亲后单独开府另过,分给宋翰的都是蒋氏的田庄铺子和家具古玩,宋墨只要了蒋氏的首饰和一些惯用小物什,手稿,书画之类的。
因宋翰得了大头,当时陆复礼还称赞宋墨宅心仁厚,有手足之情。
所以上院依旧如蒋氏生前。春天的时会在中堂挂上黄筌的《牡丹图》,夏天的时候会用青花瓷的大缸养了莲花摆在屋里,秋天的时候鸡翅木的钿镙屏风就该拿出来使了,到了冬天。钧瓷用来插梅花,最雅致不过了。
宋墨给廖碧峰的册子,正是蒋氏生前上院的物品清单。
其中还包括承平四年春,皇后赏给蒋氏用的一对翡翠做的平安扣。
而宋翰既然要搬去樨香院。他惯用的物件自然也要搬过去——总不能让他连喝水的茶盅都没有,半夜三更的,还得央了曾五去开宋宜春的库房吧!
廖碧峰清东西的时候,丢得可就不是针头线脑了。
粉彩花开锦绣的茶盅一套,紫砂竹节壶一把,琉璃莲花茶盅一个,菊花福桃水晶盘子一对…楠木筷子十双,乌木镶象牙的筷子十双,剔红花鸟纹果盘十个…羊脂玉狮子滚绣球压帘缀脚六个。浅绿玉树根笔洗一个。和田玉蜻蜓点水水盂一个…林林总总。不下两、三百件。
跟着一道过来的松萝鼻尖冒汗,问廖碧峰:“怎么办?”
“怎么办?”廖碧峰苦笑,“当然是去找二爷要啰?”
“可二爷在樨院香…”松萝喃喃地道。
“不然世子爷怎么会特意嘱咐一声哪怕是一针一线都让二爷交出来。”廖碧峰不屑地瞥了松萝一眼。点了几个护卫,拿着单子去了樨香院。
宋翰正躺在床上捂着脖子呻吟。半夜被请来的大夫一面擦着冷汗,一面对站在床头的宋宜春道着“二爷没什么大碍,用两副药就好了”,听说了廖碧峰的来意,宋宜春和宋翰都傻了眼。
宋墨,这是撕破了脸要赶尽杀绝啊!
大夫更是叫苦不迭,缩肩弯腰,恨不得自己变成角落时的尘埃,谁也不会注意到他。
宋宜春的面孔涨得通红,冲着宋翰大喊:“你这小畜生,眼皮子怎这样的浅?不过是些杯筷碗碟,用过就用过了,你也要往樨香院里搬?你以为府里的东西都是没有数的?你不嫌丢脸,我还嫌丢脸呢?你还不快把这些东西都给我还回去!”
栖霞欲言又止。
宋翰已忍不住委屈地道:“都是我平时惯用的,哥哥竟然连这也要和我计较,难道让我用父亲的东西不成?”
宋宜春一噎。
宋翰垂下眼睛呜呜地哭了起来。
宋宜春只好对送单子进来的松萝道:“你去跟世子爷说一声,这些东西都是府里的,让黄总管把它记到樨香院就是了。”
松萝如果不机灵,就不会在颐志堂服侍了。
他笑着给宋宜春行了个礼,道:“那我就把单子送到黄总管那里去了。不过,这里面有些东西是蒋夫人的陪嫁,要不要我们再写张单子,让二爷给世子爷打张收条,小人们也好把账给抹平了?”
宋宜春很是意外,不禁狠狠地瞪了一眼给自己惹事生非的宋翰
宋翰对蒋氏的陪嫁却很清楚,他或许无意间把蒋氏的陪嫁带了过一,但不可能有这么多。
想到如今宋墨视他如仇人,他不由道:“你把单子拿给我看看!”
松萝忙将单子递了过去。
宋翰就指了其中“羊脂玉狮子滚绣球压帘缀脚六个”道:“母亲陪嫁的单子,我那里也有一份,我怎么没看见?”
松萝笑道:“二爷有所不知,这羊脂玉的压帘缀脚,原是个陈设,用个檀香木的盘子供着放在炕桌上把玩的,一共有十二个。不知道二爷还记不记得,那天您去给国公夫人问安,吹大,把个帘子吹得东摇西摆的,差点打着你的脚背了,国公夫人就让竹君将这狮子滚绣球的缀有了帘角,后来上院就一直用这狮子滚绣球做压帘的缀脚,库房里的人就把它改成了缀脚,你要是不相信,我这就去把帐册找来,我们也是找了好久才找到这东西的出处。还有这个琉璃莲花茶盅,本是一对,那年蒋家大舅爷让人送过来的,一只赏了世子爷,一只赏了您。您的那个打碎了,世子爷就把自己的那个让给了您。蒋家后来补了一份陪嫁单子,这琉璃莲花茶盅就在上面…不过,这件事账上记得。也不是说不清楚。您实在是稀罕那个琉璃莲花的茶盅,您留着好了,只是要麻烦您在账册上记一笔,到时候世子爷问起来。我们也知道怎么回禀!”
宋翰气极而笑,道:“什么账册,你给我找出来,我要仔细看看!”
什么帘子差点打着他的脚背了。那十二个狮子滚绣球的缀角分明就是那年他八岁生日时密云卫的都指挥使送人他的寿礼好不好?
还有那个琉璃茶盅,是那年陆老夫人做寿,母亲托人从广东卖回来的,一共是十个,他看着好看,吵着闹着留下来了一个。买琉璃茶盅是公中出的银子,怎么就变成了母亲的陪嫁?
难道他已是落了平阳的老虎不成,松萝这像鞋低泥的小厮竟然也敢在他面前一副煞有其事的样子大放厥词!
松萝却笑着应“是”,转身就往外走。
那身影。可是一点也不含糊。
宋翰气得咬牙切齿。
宋宜春却怀疑起来。
不管这个小厮说的是真是假。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他怎么敢回答得这么爽快?
他想到宋墨掐着宋翰子时那气红眼的样子。
宋墨现在正在气头上,没事都要找些事出来,他既敢来找宋翰。说不定早就挖好了个陷井等着宋翰往里跳呢!
他又不是没作过这种事。
然后他突然发现,自己让宋翰住进樨香院。绝对是个错误的决定。
宋墨既然连蒋氏的这些小东西都要讨回,从前分给宋翰的那些田产铺子他又怎么会白白送给宋翰。
没有了蒋氏的陪嫁,宋翰身无长物,以后就得靠他养着…他现在自己都缺银了,又来了个白吃白喝的…
宋宜春开始头痛。
宋翰也想到了同样的问题。
他已经委婉是向父亲说了自己没钱,可父亲却像没听见似的,一点动静也没有,由着他和宋墨的小厮扯皮…这也太抠门了!
万一宋墨把在他名下的蒋氏陪嫁也讨了回去,他吃什么喝什么!
不行!蒋氏留给他的产业不能交出去!
他惶恐间,松萝走了进来。
“国公爷,二爷,您请看!”他将手中的一本厚厚的账册摆在了宋宜春的面前,“你看,这是个那羊脂玉狮子滚绣球的摆件吗?您再看,丁巳年九月,变成了缀脚…那个时候,正是夏天的东西入库的时候,您看这样,戊午年的五月,十二个羊脂玉猴子滚绣球,缀脚,上房用,经手人竹君,这是盖的手印…”
松萝哗啦啦地翻着账凹,宋宜春只看到一行行黑黑的字,又从哪时辩别真假呢?
屋里的光线渐亮,此时天色已泛白,从知道宋翰被宋墨教训到现在宋翰被宋墨讨要东西,惊慌,忐忑,气愤,恼怒,气躁,这一夜,让他仿佛从山脚爬到了山顶,又从山顶滚落到山脚,全身都酸痛难忍,他朝着宋翰就是一番吼:“你是怎么把东西从上院搬出来的就把东西怎么给我搬回去!你是英国公府的二爷,不是路边的乞丐,看见什么东西就往自己屋里拖,你能不能争口气,别总像狗肉似的上不了台面。”
他拂袖而去。
松萝亮眼睛亮晶晶地望着宋翰,心里却在想,廖先生可真厉害,发现东西不见就把账房的人叫进来连夜抄了一本账册,没想到真派上用场了。
自己要不要催一催二爷呢?
世子爷可正等着他们回话呢!
他暗自高兴着,宋翰已抓起床边的药碗就朝松萝扔去。
松萝“哎哟”一声捂住了额头。
栖霞吓得脸色发白。
松萝却想,如果出血就好了,等会回去的时候世子爷看见了,肯定会夸他办事用心的…
第四百二十二章临盆
宋墨看见松萝头上的包,虽然没有夸他,但赏了他二两银子。
他喜滋滋地退了下去。
廖碧峰将清点上院的诸多事项一一向宋墨禀告。
宋墨很满意,道:“先把上院封起来,派老成的仆妇在那里照应着。你准备准备,过两天我要把宋翰名下的产业要回来,到时候依旧由你带着账房的人帮着查账。”
廖碧峰恭声应“是”。
宋墨回了内室。
窦昭先前吩咐灶上给宋墨炖的人参鸡汤已经做好了,她正在往小碗里盛汤。见宋墨眉头紧锁,温声劝道:“这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也要一件一件地做,你昨天一夜没睡,除了能把自己的身体熬坏,还能有什么用?喝了汤,你就去衙门里吧!家里的事有廖先生忙着,不会出什么错的。就算他不济,不还有严先生吗?”
廖碧峰昨夜那一手假账做的,不仅宋墨,就是窦昭也对他刮目相看。
宋墨不禁莞尔。
他刮了刮窦昭的鼻子,打趣道:“我倒忘了,我们家还有你这位女先生。”
窦昭扬了眉笑,道:“严先生不行了,我再出手也不迟。”
宋墨哈哈大笑。
心情好了很多。
喝了鸡汤,他和窦昭商量:“父亲为什么和母亲反目,父亲那里是问不出什么来的,我想,你能不能瞅着机会探探陆老夫人和宁德长公主的口气?如今活着的长辈,又知道我们家里事的,也就只有这两位了。”
“我也是这么想。”窦昭吩咐甘露把宋墨的朝服拿进来,道,“还有大伯母、三婶婶和四婶婶那里,都可以问一问,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看事情就会不同,也许她们那边知道些什么事也不一定。”
“这件事就交给你了。”宋墨叹道,“我就想不明白了,母亲是个明理的人,夫妻之间最亲密不过,父亲有什么事不能跟母亲商量,非要莫名其妙地用嫡长女换了外面的庶孽,还为了掩饰这件事毒杀了母亲…他都长了个什么脑子?!母亲又哪里对不起他了,他要这样害母亲?!”
他说着。火气又上来了。
窦昭忙上前抚了抚他的胸口:“不气,不气!”
宋墨深深地吸了口气,道着“我没事”。脸上露出些许的歉意来:“闹得你快生产了,也不得安生。”
窦昭笑道:“等我生了孩子,罚你每天晚上给孩子端尿。”
“一定,一定。”宋墨说着,温柔地摸了摸窦昭的肚子。柔声嘱咐她,“我去衙门了,你小心。我给宫门口值守的留了口信,若是我们家的小厮找我,让他立刻禀了我。你若有哪里不舒服,直接让小厮去叫我。”
他就怕自己在宫里当值的时候窦昭发作了。
“我知道。你就安心去衙门吧!”窦昭送他出门。
等过了两天她发作了,却不声不响地吃了半只乌鸡,这才让甘露去请稳婆。
甘露吓得脸都白了。结结巴巴地道着“我这就让人去给世子爷报信”。
窦昭笑道:“你去给世子爷报信有什么用?他能代我生吗?你去跟严先生和陈先生说一声就行了。”
宋墨在宫里。
颐志堂全是宋墨的人,有严朝卿和陈曲水在外面守着,宋宜春就是亲自来也能挡得住,她有什么好担心的?
甘露慌慌张张地去了。
窦昭发作的事还是很快就传遍了颐志堂。
虽然窦昭说不用请宋墨回来,但严朝卿还是派松萝去给宋墨报了信。
蒋琰白着脸跑了过来。
“嫂嫂。嫂嫂,您怎样了?”她紧紧地握着窦昭的手。见窦昭痛得咬了牙不说话,眼泪涮涮地往下落,道,“我去帮您倒盆热水来?还有包侄儿的小被子,我这就去拿了来。”
窦昭身边的稳婆忍不住道:“这些事都有人。表小姐只管在外面等着就行了。”
别人生产的时候都要安抚神情紧张的产妇,她倒好,要安抚这表小姐。
蒋琰脸红得像煮熟的虾子。
阵痛过去的窦昭温声地安慰她:“我没事,你哥哥都安排好了,医婆是太子妃介绍过来;稳婆是我娘家的六婶婶帮着找的,曾经给我十一堂嫂接过生;太医院还有两个大夫在外面守着;高兴媳妇生过两个孩子,有经验…你不必担心,听稳婆的话,去外面的厅堂坐了,等会儿我六伯母和十一堂嫂会过来,你帮我招待一下客人。”
蒋琰点头,被甘露请了出去。
六伯母和韩氏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不是说六月底的吗?这才二十五,怎么提早发作了?”六伯母焦急地问。
“夫人这是头胎,早几天晚几天都是常事。”稳婆和窦昭都非常的镇定,反倒是六伯母和韩氏有些紧张。
“人参呢?医婆呢?谁负责灶上的活计?”她肃然地问高兴的媳妇。
人参用来吊命养气的;医婆负责望闻问切,好告诉外面的大夫;灶上要烧热水、准备吃食。
高兴的媳妇忙将准备好的药材和人手一一指给六伯母看。
甘露隔着帘子禀道:“槐树胡同的五太太和六少奶奶、十少奶奶过来了。”
六伯母交待了窦昭几句,去了厅堂。
韩氏接过高兴媳妇手中的红糖水,喂了窦昭几口:“痛得不行就喊出来,喊出来就好了。这汤汤水水的少用些,等会我让人给你煮几个鸡蛋。”又拿了帕子给她擦着额间的汗。
窦昭朝着她笑了笑。
韩氏道:“都不是外人,你少笑些,留着力气等会生孩子。”
窦昭忍俊不禁。
那边五伯母并不只是带了自己的两个儿媳妇,还有高升的媳妇。
她跟在五伯母和郭氏、蔡氏的后面,上前给六伯母行了礼,低声道:“我们家老爷先前就吩咐过,若是四姑奶奶这边有动静。就让我过来看看。”
六伯母点了点头。
五伯母向六伯母抱怨道:“得了信怎么也不等我一会?我急急忙忙的,只带了枝三十年的人参过来,也不知道行不行?”
“这边早准备了两枝百年的老参,药材倒是够了。”六伯母道,“寿姑内院没有个长辈,我这不是心里发慌吗?”
五伯母的目光就落在了陪在六伯母身边的蒋琰身上。
蒋琰忙道:“嫂嫂让我帮着她待客。”请了窦家的女眷坐下。
六伯母见五伯母看蒋琰的目光有些不悦,知道她是觉得蒋琰是孀居之人,在这里不吉利,低声和五伯母解释了蒋琰的身份。
五伯母大吃一惊。
窦昭虽然带蒋琰去过槐树胡同,对蒋琰的身份却没有过多地谈及。此时听说真相,她忍不住上上下下地打量着蒋琰,想到窦昭什么事都对纪氏说。心里又有点泛酸。
蒋琰被五伯母看得不自在,装着去看茶好没有好,出了厅堂。
迎面却看见宋墨满头大汗地赶了回来。
“你嫂嫂怎样了?”他远远地问着蒋琰。
“嫂嫂娘家的伯母和嫂子都来了。”蒋琰快步迎了上去,道,“稳婆和医婆也都在产房里。”
宋墨颔首。道:“你快回你自己屋里去,这里有我就行了。”
蒋琰听人说过,女人生孩子一只脚踏在棺材里,一只脚踏在棺材外,十分的凶险。只是她性子柔顺,从不曾驳过别人的话。听宋墨这么说,虽然担心窦昭,但也不敢作声。抿了嘴,闷头跟着宋墨进了厅堂。
宋墨心里全是窦昭,哪里还顾得上别人,进门就问“寿姑怎样了”,然后才给五伯母和六伯母等人见礼。
六伯母把他给赶了出去:“女人家的事。男人不要插手。她这是头胎,一时半会还生不下来。你去书房里好生呆着。睡一觉,孩子就生下来了。”
听得宋墨直冒汗,道:“那我就在耳房里等吧!”
“让你去书房你就去书房。”六伯母强硬地道,“你别让我们一心挂两头。”
窦昭也在里面道:“世子爷去书房看会儿书吧,我这边有伯母和嫂嫂们照顾,不会有什么事的。”
宋墨无奈地去了书房。
只是过一会就派武夷过来问一声怎样了。
武夷毕竟是个小厮,最多也就站在门口问一声。
屋里的人也就马马虎虎地答一声“挺好”,再多的,他既不合适问,屋里的人也不会告诉他。
宋墨急得团团转,想到了蒋琰,把蒋琰叫了过来:“你去看看你嫂嫂怎样了?”
蒋琰是成过亲的,五伯母和六伯母倒也没太避着她。
见哥哥心浮气躁的,她不由柔声道:“嫂嫂没事,稳婆说,要到半夜才会生。让厨房煮了糖鸡蛋喂给嫂嫂吃!”
总算知道具体的情况了。
宋墨松了口气,奇道:“你嫂嫂还能吃东西吗?”
“能啊!”蒋琰道,“稳婆说,吃了东西才有力气生孩子。”
“哦!”宋墨茫茫然地应着。
蒋琰看着哥哥的傻相,觉得亲近了很多,道:“那我进去了。”
宋墨催着她:“快去,快去。你嫂嫂有什么事,立刻就来告诉我。”
蒋琰去了产房。
没一刻钟,被武夷叫了出来。
“世子爷问夫人怎样了?”武夷讪讪然地道。
“嫂嫂挺好的啊!”蒋琰道。
武夷就朝着蒋琰作揖:“表小姐,我要是这样回世子爷,只怕会被一巴掌给扇出来,还是请您去给世子爷回个话吧——夫人用了几个糖鸡蛋?气色好不好?疼得厉害不厉害?您说得越详细,世子爷就越安心。”
蒋琰去了书房,照着武夷的吩咐细细地告诉了宋墨。
宋墨挺高兴的,让蒋琰快点回产房去:“有事就来给我禀一声。”
可稳婆说嫂嫂很好啊!比一般的产妇都好…
蒋琰在心里嘀咕着,却不敢当着宋墨说这样的话,又回了产房。
不一会,武夷又来问。
蒋琰这样来来回回,就连窦昭都觉察到了。
她不禁问蒋琰:“你这是怎么了?”
蒋琰红了脸,赧然地道:“是哥哥啦,他非让我把产房里的情形事无巨细的都报给他听不可。”
窦昭很是意外。
前世她生葳哥儿的时候,魏廷瑜在外面和人喝酒,好不容易被田氏找回来,他还嫌她生得太慢。生蕤哥儿的时候她索性没告诉他。生茵姐儿的时候他倒是挺关心的,也不过是呆在书房里等着孩子生下来。
她以为自己可以很坚强地独自面对这一世,可当她听到蒋琰的话时,还是忍不住泪盈于睫。
“嫂嫂,您这是怎么了?”蒋琰看着慌了起来,“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我没事。”窦昭擦着眼角,道,“我怕你把我生产时狼狈的样子告诉了你哥哥。”
“不会,不会。”蒋琰连连摇手,保证道,“我肯定不会告诉哥哥的。”又道,“嫂嫂面色红润,很好看啊!我就是想告诉哥哥,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这两兄妹。
窦昭“扑哧”一声笑了起来。
第二天上午巳初,她生了个六斤七两重的儿子。
第四百二十三章生子
孩子看起来并不是特别的胖,可他四肢修长,精神饱满,生出来没两个时辰就睁开眼睛,把宋墨稀罕地直嚷:“快看,快看,他在看我!”
蒋琰立刻凑了过去,望着孩子黑葡萄似的眼睛也不禁喜道:“他长得可真漂亮!”
靠在大迎枕上吃酒糟鸡蛋的窦昭忍不住微笑,坐在床边服侍窦昭吃酒糟鸡蛋的纪氏则呵呵地笑出了声,道:“世子爷,产室污秽,您昨天也一宿没睡,不如先出去歇会吧?这给各家报喜、送红鸡蛋…还有一堆事等着世子爷拿主意呢!”
那么机灵的宋墨,此时却傻呵呵地笑道:“没事,没事,我还不困。我昨天晚上就把要送喜讯的人家拟出来交给了廖碧峰,其他的事,自然有家里的管事,我也没什么好忙的。”接着,他问道,“你们说,这孩子像谁?我瞧着像我!”
五太太和韩氏他们怎么好上前,倒是蒋琰没什么顾忌,打量着孩子道:“我觉得像嫂嫂多些。您看他这小嘴,嫣红的;还有头发,乌油油的…”
宋墨颇为不满地道:“我的头发也很黑,小时候嘴唇也很红。”
蒋琰还要说什么,机灵的蔡氏却早已听出音来,不待蒋琰开口,已哈哈一声笑,插言道:“孩子刚生出来的时候,我瞧着也挺像世子爷的。瞧那手指,又细又长;皮肤红红的,长开了以后定然十分的白皙;还有眉毛,我们家四姑奶奶长眉入鬓,世子爷的眉毛却更浓密些。”
宋墨高兴地笑了起来。
孩子打了个哈欠,闭上了眼睛。
宋墨兴奋地道:“你们看,你们看,他打了个哈欠!”
他怎么看怎么觉得有趣。
屋里的女眷都笑了起来。
窦昭被折腾了一夜。虽然精神很好,可架不住宋墨这样抱着孩子大惊小怪地叫嚷,道:“衙门里你有没有说一声?过两天是孩子的洗三,到时候请了大伯母来帮忙打点就行了;孩子的满月酒的时候你恐怕要请一天的假…”
她的话提醒了宋墨,宋墨吩咐甘露:“你去跟武夷说一声,让他去衙门给我请个假,这几天我就不去衙门了。”
这样也能行吗?
窦昭目露困惑。
宋墨却毫不在意,淡淡地道:“我平日里敬高远华是我的上峰,对他礼遇有加。如今我家里有事要请假。他若是不开窍非要挡着,可别怪我没把他放在眼里,少不得要请他换个地方去耍他那都指挥使的威风啦!”
高远华是金吾卫的都指挥使,宋墨的顶头上司,正二品的武将。天子近臣。
纪氏等见惯了宋墨的温和谦逊,听了这话不由得咂舌,这时才有了一点眼前的人不仅是窦家的四姑爷,还是英国公府世子爷的感觉。
蔡氏更是毫不掩饰地道:“四姑爷可真是威风!难怪别人都羡慕我们四姑奶奶嫁得好。”
这么浅薄的恭维,因为扯上了窦昭,宋墨的眉宇间竟然露出几分欢喜来。
纪氏和五太太不由交换了一个眼神。
就有小厮隔着帘子高声禀道:“世子爷,东宫的庞公公过来了。说是昨天晚上太子妃又诞下了一位皇孙,太子特意让他过来问问我们家夫人生了没有。”
窦家的女眷不由得都倒吸了口冷气。
早就听说英国公府圣眷颇隆,却不曾想竟然到了这种程度——太子和宋墨一点忌讳都没有,就像自家的兄弟似的。
宋墨没有注意到窦家女眷的神色。他还沉浸在初为人父的愉悦中,得意地道:“你去跟那庞公公说一声,就说夫人也生了位公子,有六斤七两。母子平安,让他不必挂心。”
并没有打算见一见那位庞公公。
窦昭却知道这位叫庞立忠的公公也是太子身边的一位大太监。比崔便宜的资历还老,据说曾在元后沈氏身边服侍过的,素来得太子敬重,如今在太子妃身边,负责照顾太子妃所出的两位皇孙。
她忙道:“你还去看看吧!太子既遣了人来问我,太子妃又新诞下麟儿,于情于理你都应该亲自见见庞公公,问问太子妃和小皇孙的情况才是。”
宋墨拍了下额头,道:“看我,只顾着自己高兴了,太子妃那边是个怎样的情况倒忘了问。”
他重新吩咐那小厮一声,这才将孩子小心翼翼地交给了乳娘,和纪氏等打了声招呼,出了产房。
众人不由得都松了口气。
医婆上前给窦昭把脉,稳婆忙着上前道贺讨赏,乳娘抱着孩子轻轻地拍哄着,灶上的婆子烧了热水,丫鬟们冲了红糖水招待窦家的女眷。
整个产室都活了起来。
窦昭让乳娘把孩子放在她的枕边,道:“还是让他习惯睡床的好,你这样总是抱着他,可别把他给惯坏了。”
乳娘笑着奉承道:“公子托生到您这样的人家,就算是不睡床,也有人日夜轮流抱着,有什么打紧的?”依言将孩子放在了窦昭的枕边。
窦昭看着红皮猴似的孩子,一颗心这才定下来。
她吩咐医院:“不用给我煎麦芽水了,给我开几副催奶的方子。”
屋里的人俱是一愣。
乳娘吓得直哆嗦,立刻跪在了窦昭的床前:“夫人可是嫌弃奴婢粗鄙?奴婢有什么不对的,夫人直管吩咐,奴婢立马就改…”
“你很好。”窦昭让蒋琰把乳娘扶起来,道,“这是我和世子爷的第一个孩子,我们早商量好了,准备自己哺乳,你不要多心,让你到府上来,也是为了防着我没有奶水或者奶水不够。要不然我也不会事前就让人把你的孩子也接进府来——这样免得断了奶水。”
乳娘都是由奶子府介绍过来的,身世清白,千里挑一,怎么会不好?只是窦昭前世子女缘单薄,这一世她无论如何也不会再放任别人来教养她的孩子了。
纪氏劝她:“你别看现在孩子睡得香甜,过几天长开了。一会要吃一会要拉的,吵得人不得安宁,就怕你身体吃不消。”
“没事!”窦昭笑道,“我早有了准备。”然后向纪氏保证,“我若是觉得累,再让她们接手也不迟。”
态度十分的坚决。
纪氏还以为窦昭是因为自己从小丧母的缘故,不由轻轻地叹了口气,不再劝她,而是嘱咐起她一些坐月子要注意的事项来。
宋家的人得了喜讯。大太太等人过来看望窦昭。
窦家的女眷趁机告辞。
窦昭让蒋琰帮着送客。
宋茂春等人既然依附着英国公府过日子,英国公府有什么风吹草动,自然逃不过他们这些时时盯着英国公府的人。蒋琰的事宋墨并没有大肆宣扬,可也没有存心隐瞒,宋大太太虽然听到英国公府的仆妇们传得有鼻子有眼的。说什么宋宜春为了把外室生的儿子当成嫡子养在蒋夫人的名下,把蒋夫人生的女儿悄悄地送到了蒋家抚养,如今蒋家败落了,宋家又把女儿给接了回来…可谁会干这种事?她不免嗤之以鼻,嘲笑那些妇仆吃饱了没事干,造个谣都漏洞百出。可此刻和蒋琰一照面,她顿时就傻了眼。
宋三太太见着满屋窦氏的女眷就一肚子气。
当年蒋夫人再亲近蒋家可也没敢像窦氏这样把宋家的人完全不放在眼里!
她低了头就和宋四太太小声嘀咕着。根本没有注意到蒋琰:“侄儿媳妇生孩子,怎么不通知我们这些做伯母做婶婶的,反把娘家的人都请来了,是不是不做洗三礼了?”
谁知道宋四太太听了却拉了拉她的衣袖。然后朝门口呶了呶嘴。
宋三太太一眼望过去,只看见门帘晃动,早不见了窦家女眷和蒋琰的影子,自然也没有看见蒋琰。
她正困惑着。蒋琰折了回来。
宋三太太吓了一大跳,指着蒋琰说了声“你”。顿觉失态,忙放下了手臂,收回目光,恢复了之前冷傲的面孔。
窦昭看着暗暗好笑,向三位宋太太引见了蒋琰,然后借口让蒋琰去看看灶子上炖的老母鸡好了没有,将她支了出去,直言不讳地对宋三太太笑道:“三婶婶看见琰妹妹,不知道想到了什么?”
宋三太太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尴尬地道:“只是觉得这蒋家表小姐怎么和二嫂长得那么像啊!”
“仅仅是因为长得像吗?”窦昭一反往日的沉默,咄咄逼人地道,“据说当初我婆婆生二爷的时候,是大伯母推荐的稳婆,如今世子爷却怎么也找不到那稳婆了,你们说奇怪不奇怪?”她说着,目光犀利地落在了宋大太太的身上。
宋大太太差点跳起来。
“我,我也是好心。”她急急地辩道,额头上已冒出了细细的汗珠,“那文婆子在京都也是小有名气的,当初我生宋钦和宋铎的时候都是找她接的生,怎么可能说不见就不见了呢?多半是那婆子赚足了钱,不做这一行了吧?我听说那婆子只有一个女儿,远远地嫁去了济南府,或者她去了济南府也不一定。”
“可能吧。”窦昭非笑非笑地道,吩咐丫鬟们给三位宋太太上茶,又称孩子睡下了,就不抱给她们看了,洗三礼那天,请她们早点来。
经过刚才那番闹腾,三位宋太太也无心和她多说,寒暄了几句,见窦昭端了茶,就告辞了。
窦昭也有些累了,交待了几句,就躺下睡了。
宋墨回来听说窦昭歇下了,放轻了脚步走进了产房,站在床边盯着窦昭和孩子看了半晌,这才笑吟吟地出了产房,去给朋友写喜帖了。
第四百二十四章献计
只是宋墨刚刚在书房里坐定,高升就过来了,还带了很多补品:“我们家老爷很高兴,说请姑爷好好照顾姑奶奶,等满了月,他就会请人接小公子回去暂住几天。”
按礼,这生孩子洗三做满月都是女眷出面应酬,窦世英就算是做父亲的,也要回避。
自己都高兴坏了,老爷子素来重视窦昭,想必也高兴得不行。
宋墨想了想,道:“你跟岳父大人说一声,哪天得了闲,就过来串串门,我把小公子抱出来给他老人家瞧一瞧。”
高升听了喜出望外,给宋墨磕了几个头才告退。
宋墨提笔准备写喜帖,听到消息的顾玉赶了过来。
他喜形于色,道:“听说是个小子,有六斤七两,是真的吗?”
宋墨直点头,也没心情写喜帖了,坐在那里说起孩子来:“…没两个时辰就睁开了眼睛…稳婆说,别人家的孩子不到七天睁不了眼…眉毛长得像我,嘴唇长得像你嫂嫂,漂亮得不得了…我正为给孩子取名字发愁呢,你来了正好,帮我看看哪个合适。”
两个人趴在临窗大炕的炕桌上对着宋墨早先写下来的名字挑挑选选的。
听说窦昭生了个儿子,正在练大字的宋宜春却是面色一沉,心烦意乱地丢下了笔。
来报信的小厮站在那里战战兢兢地不敢动弹。
宋宜春看着,脸更阴沉了,皱着眉头朝着小厮挥了挥手。
小厮如蒙大赦,飞奔而去。
陶器重在自己住的厢房里呆坐了半晌,还是决定去看看宋宜春。
宋墨和宋翰的一番折腾,宋宜春虽然什么也没有对他说。但他隐隐也猜到了几分。
他是在宋翰出生之后进的英国公府,那时候老国公爷刚死没多久,英国公府的很多老人都被打发回乡荣养,之后蒋夫人就接手了英国公府的庶务,他当时以为是寻常的新旧交替,并没有放在心上,现在看来,宋宜春比他想像的胆子更大,可也更无能。更冲动,更没有脑子。
自己再这样跟着宋宜春混下去,只怕要在宋墨手里不得善终了。
他萌生退意。
只是这个时候宋墨刚刚添了长子,地位更稳了,宋宜春心里肯定很不好受。不是说这个的时候,不仅如此,他还要好生安抚宋宜春一番,让他的心情好起来,自己走的时候才能安安逸逸,全了这段宾主之情。
想到这些,他不再犹豫。换了件衣裳就去了樨香院。
宋宜春果然在那里发脾气。
他一打听,原来是丫鬟沏的茶太烫。
陶器重叹了口气,让小厮帮他通禀一声。
丫鬟很快出来撩了帘子。
陶器重面色肃然地进了书房。
宋宜春立刻道:“你应该听说了吧?宋墨生了个儿子。”
“听说了。”陶器重道,“我正是为这件事而来。”
宋宜春很感兴趣地“哦”了一声。脸上有了一丝笑意,指了身边的太师椅:“坐下来说话。”
陶器重请宋宜春摒退了屋里服侍的,道:“不如给二爷找门得力的亲事。这内宅的事,还得内宅的妇人自己去计较。我们管内宅的事,犹如那隔靴搔痒。关键的时候总是不得力。”
宋宜春踌躇道:“这能行吗?窦氏泼辣精明,不是个好对付的,只怕寻常妇人镇不住她。”
“那就尚公主好了。”陶器重道,“世子夫人再厉害,难道还敢管到公主的头上去不成?”
宋宜春听着两眼发光,道:“将来公主生下来的孩子,就是皇亲国戚,可比那窦氏生出的孩子身份地位高,到时候有宋墨头痛的。”说到这里,他不由冷哼一声,“我看宋墨还把不把个窦氏当宝似的捧在手心里!”然后开始琢磨哪位公主和宋翰年纪相当:“福圆出了嫁;景宜和景泰、景福,一个比天恩大三岁,一个大两岁,一个大一岁,说起来景福最合适,可景宜却是万皇后亲生的…”
陶器重并不搭腔,喝着茶。
皇家的公主是那么好尚的?有宋墨这个珠玉在前,宋翰又被传出是庶孽,不要说公主了,但凡有点讲究的人家,都不会轻易地将女儿嫁进来。
他不敢得罪宋墨,只好在这里胡诌一通,先把眼前这一关过了再说。
可看见宋宜春这样,他还是忍不住提醒宋宜春:“公主不行,郡主或是世家嫡长女也行啊!只要娘家得力,加上长房、三房和四房的,二爷未必就会输了世子爷——世子爷再厉害,总不能连族亲都不要了吧?”
宋宜春连连点头,心情大好。
自己好生地保养着,最少也有三十年好活,有他撑腰,还愁压不住个窦氏?
窦家总不能为一点小事都找上门来吧?
何况那窦氏还没有同胞兄弟,现在还好,像窦家这样靠科举出仕的人家,哪房子孙的官做得大,哪房子孙就腰杆子硬,说得起话。十几二十年以后,谁知道窦家是谁当家?
念头闪过,他更高兴了,对陶器重道:“这有了自己的儿子,兄弟就靠边站了。也不知道那宋墨发了什么疯,竟然要把蒋氏留给天恩的陪嫁收回去代管,陆家舅爷也被他灌了迷魂汤,说天恩年纪小,什么也不懂,暂时将蒋氏的陪嫁交给宋墨代管也好。如果宋翰要说亲,我看他们还拿什么理由将蒋氏的陪嫁要回去?这可真是一箭双雕的好主意!”
陶器重闻言非常的意外。
宋墨要收回蒋氏陪嫁的事,他还不知道。
看样子,宋墨是真把宋翰给恨上了,而宋宜春一心要拿宋翰恶心宋墨,自己还早早脱身为妙。
陶器重回去没多久就“病”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窦世英当天晚上就来英国公府“串门”了。
宋宜春还得装模作样地接待了窦世英一番,窦世英这才去了颐志堂。
小小的婴儿被包裹在大红色的刻丝襁褓中抱到了小书房里。
窦世英屏息静气地望过去。顿时眼眶就湿润了。
“长得可真好!”他喃喃地道,“瞧这头发眼睛,和寿姑小时候一样漂亮。”
宋墨不由在心里小声嘀咕。
孩子明明就像我,怎么说像寿姑?
顾玉还没有走,看着小脸还没有长开却已经和宋墨有七八分相似的孩子,不禁嘿嘿地笑,恭维着窦世英:“长得是挺像嫂嫂的。”
“是吧?”窦世英找到了知音,眉开眼笑地仔细地打量了顾玉几眼,解下了腰间的一块玉佩。道,“是云阳伯家的大公子吧?也没什么好东西,这个你拿去玩吧!”
顾玉一看那玉,上好的羊脂玉,油润光洁。细腻无暇,雕工古朴大方,自然流畅,一看就是有传承的古玉。
他忙笑盈盈地道谢,又趁着窦世英去看孩子的功夫朝着宋墨挤眉弄眼,示意老爷子为人大方,他不过说了几句客套话。就得了这样一个好物件。
宋墨哭笑不得。
窦世英亲眼瞧见了外孙,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怕风吹了孩子,亲手竖了竖孩子襁褓的领子。这才让乳娘抱回去。
宋墨就请了窦世英喝酒。
窦世英也不客气,和宋墨唠叨了大半个时辰,全是窦昭小时候的事。
顾玉这才知道窦家的事。
他的心里就有些别扭起来。
没想到嫂嫂也是个苦命的人。
自己当初真不应该那样对待嫂嫂。
还好天赐哥是真心地喜欢嫂嫂,心志坚定。若是被自己一通胡搅蛮缠给坏了姻缘,自己岂不就是那个罪人!
他殷勤地给窦世英倒酒。
窦世英看他越发的顺眼。让顾玉有空去家里玩:“…我那里还有几个看得过眼的笔洗,到时候你给自己挑一个,剩下的我留着送给外孙。”
顾玉什么东西没见过,难得的是窦世英的这片心意。
他忙不迭地应“是”,见窦世英有了几分醉意,更是自告奋勇地要送窦世英回家。
宋墨把他拉到一旁:“你不会是看中了我岳父的什么东西吧?你可别给我丢脸丢到我岳父家去了!”
顾玉眼睛一翻,道:“我是眼皮子这么浅的人吗?”
宋墨上下打量了他一遍,道:“我没看见你哪里深沉的。”
顾玉气得直跳脚,扶着窦世英上了轿,自己骑了马跟在轿边。
宋墨笑着摇头,望着两人的身影消失在了胡同口才回了颐志堂,去了窦昭那里。
窦昭睡了大半天,人已经缓过劲来。
孩子就睡在她的枕头边,她靠在大迎枕上,正听蒋琰说着话:“…您睡着的时候陆家和延安侯世子夫人都派了人过来问候,说让您好好休息,洗三礼那天一早就来道贺。”
蒋琰已经很自然地帮窦昭接人待物了。
窦昭微笑着点头。
有时候,人缺的只是个机会!
她问蒋琰:“那你怎么说的?”
蒋琰道:“我说您已睡下了,让两家的嬷嬷代问陆老夫人、宁德长公主和延安侯世子夫人好,并赏了两家的嬷嬷各两个上等的封红。”
窦昭赞扬她:“做得好!”
蒋琰赧然,道:“我跟着素心学的。”
窦昭生产,素心和素兰都过来帮忙。素心在窦昭屋里向来有威望,大家有事还是会请她拿主意。
蒋琰就有些担心地道:“我看大伯母她们走的时候很不高兴的样子,不要紧吗?”
窦昭笑道:“亲族之间之所以比外人亲近,是因为困难的时候可以相互守望。可你哥哥落难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你哥哥说句好话,这种能够同富贵不能共患难的亲戚,得罪了就得罪了,反正关键的时候他们也帮不上忙。”
蒋琰若有所思。
宋墨却庆幸自己找了个能和自己想到一块去的妻子。
他笑着大步走了进去,道:“你们在说什么呢?说得这么高兴!”
百度搜索“书农”或“书农在线书库”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完本小说。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书农在线书库,提供经典小说九重紫免费在线全文阅读。